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耳其安卡拉污水厂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丁雨婷[1](2022)在《伊斯坦布尔寮屋区选民与土耳其繁荣党的崛起》文中研究指明寮屋区是二战后土耳其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伴生结果。伊斯坦布尔作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和小城镇移民,形成了土耳其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寮屋区。在土耳其多党政治的背景下,数量庞大的寮屋区居民的政治选择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寮屋区居民成为政党积极争取的选民群体。20世纪90年代中期,亲伊斯兰的繁荣党在土耳其地方选举中赢得伊斯坦布尔广域市市长的职务,成为土耳其政治伊斯兰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寮屋区居民的支持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受到新自由主义冲击而陷入分化的寮屋区社会中,繁荣党所倡导的“公正秩序”政治理念以及具有伊斯兰慈善性质的政治实践成为该党获取寮屋区居民支持的关键。寮屋区居民与繁荣党基于各自利益考量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促进土耳其政治伊斯兰发展的推动力量。
李宁[2](2021)在《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流变与重塑(1856-1938)》文中指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四百年之后愿意接受西方都市文化,这是第一次改变;随着帝制废除和共和国建立而放弃首都地位,这是第二次改变。这两次非同寻常的改变,重新塑造了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格局、公共空间、市民生活和都市文化。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伊斯坦布尔城市结构的变化和都市文化的重塑,远远超出普通城市史研究的范围,反映的是从晚期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共和国早期的深刻历史变迁。换言之,帝国衰亡和共和国建立的这段历史,能够从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流变中折射或展现出来。伊斯坦布尔较快地吸收西方文化,大规模接纳欧洲人是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1856年)之后。从那时起直到丧失首都地位(1923年),这座城市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动态的、丰富的,涉及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宗教群体和文化团体。这种流变既是晚期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表征,也是土耳其精英人物和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市民们稳中求变,勇于除旧布新,不懈努力的结果。共和国初期凯末尔推行的世俗化改革基于奥斯曼帝国晚期的西化,而联系帝国和共和国的纽带是伊斯坦布尔。考察两个阶段(1856-1923;1923-1938)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流变,土耳其历史上西化及世俗化的实践效果和利弊得失就一目了然。研究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流变,立足于都市特征,着眼于多重变化。伊斯坦布尔由皇城格局变为现代都市,首先是结构之变。原来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老旧、活动空间狭小。聘请外国专家重新设计、规划和改造之后,欧式马车可以通行,欧式建筑拔地而起,城市风貌焕然一新。其次是秩序之变,首都上至素丹和高官,下至普通店员和商贩,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也表现在他们对高雅、文明、规矩的生活方式的效仿,行为举止改变,社会秩序亦变。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扩大,社会风气的变化。伊斯坦布尔原有的巍峨皇宫、肃穆的清真寺、噪杂的市场之外,新增了公共浴室、咖啡馆、茶馆、报馆、音乐厅、俱乐部、广场、公园,公共空间迅速扩展。于是,伊斯坦布尔市民的日常习惯、风土人情、排场偏好、娱乐消遣都发生了变化。这相应地影响到他们的欣赏水平,以及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社会风气的变化还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伊斯坦布尔市民职业选择多样化,市民婚丧嫁娶和各种礼节简约化,年轻市民讲究衣着、追求时尚等,也包括市民送子女到西式学校接受教育,常去俱乐部、咖啡馆等公共场所。城市商业经营模式转换,社会服务的理念提升,流行话语的时时翻新,表明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是由表及里,由显而微的。针对这样庞大的主题,宏观的概括和微观的研究,尤其个案的研究必不可少。为此,本文在城市结构之变、公共空间之变、社会风气之变的分层次研究之外,设专章做个案分析,深化主题,揭示本质。伊斯坦布尔作为帝国首都和共和国第一大城市,它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是明显的。研究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流变与重塑,触及土耳其历史上的西化、现代化、世俗化等问题。论文的结论主要有三方面:其一,不论帝制到共和制的更替经历了多么大的动荡,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联系并未中断,而且始终是世界性大都市所具有的多元文化载体;其二,不管土耳其国家的现代化整体程度如何,伊斯坦布尔是最先迈入现代都市文明之列的,而且,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重塑是土耳其乃至中东地区都市文化塑形的一个样板;其三,从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流变看,奥斯曼帝国晚期至土耳其共和国早期的社会转型中,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多于抗拒,文化层面的衔接大于龃龉,宗教与世俗的交融多于冲突。
樊荣[3](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脆弱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我国实现对外开放战略的核心,对我国和周边国家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沿线节点城市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的枢纽,节点城市的发展对“一带一路”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沿线节点城市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问题不断出现,城市脆弱性成为影响节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阻碍。本文采用夜间灯光数据、DEM、人口、GDP、道路密度等空间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法、V-S-A模型、危险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1小时生活圈内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脆弱性进行系统分析,利用评价模型,对节点城市生态环境、资源、自然灾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脆弱性评价分析,并探讨城市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相关程度,对“一带一路”沿线不同类型的节点城市发展提出应对措施,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2015年,12个节点城市中曼谷城市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莫斯科、雅加达、北京和加尔各答,阿拉木图、卡拉奇、昆明与喀什城市发展水平低。