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名牌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智选择

打造名牌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智选择

一、创名牌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智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许欢[1](2014)在《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的由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来拉动,这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一条较为明确的路线图。本文在以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工作重心的背景下,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分析我国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预测未来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对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的定性分析和和谐性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消费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主要运用对应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以及和谐性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不同收入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以及城乡之间居民消费需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未来五年的消费需求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就消费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和谐度进行测度,结论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层次不断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合理,文化教育、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也日趋明显,但消费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度仍存在提高的空间,产业发展仍存在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产品竞争力不够等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转换的根本动因之一。因此,为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应作如下调整: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生态安全农业;巩固和发展消费品工业,增强核心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文化教育产业、体育产业、医疗保健养老产业等第三产业,努力拓展消费空间;重点发展房地产业、汽车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

付恒吉[2](2012)在《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保证,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我国的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稳定。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2010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指出要“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名牌、优质农产品,绝大多数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所生产的,充分说明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绪论。主要提出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所研究问题的目的与意义,回顾并分析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然后阐明了全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所采取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内涵进行了理论文层面的介绍,阐述了农业龙头企业的特征、作用以及评价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列举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因素,分别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其能够成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原因。第四部分是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也是分别从农业龙头企业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不利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对策研究。针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利于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相应的对策。第六部分是结论和展望

王卫[3](2011)在《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农产品品牌是一个区域内农业生产经营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标志,它是以优越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生产工艺的农产品地域集聚为基础的。区域农产品品牌是现代农业区域化、特色化和规模化的必然结果,同时创建区域农产品品牌也是实现农产品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哈尔滨市作为农业大市,有着丰富的名特优农产品资源,具备着创建区域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基础条件。但是,哈尔滨市已建立的区域农产品品牌在其销售规模、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同类品牌相比差距很大,很多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资源尚未开发。基于此,本文对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明确了建设主体,才能真正、系统、有效地建设区域农产品品牌。通过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地方政府应该充当推进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明确了推进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十二项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不仅对哈尔滨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且对我国区域农产品品牌的下一步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丁冬冬[4](2011)在《中国农产品品牌化问题研究 ——以江苏雨润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买方市场中获得局部的垄断势力和行业进入壁垒,就必须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由于农产品在质量、外观、包装等方面的差异化程度较低,也就特别需要利用品牌来加强农产品的形象特征,从而更好地促进销售。特别是在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的市场环境下,鼓励企业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重塑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品牌的概念和功能入手,阐述了农产品品牌化的基础和农产品企业实行品牌化战略的必要性。农产品品牌化是指农产品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与当地资源特征给自己的产品设计一个富有个性化的品牌,并取得商标权,使品牌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品牌化具有的特点是:农产品品牌化行为是一个高效、准确、集约化的市场行为;农产品品牌化是基于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基础上进行的;农产品品牌化是对新经济要素、超经济要素的创造与整合;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是一种全面的营销以及农产品品牌化具有地域性。基于以上对农产品品牌化的分析,本文分别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探讨了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实施路径。在企业方面,选取江苏雨润集团的品牌化路径作为案例,应用SWOT分析方法,从雨润集团面临的外部机遇、挑战和内部优势、劣势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雨润集团产品品牌化战略的五个主要特点,也即稳定低温肉行业的优势、发挥其成本优势、加强营销战略、找准定位实施产品特色化以及发展扩大产业链,全面占领市场。另一方方面,政府同样是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大力调节农业产品结构,增加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的投入力度,扶持优势农产品品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农产品的好坏是需要消费者来评判的,农产品的品牌化首先要注重的就是突出产品的特色和注重消费者的满意度。(2)我国农产品品牌化的首要前提是要保证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3)我国的农产品企业一般都是在一部分农产品进行品牌化经营,很少有完成产业链的发展,也很少有系列产品的品牌化经营。要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实施全产业链的品牌化战略。(4)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优秀的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

