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好声音》与康宁庄园

《台湾好声音》与康宁庄园

一、《台声》与康宁庄园(论文文献综述)

阎崑[1](2020)在《吾爱尤敢·陈彩霞·费太太——一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故事》文中研究说明看过这个题目,读者会以为这是要写3个人,不!是一个人,一个身在美国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吾爱尤敢是她台湾雅美的名字,陈彩霞是她在台湾时的汉语名,费太太是她后来在美国的名分。自从新冠肆虐以来,特别是美国的疫情延烧,不断攀升的那两组数字,时时让我心悸。我从来没有如此惦念过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台湾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听不到她的消息,我就会给她写一封信,能收到她的回复,

刘超[2](2020)在《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国际税收竞争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选址决策?鉴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和技术进步的有利推动,各国如何制定合适的引资政策?由此形成的各国彼此间为争夺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竞拍战”对各国福利又有何影响?针对竞争流动资本的理论框架是否同样适用于分析各国之间竞争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出发点,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解决这些问题能够给政府决策层在对内招商引资、优化外资配置,为企业管理者更有效的进行海外投资决策、避免海外投资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现有文献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多,但通常局限于潜在东道国的本身禀赋和政策环境,而忽略他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而产生的竞争效应,即没有考虑国际税收竞争的影响。特别指出的是,本文研究所谓的“国际税收竞争”,并不单指政府使用税收手段来争夺FDI,而是包括了各种补贴、退税、土地优惠、建立经开区等大量政策优惠手段来吸引FDI,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解决两方面问题:在实证方面,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纳入国际税收竞争的理论框架,回答了存在国际税收竞争的情形下,跨国公司的FDI选址决策是如何确定的;在规范方面,本文将不存在国际税收竞争情况下的FDI区位选择视为基准模型,回答了国家或地区参与到国际税收竞争时各方的福利变化是怎样的。本文研究采用的理论分析框架是国际税收竞争分析框架中的“企业竞拍战”(bidding for firms)模型,即H-W模型(Haufler&Wooton,1999),而不是国际税收竞争分析常用的ZMW模型(Wilson,1986;Zodrow&Mieszkowski,1986)或者K-K模型(Kanbur&Keen,1993),这是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外商直接投资这一种生产性投资,以在东道国建厂经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传统的国际税收竞争模型研究对象多为流动资本,因此并不适用于本文。本文从典型事实出发,选取了政治因素、边际成本和中央政府调控三个角度,以Haufler和Wooton(1999)、Ma(2017)构建的FDI政策竞争模型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税收竞争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在政治因素层面,本文在考虑存在特殊利益集团游说的情况下,国际税收竞争对跨国公司选址决策的影响以及福利分析,在拓展部分,进一步考虑了要素市场定价机制改变对上述结果的影响。文章在这一部分关注了国外常见的集体行为——利益相关的特殊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政治献金游说政府以改变政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态度,从而在国际税收竞争中影响跨国公司最终的选址结果。那么相应的,本文同时关注了东道国政府腐败程度在国际税收竞争中的表现,这是以往同类研究不曾关注过的问题。第二,在生产成本层面,本文在考虑了存在边际劳动成本差异的情况下,国际税收竞争对跨国公司选址决策的影响以及福利分析,在拓展部分,进一步考虑了小国存在非自愿失业时对上述结果的影响。文章在这一部分讨论了市场规模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以及就业创造效应三者的交互作用在FDI政策竞争中对跨国公司选址决策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能够为目前大量外资撤离中国、涌向东南亚国家的典型事实提供一个全新的阐述视角。第三,在多级政府结构层面,本文将传统国际税收竞争模型中常见的纵向税收引入到文章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央政府在地方引资竞争中发挥的“纠错”效应。文章在这部分更多关注的是福利分析,即中央政府如何制定均衡税收政策来避免地方政府间进行FDI竞争造成的福利损失,引导国家总福利实现最优目标;在拓展部分,本文进一步设计了纵向转移支付机制来解决上述结果中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此外,该部分一个额外的发现是:以地方政府引资竞争的视角,明晰了中央政府设立经济开发区的动机,从而有助于缓解盲目重复建设经开区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结论可以归纳如下:第一,关于特殊利益集团游说、要素市场定价机制、市场规模与FDI政策竞争的分析,本文发现特殊利益集团游说行为增加了小国想要得到FDI的动机,因此在FDI竞争中小国有机会克服市场规模效应赢得FDI竞争;无论哪个国家得到FDI,其国家福利和全球总福利均有所下降,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一国对FDI的评价超出了FDI本身带来的经济价值,诱发原因是该国的政治献金数额非常高或者该国政府的腐败程度非常高;如果一国能够打破要素市场的垄断定价权,就可以降低特殊利益集团的游说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扭曲”的配置效率和国家福利,从而帕累托弱改进了FDI竞争均衡结果。第二,关于劳动成本差异、非自愿失业、市场规模与FDI政策竞争的分析,本文发现跨国公司的选址决策取决于市场规模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国际税收竞争并没有改变跨国公司的选址决策条件,但是影响了参与国福利,研究表明,竞争双方均有可能赢得FDI竞争且均有可能从FDI竞争中提高本国福利,但如果本国在竞争中吸引外资的相对优势不足够明显,竞争双方同样存在即使得到FDI,但损失了国家福利的情况。但无论哪种情况出现,从全球总福利视角来看,由于各国对FDI的评价等于FDI给改国家带来的福利改进,因此国际税收竞争的结果是具有配置效率的。第三,关于中央政府调控、地方引资竞争、转移支付制度与FDI政策竞争的分析,本文论证了中央政府能够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消除地方政府陷入“企业竞拍战”带来的福利损失,并且中央政府干预可以使FDI竞争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更加具有效率。无论地方政府以本地居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还是以自身税收收入最大化为目标,中央政府均有能力在均衡中实现国家福利最优。此外,如果地方引资竞争程度较低,中央政府出于限制竞争设立经开区的动机较弱,如果地方引资竞争程度较高,那么中央政府有强烈动机出台具有差异化的建立经开区政策,以引导不同类型外资的有效配置。在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国资本开放水平的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央政府运用经济手段修正“中国式财政分权”导致的地方政府“逐底竞争”以及合理布局经济开发区选址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FDI萎靡的局面下,保持对华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应是政府较为关注的目标,本文结论指出,像过去简单地依靠以激励为主的地方财政补贴和区别内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并不可取,一是由于这些政策多被地方政府所控制,缺乏透明度和游戏规则,容易引起地方政府间的逐底竞争从而扭曲市场价格,二是该做法实际上是直接牺牲本土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间接地换取GDP增加,导致资源无效率浪费。

