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临床探讨(附248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徐东[1](2018)在《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108例食管癌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目的:手术中采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是否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吻合方式。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随机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记录并观察及随访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共入组患者108例,胸上段30例,胸中段50例,胸下段28例,Ⅰ期12例(ESD失败,或手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的患者),ⅡA期(T2-3NOM0)50例,ⅡB期(T1-2N1M0)34例,Ⅲ期(T3-4N0-1M0)12例。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截至随访期末(2018年06月),随访患者1-42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共有3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死亡7例,吻合口瘘或管状胃瘘发生例数为10例,均经过保守治疗,在吻合口瘘发生后1周至5周内愈合。吻合口狭窄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患者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均在胸腹腔镜的技术下进行,手术采用腔镜微创方式,管状胃与食管T型侧侧吻合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极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少。将腔镜技术与T型吻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采用和推广,促使食管癌手术的优化。第二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目的:采用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中,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右胸内吻合与左颈部吻合不同吻合部位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肿瘤上缘距门齿30cm以内的患者,行颈部吻合;距门齿大于30cm行右胸内吻合。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记录观察患者的一般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无中转开胸及无剖胸探查后关胸病例。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吻合手术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型吻合。右胸内吻合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和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数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少,但两组总转移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右胸内T型吻合组的左右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低(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中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随访108例(100%),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06月,随访时间跨度为术后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所有I期患者均无化疗,所有Ⅱ、Ⅲ期患者均采用标准的4-6次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随访观察食管癌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反流性食管炎、T型吻合口的狭窄、无复发生存率、总死亡及总生存率等指标。两组随访指标中,左颈部吻合组复发或转移率较右胸内组低(P<0.05),故左颈部吻合组无复发生存率较右胸内组高。结论: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吻合采用T型吻合术。上述对比研究验证了 T型吻合无论是右胸内和左颈部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组均可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与左颈部吻合相比,右胸内T型吻合在术后吻合口瘘、左右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并发性更低,返流性食管炎左颈部更低。两组患者的其他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性。食管癌微创手术T型吻合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等特点,值得推广。第三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后管胃食管左颈部行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微创食管癌左颈部吻合手术(微创Meckown食管癌手术)中,统计出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病例共174例,T型吻合组(82例)和圆形吻合组(92例),分别接受管胃食管左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对比分析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返流等)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T型吻合组与圆形吻合组对比,T型吻合组吻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需处理的胸腔积液、心律失常、乳糜胸及声音嘶哑等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吻合口返流发生率与圆形端侧吻合比未见明显改善;而T型吻合组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颈部全机械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相比,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吻合方式。T型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不高于圆形吻合,具有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汪潜云[2](2018)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近年来,食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CO2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在体外模拟纵隔CO2充气环境,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接着,应用猪构建纵隔CO2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对相关生理参数的检测,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猪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纵隔CO2充气辅助经纵隔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30、60、90 min及放气后30 min监测HR、MAP、CVP,采集动脉血测PaCO2、血乳酸浓度、PaO2/FiO2、SaO2、pH值,利用食道超声测心输出量(CO)。结果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循环功能指标(CVP、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心率、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指标(PaCO2、血乳酸浓度、PaO2、SaO2、Ph值)与充气前无明显差异;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CVP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PaCO2、血乳酸浓度升高,PaO2、SaO2、pH值下降。此外,10例接受纵隔CO2充气辅助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中,10mm Hg的CO2充气压力除使患者的心率轻度加快,对其他循环及呼吸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5mm Hg及10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及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并损害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人体可以耐受10mm Hg纵隔CO2压力,但循环系统会受一定影响,手术中应注意维持平均循环充盈压(MCFP)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压力梯度。