其中曼谷、莫斯科、雅加达与北京为高发展水平城市,加尔各答、西安、安卡拉与华沙为中度发展水平城市,阿拉木图、卡拉奇、昆明与喀什为较低发展水平城市。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发展水平中心建成区与居民聚集地城市发展水平高,沿城市建成区向四周发展水平逐渐降低。(2)2015年,北京、华沙与曼谷城市综合脆弱性低,属于城市低脆弱类型;西安、阿拉木图、安卡拉城市脆弱性较高,属于中度脆弱城市;莫斯科、雅加达、昆明、加尔各答、喀什与卡拉奇城市脆弱性高,属于城市高脆弱类型。12个城市脆弱性以中度脆弱等级为主,脆弱性均呈现“中心-建成区外围-郊区”分级扩散式规律,城市建成区脆弱性高,建成区周边脆弱性等级低,沿建成区向四周逐渐升高。(3)各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脆弱性以及资源脆弱性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城市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大;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城市发展水平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脆弱性影响程度不同,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影响程度低,反之影响程度高;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相关程度差异较大,但总体呈现显着相关。(4)根据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等级,将“一带一路”沿线12个重要节点城市划分为“双高型”、“单高型”与“中间型”三类,结合城市发展水平与脆弱性的相关程度,对三种类型的城市脆弱性控制提出对策建议。节点城市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加强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强化经济基础、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灾害管理,重视国际合作大环境。
姚陈[4](2019)在《基于城乡空间重构背景下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应用研究 ——以义乌义杭线和佛低线(陈店村-杭畴小学路段)为例》文中认为建国初期,由于大力发展城市工业的时代背景原因,导致城乡区别发展而产生系列城乡问题,进而导致城乡二元对立。近些年来,现有城乡空间环境满足不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城乡一体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加快,使各地区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走城乡一体化之路,需要对现有城乡空间关系进行重构,而乡村绿道对促进城乡空间重构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国内外典型实践案例,总结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的丰富经验和经验不足之处,同时得出当下我国乡村绿道建设的系列启示。基于城乡空间重构背景下的理论研究,对城乡关系进行统筹分析,提出空间重构设想结构模式图,探索乡村绿道营建与城乡空间重构两者之间的耦合性。研究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道路选线、设计布局、设计主题特征、配套设施规划等。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绿道资源评价模型并对结果进行说明,提出各评价因子对现有乡村绿道案例建设的指导意义。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义乌市义杭线和佛低线(陈店村—杭畴小学路段)案例进行实践应用。通过对现状资源和沿线景观走访调研,归纳总结系列问题,进而提出乡村绿道建设总体思路。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四宜”策略植入到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当中,对沿线空间进行系统整治,打造生态宜居、景观宜游、文化复兴、产业富民于一体的乡村绿道空间,进而推动乡村发展,加快城乡空间走向融合。
邵袁[5](2019)在《基于WEST软件模拟的城市污水厂的优化运行研究》文中指出严格的排放要求和节能降耗的需求,对污水厂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某县级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2/O工艺和Orbal氧化沟工艺的实际运行状况及存在问题,利用WEST软件构建了两种工艺的数学模型,开展工艺的优化运行研究,提出并实施了工艺的优化运行方案,有效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降低了运行能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改良型A2/O工艺平均进水水量为7735m3/d,工艺对COD、TN、TP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29%、50.11%、72.08%和94.78%,冬季低温导致NH4+-N出水浓度波动较大且出水TN有个别超标现象。Orbal氧化沟工艺的平均进水水量为7593m3/d,COD的去除率高于86%,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24%和71.1%,夏秋季节NH4+-N的去除率高于95%,冬季出现NH4+-N出水浓度超过5mg/L的现象。(2)改良型A2/O工艺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与吸附作用、好氧菌的呼吸作用及脱氮除磷过程实现COD的去除,NH4+-N在好氧区通过硝化反应去除,TN的去除发生在缺氧区内,预缺氧区分担了超过20%的脱氮功能,脱氮效率不高是因为好氧区曝气过量破坏了厌氧与缺氧环境且进水为低碳源水,反硝化碳源不足,工艺对P的去除主要依靠化学除磷,原因为好氧区DO浓度过高,排泥量较少,污泥活性较低。Orbal氧化沟工艺对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厌氧池,NH4+-N通过在中沟与内沟的硝化反应去除,TN主要通过在厌氧池和外沟的反硝化反应去除,进水低碳源和外沟曝气过量,出水NO3--N浓度较高,影响脱氮效果,超过50%的TP依靠化学加药除去,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3)利用WEST软件构建改良型A2/O和Orbal氧化沟工艺在不同季节下运行的模型,经进水组分测定、参数灵敏度分析和参数调整,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模拟得改良型A2/O工艺的优化条件为:春、夏、秋季DO13mg/L、排泥量100m3/d、内回流比1、外回流比0.8;冬季DO23mg/L、排泥量75m3/d、内回流比1、外回流比0.7,液态PAC的投加量均降至0.07kg/m3水。Orbal氧化沟工艺的优化参数为:春季内回流比0、外回流比0.8、排泥量90m3/d;夏、秋季排泥量100m3/d,其余参数同前;冬季外回流比1,其余参数同春季;春夏秋季除磷药剂投加量为0.07 kg/m3水,冬季为0.09 kg/m3水。(4)优化方案实施于改良型A2/O工艺的实际效果为COD平均去除率达88.08%,NH4+-N平均去除率达89.99%,较优化前有所增加,TN的平均去除率较优化前增加了5.61%,TP的平均去除率较优化前提高了2.12%。优化方案的实施使硝化反应降低,反硝化效果增强和好氧区实现部分SND,同时好氧区吸磷量增加和缺氧区反硝化除磷的发生使得近50%的TP通过生物除磷途径去除,优化方案实施阶段电耗均值为0.38kW·h/m3,较优化前同期降低了7.87%,化学除磷药剂的日均使用量下降12.3%。上述结果表明,WEST软件可用于污水处理工艺的仿真模拟与优化运行研究,为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支撑。
