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一、谈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迪力夏提·司马义,买托合提·阿那依提,阿尔斯朗·马木提[1](2012)在《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旅游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乡村旅游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求,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城市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的热烈欢迎。文章主要分析哈密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征和地理分布特征,哈密市乡村旅游开发条件,哈密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提出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

帕孜来提·尼亚孜[2](2010)在《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家乐”是20世纪80年代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市场供求下应运而生的。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农家乐”已成为大众消费的一大热点,也成为一种新经济现象,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有着积极的作用。哈密市开展“农家乐”旅游以来发展较快,为农民致富增收、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哈密市的“农家乐”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SWOT分析法对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发展进行分析,并结合于实证调研的统计结果进行客源系统和目的地系统分析,从而指出了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全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目的、内容、意义、方法和思路。对国内外“农家乐”旅游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第二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农家乐”的概念界定,特点与类型。第三部分对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作了SWOT分析,第四部分对哈密市“农家乐”旅游进行了客源系统与目的地系统分析。第五部分指出了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第六部分结语。概括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关于哈密市“农家乐”旅游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帕孜来提·尼亚孜,海米提·依米提[3](2010)在《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迅猛,为农民致富增收、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根据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徐晓亮[4](2009)在《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乡村旅游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缺乏科学规划、模式单一、产品雷同、人才匮乏、缺乏有效保护措施等问题,在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对新疆乡村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提升新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在乡村旅游概况回顾和深度开发理论探讨基础上,分析了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具体对策。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并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设计。第二部分: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对乡村旅游开发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的发展模式和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理论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将体验经济理论、昂普(RMP)理论、文化营销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理论支撑,论证其在理论上的适宜性。最后,从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构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体系。第四部分: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新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开发的主要模式、基本特征、深度开发的优势及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以杜氏旅游度假村为例,对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进行实证研究。在杜氏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和景区旅游资源评价基础上,从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整个景区深度开发的思路。第六部分: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针对新疆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建议,为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出谋划策。

李真[5](2009)在《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维吾尔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及特殊的区位条件使得维吾尔族民俗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代表,维吾尔民俗旅游资源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能够迎合现代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的心里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新疆民俗地区的资源保护,更是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维吾尔族民俗的本色与乡土气息退化;开发重点不突出;民俗旅游品同化;将一些现代建筑材料盲目的渗透入古街民宅中而降低了民俗风情的纯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结合国内外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体验性评价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得出旅游者偏好的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类型排名,找出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资源。并对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偏好类型与旅游者市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最后针对评价较高的民俗旅游资源提出市场开发策略,并对此进行形象定位。主要开展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第一部分,在民俗及民俗旅游资源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对其定义。对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意义进行了论证,认为科学的评价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对其合理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在分析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者体验性评价是目前适宜于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第三部分,在以往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分为5个主类11个亚类,并探讨目前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以旅游者人口特征、旅游者决策行为特征、客源市场、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及产品偏好四个因素的若干因子为评价指标对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体验性评价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维吾尔族民俗旅游景区(点)综合排序,并对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偏好与旅游者市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第五部分,在得出重点开发的维吾尔族民俗旅游景区(点)及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及特色旅游资源,将新疆维吾尔民俗旅游定位为“西域歌舞之乡”,最后提出民俗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张春香[6](2007)在《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旅游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2006年国家旅游总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的旅游主题,使乡村旅游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因此,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swot分析法等,从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入手,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特点,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及意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主要类型等进行了总结和探索性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昌吉州发展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指出昌吉州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然后,进一步对昌吉州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昌吉州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达到优化地区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陈泠霏[7](2007)在《论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特色》文中研究表明哈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西域诸国与我国内地通商和文化交通的必经之路,东西文化频频地在这里交流、沉积,使得这里的文化丰富、厚实。对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特色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的丰富意蕴和人文价值,有利于继承和发掘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使其向现代化合理转变,有利于哈密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对哈密维吾尔文化的研究,对维吾尔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宗教影响力的不同、历史文化的不同,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会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本文致力于探讨哈密维吾尔传统文化特色,即较新疆其他地区回鹘文化保留的多一些,受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影响较小,汉文化影响深刻。运用历史文献搜集法和比较法,在深入了解维吾尔民族文化共性的同时,揭示它在哈密地区的文化特性。运用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知识对形成哈密维吾尔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因做出较为系统的分析。从民族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探讨了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特色与新疆维吾尔族的多元文化、现代化、文化建设以及新疆地区安全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

