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基金贴现套利机制

封闭式基金贴现套利机制

一、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套利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龙立[1](2019)在《上市公司迎合投资者情绪的财务信息披露策略及其动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投资者情绪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影响证券市场效率的两大关键问题,分别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行为金融与财务会计领域倍受关注。近年来A股多次“大起大落”式的运行态势表明,市场中由投资者情绪等非理性因素导致的误定价问题较为严重,同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欠佳也一直是A股市场的痼疾,因此,将上述两方面问题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又不乏深厚的理论基础。以行为金融的迎合理论作为主要依据,本文充分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非对称信息环境下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影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策略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具体而言,从强制性披露规制下的盈余管理策略以及非强制性要求下的业绩快报披露策略两个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披露行为以及行为动机的影响机理,并以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提供了支持上述理论逻辑的横截面证据。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一致表明,理性的管理者试图通过财务信息披露策略迎合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但是在盈余管理和自愿性披露两类不同策略的运用上,又存在一定差异。当投资者情绪高涨并对“好消息”产生更强烈的偏好时,公司普遍通过逐渐增大的正向盈余管理予以迎合,而在自愿性披露策略的运用上,盈利公司可能更加主动地披露业绩快报,亏损公司则倾向于不披露业绩快报,以免“浇灭”投资者高涨的情绪;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公司往往通过负向盈余管理弥补前期盈余管理导致的“亏空”或者为以后正向盈余管理做准备,同时,盈利公司自愿披露业绩快报迎合投资者情绪的可能性下降,亏损公司因为不再面临“泼冷水”的压力,此时披露业绩快报的概率相对增加。上述结论与“迎合理论”的预期完全一致。另外,本文实证结论也表明,管理者的上述盈余管理策略并非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而是一种基于市场环境变化的理性应对行为。对盈余管理迎合策略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第一,“实力强大”的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策略迎合投资者情绪的程度更高,这些“实力强大”的公司具备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较强,成熟度高,国有控股等特点;第二,在投资者情绪最为高涨时期,公司盈余管理迎合行为最为明显;第三,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相比,主板公司盈余管理策略迎合特征更为显着。在分别验证了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和业绩快报自愿披露行为的影响之后,本文进一步探寻上市公司是否综合运用两种不同策略来迎合投资者情绪。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在投资者情绪对业绩快报披露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充当了部分中介。具体而言:对于盈利公司,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增强其披露业绩快报的可能性,同时也可能促使其通过调增盈余的手段予以迎合,但是其中部分公司会将盈余管理与业绩快报披露策略结合起来,在调增盈余之后主动披露业绩快报以增强迎合效果(此时调增盈余是其主动披露业绩快报的逻辑前提);对于亏损公司,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对业绩快报披露产生直接抑制作用,但仍有部分公司希望通过正向盈余管理并提前披露业绩快报的组合策略迎合投资者情绪,然而,高涨的投资者情绪通过促进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进而对业绩快报披露产生的间接正向影响,会被更强大的直接抑制作用所遮掩,从而难以被直接观测。投资者情绪不仅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而且会导致其行为动机产生变化,不过,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和自愿性披露两种行为动机的影响逻辑并不一致。本文实证结论表明,A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总体上存在信息传递动机,随着市场情绪的高涨,在投资者有失谨慎的行为特征诱使下,公司信息传递动机减弱而机会主义动机倾向增强,在极端情况下(投资者情绪特别高涨),盈余管理可能完全表现出机会主义动机。另一方面,与信号传递理论一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业绩快报的自愿披露行为具有明确的信号传递动机,整体而言,倾向于传递未来业绩向好的信号。由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经审计业绩信息的本能质疑以及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行为减轻信息不对称的“初衷”所在,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并不会增强业绩快报披露的机会主义动机倾向,反而会强化其传递“好消息”的信号传递动机。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在前期较为零散的文献成果基础上,构建了投资者情绪影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行为的理论研究框架,并从强制性和自愿性披露两个角度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经验证据,特别是基于策略的综合运用视角,验证了盈余管理行为在投资者情绪对业绩快报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第二,丰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动机的研究文献,较早验证了A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非机会主义动机和业绩快报自愿披露行为的信号传递动机;第三,从管理者决策动机具有可变性这一视角,拓展了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行为决策之间关系的研究思路,提供了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动机的经验证据。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市场参与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市场行为及其影响,进而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上市公司反思披露策略的恰当性,有利于监管部门对市场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和监管。

