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函授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一、对应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苌弘[1](2021)在《数字人文发展中的法律术语英译规范与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法律术语的翻译问题由来已久,客观原因是由于国家之间存在政治制度、文化以及法律体系上的差异,法律概念在分类及表达上有诸多不同,因此法律术语译名标准化一直以来都是学者、译者反复强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本身也说明了标准化的难度。数字时代的翻译需要依赖数据库及数据样本,但数据需要谨慎且理性地加以对待。因此,本文从规范性理据出发,通过分析术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强调术语翻译中规范的重要意义,尝试在立法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寻既要相对准确,又要为目标语系统接受的术语翻译策略。

钟玲俐,桂祯[2](2021)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审美再现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本为例》文中认为以翻译美学的基本理论为主要依据,在对国内翻译美学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法律文本翻译美学研究的可行性。法律文本的翻译并非两种语言的机械转码,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时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力求译文的准确性,一则力求最大限度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基于这两个要求,结合立法文本的语言特点,对《民法典》英译本典型例子进行定性分析,提出翻译法律文本必须遵循的六条审美标准。

刘洋,张俊红,曾宇[3](2021)在《法律术语的翻译策略探析——以刑法罪名为例》文中认为法律术语是法律的核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法律骨架"作用。法律翻译的关键在于对法律术语的精准把握,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把握好法律术语翻译的标准和原则,还要从法律术语翻译中法律术语的概念和构件、法律词汇、法律文化、法律规范和比较法律等"五个维度"入手,弄清法律术语的内在渊源,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法律术语翻译工作。

李文龙,韩功华[4](2021)在《法律翻译的主体性思维》文中研究表明法律翻译的主体性思维是以主体的需求、能力等主体尺度为思维标准,用于指导法律翻译实践的思维方式。法律翻译的主体尺度具有多元性、时效性与客观性等属性,以上属性造成了法律翻译实践成果的多样性。法律翻译主体性思维的效用根源在于法律翻译的不对等现象。通过主体性思维在法律术语译名统一问题和约定俗成问题中的运用,明确了主体性思维对于解决法律翻译实践问题的重要意义。

李文龙,胡晓凡[5](2021)在《法律术语译名的约定俗成研究》文中认为约定俗成在法律术语译名中呈现出理据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二者共同促使法律术语译名在变化和稳定之间的平衡,达到稳中求进。在"文明交流互鉴"理论的指导下,译名稳定性和规范化平衡的方式是正视约定俗成的规律性,仅在必要情形下修正约定俗成的译名,且应该以权威机关作为主导。必要情形指译名性质不准确、不平等以及有损法治文明交流的其他情形。