毋兆鹏[8](2007)在《论哈密回王府的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文中指出哈密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要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却长期处于游客“过哈密而不入”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推出一个在哈密旅游大市场格局中具有品牌支撑效应的旅游产品。文章结合哈密旅游业现状,通过对回王府在哈密整体旅游资源中的价值评价,分析了其作为哈密品牌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并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一旅游资源提出相应的策略。

王勇[9](2006)在《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以崇明县前卫村、瀛东村为例》文中认为本文总结了我国国内农家乐旅游和国外B&B的研究现状,并以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农家乐和瀛东村渔家乐为例,从客源地系统、目的地系统、媒介系统和支持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个案中归纳出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优势。最后,借鉴国内农家乐旅游、台湾省民宿和国外B&B发展的某些成功因素,结合上海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建议。 全文由六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依据、研究目的、研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框架。 第二部分首先对国内农家乐的定义类型、台湾省民宿含义及国外B&B进行总结,指出了适合国内情况的农家乐定义。后对国内农家乐旅游研究现状、国内及上海城郊旅游研究现状和国外B&B的研究进展做详细综述。 第三部分对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包括空间分布、农家乐类型和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 第四部分对上海市前卫村农家乐和瀛东村渔家乐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研究,是全文的一个重点,从旅游客源地市场、目的地系统、旅游媒介和支持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目前前卫农家乐和瀛东渔家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某些成功经验,并就两村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得应对建议和措施。 第五部分以上海前卫村和瀛东村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个案为依据,并结合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农家乐旅游、台湾民宿和国外B&B的某些成功经验对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提出了发展的建议和想法。 最后概述了论文的研究限制因素和后续研究问题。

王平,祁进玉[10](2005)在《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以临夏回族自治州民俗农家乐开发为例》文中认为“农家乐”是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旅游模式,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民俗农家乐”,对提高少数民族旅游经济,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们必须将其与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得以长久而稳固地和谐发展。

二、谈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哈密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1.1 哈密市旅游资源的类型
    1.2 哈密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
        1.2.1 景色秀美的自然风光生态旅游资源
        1.2.2 古代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遗址考古旅游资源
        1.2.3 融合中原文化庙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1.2.4 民族风情浓郁的绿洲旅游资源
        1.2.5 知名度高、种类多的物产旅游资源
        1.2.6 依托丝绸之路旅游资源
    1.3 哈密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3.1 种类齐全, 堪称新疆风景的微缩区
        1.3.2 东西带状分布明显, 南北差别大
2 哈密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2.1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2.2 开发优势
    2.3 开发劣势
3 哈密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3.1 乡村旅游初步启动, 规模小, 资金投入稀少
    3.2 “乡村旅游”接待有一定的基础
    3.3 南湖“贡瓜园”乡村旅游正在规划
    3.4 乡村旅馆尚未发展
    3.5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3.6 民俗旅游商品尚未形成优势
4 哈密市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4.1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配套设施不完善
    4.2 旅游产品的宽度不够、内容单一
    4.3 环保意识差、卫生质量不达标
    4.4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低, 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4.5 特色不够鲜明, 品牌意识不强
    4.6 信息发布渠道少, 营销意识差
5 对策与建议
    5.1 丰富 “乡村旅游”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突出各自的特色
    5.2 完善基础设施, 大力改善餐饮卫生安全条件
    5.3 做好人员培训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5.4 突出本地民族特色
    5.5 “乡村旅游”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双方都要提高环保意识