金晶[6](2019)在《“一带一路”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我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将重点规划建设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等6大经济走廊,优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国际铁路通道是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研究提出了很多国际通道路径方案。我国铁路积极参与国际铁路通道建设既是践行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但通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沿线国家众多、国情需求各异、经济实力悬殊、地缘政治复杂,因此亟需构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我国从通道路径方案集中选择更稳妥方案,并提前开展风险评估,更好地参与国际铁路通道建设。本文以六大经济走廊铁路通道规划为出发点,以建设需求、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全寿命周期流程为主线,研究内容包括国际铁路通道规划、通道建设项目需求、参与国际通道建设能力、市场环境及国际合作策略、通道建设项目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风险量化评估模型、风险防范对策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一带一路”国际通道建设项目需求及总体策略针对中国政府确立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分析沿线铁路基础设施现状及建设规划,提出国际铁路通道需新建/改造的36项建设项目需求,掌握我国铁路参与国际通道建设的潜在市场规模,并针对中国铁路参与国际通道建设能力SWOT矩阵,分析各区域铁路建设项目可参与度,从战略层、政府层、企业层分别提出中国参与国际通道建设总体策略。(2)提出通道路径渐进决策双层风险评估顶层逻辑流程国际铁路通道规划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将引发通道规划变化调整;同时通道具有显着的“线形”特征,通道中任意一段如果存在缺失不通或拥堵不畅的情况,该段将成为制约铁路通道能力的瓶颈,不能构成顺畅的国际铁路通道。针对以上特点,提出通道路径渐进决策、双层风险评估顶层逻辑流程,即首先开展国际铁路通道规划方案比选,通过宏观层国别行业风险评估,确定当前整体宏观风险最小的首选国际通道路径方案,同时综合考虑沿线国家建设意愿变化等因素,渐进决策形势发生变化情况下的首选通道路径方案;再以当前首选路径方案为对象,围绕通道中存在的缺失段/瓶颈段建设项目需求,对重点新建/改造段项目进行微观层项目风险量化评估,分析微观层项目主要风险因素,综合双层风险分布情况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建议;当形势发生变化时,重新进入迭代流程,评估确定首选路径方案。(3)构建宏观/微观双层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目前相关铁路建设风险研究,仅局限于单个项目对象,不适用于由若干项目组成的国际通道宏观布局,且分析方法以定性分析和专家经验法为主,缺乏定量的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支撑。本文基于案例参照法和工作分解结构法,建立了通道建设风险因素清单,构建了宏观层目标国行业环境和微观层项目建设风险双层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在充分比选风险评估理论与量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宏观层国别行业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微观层项目风险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双层风险评估模型在适用性方面,不仅可用于传统的微观层项目风险评估,同时还能够对宏观层通道路径布局提供支撑;在准确性方面,宏观层模型依托世界银行等相关权威数据源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具有评价数据可得性、权威性和评价过程的可复制性等优点,微观层模型融合层次分析和灰数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点,通过层次结构一致性检验和灰色模糊评价,可减少专家主观性影响、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4)中欧国际铁路通道建设实例研究以我国亟需的中欧国际铁路大能力通道为案例,渐进比选通道路径方案,提出当前首选中哈吉乌土伊通道径路方案,并分析重点缺失段建设风险,明确了高风险缺失段为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塔什干、撒马尔罕-阿什哈巴德新建项目及主要风险分布,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对于提升中国铁路“走出去”风险防范能力、支撑铁路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柳月婷[7](2018)在《活性污泥1号模型在模拟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是以实际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实际进水水量及水质常规指标的分析,通过活性污泥模型软件对出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适合该污水处理厂的动态模拟模型。从而优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保证其出水水质标准,减少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损耗,使污水处理厂对各种复杂水质情况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该研究具有现实性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ASM1来作为模拟过程的模型。ASM1模型将微生物反应的基本过程及相关组分用矩阵形式表达,活性污泥1号模型中有动力学参数有14个、模型组分有13个,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化学计量系数5个,以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有8个。由于该模型结构比较简单,化学计量关系准确、相关参数值丰富、速率表达关系清晰,较容易实现计算机的编程计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本次模拟过程可利用现有的模拟软件来对实际污水处理厂进行模拟。该模拟过程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灵敏度研究。由于本次研究只研究对氮组分的影响,所以通过分析最终得到,对系统出水氨氮影响较大的参数有μA、YH、YA、KNH、KOA;对系统出水硝态氮影响较大的参数有bH、YH;对系统出水总氮影响较大的参数有μA、KOA、bA、YH、YA。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到对出水氮组分较灵敏的参数,为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实际污水处理厂模拟提供参数校正的依据。在稳态模拟过程,对参数的初始值进行适当的调整校核,调节了μA为0.28、YH为0.3、YA为0.46后,该模拟最终能够达到相对满意的预测值。动态模拟过程中将bA由0.05调节到0.1,最终预测总氮、氨氮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为了降低能耗,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过程中确定最佳内回流比为200%、溶解氧浓度为2.00mg/L,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出水氨氮、总氮的水质指标,还能有效的降低能耗。