杨健[3](2018)在《可降解性食管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实验目的:评价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效果,为治疗食管吻合口瘘提供实验依据。实验方法及内容:取20只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食管切开吻合置管造瘘法建立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模型,术后1周,食管造影确定食管吻合口瘘形成。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5只,为空白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B组5只,为对照组,置入常规食管支架;C组5只,为实验组,置入可降解食管支架。支架放置后行X-ray造影检查,确定支架位置,以后每周行X-ray检查一次,观察支架覆盖瘘口情况。以支架置入时间为观察期开始,观察期满8周时处死实验兔,解剖观察支架与食管的关系及行HE染色和VB染色,研究瘘口部位组织的形态及结构,比较瘘口部位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实验结果:1.20只兔经上述方法处理,3只死于感染及营养不良,17只实验兔存活达到建模标准。2.所有支架放置成功,术中无实验兔死亡。X-ray观察所有支架均顺利覆盖瘘口,见造影剂顺利通过食管,未有外溢,说明支架置入位置可,完全覆盖瘘口。3.B组兔食管支架在置入后8周内位置可,未有移位,C组可降解支架在支架置入5-8周后有3例降解,移入胃腔,排出体外。4.至移植后第8周,A组5只兔在造模后4-6周死亡,体重下降明显,解剖后见食管瘘口处大量胃内容物,瘘口溃烂;B组2只死亡(1只重度感染,1只拒绝进食致全身衰竭),死亡率2/5;C组1只死亡(1只拒绝进食致全身衰竭),死亡率1/5。A、C两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死亡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只完全闭合(闭合率3/5),C组有4只实验动物的吻合口瘘完全闭合(闭合率4/5),两组瘘口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组兔解剖见支架两端嵌入食管壁,两端增生明显,支架主体与食管壁连接紧密,取出较为困难。C组兔可生存至支架置入后8周,观察期满后,对支架未降解的兔解剖观察,可见支架两端管壁轻微增生,支架可见分解断裂,不完整,部分仍有连接。6.B组瘘口部位的食管壁组织HE染色发现鳞状上皮厚薄不均,排列不齐,局部鳞状上皮缺失,局部鳞状上皮坏死;可见一处增生并突起,增生组织主要由结缔组织和鳞状上皮组织组成,真皮层结缔组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肌层部分肌纤维溶解萎缩,被结缔组织取代。C组HE染色提示鳞状上皮厚薄较均匀,可见一处增生并突起,增生处外层为厚薄均匀的鳞状上皮,内主要为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纤维;无明显炎症反应。EVG染色提示B组、C组瘘口部位皆可见少量、规则的条索状胶原纤维填充并闭合瘘口。结论: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无需二次取出,治疗吻合口瘘效果满意,是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傅剑华,谭子辉[4](2016)在《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食管癌的最重要手段,近10年来国内推荐对胸段食管癌经右胸路径,并渐成共识;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安全可行,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完全可以与传统开胸手术媲美。应用综合治疗提高预后已见成效,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成为当前主要手段。食管癌快速康复策略获得同行的高度关注与评价。食管癌外科趋向微创化、个体化、综合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胡学磊[5](2016)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电视胸腔镜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胸外科手术已进入微创时代,如何使患者在最小的手术创伤下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是每一位胸外科医生都要仔细考虑的问题。近些年,受制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越来越多的各级医院都在开展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应用于临床食管癌治疗的研究。文章旨在探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近期疗效的对比,并浅要的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方法:收集自2011.1月至2015.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3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以下简称腔镜组)和同期行传统经左胸开胸手术1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以下简称开胸组)。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及阳性率、术后当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辅助镇痛次数、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吻合口瘘、乳糜胸)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近期疗效上的优劣性。结果:两组病人均为中下段食管癌,在年龄、性别、术后临床病理分期上无明显差异。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辅助镇痛次数、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率及乳糜胸发生率明显少于开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当天引流量长于开胸组(p<0.05);而在术后住院天数、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开胸组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清扫个数明显大于开胸组。腔镜组按手术日期先后分为早期组200例和后期组168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后期腔镜手术较前期比较,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辅助镇痛次数、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乳糜胸等都有所减少,手术效果得到改善。但颈部吻合口瘘(约10%)仍是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问题。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行两种术式病人术后各种相关恢复指标的差异,考虑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较传统开胸手术方式在近期手术疗效上具有不遑多让的效果,二者可谓各有千秋,均为可选择术式。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在临床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未来食管癌治疗的必然趋势,随着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操作经验的丰富及技术的成熟、手术器械的更新换代,其创伤更小、并发症减少,近期手术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贺逢孝[6](2016)在《胸腹腔镜联合与常规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胸腹腔镜联合并颈部吻合术(Thoraco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cervical anastomosis,TLE)与开放三切口术(open three-fi eld