李庆峰,陈超[2](2015)在《再论封闭式基金折价动力——被忽略的套利替代效应和隐性交易费用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封闭式基金折价,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全新的折价机理模型,指出过往研究的不足在于套利替代效应的忽略和隐性交易费用问题。基于我国20只封闭式基金2002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的样本数据,分段研究证实如下结论:(1)以投资者风险规避为前提的套利替代效应的确是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动力之一,在2006年如果假设无风险利率为5%和剩余到期期限8年,该效应将导致基金折价约11.4%;(2)2006—2007年A股市场大牛市阶段,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上升使得套利替代效应转为罕见的负值;(3)过去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较高,主要和股权分置制度缺陷、股指期货缺位以及基金委托代理关系三个方面的隐性交易费用较高有关,2008年以来这方面的影响已显着下降;(4)2012年之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套利替代效应再次显着,主要和市场长期低迷导致投资者风险规避意愿上升有关;(5)F检验表明,20只样本基金之间不存在套利替代效应的本质差异。

杨墨竹[3](2012)在《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异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以某一特定指数为跟踪目标,采用“被动式管理(passive management)"方式并通过特殊的交易和申购/赎回制度保持其基金单位净值与跟踪指数高度一致,从而使基金投资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市场平均收益。ETF特殊的产品设计以及良好的市场表现使其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追捧,资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由于ETF在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和中小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将发展本国ETF作为完善国内资本市场交易品种的重要举措,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作为资本市场深入贯彻“国九条”的具体措施,我国A股市场于2004年底推出国内首支ETF——上证50ETF。截止2011年9月,A股市场ETF数量已经达到30只,管理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2011年12月,随着上证50ETF、上证180ETF、上证红利ETF、上证治理ETF、深证100ETF、中小板ETF、深成指ETF等7只ETF被交易所纳入融资融券标的,ETF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也再次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尽管ETF实现了产品上的创新,但是其与传统基金一样不可避免的受到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ETF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象之中。从世界各国ETF市场运行情况来看,ETF呈现出某些与传统的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类似的市场异象,比如:二级市场价格对基金单位净值的偏离、资金流波动以及重大事件前后市场出现的异常反应等。上述现象在A股市场同样存在,并且表现更加明显。上世纪90年代行为金融学的迅速发展为研究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因素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体系。然而,与传统资产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行为金融对ETF这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尚未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入手,结合A股市场ETF特有的交易制度以及投资者结构和行为特征,采用经验分析方法从投资者情绪变动的角度对A股市场ETF各种市场异象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为实务界和监管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国内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尽管A股市场ETF的折溢价在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套利成本之内,但是ETF折溢价却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较早上市的ETF以及部分风格类和行业类ETF存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对其单位净值(NAV)的过度波动,从而证明噪声交易者在这些基金二级市场中占有重要比重;投资者情绪与较早上市的ETF折溢价呈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投资者情绪是导致ETF交易价格对其单位净值偏离的重要原因,但是投资者情绪在新上市ETF折溢价方面的解释力却不够显着;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情绪与当期ETF总体资金流呈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投资者情绪会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决策产生影响,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他们会增加其在ETF上的资产配置。而这种影响在金融危机之前则不显着;投资者情绪对ETF个体资金流产生显着影响,表现为投资者情绪与当期以及随后1周的ETF个体资金流正相关,而与随后4周的ETF个体资金流负相关。在经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完善ETF套利机制、增加指数化投资品种、建立ETF退出机制、健全A股市场指数体系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方面给出了促进A股市场ETF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以A股市场上市交易的ETF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情绪角度对ETF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市场异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将国内行为金融研究的研究对象由普通股股票和传统基金扩展到ETF这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投资者情绪复合指数,避免了国外已有研究采用单一指标衡量投资者情绪给检验结果准确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采用平稳性检验、残差分析以及系数检验的方法对模型设定以及变量选取进行修正,从而避免已有研究回归分析结果导致的伪回归现象。第四,采用面板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与ETF总资金流以及投资者情绪与ETF个体资金流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将国外已有关于投资者情绪与ETF资金流研究由单只基金扩展到ETF总体。最后,在经验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A股市场ETF特有的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和行为特征提出进一步发展A股市场ETF的相关政策建议。

