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园林中假山喷泉的布置艺术

浅谈中国园林中假山喷泉的布置艺术

一、浅议中国园林假山喷泉的配置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真[1](2020)在《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住区建设呈井喷式发展。同时,住宅的商品化,为住区建设提速,也为景观行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伴随而来的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水景设计的问题也相继出现。比如,水景位置选择不合理,水量过多面积过大、分布过于分散、空间单一、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乏内涵与品位等。为了解决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从生态、技术、艺术、文化各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也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面对日趋紧张的城市住区绿地用地上的水景设计现状,仍然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纵观目前我国南方中式住区的水景设计,总体上仍是处在“有”的阶段,有待向“优”的方向提升。中国传统园林具有悠久历史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是中国造园思想和艺术的结晶,是值得挖掘和运用的宝库与源泉。譬如,传统园林理水蕴含主题思想及意境;根据区域环境与场地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址与水景布局;以及“芥子纳须弥——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等等。其对提高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品位、识别性,以及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意在选取中国中小型传统园林作为研究范围,以南方中式风格住区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档案资料,调研传统园林理水案例,从中梳理与总结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将其在南方住区中式水景设计中进行转译与应用。论文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梳理国内外水景研究的现状,并说明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研究框架。与此同时,指出当今南方住区中式水景设计所遇到的问题。接下来第二章,总结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基本特征及形态类型,归纳其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为下文的研究作铺垫;第三章,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构思立意,布局手法及五种“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理水手法;第四章,首先分析传统园林理水手法与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并进一步提出转译的原则与策略、方法。其次,分别从构思立意、总体规划、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水景细节设计等四个方面分析住区水景设计。最后,结合安徽滁州翰林雅院、广西玉林绿地城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总而言之,本论文从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现代转译的视角的研究丰富了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理论,并为今后中式水景研究及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谷瑞雪[2](2020)在《中西古典园林设计文化比较研究 ——以拙政园和埃斯特庄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中西方园林文化入手,以中国拙政园与意大利埃斯特庄园为个例进行深入研究,对拙政园和埃斯特庄园的选址特点、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设计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园林差异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成因。拙政园与埃斯特庄园都是十六世纪时建造的,当时中西方都出现了文化大变革,人文主义也逐渐兴起,两者在建筑史中都具有特殊的地位。从选址上来看,拙政园属于“城市地”。古时候文人士大夫希望能逃离官场的失意寻求心灵解脱,但又贪恋城市的生活美景,所以一般选在城市中建造园林,在归隐山林的同时又能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意大利境内多山地丘陵,他们继承罗马人享乐的生活方式,崇尚享受自然。而且意大利人修建别墅主要是用来举办大型娱乐活动,所以园林多建造在郊区较为空旷的山地上,视野开阔便于欣赏山间的田园风光。拙政园的空间布局是向内围合的庭院结构,符合中国人与生俱来内敛的心理特征。园内空间处理以山水为主题,强调自然景象在园林中的再现,追求曲折雅致的风格特征。埃斯特庄园是向外延伸的空间布局,更加突出建筑的实用功能。庄园整体重点突出,轴线贯穿始终,园内景物都经过严密的计算,几何图案化明显,反映的是井井有条的人工美。在造园要素的处理上,拙政园山石的使用以土筑山、假山为主,多采用天然未加工的石料;园内水景以静水为主,多呈池、湖、涧之态,追求婉转曲折,览之不尽;园路设置力求曲折蜿蜒;园内植物数量繁多,它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更是园主内心世界的反映。埃斯特庄园对石头的运用采用人工干预的手法,做成台地、栏杆、花坛、雕塑等,很少使用未经打磨的石块;园内水景以动态、奔腾为主,做成喷泉、瀑布等形式,庞大的水景系统营造出一种气势恢宏的景象;园路以直线型为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秩序感;园内植物以常绿色为主,硕大树木多是成行成列地排列在园内,矮植绿篱则修剪成规整的几何形状,以方形坛植或绿廊的形式布置在园内。中西园林在选址特点、空间布局、造园要素等方面的差异反映着其各自存在文脉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自然的审美观念。在艺术表达上强调情感的抒发,把园林看作是寄托人格理想的载体。西方园林是在“物我两分”的哲学观上建立起来的,他们面对自然时采取积极的改造精神。认为任何事物只有经过“数”的概念和几何原则才是最完美的构图,在艺术表达上处处体现理性思维的应用。通过对中西两座古典园林的对比研究,探讨其造园理念背后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现代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玉[3](2020)在《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营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历史遗迹、遗址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以历史遗迹、遗址或遗址背景为主体规划建设的公园绿地类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从建设开始就因其独特的景观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备受公众关注。城墙遗址作为城市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遗存,承载着城市历史发展演变中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塑造城市景观风貌、传承地域文脉的珍贵历史资源,在我国建设遗址公园的过程中,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城墙遗址公园实例。这种城墙遗址的景观再生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城墙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使城市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满足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通过引入景观叙事的理论,试图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和角度去全面深入地分析城墙遗址公园的景观营造特征,促进城墙遗址的精神文化要素和物质文化要素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营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墙遗址公园。文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1)按照“城墙—城墙遗址—城墙遗址公园”的逻辑顺序对城墙遗址公园进行逐层的分析探讨,选取国内外10个典型的城墙遗址公园案例,解读城墙遗址公园在遗址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景观和植物景观四个方面的景观特性。(2)从理论层面对“景观叙事”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深入探讨了景观叙事在景观设计领域、建筑领域以及城市设计领域的应用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景观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四种应用途径:“以形叙事”、“以材叙事”、“以质叙事”和“以色叙事”。(3)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营造研究。归纳总结了城墙遗址公园中主要存在的景观主题类型:基于城墙遗址文化的景观主题、基于场地历史典故的景观主题、基于自然要素的景观主题和基于场地历史遗存的景观主题:在此基础上,借助景观叙事的理论,从城墙遗址公园的空间组织、景观建筑、自然要素和图文四个方面分类探讨了城墙遗址公园的景观营造特征。