(2)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内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农家乐”旅游研究综述
        1.4.2 国内“农家乐”旅游研究综述
第二章 “农家乐”旅游发展概述
    2.1 “农家乐”旅游的起源
        2.1.1 国外“农家乐”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2.1.2 国内“农家乐”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2.2 “农家乐”旅游概念的界定
    2.3 “农家乐”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2.3.1 乡村旅游与“农家乐”旅游
        2.3.2 农业旅游与“农家乐”旅游
        2.3.3 生态旅游与“农家乐”旅游
    2.4 “农家乐”旅游的特点
    2.5 “农家乐”旅游的类型
        2.5.1 根据产品内容和类型分类
        2.5.2 根据农业性质分类
        2.5.3 根据其所处地域情况分类
第三章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现状与SWOT 分析
    3.1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3.2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的空间布局
    3.3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的类型
    3.4 哈密“农家乐”的SWOT 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遇
        3.4.4 威胁
第四章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系统分析
    4.1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客源系统分析
        4.1.1 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
        4.1.2 职业构成
        4.1.3 收入状况
        4.1.4 “农家乐”客源地域分布
        4.1.5 出游动机和旅游决策
        4.1.6 出游时间
        4.1.7 出游交通方式
    4.2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目的地系统分析
        4.2.1 环境保护
        4.2.2 旅游活动项目
        4.2.3 景观建设
        4.2.4 “农家乐”餐饮
第五章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
    5.2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5.2.1 旅游活动内容与形式方面
        5.2.2 基础设施方面
        5.2.3 服务水平方面
        5.2.4 本地特色方面
        5.2.5 环保方面
        5.2.6 “农家乐”本性方面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与成果
    6.2 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1 哈密市“农家乐”旅游需求调查表
附录2 “农家乐”经营业主访谈问题
附录3 发表论文
致谢

(3)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哈密市农家乐旅游的现状
二、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配套设施不完善。
    2.旅游产品的宽度不够、内容单一。
    3.环保意识差、卫生质量不达标。
    4.“农家乐”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低, 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5.特色不够鲜明, 品牌意识不强。
    6.信息发布渠道少, 营销意识差。
三、对策与建议
    1.丰富“农家乐”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突出各自的特色。
    2.完善基础设施, 大力改善餐饮卫生安全条件。
    3.做好人员培训、提高经营业主的素质。
    4.突出本地民族特色。
    5.“农家乐”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双方都要提高环保意识。