esophagectomy,OE)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食管癌根治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检索有关TLE与OE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研究文献,采用Revi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括2479例患者,其中TLE组(试验组)1319例,OE组(对照组)11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术中失血量少(MD=-109.09,95%CI:-144.4173.76,P<0.05),术后引流量少(MD=-437.14,95%CI:-814.47-58.81,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OR=0.61,95%CI:0.480.76,P<0.05),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低(OR=0.45,95%CI:0.220.92,P<0.05),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低(OR=0.35,95%CI:0.160.74,P<0.05),住院时间短(MD=-3.86,95%CI:-5.56-2.16,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发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近期疗效相当,微创Mckeown术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围手术期死亡率低等优点,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可与开放三切口术式相媲美,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孙晓雁,胡蒙,杨清杰,包传恩,郭明[7](2015)在《两种胸腔镜下食管癌Ivor Lewis手术方式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照两组不同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式的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胸腔镜下Ivor Lewis手术的改进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胸心外科2009年至2014年行胸腔镜Ivor Lewis术式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8例,其中采用经口输送钉砧的Orvil吻合器术式的12例(Orvil吻合器组),采用经常规圆形吻合器胸内吻合术式的6例(常规吻合器组)。对照分析两组的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费用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各有中转开胸1例。手术时间、TNM分期、住院时间均无显着性差异。Orvil吻合器组的术中出血少于常规吻合器组(193 ml vs 235 ml,P<0.05);Orvil吻合器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发生。常规吻合器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例。常规吻合器组住院费用少于Orvil吻合器组(69 522元vs 78 662元,P<0.05)。随访636个月,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复发等情况。结论胸腔镜下Ivor Lewis手术是下段食管癌及食管胃接合部癌的适合术式,近期效果良好,Orvil吻合器术式具有相对安全、创伤更小,但医疗花费较高的特点,如何进一步优化术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张文通[8](2014)在《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新方法食管胃侧侧吻合术26例应用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且与吻合技术和方法关系密切。近年来吻合器的应用明显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仍较高,本文报道使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5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26例,全部行食管胃侧侧吻合,通过术后3个月行食管造影测量吻合口直径确定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判定吻合口直径≤0.8 cm为吻合口狭窄)。结果本组共2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3月随访率92.3%(失访2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及狭窄。术后胃食管轻度反流1例。结论食管胃侧侧吻合吻合术能够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狭窄,同时并不加重胃食管反流。
夏炳辉[9](2014)在《两种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早期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有报道显示我国食管癌死亡率占全球的50%以上,粗死亡率为17.38/10万,占总癌死亡人数的16.41%,总5年生存率低于10%。手术因为其可根治性切除肿瘤和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而成为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法。自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成功切除以来,食管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从单纯的食管癌切除到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从常规开放手术到腔镜微创手术的演进过程。我国自1940年吴英恺首次完成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术以来,外科治疗技术也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微创手术成为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由于冷光源的腔镜、高清晰度摄像和显像的监视系统及内镜手术器械的配套发展,使得腹腔镜切除胆囊工作可以进展。利用电视辅助的胸腔镜(简称胸腔镜手术)处理胸部病变的手术也日益增多,已经成为胸腔外科的发展前沿。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esophagectomy, MIE)治疗食管疾病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例如采用单纯胸腔镜、单纯腹腔镜、胸腔镜联合腹腔镜的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其是否对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及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研究较少。本文将通过对河北医大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69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河北医大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invasive esophagectomy, MIE),包括单纯腹腔镜、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的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共34例(腔镜组);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传统的食管胃胸内吻合术35例(开放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测定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术前、术后12天监测了患者膈肌活动度;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测定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中IL-6、IL-8、IL-10及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及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术前两组食管癌患者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03、-0.365、0.948、0.499及1.326,所有P>0.05);术后两组的VC%、FEV%、FVC%、FEVl%及MVV%均较术前的对应数值下降(P<0.05);腔镜组术后1个月VC%、FEV%、FVC%、FEVl%及MVV%均优于开放组对应值(t=2.830、1.804、2.643、1.823及1.735,对应P=0.006、0.076、0.010、0.073及0.087),其中腔镜组的VC与FVC与开放组对应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腔镜组和开放组在膈肌活动度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t=0.244,P=0.81),而术后腔镜组的膈肌浮度比开放组的对应指标要高,但该差异还未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3,P=0.104)。2术前两组IL-6、IL-8、IL-10以及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655、-1.58及-1.134,所有P>0.05);术后两组的IL-6、IL-8、IL-10以及TNF-α浓度均较术前的对应数值上升(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开放组的IL-6和TNF-α水平均较腔镜组的对应指标升高,但仅TNF-α在三个时间点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92、-2.826及-2.600,所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开放组的IL-8水平与腔镜组的对应指标基本持平(所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开放组的IL-10水平均较腔镜组的对应指标增高(t=-1.716、-2.031和-1.807,对应P=0.091、0.046和0.075),但仅术后第3天两组间IL-10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手术方式的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肺功能下降,通过两组间术后VC%、FVC%的比较,体现出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要小于传统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2两种手术方式的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外周血TNF-α各个时间点及IL-10在术后第3天表达水平的差异体现了腔镜手术在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我们临床推广。