任刚[5](2009)在《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绿色食品,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培育绿色食市场,实施绿色营销,是实现绿色食品价值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产业有了跨越式发展,内蒙古幅员辽阔,生态优良,特别适合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内蒙古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90亿元,不少绿色食品还走入了奥运餐桌。本文运用SWOT研究法分别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它很有针对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区域的发展上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论,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结构,对论文的讨论背景和基本框架作了简单的说明。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第三部分对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问题进行SWOT研究法研究,具体的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来阐述,试图全面地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状况加以剖析,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建议。

万多[6](2008)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竞争从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农产品市场将进一步国际化。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入“世贸”对农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从长期看,利大于弊,既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必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采取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战略,一方面积极进取,一方面谨慎求实,把握主动权。在国内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及农产品品质,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环境分析,通过对历史的原因、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和国民经济之间,农村经济内部各行业之间存在的矛盾,从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的眼光出发。充分认识到机遇和挑战,抓住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对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难点、重点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可操作性思路。

朱晓慧[7](2008)在《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专门标志(如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等)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绿色食品正好符合生态文明的理念,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为宗旨的绿色食品消费浪潮声势日高,绿色食品成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健康食品,对于大兴安岭林区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也面对着历史性的挑战。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产品不仅在国内供不应求,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名。但是一种产品或者几种产品的热销,并不代表其绿色食品在其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方面已经趋于成熟。相反,由于大兴安岭林区地处我国的最北端,虽然资源丰富,几乎没有受到工业的污染,但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大,至今很多产品还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要想更具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冲破传统的营销方式,逐步向面向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绿色营销方式转变。本论文以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范围,以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为起点,以绿色食品营销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考察了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的现状,提出了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组合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详细分析宏观环境、消费者需求、需求弹性、原料生产基地以及生产企业营销能力等五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的目标市场进行了选择和定位,最后提出了大兴安岭林区有效实施绿色食品营销组合的策略及其支持体系。

左娜[8](2005)在《充分利用入世机遇 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文中研究表明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利用入世机遇、增强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本文探讨了入世后中国农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分析了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对利用入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应金耀[9](2005)在《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文中指出农业名牌战略,指的是以企业、农户、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为行为主体,以农业名牌的创立、保护和发展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具有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跨度的系统周密的谋划设计及其实施过程。 论文首先分析了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意义,指出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有效途径,是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客观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而必经之途,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抢占知识农业制高点的迫切需要。 论文在讨论农业名牌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条件,指出名牌意识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先导,产品质量是农业名牌的生命,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保护系统。 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具体措施:(1) 树立质量意识,明确发展思路;(2) 创新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3) 优化结构,提高集聚优势;(4) 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市场。并对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企业营销策略和政府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论文还对杭州市萧山区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

