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模式下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网页模式下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网页方式中化学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谭少华[1](2021)在《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检索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惜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初中生信息检索教学并未作为一门课程,而与之最关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获取和保存信息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现代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对信息检索教学相关文献和项目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掌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基础,其次对调查问卷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策略,在某初中选取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验。两个班级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后,对两个班级进行后测测试,结合三次项目教学法个人成绩的平均分和后测成绩计算出学生信息检索学习最终成绩,对比学习效果。对实验项目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制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对比以及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的调查,项目教学比传统教学在多方面具有优势,包括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等。为了提高信息检索教学效果,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设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案例。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唐坤[2](2021)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进行的变革中,大量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如今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人们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目标内在地要求教育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加以组织,否则其实现就无从谈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真实、更持续、更有意义的学习。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证研究法,前期通过对国内外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为后续实践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接着为客观全面地了解目前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情况,对中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中职院校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并以布隆伯格理论模型作为审视依据,发现总结该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并从布隆伯格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针对存在问题并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从教师角色、学习责任、权力平衡及评价的过程与目的维度进行关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桂林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二年级99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知识建构、课程掌握等多个维度进行学习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在中职《网页制作》课堂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关于网页制作课程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提升学习兴趣。

黄师伦[3](2020)在《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红经济、直播营销等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电子商务行业日新月异,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行业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教育部提出“互联网+教育”的一系列政策,为中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混合式教学方式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应对电商行业的变化,满足人才需求的培养。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混合教学研究及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混合教学的相关文献,然后对当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现状、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分析,确定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原则,对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混合式教学进行总体设计,以及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具体设计,接着通过选取广东省某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4周的教学实验,最后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分析、线上平台教学数据和线下课堂教学数据等方式对实验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验证本文的中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混合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饶成蓉[4](2020)在《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学网大数据学习平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已成为当今时代赋予教育的新要求。然而,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发现,我国不论是高校研究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基于实践教学案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少之又少,其中利用教育大数据学习平台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几乎没有。如今国内研究者已经越来越注意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十分重要,而基于智学网为典型代表的教育大数据学习平台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理论的各个层面分析它可以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效果。