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龙岩市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近10年龙岩市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一、龙岩市近1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燕惠,黄志明,周佳慧,刘开钳,黄庆鑫[1](2017)在《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近10年来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5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梅毒15 729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9.7254.34/10万,年均为46.08/10万,年均增长3.05%,各年份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31.63,P<0.001)。病例分期中隐性梅毒占74.19%(11 670例),构成比和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梅毒则逐年下降(49.36%11.63%,20.476.32/10万),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2009年达到12.68/10万活产数;男女性别比为0.86∶1;2039岁占72.77%(11 446例),60岁以上梅毒患者显着增长,由1.71%(24/1 402)增长至7.39%(115/1 556);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占79.71%(12 538例)。结论宝安区梅毒处于中流行低增长期,近5年疫情呈缓慢上升,隐性梅毒逐渐成为主要类型,早期梅毒和先天梅毒呈下降趋势,提前达到国家梅毒规划2020年目标,提前10年实现基本消除先天梅毒的目标。

张静[2](2017)在《福建省梅毒母婴传播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控策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立足于福建省省情,分析梅毒的流行现状、母婴传播相关影响因素、不良妊娠结局及阻断效果,探讨目前我省在梅毒母婴传播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梅毒母婴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国家妇幼卫生信息平台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和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福建省2015年确诊梅毒感染孕产妇1068例和新生儿1082例(其中1054例产妇分娩单胎,14例分娩双胎)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结局采用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全面分析母婴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衡量不同影响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联强度。此外,通过访谈法了解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对预防母婴传播项目开展的意见和建议等。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进行描述,推断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中位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推断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检验采用双尾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4-2014年全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总体上男性略低于女性,但二者差距在缩小。(2)2012-2015年4年间住院分娩产妇数和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数逐年增加,梅毒感染产妇数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但各设区市间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3)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次、产次、现有子女数、既往诊断为梅毒感染、本次诊断梅毒感染时期、初检孕周、分娩孕周、药物应用和治疗药物是发生先天梅毒的影响因素;孕次、既往诊断梅毒感染、本次诊断梅毒感染时期、初检孕周、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药物应用和治疗药物是发生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4)多因素分析显示本次诊断梅毒感染时期、分娩孕周、治疗药物与先天梅毒发生密切相关;既往诊断梅毒感染、分娩孕周与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密切相关。(5)梅毒公共卫生意义被严重低估,政府缺乏足够重视;梅毒母婴传播药物阻断成效好,但需加强使用监督;个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认识不足,服务意识不强;母婴阻断项目覆盖面有限,干预和随访工作难度大。结论福建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项目自开展以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各设区市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指导和支持;提升整体水平,提高服务可及性;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引导社会舆论;加强追踪和随访,确保干预见实效。

