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并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德法并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德法并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颖超[1](2021)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生态话语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话语权问题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话语权建设的根本导向。它能够成功破解生态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生态理念、生态价值和生态制度方面为生态话语权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是引领具体生态话语权建设实践路径的精神标杆。在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生态话语权建设的价值的基础上,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寻找建设路径: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创建公正国际平台;疏通国际渠道,保障生态话语掷地有声;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夯实话语根基;充分发挥国家制度优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话语体系。

周申倡,戴玉琴[2](2021)在《村级治理中“德治涵养自治”逻辑的政治学分析》文中指出"德治涵养自治"是新时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中,深化村民自治、实现村级有效治理的重要逻辑遵循。从现实环境看,"德治涵养自治"逻辑的出场,与乡风民德在现代转型中激出了村级治理不确定性有关。"德治涵养自治"逻辑有其特定的证成依据:中国古代乡村自治中"以文治理"传统是历史依据,基层治理中"德法并重"思想是理论依据,助力实现村级有效治理是实践依据。从实践层面看,"德治涵养自治"逻辑的实然表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培育新德,在融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蕴含在农村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道德资源与公序良俗的基础上,为践履"德治涵养自治"逻辑提供整合式资源;制度耦合,将自治的正式制度和德治的非正式制度充分耦合,为践履"德治涵养自治"逻辑提供有形具体的实践平台;组织农民,通过在物理空间和超越物理空间的文化与秩序空间内凝聚农民,为践履"德治涵养自治"逻辑找回主体。

孙晓宇[3](2020)在《《管子》教化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文中认为《管子》一书现在通用的是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而成的,虽不是管子本人所作,但其中承载的管子的治国理政的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论文的目的是梳理研究《管子》教化思想,挖掘其中的现代价值。第一章阐述目前为止对《管子》教化思想的研究现状。第二章研究《管子》教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了其思想形成的背景,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及天道思想是其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明确《管子》教化的目标。《管子》教化思想的目标是以王霸天下为最终目标,阶段目标因教化对象不同而展开具有针对性、多层次且相互联系的要求,即对君主的要求是养成有道之君;对官员的要求是培养贤臣;对百姓的要求是培养顺民。第四章梳理《管子》教化的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道德教化,以刑赏为手段的法治和基于人性论的民本观教化。第五章探讨《管子》教化的途径。依据教化的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化途径,实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统一,德法并举;以爱民、富民、教民为手段富民强本;革除恶俗,形成良俗,推动政令的顺利施行。第六章探讨《管子》教化思想对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挖掘其中的现代价值,古为今用。

胡月[4](2020)在《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在新起点和新征程上,我国也将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新的形势对我国的政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生态的优化也成了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关注点。在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下,各种意识形态风起云涌,对我国政治生态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优化政治生态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党和人民的要求。笔者运用文献综述法、历史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以政治生态为研究对象,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引言。通过资料整理,发现政治生态的相关文献颇多,并且发展政治生态是学者和社会高度重视的议题。本文从政治生态的理论,政治生态的概念,优化我国政治生态的必要性,我国政治生态的现状,我国政治生态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优化我国政治生态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对策这几个方面出发,整理了不同学者的观点。第一部分,政治生态的相关概述和理论依据。这一部分分为四大模块。首先,从生态的内涵入手,延伸至政治生态的涵义,并对政治生态概念进行解释;其次,辨析了政治生态与生态政治、生态文明、行政生态的概念;最后,论述了与政治生态相关的国内外理论,并将以下文论述的为依据。第二部分,优化我国政治生态的必要性。优化我国政治生态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工作,政治生态优化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是营造廉洁政治环境的政治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第三部分,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现状。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当前我们在优化政治生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已有的优化过程和结果中发现不足,以追求更完美的优化路径。反腐斗争提出了“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口号,是政治生态优化中的一场胜利战。但是,此次胜利战仍然存在制度不健全、权责范围不明确、思想冲突等问题。因此,只有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探寻出更好的优化办法。第四部分,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万物有因必有果,为了更好的解决我们在优化政治生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其中,政治认知、制度体系、政治文化、组织行为等都是导致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进一步优化我国政治生态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对策。第一,本文从意识形态入手,从根本上严肃政治生态的风气。第二,健全优化政治生态的政治制度体系。第三,各个部门的领头人要做好示范、榜样的作用,将优化政治生态渗透到各个层面。第四,抓好政治生态文化教育,树立优化政治生态的信念。

康健[5](2020)在《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人类出现政治活动开始,政治活动与伦理道德便产生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统治者以道德为基础,规范政治制度,实施政治行为,将政治与伦理相结合,从而维护了古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包含伦理的政治对人类发展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他也将伦理道德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丰富了中国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容。本文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展开六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评述,最后说明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论述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为全文研析其思想提供合适的视角。