祝然[6](2021)在《英语法律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审判日军性奴隶制的女性民间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节选)为例》文中指出本次翻译实践报告节选自英语文本《审判日军性奴隶制的女性民间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这份判决书主要审判了二战时期日本建立的军事性奴隶制度对女性的侵害。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战争远离孩童与女性,战场上是战士拼搏的身影,但在二战期间,战场上不乏妇女的身影,她们沦为战争“物资”,被日军掠夺成“慰安妇”。“慰安妇”是日本侵犯人权的深刻反映,她们饱受日本建立的军事性奴隶制度的迫害,她们是二战时期侵略国家残酷罪行的铁证。在和平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学者继续对这段历史进行研究,而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判决书文本的存在举足轻重,是翻译界需要重视的研究载体。法律翻译不仅包括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也在法学的文化传播与互鉴中起着纽带作用。因此,译者对法律文本的翻译和研究极其重要。本文结合法律文本的普遍特点,总结归纳该判决书的词法句法特点,并根据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总结解决策略。报告第一部分介绍此次翻译的任务,梳理了翻译文本、翻译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列举了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明翻译的过程,清楚陈述译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译中的工作计划,并指出翻译法律文本的原则。第三部分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案例分析。文末总结对于法律文本的翻译要在遵循法律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词性转换等翻译策略。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深刻总结了经验,加强了对法律文本翻译的认识,同时以期可以为后来同类型文本的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马文骏[7](2021)在《United States v. Juvenile Mal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常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媒体曝光度的增加,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渐引起大众的关注。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尚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本翻译实践报告文本为美国联邦地方法院判决意见书United States v.Juvenile Male(美国诉男性青少年案),属于法律文本,该文本完整呈现了美国地方法院对涉及青少年被告人案件的审理过程,语言属于典型的法律英语,严谨、规范、逻辑严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结合法律英语翻译特点,从术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文本翻译进行了分析。希望此翻译实践能给判决意见书的翻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翻译等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也希望能够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为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司法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胡波[8](2021)在《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方哲学对规范研究出现了一种转向,即从对规范的直接研究对规范内容的描述性研究。规范也是描述翻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翻译规范的研究不只是要建立一套翻译的标准、规则和原则,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翻译质量,更是要将翻译活动放入整个社会和国际交往关系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对翻译规范的内涵、要素,以及翻译的本质等进行一种描述性研究。本研究中所指的法治话语,更多的是指向我国国家层面出台的偏向于政治性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的文件。从翻译实践上看,现有的法治话语对外翻译由于参与主体较多,不同译文之间存在着术语翻译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即使是在同一法治话语的译本中,也还会有对原文理解上存在误读、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方面的问题,在法治话语的翻译过程中,违反翻译规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从理论研究来看,对法治话语的翻译更多的是集中于法治新词的词汇层面,从宏观层面论及法治话语语篇的翻译相对较少一些。此外,相关的研究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其研究的成果也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这给我们开展法治话语翻译规范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国家机构对法治的言说更具影响力,本研究选择以我国国家机构法治话语为研究对象,针对法治话语翻译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鉴于西方翻译规范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引进中国,并运用在大量翻译研究文章中,中国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的对外翻译是不是可以直接套用西方翻译规范理论?为什么?2.不同于文学体裁,中国国家机构法治话语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属性,其翻译规范的内容应该是什么?3.从规范到规范化是个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国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的对外翻译应该怎么样进一步实现规范化?鉴于规范本身是一种社会规则、标准,具有较强的规定性,对翻译规范的研究不可能完全排除规定性的一面,本研究具有建构规范体系的理想化的价值和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为法治话语翻译规范的研究尝试提出和建构一个层次化、结构化和多元化的翻译规范系统框架,增强翻译规范研究的理论阐释力,从而指导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的具体翻译实践。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哲学的方法(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尝试建构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归纳和比较,将理论适用于法治话语翻译的个案研究之中。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中国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规范研究,并不能够直接套用现有的西方翻译规范研究的结论与成果。