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型

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型

一、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珊[1](2013)在《乙肝HBsAg和HBsAb双阳患者S区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乙肝HBsAg和HBsAb双阳患者S区突变株的HBsAg表达系统,探讨S区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方法:1、从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后对其S基因区进行检测分析突变情况,同时确定基因型;将S区基因进行克隆,克隆成功后选取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进一步分析克隆株的突变情况。2、构建乙肝双阳患者S区突变株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原核宿主细胞(大肠杆菌)及真核宿主细胞(CHO细胞)中表达HBsAg,分别获取目的蛋白。3、定量检测突变的HBsAg的含量,并将突变的HBsAg进行western blot,观察突变HBsAg与抗体的反应性。结果: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双阳患者S区基因发生突变,基因型C克隆株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大多发生于194、68、3及126位点;基因型B的突变大多发生于40、200、129及5位;a决定簇内氨基酸突变次数越多的患者,HBsAg的定量值越低;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突变株表达的HBsAg,发现发生126位点突变的克隆株其表达的HBsAg含量低于无126位点突变的克隆株;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有克隆株表达的HBsAg与单克隆抗体反应均有条带显示。结论:双阳患者S基因区a决定簇存在较多突变尤其是在第一环;通过原核及真核表达的S区基因突变的HBsAg都能与抗体发生反应,具有抗原性;S基因区a决定簇126位点突变可能改变了HBsAg的空间构象,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影响HBsAb与突变的HBsAg的结合,从而使HBsAg定量结果降低。

王珊,王蕾[2](2013)在《HBsAg与抗HBs双阳患者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改变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引起人类发生急、慢性HBV感染,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诊断HBV感染的重要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则通常在HBsAg转阴后数周,经过一段时间的窗口期血清内才会出现。抗HBs可用来预防HBV的再感染,但有赖

