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我想告诉你...

在21世纪,我想告诉你...

一、二十一世纪,我想对你说…(论文文献综述)

孔冲[1](2021)在《中越战争题材小说研究(1979-1999)》文中研究说明战争是综合了文明与野蛮的人类社会产物,它对于中国这一片古老国度特殊的意义。自传说中的上古黄帝炎帝时期,到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千年来兵戈炮火在中华大地上可谓是“生生不息”,中华文明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几乎都伴随着一次战争。正因如此,无论古代与现代,战争题材都是中国文学创作一个重要题材类型,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几乎必然形成一股相应的战争文学创作潮流或者有着相应题材的文学创作,例如抗日救亡时期的抗战文学,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文学等。而本论文关注的迄今为止时间上距离当今国人最近的一次战争,即1979年爆发的中越边境战争的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爆发于中国新旧时代过渡的窗口期,对于当时中国的国内外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伴随着这场战争国内文坛也形成了一股反映中越边境战争的文学创作热潮,其中小说这一文体在中越战争文学中创作持续时间最长,影响也最为广泛,取得成果较为丰硕,是研究中越战争题材文学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拟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哲学、文学史哲学、史料学、接受美学、伦理学等理论方法,重点使用接受美学、伦理学等方法,将小说文本与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对该题材小说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主要从思想内涵的突破、艺术形式的创新、中外战争传统的借鉴等三个部分对中越战争题材小说进行研究,以求将中越战争题材小说的文学特色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来。第一章主要探讨中越战争题材小说在思想内涵方面相对于传统主流战争小说的继承与突破之处,本章主要从革命英雄主义的继承与重新诠释、战争伦理的初步探索、战争主题的拓展与深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中越战争题材小说的“内核”转化。第二章关注的是相对于十七年战争小说,作家们在中越战争战争小说的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运用形象学、叙事学、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本章从人物形象的刻画、叙事艺术、审美格调三个方面入手对中越战争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研究。第三章研究新时期中越战争小说的文学史定位问题,主要从中外战争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共鸣、对于新时期军事题材小说的影响、创作的缺陷与不足三个方面入手,力求给予新时期中越战争题材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相对准确而清晰的定位。

赵芝叶[2](2021)在《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骆驼祥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与突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于“学科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的两大课题研究,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的学科教学研究日渐成为热点研究领域。诸多学者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展开了研究,但是至今尚未探寻出一套将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普适性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目的。鉴于此,笔者致力于“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的研究,立足于当下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别从理论依据和教学实施方面展开探索,进而在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研究的起因、目的与意义、文献研究综述等构成了绪论的主要部分,笔者通过整理整本书阅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概念,梳理关于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一章: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依据、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本研究从初中生的学习心理、阅读的文本价值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在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依据中寻找理论支点,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形式掌握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真实情况,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第二章:以《骆驼祥子》为例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是本次研究的核心与突破口。本章将语文阅读指导课划分为读前准备、读中指导和读后拓展三个阶段,由浅入深的搭建起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案落到实处。第三章:《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彰显了整本书阅读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最后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反思,以启发学者对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策略更多的思考。

薛冰[3](2020)在《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人才的培养重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师又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我们需重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需引起重视。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反思仍旧存在反思意识薄弱,态度不积极;内容局限于课堂教学,视野过于狭窄;过程流水化,缺乏科学指导;方法老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从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全面审视和分析教师的教学反思,总结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旨在为更多的基层教师提供教学反思实践的借鉴。通过运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较高的教学反思能力,清晰讲述自身教学反思过程,且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初中英语教师侯老师,从侯老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发现,教学反思意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性的发展,应注意培养问题意识、责任心、开放积极的心态等;在侯老师反思内容方面,突出了相关教学的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的突破、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班级管理等;反思过程中,主要涉及发现、描述、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理论形成等步骤;在反思方法上,主要涉及自我反思和合作反思两个方面,自我反思主要有自我对话、反思日记、理论学习、角色榜样;教师合作反思主要有教研组的集体反思、观摩听课、兴趣小组;与学生合作的反思主要有班主任工作调查表、课堂观察、学生的作业和考试。在整理和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根据侯老师教学反思不同方面的情况呈现,分析了侯老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个人因素,主要有个人性格、反思能力、知识素质等,二是学生因素,主要有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情感变化三个方面,三是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建设、环境、制度等,四是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期望、教育改革、教师培训。基于侯教师的教学反思并加以理性的分析和深入思考提出从三个方面提高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第一,从教师个人出发,转变反思观念,积极参与反思;提升理论素养,反思科学化;丰富反思内容,学习反思方法,实现个人教学反思水平提升。第二,对教师所在学校的建议,发挥教研组的反思功能,建设学习反思型学校,发挥领导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交流、激励、培养机制等。第三,从社会层面出发,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等。