李东玲[4](2020)在《严寒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们在长期生存演变中形成了对自然的本能需求。严寒地区因其气候的特点,室外绿色景观相对短缺,尤其在冬季,人们在室内空间活动的时间增长,长期处于冷漠的人工建筑空间,致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休闲境域。经济的发展致使人们增加了休闲内容的生活主题,商业综合体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站式的服务优势成为人们休闲游憩的首选之地,目前商业综合体室内缺乏对人们自然需求的考虑。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严寒地区人们的自然休闲需求,提出在商业综合体内引入园林景观,为寒冷地区人们提供适宜的自然休闲场所。将园林景观要素引入是塑造建筑内自然环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那么如何在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营造出不拘季节的、适宜的室内园林景观,在建筑内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正是本文所述。本文通过对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基础理论及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室内园林景观的功能和做法进行探讨研究,总结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论文首先对严寒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室内园林景观等基础理论进行相关概述,重点介绍室内休闲空间类型及室内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然后通过分析调研现状总结出目前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存在的问题,针对室内休闲空间存在的问题剖析总结出室内休闲空间设置园林景观的作用,为之后文章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对室内园林景观设计影响因素研究总结出室内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并对室内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配置手法进行系统的阐述,最后结合之前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分析,针对不同功能休闲区休闲空间特点,对商业综合体室内不同功能休闲区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进行论述。全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探讨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希望对之后园林景观引入室内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许立群[5](2020)在《济南房彦谦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纪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已经存在数千年之久,通过人们回忆和缅怀等活动达到情感的交流。纪念性公园是一种根据人类特有的纪念情怀而创造的空间形式,其空间形式相比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而言,范围更为广泛,它不仅包含了山水、植物、建筑等物质载体,还包含了名人文化、人物事迹等精神文化内涵。通过纪念活动能够让人们感知历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找到文化的归属感。纪念性公园相比于其它公园而言,其本身的故事性让其更具文化价值,这也更能够体现它的精神价值,同时它也需要满足公园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随着人们精神文化境界的不断提升,对于纪念性公园空间营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以纪念主题性的公园层出不穷,风格上也是多种多样,这对新时代的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条件。通过文献阅读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纪念性公园的相关概念进行解读,梳理并探索其基础理论和发展脉络,综合叙述了国内外纪念性公园研究现状。文章按照“理论研究—案例分析总结—实践论证”的研究思路,对纪念性公园的相关概念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解读,并通过对李清照纪念堂、印度泰姬陵、柳候公园、西安文景公园等案例的研究,分析其在“空间布局、场地布置、景色搭配、植物配置”上的表达,归纳古墓背景下的纪念性公园空间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探讨如何营造空间变化丰富和纪念意义深刻的景观。理论结合实践加以论证纪念性主题公园的设计手法和空间营造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将公园的规划原则和发展策略运用到实践中去,完成房彦谦纪念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公园的设计注重结合房彦谦人物的文化和特点,营造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氛围的名人纪念性景观。房彦谦纪念性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文物的保护情况,严格把控文保单位划定的文保红线,规划时充分考虑房彦谦的文化特征,将场地内的文化特质与景观空间相融合,围绕房彦谦的孝顺和廉洁的品质进行景观设计,与主题相呼应。在相关公园规范的指导下,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少程度的干预文物,把握历史文化和公园开发的契合点,建设现代型人物纪念性公园。通过房彦谦公园的实践,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出相关主题公园的设计手法和营造方式,为以后的纪念性公园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思路,为以后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吴若华[6](2019)在《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文中认为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审美能力不断提升,与传统乐园景观相比,具备创新主题的体验性乐园拥有更大的游客吸引力。2022年世界奥林匹克的旗帜将再次来到中国,向世界传递中国新形象,实现3亿人的冰雪运动,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冰雪文化主题乐园依托冰雪运动的推广热潮,将显现出越来越大的文化主题优势,为人们所追捧。近年来冰雪产业向南方发展的势头高涨,但与之相关的南方地区冰雪主题景观研究存在空缺。因此,从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对南方地区冰雪主题乐园的景观设计研究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综合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文献阅读与分析、互联网搜索等方法全面梳理了国内外主题乐园和冰雪主题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和面临问题,对主题乐园、景观设计、冰雪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多角度出发进行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设计的理论探讨,归纳总结出冰雪主题建筑室外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2)运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式,选取了上海迪士尼、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新世纪环球中心、崇明百联广场几个典型案例,以基本概况、整体布局出发,对特色景观表达进行重点分析,挖掘项目优点,借鉴项目经验。(3)以冰雪主题景观设计理论为立足点,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为实践案例,从场地的现状条件出发,着眼于冰雪文化元素的融入,风格提炼,进而提出项目的设计定位、设计理念、设计主题等。从整体布局开始层层深入,铺开景观序列,细化分区设计,合理地进行系统的道路、植物、雨水收集、照明等方面的专项设计,对重要节点、关键区域进行扩初设计。