陈婷[3](2007)在《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鉴定及其抗肿瘤的免疫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模式。随着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诱发体内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ic T Lymphocyte,CTL)发挥抗瘤作用的并不是整个肿瘤抗原分子,而是与MHC分子结合的短肽即CTL表位(epitopes),因此,寻找特异性肿瘤抗原及其相应的CTL表位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应答过程的始动者和调节者。负载CTL表位的DC疫苗因其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小、便于应用等优势而成为目前抗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正常组织中仅低表达于淋巴细胞和骨髓等免疫组织,但在几乎所有的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而且表达的水平与肿瘤的转移、TMN分期等临床预后不良指标明显相关,肝素酶已成为中晚期肿瘤治疗的一个良好靶位。那么肝素酶能否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我们过去的研究表明,肝素酶全长基因负载的DC体外可以诱导肝素酶特异性CTL,对肝素酶阳性且MHC相匹配的胃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对肝素酶阳性但MHC不相匹配的胃癌细胞不具有杀伤效应,提示肝素酶氨基酸全长序列中一定存在能诱导特异性CTL反应的抗原表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存在于肝素酶全长序列中的能够有效激发机体抗肿瘤效应的CTL表位。鉴于HLA-A2.1是中国人群中最为常见的HLAⅠ类分子的型别,阳性率高达50%,因此鉴定肿瘤转移相关抗原Hpa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将会对中国人群中肝素酶表达阳性的恶性肿瘤提供免疫治疗的基础。[方法]1、采用超基序和量化基序相结合的方法对肝素酶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并用分子模拟技术模拟表位肽与MHC分子结合的空间构象,分析结合参数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然后从结果中选取得分较高的5条肝素酶表位肽进行合成、纯化、分子量鉴定,利用T2细胞的特点对合成的候选肽与HLA-A2.1分子的进行亲和力分析;采用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上述肝素酶表位肽负载DC后诱导的肝素酶特异性CTL对KATO-Ⅲ胃癌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从而筛选出能够有效激活CTL反应的肝素酶抗原表位。2、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得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rhGM-CSF、rhIL-4及rhTNF-α诱导扩增人成熟树突状细胞,并从形态学、细胞表面CD分子进行鉴定;用上述筛选的候选肽负载DC诱导产生特异性CTL,采用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肝素酶特异性CTL对KATO-Ⅲ胃癌细胞(Hpa+,HLA-A2.1+)、U-2OS骨肉瘤细胞(Hpa+,HLA-A2.1+)、SW480结肠癌细胞(Hpa+,HLA-A2.1+)、MCF-7乳腺癌细胞(Hpa-,HLA-A2.1+)、HepG2肝癌细胞(Hpa+,HLA-A2.1-)以及转染了肝素酶全长基因的MCF-7/Hpa乳腺癌细胞(Hpa+,HLA-A2.1+)和转染了HLA-A2.1基因的HepG2/HLA-A2.1肝癌细胞(Hpa+,HLA-A2.1+)的免疫杀伤效应;采用HLA-A2.1单克隆抗体封闭上述靶细胞的HLA-A2.1位点,或以CD8单克隆抗体封闭效应细胞的CD8位点,再用肝素酶表位特异性CTL杀伤KATO-Ⅲ胃癌细胞,以研究筛选的肝素酶表位是否受HLA-A2.1限制以及CTL效应细胞的来源;采用标准51Cr释放实验研究肝素酶特异性CTL对自体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活性,以确定其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肝素酶特异的效应细胞IFN-γ释放情况。3、将上述筛选的肝素酶候选表位负载C57BL/6-Tg(HLA-A2.1)1Enge/J小鼠骨髓来源的DC(mDC)后,免疫小鼠三次,取其脾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采用51Cr释放实验检测肝素酶特异性CTL对KATO-Ⅲ、U2OS、SW480、MCF-7、MCF-7/Hpa、HepG2、HepG2/HLA-A2.1细胞以及自体淋巴细胞和mDC的杀伤效应;ELISPOT技术检测肝素酶特异的效应细胞IFN-γ释放情况。