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基坑支护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一、基坑支护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琦[1](2021)在《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大趋势下,城市的基础设施规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上的空间使用达到了最大化,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逐渐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达到利用的最大最优化,是各国各地面临的最新挑战。而在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深基坑工程是技术性强、复杂程度高的领域之一,在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中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去解决,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的与地下水有关的工程问题,所以采取怎样的基坑防护装置以及降水措施来控制好地下水,是确保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需要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太原地铁2号线北大街站1号、2号、4号出入口深基坑工程为背景,总结、归纳了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法,总结了地下水渗流破坏的几种形式。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渗流破坏的几种形式,分别为流砂、管涌和基坑坑底的突涌等。实际基坑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地下水控制方法,分为隔水帷幕、降水、隔水帷幕与降水相结合使用的几种措施。本文计算了在降水条件下考虑渗流和不考虑渗流的水压力和主动土压力,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模拟了4号出入口基坑降水过程,得出如下结论:(1)计算的三个出入口得出的水土压力在不考虑渗流时均要比考虑渗流时偏大约20%左右,在实际基坑工程中往往不考虑渗流计算,其水土压力计算值偏于保守,虽然工程安全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但是工程成本增大,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计算分析中应采用考虑渗流作用的水土压力,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可靠。(2)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知,在基坑施工中,止水帷幕具有显着的止水作用;止水帷幕与坑内降水相结合的形式,能够保证基坑无水作业,从而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也能有效控制变形;降水情况下水力梯度沿围护结构从上到下呈现递减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支护结构侧壁的土侧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应的支撑轴力也越来越大;坑内降水和合理设置支撑(上部混凝土支撑+下部钢支撑)能够很好的控制基坑的变形和地表沉降。

张乾坤[2](2020)在《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健康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滨海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滨海区轨道交通基坑具有支护结构埋置深度大、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内部支撑施工工序复杂、水文地质参数多变等典型特点。基坑的稳定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成为基坑设计、施工的关键问题,变形控制起决定性作用。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变形受到岩土特性、外部荷载、地下水、施工组织等多重因素影响,是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开展深基坑变形监测研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结合滨海区深基坑特征、建立一套综合的健康自动化监测与预警管理技术更加必要。本论文在现有滨海区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深基坑监测和预警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对基坑自动化监测数据评估,利用岩土工程专家系统,开展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健康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探索。论文介绍了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工程监测的方法和内容,总结了滨海区城市轨道交通基坑灾害类型、特征及诱因,通过引入智能化的自动化监测设备,提供全天候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进行变形数据初判;引入智慧化的专家评判系统,结合深基坑工程地质状况、水文条件、支护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等多重因素进行数值比对模拟和基坑健康研判,给予基坑健康状况诊断及预警。应用研究引入的专家系统健康监测,有效结合了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施工中的工序组织,达到变形相互验证,水文地质参数及时修正,对确保基坑安全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该应用研究成果为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设计、施工、变形控制、健康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对滨海区城市轨道交通深基坑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

袁劲楠[3](2020)在《苏州轨道交通某深基坑支护变形控制技术及效果评价》文中认为随着各类建设工程的推进,与之相应的深基坑工程也出现的越来越多,而基坑坍塌所导致的工程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在工程中为了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往往需要提高支护结构及周边的位移和沉降等变形的控制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不同荷载的变化使基坑变形不断变化,这样钢支撑中承载的轴力也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钢支撑由于本身刚度较小、且与支座的连接都是可动的,当支撑由于温度变化导致应力松弛或塑性变形等各种原因易发生轴力损失,严重的会出现支撑脱落等安全事故[1-2]。深基坑施工由于它的施工时间较一般基坑工程更长,钢支撑轴力荷载在深基坑施工时不断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基坑施工中使用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是针对钢支撑轴力变化的自适应装置,通过实时监测对支撑轴力进行数值提取并通过液压系统不断对支撑中的轴力进行调整。由此,可以将深基坑工程中支撑轴力变化范围稳定于一定设定的区间,从而达到控制基坑变形,保证基坑安全的目的。本文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为依托,通过现场监测及模拟分析对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深基坑支护中的效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总结了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特点以及实际应用现状。(2)通过理论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未设置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基坑支护体系根据基坑开挖施工特征进行理论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能有效的控制基坑支护结构变形。(3)通过对现场支护结构位移、地基底部垂直位移、地表沉降等监测数据的考察,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体系位移与支撑轴力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减小支护变形、减小地表沉降及减小支护结构顶端位移的效应。