(4)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
    2.1 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
    2.2 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式
    2.3 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
3 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理论研究
    3.1 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概念、内涵
    3.2 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理论支撑
    3.3 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体系构建
4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4.1 新疆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4.2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4.3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的基本特征
    4.4 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优势
    4.5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5 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实证研究—以杜氏旅游度假村为例
    5.1 杜氏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2 杜氏乡村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
    5.3 杜氏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
    5.4 杜氏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
    5.5 杜氏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
    5.6 杜氏旅游深度开发思路
6 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对策
    6.1 强化科学规划和管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
    6.2 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打造新疆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6.3 加强客源市场调研和宣传促销
    6.4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6.5 加强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民俗
        1.1.2 民俗旅游资源
        1.1.3 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利于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旅游
        1.3.2 有利于挖掘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保护新疆民俗生态
        1.3.3 有利于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2. 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
    2.1 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审美学评价
        2.1.2 价值判断统计学评价
        2.1.3 认知比较学评价
    2.2 评价方法
        2.2.1 体验性评价
        2.2.2 认知学派(心理学派)评价法
        2.2.3 现象学派(经验学派)评价方法
        2.2.4 “三三六”评价法
        2.2.5 专家学派评价法
        2.2.6 技术性单因子评价方法
        2.2.7 CVM 法
        2.2.8 综合性评估评价方法
3. 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3.1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及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区分布
        3.1.1 维吾尔族人口分布
        3.1.2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区分布
    3.2 新疆维吾尔旅游资源类型及特点
        3.2.1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类型
        3.2.2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特点
    3.3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分类
    3.4 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4.1 对民俗风情旅游业认识不足,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3.4.2 民俗旅游景点参与性项目较少,缺乏体验性产品
        3.4.3 民俗旅游商品雷同化现象严重
        3.4.4 对外宣传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
        3.4.5 游客的参与性与民俗文化的商品化日趋严重
4. 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分析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数据分析方法——因子分析
    4.3 维吾尔民俗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分析
        4.3.1 性别结构
        4.3.2 年龄结构
        4.3.3 受教育程度
        4.3.4 收入
    4.4 维吾尔民俗旅游者决策行为特征
        4.4.1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的信息收集方式
        4.4.2 出游时间构成
        4.4.3 游客出游动机分析
    4.5 客源市场分析
        4.5.1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国际客源市场分析
        4.5.2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4.6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的偏好特征分析
        4.6.1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偏好特征分析
        4.6.2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产品偏好特征分析
        4.6.3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景区(点)偏好特征分析
    4.7 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4.8 旅游资源类型偏好与旅游者市场特征相关性分析
        4.8.1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偏好与旅游者年龄相关性分析
        4.8.2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偏好与性别相关性分析
        4.8.3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偏好类型与收入相关性分析
        4.8.4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偏好类型与受教育程度相关性分析
        4.8.5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偏好类型与客源地区相关性分析
        4.8.6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偏好与决策行为特征相关性分析
        4.8.7 小结
    4.9 配对样本T 检验表
5. 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5.1 重点开发旅游资源区(点)
    5.2 精品旅游线路
    5.3 特色旅游资源
    5.4 “西域歌舞之乡”旅游形象定位
    5.5 开发对策
        5.5.1 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来开发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业
        5.5.2 以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异域风情在我国旅游市场中进行定位
        5.5.3 突出特色,设计精品旅游项目,提高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5.5.4 创新宣传促销手段,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维吾尔民俗旅游
        5.5.5 鼓励帮助民族群众参与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6)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国外乡村旅游研究
    2.国内乡村旅游研究
1.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本课题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2. 乡村旅游概述
    2.1 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2 乡村旅游的定义研究
3. 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3.1 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和意义
    3.2 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式及类型
4. 昌吉州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 分析
    4.1 优势(STRENGTHS)
    4.2 弱势(WEAKNESSES)
    4.3 机遇(OPPORTUNITIES)
    4.4 挑战(THREATS)
5.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5.1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5.2 昌吉州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5.3 昌吉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6.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对策和措施
    6.1 强化科学规划和管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6.2 加强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6.3 加强客源市场调查,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6.4 确立适当的发展模式,以旅促农
    6.5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6.6 加强可参与性项目开发
    6.7 加强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
    6.8 深挖民族文化,创建回族风情村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论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疆及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概况
    一、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简述
    二、哈密简介
    三、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概述
        (一) 哈密维吾尔族历史
        (二) 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
第三章 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一、服饰特点
    二、饮食特点
    三、建筑特点
    四、婚俗特点
    五、语言特点
    六、音乐特点
        (一) 木卡姆
        (二) 哈密麦西来甫
        (三) 哈密赛乃姆舞
    七、刺绣特点
第四章 哈密维吾尔传统文化特色的形成原因
    一、哈密开放的环境和哈密维吾尔族开放心态的影响
    二、汉文化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
        (二)政治
        (三)经济
        (四)文化
        (五)汉民族移民和屯田的影响
    三、宗教的影响
第五章 关于哈密维吾尔传统文化特色的思考
    一、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
    二、如何向现代化转化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的问题
    四、与稳定团结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致谢
导师评阅表