于秀玲[3](2016)在《金文文字考释汇纂(2000-2015)》文中认为“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1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小篆,它是研究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最珍贵的材料。对金文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清代开始,就有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到民国时期又有容庚先生的《金文编》,再到新世纪陈斯鹏的《新见金文字编》和吴镇烽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等着作,经过这些先贤时哲的努力,金文文字考释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不仅修正并完善了前人的释字成果,还有了一些新的独到见解,如释“?”为“助”、释“?”为“总”。本文即是在借鉴这些前辈的成绩经验的基础上,搜集新世纪以来(2000—2015)关于金文文字考释的新成果,并对其进行汇集。以此作为对新世纪以来金文文字材料考释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整理,并期望尽可能完整的呈现于读者,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为读者尽可能多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代瑞红[4](2009)在《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立科技园区是世界普遍采用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也设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几百个省级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高新区在经济上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我国高新区大部分采用依靠区位要素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聚集的发展模式,企业之间缺乏产业关联,随着发展日益显出园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高新区发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通过对高新区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回顾,梳理出理论发展脉络。接下来对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和优势等一般性原理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为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通过分析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关联机理,将产业集群理论导入高新区发展中,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分析了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规律,基于对园区集群发展阶段的判断高新区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第三部分对高新区内集群发展进行系统探讨,从产业集群的培育、创新和升级三个方面依次进行阐述,并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园区进行案例分析。本文主要结论是:第一,科技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是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我国高新区集约式、内源式发展,可以采取集群式发展模式;第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再生期几个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政府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第三,影响集群形成的主要要素是资源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知识资源。高新区要培育产业集群,需要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进行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引导产业集聚;第四,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集群创新。提高集群创新能力需要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等方面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第五,产业集群实现升级的途径是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外力量的共同作用实现集群升级。

周素萍[5](2008)在《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高科技中小企业对提高国家技术创新的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外很多现成的例子都证明了集群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模式,本文力图通过“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来研究如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本文在对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进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宏观生成机制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五个方面进行了构建及综合模糊评价,尤其对社会信用体系进行了重点研究和阐述;从价值链、市场需求、信用机制、自组织能力、资源禀赋、学习能力以及集群文化机制几方面对中观生成机制进行了构建,并提出了运用灰色定权聚类从中观层面对集群企业进行选择的方法;从技术创新、企业家和知识型人才三方面研究了微观生成机制,并构建了微观生成机制模型,分析了三个因素的内部逻辑关系。最后对中关村科技园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并力图分析每个层面之间及每个层面不同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这是首次从三个层面对集群生成机制进行研究,体现了系统分析的思想。特别是对理论界很少关注的中观生成机制的研究,将为此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第二,构建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PETSC宏观生成机制,重点研究了社会信用体系这个以前在宏观层面被忽视的领域,并对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的宏观生成机制进行了综合模糊评价。第三,在构建高科技中小企业中观生成机制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定权聚类等方法对其中观生成机制进行评价,识别可能生成集群的企业,以便于进行重点培育。第四,构建了高科技中小企业微观生成机制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企业家和知识型员工对集群生成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