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相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巩固和提高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为后世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三部分论述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本部分基于孟子的经典着作,梳理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一,从“性善论”出发阐述其成为孟子政治伦理思想根基的原因;其二,从孟子的仁政王道观念出发,阐述其政治主张;其三,阐述以民为本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原则,体现着对人民的重视和人民对执政的影响;其四,德法并重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保障,德与法的优势互补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良好的政治制度能够推广施行;其五,尊贤使能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用人要求,为政者只有真正掌握用人方法,才能达到治国安邦的目标。第四部分基于前文的论述,对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等方面的当代启示,进行简要阐述。第五部分为对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的总结。本文通过对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解读的查阅,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多学科研究法整理、分析和归纳孟子思想中的政治伦理部分,继承和弘扬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精髓,利用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对我国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宝贵资源进行挖掘,深度理解内涵,古为今用。

单昕蓓[6](2019)在《管子的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与当前的国际局势略有一些相似之处。其一,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的共主,但被架空,要么被某强国“挟天子以令诸侯”,要么被绕开发动战争,与现在联合国的处境略相仿。其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时各自为战,有时合纵连横,为救亡图存无所不用其极。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竞争更加激烈残酷。其三,在春秋战国几百年时间里,齐国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强国,这与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直接相关。所以,当前对管子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反思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管子》一书成书于春秋晚期,直至秦汉时期才完全成型。该书托名管仲所作,实则是汇集整理管仲及管仲学派的思想而成。其治国思想于当时分崩离析的时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管仲,作为齐法家代表,其法治思想开辟了法家“重法”的先河,其依据齐国社会改革的经验首先提出了“以法治国”这一观点,并强调加强道德教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依法治国,德法兼重”的治国方略。与此同时,大力推行德政,强调民生,重视民本;在经济上,管仲主张为政富民,主张大力发展农业,推行四民分地而居,提出“轻重论”思想,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出新的赋税理论,鼓励经济对外开放;在外交上,主张恩威并举、等列诸侯、尊王攘夷,并指出不主张同其他国家缔结盟约。在文化上,提出“和”的思想,并分别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天下间的和谐进行论述。军事上,主张“慎谋保国”,着眼于提高将士的作战能力以及锻造精良的武器装备以提高作战胜率。通过对管仲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的治国思想进行研究,发现其一些治国主张在两千年之后的今天仍可借鉴,将管仲的这些治国主张进行吸收,并结合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实际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四个角度分别阐述管仲治国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第一章,通过论述《管子》政治领域的治国思想,对其有益部分进行吸收借鉴,用以启示我国新时代下的政治思想建设;第二章,依据《管子》中的经济思想,从轻重论、赋税、四民分地而居、对外开放四个层面分别加以论述,用以启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章,通过研究《管子》中有关“和”的思想,用以启示新时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第四章,通过研究《管子》的军事理念,用以启示新时代我国所提出的强军思想。由此可见,《管子》中部分的治国思想,虽距今已有两千年之久,但对后世的影响仍然存在。通过研究《管子》相关治国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金霞[7](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新时代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法治思想精髓,同时结合中国新时代的国情发展形成的一套科学理论体系,对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刻的推动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形成既顺应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其理论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以及对西方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借鉴。它的实践基础在于既传承了新时期依法治国探索经验又汲取了新时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树立以宪法为统帅、依法保障人权、提倡德法并重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明确宪法核心地位,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牢牢抓住“关键少数”的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完善宪法修正、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司法公正、建全监督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主要特征在于明确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理论价值在于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践价值在于既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

齐高龙,郑曙村[8](2018)在《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政治生态"做出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从正式提出"政治生态"到"净化重构"再到"纯净"党内政治生态,昭示出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的时代性、发展性。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建构"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需要系统研究分析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尤其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下,更需要习近平政治生态理论作为攻坚克难的行动指南,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系统"互动式政治生态理论,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巩瑞波[9](2018)在《构建与超越:现代化中国方案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中提出“现代化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的系统的、科学的、开放的理论形态和行动方案的总称。现代化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和模式,为解释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话语,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范式,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构建了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阶段的全新逻辑和实践范本,对当今世界走出现代化的认识误区,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走出现代化的实践困境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然,现代化中国方案,也正在指导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不断进行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现代化中国方案必须理解世界现代化的历程和规律、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价值、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构想、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理解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面临的时代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而明确现代化中国方案的理论基础、形成背景、主要内容,讲清楚现代化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首先,现代化中国方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呈现出内在奠基与外部反思相结合的特点。