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控制测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通气和氧合指数的比较

手动控制测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通气和氧合指数的比较

一、手控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肺通气量与氧合指数对照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辛兆瑞[1](2021)在《机械能导向减轻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机械能高低与中重度ARDS患者带机时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损伤风险的意义,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共纳入126例ARDS患者,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RDS病因、APACHE II评分、血乳酸水平(LA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氧合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带呼吸机时间、肺顺应性、简化机械能等,以带机时间作为分组标准分为两组,对于每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机械能及其他因素与ARDS患者撤机失败的相关性并得到OR值与95%置信区间,建立ROC曲线评估机械能的预测功效,计算其临界值,并据此应用机械能导向设计机械通气参数,纳入10例ARDS患者进行临床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简化机械能与带机时间显着相关(OR=0.789;95%CI:0.671-0.927),且APACHE II评分、血乳酸浓度、C反应蛋白均为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加入机械能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未包含机械能的曲线(0.898 vs 0.755),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得出机械能临界值为21.16J/min(敏感度0.478,特异度0.932),且应用机械能导向的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有缩短趋势。结论:简化公式计算得到的机械能数值与中重度ARDS患者的带机时间显着相关,应用机械能导向的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有缩短趋势。

卢静雅[2](2021)在《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循证的基础上,考虑ECMO护理的全过程,拟构建一套临床适用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ECMO护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为实施ECMO护理提供标准化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循证检索文献制定严密的检索策略,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照Johns Hopkins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方法对文献进行评价。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理论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浙江省内四个地区的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进行指标筛选和修改。最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共纳入文献20篇,其中系统评价2篇,类实验研究3篇,观察性研究3篇,文献综述4篇,专家共识7篇,临床指南1篇。2.两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是100%,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在4.65~5.00之间,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是0.853和0.894(均>0.7),两轮专家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在0.00~0.13之间,最终构建了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层次分析显示:一级指标中,过程指标(0.5936)的权重值最高;二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三位分别是ECMO上机准备、ECMO运行管理、临床并发症;三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撤机成功率、ECMO参数监测执行率、容量监测正确率。研究结论:本研究将德尔菲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三维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且权重分布合理,能反映了ECMO护理工作的过程,可作为ECMO护理质量评价的工具。

郭敏[3](2020)在《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IFN-γ和TNF-α,IL-1β,IL-4,IL-8在创伤性ARDS患者和肺部感染及胸部手术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差异性及相关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性ARDS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参考2012年柏林标准将入组患者划分为轻度组(A组)、中度组(B组)以及重度组(C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结果、病情最重时的APACHEⅡ评分水平和ICU入住时间;通过CT扫描观察3组患者肺部影像结果;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后第2、5、7天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2)健康对照组(D组):选择在同一时期在同一医院的健康查体的40名健康成人,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3)肺部感染患者组(E组):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32例为平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其入院第2天和治疗7天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4)胸部手术患者组(F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胸部手术患者24例,采用流式细胞法对术前和手术后2天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作为平行对照研究。结果:(1)比较实验组三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pH、PO2和PCO2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表明,肺损伤程度越重,血清p 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越低,二氧化碳分压越高。对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ICU入住时间分析,提示随疾病程度增加,患者评分水平不断上升,ICU入住时间不断延长;(2)各组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IL-6、IL-10和IFN-γ平均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血清IL-6含量自创伤后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4)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L-10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但其在早期差异明显(P<0.05),5天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损伤后期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损伤程度无相关性;(5)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FN-γ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FN-γ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天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病情越重,增高程度越大,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6)对各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II)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均P<0.05);(7)各实验组肺部CT影像:A组患者CT影像提示肺组织密度较正常组织无明显改变,B组患者CT影像表现为双肺透过性减低,部分肺叶可见多发斑片状磨玻璃状密度影,C组患者影像提示斑片状磨玻璃影范围较B组增大,可有合并肺不张或血气胸。