(4)为认识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支护体系中的作用效应,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假设未设置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基坑支护体系根据基坑开挖施工特征进行建模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拟分析结果可以比较合理地反映未设置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支护体系在基坑开挖过程的影响情况,进一步阐明了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能有效改善支护结构稳定性,并通过对模拟工况中的轴力调整模拟了设置钢支撑轴力伺服的情况,得出约束基坑变形的机理是由于轴力变化得到了有效约束。(5)基于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推广应用目的,主要通过模拟分析考察了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支撑轴力、系统加载位置、施工荷载范围、施工荷载等因素对支护结构变形、土体压力分布、周围地表变形的影响,为设置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支护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赛赛[4](2020)在《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有效的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建筑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以河南城际铁路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工程为研究背景,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以及施工重点与施工关键技术探讨。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中施工重点及关键点的分析,总结出了地基与基础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安装工程施工阶段等四个阶段极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2)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识别研究。主要从人员、机械设备、技术、管理、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工作分解(WBS)和风险分解(RBS)方法对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了基于WBS-RBS方法的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识别模型,通过构建WBS-RBS耦合矩阵,分析得出各风险事件或因素,为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3)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在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识别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HP)与多级可拓评估法相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建立了基于多级可拓评价法的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所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4)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将BIM技术应用到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中,重点分析了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优势,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的总体框架,即利用BIM技术提前模拟施工现场作业情况,以期达到人、物、技术、管理和环境五个主要安全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王莉[5](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文中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参与人员多、技术工艺复杂、施工环境多变等特点,极易产生安全事故。由于安全事故是由各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全面、综合性的知识支持。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是在面临具体安全问题时,如何从众多的数据资料中快速、准确获取所需知识,至今还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URTCSM),从知识支持的角度,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和方法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核心任务和管理流程,提出智能知识支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的知识支持作用,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对URTCSM领域知识范围进行界定,从过程、组织、对象、管理等维度对领域知识进行分解,形成多维分层的知识分类体系。在领域概念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体系结构内容和特点,构建多维分层的专业领域概念模型;根据标准规范自身结构和使用需求,构建混合粒度的标准规范概念模型;根据事故分析对事故知识的需求,构建多主体关联的事故概念模型。在实体关系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分类体系结构进行概念之间层级关系建模,并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实施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形成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为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规范化的知识框架。分析了URTCSM领域知识主要来源,重点对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在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面,根据数据结构化程度以及自然语言描述特点,对不同类型实体知识元的抽取分别采用人工抽取、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提取、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识别等方法。在关系知识元抽取方面,分别采用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关系抽取、基于实体共现的关系抽取、基于机器学习的关系抽取等方法。在实体属性识别过程中采用类似的知识元抽取方法。抽取出来的知识元需要与已有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分析不同情形下知识融合需求,提出相应的融合方法。知识图谱中各类实体和关系知识元最后以图结构的形式存入图数据库Neo4j中,形成URTCSM领域知识图谱。提出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针对标准规范知识,提出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的三种方式:知识导航,智能搜索,知识推荐。针对安全事故知识的应用主要以支持安全知识智能分析为主,提出三类事故分析任务:以事故画像的形式全面可视化的展示事故认知结构,根据统计分析指标自动构建查询语句的事故统计分析,以及基于关联路径的事故深度分析。根据URTCSM领域知识图谱中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不同管理情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提供知识支持。最后,开发了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用于领域知识图谱维护和管理、标准规范知识智能获取、安全事故智能分析、安全管理决策分析等,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智能知识支持平台。该论文有图107幅,表23个,参考文献209篇。