马玉秀[3](2016)在《2006-2015年济南市槐荫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预测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密切的交流,传染病有比以前更加快速的传播途径,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也是当今社会和医疗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旧传染病的复发以及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槐荫区位于济南市中心,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较多,传染病的防控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对本地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当地预防部门和居民了解本地区传染病发病特点,为未来当地传染病防控的具体措施提供-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 了解2015年槐荫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2)探索2006-2015年槐荫区法定传染病变化趋势;(3)预测2016年槐荫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研究方法通过描述性研究,应用Excel2007以及SPSS17.0软件对2015年以及2006-2015年的传染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2006-2014年的总体传染病发病率,应用灰色GM(1,1)模型、趋势外推模型以及二者的组合模型预测2015年整体发病率。用各模型预测的2015年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应用平均相对误差做比较,平均相对误差小的预测精度高,为最优模型,再应用最优模型预测2016年传染病发病率。研究结果1.2015年该区共发现法定传染病19种,总的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644.55/10万人,死亡率为0.61/10万人;乙类传染病有14种,发病率为157.37/10万人,丙类传染病有5种,发病率为487.18人/10万人。发病例数最多的前五位法定传染病为手足口(393.53/10万人)、其他感染性腹泻(75.73/10万人)、猩红热(48.66/10万人)、乙肝(42.35/10万人)和梅毒(18.32/10万人)。2.2015年该区传染病患者男女患者分别占59.54%和40.46%;平均年龄为12.52±18.65岁,10岁以下患者最多,占75.27%,10岁以下患者主要以儿童多发的手足口病(1920例)和猩红热(236例)为主,其他年龄段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乙肝为主。患者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49.08%和20.91%。散居儿童(1334例)、幼托儿童(525例)均主要以手足口病为主;学生以猩红热为主(88例);而家务及待业(859例)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139例)、农民(23例)和离休干部(32例))以乙肝为主。3.根据传播途径,2015年该地区发病人数最多的是肠道传染病,占所有发病人数的74.07%,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为477.40/10万人,肠道传染病平均年龄为7.33±13.61岁,人群主要来自散居儿童,约占62.69%,幼托儿童的比例也较高,占22.43%。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为82.65/10万人。平均年龄为12.274±16.36岁。人群主要来自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33.50%和29.06%。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为83.88/10万人。平均年龄为42.664±17.45岁。人群主要来家务及待业者,约占47.8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为0.61/10万人。布病是唯一的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4.2015年手足口病是该地区主要的法定传染病,患病率为393.53/10万人。患者平均年龄为3.074±2.28岁;男女比例为6:4;职业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69.01%和27.16%。6月份、7月份和8月份是手足口病最多的三个月份,占全年发病人数的68.49%。乙肝发病率为42.35/10万人;男女分别占68.27%和31.73%;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74±16.59岁;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54.81%)。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为75.73/10万人;由于该疾病平均年龄为26.444±22.65岁;男女分别占51.08%和48.92%;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37.37%)。2015年当地猩红热发病率为48.66/10万人;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87岁;男女分别占60.67%和39.33%;职业主要是幼托儿童(43.51%)。梅毒发病率为18.32/10万人;患者平均年龄为39.45±18.82;主要以隐性梅毒为主(38.52%);男女分别占53.33%和46.67%;职业主要以家务及待业为主(38.89%)。5. 该地区2006-2015年共发现法定传染病28种,2007年以后手足口病是主要的传染病。总体发病率由2006年的299.43/10万人上升到2015年的644.55/10万人,年平均发病率为472.73/10万人,年平均死亡率为0.33/10万人。2006-2015年各年传染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之间性别分布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2006-2015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升高,发病率最低在2010年,为14.50/10万人,最高在2015年,为82.65/10万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较为平稳,发病率最低在2007年,为78.15/1 0万人,最高在2013年,为117.84/10万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整体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最低在2006年,为122.34/10万人,最高在2015年,为477.40/10万人;自然及疫源传染病发病率无明显趋势变化,最低在2006年、2008年和2012年,无疫情发生,最高在2015年,为0.611/万人。7.2006-2015年该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率由2006年的18.53/10万人上升到2015年的393.53/10万人。乙肝发病率介于30.83/10万人和65.93/10万人,无明显的增长或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率介于11.35/10万人和32.86/10万人,无明显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介于9.74/10万人和75.73/10万人。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介于2.14/10万人和48.66/10万人。8.用灰色GM(1,1)模型、趋势外推和组合模型预测的2015年传染病发病率分别616.06/10万、606.16/10万、611.20/10万,与实际值比较,趋势外推模型MAPE最小,为4.42%,因此灰色GM(1,1)模型为最优模型。9. 趋势外推预测的2016年传染病发病率为657.65/10万人。研究结论1.2015年该区共发现法定传染病19种,根据传播途径,2015年该地区发病人数最多的是肠道传染病。手足口是主要的法定传染病。2.2015年该区传染病患者男女患者比例接近6:4;平均年龄较小,患者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3.2006-2015年共发现法定传染病28种,发病率整体升高,主要是由于手足口病增长较快的原因;按传播途径,前三位主要的传播类型均是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引起发病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染的概率;手足口病发病率增加是另一个可能原因。4.2006-2015年槐荫区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与总体法定传染病的变化趋势相同。总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主要是由手足口病引起的。5.与趋势外推和组合模型预测模型相比,灰色GM(1,1)模型是预测当地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的最优模型。灰色GM(1,1)模型预测的2016年传染病发病率为657.65/10万人。