费陈彩霞[6](2003)在《《台声》与康宁庄园》文中认为

二、《台声》与康宁庄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声》与康宁庄园(论文提纲范文)

(1)吾爱尤敢·陈彩霞·费太太——一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2)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问题和主要观点
    1.5 本文创新之处
    1.6 本文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税收外部性理论
        2.1.1 横向税收外部性
        2.1.2 纵向税收外部性
    2.2 产业空间布局理论
        2.2.1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2.2.2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2.2.3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
        2.2.4 艾萨德空间经济与区位理论
        2.2.5 新经济地理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国际税收竞争:流动资本
        2.3.2 国际税收竞争:跨国公司
        2.3.3 政治因素与FDI区位选择
        2.3.4 劳动成本与FDI区位选择
        2.3.5 国内税收竞争
        2.3.6 述评
第3章 特殊利益集团游说、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研究
    3.1 问题提出
    3.2 模型设定
        3.2.1 需求、生产和政府行为
        3.2.2 行动时序
        3.2.3 支付
    3.3 考虑单边议价的政策竞争模型
        3.3.1 市场竞争行为与FDI配置分析
        3.3.2 两个博弈:政府行为与特殊利益集团游说
        3.3.3 福利分析
    3.4 引入讨价还价的政策竞争模型
        3.4.1 环境设定和初步分析
        3.4.2 均衡和福利分析
    3.5 若干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劳动成本、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模型设定
        4.2.1 需求和生产
        4.2.2 政府行为
        4.2.3 行动时序
    4.3 缺失政策竞争时跨国公司的选址
        4.3.1 均衡分析
        4.3.2 福利分析
    4.4 考虑政策竞争下的FDI区位选择
        4.4.1 均衡分析
        4.4.2 福利分析
    4.5 失业与劳动法豁免权
        4.5.1 环境设定
        4.5.2 均衡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引资竞争与中央政府调控效应研究
    5.1 问题提出
    5.2 模型构建
    5.3 地区间不存在FDI竞争的情况
        5.3.1 考虑中央政府采取对称政策
        5.3.2 考虑中央政府采取非对称政策
    5.4 地方政府参与FDI政策竞争的情况
        5.4.1 考虑中央政府采取对称政策
        5.4.2 考虑制定有利于优势地区的政策
        5.4.3 考虑支持劣势地区的政策
        5.4.4 部分小结
    5.5 纵向转移支付
        5.5.1 环境设定
        5.5.2 均衡分析
        5.5.3 转移支付还是地方竞争?
    5.6 地方政府变为收入最大化型政府
        5.6.1 当中央政府采取对称政策
        5.6.2 当中央政府采取支持优势地区的政策
        5.6.3 当中央政府采取支持劣势地区的政策
        5.6.4 比较和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第三章涉及的引理和命题证明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金文文字考释汇纂(2000-2015)(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正文
论文所收字形总表
笔画检索
词语与合文
参考文献