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寻求冰雪主题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充满创意的景观设计为室外空间注入活力,提高整个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愿此研究能为相似类型主题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李云晓[7](2019)在《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亲子互动空间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和万事兴,良好的家庭关系对社会和谐意义重大,而亲子关系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公共空间中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空间并不多见,家长们经常带孩子去的城市绿地中的儿童活动区也存在各种问题,极少能实现真正的亲子互动。因此,研究户外亲子互动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研究主体确定为天津市综合性公园的亲子互动空间,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论网站中的数据资料、实地的观察记录与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总结出目前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中亲子互动空间的使用现状和主要问题,依据评价结果与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提出综合性公园亲子互动空间优化提升的策略。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在使用现状方面,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中的亲子活动呈现出五大特点:互动行为呈多样性和随机性、互动时间呈现间歇性高峰、景观与设施元素的依赖性、互动行为易受到其他人群的影响、情感体验与互动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园不同空间类型中所发生的亲子互动行为不同,游戏设施空间偏重游戏娱乐型互动,广场空间偏重体育健身型互动,自然休憩空间偏重安静休息型互动。2、满意度评价方面,人们对于亲子空间的满意度总体小于对公园整体的满意度,说明公园在营造亲子空间方面仍需提高。五个公园亲子互动空间的评分结果为:河东公园=人民公园>水上公园>南翠屏公园>长虹公园,但在具体指标中的表现各有优劣。就空间类型来说,评分结果为:自然游憩空间>广场空间>游戏设施空间。3、感知、需求与偏好方面,亲子群体对于植物要素和游乐设施要素的感知力最强;目前场地中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智力闯关型、学习沟通型和冒险探索型的亲子互动的需求;根据相关指标的评价与分析,我们得出植物的可亲近性和游乐设施的安全性与互动效果的满意度相关性最强。4、文章归纳出亲子互动空间现状的六点问题,并从空间优化、景观设计和公园管理三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今后综合性公园中亲子互动空间的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李羿葶[8](2019)在《台湾传统私家庭园的空间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台湾地区最早的庭园文献记载是荷兰统治的时期在台南市建造的何斌住宅花园,当台湾进入清朝统治后,官僚地主及富商文人开始兴建自家私园,其中现存下的台湾私家庭园中,板桥“林本源园邸”、台南“吴园”、新竹“北郭园”、雾峰“莱园”被称为台湾四大名园。台湾传统庭园的发展是以官署为先,私家宅园为多,因此本论文是由台湾传统庭园的背景出发,先从收集相关文献中,以确定台湾传统的人文影响因素,根据探访现保留较为完好的板桥林家花园和雾峰莱园,方面包括整体布局和组成要素等;经整理分析,可以作为归纳台湾传统庭园景观空间类型。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台湾私家庭园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回顾,梳理了影响台湾庭园的造园因素。最后对这三个代表庭园从背景、功能、空间布局及造景手法上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了台湾私家庭园的空间布局特征。台湾地区在平面布局方面,可以总结建筑绕庭式、前庭后宅式、分散独立式三种方式;庭园建筑的空间组合体现在聚合式的内向性空间和开敞式的外向性空间两种形式。空间特色可总结为:(1)建筑风格偏向为闽南式。(2)屏风式假山,几何式水体。(3)混合式的植栽手法。植栽以常绿、本地的树种选择为主,植栽以配合建筑的类型为多。(4)小庭园的布局可以分为并列、综合、散布式。通过对台湾地区现存私家庭园进行实地勘察和调研,认为台湾私家庭园与祖国大陆虽同根同源,但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和地域性,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学习和借鉴的。

梁慧琳[9](2018)在《苏州环秀山庄园林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文中指出苏州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辉煌顶点和无与伦比的世界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园林要素之丰富、空间布局之精妙,造园手法之多、技艺之精湛、研究难度之大为古今造园家所共识。上世纪开始,苏州私家园林研究产生众多经典理论和重要论着。为促进苏州私家园林研究进一步发展,突破传统研究理念和方法,本研究提出“园林信息学(Landscape informatics)”概念,以现存苏州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以苏州私家园林——环秀山庄为案例,将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与风景园林学科相结合。利用当下先进的三维数字化测绘技术获取数据,并进行各园林要素的解析,再利用三维信息技术构建园林对象的信息模型和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在三维数字化测绘部分,本研究一方面对苏州私家园林这一测绘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苏州私家园林测绘的内容、条件和需求,另一方面,比较各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性能和优、劣势,选择包括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地面近景摄影测量、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和地面控制点等在内的数字化测绘技术,研究适合的、能够满足需求的苏州私家园林测绘方法,制定合理的测绘方案并实施外业测绘,获得研究区域的三维测绘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校正、融合、精度检测、实景模型构建、点云模型剖切及绘图等数据处理操作,最终获得研究区域的二维测绘图、三维点云模型及实景模型。此部分研究证明:使用多技术、多源数据相结合的综合测绘方法对苏州私家园林的数字化测绘而言,工作效率更高、测绘效果更好。在园林要素信息解析部分,本研究以三维数字化测绘所得数据为基础,利用三维测绘数据在全面性和精确性上的优势,从假山和水体、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等方面分别对苏州私家园林要素进行系统性解析:对于假山和水体的解析包括假山构造和组成部件、堆叠工法和堆叠顺序、纹理和皴法等方面;对于园林建筑包括建筑群、建筑单体构件和建筑单体参数化等方面;对于园林植物的解析主要依据植物类型和品种等方面。此环节研究证实:以数字化测绘数据为基础进行的苏州私家园林要素解析,其结果更系统、全面和准确。在园林信息模型和系统构建及信息管理部分,本研究以三维数字化测绘所得数据及各园林要素的解析结果为依据和基础,在三维数据进一步处理的基础上,利用BIM技术对园林建筑单体和假山堆叠工法等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利用3D GIS技术汇总各园林要素的各部分和构件的数据模型、各类型的二维、三维文件、及几何和非几何的园林信息,搭建苏州私家园林信息系统,建立各信息间的系统逻辑关系,综合管理各园林要素信息。此环节研究证明:苏州私家园林的信息管理需要采用BIM、3D GIS等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信息管理方法。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研究,本研究获得了苏州私家园林的三维数字化数据和信息,构建了苏州私家园林信息系统,获得了现代数字化测绘和三维信息化技术等在苏州私家园林研究上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将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苏州私家园林的理念和方案。其研究结果为苏州私家园林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奠定了基础,证明了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于苏州私家园林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必要性与巨大前景。