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维吾尔医学考试

高昌维吾尔医学考试

一、高昌回鹘医学稽考(论文文献综述)

虞越溪[1](2021)在《考古发现与唐代西陲边塞诗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所研究的唐代西陲边塞诗,特指创作于唐代西陲地区或由当地本土人士创作的描绘风光景物、征战闺怨、政治世情等的诗歌。在考证梳理出土文献中符合本文定义的边塞诗歌的基础上,将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描摹诗歌创作和诗集编纂的时代背景,勾勒边塞诗人的创作历程。尝试突破以中原文化和传世文献为中心的研究禁锢,构建新的研究框架,开拓唐代边塞诗研究新的空间。本论文共六章,第一章为总论,后五章以地域为专题进行研究。第一章,考古发现与唐代西陲边塞诗研究总论。罗列梳理敦煌文献、吐鲁番文献中的西陲边塞诗作,以及能与唐代西陲边塞诗相互印证的出土文献和墓志碑刻。考察分析敦煌汉简、五凉时期、南北朝至隋的西陲边塞诗,探究其与中原诗歌创作的异同以及对后世边塞诗发展的影响。总结归纳唐代西陲边塞诗所拥有的总体特征。第二章,唐代河西边塞诗之酒泉与凉州诗。勾勒敦煌文献中酒泉边塞诗所展现出的河西局势与唐归交往,分析悬泉置遗址与酒泉边塞诗的关系。在综合考察传世与敦煌文献所载凉州边塞诗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时期凉州边塞诗所呈现的时代特征。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活动为中心,将唐诗和碑文对于哥舒翰的表现相互印证,探索哥舒翰在盛唐诗坛上的作用。第三章,唐代敦煌边塞诗之陷蕃诗。在逐一梳理统计敦煌文献所载陷蕃诗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敦煌僧官的陷蕃诗作,揭示此期僧官宗教活动和政治生活的世俗化与功利化倾向。探讨Дx.3871+P.2555敦煌写卷所载陷蕃组诗的作者构成和创作年代,对以往学者一些不合史实的假说提出质疑,并尝试勾勒该写卷的编纂形态和成集背景。第四章,唐代敦煌边塞诗之归义军诗。以悟真出使长安的酬答诗作、《沙洲敦煌二十咏》和曹氏归义军时期的僧人诗为研究对象,考察社会转型时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唐朝和归义军的交往、中原赴边人士的境遇,以及曹氏归义军时期僧诗的世俗化发展进程和原因。第五章,唐代西州边塞诗。通过对吐鲁番出土唐前期诗歌写卷的研究,探讨西州地区所呈现出的诗歌南朝化风尚以及这种风尚的形成原因。梳理传世与出土文献中记载的途经交河的交通要道,并与岑参创作的纪行诗和送别诗相印证。分析敦煌文献中的交河诗歌,考察晚唐时期的西州政治局势。第六章,唐代安西边塞诗。通过分析骆宾王从军西域所作诗歌,结合史籍与出土文献,勾勒其行军路线及与疏勒、碎叶的关系;指出前辈学者根据元稹、白居易《缚戎人》诗推断龟兹陷蕃时间的谬误,通过对出土文献和相关碑文的分析判断龟兹从未陷蕃,最终被回鹘控制;考察《谒金门·开于阗》的创作时间以及此期于阗与归义军的交往;分析敦煌文献所载与焉耆有关的诗歌,探究陷蕃后焉耆王室的生活境况与晚唐高昌回鹘管辖下的焉耆形势。