彭超[6](2018)在《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安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地密集,地铁周边的密集商业开发越来越多,进而造成运营地铁周边多个基坑工程同期施工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群体基坑与地铁结构的相对位置有上方、侧方同侧、两侧等,群体基坑的同时或先后施工,使得周边地层扰动更为复杂和剧烈,地铁结构的变形影响更为显着,对地铁的运营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本文先从开挖单体基坑工程入手,研究了基坑大小、相对位置等因素对临近地铁隧道安全的影响,再研究开挖群体基坑对临近地铁盾构隧道产生的影响。介绍并推导平衡状态时基坑开挖卸荷下地铁盾构隧道的变形和内力理论公式计算;还利用了数值分析计算试验,讨论了基坑对临近隧道的影响,模拟了基坑群的施工开挖过程;依托群体基坑工程施工期间临近地铁盾构隧道的监测数据,对比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的结果,总结了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盾构隧道的安全影响规律。收集上海34个临近地铁隧道施工基坑的工程案例,总结了临近隧道的沉降变化规律。同时,针对单体基坑开挖下隧道的变化规律,进行基坑与隧道空间位置的数值计算试验,一共96组。并将两者得到的规律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如下结论:盾构的位移随开挖深度和开挖宽度增大变大;随水平间距的增加呈幂指函数减小;随盾构的埋深变形逐渐减弱。结合JKQ3个基坑群体基坑开挖工程实例,对该群体工程施工下的监测方案,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随后根据该群体工程进行了大型三维数值模拟施工,运用了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监测数据手段,对群体基坑开挖下的临近隧道的变形、应力等进行了研究:然后从不同方法开挖群体基坑,通过相互对比,结合不同的群体基坑开挖方式,减小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盾构隧道结构的不安全。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得出:群体基坑开挖要比单个基坑对隧道的影响范围要大50%;群体基坑的开挖顺序和方法对临近盾构的影响较大,基坑同时开挖对临近盾构隧道的安全更为不利;JKQ群体基坑项目采用先开挖临近盾构隧道的小基坑,后开挖远离地铁侧的大基坑对隧道的运营安全较有利。最后,根据全文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提出了如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及保护临近运营盾构隧道的安全的具体工程措施。主要可以采用基坑分区、加固基坑、优化开挖方案和隧道变形区“微扰动注浆”等措施。

周一[7](2018)在《基于BIM技术的地铁保护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地铁车站周边上马大批新的工程项目已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些周边外部项目开展相关土建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地铁结构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因此在外部项目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评估其对地铁结构的影响,及时发现可能的安全隐患并加以控制。“地铁保护”正是专门对外部项目进行相关的隐患排查、监管、每日巡检、审批等工作的总称。地铁保护关注地铁与外部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工作参与方多、相关模型复杂、信息量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当前“地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模型信息隔离、信息提取困难、数据处理分析手段有限等问题。地铁保护中的困难,其根源是模型之间的“信息隔离”导致信息交互不便。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旨在解决建筑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隔离”现象的新技术。在对地铁保护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后,本研究将BIM技术引入地铁保护,首先在信息存储方面,提出了基于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的地铁保护信息模型(Metro Protection Information Model,MPIM),该信息模型针对地铁保护的领域特点,对IFC原始实体进行了扩展,定义多种共享层构件实体和对应的属性集、枚举类型,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描述地铁保护中的各种信息。在信息集成方面,研究了基于BIM的信息集成技术,包括IFC模型与非IFC模型之间的整合技术,基于WebApi的监测信息、监测设备与BIM模型的整合方法,进一步完善MPIM信息模型。在信息应用层面,以MPIM为数据源,针对地铁保护中的主要工作流程,研究基于信息提取与分类的自动评审,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的巡检记录优先度定量评价,实现对地铁保护主要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和决策支持。最终,以课题组已有的BIM-FIM为基础,研发了基于BIM的地铁保护系统(BIM-MPS,BIM-based Metro Protection System),并应用于广州地铁八号线磨碟沙至新港东区间的地铁保护工作当中,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模型、算法的实际效果。经过应用,本研究提出的BIM-MPS系统获得了相关用户的肯定,管理人员声称系统能够覆盖地铁保护工作的完整流程,普遍节约评审时间40%以上,对于不同外部项目的定量评价更是能够减少80%的时间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进一步在地铁保护中应用BIM技术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8](2015)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中国隧道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历程和现状、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对未来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从钻爆法、盾构工法、沉管工法、明挖法和抗减震设计等方面对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不同工法(钻爆法、盾构工法、TBM、沉管工法、明挖法)的角度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尽剖析;最后从运营通风、运营照明、防灾救灾、病害、维护与加固等方面对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隧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刘杰[9](2012)在《深基坑开挖优化设计与下穿地铁隧道变形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深基坑工程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如何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使基坑工程既安全又经济,是人们一直探索的课题。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是影响基坑变形的重要因素。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以往研究成果,以南京宁芜铁路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性状进行了研究,并运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在分步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场、内力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了一些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机理。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以南京宁芜改线铁路下穿南京南站隧道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隧道深基坑的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得到了深基坑围护结构中围护桩的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测围护桩变形数据对围护桩的配筋进行优化设计研究。(2)利用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采用分析软件对施工过程中的围护桩内力和位移、钢支撑轴力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为施工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3)以南京上跨地铁隧道的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模拟。计算结果与工程监测数据基本吻合,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影响运营隧道变形的关键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不可避免地引起坑底土体发生变位,带动土体中的隧道产生位移,探讨减少基坑开挖对紧邻地铁隧道影响的控制措施。