祁磊[4](2020)在《燃气轮机旋转爆轰燃烧技术及循环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是当前能源动力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燃气轮机燃烧室采用基于布雷顿循环的等压燃烧加热过程,燃烧过程熵变大,极大限制了循环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旋转爆轰燃烧具有等容燃烧加热的特点,燃烧过程自增压、熵变小、污染物生成量少。燃气轮机采用旋转爆轰燃烧技术,将使其具有等容加热循环的高循环热效率,又兼具体积小、重量轻、单机功率大、振动噪声小等固有优势。目前关于燃气轮机旋转爆轰燃烧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旋转爆轰燃烧室特性参数的系统性研究以及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理论研究均不完善。因此,进一步开展旋转爆轰燃烧室基本特性研究,构建旋转爆轰燃烧室总体性能预测模型,对完善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热力循环模型理论、推进燃气轮机循环的技术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对氢气-空气、甲烷-空气旋转爆轰燃烧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开展了氢气-空气旋转爆轰燃烧的实验研究,分析了进气条件、结构尺寸等可控边界条件对旋转爆轰燃烧场基本特性的影响,构建了旋转爆轰燃烧室数学模型,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为探究旋转爆轰燃烧场发展过程和增压特性,开展了氢气-空气旋转爆轰燃烧实验以及氢气-空气、甲烷-空气旋转爆轰燃烧数值研究。实验中在空气进气总压430k Pa条件下氢气-空气旋转爆轰波最大速度为1456.1m/s,并发现燃烧室在点火后存在不稳定发展阶段。数值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在氢气-空气旋转爆轰燃烧室不稳定阶段中存在爆轰波对撞、激波对撞、爆轰波和激波对撞三种对撞形式,其中爆轰波和激波对撞后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燃烧场,而爆轰波对撞后出现熄爆现象;熄爆后局部高压区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再起爆后爆轰波方向发生随机变化;甲烷-空气旋转爆轰燃烧室不稳定阶段中存在爆轰波和激波对撞、爆轰波和火焰锋面对撞两种对撞形式,并未出现熄爆现象,且爆轰波和火焰锋面对撞后出现斜激波。(2)旋转爆轰燃烧室的增压特性与过程熵变以及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有直接联系;燃烧场内复杂波系(斜激波、透射激波、爆燃区等)导致工质在经历旋转爆轰燃烧增压后继续出现明显的熵增加;计算工况下甲烷-空气旋转爆轰燃烧室增压比为2.0664,与等容燃烧(5.6278)存在明显差距。(3)为进一步探索旋转爆轰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研究手段,基于二维欧拉方程,对甲烷-空气旋转爆轰燃烧特性参数在不同进气总压、总温、当量比以及燃烧室轴向尺寸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燃烧室增压比与进气当量比正相关,与进气总温、轴向尺寸负相关,而与进气总压无明显关系;比质量流量与进气总压正相关,与进气总温、进气当量比负相关;燃烧效率在各种条件下无明显变化,均超过99.5%。(4)在甲烷-空气旋转爆轰燃烧增压特性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掺混式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方案和级间抽气式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方案。结合旋转爆轰燃烧室数值模拟计算和燃气轮机循环仿真计算,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不同限制条件下(定甲烷质量流量、定涡轮进口总温、定燃烧室通流面积),压气机压比、压气机效率、涡轮效率、涡轮进口总温、燃烧室进气当量比、以及压气机抽气位置六个因素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较传统燃气轮机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净功上均有明显提高,且前者效果更好;在各因素变化幅度相同的条件下,涡轮效率和抽气位置是对循环净功、循环热效率增量影响最大的因素,而旋转爆轰燃烧室当量比带来的影响最小。(5)基于旋转爆轰燃烧室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旋转爆轰燃烧室数学模型,最终建立了甲烷-空气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计算模型。发现在涡轮进口总温为1450K时,循环热效率达到0.3859,循环净功达到10966.0k W,对比传统燃气轮机循环分别提高了0.0248(6.87%)和1304.4k W(13.50%),压气机压比减小了2.2324(15.95%);随着工况降低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净功的增量逐渐增大,但压气机压比减小量逐渐减小;在涡轮进口总温为1279K时,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净功的增量分别达到0.0539(17.92%)和1603.2k W(25.76%)。研究了燃烧室通流面积和环境温度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特性参数的影响;利用循环特性参数增量变化敏感性计算法定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特性参数增量的变化趋势。所有计算结果均表明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性能参数在不同计算工况下相对于传统燃气轮机有显着优势。