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将推动园林研究步入数字化信息时代,对苏州私家园林研究突破瓶颈、取得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王亭亭[10](2018)在《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滨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以延安方塔“知水园”设计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来满足人们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新需求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滨湖空间作为城市宝贵的生态空间和稀有的公共活动空间,在新形势下其地位和作用必将更加突出。创新设计方法赋予该空间更多的文化内涵,是应对新时代、新需求的必然要求。而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丰富宜人的形式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艺术和文化,将其营造手法运用到现代滨湖空间设计中,对赋予空间文化内涵、凸显空间特色、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特征和滨湖空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现代滨湖空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古典园林与滨湖空间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在滨湖空间中运用具有可行性。通过案例佐证,从加载内涵、功能主导、多元限定和艺术表达四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静态组织手法在滨湖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旨在使滨湖空间具有充实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空间形态及诗情画意的空间情义,即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特征。通过突出核心、曲折建构、诱导渗透和模糊过渡四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动态组织手法在滨湖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目的是使滨湖空间内部空间组织和谐有机,联系紧密,构建一体化的滨湖空间。最后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以延安方塔“知水园”滨湖空间规划设计为例,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的规划设计实践之中并加以验证。

二、浅议中国园林假山喷泉的配置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中国园林假山喷泉的配置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商业房地产的快速发展
        1.1.2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现代转译是当前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1.1.3 现代中式居住区水景设计的问题凸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基本概念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特征与形态类型
    2.1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2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
        2.2.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2.2 因地制宜,随曲合方
        2.2.3 诗情画意,蕴含意境
    2.3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影响因素
        2.3.1 自然环境
        2.3.2 思想观念
        2.3.3 文心画意
    2.4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形态类型
        2.4.1 形态与类型
        2.4.2 布局形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构思立意与手法分析
    3.1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构思立意
        3.1.1 神话主题立意
        3.1.2 文学主题意象
    3.2 因地制宜、随曲合方的理水布局手法
        3.2.1 结合区域环境的水景布局
        3.2.2 结合场地特点的水景布局
    3.3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理水手法
        3.3.1 通过水景平面布局扩大视觉效果
        3.3.2 通过水景空间变化扩大视觉效果
        3.3.3 通过水景的设计要素扩大视觉效果
        3.3.4 通过视线的组织扩大视觉效果
        3.3.5 通过借景手法扩大视觉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在南方住区水景设计中的转译
    4.1 传统园林理水与现代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与转译原则、策略
        4.1.1 传统园林理水与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
        4.1.2 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在南方住区中转译的原则与策略
    4.2 水景的主题意境
        4.2.1 水景主题的意义
        4.2.2 主题水景的构建方法
    4.3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4.3.1 尊重自然先天条件
        4.3.2 联系周边景观资源
        4.3.3 总体规划与水景位置选择
    4.4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4.4.1 水景设计的原则
        4.4.2 水景空间的规划布局
        4.4.3 水景形态组合
        4.4.4 水源点与流向设计
        4.4.5 地形设计
        4.4.6 观景点与观景路线设计
    4.5 水景细节设计
        4.5.1 倒影设计
        4.5.2 山石与池岸设计
        4.5.3 建筑
        4.5.4 植物配置
        4.5.5 配套设施及小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方住区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1 安徽滁州翰林雅院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1.1 水景的构思与立意
        5.1.2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5.1.3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5.1.4 水景环境要素设计
    5.2 广西玉林绿地城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2.1 水景的构思与立意
        5.2.2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5.2.3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5.2.4 水景细节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语
    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的局限性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中西古典园林设计文化比较研究 ——以拙政园和埃斯特庄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方法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拙政园与埃斯特庄园的选址特点
    2.1 拙政园的“闹中取静”
        2.1.1 自然环境
        2.1.2 人文因素
    2.2 埃斯特庄园的“世外桃源”
        2.2.1 自然环境
        2.2.2 社会文化
第3章 拙政园与埃斯特庄园的空间处理
    3.1 中西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上的差异
        3.1.1 拙政园“向内围合”的空间布局
        3.1.2 埃斯特庄园“开放延伸”的空间布局
    3.2 中西私家园林在空间艺术上的差异
        3.2.1 拙政园的空间艺术
        3.2.2 埃斯特庄园的空间艺术
第4章 拙政园与埃斯特庄园的造园要素处理
    4.1 石材
    4.2 水体
    4.3 植物
    4.4 道路
第5章 拙政园与埃斯特庄园的设计思想
    5.1 拙政园寓情于景的设计文化
        5.1.1 强调情感表达的艺术目的
        5.1.2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5.1.3 追求自然的审美观念
    5.2 埃斯特庄园寓理于景的设计文化
        5.2.1 强调理性依托的艺术法则
        5.2.2 “物我两分”的哲学观
        5.2.3 “数”的美学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城墙遗址公园研究进展
