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蚓激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一、蚓激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吕健[1](2021)在《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评价与疗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芪龙胶囊(国药准字Z20000097,医保乙类)以“益气活血”立法,补气与活血并重,主要用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但芪龙胶囊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疗效尚未有过评价,且疗效机制尚不清楚。中药复方具有成分复杂、靶点通路多样等特点。为解决芪龙胶囊在真实世界中临床疗效不明确的临床问题,及其疗效机制不清楚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明了芪龙胶囊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疗效,并采用 RNA 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验证技术,筛选出芪龙胶囊发挥疗效所调控的关键基因以及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本研究为芪龙胶囊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并从转录组学层面揭示了芪龙胶囊“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疗效机制,为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提供了生物学客观依据。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芪龙胶囊在真实临床实践中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与RT-qPCR验证技术,筛选芪龙胶囊调控的关键基因以及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阐释其疗效机制。方法1.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患者,以服用芪龙胶囊为暴露因素,形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总样本量不少于2249例;主要结局指标为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中医证候(气虚证评分、血瘀证评分)、心理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脂指标、凝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12周、24周对患者进行现场随访以评估疗效。使用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处理混杂因素,通过差值检验法、对齐秩转换方差分析(Aligned Ranks Transformation ANOVA,ART ANOVA)、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GLMM)评价临床疗效。研究结果遵循STROBE-cohort study规范进行报告。2.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差异表达mRNA研究:(1)血样为临床试验中分别于基线与芪龙胶囊治疗12周后所取患者的全血,采血管为2.5ml Paxgene Blood RNA tube,依据患者12周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降低数值最大且BI评分提高数值最大筛选原则,选取了 20名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共计40个血样。(2)治疗前分组为20名患者治疗前血样(20个生物样本重复),治疗后分组为此20名患者服用芪龙胶囊治疗12周后血样(20个生物样本重复)。除主分析组外,还依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了亚组的设置,包括性别(男、女)、年龄(年龄≤60岁、年龄>60岁)、初发与复发。(3)实验方法主要为样本总RNA提取、总RNA质控、文库构建与测序、测序数据的过滤与质控、差异基因检测、差异基因富集分析6个过程。(4)差异基因筛选使用DEGseq方法,为了提高筛选的准确性,我们定义log2 Fold Change≥1并且Q-value≤0.001的基因,筛选为芪龙胶囊干预后显着差异表达基因。(5)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与KEGG Pathway富集分析,计算得到的P-value分别通过Bonferroni与FDR校正后,以P-value或Q-value(corrected P-value)<0.05为阈值,满足此条件的GO term和Pathway定义为在候选基因中显着富集的GO term与KEGG Pathway,通过GO功能与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能确定差异基因行使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与生物学功能。3.基于RT-qPCR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关键基因与调控机制研究:(1)选取测序结果中差异表达显着性大且基因表达量较高的基因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CXCL8、LY96、GNG10、CXCL10进行验证,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基因。(2)选取RNA-Seq高通量测序部分同一批患者血样RNA进行验证实验,共10名患者(女性3例、男性7例;年龄≤60岁5例、年龄>60岁5例;初发6例、复发4例),20个血样RNA进行验证(治疗前、治疗后)。(3)实验方法包括样本总RNA质检、mRNA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序列与引物设计、PCR反应体系)。(4)使用2⊿⊿Ct法分析实时定量PCR实验中目标基因干预后表达相对变化,将治疗前和治疗后各10个样本的三次重复平均Ct与平均内参Ct统一计算为两组的均值,然后以治疗前为对照(2-⊿⊿Ct=1),计算每个目标基因在治疗后与治疗前中表达量比值2-⊿⊿Ct,若比值>1,则干预后此基因表达量上调;若比值<1,则表达量下调。以此判断验证的目标基因与转录组测序上下调趋势是否一致。同时结合转录组测序富集结果,阐释关键基因调控的主要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结果1.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1)从2016年11月3日~2019年1月16日,共筛选了 2468例患者,基线入组时因不符合入组标准排除97例,共2371例患者进入研究队列,第12周、24周随访共剔除与失访69例,最终纳入分析合格病例2302例(暴露组1260例、非暴露组1042例)。(2)2302例全数据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①在治疗后第24周,芪龙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在降低mRS评分、NIHSS评分、气虚证评分、血瘀证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和提高BI评分方面优于单用基础治疗(P<0.05);②在治疗后第12周,芪龙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在降低总胆固醇含量方面优于单用基础治疗(P<0.05)。(3)PSM 600例子数据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①在治疗后第24周,芪龙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在降低mRS评分、NIHSS评分、气虚证评分、血瘀证评分、SAS评分和提高BI评分方面优于单用基础治疗(P<0.05);②在治疗后第12周,芪龙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在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方面优于单用基础治疗(P<0.05)。(4)600例子数据集对齐秩转换方差分析模型:三次测量的主要结局指标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和BI评分在分组的P值小于0.05,说明mRS评分和BI评分各组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分组和测量次数交互作用的P值大于0.05,说明测量次数和分组无交互作用;NIHSS评分在测量次数的P值小于0.05,则说明NIHSS评分在各个测量时间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分组和测量交互作用的P值大于0.05,说明测量次数和分组无交互作用。(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分别在2302例全数据与600例子数据集进行mRS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建模,结果显示:①在mRS评分方面,600例子数据集中暴露组受试者mR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83%,非暴露组的受试者mR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5.8%,暴露组患者的mRS评分下降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显着(P<0.05);2302例全数据集结果显示,暴露组受试者mR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82%,非暴露组受试者mR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7%,暴露组患者的mRS评分下降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NIHSS评分方面,600例子数据集结果显示,暴露组受试者NIHS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98%,非暴露组受试者NIHS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77%,暴露组受试者的NIHSS评分下降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2例全数据集结果显示,暴露组受试者NIHS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99%,非暴露组受试者NIHS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97%,暴露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BI评分方面,600例子数据集结果显示,暴露组患者的BI评分上升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差异表达mRNA研究:(1)40个样本总RNA平均浓度为282.08 ng/μL,平均总量为5.61μg;RIN值除了两个样本为6.6和5.1,其余均高于7,28S/18S在1.3~2.9之间,表明40个总RNA纯度和完整度较高,符合后续建库与测序的要求。