[结果]1、采用超基序和量化基序方法联合预测出5条得分最高肝素酶表位肽:Hpa(525-533)(PAFSYSFFV)、Hpa(353-361)(PLLSDTFAA)、Hpa(277-285)(KMLKSFLKA)、Hpa(400-408)(PLPDYWLSL)、Hpa(405-413)(WLSLLFKKL);T2细胞亲和力分析发现预测的5条多肽均能与T2细胞有效结合;采用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上述肝素酶表位肽负载DC后诱导的肝素酶特异性CTL对KATO-Ⅲ胃癌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结果表明,Hpa(525-533)、Hpa(277-285)、Hpa(405-413)诱导的CTL对KATO-Ⅲ胃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而Hpa(353-361)和Hpa(400-408)诱导的CTL对KATO-Ⅲ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与阴性肽相同,提示Hpa(525-533)、Hpa(277-285)、Hpa(405-413)可能是肝素酶特异性抗原表位。2、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LA-A2.1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用重组人细胞因子GM-CSF、IL-4及TNF-α联合诱导扩增,经形态学观察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CD分子进行鉴定,成功制备了PBMC来源的成熟DC;采用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Hpa(525-533)、Hpa(277-285)、Hpa(405-413)表位负载DC后诱导的肝素酶特异性CTL对不同来源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结果表明,肝素酶特异性CTL对肝素酶阳性且HLA-A2.1阳性的KATO-Ⅲ、U2OS和SW480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而对肝素酶阴性但HLA-A2.1阳性的MCF-7细胞和肝素酶阳性但HLA-A2.1阴性的HepG2细胞均不具有杀伤效应,但对转染了肝素酶全长基因的MCF-7细胞(MCF-7/Hpa)和转染了HLA-A2.1全长基因的HepG2细胞(HepG2/HLA-A2.1)重新产生明显的免疫杀伤效应,提示肝素酶抗原表位诱导的CTL反应是肝素酶特异、且受HLA-A2.1限制;用HLA-A2.1和CD8分子的单抗分别封闭靶细胞表面的HLA-A2.1位点和效应细胞表面的CD分子后再进行杀伤实验,结果表明肝素酶特异性CTL对封闭了HLA-A2.1的KATO-Ⅲ细胞无明显杀伤效应,封闭了CD8的效应细胞对KATO-Ⅲ细胞亦无明显杀伤效应,进一步提示这种杀伤效应是HLA-A2.1限制,CTL效应细胞来源于CD8阳性的T淋巴细胞;采用标准51Cr释放实验验检测上述肝素酶抗原表位诱导的肝素酶特异性CTL对自体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结果表明肝素酶特异性CTL对自体淋巴细胞无明显杀伤效应,提示肝素酶多肽疫苗的安全性(表1);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肝素酶特异性效应细胞IFN-γ的分泌能力,结果表明,肝素酶抗原表位能促进效应细胞IFN-γ的分泌。3、用上述肝素酶表位肽负载C57BL/6-Tg(HLA-A2.1)1Enge/J小鼠骨髓来源的DC(mDC),然后免疫小鼠三次,取其脾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不同来源的多种肿瘤细胞作为靶细胞,用51Cr释放法检测杀伤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肝素酶表位特异性的CTL对肝素酶阳性且HLA-2阳性的KATO-Ⅲ、U2OS和SW480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而对肝素酶阴性但HLA-A2.1阳性的MCF-7细胞和肝素酶阳性但HLA-A2.1阴性的HepG2细胞均不具有杀伤效应,但对感染了肝素酶全长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Hpa)的MCF-7乳腺癌细胞(MCF-7/rAd-Hpa)和转染HLA-A2.1的HepG2/HLA-A2.1细胞亦重新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对自体淋巴细胞和mDC亦无明显杀伤效应(表1)。ELISPOT技术检测肝素酶抗原表位能有效促进肝素酶特异性效应细胞分泌IFN-γ。[结论]1、采用超基序和量化基序法并通过体外杀伤实验从肝素酶的全长氨基酸序列中筛选出了3条HLA-A2.1限制的CTL表位,即Hpa(525-533)(PAFSYSFFV)、Hpa(277-285)(KMLKSFLKA)、Hpa(405-413)(WLSLLFKKL),以上肝素酶抗原表位与德国学者的报道不同。