        1.3.2 景观叙事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2 城墙遗址公园概述
    2.1 城墙
        2.1.1 城墙的概念
        2.1.2 城墙的起源与发展
        2.1.3 城墙的类型
    2.2 城墙遗址
        2.2.1 城墙遗址的概念
        2.2.2 城墙遗址的价值分析
        2.2.3 城墙遗址的现状
    2.3 城墙遗址公园
        2.3.1 城墙遗址公园的概念
        2.3.2 国内外城墙遗址公园的案例研究
        2.3.3 城墙遗址公园的景观特征
        2.3.4 城墙遗址公园的功能
    2.4 本章小结
3 景观叙事相关理论基础
    3.1 叙事的概念与发展
        3.1.1 叙事概念
        3.1.2 叙事的发展
    3.2 景观叙事
        3.2.1 景观与叙事的渊源
        3.2.2 景观叙事的内涵
        3.2.3 景观叙事的构建过程
        3.2.4 景观叙事的应用途径与价值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4.1 城墙遗址公园文化主题的确定
        4.1.1 基于城墙遗址的文化主题
        4.1.2 基于场地历史典故的文化主题
        4.1.3 基于自然要素的文化主题
        4.1.4 基于场地历史遗存的文化主题
    4.2 城墙遗址公园文化主题的表达
        4.2.1 空间组织叙事
        4.2.2 景观建筑叙事
        4.2.3 自然要素叙事
        4.2.4 图文叙事
    4.3 城墙遗址公园景观叙事特征
        4.3.1 空间组织叙事特征
        4.3.2 景观建筑叙事特征
        4.3.3 自然要素叙事特征
        4.3.4 图文叙事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创新之处
    5.3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4)严寒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追求日益加强
        1.1.2 可持续发展主题下自然生态观念融入建筑空间设计
        1.1.3 自然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命活动组成部分
        1.1.4 商业综合体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2 论文的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严寒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园林景观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2.1 严寒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概述
        2.1.1 严寒地区概念
        2.1.2 商业综合体的概念
        2.1.3 严寒地区商业综合体特征
        2.1.4 商业综合体休闲功能业态
        2.1.5 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定义
    2.2 室内园林景观概述
        2.2.1 室内园林景观
        2.2.2 室内园林景观构成要素
    2.3 适合设置园林景观的室内休闲空间类型
        2.3.1 商业购物休闲空间
        2.3.2 休闲娱乐休闲空间
        2.3.3 餐饮休闲空间
        2.3.4 文化教育休闲空间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景观美学
        2.4.2 环境心理学
    2.5 本章小结
3 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设置园林景观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3.1 目前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 现状描述
        3.1.2 目前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存在的问题
        3.1.2.1 缺乏自然景观本能需求考虑
        3.1.2.2 空间环境质量差
        3.1.2.3 空间环境生硬冷漠,缺乏亲和力
        3.1.2.4 空间主题模糊,缺乏环境刺激
        3.1.2.5 空间组织被动
    3.2 严寒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设置园林景观的作用
        3.2.1 严寒地区地域特征
        3.2.1.1 严寒地区气候特点
        3.2.1.2 人们的自然休闲需求
        3.2.1.3 “自然休闲需求”与“严寒地区”的矛盾
        3.2.2 园林景观的自然休闲境域
        3.2.3 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设置园林景观的作用
        3.2.3.1 延续室外自然景观
        3.2.3.2 改善室内空间环境
        3.2.3.3 丰富美化室内空间
        3.2.3.4 有效组织空间
    3.3 室内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3.3.1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
        3.3.2 室内空间结构
        3.3.3 空间的大小与尺度
        3.3.4 空间的装饰风格
        3.3.5 人的行为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及配置要点
    4.1 室内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4.1.1 功能性原则
        4.1.2 季节适应性原则
        4.1.3 整体性原则
        4.1.4 以人为本原则
        4.1.5 自然生态原则
    4.2 .室内植物的配置
        4.2.1 室内植物的选用
        4.2.2 室内植物种植形式
        4.2.2.1 盆栽、盆景及插花
        4.2.2.2 室内附种植器具式
        4.2.2.3 地面栽植式
        4.2.3 室内植物的配置方式
        4.2.3.1 陈列式
        4.2.3.2 悬垂吊挂式
        4.2.3.3 攀附式
        4.2.3.4 .壁挂式
        4.2.3.5 组合片栽式
    4.3 室内山石配置
        4.3.1 室内山石类型
        4.3.2 室内山石配置形式
    4.4 室内水体配置
        4.4.1 室内水体表现形式
        4.4.2 室内水体类型
    4.5 园林景观与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关系
        4.5.1 限定分隔空间
        4.5.2 过渡引导空间
        4.5.3 柔化丰富空间
        4.5.4 烘托环境营造空间氛围
    4.6 本章小结
5 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5.1 商业购物区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
        5.1.1 交通过渡空间的过渡引导
        5.1.1.1 行列式布置乔木盆栽
        5.1.1.2 设置种植坛或喷泉对景
        5.1.1.3 侧界面壁挂配置观叶植物
        5.1.2 功能过渡休闲空间的丰富渗透
        5.1.2.1 点式对置花卉盆栽
        5.1.2.2 规则种植坛或水池组织水平向秩序
        5.1.2.3 组合片栽布置简洁欢快主景
        5.1.2.4 多层次种植丰富空间
        5.1.3 室内商业街的指引与美化
        5.1.3.1 线性配置观叶植物
        5.1.3.2 有节奏设置视觉主景种植坛
        5.1.3.3 结合设施布置盆栽
    5.2 休闲娱乐区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
        5.2.1 过渡休憩空间的延伸与充实
        5.2.1.1 悬挂垂吊盆栽延伸界面
        5.2.1.2 组合配置种植坛充实空间
        5.2.1.3 节奏布置花坛
        5.2.2 娱乐运动空间营造活力氛围
        5.2.2.1 面式配置热带宽叶攀援植物
        5.2.2.2 起伏渐变式配置盆栽
        5.2.2.3 对比方式运用观花植物色彩
        5.2.2.4 动态水组合盆栽活跃气氛
        5.2.3 儿童活动空间自然互动场景塑造
        5.2.3.1 设置可互动涌泉水池、壁景石
        5.2.3.2 运用攀附式植物修剪成景观小品
        5.2.3.3 组合单株盆栽划分区域
        5.2.3.4 铺设草皮砂石自然材质场地铺装
    5.3 餐饮区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
        5.3.1 餐饮空间和谐温馨氛围营造
        5.3.1.1 盆栽或花坛分隔餐饮区域
        5.3.1.2 垂直壁挂植物墙背景衬托
        5.3.1.3 配置假山水体景观
        5.3.1.4 均衡布置色彩素雅盆栽
        5.3.2 休憩过渡空间的自然柔化
        5.3.2.1 运用柔和曲线形态花坛
        5.3.2.2 主次分明布置盆栽