现代化中国方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其思想源头是马克思关于不发达国家“未来景象”的设想和列宁的社会主义“大工业”思想,同时,现代化中国方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其最直接的理论支撑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包括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萌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以“中国式”的现代化为基本内涵。现代化中国方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独特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不照抄照搬任何发展模式,“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但是广泛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世界200多年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其中也包括西方现代化实践中反映的一些现代化的客观规律和合理因素。但是,现代化中国方案更多的是在对西方现代化反思和超越中构建的,反思了西方以工业化代替现代化的问题、反思了西方妄图以西化和资本主义化代替现代化的问题、反思了西方在全球化中的霸权问题以及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等。此外,现代中国方案“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但是延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现代化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启蒙中为中国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自信,同时涵养了现代化的价值体系,奠定了文化软实力的传统根基。因此,在内在奠基与外部反思中,现代化中国方案的理论基础得以形成和发展。其次,现代化中国方案具有独特的形成背景,呈现出历史境遇与现实关照相映照的特征。从历史背景来说,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是在外部冲击下启动的,是在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中被动开始的,是一种外源型现代化,又称“外诱变迁”,而近代中国在“破坏性使命”与“建设性的使命”共同作用下探索现代化几乎都走向失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中国共产党用革命的方式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早期探索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也走了一些弯路,遭受了不少挫折,经历了从“仿苏超美”到“自主四化”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是现代化中国方案形成的直接实践来源,现代化中国方案的基本成型则是在中共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为标志。此外,现代化中国方案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来看,西方国家发展陷入纷争与迷思之中,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长期徘徊于“中等收入陷阱”,迫切希望寻求新的现代化方案。此外,人类面临诸多新的或旧的共同难题,客观上亟需有效的解决方案。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全面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以及“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使命,预示着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可见,现代化中国方案是在历史境遇与现实关照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第三,现代化中国方案具有丰富的内容构成,呈现出价值选择与路径构建相统一的特征。现代化中国方案包含“为民务实”的目标体系、“唯物辩证”的理念体系、“全面系统”的战略体系和“互动衔接”的话语体系等基本内容。现代化中国方案以“为民务实”的目标体系,明确了“中国梦”是现代化维度的梦想,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的价值选择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归宿;现代化中国方案以“唯物辩证”的理念体系,要求坚持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的价值标准、开放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共享发展的本质要求。现代化中国方案以“全面系统”的战略体系,要求迈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以“全面小康”奠定实践基础,用好“深化改革”的推进范式,掌握“依法治国”的治国重器,彰显“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现代化中国方案构建了“互动衔接”的现代化话语体系,实现了现代化的“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呼应、“国家话语”与“大众话语”相衔接、“民族话语”与“国际话语”相联通,成为现代化中国方案得以成立和被各方认同的逻辑保证,为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提供了逻辑力量,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科学性以及中国智慧、中国理论、中国方案的世界性。现代中国方案的内容体现了价值选择与路径构建相统一的特征。第四,现代化中国方案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呈现出模式超越与案例供给相照应的特征。现代化中国方案的形成不仅意味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而且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东方重新焕发强大的实践活力,并且将推动“面向世界”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蓬勃发展。同时,现代化中国方案意味着中国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超越了西方发展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让世界更为期待的是,现代化中国方案呈现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立场、“人民主体”的根本价值理念、“稳定活力”的内在秩序、“开放包容”的对外交往观以及“绿色生态”的新型文明观等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白荣[10](2018)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先声。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化中形成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文化,其绵延数千年而未曾中绝,显示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历久弥新,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实现时代融合,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影响着当代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政治行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的政治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政治发展问题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重大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历史支撑作用,要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创新,为中国当代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理念。因此,探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当代政治发展的相关性命题,以历史和时代发展视角,指出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的逻辑关系,阐述历史情境下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法并重、忧患意识、和为贵等积极因素,以及封建专制主义、人伦纲常、官本位思想等消极因素,深入分析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进而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创新性转化,以期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本文包含引言和四个章节。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在对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并探讨了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的相关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加以探讨,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内涵进行分析。第三章从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结构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发展影响。本章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后一部分是立足现实,古为今用,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扬弃,实现创新型转化,促进政治发展。