(8)论哈密回王府的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哈密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受敦煌和吐鲁番旅游形象遮蔽, 旅游总体形象不鲜明
    1.2 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较低, 对地方资源的特色与独特性强调不足
    1.3 旅游产品结构不完善, 缺少品牌产品
    1.4 旅游市场的发育规模小
2 回王府及其资源价值
3 哈密回王府旅游资源特点
    3.1 独特性
    3.2 高价值性
    3.3 增智性
4 哈密回王府景区开发思路
    4.1 景区范围
    4.2 功能分区
        4.2.1 王府区 (王爷台) :
        4.2.2 守备区 (文体娱乐区) :
        4.2.3 服务区:
        4.2.4 后花园区:
        4.2.5 王府瓜果园区:
        4.2.6 王陵区:
        4.2.7 办公区:
        4.2.8 餐饮区:
    4.3 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
        4.3.1 赴京朝觐仪式。
        4.3.2 帝王祭祀仪式。
        4.3.3 阅兵仪式。
        4.3.4 地方音乐欣赏。
        4.3.5 回王宴
        4.3.6 古币交易
    4.4 目标市场定位
5 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协调好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关系
    5.2 有计划地复原遗址, 增强文化遗址的可观赏性
    5.3 注重培训专业导游, 挖掘产品的核心价值
    5.4 纪念品的开发, 应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9)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以崇明县前卫村、瀛东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理论基础
        1.3.1 旅游经济学: 供给需求理论
        1.3.2 旅游文化学: 旅游客体文化理论
        1.3.3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与旅游合作理论
        1.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框架
二 相关基础信息及文献综述
    2.1 研究相关基础信息
        2.1.1 农家乐的定义和特征概述
        2.1.1.1 国内大陆地区对农家乐的定义
        2.1.1.2 台湾省对民宿的界定
        2.1.1.3 国外对B&B的界定
        2.1.1.4 国内农家乐的类型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农家乐旅游研究综述
        2.2.2 国内及上海城郊旅游研究综述
        2.2.3 国外研究综述
三 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3.1 上海农家乐空间分布
    3.2 上海农家乐类型
    3.3 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特点
四 上海崇明县前卫村、瀛东村农家乐个案研究
    4.1 前卫农家乐和瀛东村渔家乐发展概述
    4.2 客源系统
        4.2.1 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
        4.2.2 职业构成
        4.2.3 教育水平和收入状况
        4.2.4 农家乐客源地域分布
        4.2.5 出游动机和旅游决策
        4.2.6 出游时间
    4.3 目的地系统
        4.3.1 环境保护
        4.3.2 旅游活动项目
        4.3.3 旅游纪念品
        4.3.4 景观建设
        4.3.5 经营现状
    4.4 旅游媒介系统和支持系统
        4.4.1 交通
        4.4.2 营销渠道
        4.4.3 旅游管理部门
五 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建议
六 结语
    6.1 论文研究限制
    6.2 后续研究问题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0)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以临夏回族自治州民俗农家乐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发“民俗农家乐”新旅游模式的条件和优势
    1.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被誉为“中国的小麦加”。
    2.民俗风情的独特性。
    3.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二、开发“回族农家乐”的必要性
三、“回族农家乐”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四、发展“民俗农家乐”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四、谈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迪力夏提·司马义,买托合提·阿那依提,阿尔斯朗·马木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 帕孜来提·尼亚孜. 新疆大学, 2010(02)
  • [3]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帕孜来提·尼亚孜,海米提·依米提.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01)
  • [4]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 徐晓亮. 新疆师范大学, 2009(07)
  • [5]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研究[D]. 李真. 新疆师范大学, 2009(07)
  • [6]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 张春香. 新疆师范大学, 2007(03)
  • [7]论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特色[D]. 陈泠霏. 石河子大学, 2007(06)
  • [8]论哈密回王府的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J]. 毋兆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 [9]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以崇明县前卫村、瀛东村为例[D]. 王勇. 上海师范大学, 2006(12)
  • [10]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以临夏回族自治州民俗农家乐开发为例[J]. 王平,祁进玉. 甘肃理论学刊, 2005(05)

标签:;  ;  ;  ;  ;  

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