        5.3.2.3 运用自然软质铺装
        5.3.3 室内美食街的亲切环境塑造
        5.3.3.1 攀附式隔断限定休憩区域
        5.3.3.2 线性种植坛或水池引导人流
        5.3.3.3 运用乔木层次覆盖区域
        5.3.3.4 垂直绿化配饰侧界面
    5.4 文化教育区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
        5.4.1 展示走廊的指示与烘托
        5.4.1.1 陈列规则形态观叶盆栽
        5.4.1.2 壁挂式盆栽衬托背景
        5.4.1.3 孤植种植坛
        5.4.2 学习阅读空间烘托安静氛围
        5.4.2.1 均衡对称布置盆栽
        5.4.2.2 运用具有文化意象的植物
        5.4.2.3 设置小型艺术水体及盆景
        5.4.2.4 特置或对置山石小品
        5.4.2.5 塑造抽象自然式场地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前景展望
    6.1 结论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实地调研调查现状记录
    附表二 室内常用植物名列表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济南房彦谦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纪念性公园理论的研究
        1.1.2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1.1.3 对于重点文物的保护与开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古墓背景下人物纪念性公园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古墓的概念
        2.1.2 公园的概念
        2.1.3 纪念性的概念
        2.1.4 纪念性公园的概念
    2.2 古墓理论基础
        2.2.1 古墓的分类
        2.2.2 墓葬方式的发展过程及规制特征
        2.2.3 古墓的墓葬结构
        2.2.4 古墓背景下的纪念性公园
    2.3 纪念性公园的产生、分类、特征与功能
        2.3.1 纪念性公园的产生
        2.3.2 纪念性公园的分类
        2.3.3 纪念性公园的特征
        2.3.4 纪念性公园的功能
    2.4 古墓背景下的纪念性公园设计指导理论
        2.4.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4.2 环境心理学理论
        2.4.3 设计美学理论
        2.4.4 场所与文脉理论
        2.4.5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理论
第三章 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研究
    3.1 济南李清照纪念馆实地调研分析
        3.1.1 项目概况
        3.1.2 场地调研分析
        3.1.3 分析与总结
    3.2 柳州柳候公园案例分析
        3.2.1 项目概况
        3.2.2 场地设计分析
        3.2.3 案例借鉴总结
    3.3 西安文景公园案例分析
        3.3.1 项目概况
        3.3.2 场地设计分析
        3.3.3 案例借鉴总结
    3.4 印度泰姬陵案例分析
        3.4.1 项目概况
        3.4.2 场地设计分析
        3.4.3 案例借鉴总结
    3.5 古墓背景下的纪念性公园空间设计分析总结
        3.5.1 在空间布局设计上的表达
        3.5.2 在空间界面设计上的表达
        3.5.3 古墓背景下的纪念性公园设计原则
第四章 济南房彦谦纪念性公园设计
    4.1 区域概况及场地条件分析
        4.1.1 区域概况
        4.1.2 自然地理条件
        4.1.3 高差地形分析
        4.1.4 基址现状
        4.1.5 SWOT分析
    4.2 房彦谦文化解读
        4.2.1 房彦谦人物介绍
        4.2.2 房彦谦人物特点
    4.3 房彦谦公园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4.3.1 设计理念
        4.3.2 设计原则
        4.3.3 设计依据
    4.4 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4.4.1 总体布局
        4.4.2 功能分区
    4.5 主要景点设计
        4.5.1 主入口广场景点设计
        4.5.2 墓冢文物保护设计
        4.5.3 孝文化广场景点设计
        4.5.4 滨水景观带景点设计
        4.5.5 “廉文化广场”景点设计
        4.5.6 竹林小道景点设计
        4.5.7 次入口广场景点设计
        4.5.8 房彦谦介绍馆和文化展览馆景点设计
    4.6 专项设计
        4.6.1 交通道路系统设计
        4.6.2 竖向设计
        4.6.3 标识系统设计
        4.6.4 灯光设计
        4.6.5 种植设计
    4.7 经济技术指标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6)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主题乐园
        1.2.2 主题乐园综合体
        1.2.3 景观设计
        1.2.4 冰雪文化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主题乐园景观设计研究
        1.3.2 冰雪主题的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1.3.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景观设计学
        1.4.2 环境心理学
        1.4.3 园林美学理论
        1.4.4 景观游憩学
    1.5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主要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案例借鉴
    2.1 上海迪士尼
        2.1.1 基本概况
        2.1.2 总体布局
        2.1.3 景观表达
        2.1.4 借鉴与启示
    2.2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2.2.1 基本概况
        2.2.2 总体布局
        2.2.3 景观表达
        2.2.4 借鉴与启示
    2.3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2.3.1 基本概况
        2.3.2 总体布局
        2.3.3 景观表达
        2.3.4 借鉴与启示
    2.4 新世纪环球中心
        2.4.1 基本概况
        2.4.2 总体布局
        2.4.3 景观表达
        2.4.4 借鉴与启示
    2.5 崇明百联商业广场
        2.5.1 基本概况
        2.5.2 总体布局
        2.5.3 景观表达
        2.5.4 借鉴与启示
    2.6 案例总结
        2.6.1 总体布局
        2.6.2 主题意境营造
3 基于冰雪文化的主题乐园景观设计探究
    3.1 冰雪与冰雪文化
        3.1.1 冰雪文化
        3.1.2 冰雪文化人文内涵
        3.1.3 冰雪文化元素提取
        3.1.4 冰雪文化的景观表达
    3.2 主题乐园的类型和特征
        3.2.1 主题乐园的类型
        3.2.2 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特征
    3.3 冰雪文化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探究
        3.3.1 冰雪主题乐园室外景观空间布局策略
        3.3.2 冰雪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手法
        3.3.3 冰雪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要点
        3.3.4 冰雪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要素
4 基于冰雪文化的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
    4.1 项目分析
        4.1.1 基地现状分析
        4.1.2 “冰雪世界”上位规划分析
    4.2 总体设计
        4.2.1 设计思路与设计主题
        4.2.2 总体布局与结构功能
    4.3 分区设计
        4.3.1 “冰川恋歌”
        4.3.2 “极光幻影”
        4.3.3 “冰情雪趣”
        4.3.4 “极地之灵”
    4.4 专项设计
        4.4.1 道路系统设计
        4.4.2 竖向设计
        4.4.3 铺装设计
        4.4.4 植物配置设计
        4.4.5 雨水收集与利用设计
        4.4.6 照明设计
        4.4.7 小品及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4.5 重要节点初步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主要图纸