(8)E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血IL-1β,IL-4,IL-6,IFN-γ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治疗7天前后表达水平没有差异性(P>0.05),而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F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肺部创伤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IL-6,IL-8,IL-10,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而IL-1β,IL-4表达水平无差异性(P>0.05)。结论:(1)IL-6、IL-10、IFN-γ在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且在不同程度的创伤性ARDS患者的血清中表达量不同;通过联合检测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创伤性ARDS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细胞因子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而IL-6,IL-8,IL-10,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评估胸外科创伤手术后患者疗效和指导用药。

廖梦玫[4](2020)在《“改良坐式五禽戏”干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的有力工具,预防ICU机械通气各类并发症及不良结局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早期活动是改善ICU机械通气并发症及结局指标的关键,“改良坐式五禽戏”作为辅助康复治疗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研究目的: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住院费用高等临床难题,本研究将“改良坐式五禽戏”应用于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观察其对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基于“改良坐式五禽戏”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提供一种疗效可靠、简单易行、可供推广的辅助康复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试验,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乐山市中医医院三个中心完成。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规范综合治疗(含机械通气)及ICU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改良坐式五禽戏”:09:00虎戏6次每组,做三组;13:00熊戏6次每组,做三组;15:00鸟戏6次每组,做三组;19:00鹿戏6次每组,做三组。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日及ICU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最终观察数据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3例,其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各纳入35例,脱落3例(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两组干预前年龄、性别构成比、APACHEⅡ评分、病种的构成比、入组时基本生命体征(HR、R、BP)、呼吸功能指标(PO2、PCO2、PO2/FIO2)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机械通气天数中位数(IQR)为7(3.4,13)天,对照组为11(7,16)天,存在显着差异(P=0.036,P<0.05)。ICU住院中位数天数(IQR)试验组为12(8,19)天,对照组为15(11,22)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4,P<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95452.81±63872.94元vs128114.58±64765.67元,P=0.037),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MRC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RC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不良事件中谵妄发生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改良坐式五禽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赵喆[5](2020)在《血管生成素2参与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儿童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相关机制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脓毒症是一类由感染引起的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和异常免疫应答的病理状态,肺损伤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并且极容易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目前 ECMO 作为救治极重度 ARDS 的挽救性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而其救治过程中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通过临床案例收集、在体动物实验以及离体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讨ECMO救治脓毒症相关ARDS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材料与方法1.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儿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14年06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脓毒症肺损伤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并整理。2.动物在体试验部分:使用幼猪作为实验动物,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幼猪分为Mock组、LPS组及ECMO组,Mock组动物予以持续输注生理盐水,LPS组动物予以1mg/kg的LPS注射,而后予以0.5mg/kg/hr的速度持续泵入;ECMO组动物在接受LPS相同剂量注射后,予以ECMO支持,转流时间48小时,随后处死并留存标本。期间记录幼猪生命体征、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肺超评估肺部表现。3.实验动物标本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检测:前述动物处死后,收取外周血、肺组织,外周血予以流式细胞分析巨噬细胞及粒细胞亚群分析;肺组织予以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并检测肺组织内损伤相关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试验结果1.共收集ECMO支持患儿22例,成功撤机15例,其中14例存活出院,撤机率68.18%,存活率63.64%。与国内公布的数据相比较,本中心ECMO支持撤机率及存活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与ELSO组织公布的水平持平。2.注射LPS后,实验动物出现脓毒症样表现,生命体征出现显着改变;ECMO支持可显着改善实验动物氧供状态,但仍然对幼猪呼吸系统顺应性产生了一定影响。ECMO支持早期可降低心脏功能,该心功能受抑制属于一过性状态,后期心功能得以改善。3.脓毒症动物组织学表现为严重的炎细胞浸润、肺泡腔液体渗出甚至出血等;外周血M1型巨噬细胞、以及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受到抑制,肺组织内损伤相关分子表达显着上调,趋化因子、炎症因子表达受抑制,血管内皮相关因子表达显着上调。结论1.ECMO可以作为挽救性救治极重度ARDS的救治手段。2.脓毒症引起动物肺功能、心功能受损,ECMO可暂时替代相关功能并使器官功能修复。3.脓毒症固有免疫系统暂时受到麻痹,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受到损伤。