(4)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背景
    1.2 论文总体结构
        1.2.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2 论文整体框架
第二章 高新区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2.1 高新区理论研究
        2.1.1 高新区概念
        2.1.2 高新区理论
    2.2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
        2.2.1 产业集群的界定
        2.2.2 产业集群理论
    2.3 简要评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和优势
    3.1 产业集群的内涵
        3.1.1 产业集群的定义
        3.1.2 产业集群的维度
        3.1.3 产业集群的分类
    3.2 产业集群的特征
        3.2.1 空间特征
        3.2.2 组织特征
        3.2.3 产业特征
        3.2.4 环境特征
        3.2.5 社会文化特征
    3.3 产业集群的优势
        3.3.1 集群的静态优势
        3.3.2 集群的动态优势
        3.3.3 集群的制度优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关联机理
    4.1 高新区发展
        4.1.1 世界科技园区发展
        4.1.2 我国高新区发展
    4.2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的关联机理
        4.2.1 高新区是实现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4.2.2 产业集群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4.3 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
        4.3.1 发展现状
        4.3.2 存在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
    5.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5.1.1 一般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研究
        5.1.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5.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阶段性演进
        5.2.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阶段特征
        5.2.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5.3 案例:中关村科技园产业集群发展
        5.3.1 中关村经济发展概况
        5.3.2 中关村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5.3.3 中关村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5.4 高新区的集群式发展
        5.4.1 发展过程
        5.4.2 政府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培育
    6.1 高新区产业集群形成条件
        6.1.1 必要条件
        6.1.2 充分条件
    6.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机制
        6.2.1 资源要素
        6.2.2 形成机制
    6.3 案例:中关村科技园产业集群形成
        6.3.1 独特的资源优势
        6.3.2 特殊的市场需求
        6.3.3 政府引导和推动
        6.3.4 一区多园的建设
    6.4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培育措施
        6.4.1 改善园区环境
        6.4.2 选择集群产业
        6.4.3 转变招商方式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
    7.1 产业集群知识
        7.1.1 集群知识类型和层次
        7.1.2 知识流动与创新
        7.1.3 知识流动与集群竞争力
    7.2 产业集群核心能力
        7.2.1 学习能力
        7.2.2 知识积累
        7.2.3 创新能力
    7.3 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机制
        7.3.1 创新动力机制
        7.3.2 创新实现机制
    7.4 案例:中关村科技园产业集群创新
        7.4.1 丰富的创新资源
        7.4.2 完善的创新平台
        7.4.3 制度和体制创新
    7.5 高新区创新体系的建设途径
        7.5.1 创新资源建设
        7.5.2 创新主体建设
        7.5.3 创新平台建设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
    8.1 全球价值链
        8.1.1 全球价值链涵义
        8.1.2 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
        8.1.3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
    8.2 产业集群升级
        8.2.1 集群升级的界定
        8.2.2 集群中的企业升级
        8.2.3 高新区集群升级的动力
    8.3 案例:新竹科技园产业集群升级
        8.3.1 新竹科技园发展概况
        8.3.2 新竹科技园产业集群升级
    8.4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途径
        8.4.1 不同价值链下的升级路径
        8.4.2 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途径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9.1 基本结论
    9.2 不足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及思路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界定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高科技及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界定
    2.2 企业集群的界定及分类
        2.2.1 集群的研究和界定
        2.2.2 集群的分类
    2.3 国内外典型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
    2.4 企业集群生成的研究方法
    2.5 生成机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宏观生成机制的综合模糊评价
    3.1 集群宏观生成机制及其综合模糊评价研究综述
    3.2 宏观生成机制的构成要素
    3.3 宏观生成机制的构建
        3.3.1 政治法律环境的构建
        3.3.2 经济环境的构建
        3.3.3 科技环境的构建
        3.3.4 社会环境的构建
        3.3.5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3.4 宏观生成机制的综合模糊评价
        3.4.1 构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
        3.4.2 设定因素集和评语集
        3.4.3 综合模糊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观生成机制的灰色定权聚类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灰色定权聚类模型
    4.3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赋值
        4.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2 指标值的确定
    4.4 指标的解释
        4.4.1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价值链
        4.4.2 柔性化的市场需求
        4.4.3 基于博弈论的集群信用机制
        4.4.4 集群的自组织能力
        4.4.5 资源禀赋
        4.4.6 集群学习的多 Agent 模型和自组织网络
        4.4.7 集群文化
    4.5 应用举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观生成机制
    5.1 集群微观生成机制的提出
    5.2 技术创新是集群的动力
        5.2.1 技术创新能力
        5.2.2 技术创新网络
        5.2.3 技术创新扩散吸收
    5.3 企业家是集群生成的推动者
        5.3.1 企业家与集群的生成过程
        5.3.2 企业家精神
        5.3.3 企业家网络
        5.3.4 企业家心智模式
        5.3.5 企业家培养
    5.4 知识型员工是集群生成的基础
        5.4.1 知识型员工的重要作用
        5.4.2 知识型员工聚集的影响因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研究:中关村科技园
    6.1 中关村科技园
    6.2 宏观生成机制
        6.2.1 政治法律环境
        6.2.2 经济环境
        6.2.3 科技环境
        6.2.4 社会环境
        6.2.5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6.3 中观生成机制
        6.3.1 价值链
        6.3.2 柔性市场需求
        6.3.3 中关村的集群文化
    6.4 微观生成机制
        6.4.1 创新机制
        6.4.2 知识型员工
        6.4.3 企业家
    6.5 中关村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台声》与康宁庄园(论文参考文献)

  • [1]吾爱尤敢·陈彩霞·费太太——一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故事[J]. 阎崑. 台声, 2020(17)
  • [2]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D]. 刘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3]金文文字考释汇纂(2000-2015)[D]. 于秀玲. 吉林大学, 2016(10)
  • [4]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 代瑞红. 天津大学, 2009(12)
  • [5]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D]. 周素萍. 天津大学, 2008(08)
  • [6]《台声》与康宁庄园[J]. 费陈彩霞. 台声, 2003(01)

标签:;  ;  ;  ;  ;  

《台湾好声音》与康宁庄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