裴雨纳[5](2020)在《运用主题绘本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题绘本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践发现,教师已采取了相关分享行为培养的策略和措施,但与《指南》、《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提出的相关目标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者从主题绘本教学中受到启发,将其运用到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中,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分享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本研究以F幼儿园两个中班为研究对象,中三班为对照班,中四班为实验班。对照班开展常规的教育活动,实验班则按照“计划-实施-反思调整-再实施-再反思”的行动研究路径开展为期半年的分享主题绘本教育实验。行动研究的内容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分享主题绘本、怎样设计合理的延伸活动及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问题,围绕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进行两个阶段研究。研究过程中呈现幼儿分享教育培养的真实情境,每一阶段运用两本精选的主题绘本,每一个主题绘本进行一次行动小循环,针对研究问题得出研究结论。对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运用量化和质性分析方法进行汇总、比较、分析,同时结合研究者对幼儿分享行为变化的观察,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并且对主题绘本阅读的兴趣也愈发浓厚。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是幼儿园方面,需要重视分享行为培养的教育价值,借助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并为幼儿营造适宜的分享文化环境;其次是教师方面,应提高培养幼儿分享行为和主题绘本教学的能力,多组织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最后是家长方面,可为幼儿树立榜样作用,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合适的指导,并积极协助幼儿园的相关工作。

吴林春[6](2019)在《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对作文教学影响研究 ——以改革开放至今为研究时段》文中指出作为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的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是当今中国高校选拔考生的资格标准途径之一,服务考生、服务社会,它也是全国教育考试之一。高考作文试题(后文中简称作文试题)是高考语文试卷试题中占据分值最大的一道试题,因此作文命题特点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并直接影响着高中作文教学。本论文共包括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内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是论文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第一章,试析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其演变历程,包括命题特点及其演变历程。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第二章,对同时期国外言语作文命题展开述略,并从中获得相关启示。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第三章,探究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同时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高中作文教学展开展望,以期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和以后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本论文通过探究近四十年来的高考语文命题特点,及其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同时简要分析同时期以美法日为代表的国外言语作文命题特点,探寻出可以带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有效途径和方法,期许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

余慧莲[7](2019)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舒伯认为生涯规划有五个阶段。根据该理论,高中处于生涯选择黄金期。按照Deci E.L.的自我决定论,个体是能动的有机体,具有先天心理发展的潜能。笔者对生涯探索选择黄金期的普通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使其充分认识自我,在了解大学和专业设置以及职业内涵和职业需求的基础上,能对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做出预估,并对自我学习行为做出自主选择,能将职业生涯理想转化为推动学习行为的动力,引发和维持学习行为活动,从而促进高中生个体发展。本次研究目的是调查研究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和验证该方案对高中生学习动机影响的有效性。此研究包括两部分:研究一,选取红河州某高中高一年级四个层次4个班级的232名学生,采用《学习动机诊断测验》进行测试。根据回收有效的231份问卷,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和人口学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二,根据研究一结果,采用“一对一”方式,从学习动机测试得分低于均分的学生中筛选12对(24名学生),作为研究二被试,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并用SPSS22.0对两组学生学习动机进行差异分析,前测分析结果无差异,证明两组被试是同质的,再展开接下来的教育实验。将同质的两组被试随机抽取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参照组。根据生涯发展理论、自我决定论、团体动力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自编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使用该方案对实验组进行历时三个多月,为期8次,每次90分钟的团体辅导,参照组不参与该活动,保持常态。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学习动机后测,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验证实验组、参照组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后,学习动机各维度的前后测差异。采用量表、问卷、课堂观察,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进行结果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学习动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高中生学习动机在性别上有差异。技能场面上,女生学习动机显着高于男生;运动场面上,男生学习动机非常显着高于女生。(3)高中生学习动机在父母不同职业上有显着差异,父母从事不同职业对高中生学习动机有影响。(4)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改善高中生学习动机运动场面、社会生活场面、成功动机综合有效。具体表现为:该团体辅导对改善高中生运动场面学习动机效果显着;对改善高中生社会生活场面学习动机效果极其显着;对改善高中生成功动机综合效果非常显着。因此该团体辅导对增强高中生学习动机是有效的。