2、从体外及动物实验二方面证实肝素酶抗原表位Hpa(525-533)、Hpa(277-285)、Hpa(405-413)可以诱导产生肝素酶特异性CTL,对肝素酶阳性且HLA-A2.1相匹配的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杀伤活性,对肝素酶阴性或HLA-A2.1阴性的肿瘤细胞不具有杀伤效应,但对转染了肝素酶或HLA-A2.1的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效应,提示肝素酶抗原表位诱导的CTL反应是肝素酶特异且受HLA-A2.1限制,肝素酶特异性CTL主要来源于CD8阳性T淋巴细胞。3、从体外及动物实验二方面证实肝素酶特异性CTL对自体淋巴细胞和/或DC无明显的免疫杀伤活性,提示肝素酶多肽疫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4、从体外及动物实验二方面证实肝素酶抗原表位Hpa(525-533)、Hpa(277-285)、Hpa(405-413)负载的DC可以促进效应细胞IFN-γ释放。以上研究表明,人肝素酶特异性抗原表位[Hpa(525-533)、Hpa(277-285)、Hpa(405-413)]不仅能激发机体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而且还能诱导一个非特异性抗肿瘤的良性循环,这种肝素酶多肽疫苗具有广谱、高效、特异、安全的优点,为肝素酶表位多肽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长军[4](2003)在《抗汉坦病毒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分析及其噬菌体配体肽的筛选和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为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HV)属成员。因其致病性强,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潜在的生物战剂。其中汉滩型(HTN)与汉城型(SEO)在我国广泛分布,引起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每年病例占全球总病例的90%以上。虽然近年来HFRS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呈下降趋势,但疫区仍在不断扩大,并已波及某些中心城市。因而,从分子水平积极开展HFRSV的免疫预防和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 根据鼠源抗体可变区(V)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一组抗体重、轻链可变区(VH/VK)简并引物。采用一步法提取单克隆抗体(McAb)H7、B11和F3细胞总RNA,通过RT-PCR扩增V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利用McAb F3及B11,应用噬菌体肽文库筛选特异性的抗体结合肽,夹心ELISA和竞争抑制试验分析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筛选配基的结合能力及特异性,阳性克隆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物免疫试验初步分析噬菌体颗粒抗原的免疫原性。结果 通过RT-PCR成功克隆5条可变区基因,均为开放阅读框,符合小鼠抗体框架结构。B11-VH隶属于JH4重排,长345 bp,编码115个氨基酸;H7-VK属JK4重排,长357 bp,编码119个氨基酸;H7-VH属JH4重排,长360 bp,编码120个氨基酸;F3-VK属JK1重排,长348 bp,编码116个氨基酸;F3-VH属JH3重排,长366 bp,编码122个氨基酸。将上述基因核苷酸序列输入GenBank查询,证实为新基因,登记号依次为AY245600AY245604。同时,应用噬菌体肽文库筛选获得的特异性抗体结合肽阳性率达80%以上,可特异性地与筛选抗体结合。序列分析表明,McAb F3特异性结合肽的推导氨基酸序列高度一致,为MHGPTKNQMWHT,与HFRSV M蛋白G2区第750759位氨基酸有较高的同源性;而McAb B11特异性的结合肽在氨基酸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分为4组),推测其序列基序为(M/F)HR(H/T)X(H/W)或(R/F)HX(H/T)PWL。阳性克隆动物免疫试验表明,噬菌体肽抗原不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天然病毒抗原较好的免疫原模拟物。结论 上述McAb可变区基因的获得及模拟表位的初步鉴定,为有目的地开展<WP=10>HFRSV基因工程抗体的遗传改造及体外亲和力成熟等研究,以及基于表位的HFRSV多肽疫苗及DN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耿淼[5](2002)在《MAGE-2新CTL表位免疫识别与抗原分子设计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肿瘤分子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治疗性肿瘤疫苗的研究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往的研究已证明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的抗肿瘤机制。