(2)使用DNBSEQ平台进行测序,40个样品共产出1869.27Mb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经过过滤后,共有1619.21Mb(86.62%)的原始数据作为高质量读段(Cleanreads)被保留下来,说明测序数据结果较好,大部分读段被保留下来,且样本间Clean reads差异较小,可用于后续分析。(3)显着差异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主分析组干预后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39个;男性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40个;女性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151个;年龄≤60岁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61个;年龄>60岁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84个;初发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52个;复发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102个。(4)富集分析显示,芪龙胶囊主要通过调控以下5个方面信号通路与生物功能改善患者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为:①免疫反应(LY96、CXCL8、CXCL10等参与免疫反应调节,LY96、HP、HLA-DRB5等参与免疫系统过程);②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LY96、CXCL8、CXCL10等参与炎症反应调控,AREG、ITGA2B、FN1等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ITGA2B、FN1、GP1BB等参与ECM-受体相互作用调控,AREG、CAV2参与MAPK级联反应的正调控,GNG10、CXCL10、CXCL8等参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调控,PEDS1-UBE2V1、CXCL8、CXCL1等参与IL-17信号通路调控,LY96、CXCL8、CCL4L1等参与NF-κB信号通路调控,LY96、CXCL8、CAV1等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调控,CXCL8、CXCL1、CCL4L1等参与到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FN1、ARG1、CAV1等参与到TGF-β信号通路,DAAM2、CAV1、BAMBI等参与Wnt信号通路调控);③动脉粥样硬化调控(CAV2、ITGA2B、GSTT1等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调控);④细胞相关功能调控(AREG、CAV2、IGFBP2等参与到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CXCL8、E2F1、KIR2DL1等参与到细胞衰老,HBA1、HBB、HP等参与到细胞凋亡及清除,CAV2、ITGA2B、CAV1等参与细胞粘附调控,ITGA2B、MYL9、FN1等参与白细胞迁移调控);⑤血压调节(AREG、KLK1、HBB等参与到血压调节)。3.基于RT-qPCR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关键基因与调控机制研究:(1)20个样本浓度在200-700 ng/μl之间,纯度在2.0-2.3之间,浓度与纯度符合下一步反转录和扩增实验要求,且电泳检测所有样本RNA质量显示良好。(2)PCR扩增后,扩增曲线图显示目的基因和内参的扩增效率基本一致;熔解曲线是单峰,说明产物只有一条,特异性较好,PCR扩增结果较好。(3)RT-qPCR结果显示,基因AREG、CAV2、ITGA2B、PEDS1-UBE2V1、MYL9在治疗后的表达量比值2-⊿⊿Ct均大于1,即相对于治疗前在干预后的表达量上调;基因LY96、GNG10在治疗后的表达量比值2-⊿⊿Ct均小于1,即相对于治疗前在干预后的表达量下调。(4)基因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LY96、GNG10的表达水平与RNA-Seq高通量测序相应基因的上下调趋势一致,一方面说明 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LY96、GNG10可能是芪龙胶囊调控的关键基因;另一方面说明RT-qPCR验证结果与RNA-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整体一致性较高,测序结果比较可靠。依据转录组测序富集分析结果发现,芪龙胶囊通过以上关键基因参与到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细胞相关功能、血压调节等关键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调控。结论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可显着降低mRS评分、NIHSS评分、气虚证评分、血瘀证评分、SDS评分、SAS评分、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并提高BI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气虚血瘀与抑郁焦虑情况,降低患者血脂,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芪龙胶囊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疗效显着。2.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患者主要通过调控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LY96、GNG10等关键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炎症反应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MAPK级联反应的正调控、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调控、细胞相关功能(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粘附、白细胞迁移)、血压调节等关键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改善患者的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促进神经细胞与组织再生,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君药黄芪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调控相关,君药地龙与动脉粥样硬化调控、细胞相关功能、血压调节相关,臣药丹参、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与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调控、细胞相关功能、血压调节相关。芪龙胶囊在以上药物配伍作用下,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立法,共同参与到以上5个关键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阐释了芪龙胶囊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机制。创新点1.将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与对齐秩变换方差分析、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相结合,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了真实临床实践中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2.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RT-qPCR验证技术,发现芪龙胶囊主要通过调控 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LY96、GNG10 等关键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细胞相关功能、血压调节等关键通路与生物过程,初步阐释了芪龙胶囊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疗效机制,为临床精准定位提供了生物学客观依据。

陈庆荣[2](2021)在《身痛逐瘀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分析身痛逐瘀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参数、血细胞参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影响,探索身痛逐瘀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改善凝血功能是否可行及安全有效,发挥传统中医药在临床中防治疾病的优势,为临床预防骨科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严格根据试验设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创伤骨科与手外科病区收治的60例进入研究队列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治疗,治疗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身痛逐瘀汤抗凝治疗,两组其余一般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均相同,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1、7、14天不同时间点记录分析凝血参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参数、下肢DVT发生率,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记录数据,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参数指标差异性以评价身痛逐瘀汤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PT、APTT、TT、FIB、INR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14天PT、APTT、TT、INR值较术后第1天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14天FIB值较术后第1天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天D-二聚体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4天D-二聚体值较术后第1、7天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PT、APTT、TT、FIB、D-二聚体值对比,差异明显,术后第1天PT、APTT、TT较术前缩短,FIB、D-二聚体较术前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14天血小板计数值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试验表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后凝血功能改变包括:PT、APTT、TT、INR缩短,FIB值以及D-二聚体浓度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身痛逐瘀汤,将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降低血液中D-二聚体浓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单纯运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有效性更高,且不降低血小板浓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使用。