罗凤[10](2008)在《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地铁工程、市政工程以及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日益增大,基坑工程近10年来急剧增加。同时,由于受深基坑建设管理环境及工程项目的独特性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工程实施必然存在着偏离预期目标的机会和可能性,即存在着风险。但因风险管理不当,深基坑工程常发生或引发安全事故,除导致项目巨大的费用和较长的工期损失外,还会对项目参与各方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在深基坑工程实施前,应充分和科学地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风险分析和评价,建立深基坑工程风险的预警管理系统,并应在深基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基于这种情况,本论文首先对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对深基坑工程事故按责任部门、支护结构形式和开挖深度进行统计分析。风险管理的难点和关键在于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本论文对首先目前工程风险分析常用的基本方法及进行概述,然后论述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最后利用故障树的理论和方法编制上海M8线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的故障树,计算了其顶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针对分析的结果制定该工程事故的技术预防措施。对深基坑工程风险进行分析并不能达到减少和控制风险的目的,在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论文第四章对深基坑工程风险的基本含义和内容进行分析,重点对深基坑工程风险的应对、监控和后评价进行探讨。通过本文对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能够加强对深基坑工程风险因素的评估、预测、防范和控制,减少风险的发生率,从而达到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

二、基坑支护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坑支护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1.2.2 基坑降水理论发展现状
        1.2.3 水土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渗流基础理论和地下水控制方法
    2.1 渗流理论
        2.1.1 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2.1.2 地下水渗流的基本概念
        2.1.3 基坑地下水渗流类型
    2.2 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破坏的几种形式
        2.2.1 流砂
        2.2.2 管涌
        2.2.3 基坑底的突涌
    2.3 地下水控制方法
        2.3.1 隔水帷幕
        2.3.2 降水
        2.3.3 隔水帷幕+降水
        2.3.4 选择原则
    2.4 小结
第3章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地理位置、周边地貌及环境
        3.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3.1.3 设计参数
        3.1.4 施工安排
    3.2 施工工艺技术
        3.2.1 总体施工步骤
        3.2.2 施工要点及原则
        3.2.3 基坑土方开挖
    3.3 小结
第4章 考虑渗流和不考虑渗流时的水土压力分析
    4.1 计算原理
    4.2 北大街1 号口水土压力计算
        4.2.1 不考虑渗流
        4.2.2 考虑渗流
    4.3 北大街2 号口水土压力计算
        4.3.1 不考虑渗流
        4.3.2 考虑渗流
    4.4 北大街4 号口水土压力计算
        4.4.1 不考虑渗流
        4.4.2 考虑渗流
    4.5 计算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基坑降水数值模拟
    5.1 降水方案
    5.2 基于迈达斯有限元软件的基坑降水模拟
        5.2.1 MIDAS GTS NX介绍
        5.2.2 MIDAS GTS NX操作流程
        5.2.3 模型建立
        5.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健康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基坑变形规律研究现状
        1.2.2 深基坑自动化监测预警研究现状
        1.2.3 深基坑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3.1 自动化监测技术
        1.3.2 风险防控与预警预判技术
        1.3.3 施工监测管理机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3 关键创新点
2 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病害类型及诱因
    2.1 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工程
        2.1.1 滨海区深基坑特点
        2.1.2 深基坑支护方案与类型
    2.2 常见灾害类型及诱因
        2.2.1 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2.2.2 基坑支护体系破坏
        2.2.3 土体渗透破坏
        2.2.4 其他灾害
3 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
    3.1 监测目的
    3.2 监测对象
    3.3 监测内容与监测项目
    3.4 自动化监测设备
    3.5 监测方案
        3.5.1 监测点布置原则
        3.5.2 监测频率
    3.6 数据分析
    3.7 监测预警
    3.8 自动化技术优势
4 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健康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
    4.1 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案例概况
        4.1.1 工程设计概况
        4.1.2 工程地质条件
        4.1.3 水文地质条件
        4.1.4 工程影响分区与工程监测等级
        4.1.5 监测点布置
    4.2 现场监测数据
    4.3 平台搭建
        4.3.1 平台特点
        4.3.2 平台功能
    4.4 健康监测专家评判系统
        4.4.1 定义
        4.4.2 作用和意义
        4.4.3 系统的组成
        4.4.4 系统运行
        4.4.5 系统应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苏州轨道交通某深基坑支护变形控制技术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坑水平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工程应用
        1.1.2 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1.1.3 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适用性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预期成果
        1.3.3 创新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坑监测与数据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监测设计及测点布置
    2.3 监测数据与分析
        2.3.1 基坑监测数据分析
        2.3.2 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效应及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坑分析计算方法简述
    3.1 概述
    3.2 经验曲线估算法(peck法)
    3.3 稳定安全系数法
    3.4 传统理论计算方法
        3.4.1 参数选择
        3.4.2 计算模型
        3.4.3 计算结果分析
    3.5 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值模拟分析
    4.1 PLAXIS有限元软件介绍
        4.1.1 PLAXIS材料模型
        4.1.2 PLAXIS结构单元
    4.2 模型建立
        4.2.1 几何模型