李庆峰[4](2011)在《金融市场不完全的理论分解与测度研究——基于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动态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基于金融市场不完全的结构分解,文章构建了一个涵盖市场交易费用、套利定价机制不完备程度和行为金融学因素的封闭式基金折价机理模型,分阶段计量分析发现:(1)普通交易成本因素影响基金折价约6.1%;(2)2007年前股指期货缺位因素导致基金折价约25.6%,之后随着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该影响显着下降;(3)市场套利定价机制不完备程度测度表明,该因素影响基金平均折价三个阶段分别为8.26%、5.87%和7.91%;(4)时期固定效应表明,有5个季度因投资者情绪相对乐观而降低了基金的平均折价率。

赵晖[5](2011)在《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回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金融市场,一直是令研究者们困惑不解的难题。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程度更为严重。因此,深入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促进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结构完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孙惠[6](2010)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差异回归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金融市场,这一现象一直是令研究者们困惑不解的难题。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程度和西方国家相比更为严重。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投资者情绪影响着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者情绪依然影响着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股权分置改革虽然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但它不能改变投机者们在进行投资时的一些不理性因素。投资者情绪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封闭式基金长期处于折价状态。

谢晓冬[7](2010)在《利用股指期贷进行套利交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指期货被视作为金融创新史上最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品,拥有股指期货也通常被视作是一个成熟证券市场的标志。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作为首个金融期货产品经过多年筹备之后,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交易,而这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将是一次跨时代的变革。股指期货之所以能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是源于其可以做空的特性,它为基金、证券等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提供了避险的工具。在与股指期货相关的套利、套期保值和投机三种交易类型中,套利交易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一方面套利交易让投资者改变了传统的只能先买后卖的被动投资模式,通过对冲让投资者获取风险可控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套利交易还原给证券资产相对真实的价格,而且从宏观来看,多种类型的套利交易也增强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与此同时,我国相关学术研究却相对薄弱,因此研究股指期货的套利交易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分析了股指期货期现套利和价差套利这两种传统套利交易策略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以具有超额收益能力的开放式基金以及高折价的封闭式基金为例,重点证明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具有超额收益能力的证券之间存在Alpha套利交易的可行性,以及与低估值证券之间存在套利交易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进一步分别对这两种套利交易策略做了延伸性的探索。文章最后针对股指期货套利交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了识别分析,并对风险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郑斌[8](2009)在《封闭式基金交易的平稳性和可套利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一个有效市场的市场上,不应该存在持续的套利机会,而在封闭式基金(closed-end fund)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价格低于其净资产价值(Net Asset Value)的折价交易现象,无论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我国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奇特的现象构成了"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这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很多学者围绕这个问题从各个角度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没有一种解释能够真正令人信服,其中投资者情绪理论是一个影响较大的解释理论。文章通过Hurst指数来检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者在牛熊市里面是否具有一致性,并基于折价率设计套利策略。假如等额投资于折价率不超过-10%的最低N个封闭式基金是可以获取超额收益。

王浩名[9](2009)在《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金融市场,一直是令研究者们困惑不解的难题。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程度和西方国家相比更为严重,因此,深入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促进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结构完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05年4月29日宣布正式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我国股票市场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使得从股市创立之初就一直困扰市场的股权结构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这一历史性的改革使我国封闭式基金出现了价值回归。本文对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四个比较显着的特征:其一,封闭式基金首次发行时,大多数呈现溢价交易现象。其二,封闭式基金在溢价发行之后逐步转向折价交易。其三,封闭式基金折价水平呈现不规则波动,且波动幅度与基金的资产净值不成固定比例。其四,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封闭式基金折价减小,价格逐渐向价值回归。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独有的特点。提炼出对折价率具有一定影响的解释变量,并选取现存的31只封闭式基金,对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与各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基金业绩和市场指数在回归分析中显着不相关。在对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差异与各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的实证检验中,同样发现基金业绩在回归分析中显着不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基金首次发行后出现较大幅度的溢价交易,主要是噪声交易因素起主导作用。在此之后,封闭式基金由溢价向折价的转变以及长期折价的出现,受投资者情绪因素的影响。象基金业绩在两次回归分析中都没有达到理性预期。说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关注的并不是基金业绩,而是业绩之外的一种非收益的影响因素。引入股权分置改革这一事件作为控制变量,证明股权分置改革和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呈显着关系这一结论,为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最新的经验证据。