陈凤麟[3](2020)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气虚痰瘀型)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脂、血小板参数、血清炎性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斑块稳定性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EH合并CAS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EH合并CAS的中西医诊断标准,选取气虚痰瘀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临床试验期间,嘱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早餐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用药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味,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物组成如下:黄芪2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10g、桃仁6g、红花6g、茯苓10g、炙甘草6g、陈皮10g、法半夏9g。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后对用药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小板参数、血清炎性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稳定性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对其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其中血压包括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清炎性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其中数据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无序分类变量中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组内差异采用Mc Nemar?2检验;有序分类变量中组间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较前均降低;TC、TG、LDL-C水平较前下降,HDL-C水平较前提高;MPV、PDW水平较前下降;hs CRP、ESR水平较前下降;CIMT减小;斑块稳定性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较前均降低;TC、TG、LDL-C水平较前下降,HDL-C水平较前提高;MPV、PDW水平较前下降;hs CRP、ESR水平较前下降;CIMT减小;斑块稳定性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TC、TG、LDL-C、HDL-C、MPV、PDW、hs CRP、ESR、CIMT、斑块稳定性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压效果更优;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血脂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参数情况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降低血小板活性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炎性指标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CIMT情况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CIMT减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斑块稳定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斑块稳定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5.血压疗效情况:治疗组降压疗效为92.50%,对照组降压疗效为87.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疗效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7.安全性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观测到两组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西医药物治疗气虚痰瘀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在降压、调脂、抑制血小板活性、减轻炎症、降低CIMT、稳定斑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都更具有优势。

李瑞洁[4](2020)在《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阿司匹林抵抗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加味通窍活血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体质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至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一共有60例,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两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波立维75mg/d,治疗组给予波立维75mg/d+加味通窍活血汤1剂/d,煎煮2次共取汁600mL,后加入麝香再次煎煮3min,早晚2次分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以武汉市第一医院院内代煎剂的方式发放中药。服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肝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在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对患者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中医体质量表评分进行评价,采取本组前后对照及组间比较的方法分析相关指标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1)。治疗组对阿司匹林抵抗改善的疗效全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3)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NIHSS、mRS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NIHSS、mRS评分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显着(p<0.01)。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中医体质量表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中医体质量表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1)。治疗组对中医体质改善的疗效全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加味通窍活血汤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的AR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与波立维联合可以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中医体质明显改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亦更显着。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比较安全可靠,可以进一步探索研究其相关机制,进行多层次、多靶点的试验,从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杨洁[5](2020)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初步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基于临床研究结果,筛选相关证型人群的血浆特征lnc RNA表达谱,构建lnc RNAs-m RNAs共表达网络,探讨lnc RNA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相关证型中的潜在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并分析149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四诊资料等运用量表进行全面采集,通过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的方法,总结中医证候特征,并分析各证型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的相关性。2.实验研究根据前期临床研究结果,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与对照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lnc RNAs、m RNAs的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差异表达的lnc RNAs靶向调控的m RNAs。