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扭转气缸的最佳横截面形状

自由扭转气缸的最佳横截面形状

一、柱体自由扭转时的最优横截面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周宇[1](2021)在《沥青混合料三轴扭剪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路面病害严重影响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使用寿命,而车辙是路面中最常见的病害形式,车辙实际上就是路面产生的不可恢复变形累积产生的,而路面的抗剪性能不足就是路面产生累积变形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通过可以控制剪应力大小的扭转剪切试验来研究沥青混合料剪切力学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传统沥青混合料剪切实验方法,并制定了本文的试验方案。通过对钻孔取芯得到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纯扭转剪切试验和三轴扭转剪切实验,获得沥青混合料试件在不同温度、加载速率和围压条件下的扭转剪切力学性能参数并分析规律。其中纯扭转剪切试验共设置3种试验温度和8种加载速率条件,三轴扭转剪切试验共设置3种试验温度和4种围压条件。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沥青混合料扭转过程中的扭转破坏强度、剪切模量、最大应变、弹性变形区比例和应变能等参数。并分析参数随着试验因素变化的规律以及纯扭转剪切试验和三轴扭转剪切试验间的关系。通过纯扭转剪切和三轴扭转剪切试验结果得出结论:(1)在纯扭转剪切试验中,破坏强度、剪切模量以及应变能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是线性增大的,整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形式减小。(2)加载速率和温度对最大应变和弹性变形区比例影响不明显,仅在40℃条件下,弹性变形区比例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逐渐增大。(3)三轴扭转剪切试验中沥青混合料破坏强度和剪切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但在60℃条件下随着围压的增大破坏强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4)围压对于最大应变、弹性变形区比例、应变能均无明显影响。

具自强[2](2021)在《碳纤维与钢质混合抽油杆柱的力学分析与组合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碳纤维连续抽油杆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越特性,广泛应用于深井、超深井及腐蚀井中。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实际破坏形式与钢质杆不同,有横向断裂与纵向劈裂两种,其中横向断裂破坏形式与钢质杆类似,一是轴向载荷过大导致的抽油杆横向拉断,二是交变轴向应力导致的碳纤维抽油杆柱横向疲劳断裂;而纵向劈裂破坏形式则是碳纤维杆特有的。纵向劈裂破坏形式在受到交变扭矩作用、交变弯矩作用或交变扭、弯矩的综合作用时更易发生。所以,开展碳纤维连续抽油杆柱的动力学分析理论及杆柱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保证混合杆柱采油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悬点运动规律和柱塞液体载荷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波动方程的混合杆柱纵向振动仿真模型,并应用差分法求解仿真模型,实现了对混合杆柱悬点载荷、混合杆柱轴向分布载荷和泵端集中轴向力的仿真。考虑非均匀轴向分布载荷对杆柱弯曲刚度的影响,基于拟静态假设,建立了混合杆柱在油管内平面屈曲构型和空间屈曲构型的仿真模型,实现了任意时刻混合杆柱在油管内的屈曲构型仿真与杆管摩擦力仿真。分别以平面屈曲构型和空间屈曲构型为横向振动位移激励,建立了直井混合杆柱横向振动仿真模型;将悬绳器简化为扭转弹簧上边界,螺旋屈曲构型与油管间的摩擦力产生的诱发扭矩为激励力,建立了混合杆柱扭转振动仿真模型;基于混合杆柱振动规律的仿真结果,建立了混合杆柱任意截面多轴交变应力仿真模型,并计算了静强度与疲劳强度。以碳纤维杆不受压、碳纤维杆柱强度和疲劳强度条件为约束条件,混合杆柱抽油系统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函数,抽汲参数与混合杆住组合为目标设计变量建立了混合杆柱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赵竑宇[3](2020)在《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对直线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这种结构的剪力滞效应研究较多,但对于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这种新型结构的剪力滞效应研究还较少,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梁桥在受竖向对称力时,受初曲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其截面上的纵向正应力分布情况会较为复杂,为了解其变化规律,本文分别利用理论法和有限元法对曲率为零以及小曲率的此类组合箱梁的正应力分布及剪力滞效应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直线双箱单室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桥,以基本假定为前提,令二次抛物线为其翘曲位移函数,通过变分法对其剪力滞控制微分方程进行推导,求得简支边界条件下,该梁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纵向正应力、剪力滞系数、挠度的解析算式。利用推导理论及ANSYS对算例中组合简支箱梁在不同工况下的正应力、剪力滞效应、挠度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可知:本文理论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误差较小,验证了二者的正确性;不同对称竖向荷载作用时,翼板正应力的峰值点均位于腹板位置,且集中力加载时的剪力滞效应较均布荷载加载更明显;在使用理论法分析该类组合箱梁挠度时,应计入剪切变形这项影响因素。(2)为方便分析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的剪力滞效应,本文先对该类直线组合箱梁扭转效应进行了分析,建立微分方程,为之后该类曲线组合箱梁的理论推导做基础。在此之后,本文在考虑了弯曲、剪力滞、扭转等因素下,利用能量法对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弯扭控制微分方程进行了推导,并使用伽辽金法结合边界条件求解该微分方程,最后利用推导出的理论算式对该类曲线组合简支箱梁的剪力滞效应进行分析,并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本文理论法的正确性。通过对比本文理论解与有限元解可以发现:本文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切合度较好,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合理性;在不同工况下,该梁翼板内、外侧正应力分布不对称,其总体表现为翼板外侧正应力大于对称位置处内侧正应力,且内、外侧箱室各下翼板中心线内侧正应力大于对称位置处外侧正应力;不同荷载作用下,上翼板剪力滞系数最大值总是位于最外侧腹板位置,下翼板剪力滞系数最大值则总是位于外侧箱室的内侧腹板位置;均布荷载加载时梁翼板整体剪力滞系数变化较集中力加载时更明显。(3)建立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连续箱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梁跨中的应力及剪力滞系数分布情况,并将ANSYS值与本文理论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ANSYS值与本文理论计算结果切合较好,其误差在工程精度范围内;且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曲线组合连续箱梁的内外侧正应力以及剪力滞系数的发展规律同曲线组合简支箱梁大致相同。(4)基于有限元软件,分别研究了曲率半径及横隔板间距对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简支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同等跨径下,梁曲率半径越小,其翼板内、外侧正应力差距就越大,对算例而言,当曲率半径取400m及以上时,其剪力滞系数与直线梁近乎相等,可按直线梁进行计算;横隔板的合理布置可以有效重新分配应力,减小剪力滞效应。