倪小磊[6](2020)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开胸手术治疗且行单肺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不同通气模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肺部炎症介质表达、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差异,评估不同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后单肺通气中应用效果的差异,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的可行性,以便优化术中通气模式,维持患者呼吸动力学稳定及保护肺通气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接受开胸手术治疗且需行单肺通气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根据通气模式将患者分为PCV-VG组和传统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组,每组各45例,PCV-VG组接受PCV-VG通气模式(压力设定为达6ml/kg潮气量压力值,f=15次/min,吸呼比为1:2,设置吸气相气道平台压最高为25cmH2O);传统PCV组使用传统PCV通气模式(压力设定为达6ml/kg潮气量压力值,f=15次/min,吸呼比为1:2)[12],分别在单肺通气开始(T0)、单肺通气后1h(T1)、单肺通气后2h(T2)、单肺通气后3h(T3)各时间节点测定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炎症介质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0时组间HR、MAP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传统PCV组HR、MAP水平与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V-VG组MAP与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V-VG组HR与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T2、T3时,PCV-VG组HR、MAP与传统PCV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呼吸动力学指标比较:T0时组间Ppeak、Pmean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PCV-VG组Ppeak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T2、T3时,PCV-VG组Ppeak、Pmean低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氧合指标比较:T0时组间PaO2、PaCO2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患者PaCO2无显着改变,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T2、T3时,PCV-VG组PaO2高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炎症介质比较:T0时组间IL-6、IL-8、IL-1β、ICAM-1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患者IL-6、IL-8、IL-1β、ICAM-1明显升高,与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T2、T3时,PCV-VG组IL-6、IL-8、IL-1β、ICAM-1明显低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D0时组间FVC、FEV1率、MMEF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患者FVC、FEV1率、MMEF明显下降,与组内D0时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D2时,PCV-VG组FVC、FEV1率、MMEF明显高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组间并发症比较:传统PCV组并发症发生率44.44%,PCV-VG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组间术后康复时间比较:PCV-VG组术后引流管拔除用时(9.44±2.07)天、术后住院时间(11.72±1.86)天,均低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单肺通气期间PCV-VG模式对心率、血压影响更小,更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2.单肺通气期间行PCV-VG模式呼吸动力学变化更稳定,氧合水平更佳,对肺功能影响更小,更有利于保护肺功能。3.单肺通气期间行PCV-VG模式可降低炎症介质表达,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麻醉安全性更高。4.PCV-VG模式有利于促进开胸手术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胡淋淋[7](2020)在《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开放性经胸食管切除术是标准的外科食管癌手术治疗途径之一,为了给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导致肺损伤。七氟烷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吸入性麻醉药,具有安全、有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易代谢等优点。七氟烷对许多器官都有保护作用,七氟烷后处理对肺的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也已被证实。目的研究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中七氟烷后处理对患者围麻醉期炎症应激反应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单肺通气(OLV)的患者,年龄55岁-75岁,ASA 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两组,每组30例。P组全程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S组OLV结束时用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1.0 MAC)七氟烷吸入30分钟作七氟烷后处理,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OLV结束后30分钟(T1),OLV结束后4h(T2),OLV结束后24h(T3)采集桡动脉血标本,以ELISA法测定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含量,于T0、T1、T2、T3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组内比较: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IL-8、TNF-a、MDA均明显增高,SO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P组比较,T1、T2、T3时S组患者IL-8、TNF-a、MDA均明显降低,SOD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PaCO2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P组比较,T1、T2时S组患者PaO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O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P组比较,T1、T2时S组患者OI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静脉全麻醉比较,七氟烷后处理更有利于抑制单肺通气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并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在改善单肺通气和术后肺氧合功能也优于静脉全麻,对单肺通气患者的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君宝[8](2020)在《电阻抗成像法评价顺式阿曲库铵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肺通气情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采用电阻抗成像(EIT)评价顺式阿曲库铵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对患者肺通气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C组患者在全麻时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N组在全麻时不使用顺式阿曲库铵诱导。于麻醉前(T0)、喉罩置入后5min(T1)、喉罩置入后30min(T2)、喉罩置入后60min(T3)、拔除喉罩后5min(T4)实施EIT监测,记录中心通气区面积百分比(CoV)、依赖静止区(DSS)面积百分比、非依赖静止区(NSS)面积百分比及T1-T3时刻气道压力;术前、术后1 d、3 d、5 d进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各时刻NSS面积、DSS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CoV面积百分比在T1、T2时高于N组(P<0.05);C组T1-T3时刻气道压力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d、3d、5d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i)、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容积(MV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可改善膝关节置换患者术中通气情况,对术后肺功能无明显影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龙振鸿[9](2019)在《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比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不同致病性的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组职业性肺部疾病的统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和最常见的职业病。