对筛选出的部分lnc RNA,扩大样本量,纳入前期符合临床研究的60名受试者,进行q T-PCR验证。结果:1.临床研究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149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肾虚血瘀证最多,占比42.95%,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分别占比23.49%,18.79%,7.38%,7.38%。各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各证型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结果显示肝肾阴虚与痰热腑实在男女占比有统计学差异(卡方值=7.6215 P=0.005),肝肾阴虚女性占比高,痰热腑实男性占比高。血清尿酸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LSD检验方法两两比较后,t分组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与风痰阻络证有差异,风痰阻络证血清尿酸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血清尿酸水平。各证型的BMI、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血糖在肝肾阴虚证中提示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在痰热腑实证和风痰阻络证中升高,但各证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实验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与对照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存在2768个差异lnc RNAs(946个上调,1822个下调),747个差异m RNAs(228个上调,519个下调)。对高通量测序筛选的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FC值在2倍以上且P<0.05)进行聚类分析,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相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lnc RNAs和m RNAs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3.Lnc RNA可以在转录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差异表达lnc RNA的靶m RNA。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交集基因主要与血小板活化聚集、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黏着斑等相关。瘀血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结合富集分析结果和疾病致病因素的病理表现,提示脑梗死与凝血异常、血小板聚集和细胞粘附密切相关。4.结合差异表达lncRNA-m RNA共表达网络、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富集分析结果,筛选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相关的特定lnc RNA和m RNA。q T-PCR结果显示,可能存在调控关系的lnc RNA和m RNA为:ENST00000565493(上调)、ENST00000606054(上调)、ENST00000590604(上调)、ENST00000566942(上调)、NONHSAT217189.1(下调)和CD226(上调);ENST00000565493(上调)、NONHSAT138949.2(上调)、ENST00000369385(下调)、ENST00000540082(下调)和PARVB(上调)。5.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肌酐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实验组)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对照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肌酐与脑梗死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尿酸和脂蛋白(α)与差异特定lnc RNA和m RNA存在线性关系。结论: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可分为肾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5个基本证候,其中肾虚血瘀证是主要证候。结合理化指标分析,风、热、痰、瘀是致病因素,其中瘀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最关键病理因素。同时应用聚类分析能够使数据更加客观,有利于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之间有较明显的转录组表达谱差异。GO富集分析和KEEG富集分析提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差异表达的lnc RNA和m RNA主要与凝血调节、血小板活化聚集、焦点粘连、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等信号通路相关。筛选到的5个上调lnc RNA和3个下调lnc RNA可能通过调控CD226和PARVB的表达,参与血小板聚集和细胞粘附信号通路,影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的分子和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韩明君[6](2020)在《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防治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防治ISR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就再狭窄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归纳总结中医治疗胸痹支架内再狭窄的中医治疗原则,并观察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予以冠心病I号方,干预支架植入术后的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防治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四川省中医院心血管二科住院患者,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的病例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定期随访1年。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PCI后1年后ISR的发生率,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治疗前与服用药物后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临床观察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结对比分析顺利完成的临床病例,共76例。结果显示:1、治疗组38例,再狭窄率5.26%,对照组38例,再狭窄率1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改善的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1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1.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些中医单症状的对比,如:心悸气短或喘促、痰多、神疲乏力、身体沉重等症状改善的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3、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系统查体、实验室检验均没有明显异常,安全性为1~2级。且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1、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予以冠心病I号方配合西药规范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胸痹心痛(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证)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且长期服用冠心病I号,对患者的中医证候中医单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冠心病I号方配合西药规范治疗在防治PCI-ISR上,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

于海涛[7](2020)在《参附注射液治疗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和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 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住院治疗的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实验组(62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降脂,监测并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出现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常规基础上,给予静滴参附注射液100ml每天一次,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后90天由一名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进行面对面或者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修订量表(m 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转归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Cys C水平以及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和治疗后90天m RS评分。同时将130例进行hs-CRP和Cys C与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9进行分析。