杨凯[10](2009)在《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及投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封闭式基金是证券投资基金的一种。相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具有投资对象更多元、运作方式更利于市场稳定的特点。并且其独特的场内交易机制,能为投资者创造更丰富的投资机会。然而已发行品种的大幅折价交易,使得中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趋于停滞。封闭式基金折价是指基金交易价格低于其资产净值的现象。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完善的、令人信服的理论能够充分解释这一现象,因此称其为“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本文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以折价率为线索,首先从市场特征比较、基金基本面因素、投资者情绪等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之后根据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这些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并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对于折价率,本文着重研究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封闭式基金整体维持高折价率的原因;第二,不同封闭式基金间折价率差异的原因。第三,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不同时期间差异的原因;首先,通过比较美、英、中三国封闭式基金市场的基本情况,发现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与海外封闭式基金市场在组织形式、投资对象、投资地域、分红情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市场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长期维持高位。其次,通过使用面板数据方法(Panal Data)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经济理性的视角寻找影响折价率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基金业绩、基金规模、基金剩余期限、机构投资者比例等因素对基金间折价的差异有较好的解释作用。最后,通过比较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与上证指数两者走势的关系,发现基础股票市场环境对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基础市场的环境是决定不同时期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前文所得出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本文设计了基于折价率波动和折价率回归的投资策略,并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其中,基于折价率波动的零成本投资策略月收益可达1.36%—2.53%。而基于折价率回归的投资策略,相对于同类型开放式基金的年超额收益率可达4.21%—18.07%。

二、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套利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套利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公司迎合投资者情绪的财务信息披露策略及其动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主题与主要概念界定
        1.2.1 研究主题
        1.2.2 主要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投资者情绪相关文献综述
        2.1.1 行为金融与投资者情绪理论的产生
        2.1.2 投资者情绪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2.1.3 投资者情绪与资本市场定价
        2.1.4 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行为决策
    2.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2.2.1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衡量
        2.2.2 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与衡量
第3章 投资者情绪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策略的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有效市场假说
        3.1.2 有限理性假说
        3.1.3 信息不对称
        3.1.4 迎合理论
    3.2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3.2.1 投资者有限理性及其市场表现
        3.2.2 投资者情绪与管理者行为策略选择
        3.2.3 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策略
第4章 强制性披露视角下迎合投资者情绪的财务信息披露策略与动机检验
    4.1 强制性要求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普遍策略
    4.2 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应对策略
        4.2.1 理论演进与假设提出
        4.2.2 研究设计
        4.2.3 主要实证结果
        4.2.4 进一步研究
        4.2.5 内生性处理
        4.2.6 稳健性检验
    4.3 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动机
        4.3.1 问题提出
        4.3.2 假设提出
        4.3.3 研究设计
        4.3.4 实证结果分析
        4.3.5 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研究小结
第5章 自愿性披露视角下迎合投资者情绪的财务信息披露策略与动机检验
    5.1 A股公司财务信息自愿披露的典型方式
    5.2 投资者情绪对业绩快报披露行为的影响
        5.2.1 假设提出
        5.2.2 研究设计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2.4 内生性处理
        5.2.5 稳健性检验
    5.3 投资者情绪对业绩快报披露动机的影响
        5.3.1 问题提出
        5.3.2 假设提出
        5.3.3 研究设计
        5.3.4 实证结果分析
        5.3.5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研究小结
第6章 综合策略视角下迎合投资者情绪的财务信息披露行为检验
    6.1 问题提出
    6.2 假设提出
    6.3 研究设计
        6.3.1 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
        6.3.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6.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4 实证结果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研究小结
第7章 改善证券市场运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7.1 加速孕育成熟的证券投资者群体
        7.1.1 建立全方位与多层次的投资者教育体系
        7.1.2 大力培育理性套利者
        7.1.3 促进中小投资者维权意识提升
    7.2 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弹性监管机制
        7.2.1 加大对违法披露的惩处力度
        7.2.2 激发上市公司自主披露动力
        7.2.3 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7.3 进一步丰富证券市场产品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

(2)再论封闭式基金折价动力——被忽略的套利替代效应和隐性交易费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1、古典视角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研究
    2、行为金融视角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研究
    3、基于套利视角的启发性研究
    4、方法论梳理与本文研究思路
二、股指期货视角的封闭式基金折价机理
    (一)封闭式基金的套利分解模型
    (二)封闭式基金折价的显性动力——无风险套利替代效应
    (三)封闭式基金折价的隐性动力——隐性交易费用的存在
        1、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影响封闭式基金净值的可信度
        2、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进一步影响股票定价的有效性
        3、基金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善进一步影响封闭式基金净值的可信度
三、面板模型、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
    (一)面板结构的模型设定、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二)全阶段回归与分析
    (三)分阶段回归与分析
        1、第一阶段:2002 年 9 月至 2005 年 12 月
        2、第二阶段:2006 年 1 月至 2007 年 12 月
        3、第三阶段:2008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
        4、第四阶段: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1 月
    (四)股指期货推出后的进一步分段研究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过往研究和本文理论框架的关系说明
    (三)提高市场完全性的政策建议