截至2017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85万余例,占累计职业病病例89.8%,虽然尘肺病有明确的病因,可以预防,但2018年新增尘肺病例仍有19468例之多,占全年新增职业病的82.85%。庞大的尘肺病群体,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尘肺病治疗的探索从未停止,但目前为止仍无根治尘肺病及逆转尘肺肺组织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所以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成了尘肺病治疗目的。II型呼吸衰竭是尘肺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尘肺病人重要的死亡原因,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是改善II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但因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面罩耐受性差,使病人产生幽闭感等缺点局限了其在部分病人中的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HFNC)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呼吸支持方式,开放的呼吸环路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及避免幽闭感产生,且具有可提供精准可调氧浓度、充分加温加湿的高流量气体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治疗中。本研究收集64例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或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口干程度、舒适度、并发症、改有创通气比率、28天生存率等,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通过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在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以验证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HFNC组和NIV组各32例,分别给予HFNC或NIV通气治疗。通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2h、6h、12h、24h的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H、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改变,及上述观察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变化,以及两组治疗12h后口腔干燥度、舒适度,并发症,28天生存率等,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转归,评价HFNC应用于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HFNC组与NIV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各期尘肺的比例、基础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比例、合并肺水肿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R,SPO2,RR,MAP,及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CO2,氧合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HFNC组与NIV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观察时间点RR均随着治疗时长的推进不断减小(F=417.00,P<0.05),两组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差异(F=0.84,P=0.3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观察时间点HR随着治疗时长的推进不断减小(F=393.71,P<0.05),两组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差异(F=1.32,P=0.26)。3.HFNC组与NIV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观察时间点的氧合指数均随治疗时长推移不断上升(F=55.84,P<0.05),两组的上升幅度无统计学差异(F=0.70,P=0.4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观察时间点的PaCO2均随治疗时长推移不断下降(F=42.08,P<0.05),两组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差异。(F=0.74,P=0.39);且两组组间对比患者氧合指数及PaCO2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通气治疗12小时后,HFNC组口干程度较NIV组轻(p<0.05)。而HFNC组舒适度明显优于NIV组(p<0.05)。5.HFNC组与NIV组两组患者更改有创通气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77)。改有创通气主要原因,包括治疗不耐受、呼吸窘迫加重、低氧血症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和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上述原因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HFNC与NIV两种通气方式并发症对比,NIV组出现胃胀气高于HFNC组(p=0.03)。面部皮损及气胸发生率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28天生存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检验?2=0.09,p=0.764)。结论1.HFNC能改善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促、心悸症状,可提升患者氧合指数,降低PaCO2,其效果与NIV相当。2.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HFNC与NIV比较,治疗失败率、28天生存率无显着差异。3.与NIV对比,HFNC舒适度更高,且胃胀气发生率更低。4.与NIV相比,HFNC应用于尘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

江宁彬[10](2019)在《联合单肺缺氧预处理和改良肺复张对单肺通气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指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肺隔离,为手术操作提供良好视野,是目前大部分胸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且随着胸外科手术种类和术式的日益进展,单肺通气技术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单肺通气在围术期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和肺损伤,影响患者的预后。我们可采取多种方法纠正低氧血症,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另外,单肺通气不可避免会造成各种肺损伤,诱发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等炎症因子大量激活,因而会持续加重肺损伤。目前临床上并没有针对预防单肺通气低氧血症和肺损伤的规范性肺保护流程,而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单肺通气手术中分别实施单肺缺氧预处理或改良肺复张,均可达到肺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预防低氧血症、减轻肺损伤、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患者围术期氧合等方面。目的观察单肺通气手术中联合采用单肺缺氧预处理和改良肺复张两种措施后能否达到叠加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20例择期左或右侧OLV胸科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A组、B组、A+B组、C组,每组30例。丙泊酚靶控诱导并维持麻醉,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后行机械通气。