持续正压吸氧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报告

持续正压吸氧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报告

一、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林金雯[1](2021)在《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55例原发性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氨茶碱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心动过速、胃潴留、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对于新生儿呼吸暂停有明显的疗效,疗效确切且较氨茶碱疗效佳,安全程度更高。

蒲荣玲,罗树荣,陈娟,陈江龙,叶肖容,陈丽华[2](2021)在《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93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咖啡因治疗干预,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首次用药20 mg/kg,24 h后每日维持量为5 mg/kg、中剂量组首次用药剂量为20 mg/kg,24 h后每日维持量为10 mg/kg及高剂量组首次用药剂量20 mg/kg,24h后每日维持量为15 mg/kg,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儿临床结局。结果高剂量组呼吸暂停次数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 <0.05);中剂量组呼吸暂停次数低于低剂量组(P <0.05)。三组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儿死亡、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产生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中效果良好,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万子文[3](2020)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病例资料,通过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以及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28-34周有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且已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或氨茶碱的早产儿病例,按其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枸橼酸咖啡因A组,枸橼酸咖啡因B组,氨茶碱C组,每组各20例。各组给药方式如下:A组:负荷剂量为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间隔24 h后,给予5 mg/kg的维持剂量,每24小时一次;B组:负荷剂量为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间隔24 h后,给予10 mg/kg的维持剂量,每24小时一次。C组:氨茶碱首剂负荷量5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小时一次。三组患儿用药均使用至呼吸暂停消失后7-10天,如仍有呼吸暂停发作,则用药至纠正胎龄至34周。对三组患儿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用药72小时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减少50%以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时间、氧疗持续时间、出院前死亡率、生后4周BPD、PDA及ROP的发生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心率增快、胃肠失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各组患儿在产前激素、母绒毛膜羊膜炎、分娩方式、性别、5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胎龄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三组在用药72小时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减少50%以上的比例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枸橼酸咖啡因B组明显高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略高于氨茶碱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和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三组在呼吸暂停完全消失的时间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B组对比氨茶碱C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均缩短,其中B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B组对比A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枸橼酸咖啡因A组及枸橼酸咖啡因B组拔管时纠正胎龄均小于氨茶碱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之间对比,拔管时纠正胎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氧疗持续时间略短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出院前死亡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A组、B组患儿在心率增快、胃肠失调、高血糖的发生率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NEC发生率无明显差异。6.并发症:A组、B组生后4周BPD发生率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PDA及ROP的发生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包括用药72小时呼吸暂停减少50%以上的比例及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两方面)优于氨茶碱;2.枸橼酸咖啡因对比氨茶碱,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3.大维持剂量(10mg/kg)与小维持剂量(5mg/kg)枸橼酸咖啡因对比,虽然用药72小时呼吸暂停减少50%以上的比例无明显改变,但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缩短,前者疗效优于后者;4.枸橼酸咖啡因不良反应略低于氨茶碱,且增加枸橼酸咖啡因的维持量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对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推荐优先使用枸橼酸咖啡因,且维持剂量10mg/kg优于5mg/kg。

陈锶[4](2020)在《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预测及预防性用药分析》文中认为第一章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目的:探究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风险因素,寻找早期预测BPD的可能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并发症、用药用氧情况以及抽血结果等临床数据。分别根据2001年和2018年诊断标准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种诊断标准下BPD的发病率。在2018年标准下,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BPD组和非BPD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R软件并通过Lasso方法筛选出早期预测BPD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对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结果:2001年标准下BPD的发病率为44.9%,明显高于2018年标准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标准下BPD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1年标准下BPD组与非BPD组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Lasso方法筛选出14个可能的变量,惩罚系数λ=0.0154。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出生体重(OR=0.9945,95%CI:0.9904~0.9979)、复苏方式(OR=4.8249,95%CI:1.3990~19.4752)、宫内窘迫(OR=8.0586,95%CI:1.7810~39.5696)、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及围产期补充(OR=1.0880,95%CI:1.0210~1.1639)、红细胞压积(OR=1.1554,95%CI:1.0529~1.2847)以及呼吸暂停(OR=7.6916,95%CI:1.4180~52.1236)。校正拟合偏差后的C-指数为0.894。结论:本研究对早期预测BPD的风险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第二章早期使用氨茶碱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回顾性研究目的:探索早期使用氨茶碱是否能有效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GA<32周的早产儿。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早期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患儿早期药物使用情况将其分为氨茶碱组、咖啡因组以及对照组;根据胎龄将所有患儿分为极早产儿组、小早产儿组以及早产儿组。比较三组患儿不同胎龄段下BPD的发病率以及通气时间。结果:“GA<28”:氨茶碱组BPD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氨茶碱组和咖啡因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8≤GA<30”:3组患儿在BPD发病率上没有差异(P>0.05),但氨茶碱组的无创辅助通气以及用氧总时间明显低于咖啡因组(P<0.05);“30≤GA<32”:3组患儿在BPD发病率上没有差异(P>0.05),但氨茶碱组的无创辅助通气以及用氧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GA<28周的早产儿早期预防性使用氨茶碱可以减少BPD的发病率并且能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而对于胎龄≥28周的早产儿预防性使用氨茶碱可以减少无创辅助通气及用氧总时间。使用氨茶碱时需要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药物中毒引起的副作用。