(3)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异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2 ETF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2.1 ETF的含义和起源
        2.1.1 ETF的含义
        2.1.2 ETF的起源
    2.2 ETF的交易模式和种类
        2.2.1 ETF的交易模式
        2.2.2 ETF的种类
    2.3 ETF的特点和优势
        2.3.1 ETF的特点
        2.3.2 ETF的优势
    2.4 ETF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5 ETF折溢价套利交易流程和套利成本分析
        2.5.1 ETF折溢价套利交易流程
        2.5.2 ETF套利成本分析
    2.6 ETF全球发展现状
        2.6.1 ETF总体发展状况
        2.6.2 美国ETF发展状况
    2.7 我国ETF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3 文献综述
    3.1 ETF相关研究文献
        3.1.1 ETF市场表现
        3.1.2 ETF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3.1.3 ETF管理和产品设计
    3.2 投资者情绪与传统基金研究文献
    3.3 投资者情绪与ETF市场异象研究文献
    3.4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4 噪声交易与ETF折溢价的经验研究
    4.1 理论分析和待检验假设的提出
    4.2 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
        4.2.1 样本数据
        4.2.2 变量构建
        4.2.3 ETF交易价格/基金单位净值的过度波动检验模型
    4.3 经验分析结果
        4.3.1 ETF折溢价的描述性分析
        4.3.2 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过度波动的经验研究结果
    4.4 小结
5 投资者情绪与ETF折溢价的经验研究
    5.1 理论分析与待检验假设的提出
    5.2 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
        5.2.1 样本数据
        5.2.2 变量构建
        5.2.3 回归分析模型
    5.3 经验研究结果及分析
        5.3.1 “长面板”分析结果
        5.3.2 “宽面板”分析结果
    5.4 小结
6 投资者情绪与ETF资金流关系的经验研究
    6.1 理论分析和待检验假设的提出
    6.2 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
        6.2.1 样本数据
        6.2.2 变量构建
        6.2.3 回归分析模型
    6.3 经验研究结果
        6.3.1 投资者情绪对ETF总体资金流影响的经验分析结果
        6.3.2 投资者情绪对ETF个体资金流影响的经验分析结果
    6.4 小结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文章结论
    7.2 相关政策建议
8 进一步研究方向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金融市场不完全的理论分解与测度研究——基于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动态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二、完全市场条件下指数型封闭式基金定价的静态组合复制
三、市场不完全条件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内在机理模型
    (一) 有套利机制但市场不完全的情形
    (二) 套利机制不完备的情形
    (三) 市场不完全条件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内在机理
四、基于我国封闭式基金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一) 模型设定、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二) 计量结果分析
    (三) 分阶段动态考察及综合分析
        1.关于一般意义上的交易费用测度。
        2.关于股指期货因素对应的交易费用测度。
        3.关于套利机制不完备程度的测度。
        4.关于投资者有限理性及噪声交易因素的影响测度。
五、政策建议

(5)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样本和变量的选取
    (一) 样本选取
    (二) 研究变量定义
二、研究假设
    (一) 假设1股权分置改革与基金折价负相关
    (二) 假设2基金规模与基金折价正相关
    (三) 假设3机构投资者比例与基金折价负相关
    (四) 假设4持股集中度与基金折价正相关
    (五) 假设5基金组成与基金折价正相关
    (六) 假设6到期时间与基金折价正相关
    (七) 假设7基金业绩与基金折价负相关
    (八) 假设8市场指数与基金折价负相关。
三、回归分析
四、小结

(6)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差异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样本和变量选取
    (一) 样本选取
    (二) 研究变量定义
研究假设
回归分析
结论