目前大多数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是从理论角度上分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影响,缺乏教学实践的证明,故本研究试图通过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运用智学网课堂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培养学生习得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于深度学习发生的要求这三大方面分析了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笔者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于深度学习的定义、策略和建议等,构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编写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三种典型的实验案例。对李玉斌,李秋雨等编写的《面向混合学习环境的大学生深度学习量表》进行改编,制成《高中生深度学习发生测量量表》前测和后测问卷,经专家审阅和数据分析,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在实证研究中,选取南昌市某中学的两个高一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先对学生的深度学习状态进行前测,再进行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状态进行后测以分析上述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影响。该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教学模式能够促进高中学生整体深度学习的发生。从深度学习发生的一级维度来看,上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动机水平、深度学习策略水平、深度学习投入水平以及深度学习能力;从次级维度来看,上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兴趣,知识能力、运用预习策略、复习策略和组织策略的能力以及有利于学生更快进入课堂投入的学习状态。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娜荷芽[6](2020)在《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民族语言研究是构筑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客观需要。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语言及其发展与变迁是语言人类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也是学界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内容。因此,文化的变迁也影响语言的变迁。形成语言变迁的内部和外部机制有很多,而文化接触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对接触各方或一方语言文化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俄罗斯联邦是世界多民族国家之一。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其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共存的基础。俄罗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域特点吸引着学界的关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之一,俄罗斯与中国有着长久而友好睦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深入而广泛的人文交流传统。图瓦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多民族聚居的社会特色使其民族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图瓦语是图瓦人的重要交流工具,也是他们认知世界和信息交流的符号系统。不仅如此,图瓦语也是图瓦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者,是图瓦人认同、情感和思想表达的载体。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活力和多样性调查,图瓦语被列入脆弱语言行列。这一现实情况也表明图瓦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图瓦语研究的重要性和客观需要。而且,图瓦语研究对深入了解当今俄罗斯图瓦人的文化特征以及对促进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主题,以本作者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克孜勒市进行的实地田野调查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分析依据,结合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论述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接触如何影响图瓦语并对其形成变迁。本文将在简要论述图瓦人和图瓦语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教育、媒体、日常生活领域所体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本文第二章从语言与教育、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教科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论述了教育领域所体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整体而言,学生群体兼用图瓦语和俄语的情况趋向普遍,而且多数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双语能力。图瓦语教科书内容类型多样,而且课文内容中的俄语借词较多,部分内容也体现俄罗斯各民族共同奋斗,共谋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教育领域体现出图瓦语言文化与俄罗斯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与共存。本文第三章从语言与媒体、纸媒体语言、电视媒体语言和网络媒体语言等四个部分来阐释了媒体领域所展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图瓦语纸媒体和电视媒体中使用较多俄语借词。图瓦语网络词汇拼写特点表明凸显图瓦语特点的?、?、?三个字母时常被人们由О、У、Н三个字母代替使用。网络图瓦语缩略词也呈现与网络俄语缩略词相同的特点。现代网络媒体图瓦语体现图瓦—俄罗斯文化的接触对图瓦语的影响以及该两种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本文第四章由语言与日常生活、人名和亲属称谓变迁、语言场合与选择、语言态度与选择等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并探讨了图瓦语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所体现的变迁及其意义。图瓦人名和亲属称谓词不仅保留了图瓦语言文化的传统与习俗,同时也体现着俄罗斯语言文化特点。部分图瓦人取俄罗斯名或者带有俄语人名或俄罗斯文化特点的名字。日常生活中,图瓦人的部分亲属称谓词也使用俄语亲属称谓词。对于图瓦人来说图瓦语和俄语有各自的使用功能。图瓦人的语言态度与选择也表明他们对图瓦语和俄语的重视以及该两种语言对他们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日常生活领域体现出图瓦文化和俄罗斯文化接触和交融背景下的图瓦语传承与变迁以及多元文化共存的现象。通过上述内容与分析,本文重点探讨了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接触对图瓦语形成的影响与变迁。以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接触为前提的图瓦语言文化变迁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文化涵化现象较突出。图瓦语变迁体现了图瓦文化接受和适应俄罗斯文化的部分特征。不仅如此,俄罗斯图瓦人采借俄罗斯文化并将其与图瓦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促进了图瓦—俄罗斯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民族语言研究不仅是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借鉴依据,也符合国家发展、国际间人文交流政策导向。