李文博[4](2020)在《复杂工况下CFRP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FRP(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先进复合材料之一,因其强度高、模量高、质量轻的特点突出,同时又具有不生锈、化学性/热稳定性好的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土木建筑、环境节能以及体育运动等领域。随着CFRP的广泛应用,其设计应用水平亟待提升,因此需要对其力学性能有全面详实的认识。当前国内外针对其的力学性能测试,通常在具有单一载荷的传统试验仪器上进行。但在服役过程中,往往受到两种或多种机械载荷复合作用。由于CFRP具有鲜明的各向异性,在不同方向和不同载荷形式下的力学响应将具有明显差异,单一载荷试验不足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的测试需求,因此,开展复杂工况下CFRP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CFRP力学性能测试技术与复合载荷材料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自制的测试装置,并对主要部件进行了坐标系定义,基于相位相关法与Canny边缘检测算法解决了六自由度平台与六维力传感器坐标系对齐问题,通过合理结构设计,解决了力传感器与上下夹具坐标系的对齐问题,同时针对加载过程中六维力传感器空间位置变化引入的误差,给出了力与力矩的校正矩阵。针对材料测试中的复合载荷加载问题,选择了基于前馈型BP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案,通过拉伸-悬臂弯曲复合加载试验获得了训练网络所需的原始数据,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理论及方法求取了BP神经网络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试验验证了复合载荷加载力控方案的有效性。根据测试需求,重新设计了试件,采用一种高效方法进行试件散斑制备,对试验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完成了试件的单一载荷、复合载荷作用下CFRP的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了不同载荷类型、组合形式以及加载顺序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任晓磊[5](2020)在《六索绳索牵引并联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文中指出绳索牵引并联机构具有质量小、跨度大及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在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地关注。本文以一种六索绳索牵引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其运动学、工作空间、动态承载能力与多目标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具体内容如下:根据矢量理论,建立机构运动学模型,推导其末端执行器与绳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规划运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别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方面出发,基于力旋量封闭条件,并将重力视为下拉绳索,分析机构末端执行器位姿满足力旋量封闭工作空间的边界判定条件与解析表达,并对其充要性进行证明,其次基于矩阵零空间理论给出适用于六索绳索牵引并联机构的力旋量封闭工作空间数值求解方法。最后计算其理想的工作空间体积与形状,并通过改变其尺寸与结构对力旋量工作空间体积及形状进行优化。分析机构的动态承载能力,推导考虑驱动单元的动力学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定义其动态承载能力指标。为引入重力和惯性力,提出等效拉力的概念,分别采用显示求解法和基于拉格朗日的比例法计算包含等效拉力的最大外载荷极大值和极小值。分析了当末端执行器位姿与速度不同时,六索绳索牵引并联机构动态承载能力和动态承载能力指标的变化规律。以飞机褪/喷漆维护为应用场景,结合六索绳索牵引并联机构的任务需求提出优化规则,并对机构静刚度进行分析。以机构最小工作空间体积、刚度全域均值、刚度全域波动性与动态承载能力指标为优化目标,将机构静平台与动平台半径比、短边对应角度及末端执行器和负载合质量作为设计变量建立数学优化模型.采用基于Pareto最优的NSGA-Ⅱ改进算法对机构进行多目标优化。