李浩哲[10](2004)在《关于龙井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以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充分调动县级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县域比较优势,对全国区域经济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志。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在推进“三化”上寻求突破。要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通过推进工业化,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龙井市作为县级市,县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占延边州总面积的6.04%;人口25.7万人,占延边州11.6%;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占延边州7.2%;人均CDP 4346元;财政收入0.96亿元,占延边州5.4%。如何快速、持续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龙井市市委、市政府以及龙井市市民的紧迫又重要的大任务。 目前龙并市县域经济:首先,经济规模小,仅相当于全国和吉林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其次,县级财政拮据,发展后劲不足;再次,特色经济已形成,但优势不大,第四,市属工业企业普遍效益低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本文认为:首先,以开放为动力,充分借助外力;其次,深化工业企业改革,把资产重组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形式;再次,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具体对策方面,本文认为:首先,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如苹果梨、绿色大米、烟叶、亚麻、速生造纸林、松茸等产业:其次,工业领域以纺织、医药、造纸、食品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并积极培育关联企业、努力生产出龙井市优势、知名产品;再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其实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龙井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最后,以朝阳川、老头沟镇为重点,进一步搞好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等。为了尽快把龙井市建设成为工业大县,财政强县,经济强县,真诚希望本文能给实际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二、创名牌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智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名牌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智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和变化规律
        2.1.1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现状
        2.1.2 历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变化规律
    2.2 我国与消费相关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2.1 我国三次产业贡献率分析
        2.2.2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2.2.3 我国与消费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2.3 本章总结
第3章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
    3.1 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对应分析
        3.1.1 对应分析基本理论
        3.1.2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对应分析
        3.1.3 不同收入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对应分析
    3.2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关联分析
        3.2.1 城镇居民灰色关联分析
        3.2.2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灰色关联分析
    3.3 GM(1,1)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预测
        3.3.1 GM(1,1)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
        3.3.2 城镇居民 2013——2017 年各项消费支出预测
        3.3.3 农村居民 2013——2017 年各项消费支出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和谐性分析
    4.1 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
        4.1.1 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关系
        4.1.2 消费需求结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因
        4.1.3 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演进
    4.2 和谐理论的基本模型
        4.2.1 和谐理论基本思想
        4.2.2 和谐理论基本模型构建
    4.3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和谐度测定
        4.3.1 数据来源和整理
        4.3.2 和谐度计算
        4.3.3 和谐度评价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
    5.1 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生态安全农业
    5.2 巩固和发展消费品工业,增强核心产业的竞争力
        5.2.1 以品牌建设为中心振兴纺织工业
        5.2.2 以安全、健康为主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5.2.3 以智能化和信息化为核心发展耐用消费品工业
    5.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拓展消费空间
        5.3.1 依据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旅游产业
        5.3.2 正确引导文化教育产业发展
        5.3.3 以弘扬民族传统为目标振兴民族体育产业
        5.3.4 大力发展医疗保健、养老产业
    5.4 维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5.5 增强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能源创新能力
    5.6 重视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部分原始数据

(2)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农业龙头企业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关于农业龙头企业的相关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基础理论
    2.1 农业龙头企业的相关理论综述
        2.1.1 农业龙头企业的含义
        2.1.2 农业龙头企业的特征
        2.1.3 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
    2.2 农业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
        2.2.1 企业竞争力的定义
        2.2.2 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第3章 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
        3.1.1 人力资源素质
        3.1.2 市场环境
        3.1.3 政策环境
        3.1.4 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2 影响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内部环境
        3.2.1 企业经营规模
        3.2.2 研发创新水平
        3.2.3 人力资源水平
        3.2.4 营销模式
        3.2.5 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3.2.6 产品的质量及服务
第4章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4.1 企业的外部问题
        4.1.1 社会教育环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低
        4.1.2 市场的硬、软件设施建设落后
        4.1.3 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4.1.4 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4.2 企业的内部问题
        4.2.1 规模小、水平低、重复建设、带动农户能力太弱
        4.2.2 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
        4.2.3 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不够
        4.2.4 体制结构不合理
        4.2.5 市场营销、应变能力差
        4.2.6 产品质量与服务方面不是很理想
第5章 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5.1 企业外部环境的策略研究
        5.1.1 改善社会教育环境,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
        5.1.2 加强对市场硬、软件设施的建设