细胞毒性T细胞(CTL)可以特异性识别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多肽,当肿瘤抗原在抗原呈递细胞APC(antigen prescenting cell)的作用下以MHC-肽复合物的形式提呈于APC表面被CTL识别,随后CTL被分化增殖为具有杀瘤活性的细胞,从而特异的杀伤肿瘤细胞。因此寻求特异肿瘤抗原的CTL表位并研制相关的多肽疫苗有效激发体内CTL效应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关键。肿瘤治疗性疫苗研究依赖于,能有效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CTL杀伤效应的肿瘤抗原及其相应CTL表位的鉴定。MAGE-2是Boon于1989年分离的特异性肿瘤抗原。MAGE-2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但在正常组织除了睾丸和胎盘外其它组织均无表达。MAGE-2分离至今,虽然已经发现了两个CTL表位,并能有效激起转基因小鼠体内CTL效应,但是否能够有效杀伤人类的肿瘤细胞并没有直接证据。在本文中,我们使用超基序与量化基序结合对肿瘤抗原MAGE-2进行重新预测。结果发现9个HLA-A2限制的CTL表位MAGE-248-56(VTLGEVPAA),MAGE-2108-116(AISRKMVE L),MAGE-2112-120(KMVELVHFL),MAGE-2153-161(KASEYLQLV),MAGE-2171-179(PISHLYILV),MAGE-2176-184(YILVTCLGL),MAGE-2220-228(KIWEELSML), MAGE-2237-245(SVFAHPRKL), MAGE-2271-279 (FLWGPRALI)。选择其中四个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CTL表位,MAGE-2112-120, MAGE-2171-179, MAGE-2220-228, MAGE-2271-279,做进一步的分子模拟研究和CTL效应研究。计算机模拟显示四个表位肽都能与HLA-A2分子结合,锚点残基的距离均<WP=9>在15-20埃之间,各候选肽具有相似的非键能、氢键数,符合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要求。在四个候选表位肽中,MAGE-2112-120是1997年Visseren已鉴定的HLA-A2限制的CTL表位。进一步对四个候选肽进行合成,合成方法均采用标准的Fmoc方案在多肽合成仪ABI431A型上进行。多肽-树脂复合物的切割采用三氟乙酸(TFA),纯度分析采用反相高压液相(RP-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合成肽的分子量。结果显示合成肽的纯度均在90%以上,且鉴定出合成肽均为目标肽。进一步验证预测表位是否为CTL表位,进行体外诱导CTL效应实验研究,实验采用标准的51Cr释放实验。以候选表位肽刺激HLA-A2+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为效应细胞,同时表达MAGE-2和HLA-A2的人体黑色素瘤细胞LB373-MEL为靶细胞。效:靶为100:1时,MAGE-2112-120刺激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溶破率为71.2%,MAGE-2220-228的溶破率为74.4%,MAGE-2271-279的溶破率为68.2%,而MAGE-2171-179则并没有明显的溶破率。候选肽作进一步的亲和力实验,通过多肽与T2细胞的结合情况来进行验证,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以荧光系数florescence index(FI)作为衡量指标。结果显示MAGE-2112-120的荧光系数为0.79,MAGE-2220-228的荧光系数为0.61,MAGE-2271-279的荧光系数为0.24。通过上述实验可证明MAGE-2220-228和MAGE-2271-279均为MAGE-2的新的CTL表位,且MAGE-2220-228与HLA-A2分子具有高的亲和力。为了提高线性短肽的免疫学效应,我们对CTL表位肽MAGE-2220-228进行分子修饰,构建多能抗原肽MAP(Multiple antigen peptide)。MAP以分子量小且免疫原性弱的赖氨酸为核心,构建4分枝的MAP。分枝肽的合成采用Fmoc-MAP-Branch-PSC分枝肽树脂,标准的Fmoc方案,多肽合成仪ABI431A型进行分枝肽合成。纯度分析在RP-HPLC上进行,纯度为72.15%。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合成肽的分子量,鉴定合成肽为目标肽。CTL效应研究仍采用标准的51Cr释放实验,实验方法如前所述。结果显示4-分枝肽可以诱导较高的CTL效应。当浓度为5μg时4-分枝肽<WP=10>诱导的CTL效应对靶细胞的溶破率为46.1%,而线性短肽仅为9.1%。本实验鉴定出两个新的MAGE-2 HLA-A2限制的CTL表位,MAGE-2220-228,MAGE-2271-279。4分枝肽的构建可有效的提高CTL效应,本实验的研究发现均可运用于肿瘤疫苗的设计。

