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蒂迈欧 35A1-B3 的翻译和理论基础

柏拉图蒂迈欧 35A1-B3 的翻译和理论基础

一、柏拉图《蒂迈欧篇》35A1—B3的翻译及其学理依据(论文文献综述)

孔蓉[1](2019)在《关于柏拉图立体的早期历史研究》文中认为对终极实在问题的理性探讨起始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早期爱奥尼亚学派的哲学家们将终极实在归结为土、水、气、火四种元素,其后,毕达哥拉斯学派又将这个问题划归于数(或数学)的问题。深受毕达哥拉斯影响的柏拉图进一步将四种元素几何化,认为它们分别对应于仅有的五种正多面体的前四种——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而第五种正多面体——正十二面体则对应构成“月上世界”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将其命名为“以太”。这五种正多面体被称为“柏拉图立体”(The Platonic Solids),其思想对以后西方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柏拉图的五种正多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仔细研究柏拉图立体的具体内容,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数学、几何学的学科背景,旨在理清柏拉图立体的早期历史发展脉络,剖析柏拉图立体在其宇宙论思想中的作用及其中隐含的政治思想。并以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为例,进一步阐释这些思想给予柏拉图之后的希腊数学与科学所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柏拉图的着作尤其是《蒂迈欧篇》进行解读,探讨了柏拉图五种正多面体的具体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对早期柏拉图立体的发展状况做了一个历史梳理,着重讨论及解释了目前对柏拉图立体起源问题存在的几个争议,以此阐释柏拉图思想起源的历史背景和知识环境。二,展开对柏拉图立体形成的思想基础的研究。主要包括:探讨柏拉图立体形成的哲学和数学背景,并将柏拉图的理念论与构成柏拉图立体的思想关键——理型几何化思想进行了对比。基于这些研究,本文进一步对柏拉图立体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该研究着重于对柏拉图原着中有关柏拉图立体的阐述内容的剖析,揭示其在柏拉图思想中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宇宙秩序和政治秩序,来阐述柏拉图重视这五个正多面体的真正目的和用意。三,将柏拉图立体的研究进一步置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由于当时涉及到的人物较多并且时间跨度较大,在这篇论文里选取了亚里士多德及欧几里得这两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揭示出柏拉图立体的提出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影响。最后,出于对该论题的完整性以及将来的研究空间的拓展等方面的思考,进一步阐释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柏拉图立体对西方数学及近代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彭勇[2](2009)在《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 ——以主体间性为线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列维纳斯以研究“他者”着称,“他者”成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成为哲学主题的“他者”是不能被主题化的。这意味着言说“他者”存在着悖论,因为列维纳斯明白“哲学”只能在“自我”的立场上“言说”。通过列维纳斯思想“故事”的“道”-“说”,以及哲学图景中的列维纳斯,显明其依托于现象学又超越现象学之“异”-“术”,以此敞开“主体间性空间”并与“他者”“面对面”。进而,梳理他者问题源流及其谱系,彰显列维纳斯的“他者”之“他异性”、社会伦理主体间性之“不对称性”。借此上下文进入列维纳斯美学的勘查,辨明“美”-“善”之关系,给予列维纳斯美学以“他异性”定位,指明美学在列维纳斯“伦理”立义中是一个精心构思的部分。从而,以此言明“美”与“善”是可以沟通的,而且是必须沟通的,因为它们共同指向了人性之秘密。美学理应成为“未来生活的伦理学”,或伦理学理应成为“未来生活的美学”。如此,人的真正生活才能如“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所表述的那样完整、和谐。这或可以看作是研究列维纳斯美学的价值体现。

宋继杰[3](2001)在《柏拉图《蒂迈欧篇》35A1—B3的翻译及其学理依据》文中研究表明

二、柏拉图《蒂迈欧篇》35A1—B3的翻译及其学理依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柏拉图《蒂迈欧篇》35A1—B3的翻译及其学理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柏拉图立体的早期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第2章 柏拉图立体的历史渊源
    2.1 早期柏拉图立体的萌芽
    2.2 关于柏拉图立体来源问题的几个争议
        2.2.1 最早出自苏格兰新石器时代石雕球
        2.2.2 出自毕达哥拉斯学派
        2.2.3 出自雅典的泰阿泰德
第3章 柏拉图立体的概念研究
    3.1 柏拉图的生平
    3.2 柏拉图对数学的态度及数学哲学思想
        3.2.1 柏拉图对数学的态度
        3.2.2 柏拉图的数学哲学思想
    3.3 构成柏拉图立体的思想关键——理型几何化
        3.3.1 理念论
        3.3.2 《蒂迈欧篇》中的载体问题和新的理念论
        3.3.2.1 载体问题
        3.3.2.2 新的理念论——理型几何化
    3.4 柏拉图着作中的柏拉图立体
        3.4.1 《蒂迈欧篇》中的柏拉图立体
        3.4.2 其他着作中的柏拉图立体
    3.5 柏拉图立体在柏拉图思想中的应用
        3.5.1 作为“宇宙模型”的立体
        3.5.2 从宇宙秩序到政治秩序
第4章 亚里士多德及欧几里得对柏拉图立体的论述
    4.1 亚里士多德
    4.2 欧几里得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 ——以主体间性为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列维纳斯思想"故事"及其"道"-"说"
    二、哲学图景中的列维纳斯及其问题
    三、列维纳斯美学研究现状
    四、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第一章 他者问题源流及其谱系
    一、他者问题之源分流别
    二、主体间性视域中他者问题之谱系
    三、列维纳斯哲学中的"他者"及其主体间性思想
第二章 美学伦理,抑或伦理美学?
    一、美善之"或此或彼"?
    二、列维纳斯他异性伦理中美学的位置
第三章 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学
    一、异域感、阴影及其他
    二、美学整体,抑或伦理无限?
简单的几点批判与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柏拉图《蒂迈欧篇》35A1—B3的翻译及其学理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存在”、“同一”与“差异”是什么意思?
三、“不可分”与“可分”是什么意思?
四、为什么要混合?
五、这种混合如何可能?

四、柏拉图《蒂迈欧篇》35A1—B3的翻译及其学理依据(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柏拉图立体的早期历史研究[D]. 孔蓉.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2]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 ——以主体间性为线索[D]. 彭勇. 厦门大学, 2009(12)
  • [3]柏拉图《蒂迈欧篇》35A1—B3的翻译及其学理依据[J]. 宋继杰. 哲学译丛, 2001(01)

标签:;  ;  ;  ;  ;  

柏拉图蒂迈欧 35A1-B3 的翻译和理论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