        5.1.3 强化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5.1.4 加大与农户利益联结力度,充分发挥企业龙头的带动作用
    5.2 企业内部环境的策略研究
        5.2.1 整合资源,科学扩大企业规模
        5.2.2 培养创新意识,创建竞争优势
        5.2.3 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5.2.4 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
        5.2.5 增强企业的市场营销、应变能力
        5.2.6 注重企业产品的质量与服务
        5.2.7 加快标准化进程,实现企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2.8 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区域农产品品牌及相关概念
    2.1 区域品牌的概念与特征
        2.1.1 区域品牌的概念
        2.1.2 区域品牌的特征
    2.2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特征
        2.2.1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概念
        2.2.2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内涵
        2.2.3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特征
    2.3 区域农产品品牌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2.3.1 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比较
        2.3.2 与农产品企业品牌的比较
        2.3.3 与农业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3.1 国内外典型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
        3.1.1 法国香槟区域品牌
        3.1.2 美国新奇士区域品牌
        3.1.3 西湖龙井与大佛龙井
    3.2 国内外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经验
        3.2.1 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
        3.2.2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3.2.3 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
        3.2.4 大力发展市场营销
        3.2.5 扩大区域农产品的规模
    3.3 促进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启示
        3.3.1 政府的指导和扶持必不可少
        3.3.2 完善健全质量标准体系
        3.3.3 强化品牌的监督和管理
        3.3.4 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3.4 本章小结
4 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 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条件
        4.1.1 自然资源
        4.1.2 历史文化
        4.1.3 生产工艺
    4.2 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4.2.1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4.2.2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现状
        4.2.3 注册"国家地理标志"的发展现状
        4.2.4 农产品品牌和龙头企业建设状况
        4.2.5 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4.3 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4.3.1 品牌意识淡薄
        4.3.2 只知注册不知使用
        4.3.3 农产品品质存在差距
        4.3.4 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4.3.5 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4.3.6 经营规模过于分散
        4.3.7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滞后
        4.3.8 宣传力度不够
        4.3.9 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混淆
        4.3.10 多头管理难成合力
    4.4 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难题
        4.4.1 主体不明确导致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效率低下
        4.4.2 "次品市场"理论导致区域农产品品牌形象提升困难
    4.5 本章小结
5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选择
    5.1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私人供给博弈分析
        5.1.1 基本假设
        5.1.2 模型分析
        5.1.3 基本结论
    5.2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立阶段的博弈分析
        5.2.1 区域内同质企业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5.2.2 区域内非同质企业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5.2.3 基本结论
    5.3 区域农产品品牌维护阶段的博弈分析
        5.3.1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5.3.2 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5.3.3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5.3.4 基本结论
    5.4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主体探讨与确定
        5.4.1 地方政府是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
        5.4.2 龙头企业作用不容忽视
        5.4.3 行业协会起着重要作用
        5.4.4 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
        5.4.5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形成过程
    5.5 本章小结
6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6.1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路
    6.2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原则
        6.2.1 资源依托原则
        6.2.2 市场导向原则
        6.2.3 科技支撑原则
        6.2.4 标准化体系原则
        6.2.5 产品差异化原则
        6.2.6 可持续发展原则
    6.3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目标
    6.4 本章小结
7 地方政府在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7.1 地方政府是区域农产品品牌的组织者
        7.1.1 建立区域农产品品牌领导机构
        7.1.2 制定区域农产品牌发展规划
        7.1.3 建立区域农产品品牌管理体系
        7.1.4 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户联合运作机制
        7.1.5 加大地方政府投入
    7.2 地方政府是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宣传者
        7.2.1 发展网络营销
        7.2.2 加强宣传报道
        7.2.3 发展会展经济
        7.2.4 加强市场建设
    7.3 地方政府是区域农产品品牌的保护者
        7.3.1 保护区域农产品品牌商标
        7.3.2 创造良好的建设和发展环境
    7.4 地方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作用
        7.4.1 选择合适扶持对象
        7.4.2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
    7.5 地方政府对行业协会的扶持作用
        7.5.1 建立区域农产品品牌行业协会
        7.5.2 加大对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
    7.6 本章小结
8 推进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8.1 强化品牌观念,提高品牌意识
    8.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
    8.3 实施农业标准化,加强质量监测
    8.4 整合区域农产品品牌,培养规模化强势品牌
    8.5 充分发挥区域传统文化优势
    8.6 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产业集群
    8.7 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8.8 实施农业人才开发战略
    8.9 实行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建
    8.10 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环境