黄开华,闫建平,陈杰雄,邓小如[4](2016)在《2004-2013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004-2013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23 410例,死亡210例,年均发病率为452.74/10万,死亡率为0.77/10万,病死率为0.17%。10年来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呈现一定的季节特征,发病高峰为58月和1112月。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04岁组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上以农民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 2004-2013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需针对重点人群(男性;04岁年龄组;农民、学生)、重点地区(新罗区、长汀县、上杭县)、重点疾病(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淋病、梅毒、手足口病等)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林伟,郭贞钻,张福新[5](2015)在《龙岩市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龙岩市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一般社会学、行为学特征及HIV、梅毒感染情况,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龙岩市吸毒人员、卖淫嫖娼人员及性病就诊者开展行为学特征调查和采集血样进行HIV及梅毒血清学的检测。结果龙岩市暗娼等四种HIV高危人群男女比例相近;2029岁年龄组比例最大为51.6%;文化水平为70.2%在初中文化及以下;检出HIV阳性人员6人,检出率为0.09%;检出梅毒阳性人员586人,阳性率为10.2%;卖淫嫖娼人员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仅占33.21%,吸毒人员曾经与别人共用过注射器注射毒品的占22.1%。结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陈杰雄,黄开华,邓小如[6](2014)在《龙岩市2005—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龙岩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龙岩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累计发病49 429例,年均发病率226.47/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每月均有病例报告;累计死亡103例,年均死亡率0.47/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年发病居前5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男女性别比2.26∶1,男性年均发病率(307.30/10万)高于女性(142.05/10万);59岁、1014岁组发病率较低,分为43.44/10万和32.15/10万,60岁以上发病率均高于300/10万;病例以农民为主(49.9%)。结论应加强对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继续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是今后的防治重点,男性农民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刘影[7](2012)在《福建:公共卫生与麻风病防治(1912-2010)》文中认为疾病的历史即人类的历史,麻风是—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它与人类的文明史是共存的,麻风病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本文是以福建为着眼点,从史学层面运用公共卫生等相关理论研究麻风病的防治问题。本文在占有大量原始文献、档案数据、实地访谈等真实资料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注重观点和材料的结合,通过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分析和现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病理学、哲学等跨学科、多角度出发,进行挖掘、分析和整理,并截取1912年—2010年这一时段,对福建省在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公共卫生和麻风病防治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回溯性对比研究,并着重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麻风病在福建省的防治历程以及防治成果,进而从不同层面梳理出在此历程中党和政府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加强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和对麻风病弱势群体的关注,明确反映出彻底消灭麻风病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解除人民群众疾苦的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这也是党和政府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尹宝萍[8](2011)在《长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全球艾滋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减缓,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梅毒与艾滋病关系密切,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要注意加强梅毒疫情的控制。既往有关长春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相关行为学因素的系统研究较少。针对长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相关知识、行为进行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长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变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高危行为,遏止艾滋病、性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于2010年4-6月抽取长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8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10ml。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血清学信息、行为学信息、性病感染情况、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使用艾滋病哨点监测网络录入数据。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等指标,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组间分布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对艾滋病、梅毒感染,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高危行为、性病患病情况、HIV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长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平均34.42+10.87岁。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占54.1%。本省户籍占94.0%,汉族就诊者占96.1%。不同来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在年龄分布、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以及民族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0%。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达100%,部分就诊男性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了解有一定欠缺。3.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最近3个月商业性行为及临时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344%、36.2%。注射吸毒及同性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0.8%、5.2%。独居者高危行为发生率高,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同伴教育者高危行为发生率较低。4.21.8%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最近1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其中梅毒所占比例最大,独居、同性性行为是既往性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覆盖率为91.3%。5.61.6%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进行过HIV抗体检测。来自专科性病门诊、非本地户籍、过去1年被诊断过性病、接受过艾滋病干预的就诊者过去1年进行HIV检测的概率高。6.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0.4%,梅毒感染率为2.1%。年龄<20岁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感染HIV的可能性高于年龄>20岁的就诊者。结论1.本次调查的8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主要集中在性活跃人群,在婚所占比例大,流动人口较少。2.长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较高,3种传播途径全部知晓,对非传播途径的了解有一定欠缺。3.本次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4%和2.1%,整体呈低流行态势,青少年HIV感染率高。4.本次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高危行为发生率为51.5%,独居者高危行为发生率高,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同伴教育者高危行为发生率低;21.8%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被诊断过性病,独居、发生同性性行为者既往性病感染率高;61.6%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进行过HIV检测,来自专科性病门诊、非本地户籍、过去1年被诊断过性病、接受过艾滋病干预的就诊者过去1年进行HIV检测的概率高。