张田芳,杨富学[2](2020)在《元代色目医与中原抗疫》文中提出元代大批胡人入居中原,被称作色目人,主要有回回、畏兀儿、吐蕃、唐兀、契丹、女真、高丽、拂林人等。元代时疫伴其始终,成为蒙古统治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因而极为重视医学的发展。随着大批色目人入居中原,精通医学的色目人备受尊崇,尤其是回回医学在中原地区的盛行,将阿拉伯医学中防御疫病的方法和药方带到中原地区,对中原地区疫病的发展起了抑制作用。稽诸史乘记载,结合阿拉伯、波斯、回鹘等文献可以看出,元代色目医在治疗疫病方面多有可述者,不管在辨证施治还是在药物的使用方面,都有此前所不具备的高明之处,故而在元代抗疫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高振,董竞成[3](2020)在《中国传统医学:从技术到文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传统医学可分为技术和文化两层面,技术是基础,文化是核心。传统医学的起源和传播,得益于技术层面的积累,但文化层面的内容决定了传统医学的性质归属。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于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饱含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社会自然科学认知,融合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医疗经验。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加之古时交通不便,医学具体细节上的交流并不十分密切,医学的表现形式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地域属性。本文基于传统医学从技术到文化的解析,认为中医药植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一经传入当时缺医少药甚至部分尚处于巫医阶段的我国边疆地区,便对当地的原初医疗实践和用药经验产生激荡启蒙作用,被以另一种与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相适应的表述方式,即当地语言以及依附于语言的思维模式予以表达,进而促使当地传统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参与构成当地传统医学的源头并持续影响其发展至今,表现出中国文化"一天人,合内外"的特征。

海霞,陈红梅[4](2019)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典籍与中医药文化传播》文中认为从古至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医药交流互动频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中医药典籍是各国进行中医学交流的重要桥梁与核心载体。本文通过梳理目前中医药典籍研究的成果及不足,探求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实意义。

陈忠珊[5](2019)在《9-11世纪甘州回鹘与周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回鹘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它兴起于八世纪中叶,以漠北的乌德鞬山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回鹘民族政权。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被黠戛斯攻破,政权覆亡,诸部南下或西迁。在西迁的回鹘中,其中有一支迁到河西走廊,其牙帐设在甘州,通常称这部分回鹘为甘州回鹘。由于甘州回鹘地区处河西走廊,其四周被各个民族政权所包围,所以如何处理好与周边民族关系、更好的生存显得极为重要。一部回鹘史同时也是一部西域史,9-11世纪是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河西走廊的各民族政权不断地发生分异与重组,此时的中原王朝同样也是动荡不安,但丝绸之路上仍是十分繁荣的景象,往来于回鹘道的商人络绎不绝,甘州回鹘为中西贸易和西北边疆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见,探讨甘州回鹘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是了解9-11世纪西北历史文化一把钥匙,而揭示西北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这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增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李昀[6](2019)在《公元7—11世纪胡药硇砂输入中原考》文中提出一前言《松漠纪闻》载回鹘:"药有腽肭脐、硇砂,香有乳香。"[1]晚唐五代宋初,硇砂、乳香等域外商品透过纳贡输入中原的记载不曾间断。硇砂与乳香原先由掌握要道的甘州回鹘输入中原,天圣八年(1030)以後,逐渐崛起并控有硇砂産地的龟兹回鹘(西州回鹘)则取而代之,多次与沙州归义军一同入贡[2]。自熙宁七年(1074)起,喀喇汗王朝成爲西域贸易孔道的实际控制者,喀喇汗王朝所并吞的于阗与北宋间的朝贡记载凡

范英杰,陈焱[7](2018)在《2017年吐鲁番学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吐鲁番学及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共出版学术专着与文集(含再版、译注)80余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近500篇。以下将这些成果分爲政治、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考古与文物保护、书评与学术动态等方面进行述评。囿於学力及篇幅所限,必有疏忽或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政 治本年度政治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央与地方关系、边疆治理、地方行政

张田芳[8](2018)在《粟特僧伽大师医术及其灵异》文中研究表明僧伽大师为唐初由中亚入华的一名粟特高僧,中宗时曾以国师身份进驻长安荐福寺,以医术高明而名满京城。起初被称之为观音化身、泗州大圣,后被称为泗州佛、泗州文佛、僧伽文佛,逐渐成为一种民间信仰,在中国佛教史上独具一格。然对其记载多灵异神通,并无其他功德,乃一大奇事。但细究相关文献后,可以看出这一现象不难解释:唐代为西域医学传入的高峰期,中土原本所缺种种医术、医药借由丝绸之路纷至沓来,弥补了中医之不足。僧伽大师长期活动于民间,深谙医术,常常利用粟特医术为人治病,医术又通过幻术而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僧伽大师主要活动以灵异感通出现的原因。