二、德法并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法并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生态话语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话语权问题的症结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生态话语权建设的价值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理念合一
    (二)生命共同体论推进生态价值认同
    (三)德法并重保障生态制度强劲有力
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点的生态话语权建设路径
    (一)国际层面
        1.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创建公正国际平台
        2.疏通国际渠道,保障生态话语掷地有声
    (二)国内层面
        1.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夯实话语根基
        2.充分发挥国家制度优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话语体系

(2)村级治理中“德治涵养自治”逻辑的政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缘起
二、“德治涵养自治”逻辑出场的现实环境
三、“德治涵养自治”逻辑证成的三重依据
    (一)古代乡村“以文治理”传统的历史依据
    (二)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德法并重”的理论依据
    (三)助力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依据
四、“德治涵养自治”逻辑践履的实然表达
    (一)培育新德:践履“德治涵养自治”逻辑的资源整理
    (二)制度耦合:践履“德治涵养自治”逻辑的本质要求
    (三)组织农民:践履“德治涵养自治”逻辑的主体找回

(3)《管子》教化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对教化思想本身的研究
        1.2.2 富民与教化关系研究
        1.2.3 法治与教化关系研究
        1.2.4 民俗与教化关系研究
        1.2.5 管子思想与儒家、三晋法家思想的异同比较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管子》教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2.1 教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经济背景
        2.1.2 政治背景
        2.1.3 文化背景
    2.2 教化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2.2.1 《管子》天道思想
        2.2.2 《管子》人性论思想
第3章 《管子》教化的目标
    3.1 养成有道之君
    3.2 养成贤能之臣
    3.3 养成正德之民
第4章 《管子》教化的内容
    4.1 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道德教化
        4.1.1 礼
        4.1.2 义
        4.1.3 廉
        4.1.4 耻
    4.2 以刑赏为手段的法治
第5章 《管子》教化的途径
    5.1 德法并重
        5.1.1 道德教化
        5.1.2 法治辅之
    5.2 强本富民
        5.2.1 爱民
        5.2.2 富民
        5.2.3 教民
    5.3 移风易俗
第6章 《管子》教化思想对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
    6.1 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作用
    6.2 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6.3 坚持社会风气引导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
        2.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
        1.研究现状
        2.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4.思维导图
一、相关概述和理论依据
    (一)生态的概念
    (二)政治生态的涵义
        1.概念的提出
        2.学界对政治生态概念的解释
        3.政治生态的内涵和特点
    (三)政治生态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政治生态与生态政治
        2.政治生态与生态文明
        3.政治生态与行政生态
    (四)政治生态的理论依据
        1.国外政治生态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理论
二、继续加强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一)政治生态优化过程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呼应
    (二)优化政治生态是营造廉洁的政治环境的政治要求
    (三)优化政治生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三、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取得的进展
        1.政治生态建设意识、组织行为持续不断地强化
        2.反腐败斗争呈压倒性态势,构建良好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结构完备、科学合理、标本兼治的政治生态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4.形成高效的政治合力和政治效率
    (二)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治生态建设中的制度不健全
        2.政治生态建设主体的权责范围不明确
        3.政治生态建设中公权力的腐败
        4.政治生态建设中传统思想文化和改革开放新思想观念的冲突
四、政治生态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观念:政治主体的政治生态建设意识薄弱
        1.部分政治主体的政治意识有待加强
        2.部分政治主体的大局意识有待提高
        3.部分政治主体的核心意识有待深化
        4.部分政治主体的看齐意识有待巩固
    (二)制度体系:政治生态建设中制度生态链不完整
        1.党内政治生态考评体系不完善
        2.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缺失
        3.权力清单制度推进不流畅
    (三)组织行为:部分党组织对政治生态建设的健全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1.部分党组织政治行为不合规范
        2.少数党员干部规范性的政治行为出现退化
    (四)政治文化:各种负向政治文化阻碍着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
        1.封建残余文化
        2.西方敌对政治文化
        3.党内部分政治生活的庸俗化
五、进一步优化我国政治生态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思想根基
        1.坚定理想信念
        2.站稳政治立场、严守纪律
        3.加强党性修养
    (二)健全制度体系,筑牢良好政治生态的制度根基
        1.健全党规政纪
        2.构建政治生态考评体系
        3.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4.优化权力清单制度体系
    (三)有效管控政治生态主体中的“关键”,提供政治生态优化的组织行为保障
        1.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
        2.落实政治生态的主体责任
    (四)发展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奠定良好政治生态的文化土壤
        1.宣传党内政治文化
        2.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宣传革命文化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
    (一)社会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的常年战争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二)文化背景
        1.家风文化影响
        2.继承邹鲁文化
        3.对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性善论”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根基
        1.人性之源
        2.人禽之辩
        3.人的本性
        4.四端说
        5.政德之基
    (二)仁政王道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
        1.施行仁政统治
        2.解决和保障百姓的温饱
        3.施行王道
    (三)以民为本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原则
