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念珠菌的报告

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念珠菌的报告

一、用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出念珠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贾淑琳[1](2016)在《香莲方对耐药白念珠菌外排泵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调查本院近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种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2.探讨香莲复方中抗真菌及抗耐药的有效成分,及其逆转耐药的作用机制,为今后中医药抗真菌研究,尤其是针对耐药真菌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1.回顾性调查本院近期诊断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的临床表现、白带常规、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近期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的致病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情况。2.采用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和丁香酚、小檗碱的混合液分别连续诱导培养白念珠菌标准耐药菌株CA17和临床分离耐药菌株,观察上述诱导药物对耐药白念珠菌的逆转耐药作用,比较各组诱导药物之间的作用差异。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耐药原代菌株和其成功逆转耐药的各敏感子代的外排泵基因CDR1、CDR2和MDR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对外排泵相关基因的作用。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原代菌株和其成功逆转耐药的各敏感子代外排荧光染色剂罗丹明6G(R6G)功能的变化,探讨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对外排泵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1.近期本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主要致病菌种仍为白念珠菌(69.8%),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27.6%)最为常见;所检测5种抗真菌药物中,出现耐药率最高的是伊曲康唑(14.7%),其次为氟康唑(6.9%)。VVC和RVVC患者的致病菌种分布和耐药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着性。白念珠菌比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哗的耐药率更高,而二者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着性。所检测三种唑类药物之间交叉耐药情况明显。2.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小檗碱混合液可在对三株临床分离耐药菌株连续诱导培养6-8代,实现对氟康唑逆转耐药。逆转耐药后,连续培养三代,菌株对于氟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稳定于敏感范围内。而三株临床耐药株采用两种培养基的空白转种株,均未能在10代之内实现逆转。上述诱导药物均没有在30代以内对标准耐药菌株CA17实现逆转耐药。3.临床耐药菌株的CDR1、CDR2、MDR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临床敏感株;4组经诱导药物作用后的敏感子代的上述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其耐药原代菌株明显下降。其中由香莲外洗液和两中药单体混合液诱导培养的敏感子代,上述三种基因表达下降较丁香酚、小檗碱单独诱导培养的敏感子代更加明显,而丁香酚组的敏感子代的上述基因表达比小檗碱组下降更为明显。4.与临床耐药株相比,白念珠菌标准耐药株CA17外排R6G的功能更强,但主要表现在有葡萄糖(即有能量来源)的情况下。临床耐药株外排R6G的功能在有或无能量来源的条件下均明显高于临床敏感株。临床耐药株经香莲外洗液、小檗碱以及两单体混合液诱导培养后的敏感子代在无能量来源的条件下,其外排率均显着下降。但丁香酚组与耐药原代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加入葡萄糖(即有能量来源)后,各组与耐药组相比,外排率均有显着下降。其中对外排泵功能抑制作用最强的是香莲外洗液,其次为丁香酚和小檗碱的混合液,丁香酚、小檗碱各自单独作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所调查VVC和RWC患者的致病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优势菌种,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主要菌种仍为白念珠菌,较以往流行病学变化不大,但所有念珠菌中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首次超过了氟康唑。2.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和小檗碱的混合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均具有逆转耐药作用,以香莲外洗液出现逆转的代数最早。3.经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小檗碱的混合液诱导培养,可以显着降低白念珠菌临床耐药菌株的CDR1、CDR2、MDR1三种外排泵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明显抑制其编码的外排泵蛋白的外排功能。推测香莲外洗液中的包括丁香酚和小檗碱在内的部分有效成分是通过降低外排泵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外排抗真菌药物达到抗耐药作用的。4.在抑制外排泵基因表达和外排泵蛋白功能方面,香莲外洗液原方作用均强于两个中药单体的单独作用,部分情况下接近两个单体的混合液的作用,推测丁香酚、小檗碱在香莲外洗液中有相互协同的抗耐药作用,香莲外洗液中其他成分的上述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魏静,袁恭贵,丁建武[2](2001)在《用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出念珠菌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熊兵,杨敏红,周恺,曹彬[3](2001)在《493例慢性淋病混合感染情况调查分析》文中提出

二、用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出念珠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出念珠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香莲方对耐药白念珠菌外排泵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机制及相应抗耐药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一、靶位酶及其编码基因的改变
        二、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
        三、细胞应激反应
        四、脂类的代谢
        五、生物膜的形成
        六、耐药相关转录因子突变
        七、其他相关体外抗耐药研究
    第二节 香莲系列制剂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一、组方依据及初期研究
        二、抗真菌作用的体外实验及临床验证
        三、抗真菌耐药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四、针对其他病原体的体外实验
        五、小结
第二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种分布与药敏分析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步骤
        三、统计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一般资料
        二、症状体征
        三、白带常规结果
        四、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第三节 讨论
        一、致病或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二、临床表现分析
        三、白带常规结果分析
        四、VVC、RVVC患者致病菌种分布分析
        五、致病念珠菌耐药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六、小结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香莲方及其主要中药单体成分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恢复敏感的诱导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香莲方及其主要中药单体成分对耐药白念珠菌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香莲方及其主要中药单体成分对耐药白念珠菌外排泵功能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用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出念珠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检查方法:
    1.悬滴片:
    2.革兰染色:
    3.培养:
讨论:
参考资料
    1 叶干运编:
    2 王高松编着:
    3 叶顺章.张木有主编:

(3)493例慢性淋病混合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标本取材
    1.3 检测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用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出念珠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香莲方对耐药白念珠菌外排泵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 贾淑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2]用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出念珠菌报告[J]. 魏静,袁恭贵,丁建武.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1(04)
  • [3]493例慢性淋病混合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 熊兵,杨敏红,周恺,曹彬. 贵州医药, 2001(08)

标签:;  ;  ;  ;  

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部分病例培养念珠菌的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