张如青[9](2018)在《丝绸之路医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丝路医药研究与敦煌西域出土文献研究息息相关,丝路医药研究的主要材料是出土文献,其次才是传世文献与文物。通过系统梳理百年来敦煌西域出土医学文献的研究,按时间分为:形成期、发展期、繁盛期、鼎盛期和由盛及衰期五个阶段;并结合既往研究尚有不足的地方,提出寻找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既有材料需精耕细作;东中段丝路医药文化的深研与开拓;西段丝路医药的传播与海上丝路医药的传播及对丝路医药本身的深入研究五点展望。

王建磊[10](2017)在《前藏蒙医学时代的北方民族医疗 ——以契丹民族医疗为中心》文中认为藏蒙医学时代的出现是我国北方地区民族医疗系统的里程碑,以藏传佛教为纽带,16世纪以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藏医学也在蒙古地区得以普及。前藏蒙医学时代北方民族的医疗文化探讨是对藏蒙医学研究的必要补充。北方民族中尤以契丹民族医疗最为丰富,以针灸疗法、防腐术和防冻药为突出代表。笔者将契丹医疗的历史面貌及其反映出的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等方面作为重点,对前藏蒙医学时代北方其他民族的医疗文化也有讨论。本文主要分为“前言”、“契丹社会与契丹医者”、“契丹医术”、“药物、饮食与医药管理”、“契丹民族与周边民族间的医疗交流”以及“北方其他民族的医疗”等六个章节。辽代契丹医疗的发展与契丹社会发展存在一致性,为深入研究辽代契丹民族社会发展轨迹和历史上多民族国家民族交往提供新思路。从北方民族整体考虑,契丹民族医疗最为丰富;纵向考虑,契丹民族医疗承上启下。可叹的是,契丹民族医疗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河中。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将蒙古地区所显露的医学文化现象视为独立的“蒙医学”,因此,厘清包括契丹民族在内的前藏蒙医学时代北方民族医疗,可以为所谓“蒙医学”早期传统的争论正本清源。北方诸民族间的医疗有所差别。以契丹民族医疗为例,在如今“蒙医学”体系中难觅契丹民族医疗踪迹;金元时代,涌现出“金元四大家”,毋宁说是北方汉族医者对契丹民族医疗有所继承。因此,以契丹民族医疗为参考,“蒙医学”缺乏作为一个独立医学体系存在的历史传统和理论支撑;16世纪以来,藏医学传入蒙古地区后的历史,称为“藏蒙医学时代”才更符合蒙古社会中的医学发展历程。

二、高昌回鹘医学稽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昌回鹘医学稽考(论文提纲范文)