迈克·施耐德,安东尼·福罗格特,大卫·弗里曼,朱莉·哈斯曼,松田忠雄,拉玛纳,胡安·卡米洛·罗德里格斯,安德烈亚斯·鲁丁格,阿格尼丝·斯蒂安,宋梅,郭鹏超,常力月,郝旭光,朱亚旭,刘启源,历颖超,孙兴恒,张碧凝,王焱[8](2017)在《2017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回顾(中国例外)全球核电发电量在2016年上升了1.4%,原因是中国增长了23%,尽管核电在发电中的份额停滞在10.5%(-0.2%)。2016年共有10座新核电反应堆启动,其中一半在中国。2017年上半年有两座反应堆发电入网,一座位于中国,另一座位于巴基斯坦(由中国公司承建),后者是世界上第一台开建于福岛核事故之后并运行入网的机组。2016年全球新建动工核反应堆3座,其中两座位于中国,一座位于巴基斯坦(由中国公司承建),与2010年全球新建动工15座(中国10座)的情况相比下降明显。2017年上半年全球仅有一座新建反应堆在印度开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全球在建核反应堆数量连续4年下降,由2013年年末的68座下降到2017年年中的53座(中国20座)。关停与建设延期俄罗斯和美国2016年关停了部分核反应堆,瑞典和韩国也于2017年上半年将其最老的机组关停。韩国新当选总统关闭了一座核电站,并暂停了另外两座核电站的建设。这使其本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希望陷入危险。目前,有13个国家正在建造新的核反应堆,比WNISR2016报告中少了1个。随着项目管理高层卷入大规模腐败丑闻,巴西Angra-3反应堆的建设被放弃。有37座反应堆的建设进度滞后,其中19座在去年进一步延误。中国也不例外,20座在建反应堆中至少有11座出现了工程延期。有8个在建核电项目已开工建设10年以上,其中3个已有30年。《2016世界核电产业现状报告》指出有17座反应堆计划于2017年启动。截至2017年年中,只有2座启动,而有11座至少要延期至2018年。历史核巨头的破产/救助——核电企业的深度金融危机在发现核电建设项目发生巨额亏损之后,东芝集团为其美国子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申请破产,西屋公司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核电建设商。在过去六年里,阿海珐集团累计亏损了123亿美元。法国政府已经向其提供53亿美元的纾困,并继续采取"拆分"策略。阿海珐集团Creusot Forge业务部的大规模质量控制丑闻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核电产业的信心。主要核电公司的股价遭受侵蚀,信用评级机构调低了他们的信用等级。福岛核事故发生六年后,日本政府开始解除撤离令,以限制飞涨的赔偿费用。灾难总成本的官方估计已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一项新的独立评估将灾难成本估计为4440亿-6300亿美元(取决于水的除污水平)。只有5座反应堆已经重启。2016年全球风能发电量增长16%、太阳能发电增长30%、核电发电量增长1.4%。风能发电量增长132 TWh、太阳能发电量增长77 TWh,分别是核电35TWh发电量的3.8倍和2.2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新增发电量的62%。新的可再生能源击败了现有的核能。在智利、墨西哥、摩洛哥、阿联酋和美国,可再生能源拍卖创下了低于30美元/MWh的低价,而2015年美国核电站的平均摊分成本为35.5美元/MWh。
刘通[9](2017)在《污水处理A2/O工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环境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于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环保方面的投入,同时制定了高标准的污水处理标准,这对于很多沿用传统工艺的处理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已经在我国广泛普及的A2/O工艺,基于国际水协会(IWA)发布的ASM2d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入生物除磷代谢模型形成新的耦合模型,利用BioWin软件平台分析和预测在A2/O工艺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变化。同时结合正交试验的结果,讨论了在不同C/N下A2/O工艺对目标去除物的最佳工况。本文的耦合模型对磷的描述基于PAOs细胞内聚合物PHA、Poly-P及糖原XGLY形成及降解的基础上,不同于ASM2d中对宏观表象生长速率的依赖。引入开关函数表明环境对代谢过程产生的抑制作用,在物料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对各组分的变化进行描述。针对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与化学计量学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对灵敏度较高的参数进行系统的调整,提高模型中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吻合度。利用已经校核完毕的耦合模型展开动态模拟,研究不同控制手段对单一目标去除物的削减规律,同时结合正交试验的分析结论,确定在不同C/N下A2/O工艺的最佳运行工况点:在低C/N下,水力停留时间为12h,内回流比取100%。污泥回流比取50%,溶解氧水平保持为B水平;在高C/N下,水力停留时间为8h,内回流比取150%。污泥回流比取75%,溶解氧水平保持为C水平。并在已经确定的最优工况下,研究不同负荷下最优工况对水质变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分析A2/O各反应段物质去除规律,讨论了在相应条件下耦合模型对实测值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最优工况下A2/O工艺能适应较大的水质波动,同时耦合模型具备较好的模拟预测效果,对实际水厂运行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乔晶花[10](2016)在《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史料拾遗》文中研究指明1969年4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提议北约组建一个新的机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Challenges of Modern Society,CCMS)。11月6日,该提议得到北大西洋理事会批准。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旨在致力于军事和政治事务之外的社会事务,被视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第三维"。无疑,冷战缓和时代的到来,为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建立提供了契机。而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的凸显则是该提议最终得以通过的根本原因。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筹建过程中,委员会就可能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现代环境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北大西洋国家应该持续关注环境问题,并在这一领域与非成员国进行合作与交流。空气污染即是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推动空气污染试点研究的确立,美国起草了一份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陈述报告。为使成员国在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就空气污染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推动空气污染试点研究的确立,美国和土耳其还提前起草了一份关于空气污染的陈述报告。然而,要设立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并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北约成员国还需解决一个问题——成员国国内普遍缺乏现成的组织体系来处理环境问题。