同时,民族语言研究对构筑人类共有精神家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图瓦语个案研究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翔[7](2020)在《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文中指出自2000年以来,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下文以AA学院简称)如同横空出世般闯进我们的视野,它以一系列骄人成就与独特方式,激发了我们的研究热情:一大批AA学院的毕业生与教师,如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彼得·库克(Peter Cook)、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尼古拉斯·格雷姆肖(Nicholas Grimshaw)、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沃尔夫·狄·普瑞克斯(Wolf D.Prix.)……成为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他(她)们设计落成的具有先锋色彩及实验价值的建筑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当今世界的空间景观,他们主导的“建筑电讯派”、解构主义建筑、数字化-参数化建筑等推动着当代建筑思潮及流派的发展。我们进一步发现AA学院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方方面面,如它独立于大学体制之外的建筑教育模式;如以“工作单元”替代课程,教师给出的主题成为教学内容;如基础教学以装置、身体及行为、影像、拼贴等当代实验艺术方式作为练习手法,避开了功能、构造、制图等一般建筑入门教学内容;如以创新性、实验性、交叉性、艺术性的教学面貌等,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学术兴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在经过手工、图案、工艺美术等形态之后,在新时期转型为现代形态的艺术设计,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又逐渐进入数字化设计阶段。与多变相随的是同质化、程式化、职业化的教学景观,及千篇一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题作业与教材模式。同时,引起设计教育界极大关注、无数院校试图进行改革的设计基础课程,由于诸多原因整体上至今仍陷于“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模式而不能自拔。于是,在这种情境中的设计基础改革把视线转向了建筑教育,而AA学院的基础课程无疑为设计基础教学的突围带来了示范性意义,通过课题的研究与论文的写作,从各个层面进行解读,寻找可以参照借鉴、改写的路径,寻找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到作业手法的演绎之路。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作为AA学院独特面貌生成的背景与基础,包括了实验性建筑艺术的基础形态,建筑教育的实验性教学与基础教学的情境,2.AA学院的教育特质,包括发展历程、课程体系及着名教师,3.AA学院教学的工作单元设置与教师的主题教学,4.AA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学主题设计途径,学生对单元主题的二次设计、作业创意的多种路径等,5.AA学院基础教学作业的表现手法与视觉图式,包括对现当代艺术的借用与演绎,作业的形式手法及视觉表现等。附录部分整理了历年来AA学院基础教学的主要课题。

杜金烨[8](2020)在《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应的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对学生的要求从最初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向能力导向转变。命题立意也应当从知识立意过渡到能力立意,关于学生在生物学科所需具备的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初、高中学业测评领域,常规测评方面较为欠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逐渐积累。单元测评作为过程性评价,可考量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能力的单元测评的开展,可督促学生能力的逐步形成。基于此背景确定本次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能力”、“测评”、“命题”三方面进行研究现状介绍,洞察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动态,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采用调查法对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剖析,明确一线生物学教师命题现状。接着,基于调查结果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业测评考试说明及教材内容为基础构建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命题框架,该部分包括对初中生物学考试能力类别及要素的划分、构建初中生物学“能力—认知层次”模型及多维双向细目表三部分。再次,以命题框架为基础,结合命题相关理论进行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该部分涉及单元测评卷命题的基本思想、原则、流程、试卷结构、题型等的构建,力求进行原创试题的命制。最后,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开展命题,对所构成的单元卷的质量分析以二阶抽样法进行实践,利用IRT理论对试题的质量进行分析,结合学生问卷,进一步剖析该单元测评卷的质量水平。基于以上实践本研究洞察了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现状:一线生物学教师缺乏命题相应培训、对命题蓝图缺乏了解、单元测评卷由主观拼凑而成等;明确了初中生物学考试能力类别及要素,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切入点构建了“能力-认知层次”模型,梳理了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多维双向细目表建构途径。通过不同类别学生的测评结果及问卷反馈可知,该单元测评卷可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且原创试题的命制可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切实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此外,在单元测评卷的命制过程中可提高教师的命审题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孔玺[9](2020)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有智慧学习环境多注重知识内容、学习路径等方面的自适应调整,较少关注学习者情感层面个性化支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或智能设备之间缺乏有效情感交互,情感缺失问题依然存在。智慧学习环境除为学习者提供自适应知识内容之外,还应当提供满足学习者情感状态的智慧化服务,并能够实现情感状态的适应性调整,以保证学习者维持在相对积极的情感阶段,从而改善学习效果。因此,实现智慧学习环境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对智慧学习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当前智慧学习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理想的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主要通过观看智能设备所显示的富含学习内容的界面、画面(即数字学习画面)来进行知识的获取,同时数字学习画面以其潜在情感特征引起学习者情感发生变化。数字学习画面情感通常由视觉特征向外传达,学习者情感则是学习者在观看画面时所表现的情感状态,但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数字学习画面情感是否会引起学习者发生情感变化?具体又是怎样影响的?等等。