        4.2.2 材料属性
        4.2.3 划分网格
        4.2.4 初始条件
        4.2.5 开挖模拟
    4.3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4.3.1 各施工阶段正应力云图分析
        4.3.2 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位移云图分析
        4.3.3 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4.3.4 周围地表沉降对比分析
        4.3.5 地连墙顶端沉降对比分析
        4.3.6 支撑轴力变化对比分析
    4.4 差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不同因素影响的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效应分析
    5.1 轴力伺服系统设置位置
    5.2 轴力伺服系统轴力设置大小
    5.3 基坑坡顶施工荷载大小
    5.4 基坑坡顶施工荷载范围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4)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当前我国施工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2.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管理
        2.2.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
        2.2.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3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概述
        2.3.1 风险和工程风险概述
        2.3.2 风险管理和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3.1 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施工重点及关键点分析
        3.1.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3.1.2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3.1.3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3.1.4 安装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3.2 基于WBS-RBS方法的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识别
        3.2.1 工作分解结构(WBS树)
        3.2.2 风险分解结构(RBS树)
        3.2.3 构建WBS-RBS耦合矩阵
    3.3 工程实例
        3.3.1 工程概况
        3.3.2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分析
        3.3.3 工作分解结构(WBS图)
        3.3.4 风险分解结构(RBS图)
        3.3.5 建立WBS-RBS耦合矩阵
    3.4 本章小结
4 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4.1 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基于多级可拓评价法的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评估
        4.2.1 确定经典域与节域
        4.2.2 确定待评物元
        4.2.3 关联函数的建立及关联度的计算
        4.2.4 一级评价
        4.2.5 二级评价
        4.2.6 待评物元的评价等级
        4.2.7 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
    4.3 工程实例
        4.3.1 工程概况
        4.3.2 全过程安全风险等级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5.1 智能化风险控制技术综述
        5.1.1 智能化相关风险控制技术方法简介
        5.1.2 BIM技术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优势
    5.2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的应用架构
    5.3 BIM技术在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5.3.1 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的建立
        5.3.2 基于BIM技术的4D虚拟施工
        5.3.3 碰撞冲突检测
        5.3.4 施工优化设计
        5.3.5 BIM+技术的延伸
    5.4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功能的实现
        5.4.1 施工场地布置模拟
        5.4.2 施工过程模拟
        5.4.3 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系统分析
    2.2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概念框架
    2.3 知识图谱对URTCSM智能知识支持作用分析
    2.4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研究
    3.1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知识建模需求分析
    3.2 URTCSM领域知识分类体系分析
    3.3 URTCSM领域概念模式分析
    3.4 URTCSM领域关系模式分析
    3.5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1 URTCSM领域相关数据源分析
    4.2 URTCSM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3 URTCSM领域关系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4 URTCSM领域属性知识元识别
    4.5 URTCSM领域知识融合
    4.6 URTCSM领域知识存储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研究
    5.1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分析
    5.2 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
    5.3 安全事故智能分析
    5.4 安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
    5.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安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坑工程对临近既有隧道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隧道影响的理论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2 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隧道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现状
        1.2.3 考虑基坑开挖的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监测及结构变形控制指标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坑开挖下临近盾构隧道的力学行为理论计算
    2.1 引言
    2.2 Mindlin基本解和Pasternak弹性地基梁理论简介
        2.2.1 Mindlin求解空间内一点的应力
        2.2.2 Pasternak弹性地基梁理论
    2.3 盾构隧道在基坑开挖下的变形理论计算公式
        2.3.1 计算基本假定
        2.3.2 第一阶段求解作用在隧道上的应力
        2.3.3 第二阶段法求盾构隧道的竖向位移及内力
    2.4 理论计算公式中的不足之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体基坑开挖对临近盾构隧道的影响分析
    3.1 基坑开挖对盾构隧道的影响统计分析
    3.2 单体基坑开挖数值计算试验
        3.2.1 数值计算试验模拟基坑开挖的方法
        3.2.2 岩土有限元计算软件简介
        3.2.3 小应变硬化土模型
        3.2.4 基坑与盾构隧道的位置确定
        3.2.5 数值计算参数
    3.3 盾构隧道正上方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3.3.1 数值模型试验
        3.3.2 基坑开挖不同宽度、深度对盾构隧道的影响计算结果分析
    3.4 盾构隧道侧方开挖基坑的数值分析