郭燕[9](2011)在《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三类高危人群(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的研究,了解此三类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分析相应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2010年分别在规定的调查期内针对相应人群采用横断面的形式对符合标准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测。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户籍、民族、文化程度等);血清学信息(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梅毒检测情况);行为学信息(包括性行为、吸毒行为等高危行为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接受检测和行为干预服务的情况等)。结果:1.吸毒者调查结果:吸毒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2009年调查对象注射毒品的比例为59.8%,2010年调查对象注射毒品比例为75.5%,两年调查都显示本市户籍的吸毒者注射毒品比例低于非本市户籍吸毒者注射毒品的比例,调查对象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个套的比例:2009年为11.4%,2010年为14.4%;最近年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2009年为29.1%,2010年为21.0%。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57.0%,2010年为76.3%。2009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3.1%,梅毒感染率为4.1%;2009年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为感染HIV的保护因素,注射毒品以及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2010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8.25%,梅毒感染率为1.25%,2010年调查发现本市户籍、汉族、艾滋病知晓率高为HIV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注射毒品为其危险因素。2.暗娼调查结果:我市暗娟未婚者居多并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居多,暗娟流动性较大,2009年有72.5%的调查对象在天津工作不到一年,2010年有73.5%的调查对象在天津工作不到一年。调查对象最近一个月每次都是用安全套的比例2009年为66.3%,2010年为68.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83.4%,2010年为76.7%。2009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0.1%,梅毒感染率为1.6%;2010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0.12%,梅毒感染率为2.05%。3.男男性行为者调查结果:2009年与2010年调查发现我是MSM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两年调查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年龄中位数都为22岁,与最近六个月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2009年为51.1%2010年为39.1%,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平均性伴数,2009年为13,2010年为1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85.4%,2010年为74.8%。两年调查都发现经常去浴池、桑拿、足疗、按摩场所的调查对象HIV感染率高于不经常去此类场所的调查对象,感染梅毒的调查对象HIV感染率高于未感染梅毒的调查对象的HIV!感染率。结论:不同年份不同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均需要提高,不同调查对象感染HIV的危险行为普遍存在,不同调查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HIV感染现象,因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减少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风险,预防艾滋病经过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

纪小霞,林永玲,黄慧萌[10](2008)在《漳州市梅毒人群的分布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解福建省漳州市近年来梅毒患者群的分布规律,为今后梅毒的管理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进而为全国防治梅毒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对1999~2007年的梅毒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病人群从职业分布来看,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占79.4%;从年龄来看,以青壮年为主,18~50岁占64.8%;从性别来看,男性多于女性,占57.2%。显性梅毒占8.6%,学生及儿童基本是胎传梅毒。结论梅毒是典型的社会病,特别要注意对农民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教育,控制梅毒流行仍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二、龙岩市近1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岩市近1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2 梅毒分期
    2.3 性别分布
    2.4 年龄分布
    2.5 职业分布
    2.6 街道分布
    2.7 时间分布
3 讨论