为此,本研究以数字学习画面及其情感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探讨数字学习画面情感特征及其与学习者情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此加强智慧学习环境下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情感支持,为智慧学习环境情感交互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实现对数字学习画面情感快速、准确的识别是后续研究的必然条件,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领域中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画面情感的自动识别,而在此之前需要在确定分类与情感描述模型并展开数字学习画面的样本数据收集。因此,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按照一定目的与原则设计了数字学习画面分类编码体系,并将数字学习画面情感分为了温馨、欢快、活泼、搞笑、夸张、幽默、有趣、凄凉、枯燥、沉闷、繁乱、虚幻、惊险、恐怖14种类型。之后自编网络爬虫和截屏等程序批量获取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所需的样本数据,最终获得数字学习画面126297幅,之后从126297幅画面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7433幅按照14种情感进行人工标注,以组成训练数据集提供给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画面情感可避免人为识别的主观性,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具有4个卷积层4个池化层和1个全连接层的9层卷积神经网络用以识别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该卷积神经网络使用已标注情感的数字学习画面展开训练,最终测试表明该网络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之后使用训练好的识别模型对搜集的全部画面进行情感分析,在学科、学段、教学方式等维度上分析情感分布水平。另外,通过人脸表情识别的方式实现对学习者情感准确分类对后续研究顺利进行同样重要,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将学习表情分为常态、高兴、愤怒、悲伤、专注、走神等7类,之后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量人脸表情数据并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学习者情感的动态识别。测试结果显示人脸识别准确率和表情识别准确率均达到较高水平,证明该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判断人脸区域并识别学习者情感状态。本研究选择山东某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共41人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探究了数字学习画面情感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使用精心设计的数字学习画面进行授课,并在讲课过程中使用自编同步采集工具成对获取学习者表情图像与数字学习画面图像,最终获取学习者表情图像177515幅,数字学习画面图像177515幅,两类图像一一对应成组保存在数据库中。之后使用对应的识别模型对每组图像分别进行数字学习画面情感识别与学习者情感识别,生成结果数据表后通过相关系数探讨了不同数字学习画面情感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具有温馨、欢快、活泼、搞笑、幽默、有趣情感类型的数字学习画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习者的积极情感,枯燥、沉闷等情感类型则可引起学习者的消极情感,而夸张、凄凉、繁乱、虚幻类型数字学习画面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较为复杂。最后,本研究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结合画面的视觉艺术特征与情感特征,提出关于数字学习画面设计的启示与建议,以期丰富智慧学习环境下情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

刘涛[10](2020)在《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学习因突破时空局限,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强等优势,深受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欢迎。微课,作为支撑在线学习的重要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简、主题明确,易于网络传播,适合碎片化学习、制作简单等优点,在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微课视频是微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微课视频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而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更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微课视频的镜头类型和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镜头运用法则,提高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质量,对改善微课在教学实践与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中小学微课大赛、慕课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平台等网站中下载了2000个微课视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视频分割和FFmpeg等工具和方法,对微课视频的镜头进行自动分割,然后按学段、学科和制作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微课视频镜头类型的爱好,提出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时镜头选择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课、微课制作、视频镜头分割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微课视频镜头结构研究的目标和内容。2.从当前比较热门的微课和MOOC网站中下载了2000个微课视频,并按照教学内容对应的学段、学科和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进行分类。3.根据微课视频镜头的画面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表现方式进行分类,建立了微课视频镜头分类体系;利用基于颜色直方图的镜头检测方法,对微课视频的镜头进行自动分割,然后进行人工分类统计各类微课视频的镜头类型数量,分析各类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特点。4.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学生对镜头的偏好,提出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时镜头类型选择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微课视频的镜头中录屏类镜头占大多数,约占三分之二。其次是教师讲解类镜头,约占到四分之一。课堂实景和实践类镜头较少,各约占二十分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类型喜欢的镜头类型不同,这就要求微课制作者在设计与制作微课视频时应根据讲授的知识类型尽可能选择学生喜欢的镜头类型表现教学内容。

二、网页方式中化学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页方式中化学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
        2.1.2 教学策略
    2.2 PBL教学模式
        2.2.1 PBL概念
        2.2.2 PBL基本特点和要素
        2.2.3 PBL教学流程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3.3 情境学习理论
3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先导性研究