张经,庞详华,罗永奇[5](2020)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6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给氧时间以及呼吸暂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开展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疾病的转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儿不适,缩短其住院时间以及给氧时间,同时也能够减少呼吸暂停次数,值得在临床应用。

刘金凤[6](2020)在《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苏州母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存活率及住院并发症情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苏州母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资料进行收集,重点记录孕母既往孕产史、本次妊娠相关围产期因素,患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建立Excel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近五年共收治118例ELBWI,符合纳入标准95例。男婴43例,女婴52例,男:女=1:1.2。单胎59例,双胎36例;阴道分娩58例,剖宫产37例。95例婴儿胎龄在23~32+6周,平均胎龄(27.57±2.26)周;出生体重在490~980g,平均出生体重(837.68±109.28)g。95例婴儿中存活65例,死亡30例。存活组平均胎龄(28.09±2.14)周,平均出生体重为(867.85±94.32)g;死亡组平均胎龄(26.43±2.1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772.33±112.33)g。2.围产期主要情况:孕母不良孕产史53例(55.79%),采用辅助生殖技术28例(29.47%),妊娠期高血压25例(26.32%),胎膜早破(≥24h)21例(22.11%);使用产前激素51例(53.68%),手术室或产房插管28例(29.47%)。3.存活率:符合纳入标准95例,存活出院者65例,存活率为68.42%。从2015年至2019年ELBWI的存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存活率也呈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ELBWI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2.1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7.37%)、败血症(41.05%)、早产儿视网膜病(40.00%)、动脉导管未闭(38.95%)、颅内出血(28.42%)、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22.11%)、呼吸暂停(21.0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Ⅱ/Ⅲ期)(15.79%)、肺出血(15.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79%)。5.存活患儿并发症及治疗:将存活ELBWI分成2015~2017年和2018~2019年两组,比较两组间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早产儿视网膜病在2018~2019年的发生率低于2015~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2018~2019年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预防性使用咖啡因上高于2015~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预后影响因素:存活和死亡两组围产期因素及并发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存活组ELBWI的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均大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中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前激素的比例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中双胎、1min Apgar评分0~7分、产房或手术室插管的比例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肺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胎龄<28周(OR=7.792,95%CI1.535~39.551,P=0.013)、出生体重<800g(OR=10.132,95%CI2.297~44.695,P=0.002)、双胎(OR=4.046,95%CI 1.081~15.143,P=0.038)以及肺出血(OR=9.006,95%CI1.586~51.151,P=0.013)是影响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LBWI存活率逐年提高,并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其存活率呈上升趋势。2.ELBWI的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住院时间长。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预防性咖啡因的使用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3.多种因素可影响ELBWI的预后,胎龄<28周、出生体重<800g、双胎及肺出血是影响ELBW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柳杰[7](2020)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探索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进一步探索无创通气失败预测因素及相关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NRDS患儿寻找更好的通气方案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NICU收治的148例NRDS患儿,排除出生48小时内无创通气失败44例,最终纳入104例NRDS患儿。根据不同通气策略,将10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NCPAP组50例和NCPAP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缓解呼吸窘迫、改善氧合、减少无创通气失败和重新上机率、减少通气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方面有无差异。2.回顾148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无创通气结局将全体患儿分为无创通气失败组44例和无创通气成功组104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并发症之间有无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预测指标截断值。3.对NRDS患儿住院期间相关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NIPPV+NCPAP组平均气道压(MAP)显着高于NCPAP组(P<0.05),而两组间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初始1、6、12小时,NIPPV+NCPAP组在降低患儿呼吸频率、乳酸值及升高氧分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NCPAP组(均P<0.05);而无创通气初始1、6小时,两组间0I值均无明显差异,但NIPPV+NCPAP组在无创通气12小时,0I值明显低于NCPAP组(P<0.05)。2.NIPPV+NCPAP组通气失败率、重新上机率、脱离无创后单独吸氧时间均明显低于NCPAP组(均P<0.05),而两组间无创通气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NIPPV+NCPAP组呼吸暂停次数明显低于NCPAP组(P<0.05),而两组间使用水合氯醛镇静次数、喂养不耐受、NEC、BPD、败血症、PDA、IVH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无创通气结局分析方面,患儿无创通气失败时间集中分布在出生后前10小时内,无创通气失败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明显低于无创通气成功组,而患儿入院MAP、FIO2、乳酸值、有核细胞百分比、CK-MB、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失败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颅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均P<0.05),而两组间败血症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吸入氧浓度(FIO2)、MAP、有核红细胞百分数是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94,1.124,1.237,52.254,均P<0.05)。ROC曲线显示FIO2、MAP、有核红细胞百分数对无创通气失败预测效果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901、0.728,截断值分别为34.5%、6.80mmHg、5.6%。5.NRDS患儿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且无创通气失败组痰液培养出病原菌几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P<0.05)。总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总数58.7%,无创通气失败组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P<0.05),检出率最高为表皮葡萄球菌。而无创通气成功组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率相对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分别占90%、70%、70%。而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性较高,耐药率62.5%。结论:1.使用NIPPV联合NCPAP无创通气策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2.无创通气失败会导致BPD、喂养不耐受、NEC、IVH、PDA发生率增加,而MAP、FIO2、有核细胞百分比对无创通气失败有较好的预测价值。3.痰液培养仍是NRDS患儿病原菌取样培养的主要途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是NRDS患儿易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