周吉军[6](2001)在《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建研究》文中认为

石统东[7](2001)在《基于表位的乙肝治疗性多肽的分子设计与免疫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解决病毒持续存在的免疫学和病毒学机制、研究清除细胞内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和免疫干预药物是HBV研究重点。HLA-Ⅰ类分子介导的T细胞免疫,特别是由抗原特异性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清除胞内病毒感染的关键。所以研究基于HBV抗原CTL表位的新一代疫苗或免疫干预药物,以在体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望终止细胞内病毒感染。由于天然病原体及抗原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所以,必须对天然抗原分子及其表位肽进行重新设计,使改构后的新型免疫原能够诱发与自然感染过程有所不同的免疫反应。 本课题采用InsightⅡ系列软件,对天然HBV Pre-S2、HBsAg和HBcAg抗原进行分子结构模建,根据表位的优势性,选择HBV PreS2蛋白的免疫优势性B细胞表位(18-24)、Th细胞表位(37-53)和HBcAg的CTL细胞表位(18-27)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表位进行多肽和疫苗设计的技术路线,以所筛选出的表位进行抗原设计。根据Chaiken等的研究,设计出短而柔性较强的表位间连接顺序—AAA—。然后根据可能的组合方式对所筛选出的表位进行合理组合与搭配,在计算机上进行分子结构模建,检查各种组合方式对多肽空间结构的影响,有无空间位阻存在,并重新调整表位组合,确定三种有代表性的多肽分子,即CTL表位肽、CTL+Th表位组合肽、CTL+Th+B细胞表位组合肽。用Merrifield固相化学合成法进行多肽合成,获得新型免疫原分子。 由于多肽尤其是短肽的免疫原性通常较低,达不到引起免疫应答的水平。而且传统载体或佐剂免疫效果较差,因此本课题采用分子内佐剂的设计思路,将P-KSS脂肽佐剂基团构建于多肽抗原分于内部,以捉高多JJ太疫苗的免疫原性。激发体内CTL反应。降低毒副作用。P-KSS分别与确定的三种多肽分子进行卜末端连接,经计算机分子结构模建,并与天然抗原进行空间构象相似性、表位可及性等比较后,确定最佳连接顺序,构建不同的分子内佐剂肽叫(含 CTL表位\ PAZ(含 CTL/l’h &位入 I“3(含CTL、B、I’h表位人 并用固相化学合成法进行合成。 糖基化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形式,多肽链经某些形式的娜译后修饰(如糖基化、脂化)之后,可能提高多肽与质膜的亲和力,提高小肽分子对抗夕、热、蛋白酶的能力,提高多肽的稳定性。蛋白质或多肽的翻译修饰参与并影响了T细胞应答,而T细胞对细胞表面蛋白的识别必包括对糖基的识别。已有研究认为,多肽链侧链的一个糖基替代就能直接与 MfIC分子和 TCR发生交互作用。近年来已有关于糖基化合成肽诱导 T细胞应答的多项报道。HBV的表面抗原均是糖蛋白,有关11BV抗原糖基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0-糖基化方面,目前公认N-糖基化是HBV ;W粒组装和分泌必需的,而0-糖基化则无直接关系。本课题选择N-糖基化修佣泊b1诅V显性表位多肽和卜r钻蛋臼,同前进行计算机结构腆建后,用糖肽化学合成法进行合成,获得基于 CTL表位的糖基化新型多肽抗原 GP(含CTL表位)、GPZ(含CTL、1上表位)、GP3(含CTL、B、Th表位)。 上述多肽抗原分别进行化学切割,去除树脂与保护基团之后,再ll盯C法进行纯化和鉴定,得纯化的多肽抗原,分别用于体内外兔疫学试验和细胞靶向抗原的合成。 APC通过经典的胞吞、胞饮方式对抗原的摄取,无法保证抗原摄取的特异性,且效率低下;而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medianedendocytosis)可保证摄取抗原的特异性,并能使抗原递呈效率提高 10‘-’倍。本课题选择转铁蛋白特异性单抗的 F;仆;;。为细胞间靶向顺序,以特异性地结合专职APC和非专职APC的受体。皿过引入专职APC和非专职APC间的靶向基团,以期能启动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直接识别机制,从而提高抗原的递呈效率,提高小肽分子的免疫原性。探讨影【I!①免疫应答效果 XI ;一\i的因素,研究表位结构与兔疫应答的关系。所选择的细胞靶向结构与新设计的表位连接顺序,经计算机分子结构建模、与天然抗原分子进行构象比较和筛选之后,确定细胞靶向性多肽免疫原门。F3和 IgGI。Ier-SZ人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经手工液相连接之后,进行超速浓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聚丙烯酚胺电泳法进行纯化和鉴定。 所得多肽抗原分别在 Balb儿(H上勺小鼠和和 HLA-AZ”正常人。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进行了体内、外试验,分别就其体内力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诱导抗体产生:诱导Th汀型 T细 ]Jfu极化;诱导 HBV抗原特异性 CTL产生及其介导的则胞Ity作)IJ等功能进行了检测。比较研究基于不同表位组合的多肽分子的体内、外兔疫学特性,其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的关系;研究脂类分子内佐剂和 APC靶向基团的引入及糖基化