基于这些讨论与努力,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69年12月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北约秘书长曼利奥·布罗西奥(Manlio Brosio)和美国代表团团长、尼克松总统的城市事务顾问丹尼尔·莫伊尼汉(Daniel P. Moynihan)分别致辞,阐述了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成立背景、主要职能及其工作原则等。此后,北约成员国围绕美国和土耳其起草的空气污染问题报告,就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研究主题展开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建议理事会开展空气污染、道路安全、灾害救援、开放水域污染、内陆水污染等七项试点研究。空气污染主题确立后,美国作为试点国家于1969—1974年间开展了空气污染试点研究。其中,1970年3月在土耳其安卡拉举办的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即是该试点研究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安卡拉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与此同时,美国与苏联于1972—1974年间在空气污染等环境领域签署了11项环保合作协议。继美国之后,德国、比利时、荷兰、丹麦、葡萄牙等国家相继在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开展空气污染试点研究。2006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并入北约的和平与安全科学项目(Science for Peace and Security Programme,SPS)后,仍在空气污染治理、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合作,关注现代安全挑战问题。鉴于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作为处理现代社会问题的合作平台而发挥的作用,以及围绕这一个案或可分析美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从新的视角展现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互博弈过程,或可"以史为鉴",寻求推进国际社会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深度合作的可能性,编者从美国国家档案馆藏Record Group (RG) 170 Records of the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1949—1970)、RG 59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 (1949—1976)、美国国家解密档案参考系统(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等档案文献中摘取部分史料,整理刊出,以供研究参考。
二、土耳其安卡拉污水厂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耳其安卡拉污水厂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伊斯坦布尔寮屋区选民与土耳其繁荣党的崛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伊斯坦布尔寮屋区的历史形成 |
二、 寮屋区与土耳其的政治发展 |
三、 繁荣党在伊斯坦布尔寮屋区中的经营 |
四、 结语 |
(2)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流变与重塑(1856-193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
三、论文的创新点 |
四、研究时段之说明 |
第一章 伊斯坦布尔城市结构之变 |
第一节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 |
(一)伊斯坦布尔城市发展的瓶颈与契机 |
(二)伊斯坦布尔的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 |
(三)伊斯坦布尔城市发展带来的改变 |
第二节 伊斯坦布尔的权力、秩序与市民生活 |
(一)统治者:素丹与政府官员 |
(二)近卫军:士兵、市民还是暴徒? |
(三)新力量:资产阶级的崛起 |
第三节 西化生活的缩影:佩拉宫的繁荣与衰落 |
(一)繁华:富丽堂皇的佩拉宫 |
(二)兴盛:改朝换代时的都市与酒店 |
(三)衰落:时代巨变下的佩拉宫 |
(四)回望:佩拉宫的变迁与影响 |
第二章 伊斯坦布尔公共空间之变 |
第一节 清真寺:重新成为信仰之地何以可能 |
(一)信仰与政治之间:清真寺及其社会功能 |
(二)政教分离:来自西方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
(三)反思:清真寺只作为信仰之地何以可能? |
第二节 咖啡馆:休闲之地与政治空间 |
(一)十六世纪伊斯坦布尔的咖啡馆 |
(二)娱乐和消遣:咖啡馆的休闲功能 |
(三)混乱与秩序:咖啡馆的政治话语 |
(四)伊斯坦布尔咖啡馆文化的输出 |
第三节 哈马姆:挑战、衰落与新生 |
(一)伊斯坦布尔的公共浴室与浴室文化 |
(二)瘟疫与疾病: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和应对之道 |
(三)社会进步与角色转变:公共浴室的衰落与新生 |
第三章 伊斯坦布尔社会风气之变 |
第一节 伊斯坦布尔城市女性的角色之变 |
(一)禁锢与自由:帝国时代的上层女性及其生活 |
(二)突破与实践:改革时代的底层女性及其突破 |
(三)共性与个性:革命时代的精英女性及其贡献 |
第二节 伊斯坦布尔市民的服饰之变 |
(一)服饰与政治:撬动改革之路的杠杆 |
(二)服饰与文化:社会转型中的时尚元素 |
(三)服饰与社会:革命、改革话语下的身份认同 |
第三节 伊斯坦布尔市民的心态之变 |
(一)模式与体系:改革扩大了伊斯坦布尔市民的受教育面 |
(二)印刷与出版:阅读成为了伊斯坦布尔市民的常态 |
(三)结果与影响:从被动开放到主动放开的心态嬗变 |
第四章 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流变与重塑的个案分析 |
第一节 个案1:烟馆与奥斯曼帝国的航向 |
(一)作为“瘾品”的烟草及其扩散 |
(二)伊斯坦布尔的烟馆与吸烟现象 |
(三)殖民者、政府与烟草工人 |
第二节 个案2:人民宫与土耳其人的文化认同 |
(一)我们是谁:奥斯曼、伊斯兰还是土耳其? |
(二)来自何方:土耳其人建构的国家史观 |
(三)如何培育:以人民宫为主体的市民生活 |
第三节 个案3:市民与伊斯坦布尔的兴衰沉浮 |
(一)荣耀与向心力:帝国时代的都市魅力 |
(二)兴废与离心力:被人遗忘的城市记忆 |
(三)定位与竞争力:全球化时代重新出发 |
结论 |
一、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中的“变”与“不变” |
二、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流变中的宗教与世俗化之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硕博连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3)“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脆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1 数据来源 |
1.5.2 数据处理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一带一路 |
2.1.2 节点城市 |
2.1.3 脆弱性 |
2.1.4 城市脆弱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点—轴理论 |
2.2.2 区域分工理论 |
2.2.3 生态学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水平研究 |
3.1 “一带一路”沿线概况 |
3.1.1 节点城市的选取 |
3.1.2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
3.1.3 节点城市研究区范围 |
3.2 城市发展水平分析 |
3.2.1 城市人口发展水平 |
3.2.2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
3.2.3 城市空间扩张水平 |
3.3 城市发展水平综合分析 |
4 “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脆弱性模型构建和评价分析 |