张玉玲,罗飞翔,凌云[8](2019)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早期肺功能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早期肺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支持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支持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患儿6 h、12 h、24 h、48 h、72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标,两组患儿6 h、12 h、24 h、48 h、72 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6 h、12 h、24 h、48 h、72 h的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6 h、12 h、24 h、48 h、72 h的PaC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在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过程中,运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支持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早期肺功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王方方,司徒娉婷,关浩锋,刘东,郭青云[9](2019)在《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HHFNC)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新生儿收治的76例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总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尿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较对照组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PaO2/Fi O2、Sa O2、尿量均显着提高,PaCO2显着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尿量改善更显着,患儿总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鼻损伤、腹胀、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治疗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可显着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庞文彬[10](2019)在《CPAP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TTN)的中晚期早产儿的治疗效果及回顾性分析过去五年TTN的诊疗情况,并比较现在与过去的诊疗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03月至2019年0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诊断TTN的41例中晚期早产儿(32周≤胎龄<37周),入院后予急诊查肺部超声和胸片,并记录结果。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塞CPAP通气(FiO2:21%),对照组给予常压空气呼吸,分别记录入院时及治疗后30分钟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TTN临床评分,并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此外,还收集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01月至2018年01月以足月儿为主的42例TTN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情况、治疗方法、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30分钟后的TTN临床评分、启动应急预案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与治疗30分钟后组内呼吸频率、TTN临床评分、经皮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0分钟后的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TTN的准确率为97.56%。过去五年我院42例TTN患儿中,足月儿(25例)住院时间较早产儿(17例)短(t=-2.947,P<0.05),足月儿与早产儿使用呼吸支持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224,P>0.05)。结论:尽早应用CPAP(FiO2:21%)治疗能明显改善TTN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用氧概率。超声诊断TTN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辐射、操作简便,值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推广应用。过去五年诊断TTN的新生儿中,足月儿多于早产儿,病情相对较轻,大多经常规治疗即可治愈,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个别患儿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过去五年我院临床医师认为早产儿呼吸困难除外感染、窒息多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乏诊断早产儿TTN的意识,故TTN病例数相对较少,且多为足月儿。

二、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呼吸暂停次数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对比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2)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2.2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三组患儿临床结局比较
3 讨论