(1)考古发现与唐代西陲边塞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唐代西陲”与“边塞诗”的概念界定
    二、考古发现相关唐代边塞诗的研究现状
    三、考古发现与唐代边塞诗研究的学术意义与空间开拓
第一章 考古发现与唐代西陲边塞诗研究总论
    第一节 考古发现有关唐代西陲边塞诗
        一、敦煌文献中的唐代西陲边塞诗
        二、吐鲁番文献中的唐代西陲边塞诗
        三、唐代西陲边塞诗相关的考古发现
    第二节 唐代西陲边塞诗的诗学渊源
        一、敦煌汉简中的西陲边塞诗
        二、五凉时期的西陲边塞诗
        三、南北朝至隋的西陲边塞诗
    第三节 唐代西陲边塞诗的总体特征
        一、特殊的时代划分
        二、浓郁的佛教色彩
        三、独立的创作轨迹
第二章 唐代河西边塞诗:酒泉与凉州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酒泉边塞诗
        一、敦煌文献所载唐蕃战争中的酒泉诗
        二、《唐佚名诗集》所载归义军治下的酒泉诗
        三、丝绸之路上的悬泉驿遗址
    第二节 传世与敦煌文献中的凉州边塞诗
        一、凉州边塞诗的开端与奠基
        二、敦煌文献中的高适凉州边塞诗佚作
        三、中晚唐西陲与中原文士所写凉州边塞诗比较
    第三节 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与盛唐诗坛
        一、陇右诸役:麦庄、石堡城与九曲
        二、勋业千秋:《哥舒翰纪功碑》释读
        三、良将情怀:哥舒翰与盛唐诗歌
        四、幕府才子:高适与哥舒翰
        五、临危受命:悲壮结局的咏叹
        六、结语
第三章 唐代敦煌边塞诗(上):陷蕃诗
    第一节 敦煌文献中的陷蕃诗作概况
    第二节 敦煌文献中的僧官陷蕃诗研究
        一、敦煌陷蕃文人与僧官赠答诗
        二、敦煌陷蕃僧官的同题诗
        三、敦煌陷蕃僧官的送别诗
    第三节 Дx.3871+P.2555 陷蕃组诗再探
        一、Дx.3871+P.2555 正背面陷蕃组诗的作者及其联系
        二、Дx.3871+P.2555 正面陷蕃组诗的创作年代再探
        三、Дx.3871+P.2555 写卷的编纂形态与成集背景
第四章 唐代敦煌边塞诗(下):归义军诗
    第一节 张氏归义军时期悟真的酬答诗作与宗教交往
        一、《阙题四首》所见张氏政权的三次遣使入京
        二、赠答诗与悟真使团进贡行为的考察
        三、唐张关系影响下的赠答诗创作
        四、悟真使团及其后的唐归宗教交往
    第二节 纪景组诗《沙洲敦煌二十咏》新探
        一、《沙洲敦煌二十咏》创作时代考证
        二、《沙洲敦煌二十咏》政治内涵发微
        三、《沙洲敦煌二十咏》作者境遇探察
        四、《沙洲敦煌二十咏》的渊源与创变
    第三节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僧诗的世俗化倾向
        一、道真诗歌中的世俗生活
        二、俗讲僧诗的世俗化表现
        三、僧人诗歌世俗化的原因
第五章 唐代西州边塞诗
    第一节 唐代前期西州诗歌南朝化风尚
        一、高昌国至唐前期南朝诗歌在西州的流传
        二、吐鲁番出土初盛唐诗歌写卷的南朝化倾向
        三、初盛唐时期西州诗坛南朝化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交河:战争、交通与诗歌的集结地
        一、战争与交通枢纽
        二、马料文卷中交河郡腾过人物与岑参诗考论
        三、《唐佚名诗集》所见晚唐交河景况
第六章 唐代安西边塞诗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唐诗镜像中的安西四镇
        一、骆宾王诗中的疏勒、碎叶与从军西域路线考
        二、元白《缚戎人》与龟兹陷蕃
        三、敦煌曲子词所见于阗与归义军的交往
    第二节 敦煌出土诗歌所见中晚唐的焉耆
        一、《上焉只王诗》的创作年代
        二、《上焉只王诗》的创作缘由
        三、《焉耆》诗所见晚唐归义军与高昌回鹘的关系
    第三节 安西陷落与唐廷联回抗蕃
        一、西州陷蕃时间考
        二、安西陷落的历史轨迹
        三、唐廷的联回抗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唐代边塞诗研究综述
作者简历

(3)中国传统医学:从技术到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医学产生的层次,从技术到文化再到二者的融合
2 中(汉)医学的产生及对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影响
3 小结

(5)9-11世纪甘州回鹘与周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甘州回鹘的民族政权
    第一节 甘州回鹘的政权特点
        一、甘州回鹘雏形
        二、甘州回鹘的三次迁徙
        三、甘州回鹘政权形成
    第二节 甘州回鹘的民族特点
        一、语言文字
        二、服饰
        三、历法
第二章 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第一节 甘州回鹘与五代
        一、甘州回鹘与后梁的关系
        二、甘州回鹘与后唐的关系
        三、甘州回鹘与后晋的关系
        四、甘州回鹘与后汉、后周的关系
    第二节 甘州回鹘与北宋
        一、甘州回鹘与北宋的政治结盟
        二、甘州回鹘与北宋的经济往来
第三章 甘州回鹘与西夏的关系
    第一节 甘州回鹘与西夏的政治关系
        一、甘州回鹘与西夏的对立
        二、甘州回鹘与西夏的战争
    第二节 甘州回鹘与西夏的经济往来
        一、甘州回鹘与西夏的贸易摩擦
        二、甘州回鹘与西夏的商业贸易
    第三节 甘州回鹘与西夏的文化交往
        一、回鹘文在西夏境内的推广
        二、甘州回鹘与西夏的佛教交往
        三、甘州回鹘佛教艺术对西夏的影响
        四、甘州回鹘的装束对西夏的影响
第四章 甘州回鹘与回鹘路的开辟
    第一节 回鹘路开辟的历史贡献
        一、回鹘路的开辟
        二、回鹘路开辟与甘州回鹘的壮大
    第二节 甘州回鹘与丝路贸易
        一、甘州回鹘经济体的形成
        二、上京回鹘营与回鹘商旅
        三、东西方贸易中的甘州回鹘商人
第五章 甘州回鹘与丝路文明
    第一节 甘州回鹘的宗教文化
        一、摩尼教
        二、佛教
    第二节 甘州回鹘与丝路文化
        一、回鹘使用语言的发展历程
        二、回鹘文的创制
        三、回鹘文化的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回鹘大事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2017年吐鲁番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政 治
二、 历 史 地 理
三、 社 会 文 化
四、 经 济
五、 文 献
六、 民 族
七、 宗 教
八、 法 制
九、 医 学
十、 语言文字与文学
十一、 考古与文物保护
十二、 艺 术
十三、 书评与学术动态