4.1 脆弱性模型构建 |
4.1.1 构建原则 |
4.1.2 指标体系构建 |
4.1.3 指标权重确立 |
4.1.4 重要节点城市脆弱性评价模型 |
4.2 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
4.2.1 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
4.2.2 城市资源脆弱性评价 |
4.2.3 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 |
4.2.4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脆弱性评价 |
4.2.5 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 |
4.2.6 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类型 |
4.3 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 |
4.3.1 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 |
4.3.2 城市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 |
4.3.3 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 |
4.3.4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 |
4.3.5 城市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 |
5 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水平与脆弱性相关性分析 |
5.1 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相关性分析 |
5.2 城市发展水平与资源脆弱性相关性分析 |
5.3 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脆弱性相关性分析 |
5.4 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相关性分析 |
6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脆弱性控制对策 |
6.1 “双高型”城市 |
6.1.1 加强资源综合治理 |
6.1.2 优化生态环境 |
6.1.3 发展绿色经济 |
6.2 “单高型”城市 |
6.2.1 强化经济基础,加强经济保障 |
6.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6.2.3 完善城市灾害管理体系 |
6.2.4 实施人才引进和科技发展政策 |
6.2.5 稳定城市发展环境 |
6.3 “中间型”城市 |
6.3.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
6.3.2 重视自然环境保护 |
6.3.3 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 |
6.4 综合对策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 |
致谢 |
(4)基于城乡空间重构背景下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应用研究 ——以义乌义杭线和佛低线(陈店村-杭畴小学路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研究 |
1.1.2 城乡空间差异 |
1.1.3 城乡融合探索 |
1.1.4 乡村绿道在城乡空间重构下的作用以及意义 |
1.1.4.1 重组城乡破碎自然生态空间 |
1.1.4.2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
1.1.4.3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绿道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绿道研究动态 |
1.3.1.1 欧洲主要绿道建设研究动态 |
1.3.1.2 美国绿道建设研究进展 |
1.3.2 国内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理论以及研究动态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2.1 文献检索分析法 |
1.4.2.2 田野调查分析法 |
1.4.2.3 AHP层次分析法 |
1.4.2.4 比较分析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案例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城市空间特征 |
2.1.2 乡村空间特征 |
2.1.3 空间重构作用 |
2.1.4 绿道 |
2.1.5 乡村绿道 |
2.2 理论基础 |
2.2.1 城乡一体化 |
2.2.2 线性景观 |
2.2.3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 |
2.2.4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
2.2.5 景观生态学 |
2.2.6 人居环境学 |
2.3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
2.3.1 国外相关案例研究 |
2.3.1.1 卢布尔雅那市环城绿道 |
2.3.1.2 安卡拉绿道 |
2.3.2 国内相关案例研究 |
2.3.2.1 游憩类—广州增城绿道 |
2.3.2.2 人文类—福建大田县城乡绿道 |
2.3.2.3 生态类—台州仙居·永安溪绿道 |
2.3.2.4 产业类—成都温江绿道 |
2.3.3 研究启示 |
3 基于城乡重构空间背景下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
3.1 统筹城乡关系 |
3.1.1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
3.1.2 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
3.1.2.1 村镇集体经济产业化 |
3.1.2.2 乡村环境现代化 |
3.1.2.3 农民素质市民化 |
3.1.2.4 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
3.2 城乡空间重构思路 |
3.2.1 城乡空间重构的构思起点 |
3.2.2 城乡空间重构的结构设想 |
3.2.3 城乡空间重构的结构论证 |
3.2.4 城乡空间重构引导介质的提出—乡村绿道 |
3.3 乡村绿道营建与城乡空间重构的耦合性分析与作用 |
3.3.1 乡村绿道与城乡空间重构的耦合性分析 |
3.3.2 乡村绿道与城乡空间重构的耦合性关系 |
3.3.3 乡村绿道与城乡空间重构的耦合性作用 |
3.3.3.1 乡村绿道网形态建设 |
3.3.3.2 乡村绿道网空间建设 |
3.3.3.3 乡村绿道网功能建设 |
3.3.3.4 乡村绿道网景观建设 |
3.4 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研究内容 |
3.4.1 规划设计原则 |
3.4.1.1 乡土性原则 |
3.4.1.2 因地制宜原则 |
3.4.1.3 生态保护性原则 |
3.4.1.4 公众参与性原则 |
3.4.2 乡村绿道选线 |
3.4.3 乡村绿道设计布局 |
3.4.4 乡村绿道主题特征 |
3.4.4.1 构建生态廊道,保护山水资源—生态宜居型 |
3.4.4.2 串联人文景观,塑造文化廊道—历史宜文型 |
3.4.4.3 强化景观节点,构建游憩廊道—景观宜游型 |
3.4.4.4 打造产业廊道,实现集约发展—特色宜业型 |
3.4.5 乡村绿道层次分析法构建 |
3.4.5.1 乡村绿道评价因子确定 |
3.4.5.2 乡村绿道资源评价模型建立 |
3.4.5.3 评价模型对乡村绿道的建设参考 |
3.4.6 配套基础设施规划 |
4 基于城乡空间重构背景下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实践应用 |
4.1 上位规划 |
4.1.1 义乌市上位规划衔接 |
4.1.2 义乌市上位规划对乡村绿道建设启示 |
4.2 项目背景分析 |
4.2.1 项目区位 |
4.2.2 项目概况 |
4.2.2.1 沿线周边优势资源分析 |
4.2.2.2 现状优势资源对乡村绿道的建设作用 |
4.2.2.3 乡村绿道现状问题分析 |
4.2.2.4 小结 |
4.3 义杭线和佛低线(陈店村—杭畴小学路段)建设思路 |