    3.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2 初中学生信息检索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的制定
    4.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原则
    4.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4.2.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4.2.2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4.2.3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实施条件
    4.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
        4.3.1 选定项目任务的策略
        4.3.2 项目规划和准备的策略
        4.3.3 管理项目的策略
        4.3.4 项目回顾及完善的策略
5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应用
    5.1 实验内容
        5.1.1 实验条件
        5.1.2 选取实验对象
        5.1.3 做出实验假设
        5.1.4 选择实验材料
        5.1.5 控制实验变量
    5.2 实验过程
        5.2.1 对照班的传统教学实施
        5.2.2 实验班的采用基于PBL教学策略的应用设计
        5.2.3 基于PBL《网上获取与保存信息》的教学案例
        5.2.4 基于PBL《制定旅游计划书》的教学案例
        5.2.5 基于PBL《网络信息辨真假》的教学案例
    5.3 实验效果调查与分析
        5.3.1 学生学习成绩数据分析
        5.3.2 学生学习态度分析总结
        5.3.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分析
        5.3.4 学生项目教学评价访谈
        5.3.5 教学总结与反思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实证研究法
    (四)核心概念
        1.学生
        2.以学生为中心
        3.课堂参与度
    (五)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二、相关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基础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布隆伯格的理论模型
        1.教师角色
        2.学习责任
        3.权力平衡
        4.内容功能
        5.评价的过程与目的
        6.评论与启示
    (四)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层面
        2.学生层面
三、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一)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调查简介
        1.问卷设计依据
        2.调查目的
        3.调查方法
        4.调查对象与范围
    (二)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存在问题分析
        4.现状调研总结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布隆伯格理论用于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中职《网页制作》课程内容特点
        2.中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意图
    (二)教学设计
        1.课前阶段
        2.课中阶段
        3.课后阶段
    (三)教学实施
        1.课前学习准备
        2.创设学习情境
        3.理解学习任务
        5.自主操作完成学习任务
        6.阶段性分享与讨论
        7.作品的展示分享与评价
    (四)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作品分析
        2.作业情况分析
        3.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五)实践总结
        1.问题分析
        2.教学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1.1.2 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新方式转变的需求
        1.1.3 中职电子商务教学问题解决的需求
        1.1.4 中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难点的需求
        1.1.5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论文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梳理、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文献梳理
        2.1.1 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1.2 混合式教学影响因素
        2.1.3 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2.1.4 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
        2.1.5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2.2 概念界定
        2.2.1 混合式教学
        2.2.2 混合式教学模式
        2.2.3 教学系统设计
        2.2.4 有效教学
    2.3 相关理论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掌握学习理论
        2.3.3 知识分类教学论
        2.3.4 分层教学理论
        2.3.5 能力本位教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混合式教学设计
    3.1 设计前分析
        3.1.1 教学现状分析
        3.1.2 教学目标分析
        3.1.3 教学对象分析
        3.1.4 教学内容分析
        3.1.5 在线教学平台分析
    3.2 教学设计原则
        3.2.1 以学生为主体
        3.2.2 满足学生个性化
        3.2.3 课堂内容实用性
        3.2.4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3.2.5 多元化评价原则
    3.3 教学设计总框架
        3.3.1 现有混合式教学设计框架分析
        3.3.2 中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框架
    3.4 教学过程设计
        3.4.1 概念型知识混合式教学设计
        3.4.2 技能型知识混合式教学设计
        3.4.3 能力型知识混合式教学设计
    3.5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3.5.1 评价指标
        3.5.2 评价工具
    3.6 本章小结
4 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混合式教学实施
    4.1 前期准备
        4.1.1 学校的准备
        4.1.2 教师的准备
        4.1.3 学生的准备
        4.1.4 在线教学平台搭建
    4.2 教学实践
        4.2.1 概念型知识混合式教学实践
        4.2.2 技能型知识混合式教学实践
        4.2.3 能力型知识混合式教学实践
    4.3 教学实践中反思
        4.3.1 课前要重视引导监督
        4.3.2 课中加强教学管理
        4.3.3 课后要及时教学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5.1 学习目标评价
        5.1.1 问卷结果分析
        5.1.2 访谈结果分析
    5.2 学习态度评价
        5.2.1 在线学习平台数据分析
        5.2.2 问卷结果分析
        5.2.3 访谈结果分析
    5.3 学习效果评价