结果:1、疗效观察实验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后90天m R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对生化指标影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Cys C变化:实验组血清hs-CRP及Cys 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130例患者血清hs-CRP、Cys C与NIHSS评分相关性研究:血清hs-CRP和Cys C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2、0.315);结论:1、参附注射液能够显着改善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预后;2、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Cys C水平。3、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Cys C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李瑞,樊振[8](2019)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诊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诊室STEMI患者心电图与血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急诊室常规急性STEMI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心功能评价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 67%、80. 00%,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T段最大下降幅度及24 h缺血发作次数显着降低,ST段下降时间显着缩短,且观察组显着低(短)于对照组(P <0. 01);两组患者HR显着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1),CI、CO和LVEF均显着增加,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1);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均显着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STEMI效果显着,对于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数以及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

杨洁[9](2019)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临床路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回顾性分析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ower extremities atherosclerosis disease,LEAD)与可能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相关性,以筛选出老年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2.回顾性分析老年LEAD中医临床路径的疗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为路径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依据,以促进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病房的老年LEAD患者107例(病例组)及同期住院的老年非LEAD患者10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老年LEAD可能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HUA、CRP升高、FIB升高、HHCY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通过采集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住院且第一诊断为老年LEAD患者的病史资料,对比未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老年LEAD患者100例(常规组)和已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老年LEAD患者100例(路径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内再入院率、两年预后情况。结果: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HHCY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而HUA、CRP升高、FIB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HHCY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仍被选入(P<0.05),提示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HHCY是老年LEAD的危险因素。2.常规组与路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路径组住院总费用、检查费、西药费、其他费用的平均值较常规组分别降低4472.23元、1098.45元、2554.63元、573.9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常规组中药费较路径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单项积分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胸闷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改善老年LEAD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单项积分,除胸闷外,路径组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常规组的总有效率达85.0%,路径组达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路径组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三个月内再入院率比较,常规组是21.0%,路径组是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两年预后情况比较,发生心血管复合事件及脑血管复合事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下肢溃疡或坏疽、全因死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全因死亡的最主要死因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结论:1.在纳入研究的危险因素中,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2.在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不仅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总费用、检查费、西药费等各项费用,而且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两年预后情况。

孙玉秀[10](2019)在《纳葛通脉汤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MMP-9及IL-6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复制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纳葛通脉汤(NG)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血清MMP-9及IL-6表达的变化,探讨该方药在防治冠心病(CH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心通口服液阳性对照组及纳葛通脉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经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高脂饲料喂养,共8周。4周后,空白组、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心通口服液阳性对照组予以心通口服液灌胃,纳葛通脉汤高、中、低剂量组予以纳葛通脉汤灌胃,灌胃4周。直至到第8周最后3天,空白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0.5mg/100g体重给药),每日一次,直至取材前。在最后一次腹腔注射完药物后,麻醉大鼠,检查心电图。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釆血,并运用免疫组化(IHC)技术,检测大鼠血清MMP-9及IL-6水平,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结果:1.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空白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细胞核能够均匀染色,无心肌纤维断裂。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质充血,水肿,淡染,心肌纤维有离断,组织结构严重混乱,与空白组之间有显着差异。其余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亦有相应的病理改变,但程度远远轻于模型组,以纳葛通脉汤高剂量组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为最轻。2.各组大鼠血清MMP-9及IL-6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MMP-9、IL-6表达显着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纳葛通脉汤各剂量组及心通口服液组的大鼠血清MMP-9及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通口服液组相比,纳葛通脉汤高剂量组血清MMP-9及IL-6表达显着降低,极具显着差异(P<0.01),中剂量组各表达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而低剂量组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1.纳葛通脉汤能够减轻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的病理损伤。2.纳葛通脉汤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MMP-9与IL-6的水平,抑制心肌炎症反应,有效的保护了血管内皮细胞,进而改善心肌缺血