这里有三方面的理由来支撑:第一,西方翻译规范理论研究的兴起,是从文学翻译领域开始的。不同的体裁和文本,对应的翻译规范自然也应该会有所不同。法治话语翻译属于应用型翻译的范畴,对不同的文本翻译规范进行描述性研究,也需要呈现出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特征。第二,西方翻译规范理论研究虽然推进了翻译研究由“文化转向”向着“社会转向”的转变,但这只是一种视角的转变,翻译与社会学交叉的这种跨学科研究是否代表一种“范式”的转变,还是要看其哲学根基,西方翻译规范研究的哲学根基并未发生改变,仍然是以哲学阐释学为基础,是解构主义范式的一种延续。第三,正是因为延续了解构主义范式的研究模式,我们从西方翻译规范研究的几位代表性人物的结论中并未发现其建构性,相反,更多的是一种分散性、解构性。2.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规范具有系统性、多层面性,更应该是一个集宏观、中观和微观元素的翻译规范理论体系。本研究引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将规范和主体的行为联系起来,是基于交往理性、建构主义实践哲学的基础,将研究范围从主体延伸至主体间性层面,进入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交往范式”。哈贝马斯借用并且改造了卡尔·波普尔的理论,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三个世界”理论,涵盖了交往行为的全部领域,这三个世界分别是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内在世界。哈贝马斯的“三个世界”理论就为法治话语翻译规范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框架。翻译本身是一种复杂的交往活动,需要进入三个世界的领域,在主体、客体和多元主体三个层面之间实现交往互动。社会环境的变化让翻译的本质也产生了一些变化,翻译活动越来越朝着社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将西方的翻译规范理论重新划分,并且进一步补充,实现一定的结构和层次化,即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分别对应着主观世界、社会世界和客观世界,不同世界中的交往活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翻译规范,从而建构形成一个系统化、完整的规范框架。法治话语翻译三个世界的不同规范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一个多维、立体、融合的整体,而语言、文化和个体的理解就成为三个世界相互融合的界面与载体。在宏观层面上,法治话语翻译的主观世界要求遵循伦理规范(或道德规范),包括价值规范、目的规范和权衡规范。在中观层面上,法治话语翻译的社会世界要遵循职业规范(期望规范、责任规范、操作规范、管理规范、技术规范、评价规范),加强对翻译的项目化管理。在微观层面上,对法治话语翻译客观世界的认识,终究是要符合产品规范(预备规范、关系规范、文本规范),预备规范包括文本选择和译者的选择、翻译人才培养等,而关系规范还是聚焦于语言符号的转换,主要是从词汇的层面来考察翻译规范。此外,法治话语翻译也需要上升至语篇的层面,建构起文本规范。3.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规范化工作,需要坚持系统性和持续性的两大原则,针对翻译规范的系统性框架而展开,即针对国家架构法治话语翻译的主观世界、社会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对应的伦理规范、职业规范和产品规范,分别给出对策和思路。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在理论上,丰富和完善西方翻译规范理论,建构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从而增强翻译规范理论的解释力;在实践上,更好地认识法治话语翻译规范的现象和本质,为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耿茜茜[9](2020)在《认知框架视域下法律法规的翻译路径及其构建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法律翻译水平关系到中国法治政府形象的展示与国外公众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了解,在中国对外交流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翻译是跨地域、跨国界、跨专业、跨语言、跨法系、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法律间、不同文化甚至同一文化内不同法系或不同法律语言间、不同语言甚至同一语言内日常用语与专业法律语言间存在差异。以往研究受经典范畴观与传统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仅笼统概括了该类差异,而未能对其开展系统化梳理。他们试图通过对法律词汇语义、法律文本类型、法律语言功能对等的理想化预设,构建这些差异间的对应路径,无法很好地解决法律翻译实践中译文不统一、译员不适格等问题。本文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翻译为例,在认知框架视域下,对法律翻译路径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法律法规翻译框架下有哪些翻译路径?(2)法律法规翻译路径构建中有哪些困难因素?(3)认知框架视域下法律法规翻译路径的构建方法是什么?为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论文首先依照认知框架基本构成理论,分析了法律法规翻译框架的三项基本构成,找出了法律法规语言、译者、翻译环境、翻译路径与法律法规翻译框架特征、限制条件、结构常量间的对应关系,并对法律法规框架中的法律法规翻译路径做出了初步界定。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认知框架层次性理论,找出法律法规翻译框架中的各基本构成典型值,并以各基本构成典型值激活的次框架间关系为视角,梳理出法律法规源语-目标语次框架间翻译路径、法律法规源语环境-目标语环境次框架间翻译路径、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间翻译路径三条典型值次框架间翻译路径,并对这三条路径进行了细化分析。其次,论文对法律法规翻译路径构建中遇到的框架不对等难题进行了分析,找出造成框架不对等的原因,并就不对等框架间在基本构成与层次上的差异进行了梳理。再者,论文进一步从认知框架的基本构成与层次性两个方面,就不对等框架间的相似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不对等框架间的相似点为基准,构建法律法规翻译路径的方法。本文开展的是一项基于法律翻译实践的定性研究,选取的语料主要源自法律法规数据库、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中国法律法规语料库、电子版香港法例资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之古代汉语语料库、语料库在线之古代汉语语料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1)法律法规翻译路径是法律法规翻译框架基本构成中的结构常量。以法律法规翻译框架中语言典型值、环境典型值、译者典型值激活的次框架间关系为视角,法律法规翻译路径可进一步细化为法律法规语言次框架间翻译路径、法律法规语言环境次框架间翻译路径与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间翻译路径。(2)法律法规语言次框架间、法律法规语言环境次框架间、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间在基本构成与层次上的差异是造成法律法规翻译路径构建困难的因素。(3)认知框架视域下法律法规翻译路径的构建要在厘清不对等框架基本构成与层次差异的基础上,先在层次上建立起不对等框架间的对应,找出在该层次对应间的相似点,继而逐层向上追溯,直至在找到的上位框架下,可让不对等框架在层次与基本构成上都能达到较高程度的对应。本研究采用认知框架理论,从认知框架基本构成与层次性两个方面,对法律法规翻译路径进行了细化,分析了造成法律法规翻译路径构建困难的因素,提出了法律法规翻译路径的构建方法。研究不仅为法律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法律翻译理论研究,拓展了法律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