        5.3.1 阶段测试成绩
        5.3.2 期末考试成绩
    5.4 综合能力评价
        5.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4.2 综合能力评价量表分析
    5.5 教学实践后反思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学网大数据学习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理由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框架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育大数据的概念
        2.1.2 智学网的内涵与特色
        2.1.3 深度学习的内涵
    2.2 相关教育理论基础
        2.2.1 深度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3 相关研究综述
    3.1 国内外关于教育大数据技术的研究
        3.1.1 教育大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
        3.1.2 教育大数据典型分析模型的研究
        3.1.3 智学网大数据学习平台在学科教学领域中的研究
    3.2 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
        3.2.1 国外关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
        3.2.2 国内关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
4 促进高中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4.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4.1.1 化学学科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4.1.2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征适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4.1.3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
    4.2 以智学网化学课堂模式促进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4.2.1 智学网模式课前准备阶段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4.2.2 智学网模式课堂干预阶段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4.2.3 智学网模式课后反思阶段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5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智学网课堂模式的构建及案例
    5.1 新授课智学网课堂模式的构建
    5.2 复习课智学网课堂模式的构建
    5.3 习题讲评课智学网课堂模式的构建
    5.4 新授课智学网课堂模式教学案例
    5.5 习题课智学网课堂模式教学案例
6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高中化学智学网课堂实证研究
    6.1 研究对象
    6.2 研究工具
        6.2.1 .前测问卷
        6.2.2 .后测问卷
    6.3 研究过程
        6.3.1 .深度学习情况前测
        6.3.2 .教学实验实施
        6.3.3 .深度学习情况后测
        6.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6.4 研究结果与分析
        6.4.1 深度学习情况差异分析
        6.4.2 .化学学科测验成绩分析
        6.4.3 总结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7.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文化变迁相关研究
        二、国外图瓦语相关研究
        三、国内图瓦语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图瓦人与图瓦语
    第一节 图瓦人历史与现状
        一、历史记载
        二、关于图瓦人的名称
        三、图瓦人现状
    第二节 图瓦语历史与现状
        一、时代背景
        二、图瓦语现状
    小结
第二章 教育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相关规定
        二、克孜勒市学前教育
    第三节 初中等教育
        一、第W混合学校
        二、第E民族学校
        三、图瓦语老师
    第四节 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相关规定
        二、克孜勒市高等教育
    第五节 教科书
        一、图瓦语教科书内容分类
        二、图瓦语教科书内容分析
        三、双语教材
    小结
第三章 媒体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媒体
    第二节 纸媒体语言
        一、唐努图瓦共和国时期《真理报》
        二、苏联时期《真理报》
        三、俄罗斯联邦时期《真理报》
    第三节 电视媒体语言
        一、图瓦语和俄语电视新闻内容分类
        二、图瓦语和俄语电视新闻节目语句和有声语言分析
    第四节 网络媒体语言
        一、网络新闻语言
        二、字母?、?、?
        三、缩略词
    小结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日常生活
    第二节 人名和亲属称谓变迁
        一、人名变迁
        二、亲属称谓变迁
    第三节 语言场合与语言选择
    第四节 语言态度与语言选择
    小结
结论
    一、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二、文化接触下的语言变迁表现形式
    三、文化接触对语言变迁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7)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背景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确立
    二.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应用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相关概念解读
        1.关于基础课程
        2.关于“建筑学”、“设计学”、“纯艺术(美术学)”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科演绎与AA学院的历程——建筑教育实验与AA学院发展研究
    第一节 建筑教育的学科演绎
        一.从美术学院到理工院校
        二.学科发展与多元实验
    第二节 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
        一.从空间生成入手
        二.从建构与建造入手
        三.从艺术形式入手
    第三节 AA学院的发展与特质
        一.第一阶段:非学院派的开端之路
        二.第二阶段:艰难变革的现代主义之路
        三.第三阶段:桀骜传奇的先锋之路
    第四节 AA学院的基本特质
        一.独特性:体制之外
        二.开放性:教师背景的多元化
        三.创新性:课程结构中的“工作单元”与“主题教学”
        四.研究性:教学情境中的学理探求与实验色彩
        五.先锋性:作业中的当代艺术与前卫色彩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多元演绎与前卫色彩——现当代建筑及AA学院实验研究
    第一节 “AA人”的现当代建筑书写史
        一.游牧与插件:建筑电讯派的纸上建筑
        二.机器与结构:高技术主义建筑设计
        三.“分延”与“差异”:解构主义建筑艺术
        四.“非线”与“生态”:参数化建筑艺术
    第二节 “AA人”的知识背景与研究性实验
        一.叙事与空间:屈米的理论与实验
        (一)叙事与时间
        (二)叙事与空间
        二.乐思与空间:里伯斯金的理论与实验
        (一)音乐体验
        (二)符号语言中的建筑与音乐
        三.建筑与电影:舒宁的理论与实验