4.3.1 设计主题策划 |
4.3.2 设计策略 |
4.3.2.1 内部激活:促进乡村绿道各项功能的植入 |
4.3.2.2 平衡调控:刚性控制与弹性调适相结合 |
4.3.3 乡村绿道的功能性定位 |
4.3.3.1 城乡共享游憩 |
4.3.3.2 城乡交通重组 |
4.3.3.3 城乡产业联动 |
4.3.3.4 文化传承 |
4.3.3.5 生态改善 |
4.3.4 乡村绿道的景观形态构成 |
4.3.4.1 点状景观 |
4.3.4.2 线性景观 |
4.3.4.3 面域景观 |
4.4 义杭线和佛低线(陈店村—杭畴小学路段)“四宜”营建途径 |
4.4.1 沿线村庄生态宜居建设策略 |
4.4.1.1 各类用地关系的空间整合 |
4.4.1.2 建筑风貌美感度提升 |
4.4.1.3 园林绿化和种植池 |
4.4.1.4 水资源保护 |
4.4.1.5 慢行道景观 |
4.4.1.6 微气候生态绿廊建设 |
4.4.2 沿线村庄历史宜文建设策略 |
4.4.2.1 传统历史人文资源的活化应用 |
4.4.2.2 节约型乡土元素表达 |
4.4.3 沿线村庄景观宜游建设策略 |
4.4.3.1 地域景观资源挖掘 |
4.4.3.2 “一村一品”景观建设 |
4.4.3.3 配套基础设施设计 |
4.4.4 沿线村庄特色宜业建设策略 |
4.4.4.1 产业发展定位 |
4.4.4.2 “一村一业”经济格局 |
4.4.4.3 沿线三产联动发展模式 |
4.4.4.4 旅游产业化模式开发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5.2.1 研究不足 |
5.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图标附录及来源 |
附录二 表格附录及来源 |
附录三 指标权重问卷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基于WEST软件模拟的城市污水厂的优化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概述 |
1.2.1 米-门方程和Monod模型 |
1.2.2 Eckenfelder模型、McKinney模型和Lawrence-Mc Carty模型 |
1.2.3 活性污泥动态模型 |
1.2.4 ASM系列模型 |
1.3 基于ASM系列模型的仿真软件简介 |
1.3.1 相关软件概述 |
1.3.2 WEST仿真软件介绍 |
1.3.3 WEST仿真软件的建模步骤 |
1.4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
1.4.1 国外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
1.4.2 国内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
1.4.3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
1.5 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艺概述 |
1.5.1 A~2/O工艺系列概述 |
1.5.2 氧化沟工艺系列概述 |
1.5.3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1.6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1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调研分析方法 |
2.1.1 调研方法 |
2.1.2 采样方法 |
2.1.3 水质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2.2 工艺模拟的方法 |
2.2.1 工艺模型的建立 |
2.2.2 进水组分的确定 |
2.2.3 稳态与动态模拟 |
2.2.4 模型参数校正 |
2.2.5 模型的验证 |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现状调研及分析 |
3.1 污水处理厂概况 |
3.2 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2/O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
3.2.1 改良型A~2/O工艺的进出水水质水量分析 |
3.2.2 改良型A~2/O工艺的污染物去除途径分析 |
3.3 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
3.3.1 Orbal氧化沟工艺的进出水水质水量分析 |
3.3.2 Orbal氧化沟工艺的污染物去除途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WEST软件的污水处理厂仿真模型构建 |
4.1 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2/O工艺模型的构建 |
4.1.1 进水组分的测定 |
4.1.2 模型构建及初步模拟 |
4.1.3 灵敏度分析与参数调整 |
4.1.4 模型适用性验证 |
4.2 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工艺模型的构建 |
4.2.1 模型构建及初步模拟 |
4.2.2 参数调整与模型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运行优化模拟研究 |
5.1 改良型A~2/O工艺模拟运行优化研究 |
5.1.1 单因素模拟试验分析 |
5.1.2 多因素模拟试验分析 |
5.1.3 改良型A~2/O工艺的最优工况条件分析 |
5.1.4 化学除磷的优化 |
5.2 Orbal氧化沟工艺出模拟运行优化研究 |
5.1.1 工艺参数的优化 |
5.1.2 化学除磷的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污水处理厂优化方案的实施及结果 |
6.1 污水处理厂优化方案的确定 |
6.1.1 改良型A~2/O工艺的优化方案 |
6.1.2 Orbal氧化沟工艺的优化方案 |
6.2 优化方案的经济技术分析 |
6.2.1 出水水质预测分析 |
6.2.2 经济成本预测分析 |
6.3 优化方案的实施结果分析 |
6.3.1 污染物去除效率及途径分析 |
6.3.2 能耗药耗分析 |
6.4 针对污水处理厂提标到准Ⅳ类水对策的探讨 |
6.4.1 提标要求及提标工作流程 |
6.4.2 关键指标达标难点分析及对策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一带一路”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一带一路”国际铁路通道建设规划 |
2.1 国际铁路通道定义与内涵 |
2.2 “一带一路”国际铁路通道建设必要性 |
2.3 “一带一路”国际铁路通道现状及规划 |
2.4 “一带一路”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项目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3 中国铁路参与国际通道建设能力分析及合作策略研究 |
3.1 中国铁路参与国际通道建设能力SWOT分析 |
3.2 中国铁路参与国际通道建设市场环境分析 |
3.3 中国铁路参与国际铁路通道建设总体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4 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
4.1 风险的定义 |
4.2 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4.3 基于案例分析法的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4.4 基于工作分解结构法的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4.5 项目建设风险因素清单 |
4.6 本章小结 |
5 国际铁路通道建设渐进决策与风险双层评估指标体系 |
5.1 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风险评估特点 |
5.2 国际铁路通道建设渐进决策与风险双层评估流程 |
5.3 国际铁路通道建设双层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5.4 本章小结 |
6 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风险双层量化评估方法与计算模型 |
6.1 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风险双层量化评估方法比选 |
6.2 基于主成分法的宏观层国别行业风险评估模型 |