周吉军,吴玉章,王祥智,石统东[8](2000)在《O-糖基化HBVPre-S2CTL表位分子模建及免疫学活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研究O 糖基化 (Glycosylation)修饰对HBVPre S( 2 ) 上CTL表位结构及其免疫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Pre S( 2 ) 上公认的HLA A2限制性CTL表位 44~ 5 3(SILSKTGDPV) ,以Ser44为糖基化位点 ,进行计算机分子模建 ,并利用糖肽合成技术 ,固相合成α GalNAc糖基化CTL表位 ,免疫BALB/c(H 2Db)小鼠 ,观察其诱导CTL活性。结果 α GalNAc 糖基化可改变表位形态使之更适宜与HLA A2类分子结合 ,糖基部分基团可从HLA A2结合沟中向外伸出。与对照组比Ser44α D GalNAcO 糖基化 44~ 5 3肽 ,诱导出较强的针对经抗原预刺激P815细胞的CTL应答 ,特别是 5 0 μg和 5 0 0 μg组 ,而且有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结论 Ser44α D GalNAc 糖基化修饰能改变Pre S( 2 ) 上CTL表位 44~ 5 3的结构 ,并促进特异性CTL应答 ,表明表位糖基化修饰可以调节CTL应答

周吉军,吴玉章[9](2000)在《蛋白糖基化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文中研究表明

二、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乙肝HBsAg和HBsAb双阳患者S区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乙肝双阳患者 S 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序列检测
    引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乙肝双阳患者 S 基因区突变克隆株的表达及其抗原性研究
    引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综述

(2)HBsAg与抗HBs双阳患者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改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HBV基因突变与HBsAg抗原性改变
    (一) 前S区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
    (二) S区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
    (三) P区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
    (四) C区及X区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
二、糖基化与HBsAg抗原性改变
三、小结

(3)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鉴定及其抗肿瘤的免疫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鉴定及其抗肿瘤的免疫效应研究
    第一章 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及初步鉴定
        前言
        第一节 肝素酶来源HLA-A2.1 CTL表位的预测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节 肝素酶来源HLA-A2.1 CTL表位的分子模拟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节 肝素酶HLA-A2.1 CTL预测表位的合成及鉴定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四节 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亲和力分析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五节 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实验鉴定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肝素酶CTL表位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免疫效应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节 肝素酶CTL表位负载的DC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肝素酶CTL表位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小鼠体内肝素酶特异性CTL反应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小鼠骨髓来源的DC分离、培养及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节 肝素酶CTL表位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小鼠体内肝素酶特异性CTL反应的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照片
文献综述 CTL表位多肽疫苗抗肿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专利申请情况

(4)抗汉坦病毒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分析及其噬菌体配体肽的筛选和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说明
氨基酸缩写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第一章 抗汉坦病毒McAbH7、F3和B11可变区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应用噬菌体肽文库筛选McAbF3、B11特异性结合肽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噬菌体模拟表位肽免疫学特性初步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文献综述一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汉坦病毒表位生物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5)MAGE-2新CTL表位免疫识别与抗原分子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MAGE-2新CTL表位免疫识别与抗原分子设计的研究
    第一部分 肿瘤抗原MAGE-2HLA-A2限制性CTL表位预测与鉴定
        前言
        第一节 肿瘤抗原MAGE-2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节 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分子模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节 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分枝肽抗原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发表文章与获奖证书