二、蚓激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蚓激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评价与疗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芪龙胶囊的研究进展
        1.1 芪龙胶囊组成与功效
        1.2 芪龙胶囊药理与毒理
        1.3 芪龙胶囊的临床研究
    2 缺血性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2.1 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2.2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
        2.3 西医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现状
        2.4 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与治疗
    3 队列研究与混杂因素的处理方法
        3.1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混杂控制
        3.2 差值检验法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4 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4.1 重复测量数据定义与常见分析模型
        4.2 对齐秩转换方差分析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5 转录组测序与RT-qPCR技术
        5.1 转录组学与常见研究方法
        5.2 RNA-Seq与RT-qPCR技术
        5.3 基于RNA-Seq与RT-qPCR技术的中药复方疗效机制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人群
        2.3 受试者来源
        2.4 暴露因素
        2.5 随访内容与随访时点
        2.6 结局指标
        2.7 样本量计算
        2.8 生物样本采集
        2.9 知情同意、伦理与国际注册
        2.10 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
        2.11 数据预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队列建立流程图
        3.2 招募与纳入分析情况
        3.3 全数据集基线特征
        3.4 基础治疗情况
        3.5 全数据集差值检验分析结果
        3.6 PSM子数据集基线特征
        3.7 子数据集差值检验分析结果
        3.8 子数据集对齐秩转换方差分析结果
        3.9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
        3.10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的主要发现
        4.2 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4.3 临床应用与未来研究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差异表达mRNA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血样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分组
        3.2 总RNA提取
        3.3 总RNA质控
        3.4 文库构建与测序
        3.5 测序数据的过滤和质控
        3.6 数据分析与统计
    4 结果
        4.1 总RNA纯度和完整性测定结果
        4.2 测序数据结果
        4.3 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
        4.4 差异基因分析结果
        4.5 差异基因功能富集结果
    5 讨论
        5.1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的适用性
        5.2 实验血样总RNA质量与测序数据质量
        5.3 实验各组显着差异基因与功能富集
        5.4 芪龙胶囊调控的主要差异基因及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RT-qPCR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关键基因与调控机制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材料
        3.1 实验试剂
        3.2 实验仪器
    4 实验方法
        4.1 样本总RNA提取
        4.2 样本总RNA质检
        4.3 mRNA逆转录
        4.4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
        4.5 统计分析
    5 实验结果
        5.1 总RNA质量检测结果
        5.2 扩增曲线及溶解曲线
        5.3 两组间目标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
    6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查新报告
附件

(2)身痛逐瘀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中止或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病例分组
        4.2 术前准备
        4.3 手术过程
        4.4 术后处理
        4.5 实验药物
        4.6 观察指标
    5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
    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
    4 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比较
    5 凝血酶时间(TT)比较
    6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
    7 D-二聚体(D-Dimer)比较
    8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 天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9 血小板计数(PLT)比较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较
    11 不良反应比较
第三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1.1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1.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机制研究
        1.3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研究
        1.3.1 Evans分型以及Evans-Jensen分型
        1.3.2 AO分型
        1.4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研究
        1.4.1 非手术治疗
        1.4.2 手术治疗
        1.4.2.1 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
        1.4.2.2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Compression Plate,PFLCP)
        1.4.2.3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1.4.2.4 人工关节置换术
    2 祖国医学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认识
        2.1 祖国医学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认识
        2.2.1 手法复位固定治疗
        2.2.2 中医中药辩证治疗
    3 现代医学对凝血功能相关的研究
    4 祖国医学对血液高凝状态及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4.1 病因病机的认识
        4.2 治疗的认识
        4.2.1 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内治
        4.2.2 中医外治疗法
        4.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四部分 应用讨论
    1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关研究
        1.1 PFNA的相关研究
        1.2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原因分析
    2 选方依据
    3 身痛逐瘀汤方药组成分析及药理研究
    4 身痛逐瘀汤现代药理学分析及临床运用
    5 身痛逐瘀汤对改善术后凝血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第五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本次试验创新性
    3 本次试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身痛逐瘀汤对骨科术后凝血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气虚痰瘀型)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历史回顾
    1 中西医对EH的研究概况
        1.1 中医学对EH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EH的认识
    2 中西医对CAS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学对CAS的认识
        2.2 西医学对CAS的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2.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3.3 评分标准
        3.4 病例纳入标准
        3.5 病例排除标准
        3.6 病例脱落、剔除试验标准
    4 研究资料和方法
        4.1 分组处理
        4.2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项目