(2)福建省梅毒母婴传播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控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福建省梅毒流行现状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3.1.1 梅毒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
        3.1.2 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开展情况
    3.2 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基本特征
        3.2.1 梅毒感染孕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分布
        3.2.2 梅毒感染孕产妇生育史或产科特征
        3.2.3 梅毒感染孕产妇感染相关情况
        3.2.4 梅毒感染孕产妇本次妊娠及分娩情况
        3.2.5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情况
    3.3 实验室梅毒检测结果
        3.3.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
        3.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
        3.3.3 其他检测方法结果
    3.4 药物阻断情况
        3.4.1 梅毒感染孕产妇用药情况
        3.4.2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用药情况
    3.5 梅毒感染孕产妇相关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5.1 梅毒感染孕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5.2 梅毒感染孕产妇生育史或产科特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5.3 梅毒感染孕产妇感染相关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5.4 梅毒感染孕产妇本次妊娠及分娩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5.5 梅毒感染孕产妇药物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5.6 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3.6 基于定性访谈的影响因素
        3.6.1 梅毒公共卫生意义被严重低估,政府缺乏足够重视
        3.6.2 梅毒母婴传播药物阻断成效好,但需加强使用监督
        3.6.3 个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认识不足,服务意识不强
        3.6.4 母婴阻断项目覆盖面有限,干预和随访工作难度大
4 讨论
    4.1 梅毒母婴传播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1.1 梅毒感染孕产妇基本特征分析
        4.1.2 实验室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4.1.3 药物阻断情况分析
    4.2 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4.2.1 预防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不断完善,带动梅毒筛查率提高
        4.2.2 建立一套可供遵照执行的干预流程,药物阻断成效明显
    4.3 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3.1 部分地区防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4.3.2 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诊疗服务不规范,用药率待提高
        4.3.3 宣传教育不够深入,母婴传播危险因素未得到有效遏制
        4.3.4 梅毒感染孕产妇保健意识缺乏,就诊接受性和依从性低
5 建议
    5.1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指导和支持
        5.1.1 完善组织框架体系建设,细化部门职责分工
        5.1.2 健全全省梅毒防治管理体系,畅通信息渠道
    5.2 提升整体水平,提高服务可及性
        5.2.1 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梅毒筛查,及时发现感染
        5.2.2 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规范诊疗服务过程
    5.3 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引导社会舆论
        5.3.1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理解程度
        5.3.2 普及梅毒防治知识,健全医疗机构咨询服务
    5.4 加强追踪和随访,确保干预见实效
        5.4.1 提高产前保健质量,切实阻断梅毒母婴传播
        5.4.2 定期评估方案落实,不断完善预防干预措施
6 结论
7 创新与不足
    7.1 创新
    7.2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3)2006-2015年济南市槐荫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1.1 肠道传染病
        1.2 呼吸道传染病
        1.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4 血液及性传染病
    2 主要法定传染病
        2.1 手足口病
        2.2 其他感染性腹泻
        2.3 猩红热
        2.4 乙肝
        2.5 梅毒
    3 我国法定传染病规范化历史
    4 传染病预测
        4.1 灰色GM(1,1)模型
        4.2 趋势外推预测法
        4.3 组合模型预测法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3 统计方法
        3.1 一般统计分析
        3.2 统计预测分析
        3.3 预测精度比较
结果
    1 2015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点
        1.1 病种分布
        1.2 患者性别分布
        1.3 患者年龄特点
        1.4 患者职业分布特点
        1.5 主要报告单位分布
        1.6 以传播途径分类的疾病的疫情分析
        1.7 主要传染病
    2 2006-2015 年法定传染病变化趋势
        2.1 病种分布变化
        2.2 发病率变化
        2.3 年龄分布变化
        2.4 性别变化
        2.5 以不同传播方式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
        2.6 不同分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2.7 主要疾病变化
    3 2016发病率预测
        3.1 灰色GM(1,1)模型
        3.2 趋势外推预测
        3.3 组合模型预测
        3.4 最优模型判定
        3.5 2016发病率预测
讨论
    4.1 2015年该地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4.2 2006-2015年法定传染病变化趋势
    4.3 我国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2004-2013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方法
2 结果
    2.1发病概况
    2.2发病构成顺位
    2.3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情况
    2.4流行特征
    2. 5 人群分布
        2.5.1年龄分布
        2.5.2性别分布
        2.5.3职业分布
    2.6地区分布
3 讨论

(6)龙岩市2005—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传播途径
    2.3 性别分布
    2.4 年龄分布
    2.5 职业分布
    2.6 时间分布
    2.7 发病顺位及重点疾病发病趋势
    2.8 死亡病例
3 讨论