        3.4.1 数值模型试验
        3.4.2 基坑不同宽度、深度及与间距对盾构隧道的影响计算结果分析
        3.4.3 盾构隧道的埋深对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盾构隧道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临近上海地铁x线JKQ深基坑群工程概况
        4.2.1 上海JKQ深基坑群体工程概况
        4.2.2 深基坑工程与地铁x号线的位置关系
        4.2.3 JKQ深基坑的施工方案
    4.3 基坑施工的运营地铁隧道监护研究
        4.3.1 地铁隧道运营维护监护目的
        4.3.2 JK3基坑开挖期间地铁隧道运营监护的方法
        4.3.3 盾构隧道运维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4.4 地铁盾构隧道监测数据分析
        4.4.1 道床沉降分析
        4.4.2 水平位移分析
        4.4.3 管径收敛分析
        4.4.4 现场监测数据对运营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盾构隧道结构影响的数值分析
    5.1 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盾构隧道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
        5.1.1 数值分析模型
        5.1.2 JKQ群体基坑开挖施工模拟结果
        5.1.3 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同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5.2 群体基坑开挖对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对比分析
        5.2.1 不同群体基坑开挖方法下盾构隧道的变形分析
        5.2.2 群体基坑开挖与单体基坑开挖下盾构隧道的模拟分析
    5.3 盾构隧道变形的控制的方法的研究
        5.3.1 临近地铁盾构隧道基坑开挖方法
        5.3.2 钢支撑伺服控制系统
        5.3.3 基坑加固技术
        5.3.4 地面微扰动注浆在控制变形上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的展望
        6.2.1 本文在研究上的不足
        6.2.2 进一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BIM技术的地铁保护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1.1 地铁保护相关背景
        1.1.2 BIM技术相关背景
        1.1.3 总结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文献检索
        1.3.2 地铁保护研究现状
        1.3.3 BIM技术研究现状
        1.3.4 综述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
        1.4.1 研究基础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关键技术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构成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地铁保护工作业务流程梳理
    2.1 概述
    2.2 地铁保护工作多角色用例
    2.3 地铁保护工作流程主要特点
    2.4 当前问题提炼总结
        2.4.1 各方提供的3D模型不能统一格式
        2.4.2 从模型中提取有效信息较为困难
        2.4.3 缺少合适的、覆盖整个地保流程的地铁保护系统
    2.5 小结
第3章 地铁保护信息模型的定义与创建
    3.1 IFC概述及其扩展机制
        3.1.1 IFC概述
        3.1.2 IFC扩展机制
    3.2 地铁保护信息模型(MPIM)概述
    3.3 MPIM定义
    3.4 基于MPIM的模型转换与整合方法
    3.5 MPIM模型建立示例
    3.6 小结
第4章 地铁保护信息模型的应用
    4.1 MPIM几何信息的提取与应用
    4.2 MPIM属性信息的提取与应用
        4.2.1 当前评审规则
        4.2.2 信息提取方法
    4.3 MPIM巡检信息的提取与应用
        4.3.1 关键词选择
        4.3.2 文本信息处理
        4.3.3 神经网络训练
        4.3.4 神经网络实现
        4.3.5 相似度计算
    4.4 MPIM监测设备的集成
    4.5 小结
第5章 BIM-MPS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架构设计
        5.2.1 系统整体框架
        5.2.2 网络架构设计
        5.2.3 逻辑架构设计
    5.3 开发环境搭建与主要应用技术
        5.3.1 开发环境搭建
        5.3.2 主要应用技术
    5.4 系统模块与功能设计
        5.4.1 基于C/S的地保系统
        5.4.2 基于M/S的巡检系统
    5.5 小结
第6章 工程实例应用
    6.1 MPIM模型建立
    6.2 基于MPIM的评审决策支持
    6.3 巡检记录中的外部项目优先度评分
    6.4 外部项目监测信息集成与可视化
    6.5 移动端巡检系统功能
    6.6 实例验证效果与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个人研究成果

(8)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
1 隧道工程建设成就与展望(山东大学李术才老师提供初稿)
    1.1建设历程
    1.2 建设现状
    1.3 技术发展与创新
        1.3.1 勘测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1.3.2 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1.3.3 隧道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的进步
        1.3.4 隧道工程结构新材料与运营管理的进步
    1.4 展望
        (1)隧道全寿命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2)隧道精细化勘测与地质预报
        (3)岩溶隧道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4)水下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5)复杂及深部地层大型掘进机施工关键技术
        (6)岩爆与大变形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2 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2.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提供初稿)
        2.1.1 设计理论
        2.1.1.1 古典压力理论
        2.1.1.2 弹塑性力学理论
        2.1.1.3 新奥法理论
        2.1.1.4能量支护理论
        2.1.1.5 其他理论
        2.1.2 设计模型
        2.1.2.1 荷载-结构模型
        2.1.2.2 地层-结构模型
        (1)解析法
        (2)数值法
        2.1.3 设计方法
        2.1.3.1 工程类比法
        2.1.3.2 信息反馈法
        2.1.3.3综合设计法
        2.1.4 设计参数
        2.1.5 小结
    2.2 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2.2.1 盾构隧道管片选定及设计
        2.2.1.1 管片类型、接头方式的选择
        2.2.1.2 管片结构设计
        2.2.1.3 管片防水设计
        2.2.2盾构的构造、设计与选型
        2.2.2.1盾构主体设计
        2.2.2.2 盾构刀盘刀具的设计
        2.2.2.3 盾构其他部分的构造与设计
        2.2.2.4 盾构选型
        2.2.3 开挖面稳定
        2.2.4 盾构掘进控制设计
        2.2.4.1 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2.2.4.2 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2.2.5 小结
    2.3 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2.3.1 沉管管段设计
        2.3.2 防水与接头设计
        2.3.3抗震设计
        2.3.4 防灾研究
    2.4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2.4.1 明挖隧道基坑设计的主要内容
        2.4.2 设计理论———土压力理论
        2.4.3 设计模型
        2.4.4 设计方法
        2.4.4.1 围护结构设计方法