李庆贤[10](2011)在《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与传统开放手术对比探讨和评价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根治性以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即微创组34例)和常规开左胸食管癌根治术(即开放组55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肿瘤学根治性以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结构、术前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监护时间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微创组较开放组高。微创组手术无中转开胸或开腹。术后微创组发生1例肺炎,3例胃排空障碍,而开放组发生4例肺炎,无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另外开放组发生1例膈疝及1例吻合口瘘。微创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6.88±6.81枚,转移率为26.47%,开放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4.64±6.53枚,转移率为29.09%,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14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无死亡。结论: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具有明显微创优势,安全可行,符合肿瘤外科根治原则近期疗效可靠。
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临床探讨(附248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临床探讨(附248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10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 |
序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围手术期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 |
序言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手术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思考与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2)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猪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
一、资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一:食管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
致谢 |
(3)可降解性食管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兔食管吻合口瘘模型的建立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小结 |
1.5 讨论 |
第二部分 可降解性支架对兔食管吻合口瘘模型的治疗作用 |
2.1 实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小结 |
2.5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4)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管癌的手术入路的选择 |
2 食管癌的微创治疗 |
3 以手术为主的食管癌综合治疗 |
4 食管癌快速康复理念 |
5 展望 |
(5)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及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和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情况表 |
(6)胸腹腔镜联合与常规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文献纳入标准 |
2 文献排除标准 |
3 检索方法 |
4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两种胸腔镜下食管癌Ivor Lewis手术方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腹部操作 |
2.胸部操作 |
3.吻合操作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8)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新方法食管胃侧侧吻合术26例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2 手术方法 |
3 结果 |
3.1 术后并发症 |
3.2 随访结果 |
(9)两种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早期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腔镜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前言 |
第1章 一般资料 |
第2章 方法 |
2.1 微创组 |
2.2 开放组 |
2.3 术后处理 |
2.4 资料收集及整理 |
2.5 术后随访 |
2.6 资料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围手术期情况 |
3.3 肿瘤学情况 |
3.4 术后并发症 |
3.5 术后随访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胸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4.2 胸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方式 |
4.3 胸腹腔镜手术方面的经验总结 |
4.4 胸腹腔镜手术与剖左胸手术的对比 |
4.5 近期疗效 |
第5章 结论 |
附插图 |
参考文献 |
腔镜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评价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临床探讨(附248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徐东. 苏州大学, 2018(04)
- [2]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D]. 汪潜云. 苏州大学, 2018(06)
- [3]可降解性食管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实验研究[D]. 杨健.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4]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 傅剑华,谭子辉. 中国肿瘤临床, 2016(12)
- [5]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临床病例分析[D]. 胡学磊. 山东大学, 2016(01)
- [6]胸腹腔镜联合与常规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的Meta分析[D]. 贺逢孝.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7]两种胸腔镜下食管癌Ivor Lewis手术方式的初步研究[J]. 孙晓雁,胡蒙,杨清杰,包传恩,郭明.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6)
- [8]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新方法食管胃侧侧吻合术26例应用体会[J]. 张文通.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0)
- [9]两种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早期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D]. 夏炳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10]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比较[D]. 李庆贤. 汕头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