附录B 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主要节点扩初设计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附件

(7)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亲子互动空间使用后评价(POE)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4.3 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2.1 亲子互动相关概念与理论
        2.1.1 亲子互动
        2.1.2 影响亲子互动行为的因素
        2.1.3 亲子互动中“亲”与“子”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2.1.3.1 亲子互动中“子”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2.1.3.2 亲子互动中“亲”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2.2 亲子互动空间相关概念与理论
        2.2.1 综合公园
        2.2.2 儿童游戏空间
        2.2.3 亲子互动空间
    2.3 使用后评价(POE)方法
        2.3.1 使用后评价的研究类型与传统方法
        2.3.2 基于网络数据的使用后评价方法
        2.3.3 两种使用后评价方法的比较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3.1 天津市综合性公园基础调研
        3.1.1 天津市综合性公园基本情况
        3.1.2 天津市综合性公园实地调研
        3.1.3 研究样地的选择与确定
    3.2 研究样地概况
        3.2.1 水上公园
        3.2.2 南翠屏公园
        3.2.3 长虹生态园
        3.2.4 人民公园
        3.2.5 河东公园
    3.3 小结
第4章 基于网络评论的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亲子互动空间使用后评价
    4.1 本章研究设计
        4.1.1 研究目标
        4.1.2 技术方法与理论
        4.1.3 数据挖掘设计
        4.1.4 样本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4.1.5 信度检验
    4.2 公园使用状况研究结果分析
        4.2.1 基于评论时间的出游时间分析
        4.2.2 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
        4.2.3 词频分析与可视化表达
        4.2.4 基于自由上传图片的亲子视觉偏好分析
    4.3 满意度与重要度分析
        4.3.1 评价指标模型体系引述
        4.3.2 满意度评价模型三级编码
        4.3.3 满意度评价与分析
        4.3.4 满意度-重要度IPA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亲子互动空间实地调研
    5.1 研究设计
        5.1.1 调研目标
        5.1.2 基于SD法的评价问卷设计
        5.1.3 调研场地分类情况
        5.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1.5 信度检验
    5.2 游戏设施型亲子空间
        5.2.1 场地概况
        5.2.2 使用频率与停留时间
        5.2.3 亲子互动情况
        5.2.4 SD调研分析
    5.3 广场型亲子空间
        5.3.1 场地概况
        5.3.2 使用频率与停留时间
        5.3.3 亲子互动情况
        5.3.4 SD调研分析
    5.4 自然游憩型亲子空间
        5.4.1 场地概况
        5.4.2 使用频率与时间
        5.4.3 亲子互动情况
        5.4.4 SD调研分析
    5.5 偏好调查与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5.5.1 “亲”与“子”对互动空间的重视程度
        5.5.2 “亲”与“子”的活动偏好
        5.5.3 要素与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5.6 本章总结
第6章 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亲子空间现状总结与优化提升策略
    6.1 天津市综合公园亲子互动行为特征
        6.1.1 互动行为的多样性与随机性
        6.1.2 活动时间呈现间歇性高峰
        6.1.3 景观与设施元素的依赖性
        6.1.4 互动行为易受到其他人群的影响
        6.1.5 情感体验与互动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6.2 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亲子互动空间问题
        6.2.1 空间类型不够全面丰富,功能分区不足
        6.2.2 空间使用时间分布不均,场地弹性不足
        6.2.3 设施种类数量不足,缺乏多样的互动条件
        6.2.4 植物种类与数量不足,场地遮阴不够
        6.2.5 商业气息浓厚,缺少人文关怀
        6.2.6 公园管理不够精细,缺乏创新
    6.3 优化提升策略
        6.3.1 有计划地适当扩建场地,合理划分空间
        6.3.2 加强四季景观,提高场地的舒适度
        6.3.3 重视细节设计,将设施与景观要素亲子化
        6.3.4 重视自然元素,构建空间的原始性与自然性
        6.3.5 优化游戏设施,提高场地创造力与趣味性
        6.3.6 实现公园维护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亲子互动空间的调查问卷(家长版)
附录B 关于亲子互动空间的调查问卷(儿童版)
附录C 开放性编码主题频数
附录D 要素满意度打分记录
附录E 五个公园的 SD 得分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台湾传统私家庭园的空间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私家园林的研究
        1.4.2 相关案例的研究
        1.4.3 本文创新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起源与发展
    2.1 中国大陆私家庭园发展概述
    2.2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的形成与发展因素
        2.2.1 自然环境因素
        2.2.2 政治经济因素
        2.2.3 社会文化因素
    2.3 台湾私家庭园发展脉络
        2.3.1 造园活动形成期——荷据和明郑开垦时期
        2.3.2 造园活动兴盛期——清朝移民统治时期
    2.4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类型及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案例分析
    3.1 台南吴园
        3.1.1 背景概述
        3.1.2 功能分区
        3.1.3 空间布局
        3.1.4 造景手法
    3.2 板桥林家花园
        3.2.1 背景概述
        3.2.2 功能分区
        3.2.3 空间布局
        3.2.4 造景手法
    3.3 雾峰莱园
        3.3.1 背景概述
        3.3.2 功能分区
        3.3.3 空间布局
        3.3.4 造景手法
    3.4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与中国大陆江南园林比较分析
    3.5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与中国大陆闽南园林比较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的特色分析
    4.1 庭园的界定
    4.2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平面布局
        4.2.1 建筑绕庭式
        4.2.2 前庭后宅式
        4.2.3 分散独立式
    4.3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建筑特色分析
        4.3.1 庭园建筑类型
        4.3.2 庭园建筑特点
        4.3.3 庭园建筑的空间类型
    4.4 台湾传统私家庭园的造景特色
        4.4.1 掇山手法
        4.4.2 理水手法
        4.4.3 植栽手法
        4.4.4 小庭园布局形式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苏州环秀山庄园林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思路
2.文献综述
    2.1 苏州私家园林研究进展
        2.1.1 研究范围
        2.1.2 研究分布及水平
        2.1.3 研究内容
        2.1.4 空间特点
        2.1.5 环秀山庄相关研究
    2.2 数字化测量与文化遗产
        2.2.1 摄影测量与文化遗产
        2.2.2 三维激光扫描测绘与文化遗产
        2.2.3 多技术综合测绘与文化遗产