        5.2 临床指标
        5.3 实验室指标
        5.4 CIMT检测
        5.5 血常规、肝肾功能
    6 伦理审查
    7 统计学分析
    8 结果
        8.1 临床指标
        8.2 实验室指标
        8.3 两组治疗前后CIMT比较
        8.4 两组治疗前后斑块稳定性比较
        8.5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检测
第三章 讨论
    1 气虚痰瘀与EH合并CAS关系的中西医理论探讨
        1.1 气虚为病
        1.2 痰浊为病
        1.3 瘀血为病
        1.4 气虚痰瘀合而为病
    2 实验室观察指标选择的意义
        2.1 血脂方面
        2.2 血小板参数方面
        2.3 血清炎性指标方面
    3 选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3.1 补阳还五汤加味配伍特点
        3.2 补阳还五汤组方分析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血压方面
        4.2 血脂方面
        4.3 血小板参数方面
        4.4 血清炎性指标方面
        4.5 CIMT方面
        4.6 斑块稳定性方面
        4.7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4.8 安全性方面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阿司匹林抵抗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及标准
    1.1 临床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评价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比较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3.3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mRS评分)比较
    3.4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量表积分比较
    3.5 安全性检测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AR的研究
        1.1 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概况
        1.2 AR的产生和机理
    2 中医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及体质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的认识
        2.2 中医体质与AR的相关研究
    3 中医药治疗
        3.1 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
        3.2 通窍活血汤的起源及应用
        3.3 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的立法思想
    4 结果与分析
    5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致谢

(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一、中医学视角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理论探讨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医理论探究
        (二)脑梗死的中医理论探究
        (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相关中医理论探究
        (四)血脉理论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探究
    二、现代医学宏观视角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理论研究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三)脉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三、LncRNA在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
        (一)LncRNA的定义、分类、功能机制
        (二)LncRNA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三)Lnc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四)LncRNA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标准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
        (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三)中医辨证标准
    四、纳入与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五、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的选择
        (二)中医证候的判定
    六、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七、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受教育程度
        (三)慢性病相关病史
        (四)吸烟饮酒史
        (五)主要临床症状频率统计
        (六)证候分布聚类分析
        (七)中医证候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
        (八)中医证候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九)中医证侯与慢性病相关病史的分布
        (十)中医证候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布
    八、讨论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
        (二)导师观点
        (三)聚类分析在中医证候中的应用
        (四)统计结果分析
    十、结论
    十一、局限性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转录组测序分析
        一、研究材料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材料采集
        二、研究方法
        (一)主要试剂与仪器
        (二)血浆总RNA的纯化
        (三)转录组测序(RNA-seq)
        (四)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血浆总RNA浓度及纯度质控结果
        (二)转录组测序质控结果
        (三)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差异表达m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一、研究材料
        二、研究方法
        (一)差异表达mRNA的 GO分析
        (二)差异表达mRNA的 KEGG分析
        三、结果
        (一)差异表达mRNA的 GO分析结果
        (二)差异表达mRNA的 KEGG分析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节 差异表达lnc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一、研究材料
        二、研究方法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预测
        (二)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构建
        (三)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与mRNA取交集后的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三、结果
        (一)lncRNA靶基因预测结果
        (二)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
        (三)差异lncRNA预测的靶基因和差异mRNA交集并对交集后的mRNA做GO分析和KEEG分析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节 差异特定lncRNA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相关性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主要试剂与仪器
        (二)扩大样本的qT-PCR验证特定lncRNA和 mRNA的表达
        (三)特定lncRNA、mRNA和血液相关指标回归分析
        (四)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对照组间血液相关指标显着差异分析
        三、结果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验证差异表达lncRNA、mRNA结果
        (二)特定lncRNA、mRNA和血液相关指标回归分析
        (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对照组间血液相关指标显着性分析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科研课题

(6)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防治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试验设计
    3 病例分组
    4 方案制定
        (1)支架的选择/支架植入的途径
        (2)具体治疗方案
    5 临床资料指标
        5.1 安全性指标
        5.2 疗效性指标
    6 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
        6.1 主要疗效评价
        6.2 次要疗效评价
        6.2.1 中医证候疗效
        6.2.2 中医症候其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的计分标准
        6.3 安全性评价
    7 入组病例保障依从性的方案
    8 统计分析方法
    技术路线图
    9 结果
        9.1 病例完成情况
        9.2 一般资料的汇总及可比性分析