(7)基于表位的乙肝治疗性多肽的分子设计与免疫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表位的治疗性多肽的分子设计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二部分 基于HBV抗原表位的多肽免疫原诱导体内外免疫应答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多肽分子的合成、纯化与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多肽抗原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多肽抗原体外诱导正常健康人和乙肝病人外周血产生T细胞应答的功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多肽抗原体外诱导HLA-A2~+人CD4~+、CD8~+CTL及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小 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含分子内佐剂的脂肽分子诱导体内外免疫应答的功能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分子内佐剂肽的合成、纯化与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分子内佐剂多肽抗原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分子内佐剂肽体外诱导正常健康人和乙肝病人PBMC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分子内佐刘肽体外诱导HLA-A2~+人CD4~+、CD8~+T细胞活化及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小 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多肽分子糖基化与诱导体内外免疫应答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糖基化多肽的固相合成与纯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糖基化多肽抗原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糖基化多肽诱导正常健康人和乙肝病人PBMC的体外免疫学功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糖基化多肽抗原体外诱导HLA-A2~+人CD4~+、CD8~+T细胞活化及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小 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APC靶向基团引入对提高多肽免疫原性的影响
        前言
        第一节 细胞靶向多肽抗原的制备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靶向多肽抗原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细胞靶向多肽抗原体外诱导正常健康人和乙肝病人外周血产生T细胞应答的功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细胞靶向性免疫原体外诱导HLA-A2~+人CD4~+、CD8~+CTL及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小 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 谢
文献综述一 CTL活性检测与监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蛋白质翻译修饰的功能重要性及检测方法
文献综述三 脂类分子内佐剂与小分子多肽疫苗设计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参加重要会议及获得科研基金资助情况

(8)O-糖基化HBVPre-S2CTL表位分子模建及免疫学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α-GalNAc糖基化CTL表位分子模建研究
    1.2 O-糖基化CTL表位固相合成
        1.2.1 糖肽合成构建单位 (Building blocks) 合成过程示意图为:
        1.2.2 O-糖基化CTL表位固相合成
    1.3 α-GalNAc糖基化Pre-S (2) CTL表位肽免疫学活性研究
        1.3.1 免疫动物
        1.3.2 淋巴细胞培养及51Cr释放实验
2 结果
3 讨论

(9)蛋白糖基化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论文提纲范文)

1 表位糖基化对CTL识别影响
    1.1 对抗原CTL表位结构及性质影响
    1.2 对CTL表位加工、呈递影响
    1.3 对表位与MHC分子结合的影响
    1.4 对表位的TCR识别影响
2 蛋白糖基化对CTL活化影响
    2.1 对免疫学突触形成影响
    2.2 对细胞因子影响
    2.3 对粘附分子影响
    2.4 对第二信号影响
    2.5 对Th1/Th2平衡的影响
3 粘蛋白和Tn糖抗原对CTL应答影响
    3.1 粘蛋白
    3.2 Tn
4 小结

四、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乙肝HBsAg和HBsAb双阳患者S区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D]. 王珊. 苏州大学, 2013(11)
  • [2]HBsAg与抗HBs双阳患者基因突变对HBsAg抗原性改变的研究进展[J]. 王珊,王蕾. 检验医学, 2013(01)
  • [3]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鉴定及其抗肿瘤的免疫效应研究[D]. 陈婷.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4)
  • [4]抗汉坦病毒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分析及其噬菌体配体肽的筛选和鉴定[D]. 王长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03(02)
  • [5]MAGE-2新CTL表位免疫识别与抗原分子设计的研究[D]. 耿淼. 第三军医大学, 2002(02)
  • [6]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建研究[J]. 周吉军. 肝脏, 2001(S1)
  • [7]基于表位的乙肝治疗性多肽的分子设计与免疫学特性研究[D]. 石统东. 第三军医大学, 2001(01)
  • [8]O-糖基化HBVPre-S2CTL表位分子模建及免疫学活性研究[J]. 周吉军,吴玉章,王祥智,石统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10)
  • [9]蛋白糖基化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J]. 周吉军,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10)

标签:;  ;  ;  ;  ;  

HBV CTL表位-O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