    8.11 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8.11.1 构建公共信息平台
        8.11.2 大力发展农产品超市
        8.11.3 举办大型实地展销会
        8.11.4 超市联合采购
        8.11.5 其他媒体传播
    8.12 整合管理机构,理顺管理渠道
    8.1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中国农产品品牌化问题研究 ——以江苏雨润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产品品牌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品牌概述
        2.1.1 品牌的概念
        2.1.2 品牌的功能
    2.2 农产品品牌概述
        2.2.1 农产品品牌化的概念与特征
        2.2.2 农产品品牌形成基础
        2.2.3 农产品品牌化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2.3 农产品品牌化主体分析
        2.3.1 农产品品牌化主体之一—企业
        2.3.2 农产品品牌化主体之二——政府
第三章 雨润集团品牌化主体分析
    3.1 雨润品牌发展现状
    3.2 雨润集团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雨润建团品牌化建设的政治环境因素
        3.2.2 雨润建团品牌化建设的经济环境因素
        3.2.3 雨润建团品牌化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3.2.4 雨润建团品牌化建设的技术环境因素
    3.3 雨润集团品牌化建设的行业环境分析
        3.3.1 雨润集团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3.3.2 雨润集团行业内潜在进入者分析
        3.3.3 雨润集团品牌化建设中替代品分析
        3.3.4 雨润集团品牌化建设中供应商分析
        3.3.5 雨润集团品牌化建设中购买者分析
    3.4 雨润集团企业发展SWOT分析
        3.4.1 雨润集团企业发展优势(Strength)分析
        3.4.2 雨润集团企业发展劣势(Weakness)分析
        3.4.3 雨润集团企业发展机会(Opportunity)分析
        3.4.4 雨润集团企业发展中威胁(Treat)分析
第四章 雨润品牌化经营路径分析
    4.1 行业空间分析
    4.2 雨润集团品牌及生产渠道分析
    4.3 雨润集团产业链及风险分析
    4.4 雨润集团品牌化经营模式
        4.4.1 稳定低温肉行业的优势,发挥特色
        4.4.2 发挥其成本优势
        4.4.3 加强营销战略
        4.4.4 找准定位,产品特色化发展
        4.4.5 扩大产业链,全面占领市场
第五章 雨润集团品牌化过程中经验与对策研究
    5.1 雨润集团品牌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1.1 品牌管理与维护环节不完善
        5.1.2 品牌维护与管理中科技人才匮乏
        5.1.3 品牌经营中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5.2 外国政府在农产品品牌化中的管理职能
        5.2.1 法国政府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政策和做法
        5.2.2 荷兰政府推行的品牌化战略
        5.2.3 发达国家政府农产品品牌化过程中管理职能的启示
    5.3 政府在农产品品牌化过程中的对策选择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绿色食品概述
        1.2.1 绿色食品的概念
        1.2.2 我国绿色食品的产生的背景
        1.2.3 绿色食品的标准
        1.2.4 绿色食品分级标准
        1.2.5 绿色食品标志
        1.2.6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区别
        1.2.7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共同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内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
        1.3.2 国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现状
    1.4 相关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1 发展绿色食品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1.5.2 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1.5.3 内蒙古绿色食品的发展已处在全国前列
    1.6 研究方法与结构
2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发展现状
    2.1 内蒙古自治区基本概述
        2.1.1 农业资源
        2.1.2 畜牧业资源
        2.1.3 森林资源
    2.2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发展现状
3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SWOT 研究
    3.1 SWOT 研究法概述
    3.2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SWOT 研究
        3.2.1 优势(Strength)研究
        3.2.2 劣势(Weakness)研究
        3.2.3 机遇(Opportunity)研究
        3.2.4 威胁(Threat)研究
    3.3 评价结果
        3.3.1 劣势-威胁(WT)组合与避让性战略
        3.3.2 劣势-机会(WO)组合与借助性战略
        3.3.3 强势-威胁(ST)组合与强化性战略
        3.3.4 优势-机会(SO)组合与发展性战略
4 研究结论与对策
    4.1 研究结论
    4.2 对策
        4.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认知水平
        4.2.2 规划建立高标准各具特色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4.2.3 围绕目标,搞好规划
        4.2.4 抓好龙头企业建设,组建绿色食品企业集团
        4.2.5 打造绿色食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4.2.6 加大科技推广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绿色食品品质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3.1 国际上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
        1.3.3 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1.3.3.1 总体目标:建设现代农业
        1.3.3.2 基础目标:保证有效率的粮食安全
        1.3.3.3 核心目标:提高农业竞争力
        1.3.3.4 战略目标:发展持续农业与能源农业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 我国农业结构现状
    2.1 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与特点
        2.1.1 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2.1.2 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2.2 农业结构变化存在阶段性
        2.2.1 改革初期,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结构得到适度调整(1978-1983 年)
        2.2.2 粮棉等主要农产品出现“卖难”问题,结构调整势在必行(1984-1989年)
        2.2.3 粮食生产实行省长负责制,加强省区间的供求平衡(1990-1994年)
        2.2.4 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农业面临新的结构升级(1995年以来)
    2.3 可能引发的问题
        2.3.1 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
        2.3.2 国外各种贸易和技术壁垒对我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强
        2.3.3 宏观调控的复杂性与难度增大
        2.3.4 新一轮农业多边贸易谈判尚存在许多分歧
    2.4 对地区政策的影响
    2.5 对地区农村经济体制的影响
    2.6 对地区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影响
3 农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和表现
    3.1 农业结构调整的机制
        3.1.1 产需平衡机制
        3.1.2 利益均衡机制
        3.1.3 产业协调均衡机制
        3.1.4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3.1.5 社会利益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机制
        3.1.6 农业功能拓展机制
    3.2 农业结构调整的表现
4 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定位
    4.1 从供给性结构调整向效益性结构调整转变
    4.2 由传统粮食观念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
    4.3 由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
    4.4 由依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变
    4.5 实施优质、高效、安全、精品战略,优化农业结构
    4.6 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调整农业区域结构