韩笑阳[8](2019)在《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 ——以X中职学校语文教材使用为例》文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义务阶段教育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培养目标就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因而,中等职业教育在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方面都不能盲目照搬普通高中教育。然而现实情况是,中职语文课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一直没有引起中职学校学生的重视,他们认为专业课程要比语文课程“更有用”。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语文,原因之一就是中职语文教材在编写方面没有形成自已的特色,而是一味采用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模式,导致教师面对教材时“一片怨言”,学生拿到教材时“毫无兴趣”。因此,编写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以及满足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所需要的语文教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编写一本教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果能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修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本研究试图对目前中职学校广泛使用的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的适切性进行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是否与学生、教师、学校和职业相适切,从收回的数据资料中发现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自身存在不相适切的地方,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本研究成果对丰富我国中职语文教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提高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的适切性和教材编写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体包含四个模块,对应正文四章内容:第一板块是构建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具体包括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概述、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以及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第二板块是调查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的适切性,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然后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第三模块是剖析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存在的问题。第四模块是提出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的改进建议。

王顺航[9](2019)在《外宣文本《绥化学院简史:2003年8月-2012年12月》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史记载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是一所学校在一段时期内文化的承载,高校校史的翻译也就成为高校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实践报告的形式,所译文本为绥化学院校长庄严主编,莫海平教授主编的《绥化学院简史:2003年8月-2012年12月》一文。译者在翻译实践时遇到了以下难点:校史中校训的翻译,汉语中大量存在的无主句的翻译以及如何保证外宣文本译文的连贯性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难点,译者进行了相应的案例分析和总结,总结发现校史中校训的翻译应遵循“校训翻译的三原则”;汉语中大量出现的无主句可以采用增补主语、使用英文“it be”和“there be”的结构、以及将主动句变成被动句的策略进行翻译;可以运用非结构性衔接和结构性衔接来保证外宣文本的语篇连贯性。综上,希望能够得到经验为此类文本的翻译作借鉴和参考。此外,译者也希望此次翻译实践可以让更多外国读者对绥化学院有更深入的了解,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施瑞婷[10](2018)在《情感体制视阈下情感社会化话语的嬗变 ——基于一个情感教育栏目的研究》文中指出当代社会情感感受与表达规则失范、社会心态失调等问题层出不穷,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我国几度社会转型的历史实情来看,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变迁都会深层次地影响处于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情感,情感社会化研究便发轫于此。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情感社会化不仅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自身的重要机制,对情感社会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创性地在情感体制的研究视角下,历时性地剖析了我国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情感社会化问题的复杂性、差异性和多变性。通过选取跨越五十年历史的《中国少年报》上“知心姐姐”相关栏目的全样本作为研究材料,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历时性内容分析法,展开纵向和横向的多角度探讨,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理想主义情感体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导性情感体制。在这一情感体制下建构起了一整套“集体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主要特征是情感色调以“勇敢”为主,集体主义情感主旋律突出,情感趋向两极化、片面化,许多情感都被摆在了对立的位置上,目的在于烘托、强化以及反衬集体主义情感。围绕这套话语有着相应的话语实践,重点在于对个体与集体的情感关系的处理。集体主义情感大于一切,家庭功能政治化。对少年儿童与对成年人的情感社会化的期待并无明显分别。具体的情感教育方式首先是自我反省,接着对有益于情感社会化话语的情感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以及采用反衬手法进行强化。对于不符合话语要求的情感,同样采用反衬法凸显其错误性,并利用个体和集体的情感关系,进行集体性的批判以及夸大危害性的后果,直至将其扭转。现实主义情感体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导性情感体制。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腾飞,对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教兴国”战略使认知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中最受重视的内容。与此相应,“集体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式微,理想主义的狂热回归现实主义的理智。在此历史情境下形成的现实主义情感体制建构起了一套“理智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这套情感社会化话语实践的重点,在于处理个体与互动性重要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由于核心家庭在情感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亲情之爱重新回到情感社会化话语中,情感色调以“爱”为主。少年儿童成为情感教育中最受关注的群体,情感教育方式虽种类繁多,但总体呈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被理智对待的情感若是能够促进认知教育的发展,社会化过程就完成了。若还不能,则需经由自省,辅以采取其他的教育方式重复这一过程,进行情感的再社会化。自我主义情感体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主导性情感体制。这种情感体制建构起了一套系统的“快乐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理智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由于引起许多负面情感而逐渐式微,社会对正面情感的呼吁加强,因此,这种情感体制的情感色调以“快乐”为主。对“快乐人生三句话”及相应的“快乐人生的36个好朋友”的建构,完整地诠释了这套话语的内涵。随着情感逐渐“被看见”,不再依附于其他,情感指涉个体、回归自身。话语实践所处理的主要是个体与自身的情感关系,情感涉及的环境不再局限在日常生活范围内,还涉及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少年儿童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彰显。情感成为情感教育的核心,对于负面情感往往采取“以情育情”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其转化为有益于“快乐人生”的正面情感。如难以转化,则会选择忽视、忍耐、遗忘、向内归因等方式进行排解。若起初体验到的是正面情感,也要经由自我反省,判断其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如不符合,还需通过情感教育进行再社会化,以达成“快乐人生”的目标。三种主导性情感体制之间是一种交叉渐进的关系。随着情感体制的变迁,情感社会化的话语建构及实践亦在不同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为一个时期的情感意涵、情感序列、情感关系以及情感教育等定下基调。情感教育方式从极端化转向人性化,原本受到压制的个体情感日益得到关注,个体与自身的情感关系成为情感社会化话语处理的核心关系,代际关系也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这些都反映出社会的个体化趋势。但是,鉴于我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情感,即便是在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时代,也体现出强烈的试图将情感予以规训的冲动和要求。通过“知心姐姐”形象的创立,促使受众与其产生情感联结,其目的还是为了进行情感教育,强调情感的统一性,强化情感社会化话语。国家意志以及工具理性在每个时期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其对情感规训的影响力,高度简化的情感判断与向内归因的情感教育方式也始终存在。情感社会化话语还具有代际传递效应。研究最后分析了对情感社会化话语的过度内化可能带来的情感问题,指出情感或许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外在结构性因素之外,引发情感体制本身更迭变化的内在推动力,由此探讨了情感体制转向的新趋势。研究最终落脚于对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解,解释这些变迁及其机制是如何通过曲折的历程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境况、生存体验和生活感受的,并试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体与社会两方面提出处理社会情感问题的建议,且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在情感体制视阈下探讨情感社会化问题不仅能够帮助人际沟通与代际间的理解,更有助于将历史照进现实,为洞悉时代的命运与精神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情感社会化是连接看似个体层面的情感与整体层面的社会结构之间的桥梁,唯有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都通过良性循环的方式解决情感问题,才能形成真正的“好社会”。