A组为缺氧预处理组,开始铺巾时,钳夹DLT非通气侧Y型接头三次,使DLT气管腔与大气相通,每次OLV1min,恢复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1min;B组为改良肺复张组,在机械通气VT 10ml/kg,RR12次/min五个循环后,再做手控涨肺;A+B组同时采用A组和B组的操作,方法同前;C组为对照组。记录术前、预处理前后、OLV20min后、涨肺前后、TLV20min后、拔管后30min、术后6h和术后1d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标和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ct)等数据。结果1、一般情况相比较:四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肺功能检查、麻醉时间、OLV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住院天数大于其他三组(P<0.01),其余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氧合指数的比较:①A组和A+B组患者在OLV期间的OI均高于C组和B组(P<0.01);②术后C组OI最低,而A+B组OI高于A组和B组的(P<0.05)。3、炎症因子的比较:①四组患者术后IL-6均先上升后回降,术后C组的IL-6均高于另外三组(P<0.01),A+B组最低(P<0.01),A组和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一天C组TNF-α高于其他三组,A+B组的最低(P<10.05),其余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循环和proBNP的比较:围术期B组和A+B组循环更稳定,C组和A组术后的proBNP高于B组和A+B组(P<0.01)结论1、单肺缺氧预处理能使患者在OLV期间维持更好的氧合;改良肺复张在涨肺期间能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两者均能减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氧合。2、联合单肺缺氧预处理和改良肺复张,能更大程度改善患者围术期氧合和减低IL-6及TNF-α水平,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对肺保护有叠加效应。

二、手控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肺通气量与氧合指数对照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控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肺通气量与氧合指数对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机械能导向减轻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选择标准
    2 临床资料
    3 分组
    4 统计学处理
    5 临床验证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
    2 单因素分析
    3 机械能与 ARDS 患者带机时间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
    4 应用 ROC 曲线评估机械能对于 ARDS 患者带机时长的影响
    5 临床验证
讨论
    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机械能在 ARDS 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2)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ECMO护理管理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3.2 国内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拟定ECMO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
        1.4.2 构建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5 理论基础
        1.5.1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指标的循证构建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成立研究小组
        2.2.2 证据检索
        2.2.3 文献筛选
        2.2.4 证据的质量评价与分级
        2.2.5 证据提取与综合
        2.2.6 小组讨论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的基本情况
        2.3.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3 基于文献的指标提取结果
        2.3.4 初步拟定指标体系
3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编制函询问卷
        3.2.2 筛选函询专家
        3.2.3 函询过程
        3.2.4 指标筛选标准
        3.2.5 统计方法
        3.2.6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2.7 构造判断矩阵
        3.2.8 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3.3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3.4.2 第一轮函询结果
        3.4.3 第二轮函询结果
        3.4.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3.4.5 一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6 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7 三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8 确立最终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 讨论
    4.1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系统性
    4.2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4.3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4.4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4.4.1 结构指标
        4.4.2 过程指标
        4.4.3 结果指标
5 小结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ECMO 专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血清IL-6、IL-10、IFN-γ与创伤性ARDS差异性及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疗效观察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临床指标监测结果
        2、影像学结果
        3、各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0、IFN-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4、各组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情况
        5、各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情况
        6、各组患者血清中IFN-γ的表达情况
        7、血清中IL-6、IL-10、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第二部分 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4、IL-6、IL-8、IL-10、TNF-α和IFN-γ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及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E组:肺部感染者抗炎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 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2、F组:肺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改良坐式五禽戏”干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分析
    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3.主要结果
    4.次要结果
        4.1 两组间经济学指标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 MRC 评分比较
        4.3 不良事件及预后
    5.安全性分析
    6.脱落病例分析
讨论
    1.“改良坐式五禽戏”理论基础
    2.“改良坐式五禽戏”干预ICU机械通气的疗效确切
    3.“改良坐式五禽戏”对机械通气患者MRC评分的改善