(7)福建:公共卫生与麻风病防治(1912-201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公共卫生与麻风病
    第一节 公共卫生
        一、初步公共卫生的形成
        二、公共卫生定义阐释
    第二节 麻风病
        一、麻风的名称
        二、麻风的历史
        三、麻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麻风的传染
        五、麻风的防治概况
        (一) 治疗方面
        (二) 隔离方面
第二章 1912-1949年福建公共卫生与麻风病救济
    第一节 公共卫生概况
    第二节 麻风病救济纵览
        一、麻风病人的悲惨境遇
        二、麻风救济的总体概况
        三、各地情况及其相应救济措施
        (一) 福州市
        (二) 厦门市
        (三) 莆田市
        (四) 三明市
        (五) 泉州市
        (六) 漳州市
        (七) 南平市
        (八) 宁德市
        (九) 龙岩市
    第三节 从诸麻风病例案看旧制度下的公共卫生
        一、系列麻风病案
        二、小结
第三章 1949-2010年福建公共卫生与麻风病防治历程
    第一节 公共卫生概况
    第二节 麻风病防治
        一、适时制订有关麻风病防治的公共卫生政策
        (一) 处理建国前遗留的外资津贴医院和学校
        (二) 政策措施上的支持
        二、建立省级和各地麻风病防治机构
        三、加强麻风病防治队伍建设
        四、开展调查尽早发现麻风病人
        五、大力宣传推进健康教育
        六、妥善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七、加强管理促成健康生活氛围
        八、接轨国际加速麻风病防治进程
    第三节 麻风病防治总结
        一、建国初五年防治工作的奠基
        (一) 建国初麻风病分布情况
        (二) 防治情况
        (三) 奠基阶段防治成效总结
        (四) 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
        二、1955—2010年的防治成效总结
        (一) 患病动态
        (二) 患者情况
        (三) 现有皮防机构、麻风患者及治愈者状况
第四章 公共卫生与麻风病防治中的以人为本
    第一节 “人本”理念在公共卫生与麻风病防治事业中的体现
        一、“人本”与“民本”
        二、建国后麻风病防治事业中的“以人为本”
    第二节 文化层面解读公共卫生领域的麻风病防治问题
        一、社会文化影射下的麻风病防治
        二、个体所蕴含人文精神的渲染
结语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大事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长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艾滋病的概述
    1.2 全球艾滋病疫情现状
    1.3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1.4 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以及面临的挑战
        1.4.1 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
        1.4.2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5 梅毒的概述
    1.6 中国梅毒疫情现状与流行趋势
    1.7 艾滋病与梅毒等性病关系密切
    1.8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1.9 研究地区概况及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研究对象
    2.3 抽样方法
    2.4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4.1 调查方法
        2.4.2 调查内容
    2.5 实验室检测
        2.5.1 HIV抗体检测
        2.5.2 梅毒抗体检测
    2.6 质量控制
        2.6.1 调查员的培训
        2.6.2 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
        2.6.3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2.6.4 数据录入与处理的质量控制
    2.7 资料收集及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3.3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行为学特征
        3.3.1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商业性行为情况
        3.3.2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临时性行为情况
        3.3.3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吸毒及同性性行为情况
        3.3.4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求医行为及接受干预服务情况
    3.4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感染情况
    3.5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3.6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感染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3.7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既往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3.8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HIV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3.9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9.1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9.2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学特征
    4.2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4.3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既往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5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HIV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6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吸毒者调查方法
    1.2 暗娟调查方法
    1.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吸毒者调查结果
    2.2 暗娼调查结果
    2.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结果
    2.4 三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HIV/梅毒感染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吸毒者调查
    3.2 暗娼调查
    3.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
    3.4 不同人群调查情况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漳州市梅毒人群的分布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2 结 果
3 讨 论

四、龙岩市近1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 黄燕惠,黄志明,周佳慧,刘开钳,黄庆鑫.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12)
  • [2]福建省梅毒母婴传播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控策略探讨[D]. 张静.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3]2006-2015年济南市槐荫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预测分析[D]. 马玉秀. 山东大学, 2016(03)
  • [4]2004-2013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黄开华,闫建平,陈杰雄,邓小如. 医学动物防制, 2016(03)
  • [5]龙岩市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J]. 林伟,郭贞钻,张福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06)
  • [6]龙岩市2005—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 陈杰雄,黄开华,邓小如.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4(05)
  • [7]福建:公共卫生与麻风病防治(1912-2010)[D]. 刘影.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 [8]长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 尹宝萍. 吉林大学, 2011(09)
  • [9]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D]. 郭燕.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4)
  • [10]漳州市梅毒人群的分布调查[J]. 纪小霞,林永玲,黄慧萌.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20)

标签:;  ;  ;  ;  ;  

近10年龙岩市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