迟明佳[10](2019)在《《法律术语俄译英的翻译特点》(第三章)翻译报告》文中认为如今,“一带一路”合作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使用俄语的国家进行法律领域合作与交流都需要掌握俄语和法律的专业人才,而法律翻译中术语翻译是最核心的部分。法律术语翻译水平的提高,既需要理论基础,也需要语言之间功能对等的探索实践。本报告选择俄罗斯副博士论文《法律术语俄译英的翻译特点》第三章作语料,并且这篇论文既有理论研究,又包括法律实务的译文,这也是本论文选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本文首先分析本语料作为科学语体文本特点,阐述法律文本汉译过程中术语查证的重要性、未查到术语的翻译、术语多义现象以及法律术语在不同上下文中术语的释义、近义术语的语义辨析和使用情况,并通过例证说明。重点总结所选语料俄译汉过程中所运用的词汇和句子翻译方法。此外,本文在附录中整理、总结了汉、俄、英法律术语对照表,希望对法律工作者和译员有所裨益。

二、对应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应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人文发展中的法律术语英译规范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规范与规定
3 术语翻译问题
4 期待规范与翻译策略
5 结语

(2)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审美再现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翻译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
二、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审美
三、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审美标准
    (一)精确美
    (二)规范美
    (三)简洁美
    (四)庄重美
    (五)逻辑美
    (六)模糊美
四、结语

(3)法律术语的翻译策略探析——以刑法罪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律术语翻译的研究现状
    (一)法律术语翻译的理论基础
    (二)法律汉英术语库的建设
二、法律术语翻译的标准
三、法律术语翻译的原则
四、法律术语翻译的“五个维度”
    (一)从“法律概念和构件维度”入手做好法律术语翻译
    (二)从“法律词汇维度”入手做好法律术语翻译
    (三)从“法律文化维度”入手做好法律术语翻译
    (四)从“法律规范维度”入手做好法律术语翻译
    (五)从“比较法律维度”入手做好法律术语翻译
五、结语

(4)法律翻译的主体性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法律翻译的主体尺度及其属性
    (一)法律翻译主体尺度的多元性
    (二)法律翻译主体尺度的时效性
    (三)法律翻译主体尺度的客观性
二、法律翻译主体性思维的效用根源
三、法律翻译主体性思维的应用举隅
    (一)法律术语译名统一
    (二)法律术语译名的约定俗成问题
结语

(5)法律术语译名的约定俗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约定俗成在法律术语译名中的特征与作用
    1法律术语译名的理据性
    2法律术语译名-译实关系的稳定性
    3约定俗成的平衡作用
三、译名稳定性与规范化的平衡方式
    1正视约定俗成的规律性
    2修正约定俗成译名的必要情形
        2.1准确性
        2.2平等性
        2.3其他影响法治文明交流的情形
    3以权威机关作为主导
四、结语

(6)英语法律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审判日军性奴隶制的女性民间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文本介绍
    1.2 翻译项目背景和意义
    1.3 翻译研究现状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查阅资料
        2.1.2 翻译辅助工具及术语表制定
    2.2 翻译计划
    2.3 法律文本翻译原则
        2.3.1 准确性与精确性原则
        2.3.2 清晰性与简明性原则
        2.3.3 一致性与同一性原则
        2.3.4 语言专业化原则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判决书文本词汇特点
        3.1.1 法律术语
        3.1.2 情态动词
        3.1.3 含有法律意义的普通词
    3.2 判决书文本句法特点
        3.2.1 名词化结构的使用
        3.2.2 被动语态的翻译
        3.2.3 长难句的翻译
    3.3 判决书文本汉译方法
        3.3.1 词性转换
        3.3.2 增译与减译
        3.3.3 语序调整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过程中的不足
    4.2 译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术语表
致谢