    4.“改良坐式五禽戏”有利于防范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继发损害
    5.“改良坐式五禽戏”的短期预后影响
    6.“改良坐式五禽戏”安全性评价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单(CAM-ICU)
    附表2.“改良坐位五禽戏干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患者一般资料采集表
    附表3.“改良坐位五禽戏干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指标记录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血管生成素2参与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儿童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相关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童脓毒症肺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2.1 脓毒症相关肺损伤患儿一般资料
    2.2 病例资料表
    2.3 主要仪器
    2.4 ECMO撤除
    2.5 统计处理
    2.6 结果
    2.7 小结
    2.8 讨论
第三章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脓毒症幼年动物模型的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小结
    3.4 讨论
第四章 血管生成素2通过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参与ECMO救治脓毒症肺损伤的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小结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血管生成素2在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1. 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肺损伤反应概述
    2. Ang2的结构与受体结合及表达
    3. Ang2激活后的功能
    4. Ang2与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5. 总结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编撰书籍
致谢

(6)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内容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麻醉方法
        2.2 单肺通气模式
        2.3 观察指标
        2.4 技术路线
        2.5 质量控制方法
        2.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电阻抗成像法评价顺式阿曲库铵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肺通气情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电阻抗断层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9)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比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词汇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联合单肺缺氧预处理和改良肺复张对单肺通气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及分组
    2.2 麻醉管理
        2.2.1 麻醉前准备及麻醉过程
        2.2.2 动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2.3 围麻醉期干预性处理方法
        2.3.1 单肺缺氧预处理方法
        2.3.2 改良肺复张方法
        2.3.3 对照组方法
    2.4 围术期液体治疗及循环支持
    2.5 OLV低氧血症的处理
    2.6 病例退出标准
    2.7 观测指标及时点
    2.8 统计学处理
    2.9 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和药品
        2.9.1 试验用到的主要仪器
        2.9.2 试验用到的主要药品
第三章 结果
    3.1 四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
    3.2 四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比较
        3.2.1 各组间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3.2.2 各组间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值均数的比较
    3.3 手术前后炎症因子IL-6、TNF-A的比较
        3.3.1 各组间及各组真内不同时点IL-6的比较
        3.3.2 各组间及各组内不同时点TNF-α的比较
    3.4 围术期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3.4.1 各组间不同时点各项血气分析的比较
        3.4.2 各组不同时点之间氧合指数差值均数的比较
    3.5 手术前后_(pro)BNP及血生化比较
        3.5.1 四组患者间手术后与手术前_(pro)BNP差值的比较
        3.5.2 四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
    3.6 围术期发生低氧血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3.6.1 四组患者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的情况
        3.6.2 四组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情况
        3.6.3 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单肺通气的临床应用及肺保护策略
        4.1.1 单肺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其重要性
        4.1.2 实施单肺通气肺保护策略的重要性及原理
    4.2 单肺缺氧预处理对肺部的保护作用
    4.3 改良肺复张对肺部的保护作用
    4.4 联合运用单肺缺氧预处理和改良肺复张对肺部的保护作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对照表
致谢

四、手控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肺通气量与氧合指数对照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机械能导向减轻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临床研究[D]. 辛兆瑞. 青岛大学, 2021
  • [2]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卢静雅.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D]. 郭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4]“改良坐式五禽戏”干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D]. 廖梦玫.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血管生成素2参与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儿童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相关机制初步研究[D]. 赵喆.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影响[D]. 倪小磊.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7]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D]. 胡淋淋.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电阻抗成像法评价顺式阿曲库铵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肺通气情况的影响[D]. 张君宝.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比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龙振鸿.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10]联合单肺缺氧预处理和改良肺复张对单肺通气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D]. 江宁彬.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手动控制测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通气和氧合指数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