(3)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病因
    1.3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
    1.4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治疗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方法
        2.3.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2 资料收集
        2.3.3 分组
        2.3.4 统计学方法
        2.3.5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3.2 有效性分析结果
    3.3 安全性分析结果
    3.4 并发症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对比
    4.2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安全性对比
    4.3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并发症对比
    4.4 研究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4)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预测及预防性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
    1.1 研究对象与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分组
        1.4.1 体重分组
        1.4.2 胎龄分组
        1.4.3 BPD分组
        1.4.4 出院结局分组
    1.5 统计学方法
    1.6 结果
        1.6.1 基本资料分析
        1.6.2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分析
        1.6.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1.6.4 BPD早期风险预测的模型建立
        1.6.5 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列线图的建立
        1.6.6 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评价
        1.6.7 2001年标准下BPD风险因素的简单分析
    1.7 讨论
第二章 早期使用氨茶碱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回顾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一般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2.4 分组
        2.4.1 药物分组
        2.4.2 胎龄分组
    2.5 统计学方法
    2.6 结果
        2.6.1 不同药物分组BPD的发病率及严重度
        2.6.2 不同胎龄段BPD的发病情况分析
        2.6.3 不同药物分组用氧时间的分析
    2.7 讨论
不足与展望
全文总结
缩写词简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6)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疾病的诊断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ELBWI存活率变化情况
    三、主要临床并发症及治疗
    四、ELBWI预后的影响因素
讨论
    一、国内外ELBWI救治水平
    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三、ELBWI主要治疗
    四、影响ELBWI预后的因素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管理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致谢

(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2. NCPAP模式
        2.1 NCPAP的作用机制
        2.2 NCPAP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2.3 NCPAP在NRDS的临床应用
    3. NIPPV模式
        3.1 NIPPV的作用机制研究
        3.2 NIPPV的主要参数设置及调节
        3.3 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研究
        3.3.1 NIPPV对减少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影响
        3.3.2 INSUR技术的应用
        3.3.3 NIPPV作为拔管后的呼吸支持
        3.3.4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
        3.4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研究
        3.5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性研究
    4. SNIPPV模式
        4.1 SNIPPV设备及机制研究
        4.2 S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
    5. BiPAP模式
        5.1 BiPAP作用机制
        5.2 BiPAP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5.3 Bi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
    6. HHHFNC模式
        6.1 HHHFNC作用机制
        6.2 HHHFNC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6.3 HHHFNC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
    7. 其他模式
        7.1 NHFOV模式
        7.2 NNAVA模式
        7.3 经无创通气技术吸入一氧化氮
    8. 小结
第二章 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NRDS疗效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
        2.3 两种不同通气策略
        2.4 重新上机指征及定义
        2.5 猪肺磷脂注射液应用指征
        2.6 观察指标
        2.7 研究仪器及操作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儿基础临床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儿氧合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儿通气相关并发症比较
    4. 讨论
第三章 无创通气治疗NRDS失败预测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材料及操作
        2.1 无创呼吸机
        2.2 有创呼吸机
        2.3 床边血气分析仪
        2.4 床边免疫定量分析仪
        2.5 猪肺磷脂注射液
        2.6 气管插管主要设备及操作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呼吸机参数设置
        3.3 观察指标
        3.4 结局与判断指征
        3.5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4.2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4.3 无创通气通气失败时间分布
        4.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
        4.5 无创通气失败相关预测指标分析
    5. 讨论
第四章 NRDS患儿相关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观察指标
        2.3 标本采集
        2.4 标本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NRDS患儿病原菌来源
        3.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随机分组过程
    附录3: NRDS前瞻性研究数据收集表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附录5: 研究伦理审批书
在校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件

(8)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早期肺功能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治疗方法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1.2.3 撤机后处理
        1.2.4 肺功能检查仪器选择与具体操作
        1.2.5 机械通气应用指征及撤机指征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用氧/呼吸支持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PaO2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PaCO2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9)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3. 总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4. 治疗前后尿量比较:
    5.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10)CPAP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CPAP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疗效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病例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三、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分析[J]. 林金雯.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7)
  • [2]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蒲荣玲,罗树荣,陈娟,陈江龙,叶肖容,陈丽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1)
  • [3]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D]. 万子文. 南昌大学, 2020(01)
  • [4]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预测及预防性用药分析[D]. 陈锶.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2)
  • [5]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张经,庞详华,罗永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6)
  • [6]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D]. 刘金凤. 苏州大学, 2020(02)
  • [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D]. 朱柳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早期肺功能的效果[J]. 张玉玲,罗飞翔,凌云. 中国妇幼保健, 2019(16)
  • [9]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J]. 王方方,司徒娉婷,关浩锋,刘东,郭青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11)
  • [10]CPAP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效果分析[D]. 庞文彬. 海南医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持续正压吸氧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