        (一)实验与理论建构
        (二)相关课题教学案例
        四.绘画与现实:哈迪德的理念与建筑艺术
        (一)构成主义绘画
        (二)碎片与建筑实验
        (三)流体与建筑艺术的世界
        五.建筑师与哲匠:库哈斯的多元面貌
        (一)“反引力”:作为建筑师
        (二)三本书:作为理论家与批评家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课程体系与工作单位——AA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结构
    第一节 AA学院的课程体系
        一.AA学院基础课程
        (一)预科课程
        (二)一年级课程
        二.AA学院核心课程
        (一)中级学院课程
        (二)专业学院课程
        三.AA学院研究生课程
        (一)硕士课程
        (二)博士课程
        四.AA学院公共课程
        (一)媒体研究课程
        (二)历史与理论研究课程
        (三)技术课程
        五.相关教学项目与课程活动
        (一)海外游学
        (二)讲座
        (三)评图
        (四)作业发布与展示
    第二节 AA学院的教学结构
        一.关于教学结构的几种模式
        二.工作单元与课程设置
        (一)学年模式与课程群
        (二)工作室模式与工作单元的选择
        (三)主题性模式与工作单元的内容
        (四)教学主题与作业二次设计
        三.双轨制课程结构
    第三节 AA学院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
        一.思路拓展阶段
        二.专业知识建立阶段
        三.意识的提升阶段
        四.领域前沿与学科发展
        五.理论与技术支持
        (一)表现
        (二)思维
        (三)建造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预科教学的主题设定与作业设计——因素、方法、特征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题设定的因素与方法
        一.教师层面:职业素质与工作方式
        二.主题的基本策略
        (一)身体与空间
        (二)城市与景观
        (三)衍生与延伸
    第二节 作业二次设计的因素与方法
        一.学生层面:个性因素与寻找切入点
        二.案例分析
        (一)2000年主题“空间与体验”
        (二)2002年主题“外来文化研究”
        (三)2008年主题“剖析环境”
        (四)2009年主题“模糊边界”
        (五)2010年主题“比例、场景和身体”
        (六)2011年主题“观察、想象与转化”
        (七)2015年主题“瞄准现场”
        (八)2016年主题“文本与片段”
        (九)2017年主题“材料的趣味”
        (十)2018年主题“精确切割和误差范围”
    第三节 预科教学作业二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资源素材的广泛性与奇特性
        二.概念图式的隐喻性与观念性
        三.实验展开的游戏性与多解性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一年级教学的主题设定与作业设计——因素、方法、特征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题设定的因素与方法
        一.教师层面:建筑师与学者
        二.主题设定的基本策略
        (一)意义与趣味
        (二)案例与学理
        (三)考察与体验
    第二节 作业二次设计的因素与方法
        一.学生层面:专业因素与学习兴趣
        二.案例分析
        (一)2000年主题“身体与重力”
        (二)2002年主题“环境与身体”
        (三)2008年主题“泰晤士河”
        (四)2009年主题“比例与模型”
        (五)2010年主题“对立与交叉”
        (六)2011年主题“设计方法与写作”
        (七)2015年主题“居住世界”、“女神与复仇者”、“体验当下”
        (八)2016年主题“栖息地、城市与城市呈现、空间组织、反项目、形式及其它”
        (九)2017年主题“比较:伦敦与美国城镇”
        (十)2018年主题“人、建筑、环境”
    第三节 一年级教学作业二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知识方法的多元化与反思性
        二.叙事语言的意象性与戏谑性
        三.设计方案的功能性与形式化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表现形式与视觉图式——AA学院基础课程的作业手法研究
    第一节 主题表现与现当代艺术
        一.解读:现当代艺术的表现特征
        二.实验:当代艺术与现当代建筑
        三.挪用:作业手法与现当代艺术
        (一)装置艺术
        (二)身体与行为艺术
        (三)影像艺术
        (四)数字媒体艺术
        (五)概念艺术
    第二节 图式与视觉表现
        一.库克《绘画:建筑的原动力》
        二.非制图与非建筑画
        三.综合媒介与拼贴图像
    第三节 模型与空间体验
        一.模型制作:概念与意象表现
        二.空间建造:体验与1:1建造
        三.数媒表现:虚拟——无限幻境
    小结与讨论
结论
    一.研究思路与脉络总结:现象到本质
    二.研究与分析方法总结:经验与解释
    三.研究主要发现与成果:特质与同构
    四.对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建议
    五.研究的主要学术贡献与影响力
附录一 AA学院基础课程1999-2018学生作业原始资料
附录二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需要
        (二)教师专业水平要求提高的需要
        (三)能力立意试题应用的增多
    三、研究综述
        (一)能力的相关研究
        (二)测评、测试的相关研究
        (三)试题编制
        (四)研究综述小结
    四、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二)安德森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三)加涅的学习认知结果理论
        (四)SOLO分类理论
        (五)小结
    二、教育质量测量学
        (一)经典测验理论
        (二)项目式反应理论
        (三)启示
    四、教育评价理论
        (一)过程性评价
        (二)终结性评价
        (三)启示
第三章 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访谈问卷的编制
    二、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一)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处理
        (二)访谈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三、结论
第四章 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框架构建
    一、初中生物学考试能力类别的划分
    二、初中生物学“能力-认知层次”模型构建
    三、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试卷多维双向细目表的构建
第五章 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的编制和实践
    一、命题基本思想
    二、命题原则
    三、单元测评命题流程
    四、单元测评卷的要素组成
        (一)试卷的结构
        (二)试卷的题型构成
        (三)背景素材的选择
        (四)题干的表述
        (五)评标的建立
    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的编制
        (一)双向细目表的编制
        (二)试题编制
        (三)评标的制定
        (四)单元测试卷的组合
    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的测评与数据分析
        (一)单元测试卷的实施
        (二)单元测试卷数据收集