    4.7 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4.8 政府职能转变与农业结构调整
5 国际上农业调整的相关经验
    5.1 欧洲
    5.2 美国
    5.3 日本
    5.4 其他国家
6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竞争力的措施
    6.1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6.1.1 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6.1.2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6.2 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6.2.1 正确处理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之间关系
        6.2.2 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
        6.2.3 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
        6.2.4 调整渔业生产结构
        6.2.5 调整林业结构
        6.2.6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6.2.7 调整非农业结构
        6.2.8 调整农业经营结构
        6.2.9 调整农村就业结构
        6.2.10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6.3 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布局与对策措施
        6.3.1 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布局
        6.3.2 粮棉主产区
        6.3.3 大城市郊区
        6.3.4 生态脆弱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绿色食品营销研究概况
        1.2.2 国内绿色食品营销研究概况
        1.2.3 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1.4.2 研究的方法
2 绿色食品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
        2.1.1 食品的定义
        2.1.2 绿色食品的定义和标准
        2.1.3 绿色食品营销的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环境经济学理论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4 绿色营销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现状
    3.1 大兴安岭林区自然概况
    3.2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发展现状
    3.3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存在问题分析
        3.3.1 绿色食品整体缺乏竞争力
        3.3.2 绿色食品的定价偏高
        3.3.3 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不畅
        3.3.4 绿色食品促销组合应用太少
    3.4 本章小结
4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人文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消费者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2.1 教育水平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4.2.2 年龄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4.2.3 性别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4.2.4 购买动机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4.3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分析
        4.3.1 需求的价格弹性
        4.3.2 需求的收入弹性
    4.4 原料生产基地的分析
        4.4.1 规模相对较小
        4.4.2 过分依赖政府的支持
    4.5 生产企业营销能力的分析
        4.5.1 市场部形同虚设
        4.5.2 小规模大群体问题
        4.5.3 企业的知名度普遍不高
        4.5.4 与农民的关系比较松散
    4.6 本章小结
5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策略
    5.1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市场细分
        5.1.1 根据消费者的购买特征细分市场
        5.1.2 根据地理位置细分市场
    5.2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5.2.1 目标市场选择
        5.2.2 市场定位
    5.3 本章小结
6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组合策略
    6.1 大兴安岭林区营销组合策略
        6.1.1 产品策略
        6.1.2 价格策略
        6.1.3 分销渠道策略
        6.1.4 促销策略
        6.1.5 营销的重点
    6.2 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策略实施的支持体系
        6.2.1 转变传统观念,培育绿色意识
        6.2.2 争取宏观政策措施的配套支持
        6.2.3 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
        6.2.4 建设高标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6.2.5 搞好深度开发,培育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6.2.6 构建区域绿色物流体系
        6.2.7 推进绿色食品网络促销常态化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充分利用入世机遇 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入世后中国农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于改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贸易环境
    (二)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三)有利于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四)有利于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开展广泛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
    (五)有利于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农业的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能力
二、中国农业比较优势分析
三、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一)瞄准国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品结构
    (二)按国际市场要求,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
    (三)创名牌绿色食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
    (五)扩大农业对外引资

(9)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意义
    1.1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1.2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有效途径
    1.3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客观需要
    1.4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条件分析
    2.1 农业名牌的内涵
        2.1.1 农业名牌的概念
        2.1.2 农业名牌的特征
    2.2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策略选择
        2.2.1 属差式名牌策略
        2.2.2 生成式名牌策略
    2.3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条件分析
        2.3.1 名牌意识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先导
        2.3.2 产品质量是农业名牌的生命
        2.3.3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支持系统
        2.3.4 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保护系统
第三章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具体措施
    3.1 树立质量意识,明确发展思路
        3.1.1 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质量意识
        3.1.2 明确发展思路及方向
    3.2 创新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
        3.2.1 增加科技投入力度
        3.2.2 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3.2.3 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