二、二十一世纪,我想对你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十一世纪,我想对你说…(论文提纲范文)

(1)中越战争题材小说研究(1979-199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1979年至1999年中越战争题材小说创作概况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第一章 思想内涵的拓展与丰富
    第一节 革命英雄主义的继承创新与重新诠释
        (一)革命英雄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二)革命英雄主义的重新诠释
        (三)中越战争小说中“革命英雄主义”变化的原因探索
    第二节 战争伦理的初步探索
        (一)正义之战下的敌我意识淡化
        (二)和平理念与“非战思想”的提升
        (三)战争与人道主义的深度思考
    第三节 战争主题的拓展与深化
        (一)现实批判色彩的增强——打破军队神圣化的“藩篱”
        (二)中越战争题材小说中的社会内涵拓展
        (三)中越战争题材小说中的文化内涵拓展
第二章 战争小说艺术的全新尝试与突破
    第一节 战争人物刻画的破冰与分化
        (一)战争中军人形象的全新演绎
        (二)“可亲可敬”的军属形象
    第二节 战争小说叙事艺术的转化与更新
        (一)战争叙事风格的转换——由“史诗化”转向“个体化”
        (二)战争叙事空间的拓展——心理叙事空间的开启
        (三)中越战争题材小说中的生活化叙事
    第三节 审美品格的转换:崇高美的淡化与悲剧美的尝试
        (一)崇高美的淡化
        (二)悲剧美的尝试
第三章 中越战争题材小说的文学史反思
    第一节 对于中外战争文学传统的借鉴与继承
        (一)苏联战争文学传统的继承:战争人物性格的立体化
        (二)与欧美战争文学的同频共振:揭示战争本体带来的创伤
        (三)对于中国现当代战争小说传统的继承
    第二节 对于新时期军事题材小说的影响
        (一)引发新时期第一轮军事文学创作热潮
        (二)新一代军事小说作家的“孵化器”
        (三)对于九十年代军事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中越战争题材小说创作缺失的反思
        (一)人物形象:越军形象的艺术成就不足
        (二)战争本体艺术反映的匮乏
        (三)作品前后质量的不平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骆驼祥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
        三、对话式教学理论
第一章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依据、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依据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
        二、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分析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第二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节 读前准备
        一、知人论世,明辨文学体裁
        二、趣味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三、圈点批注,掌握阅读方法
    第二节 读中指导
        一、梳理情节,理清祥子人生经历
        二、朗读教学,把握小说语言特色
        三、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形象
        四、归纳总结,揭示小说主题
    第三节 读后拓展
        一、相似主题的延伸阅读
        二、相似人物的对比阅读
        三、课后拓展延伸活动
第三章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一、拓宽视野,树立正确态度
        二、提升自我,塑造必备品格
        三、探寻方法,培养关键能力
    第三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反思
        一、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二、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三、家校合力共促阅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英语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
        2.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3.当前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存在不足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与反思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的选取
        2.研究方法的选择
        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教学反思相关理论阐述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1.教学反思的概念
        2.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目标的反思
        2.内容的反思
        3.方法的反思
        4.班级管理
    (三)教学反思的过程
        1.问题发现
        2.问题分析
        3.对策提出
        4.理论形成
    (四)教学反思的方式
        1.教学反思的类型
        2.教学反思的方法
二、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呈现与分析
    (一)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呈现
        1.侯老师教学反思的意识
        2.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3.侯老师教学反思的过程
        4.侯老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二)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分析
        1.反思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教学反思过程
        3.反思方法的特点
三、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1.个人性格
        2.反思能力
        3.知识素质
    (二)学生因素
        1.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2.初中生的认知能力
    (三)学校因素
        1.团队建设
        2.平台建设
        3.人际关系建设
        4.学校文化建设
        5.学校制度建设
    (四)社会因素
        1.社会期望
        2.教育改革
        3.教师培训
    (五)侯老师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总结
四、促进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建议
    (一)对教师个人的建议
        1.转变教育教学反思观念
        2.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3.丰富日常教学反思内容
        4.掌握科学的教学反思方法
    (二)对学校的建议
        1.注重教研组反思功能的发挥
        2.建设学习——反思型学校
    (三)对社会层面的建议
        1.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
        2.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侯老师的访谈提纲(一)
附录B 侯老师的访谈提纲(二)
致谢