(8)粟特僧伽大师医术及其灵异(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所见僧伽之医术与灵异
二、僧伽医术之粟特渊源
三、僧伽医术之灵异及其与佛教禁咒之关联

(9)丝绸之路医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丝路医学研究的回顾
    (一) 丝路医学研究的几个阶段与代表性成果
        1. 探矿挖宝式的发掘研究
        2. 汇辑考释式的整理研究
        3. 残卷 (篇) 拼缀与新辑校
        4. 胡语涉医文献的研究
        5. 与传世医学文献的比较研究, 不同医学之间交流融合的研究
    (二) 丝路医学既往研究之不足与存在的误区
        1. 对出土文献过度解读或误读
        2. 对涉医残卷 (简) 释读考证不够
        3. 对医学文献本身的医药学研究相对薄弱
        4. 敦煌佚书引发的“闹剧”
        5. 利用文献医方追名逐利时有发生
二、丝路医药研究之展望
    (一) 寻找新材料, 研究新问题
    (二) 既有的材料, 仍需精耕细作
    (三) 东中段丝路医药文化的深研与开拓
    (四) 西段丝路医药的传播与海上丝路医药的传播
    (五) 对丝路医药本身的深入研究

(10)前藏蒙医学时代的北方民族医疗 ——以契丹民族医疗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
第一章 契丹社会与契丹医者
    第一节 北方民族中的萨满与医者
    第二节 迭里特
    第三节 耶律倍
    第四节 直鲁古
    第五节 耶律敌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契丹医术
    第一节 防腐术
    第二节 热病治疗
    第三节 口腔治疗
第三章 药物、饮食与医药管理
    第一节 契丹药物
        一、防冻药
        二、麻醉药
    第二节 饮食与医药
        一、药食同源
        二、饮食与医药文化变迁
    第三节 医药管理机构
        一、辽代医药管理机构
        二、医药机构与医药人员
第四章 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医药交流
    第一节 契丹民族与汉民族间的医药交流
    第二节 契丹民族与回鹘民族间的医药交流
    第三节 契丹民族与吐蕃民族间的医药交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方其他民族的医疗
    第一节 朝鲜半岛地区
    第二节 党项
    第三节 女真民族
    第四节 蒙古民族
    第五节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前藏蒙医学时代北方民族医疗大事记
    二、回鹘遣使契丹一览表
    三、图版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四、高昌回鹘医学稽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考古发现与唐代西陲边塞诗研究[D]. 虞越溪. 浙江大学, 2021
  • [2]元代色目医与中原抗疫[J]. 张田芳,杨富学. 中医药文化, 2020(06)
  • [3]中国传统医学:从技术到文化[J]. 高振,董竞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2)
  • [4]"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典籍与中医药文化传播[J]. 海霞,陈红梅.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07)
  • [5]9-11世纪甘州回鹘与周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 陈忠珊. 淮北师范大学, 2019(09)
  • [6]公元7—11世纪胡药硇砂输入中原考[J]. 李昀.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9(01)
  • [7]2017年吐鲁番学研究综述[J]. 范英杰,陈焱.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8(00)
  • [8]粟特僧伽大师医术及其灵异[J]. 张田芳. 中医药文化, 2018(03)
  • [9]丝绸之路医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张如青. 中医药文化, 2018(01)
  • [10]前藏蒙医学时代的北方民族医疗 ——以契丹民族医疗为中心[D]. 王建磊. 兰州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高昌维吾尔医学考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