6.3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微观层项目风险评估模型 |
6.4 本章小结 |
7 中欧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风险评估实例研究 |
7.1 中欧国际铁路通道现状与问题 |
7.2 中欧国际铁路大能力通道必要性及路径方案 |
7.3 构建中欧国际铁路大能力通道方案渐进决策分析 |
7.4 当前形势下中欧通道建设风险双层评估 |
7.5 中欧通道建设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 |
7.6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
8.1 主要研究成果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活性污泥1号模型在模拟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
2.1 发展史 |
2.2 国内外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2.2.2 国内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2.3 软件介绍 |
2.2.1 SSSP软件 |
2.2.2 EFOR软件 |
2.2.3 GPS-X软件 |
2.2.4 WEST软件 |
2.2.5 BioWin软件 |
2.4 ASM1 模型介绍 |
2.4.1 ASM1 中的13 个组分 |
2.4.2 ASM1 中的14 个动力学参数 |
2.4.3 ASM1 中的5 个化学计量系数 |
2.4.4 ASM1 中的8 个过程 |
2.5 模型的假设和限定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 |
3.1 反应器的物料平衡方程 |
3.2 生物脱氮 |
3.3 含碳组分的求解 |
3.4 含氮组分的求解 |
3.5 COST基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4.1 灵敏度分析法概述 |
4.2 氮组分对参数的灵敏度确定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际的污水处理厂模拟 |
5.1 污水处理厂的概述 |
5.2 仿真软件模拟的具体步骤 |
5.3 稳态模拟 |
5.3.1 污水处理厂组分值的确定 |
5.3.2 模型稳态模拟校核 |
5.4 动态模拟的校核与运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际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模拟 |
6.1 内回流比影响与优化 |
6.2 溶解氧影响与优化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污水处理A2/O工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A~2/O工艺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1.2.1 工艺概述 |
1.2.2 A~2/O工艺脱氮除磷原理 |
1.2.3 影响A~2/O工艺脱氮除磷的主要因素 |
1.3 活性污泥ASMs系列模型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活性污泥ASMs系列模型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生物除磷代谢数学模型及应用 |
1.5 污水处理模拟仿真平台的发展与应用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及反应器启动 |
2.1 实验装置 |
2.2 污泥接种、驯化及实验用水 |
2.3 测定分析方法 |
2.4 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控制 |
2.4.1 反应器的启动 |
2.4.2 启动阶段有机物、氮、磷去除效果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A~2/O工艺ASM2d与生物除磷代谢耦合模型研究 |
3.1 ASM2d与生物除磷代谢耦合模型的建立 |
3.1.1 A~2/O工艺耦合模型基质代谢流程分析 |
3.1.2 A~2/O工艺耦合模型的组分划分和定义 |
3.1.3 A~2/O工艺耦合模型反应过程分析 |
3.1.4 A~2/O工艺耦合模型计量学矩阵的建立 |
3.2 A~2/O工艺耦合模型的动力学表达 |
3.3 基于A~2/O工艺耦合模型物料守恒方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2/O工艺耦合模型稳态模拟与校验 |
4.1 A~2/O工艺耦合模型的稳态模拟 |
4.1.1 A~2/O工艺耦合模型稳态模拟输入 |
4.1.2 A~2/O工艺耦合模型模拟工艺流程构建 |
4.2 A~2/O工艺耦合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
4.2.1 灵敏度分析方法与条件 |
4.3 模型参数校正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A~2/O工艺动态模拟及最优削减点的确定 |
5.1 A~2/O工艺动态模拟 |
5.1.1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A~2/O工艺运行的影响 |
5.1.2 内回流比r对A~2/O工艺运行的影响 |
5.1.3 污泥回流比R对A~2/O工艺运行的影响 |
5.1.4 溶解氧水平DO对A~2/O工艺运行的影响 |
5.1.5 进水C/N对A~2/O工艺运行的影响 |
5.2 A~2/O工艺最优工况点的确定 |
5.2.1 正交试验的设计 |
5.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5.2.3 A~2/O工艺最优工况点分析 |
5.3 A~2/O工艺最优工况抗冲击负荷实验与模拟 |
5.3.1 低C/N下A~2/O工艺最优工况点抗冲击负荷研究 |
5.3.2 高C/N下A~2/O工艺最优工况点抗冲击负荷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土耳其安卡拉污水厂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伊斯坦布尔寮屋区选民与土耳其繁荣党的崛起[J]. 丁雨婷.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22(02)
- [2]伊斯坦布尔都市文化的流变与重塑(1856-1938)[D]. 李宁. 上海大学, 2021
- [3]“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脆弱性研究[D]. 樊荣.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基于城乡空间重构背景下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应用研究 ——以义乌义杭线和佛低线(陈店村-杭畴小学路段)为例[D]. 姚陈.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5]基于WEST软件模拟的城市污水厂的优化运行研究[D]. 邵袁. 东南大学, 2019(06)
- [6]“一带一路”国际铁路通道建设风险评估研究[D]. 金晶.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8)
- [7]活性污泥1号模型在模拟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应用研究[D]. 柳月婷.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
- [8]2017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A]. 迈克·施耐德,安东尼·福罗格特,大卫·弗里曼,朱莉·哈斯曼,松田忠雄,拉玛纳,胡安·卡米洛·罗德里格斯,安德烈亚斯·鲁丁格,阿格尼丝·斯蒂安,宋梅,郭鹏超,常力月,郝旭光,朱亚旭,刘启源,历颖超,孙兴恒,张碧凝,王焱. 全球核能产业发展报告(2017), 2017
- [9]污水处理A2/O工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优化研究[D]. 刘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10]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史料拾遗[J]. 乔晶花.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