    3.3 优化结构,提高集聚优势
        3.3.1 优化区域结构,突出区位优势
        3.3.2 实施规模经营,发挥集聚优势
    3.4 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市场
        3.4.1 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作用
        3.4.2 建立专业市场,创造名牌效应
第四章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企业营销策略
    4.1 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定位
    4.2 名牌农产品的形象设计
    4.3 名牌农产品的促销与保护
第五章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政府管理策略
    5.1 名牌农产品管理的指导思想
        5.1.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5.1.2 政府协调,部门合作
    5.2 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扶持农业创名牌
        5.2.1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5.2.2 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
        5.2.3 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5.2.4 改善市场经营条件
    5.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管理体系
        5.3.1 建立科学的品牌管理体系
        5.3.2 建立科学的名牌农产品认证体系
        5.3.3 加强名牌产品的宣传
        5.3.4 健全农业创名牌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六章 杭州市萧山区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实证分析
    6.1 萧山农业主导产业基本格局
        6.1.1 蔬菜产业
        6.1.2 畜牧产业
        6.1.3 花卉苗木产业
        6.1.4 水产产业
        6.1.5 茶果林特产业
    6.2 萧山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基本措施
        6.2.1 抓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带动力
        6.2.2 抓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6.2.3 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6.3 杭州紫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6.3.1 企业基本概况
        6.3.2 企业品牌建设
        6.3.3 企业质量体系管理建设
        6.3.4 企业新产品开发
    6.4 杭州其门堂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6.4.1 企业基本概况
        6.4.2 企业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0)关于龙井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 本文内容与结构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概述
    2.1 县域经济的内涵以及特点
        2.1.1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2.1.2 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
        2.1.3 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
        2.1.4 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开放性
        2.1.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2.1.6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
    2.2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
        2.2.1 农业产业化
        2.2.2 工业化
        2.2.3 城镇化
    2.3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
        2.3.1 因地制宜的原则
        2.3.2 城乡统筹的原则
        2.3.3 开放带动的原则
        2.3.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3.5 敢于创新的原则
    2.4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4.1 特殊的结构使县域经济陷入了困境
        2.4.2 县级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十分有限
        2.4.3 县乡干部变动太快影响工作连续性
        2.4.4 各部门间的政策不协调导致县里执行难
    2.5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2.5.1 继续深化改革
        2.5.2 充分借助外力
        2.5.3 严格遵守规划
        2.5.4 调整领导任期
        2.5.5 提供学习机会
第三章 县域经济的成功发展案例剖析
    3.1 农业产业化成功案例剖析
        3.1.1 案例A-江苏省射阳县
        3.1.2 案例B-江西省遂川县
    3.2 县属工业企业改革案例剖析
        3.2.1 案例C-黑龙江省富裕县
        3.2.2 案例D-江西省宜丰县
    3.3 城镇化建设案例剖析
        3.3.1 案例E-河北省邯郸县
第四章 关于龙井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以及对策
    4.1 龙井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4.1.1 县域经济规模小
        4.1.2 人均财政收入高,但县级财政拮据,发展后劲不足
        4.1.3 特色经济已形成,但优势不大
        4.1.4 工业经济初具规模,但效益低下
        4.1.5 县域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2 龙井市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4.2.1 城乡二元体制导致资源配置大量流向城市
        4.2.2 条块管理体制造成责权不统一
        4.2.3 “扶强扶优”的产业政策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4.2.4 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政策加重了财政负担
    4.3 龙井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4.3.1 以开放为动力,充分借助外力
        4.3.2 以民营为主体
        4.3.3 全面推进产权改革
        4.3.4 以特色为依托
        4.3.5 以县城镇为中心
    4.4 龙井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具体对策
        4.4.1 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4.4.2 抢抓机遇,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发展工业
        4.4.3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4.4.4 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结论
参考文献

四、创名牌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智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许欢. 湖南大学, 2014(03)
  • [2]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D]. 付恒吉. 武汉工业学院, 2012(06)
  • [3]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D]. 王卫. 东北林业大学, 2011(11)
  • [4]中国农产品品牌化问题研究 ——以江苏雨润集团为例[D]. 丁冬冬.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5)
  • [5]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研究[D]. 任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0)
  • [6]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 万多.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7]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策略研究[D]. 朱晓慧. 东北林业大学, 2008(11)
  • [8]充分利用入世机遇 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J]. 左娜. 经济与管理, 2005(08)
  • [9]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D]. 应金耀. 浙江大学, 2005(06)
  • [10]关于龙井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以及对策研究[D]. 李浩哲. 延边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打造名牌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智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