    10 疗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11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文献综述 中西医防治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参附注射液治疗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伦理要求
    (3)诊断标准
    (4)入组标准
    (5)方法
    (6)实验室检查
    (7)观察指标
    (8)统计学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7、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疏血通注射液对急诊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变学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出标准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1.4.2 观察指标
        1.4.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评价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9)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临床路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一 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1.1 老年LEAD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因素的诊断标准
        3.1 年龄
        3.2 吸烟
        3.3 高血压
        3.4 高尿酸血症
        3.5 CRP升高
        3.6 FIB升高
        3.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4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老年LEAD的流行病学
        2 老年LEAD的发病机制
        3 结果分析
        3.1 性别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2 年龄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3 吸烟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4 高血压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5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6 CRP升高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7 FIB升高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临床研究二 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临床路径疗效评价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临床分期标准
        3.3 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7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
        8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的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的比较
        1.3 两组患者临床分期的比较
        1.4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2 住院天数
        3 住院费用
        4 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4.1 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4.2 中医证候单项积分的比较
        4.3 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5 三个月内再入院率
        6 两年预后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临床路径的研究概况
        1.1 临床路径的起源
        1.2 临床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
        1.3 中医临床路径的发展与意义
        2 老年LEAD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老年LEAD的认识
        2.2 老年LEAD中医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 老年LEAD中医临床路径的综合方案
        2.4 益气活血化痰方的方药研究
        2.5 老年LEAD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住院天数
        3.3 住院费用
        3.4 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3.5 三个月内再入院率
        3.6 两年预后情况
        4 疗效评价
        4.1 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优点
        4.2 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不足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附录2 综述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10)纳葛通脉汤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MMP-9及IL-6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冠心病病名的认识
        1.2 冠心病在中医学中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学对冠心病治则治法的认识
    2.现代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1 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认识
        2.3 对冠心病治则治法的认识
        2.4 对冠心病治疗的认识
    3.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1 对冠心病病因的认识
        3.2 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3.3 对冠心病治疗的认识
    4.对MMP-9及IL-6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
        2.2 给药方法
        2.3 实验动物标本取材
        2.4 免疫组织化学操作
        2.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大鼠一般状态
    2.各组大鼠血清MMP-9及IL-6水平的变化
    3.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表现
讨论
    1.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建立探讨
        1.1 冠心病实验动物的选择
        1.2 心肌缺血模型复制方法的选择
    2.纳葛通脉汤立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2.1 立方依据
        2.2 纳葛通脉汤组方分析
    3.纳葛通脉汤现代药理研究
    4.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5.冠心病与炎症反应
    6.纳葛通脉汤对MMP-9、IL-6的影响
    7.纳葛通脉汤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8.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图

四、蚓激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评价与疗效机制研究[D]. 吕健.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2]身痛逐瘀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D]. 陈庆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气虚痰瘀型)患者的临床研究[D]. 陈凤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4]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阿司匹林抵抗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研究[D]. 李瑞洁.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D]. 杨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防治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观察[D]. 韩明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参附注射液治疗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影响[D]. 于海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疏血通注射液对急诊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变学水平的影响[J]. 李瑞,樊振. 辽宁中医杂志, 2019(12)
  • [9]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临床路径疗效评价[D]. 杨洁.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纳葛通脉汤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MMP-9及IL-6表达的影响[D]. 孙玉秀.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9(09)

标签:;  ;  ;  ;  ;  

蚓激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