(4)燃气轮机旋转爆轰燃烧技术及循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自评表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旋转爆轰燃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旋转爆轰燃烧的国外研究进展
        1.2.2 旋转爆轰燃烧的国内研究进展
        1.2.3 燃气轮机旋转爆轰燃烧技术及循环特性研究进展小结及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旋转爆轰燃烧场数学模型及网格无关性分析
    2.1 三维非预混式旋转爆轰燃烧场数学模型及网格无关性分析
        2.1.1 三维非预混式旋转爆轰燃烧场数学模型
        2.1.2 三维非预混旋转爆轰燃烧室几何模型和边界条件
        2.1.3 三维非预混旋转爆轰燃烧室网格无关性验证
    2.2 二维预混式旋转爆轰燃烧场数学模型及网格无关性分析
        2.2.1 二维预混式旋转爆轰燃烧场数学模型
        2.2.2 二维预混式旋转爆轰燃烧室几何模型和边界条件
        2.2.3 二维简化旋转爆轰燃烧室模型网格无关性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旋转爆轰燃烧场发展过程和增压特性研究
    3.1 旋转爆轰燃烧实验系统介绍
        3.1.1 旋转爆轰燃烧实验系统总体介绍
        3.1.2 旋转爆轰燃烧室结构介绍
        3.1.3 进气系统介绍
        3.1.4 点火系统介绍
        3.1.5 测控及数据采集系统介绍
    3.2 旋转爆轰燃烧室单波模态基本特性研究
        3.2.1 氢气-空气旋转爆轰单波模态实验研究
        3.2.2 氢气-空气旋转爆轰单波模态数值研究
    3.3 旋转爆轰燃烧场发展过程研究
        3.3.1 氢气-空气旋转爆轰燃烧场发展过程研究
        3.3.2 甲烷-空气旋转爆轰燃烧场发展过程研究
    3.4 旋转爆轰燃烧室增压特性研究
        3.4.1 燃烧过程增压特性的对比分析
        3.4.2 旋转爆轰燃烧场的增压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进气条件和结构参数对旋转爆轰燃烧特性的影响
    4.1 进气总压对旋转爆轰燃烧特性的影响
        4.1.1 不同进气总压下旋转爆轰燃烧场特性参数变化研究
        4.1.2 不同进气总压下旋转爆轰燃烧室性能参数研究
    4.2 进气总温对旋转爆轰燃烧特性的影响
        4.2.1 不同进气总温下旋转爆轰燃烧场特性参数变化研究
        4.2.2 不同进气总温下旋转爆轰燃烧室性能参数研究
    4.3 进气当量比对旋转爆轰燃烧特性的影响
        4.3.1 不同进气当量比下旋转爆轰燃烧场特性参数变化研究
        4.3.2 不同进气当量比下旋转爆轰燃烧室性能参数研究
        4.3.3 低当量比熄火现象研究
    4.4 轴向尺寸对旋转爆轰燃烧特性的影响
        4.4.1 不同轴向尺寸下旋转爆轰燃烧场特性参数变化研究
        4.4.2 不同轴向尺寸下旋转爆轰燃烧室性能参数研究
        4.4.3 两种不同轴向尺寸数据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部件参数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特性的影响
    5.1 旋转爆轰燃烧热力循环特性研究
        5.1.1 旋转爆轰燃烧热力循环数学模型
        5.1.2 不同压比下旋转爆轰燃烧热力循环特性研究
    5.2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方案介绍
        5.2.1 直接掺混式旋转爆轰燃气轮机
        5.2.2 级间抽气式旋转爆轰燃气轮机
    5.3 压气机参数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研究
        5.3.1 压气机压比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
        5.3.2 压气机效率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
    5.4 涡轮参数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研究
        5.4.1 涡轮效率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
        5.4.2 涡轮进口总温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
    5.5 配气条件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研究
        5.5.1 旋转爆轰燃烧室配气比例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
        5.5.2 抽气位置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
    5.6 各因素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的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变工况循环特性研究
    6.1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计算模型建立
        6.1.1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计算模型介绍
        6.1.2 压气机和涡轮数学模型
        6.1.3 燃烧室数学模型
        6.1.4 工质热物性数学模型
        6.1.5 稳态模型设计工况校核
    6.2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特性分析
        6.2.1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特性参数分析
        6.2.2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压气机特性参数分析
        6.2.3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燃烧室特性参数分析
        6.2.4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涡轮特性参数分析
        6.2.5 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特性参数增量变化敏感性计算法
    6.3 燃烧室通流面积及环境温度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性能的影响
        6.3.1 旋转爆轰燃烧室通流面积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性能的影响
        6.3.2 环境温度对旋转爆轰燃气轮机循环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运用主题绘本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分享行为是幼儿重要的亲社会行为之一
        (二)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亟需改进
        (三)主题绘本在分享教育中存在局限
        (四)研究者自身的经验和兴趣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分享行为和主题绘本的相关研究
        (一)分享行为的相关研究
        (二)主题绘本的相关研究
        (三)运用主题绘本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实验法
        (五)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 行动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现场
        (一)研究园所介绍
        (二)研究班级和合作教师的选择
    三、研究工具
        (一)问卷调查
        (二)分享行为测试
    四、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