(7)United States v. Juvenile Mal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
        二、原文体裁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实践的目的
        二、翻译实践的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评述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一)自我校对
        (二)他人校对
        二、译文评价
        (一)自我评价
        (二)同学互评
        (三)导师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法律术语的翻译
        一、纯法律术语的翻译
        二、半法律术语的翻译
    第二节 句子的翻译
        一、状语从句的翻译
        二、定语从句的翻译
    第三节 语篇的翻译
        一、指称衔接的翻译
        (一)人称照应的翻译
        (二)指示照应的翻译
        二、逻辑衔接的翻译
第五章 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第二节 翻译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原文及译文
    附录二 平行文本
    附录三 术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内容框架与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范式、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西方翻译规范研究综述及其评价
    第一节 西方对翻译规范的研究
    第二节 翻译研究中的“范式”
    第三节 西方翻译规范研究的范式及其局限性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法治话语翻译规范系统建构
    第一节 新时代翻译的对话性凸显
    第二节 探寻新的翻译理论基础——交往行为理论
    第三节 法治话语翻译规范系统性理论框架的建构
第四章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的本体研究
    第一节 法治话语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的结构与层次
    第三节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的属性与特征
第五章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主观世界的伦理规范研究
    第一节 翻译伦理研究现状
    第二节 交往行为理论与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伦理规范
第六章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社会世界的职业规范研究
    第一节 翻译职业化与项目管理
    第二节 翻译项目管理中的职业规范
    第三节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的项目化管理
第七章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客观世界的产品规范研究
    第一节 预备规范
    第二节 关系规范
    第三节 文本规范
第八章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的规范化路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规范化的路径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9)认知框架视域下法律法规的翻译路径及其构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翻译路径研究
        2.2.1 翻译路径基础研究
        2.2.2 翻译路径应用研究
        2.2.3 翻译路径研究简评
    2.3 认知框架视域下的翻译路径研究
        2.3.1 认知框架视域下翻译路径基础研究
        2.3.2 认知框架视域下翻译路径应用研究
        2.3.3 认知框架视域下翻译路径研究简评
    2.4 法律翻译路径研究
        2.4.1 法律翻译路径基础研究
        2.4.2 法律翻译路径应用研究
        2.4.3 法律翻译路径研究简评
    2.5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法律法规翻译框架基本构成
        3.2.1 认知框架基本构成
        3.2.2 法律法规翻译框架中的语言、环境、译者、翻译路径
    3.3 法律法律翻译框架层次性
        3.3.1 认知框架层次性
        3.3.2 法律法规翻译框架基本构成典型值
        3.3.3 法律法规翻译框架基本构成典型值次框架
    3.4 法律法规翻译框架下法律法规翻译路径典型值细化
        3.4.1 法律法规语言典型值次框架间翻译路径细化
        3.4.2 法律法规语言环境典型值次框架间翻译路径细化
        3.4.3 法律法规译者典型值次框架间翻译路径细化
    3.5 小结
第4章 法律法规翻译路径构建困难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法律法规语言次框架不对等因素分析
        4.2.1 法律法规语言次框架不对等表现
        4.2.2 法律法规语言次框架不对等原因
    4.3 法律法规语言环境次框架不对等因素分析
        4.3.1 法律法规语言环境次框架不对等表现
        4.3.2 法律法规语言环境次框架不对等原因
    4.4 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不对等因素分析
        4.4.1 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不对等表现
        4.4.2 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不对等原因
    4.5 小结
第5章 法律法规翻译路径构建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法律法规语言次框架间相似点分析及路径构建
        5.2.1 法律法规语言次框架间相似点
        5.2.2 法律法规语言次框架间的翻译路径构建
    5.3 法律法规语言环境次框架间的相似点分析及路径构建
        5.3.1 法律法规语言环境次框架间的相似点
        5.3.2 法律法规语言环境次框架间的翻译路径构建
    5.4 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间的相似点分析及路径构建
        5.4.1 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间的相似点
        5.4.2 法律法规译者已知次框架间的翻译路径构建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引言
    6.2 主要结论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法律术语俄译英的翻译特点》(第三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前言
第一章 翻译过程描述
    第一节 译前准备
    第二节 平行文本研读与工具使用
    第三节 翻译报告撰写计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律术语俄译英的翻译特点》文本的特点
    第一节 语体特点
    第二节 词汇特点
    第三节 句子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翻译文本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专业术语查证
    第二节 词汇翻译方法
    第三节 句子翻译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一节 词汇翻译问题
    第二节 句子翻译问题
    第三节 翻译实践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原文/译文
附录二:术语对照表

四、对应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人文发展中的法律术语英译规范与策略[J]. 吴苌弘. 外语电化教学, 2021
  • [2]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审美再现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本为例[J]. 钟玲俐,桂祯.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05)
  • [3]法律术语的翻译策略探析——以刑法罪名为例[J]. 刘洋,张俊红,曾宇. 大学, 2021(29)
  • [4]法律翻译的主体性思维[J]. 李文龙,韩功华. 语言与法律研究, 2021(01)
  • [5]法律术语译名的约定俗成研究[J]. 李文龙,胡晓凡.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03)
  • [6]英语法律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审判日军性奴隶制的女性民间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节选)为例[D]. 祝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United States v. Juvenile Mal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马文骏.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规范化研究[D]. 胡波.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认知框架视域下法律法规的翻译路径及其构建方法[D]. 耿茜茜. 西南大学, 2020(01)
  • [10]《法律术语俄译英的翻译特点》(第三章)翻译报告[D]. 迟明佳.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函授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