        2.4.4.2 内支撑体系设计方法
        2.4.4.3 基坑稳定性设计方法
        2.4.4.4 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2.4.5 其他
    2.5 抗减震设计(西南交通大学何川、耿萍、张景、晏启祥老师提供初稿)
        2.5.1 隧道震害
        (1)隧道震害的类型
        (2)隧道震害原因
        (3)隧道震害影响因素
        2.5.2 抗震计算方法
        2.5.2.1 静力法
        2.5.2.2 反应位移法
        2.5.2.3 时程分析法
        2.5.3 抗减震构造措施
        2.5.3.1 抗震构造措施
        2.5.3.2 减震构造措施
        2.5.4 小结
3 隧道施工技术
    3.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西南交通大学杨其新老师提供初稿)
        3.1.1 钻爆法施工的发展与现状
        3.1.2隧道钻爆开挖技术
        3.1.3 隧道支护技术
        3.1.4 监控量测
        3.1.5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3.1.6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技术
        3.1.7 小结
    3.2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3.2.1 盾构始发、到达技术
        (1)盾构始发技术
        (2)盾构到达技术
        (3)端头加固
        3.2.2盾构掘进技术
        (1)开挖面稳定控制
        (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3)刀具磨损检测
        3.2.3 管片拼装技术
        3.2.5 壁后注浆技术
        3.2.5带压进仓技术
        3.2.6 地中对接技术
        3.2.7 特殊地层条件施工技术
        3.2.8 盾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刀具磨损问题
        (2)管片上浮问题
        (3)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盾构隧道问题
        3.2.9 盾构施工新技术展望
    3.3 TBM隧道修建技术(北京交通大学谭忠盛老师提供初稿)
        3.3.1 概述
        3.3.2 TBM的工程应用
        3.3.3 TBM制造技术
        3.3.3.1 TBM刀盘刀具研制
        3.3.3.2 大坡度煤矿斜井TBM研制
        3.3.3.3 大直径多功能TBM研制
        3.3.3.4 小型TBM研制技术
        3.3.3.5 TBM再制造技术
        3.3.4 TBM隧道地质勘察技术
        3.3.5 TBM施工选型技术
        3.3.6 TBM洞内组装及拆卸技术
        3.3.7 TBM掘进技术
        3.3.7.1 敞开式TBM掘进
        (1)刀盘刀具设置技术
        (2)不良地质段TBM施工技术
        3.3.7.2 护盾式TBM掘进技术[373-379]
        (1)护盾TBM卡机脱困技术
        (2)护盾TBM预防卡机技术
        3.3.8 TBM长距离出渣运输技术
        3.3.9 TBM施工测量技术
        3.3.10 TBM支护技术[385-387]
        (1)衬砌与TBM掘进同步技术
        (2)复合衬砌施工技术
        (3)管片拼装技术
        3.3.11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88-390]
        3.3.12 TBM新技术展望[337,388-391]
    3.4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3.4.1 地基处理
        3.4.2 管节制作
        3.4.3 管节沉放对接
    3.5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3.5.1 施工原则
        3.5.2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3.5.2.1 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3.5.2.2 锚索支护施工技术
        3.5.2.3 灌注桩施工技术
        3.5.2.4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3.5.2.5 钢板桩施工技术
        3.5.2.6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3.5.2.7 双排桩施工技术
        3.5.2.8 微型钢管桩施工技术
        3.5.2.9 SMW施工技术
        3.5.2.10 旋喷桩施工技术
        3.5.3 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3.5.3.1 内支撑施工技术
        3.5.3.2 锚索(杆)施工技术
4 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
    4.1 运营环境
        4.1.1 运营通风(长安大学王亚琼、王永东老师,兰州交通大学孙三祥老师提供初稿)
        4.1.1.1 隧道通风污染物浓度标准研究
        4.1.1.2 横向通风研究
        4.1.1.3 纵向通风研究
        4.1.1.4 互补式纵向通风研究
        4.1.1.5 特殊隧道工程通风研究
        (1)高海拔公路隧道
        (2)沙漠隧道
        (3)曲线隧道
        (4)城市隧道
        4.1.1.6 通风控制模式研究
        4.1.1.7隧道通风数值模拟
        4.1.1.8 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4.1.1.9 隧道通风现场测试分析
        4.1.1.10 通风理论及软件设计研究
        4.1.2 隧道运营照明(西南交通大学郭春老师、长安大学王亚琼老师提供初稿)
        4.1.2.1 隧道照明光源研究
        4.1.2.2 隧道照明适用性研究
        4.1.2.3 隧道照明节能与安全研究
        4.1.2.4 隧道照明控制模式研究
        4.1.2.5 照明仿真计算及测试
        4.1.3 隧道运营环境研究展望
    4.2 防灾救灾(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长安大学王永东老师,中南大学易亮老师提供初稿)
        4.2.1 隧道火灾
        4.2.1.1 隧道火灾发展规律研究
        4.2.1.2 隧道火灾救援与人员逃生
        4.2.1.3 隧道衬砌结构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2.1.4 隧道路面材料阻燃技术
        4.2.2 隧道防爆
        4.2.2.1 隧道内爆炸
        4.2.2.2 隧道外爆炸
        4.2.3 隧道防水
        4.2.3.1隧道水灾害机理研究
        4.2.3.2 隧道水灾防治研究
        (1)水灾害预报探测技术
        (2)突水灾害的治理技术
        4.2.4 隧道防冻
        4.2.4.1 冻胀机理分析和冻胀力研究
        4.2.4.2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场
        4.2.4.3 隧道冻害防治研究
    4.3 病害(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3.1 隧道病害的种类
        4.3.2 隧道病害的分级
    4.4 维护与加固(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4.1 衬砌加固
        4.4.2 套拱加固
        4.4.3 注浆加固
        4.4.4 换拱加固
        4.4.5 裂缝治理
        4.4.6 渗漏水治理
5 结语

(9)深基坑开挖优化设计与下穿地铁隧道变形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坑研究现状
        1.2.1 深基坑内支撑与围护结构研究现状
        1.2.2 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研究现状
        1.2.3 深基坑数值模拟及研究现状
        1.2.4 基坑开挖与下部运行地铁隧道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深基坑工程现场监测与研究
    2.1 南京南站宁芜改线基坑工程概况
        2.1.1 工程概述
        2.1.2 工程地质
        2.1.3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2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分析
        2.2.1 基坑围护桩测点布置
        2.2.2 桩体水平位移分析
        2.2.3 钢支撑轴力分析