        1.贵民观
        2.民心观
        3.重民观
    (四)德法互补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保障
        1.法治得以治标
        2.德治得以治本
    (五)尊贤使能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用人要求
        1.贤能者处治国之位
        2.怀才者行治国之策
        3.仁德者适为政之位
四、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有助于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基础
    (二)有助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三)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有助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实施
    (五)有助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进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6)管子的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管子政治思想对新时代政治建设的启示
    一、管子政治思想
        (一)民本思想
        (二)德法兼重
        (三)外交思想
        (四)管子政治思想的实质
    二、管子政治思想对新时代政治建设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
        (二)德法并重
        (三)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第二章 管子经济思想对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启示
    一、管子经济思想
        (一)四民分业而居
        (二)轻重术
        (三)赋税
        (四)对外开放
        (五)管子经济思想的实质
    二、管子经济思想对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启示
        (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三)促进对外开放,形成开放新格局
第三章 管子文化思想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管子文化思想
        (一)社会和谐
        (二)万民和谐
        (三)自然和谐
        (四)天下和谐
    二、管子文化思想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三)建设美丽中国,注重生态建设
第四章 管子军事主张对新时代强军思想的启示
    一、管子军事思想
        (一)慎谋保国
        (二)加强军队建设
        (三)制敌先知敌
    二、管子军事理念对新时代强军思想的启示
        (一)走和平发展之路
        (二)依法治军
        (三)增强作战能力
        (四)科技强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国际趋势要求加强法治建设
        2.1.2 新时代国情要求增强法治建设
        2.1.3 党的建设要求强化法治建设
    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理论来源
        2.2.1 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基础
        2.2.2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依据
        2.2.3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为养料
        2.2.4 以西方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为借鉴
    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实践基础
        2.3.1 传承新时期依法治国探索经验
        2.3.2 汲取新时代民主法治建设经验
    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形成过程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主要内容
    3.1 全面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1.1 以宪法为统帅的法治理念
        3.1.2 依法保障人权的法治理念
        3.1.3 提倡德法并重的法治理念
    3.2 明确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3.2.1 明确宪法核心地位,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3.2.2 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2.3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牢牢抓住“关键少数”
    3.3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
        3.3.1 完善宪法修正
        3.3.2 建设法治政府
        3.3.3 促进司法公正
        3.3.4 建立监督体系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主要特征
    4.1 明确的政治性
        4.1.1 明确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核心领导作用
        4.1.2 强调始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法治建设
        4.1.3 始终注重法治工作落实精神
    4.2 严密的科学性
        4.2.1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2.2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4.2.3 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4.3 鲜明的人民性
        4.3.1 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导向,实现公平正义
        4.3.2 以维护人民幸福为基础,彰显为民情怀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5.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理论价值
        5.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5.1.2 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5.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的实践价值
        5.2.1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
        5.2.2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8)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什么是良好的政治生态
        1. 政治生态与从政环境达到一种共时性和谐共生状态
        2. 良好的政治生态应是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
        3.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社风集中体现
    (二) 为什么要强调良好的政治生态
        1. 政治生态具有耦合效应
        2. 新时代“四个伟大”建设的内在需要
        3.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解决党内存在矛盾与问题的关键环节
    (三) 如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1. 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
        2. 抓关键少数, 领导干部要做表率
        3. 严明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
        4. 全面从严治党,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二、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的理论创新
    (一) 理论创新
        1.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
        2. 丰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态理论
三、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的实践创新
    (一) 形成结构完备、科学合理、标本兼治的政治生态治理体系
    (二) 形成公开透明、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机制
    (三) 实现了政治生态治理的“单一性”向“协同性”历史转变
    (四) 形成高效的政治合力和政治效率

(9)构建与超越:现代化中国方案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现代化
        1.5.2 现代化中国方案
第2章 内在奠基与外部反思相结合: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奠基作用
        2.1.1 对不发达国家“未来景象”的设想
        2.1.2 早期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大工业”思想