        (三)单元测试卷测评数据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初中生物单元测评卷编制的启示
    二、研究展望
附录1 关于初中生物单元测评卷编制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关于初中生物单元测评卷编制现状的访谈问卷
附录3 第三单元测评组卷双向细目表
附录4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测评卷
附录5 第三单元测评卷试题信息表
附录6 第三单元测评卷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智慧学习环境下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现状
        1.2.2 数字学习画面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智慧学习环境
        2.1.2 数字学习画面
        2.1.3 学习者情感与学习画面情感
    2.2 相关理论
        2.2.1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2.2.2 自主学习理论
        2.2.3 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
    2.3 技术基础
        2.3.1 深度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
        2.3.2 卷积神经网络特点及其结构
        2.3.3 实现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开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描述模型及分类
    3.1 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描述
    3.2 数字学习画面分类
        3.2.1 数字学习画面分类目的
        3.2.2 数字学习画面分类原则
        3.2.3 数字学习画面的分类方式
    3.3 数字学习画面的编码
        3.3.1 编码目的
        3.3.2 编码原则
        3.3.3 数字学习画面的编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数字学习画面情感估计
    4.1 数字学习画面情感估计概述
    4.2 数字学习画面数据库构建及其情感标注
        4.2.1 数字学习画面数据库的构建
        4.2.2 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标注
    4.3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4.3.1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4.3.2 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调整
    4.4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4.5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分析
        4.5.1 不同学段下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分布
        4.5.2 不同学科下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分布
        4.5.3 不同教学方式下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分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数字学习画面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实验研究
    5.1 智慧学习环境中数字学习画面情感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概述
    5.2 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情感识别
        5.2.1 学习者人脸图像检测
        5.2.2 学习者人脸图像判断
        5.2.3 学习者表情数据库的构建
        5.2.4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设计
        5.2.5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5.2.6 结果分析
    5.3 实验研究
        5.3.1 实验目的
        5.3.2 实验变量与假设
        5.3.3 实验设计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数据样本统计
        5.4.2 实验数据分析
        5.4.3 结果讨论
    5.5 启示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与不足
    6.2 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微课研究现状
        1.3.2 微课视频研究现状
        1.3.3 视频镜头分割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技术实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2.2.1 知识分类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2.2.3 镜头语言和镜头组接
        2.2.4 视频镜头分割技术
    2.3 视频镜头分割程序开发
第三章 微课视频的镜头类型阐释
    3.1 微课视频样本收集
    3.2 微课视频的镜头分类体系
    3.3 微课视频的镜头类型说明案例
    3.4 微课视频镜头编码
第四章 各类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分析
    4.1 不同学段的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分析
    4.2 不同学科的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分析
    4.3 不同制作方式的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分析
第五章 对微课视频制作的启示
    5.1 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特点总结
    5.2 学生喜欢的镜头类型调查
    5.3 对微课视频镜头运用的启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网页方式中化学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D]. 谭少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2]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D]. 唐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3]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黄师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7)
  • [4]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学网大数据学习平台[D]. 饶成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D]. 娜荷芽.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7]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D]. 夏翔.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8]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的研究[D]. 杜金烨.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智慧学习环境下数字学习画面的情感研究[D]. 孔玺.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10]微课视频的镜头结构研究[D]. 刘涛.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网页模式下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