        (三)研究结果讨论阶段
    五、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过程
    一、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一)幼儿分享教育的现状
        (二)主题绘本的选择
        (三)行动研究实施阶段的方案
    二、主题绘本在物质分享层面的运用
        (一)行动的首次实施——《威廉先生的圣诞树》
        (二)行动的再次实施——《彩虹色的花》
        (三)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三、主题绘本在精神分享层面的运用
        (一)行动研究的首次实施——《快乐》
        (二)行动的再次实施——《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三)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应用效果
        (一)主题绘本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
        (二)主题绘本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策略
        (一)主题绘本的选择策略
        (二)主题绘本延伸活动的设计策略
        (三)主题绘本教育教学活动指导策略
    三、教育建议
        (一)幼儿园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家长方面
    四、研究不足和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教师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现状调查表
    附录(二)D市F幼儿园分享行为现状调查表
    附录(三)
致谢
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对作文教学影响研究 ——以改革开放至今为研究时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演变分析
    (一)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浅析
    (二)不同视角下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三)高考作文命题演变历程
二、同时期国外言语作文命题比较及启示
    (一)国外言语作文命题比较
    (二)国外言语作文命题对我们的启示
三、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对作文教学的影响与展望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三)未来我国高中作文教学前景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选题缘由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学习动机
        2.1.1 学习动机的概念界定
        2.1.2 学习动机相关研究
    2.2 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与学习动机关系研究
        2.2.1 职业生涯规划
        2.2.2 团体辅导
        2.2.3 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与学习动机的研究
    2.4 问题的提出
        2.4.1 对已有文献评述
        2.4.2 研究意义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4章 研究一 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工具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学习动机各维度分类描述统计
        4.4.2 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4.4.3 高中学生学习动机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
        4.4.4 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差异
        4.4.5 母亲不同职业高中生学习动机差异
        4.4.6 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高中生学习动机差异
        4.4.7 父亲不同职业高中生学习动机差异
        4.4.8 高中生不同班级层级学习动机差异
第5章 研究二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对象
    5.4 研究工具
    5.5 研究过程
    5.6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
        5.6.1 理论依据
        5.6.2 团体名称
        5.6.3 团体性质
        5.6.4 团体辅导目标
        5.6.5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时间、地点
        5.6.6 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研究设计
        5.6.7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象
        5.6.8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计划
        5.6.9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设计依据
    5.7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效果分析
        5.7.1 职业生涯辅导前,实验组和参照组高中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5.7.2 职业生涯辅导后,实验组和参照组高中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5.7.3 职业生涯辅导后,实验组和参照组高中生学习动机前后测增值差异分析
    5.8 团体辅导活动评价
        5.8.1 团体辅导单元活动评价
        5.8.2 团体活动总评估
第6章 讨论
    6.1 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和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6.1.1 高中生学习动机总体水平和现状描述
        6.1.2 高中生学习动机人口学学变量上的差异
    6.2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结果分析
        6.2.1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前,高中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6.2.2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后,高中生学习动机前后测增值差异分析
        6.2.3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有效性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活动设计方案
    附录B 团体合约书
    附录C 团体辅导单元评价表
    附录D 团辅活动满意度评定表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 ——以X中职学校语文教材使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源于中职语文教材建设质量保障的政策回应
        1.1.2 源于中职语文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匮乏的现实考量
        1.1.3 源于作者对中职语文教材的实践困惑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教材