        2.1.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萌芽
        2.1.4 “中国式”现代化论断的提出与发展
    2.2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借鉴
        2.2.1 “工业化”与现代化关系辨析
        2.2.2 现代化并非“西化”或“资本主义化”
        2.2.3 “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关联性
        2.2.4 西方发展进程中反映的现代化规律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启蒙
        2.3.1 提供独立自主探索的“文化自信”
        2.3.2 涵养引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2.3.3 奠定“文化软实力”的传统根基
    本章小结
第3章 历史境遇与现实关照相映照:形成背景
    3.1 独特的现代化历史境遇
        3.1.1 “破坏性使命”下近代中国的历史遭遇
        3.1.2 从“仿苏超美”到“自主四化”的早期探索
        3.1.3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
    3.2 复杂的世界现代化形势
        3.2.1 发达国家地区陷入发展的“纷争”与“迷思”
        3.2.2 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徘徊
    3.3 特殊的现代化国情背景
        3.3.1 “新常态”下潜在的发展风险
        3.3.2 矛盾转化之后的“时代呼声”
        3.3.3 “全面小康”的攻坚任务
        3.3.4 新时代“强起来”的历史使命
    本章小结
第4章 价值选择与路径构建相统一:核心内容
    4.1 “为民务实”的现代化目标体系
        4.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指向
        4.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4.1.3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归宿
    4.2 “唯物辩证”的现代化理念体系
        4.2.1 “创新”提供第一动力
        4.2.2 “协调”明确内在要求
        4.2.3 “绿色”确立价值标准
        4.2.4 “开放”标注必由之路
        4.2.5 “共享”彰显本质要求
    4.3 “全面系统”的现代化战略体系
        4.3.1 奠定“全面小康”的实践基础
        4.3.2 坚持“深化改革”的推进方式
        4.3.3 厉行“依法治国”之治国重器
        4.3.4 构建“从严治党”的政治主体
    4.4 “互动衔接”的现代化话语体系
        4.4.1 “国家话语”与“大众话语”相衔接
        4.4.2 “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相呼应
        4.4.3 “民族话语”与“国际话语”相连通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式超越与案例供给相照应:世界意义
    5.1 推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5.1.1 释放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力
        5.1.2 发展“面向世界”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5.2 构建世界现代化的全新范本
        5.2.1 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意义
        5.2.2 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
    5.3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5.3.1 坚守“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立场
        5.3.2 凸显“人民主体”的根本价值理念
        5.3.3 构建“活力稳定”的内在社会秩序
        5.3.4 奉行“开放包容”的对外交往观念
        5.3.5 坚持“绿色生态”的新型文明形态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10)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分析
    1.1 政治文化的界定及其特征
        1.1.1 政治文化的界定
        1.1.2 政治文化的特征
    1.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界定及其特征
        1.2.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界定
        1.2.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
    1.3 政治发展的界定
    1.4 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的相关性
第二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
    2.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因素
        2.1.1 民本思想
        2.1.2 德法并重思想
        2.1.3 忧患意识
        2.1.4 和为贵思想
    2.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
        2.2.1 封建专制主义
        2.2.2 纲常意识
        2.2.3 官本位思想
第三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3.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3.1.1 民本思想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3.1.2 德法并重思想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3.1.3 忧患意识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3.1.4 “和为贵”精神对当代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3.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
        3.2.1 “官本位”对当代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
        3.2.2 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对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
        3.2.3 纲常意识对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 扬弃传统政治文化,促进中国政治发展
    4.1 批判性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原则
        4.1.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4.1.2 立足现实,古为今用
    4.2 批判性继承传统政治文化,实现创新性转化
        4.2.1 辩证地看待民本思想,树立民主意识
        4.2.2 批判克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实现创新型转化
    4.3 实现创新性转化的具体路径
        4.3.1 物质保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3.2 制度保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4.3.3 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
        4.3.4 吸取西方政治文化的有益成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德法并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生态话语权建设研究[J]. 李颖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
  • [2]村级治理中“德治涵养自治”逻辑的政治学分析[J]. 周申倡,戴玉琴. 宁夏社会科学, 2021(03)
  • [3]《管子》教化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D]. 孙晓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胡月.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 康健.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6]管子的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启示[D]. 单昕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理论研究[D]. 陈金霞.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研究[J]. 齐高龙,郑曙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6)
  • [9]构建与超越:现代化中国方案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视角[D]. 巩瑞波. 吉林大学, 2018(04)
  • [10]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D]. 白荣. 山西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德法并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