        2.2.4 混凝土支撑钢筋应力分析
    2.3 围护桩弯矩反分析与应用
        2.3.1 钢筋混凝土围护桩刚度修正
        2.3.2 围护桩土压力修正方法
        2.3.3 根据水平位移曲线计算维护桩弯矩
    2.4 围护桩测斜曲线拟合
        2.4.1 1stOptRU 软件与通用全局优化算法
        2.4.2 基于 1stOptRU 围护桩数据拟合
        2.4.3 三种工况围护桩数据拟合
    2.5 围护桩弯矩计算与分析
    2.6 MMF 生长模型概述
        2.6.1 MMF 模型简介
        2.6.2 MMF 模型预测原理
        2.6.3 预测模型特点
    2.7 应用 MMF 模型对钢筋计应力预测
        2.7.1 模型钢筋应力监测数据选取
        2.7.2 模型参数的求解
        2.7.3 MMF 钢筋应力模型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分析
    3.1 Midas/GTS 概述
    3.2 本构模型选择
        3.2.1 Mohr-Coulomb(莫尔一库仑)屈服准则
        3.2.2 Drucker-Prager准则
    3.3 宁芜铁路深基坑有限元数值模拟
        3.3.1 施工模拟计算
        3.3.2 计算模型
    3.4 四种工况对比分析
        3.4.1 整体开挖不对称荷载对比分析
        3.4.2 分层分台阶开挖对比分析
        3.4.3 整体开挖和分层开挖对比分析
        3.4.4 存在不对称荷载下整体开挖和分层开挖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坑开挖引起下部已运营地铁隧道变形控制研究
    4.1 基坑开挖影响下卧层隧道综述
    4.2 合建工程工程概况
        4.2.1 宁芜隧道地铁 3 号线合建深基坑概况
        4.2.2 既有南京地铁 1 号线概况
    4.3 地铁 1 号线隧道保护措施
    4.4 上部基坑开挖卸荷对地铁 1 号线隧道影响与控制
    4.5 合建基坑施工模拟计算
        4.5.1 计算模型
        4.5.2 计算施工步骤
    4.6 计算结果分析
    4.7 地铁隧道监测与风险管理
        4.7.1 信息化监测及隧道风险管理
        4.7.2 监测范围
        4.7.3 监测项目、频率与周期
        4.7.4 隧道变形控制指标
    4.8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97]
        4.8.1 地铁 1 号线隧道变形分析
        4.8.2 地铁 1 号线道床变形分析
        4.8.3 地铁 1 号线隧道安全性论证
    4.9 隧道顶端距基坑底部距离的讨论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概述
    5.2 结论
    5.3 展望与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科学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及原理
        1.2.1 风险认识
        1.2.2 风险管理概述
    1.3 深基坑工程风险概述
        1.3.1 深基坑工程的定义
        1.3.2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类型
        1.3.3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特征
    1.4 深基坑工程风险研究国内外现状
        1.4.1 国外深基坑工程风险研究现状
        1.4.2 国内深基坑工程风险研究现状
    1.5 目前深基坑工程风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 深基坑工程风险研究的发展趋势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深基坑工程事故综合分析
    2.1 概述
    2.2 深基坑工程事故分析
        2.2.1 深基坑工程事故现象分析
        2.2.2 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2.3 深基坑工程事故统计分析
        2.3.1 按有关责任部门分析
        2.3.2 按支护结构形式分析
        2.3.3 按开挖深度分析
第3章 深基坑工程风险分析
    3.1 概述
    3.2 工程风险分析方法概述
        3.2.1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
        3.2.2 故障树分析法
        3.2.3 危险指数分析法
        3.2.4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3.2.5 基于可信性的风险分析方法
        3.2.6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3 故障树分析原理
        3.3.1 故障树的含义及基本符号
        3.3.2 故障树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3.3.3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方法
        3.3.4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3.4 上海地铁M8线深基坑工程风险分析
        3.4.1 深基坑工程故障树分析概述
        3.4.2 工程概况
        3.4.3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故障树编制
        3.4.4 地下连续墙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3.4.5 地下连续墙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3.4.6 事故预防措施
第4章 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4.1 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4.1.1 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的含义
        4.1.2 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的内容
    4.2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应对及处置
        4.2.1 风险应对计划
        4.2.2 深基坑工程风险应对策略
        4.2.3 深基坑工程风险处置的技术措施
    4.3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监控
        4.3.1 风险监控的依据
        4.3.2 风险监控的内容
        4.3.3 风险监控的程序
    4.4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后评价
        4.4.1 风险后评价的内容
        4.4.2 风险管理后评价的程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基坑事故一览表

四、基坑支护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研究[D]. 李文琦.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滨海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健康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研究[D]. 张乾坤.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苏州轨道交通某深基坑支护变形控制技术及效果评价[D]. 袁劲楠. 苏州科技大学, 2020(08)
  • [4]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D]. 王赛赛. 郑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D]. 王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6]群体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安全影响研究[D]. 彭超.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5)
  • [7]基于BIM技术的地铁保护系统研究与开发[D]. 周一. 清华大学, 2018(04)
  • [8]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 [9]深基坑开挖优化设计与下穿地铁隧道变形控制研究[D]. 刘杰.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3)
  • [10]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 罗凤. 成都理工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基坑支护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