        1.3.2 教材适切性评价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外教材评价研究综述
        1.4.2 国内外教材适切性评价文献综述
        1.4.3 国内外中职语文教材适切性评价文献综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问题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5.4 研究重难点
        1.5.5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构建
    2.1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概述
    2.2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
        2.2.1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
        2.2.2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3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指标体系
第3章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校本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过程
    3.2 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4.1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与学生适切存在的问题
    4.2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与教师适切存在的问题
    4.3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与学校适切存在的问题
    4.4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与职业适切存在的问题
第5章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的改进建议
    5.1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对学生适切的改进建议
    5.2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对教师适切的改进建议
    5.3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对学校适切的改进建议
    5.4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对职业适切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外宣文本《绥化学院简史:2003年8月-2012年12月》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研究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1)自我校对
        (2)他人校对
        (二)、译文评价
        (1)自我评价
        (2)同学互评
        (3)导师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校史中校训的翻译
        一、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原则
        二、简洁性(Terseness)原则
    第二节 汉语无主句的翻译
        一、增补主语
        二、采用英语“It be”或 “There be”结构
        三、主动句变被动句
    第三节 外宣文本的语篇连贯翻译
        (一)、非结构衔接
        (二)、结构衔接
第五章 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一、翻译准备工作总结
    二、翻译总结
    三、实践报告总结
    四、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译文
    附录2 :平行文本
    附录3 :术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10)情感体制视阈下情感社会化话语的嬗变 ——基于一个情感教育栏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问题聚焦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材料
    三、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一个栏目的几个时代
    一、“我群”与“他者”:主要受众群体的聚焦
    二、政策与教育: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
    三、回到情感:情感色调的年代差异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想主义情感体制下的情感社会化话语
    一、革命的“理想主义”
    二、“集体至上”的话语建构
    三、“公而忘私”的情感关系
    四、“爱憎分明”的情感教育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实主义情感体制下的情感社会化话语
    一、生存的“现实主义”
    二、“理智至上”的话语建构
    三、“亲情回归”的情感关系
    四、“工具理性”的情感教育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我主义情感体制下的情感社会化话语
    一、发展的“自我主义”
    二、“快乐至上”的话语建构
    三、“彰显自我”的情感关系
    四、“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
    五、本章小结
第七章 跨越时期的情感话题
    一、情感意涵的时代变迁
    二、“公与私”的消逝与重构
    三、“男与女”的性别意识
    四、“贫与富”的对立与感知
    五、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阶段已发表论文及着作
致谢

四、二十一世纪,我想对你说…(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越战争题材小说研究(1979-1999)[D]. 孔冲. 山东师范大学, 2021(01)
  • [2]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骆驼祥子》为例[D]. 赵芝叶.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3]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 薛冰. 河南大学, 2020(02)
  • [4]燃气轮机旋转爆轰燃烧技术及循环特性研究[D]. 祁磊.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 [5]运用主题绘本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行动研究[D]. 裴雨纳. 江苏大学, 2020(05)
  • [6]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对作文教学影响研究 ——以改革开放至今为研究时段[D]. 吴林春. 宁夏师范学院, 2019(07)
  • [7]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D]. 余慧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 ——以X中职学校语文教材使用为例[D]. 韩笑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外宣文本《绥化学院简史:2003年8月-2012年12月》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王顺航.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10]情感体制视阈下情感社会化话语的嬗变 ——基于一个情感教育栏目的研究[D]. 施瑞婷. 南京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在21世纪,我想告诉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