    2.3 数字化信息管理与文化遗产
        2.3.1 (3D)GIS与文化遗产
        2.3.2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文化遗产
    2.4 文化遗产三维数字化研究案例
        2.4.1 庞贝(Pompeii)古城
        2.4.2 科潘(Copán)玛雅(Maya)遗址
        2.4.3 古典园林
3.三维数字化测绘
    3.1 测量技术与方案选择
        3.1.1 苏州私家园林测绘内容
        3.1.2 测量技术比较分析
        3.1.3 测量方法与信息获取
        3.1.4 测量方案设计
    3.2 测量数据的获取
        3.2.1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TLS)
        3.2.2 无人机摄影测量(UAVDP)
        3.2.3 地面摄影测量(TDP)
        3.2.4 地面控制点(GCP)
    3.3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3.1 数据处理
        3.3.2 假山测绘技术比较分析
        3.3.3 数据融合
    3.4 测绘结果的表达
        3.4.1 二维测绘图
        3.4.2 三维实景模型
        3.4.3 数据图表和文字报告
    3.5 本章小结
4.园林要素信息解析
    4.1 假山和水体解析
        4.1.1 构造与组成部件解析和编码
        4.1.2 堆叠方法解析
        4.1.3 堆叠顺序解析
        4.1.4 纹理与皴法解析
        4.1.5 水体解析
    4.2 园林建筑解析
        4.2.1 建筑群解析与建筑单体编码
        4.2.2 建筑单体构成解析与编码
        4.2.3 建筑单体参数化解析
    4.3 植物解析
        4.3.1 植物单体编码
        4.3.2 植物单体解析
    4.4 本章小结
5.信息系统构建与信息管理
    5.1 信息管理技术及软件平台选择
        5.1.1 三维信息管理技术
        5.1.2 三维信息软件平台
    5.2 三维数据模型处理
        5.2.1 假山模型分解
        5.2.2 植物模型分解
    5.3 BIM信息模型
        5.3.1 建筑单体信息模型
        5.3.2 假山堆叠工法信息模型
    5.4 3D GIS信息系统
        5.4.1 系统构建
        5.4.2 系统使用与运作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果与结论
    6.2 创新点
    6.3 思考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0)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滨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以延安方塔“知水园”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文化自信的基础
        1.1.2 中观背景——生态修复的举措
        1.1.3 微观背景——延安城市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与滨湖空间基础研究
    2.1 滨湖空间与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2.1.1 城市滨湖空间的概述
        2.1.2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静态组织特征
        2.2.1 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
        2.2.2 表里如一的功能构成
        2.2.3 虚实结合的空间形态
        2.2.4 意境为先、艺术表达
    2.3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动态组织特征
        2.3.1 画意统筹的空间布局
        2.3.2 曲折统一的空间结构
        2.3.3 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
        2.3.4 主导全局的模糊空间
    2.4 滨湖空间的现代特征
        2.4.1 审美取向与设计思潮
        2.4.2 基本模式
        2.4.3 存在问题
    2.5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滨湖空间应用的可行性
        2.5.1 相同的功能需求奠定了基础
        2.5.2 同一主导物质要素更具借鉴价值
        2.5.3 同一价值取向成为运用的内在推动力
    2.6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静态组织手法在滨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3.1 加载文化赋予内涵
        3.1.1 传承历史文化
        3.1.2 融入地域文化
        3.1.3 创新文化因子
    3.2 致用为基以形促能
        3.2.1 功能主导
        3.2.2 形式促进
    3.3 开合并济丰富多元
        3.3.1 限定尺度多元
        3.3.2 构成手法多元
        3.3.3 组成要素多元
    3.4 诗情画意艺术表达
        3.4.1 立意为宗
        3.4.2 审美为基
        3.4.3 艺术体现
    3.5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动态组织手法在滨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4.1 拥水露水突出核心
        4.1.1 依水环水 突出水心
        4.1.2 透水露水彰显水貌
        4.1.3 理水用水赋予水能
    4.2 增线减面增曲减直
        4.2.1 构建折线结构
        4.2.2 加强曲折变化
        4.2.3 缩减界面阻隔
    4.3 诱导渗透丰富层次
        4.3.1 艺术诱导
        4.3.2 有机渗透
    4.4 突出中介模糊过渡
        4.4.1 功能多义
        4.4.2 形态多变
        4.4.3 尺度模糊
    4.5 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延安方塔“知水园”规划设计
    5.1 项目背景分析
        5.1.1 城市环境
        5.1.2 地域文化
        5.1.3 项目概况
        5.1.4 现状特征
        5.1.5 规划定位
    5.2 空间静态组织
        5.2.1 文化加载
        5.2.2 空间构成
        5.2.3 情义展现
    5.3 空间动态组织
        5.3.1 以湖水营造层次
        5.3.2 以曲折构建秩序
        5.3.3 以渗透构成整体
        5.3.4 以模糊衔接过渡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议中国园林假山喷泉的配置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D]. 陈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中西古典园林设计文化比较研究 ——以拙政园和埃斯特庄园为例[D]. 谷瑞雪.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5)
  • [3]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营造研究[D]. 李玉.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4]严寒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内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 李东玲.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济南房彦谦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许立群.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6]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D]. 吴若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7]天津市综合性公园亲子互动空间使用后评价(POE)研究[D]. 李云晓. 天津大学, 2019(01)
  • [8]台湾传统私家庭园的空间特色研究[D]. 李羿葶.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9]苏州环秀山庄园林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D]. 梁慧琳.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10]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滨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以延安方塔“知水园”设计为例[D]. 王亭亭. 长安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浅谈中国园林中假山喷泉的布置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