(7)利用股指期贷进行套利交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2.1 国外有关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文献
        1.2.2 国内有关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文献
    1.3 研究的基本结构
    1.4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股指期货的套利交易策略分析
    2.1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交易策略分析
        2.1.1 股指期货的理论定价模型
        2.1.2 无套利区间
        2.1.3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交易的原理
        2.1.4 期现套利交易的操作步骤
        2.1.5 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期现套利交易分析
    2.2 股指期货价差套利交易策略分析
        2.2.1 跨期套利交易
        2.2.2 跨市套利交易
        2.2.3 跨品种套利交易
    2.3 股指期货的其它套利交易策略分析
        2.3.1 Alpha套利交易策略
        2.3.2 股指期货与低估值证券的套利交易策略
第3章 股指期货Alpha套利交易策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3.1 Alpha套利交易的原理
        3.1.1 詹森Alpha理论
        3.1.2 Alpha套利交易的原理
        3.1.3 Alpha套利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3.2 沪深300指数期货与开放式基金的Alpha套利交易的实证分析
        3.2.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3.2.2 选择开放式基金的指标
        3.2.3 样本数据分析结果
        3.2.4 基金组合的构建
        3.2.5 Alpha套利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3.3 Alpha套利交易的衍生:可转移Alpha投资策略
        3.3.1 可转移Alpha投资策略
        3.3.2 提供稳定Alpha收益的资产
        3.3.3 可转移Alpha策略和Alpha套利交易的配合使用
第4章 股指期货与封闭式基金折价套利交易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4.1 利用封闭式基金进行折价套利交易的原理
        4.1.1 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
        4.1.2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情况
        4.1.3 利用封闭式基金进行折价套利交易的原理
    4.2 沪深300指数与封闭式基金折价套利交易的实证分析
        4.2.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4.2.2 选择封闭式基金的指标
        4.2.3 样本数据分析结果
        4.2.4 基金组合的构建
        4.2.5 利用封闭式基金组合进行套利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4.3 股指期货与封闭式基金期现套利交易的延伸研究
        4.3.1 我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市盈率分析
        4.3.2 股指期货与股票组合的套利交易
第5章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5.1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风险识别
        5.1.1 衍生品市场交易的一般风险
        5.1.2 股指期货交易的特殊风险
        5.1.3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在我国的特殊风险
    5.2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风险控制
        5.2.1 交易者的风险控制
        5.2.2 期货经纪公司的风险控制
        5.2.3 交易所的风险控制
        5.2.4 监管部门的风险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封闭式基金交易的平稳性和可套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投资者交易持续性研究
三、基于折价率的套利研究
四、总结

(9)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迷
    1.2 股权分置沿革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国外封闭式基金折价研究
    1.6 国内封闭式基金折价研究
    1.7 研究内容
    1.8 创新点
第2章 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统计特征
    2.1 样本和变量选取
    2.2 折价率统计描述
    2.3 折价率的平稳性检验
    2.4 折价率的时间序列特征
    2.5 小结
第3章 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回归分析
    3.1 样本和变量的选取
    3.2 研究假设
    3.3 回归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差异回归分析
    4.1 样本和变量选取
    4.2 研究假设
    4.3 回归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课题学术论文

(10)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及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动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美英中三国封闭式基金市场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封闭式基金市场概览
    第二节 英国封闭式基金市场概览
    第三节 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概览
    第四节 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描述性统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经济理性框架下折价率影响因素研究
    第二节 经济理性框架下折价率结构分析
    第三节 投资者情绪框架下折价率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折价率的封闭式基金投资策略研究
    第一节 基于折价率波动的投资策略研究
    第二节 基于折价率回归的投资策略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木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套利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迎合投资者情绪的财务信息披露策略及其动机研究[D]. 龙立. 湖南大学, 2019(01)
  • [2]再论封闭式基金折价动力——被忽略的套利替代效应和隐性交易费用研究[J]. 李庆峰,陈超. 宏观经济研究, 2015(02)
  • [3]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异象研究[D]. 杨墨竹.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4]金融市场不完全的理论分解与测度研究——基于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动态考察[J]. 李庆峰. 财经研究, 2011(07)
  • [5]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回归分析[J]. 赵晖.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06)
  • [6]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差异回归分析[J]. 孙惠. 商业时代, 2010(23)
  • [7]利用股指期贷进行套利交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谢晓冬. 天津财经大学, 2010(03)
  • [8]封闭式基金交易的平稳性和可套利性研究[J]. 郑斌. 商场现代化, 2009(15)
  • [9]股权分置下封闭式基金折价实证研究[D]. 王浩名. 湖北工业大学, 2009(S2)
  • [10]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及投资策略研究[D]. 杨凯. 复旦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封闭式基金贴现套利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