褚亮亮[6](2020)在《功能梯度介电材料中的尺寸效应和挠曲电效应及其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挠曲电效应描述的是应变梯度诱导介质电极化以及电场梯度诱导介质变形的现象。不同于传统的压电效应,该效应作为一种新型的力电耦合效应,具有不受介电材料的结构对称性和居里温度限制、小尺寸效应等特点。这一课题的早期研究主要着眼于液晶和生物薄膜。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出现也显示了该效应在固体结构中的重要性,如柔性电子、薄膜、俘能器等。由于传统块状介电材料获得大的应变梯度的局限性,许多学者采用特殊形状结构(棱锥台、管状锥形台)和复合结构材料(层合板、周期层状结构)来探究材料的挠曲电耦合性能。然而,上述的材料结构模型具有力学缺陷以及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结构中。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先进的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组成成分在空间上呈现连续且不均匀的分布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工程应用价值。同时,由于结构不均匀的分布特性,导致对称性破坏,进而诱导大的不均匀应变场。本文以功能梯度介电材料为研究对象,对该类型复合介电材料的力学性能、挠曲电力电耦合性能、尺寸效应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细观力学分析。基于Mori-Tanaka方法,通过对球形夹杂复合挠曲电材料问题进行分析,成功地预测出了模型的高阶弹性模量和挠曲电系数。基于Toupin型压电理论和挠曲电理论框架,重新推导了包含尺寸效应和挠曲电效应的各向同性材料的挠曲电理论。同时,基于张量分析的方法,给出了高阶双对称性的六阶张量的代数运算可以转换为简单矩阵运算的方法,将高阶的弹性张量转化为等效的低阶弹性张量。进而将难以解决的高阶张量问题转化为传统问题。静力学分析。通过对功能梯度纳米圆筒和圆柱的弹性理论解的求解,发现了功能梯度材料即使无弯曲变形,也会产生挠曲电效应。基于发展的各向同性材料的挠曲电理论,分析了功能梯度挠曲电纳米圆筒和纳米柱在静力学下的力学和电学响应问题。首先,利用有效张量运算和轴对称关系,给出了考虑材料结构分布、尺寸效应和挠曲电效应的四阶变系数偏微分方程的弹性理论解。同时,指出了现有文献中理论解的错误。其次,讨论了功能梯度圆筒的尺寸效应和挠曲电耦合性能。最后,设计了一个功能梯度压缩纳米柱模型,给出了各向同性的功能梯度介电材料的等效压电系数。动力学分析。通过对功能梯度纳米挠曲电材料的动态响应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多场作用下功能梯度材料的不均匀性与尺寸效应对挠曲电效应的影响。将发展的挠曲电理论应用到动态自由振动的系统中,分析了功能梯度挠曲电纳米梁在动力学下的力学和电学响应问题。首先,不同于传统的功能梯度材料,设计了一个更加合理的功能梯度结构,分析并比较了功能梯度材料相对于传统均匀混合材料在力电耦合上的优势。其次,分析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结构对材料的挠曲电效应和振动频率的影响。再次,分析了考虑温度依赖性的功能梯度挠曲电纳米梁的热致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最后,分析了材料的梯度指数、尺寸效应、挠曲电效应以及温度对结构的振动幅度和频率的影响。工程应用。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功能梯度挠曲电俘能器,该俘能器考虑了非线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材料成分比和梯度指数对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影响,并且通过调节功能梯度的梯度结构、组成成分、模型尺寸的大小以及外界电阻来优化俘能器的力电耦合性能。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新型器件的创新与开发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张建忠[7](2019)在《复合材料海洋立管层间力学行为的数值仿真》文中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一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探寻能源,比陆地还大的海洋正在聚集人们越来越多的目光。因此深海的能源开发,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课题。海洋立管作为能源的最重要的搬运工,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们关注的视野。随着人们探索海洋深度的增加,当前传统金属材质复合管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复合材料的应用让管道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因此,研究新型复合材料立管对提高我们的深海探索能力十分有意义。本文从海洋立管应用新材料,改善性能的角度出发,以为管道减负为目的,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取代传统立管中的部分金属材质的结构层,形成钢-碳纤维双骨架层结构立管。开始,为探寻碳纤维材料优良的适用性,建立3种管道(金属管道、钢-碳纤维材料管道、碳纤维复合材料管道)模型,分析这3种管道在海况下的力学性能,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哪种材料的立管更适合用作立管。之后建立钢-碳纤维双骨架立管模型,进行主要功能结构层的基本承载分析,验证结构的合理性,并探究边界条件、碳纤维拉伸层角度、层间摩擦系数、内外压等因素对钢-碳纤维型立管轴对称性能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完成刚度分析后,对这种双骨架立管进行线性面压稳定性分析,包括立管长度、碳纤维拉伸层角度、层间摩擦系数等因素对径向稳定性的影响。而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引入初始缺陷(初始位移和椭圆度)的非线性径向稳定性分析。通过本文分析发现,钢-碳纤维结构形式管道在3种管道中综合性能最好,适用于当做立管,对于建立的钢-碳纤维双骨架模型立管受拉伸和扭转时,载荷主要由金属内骨架层和碳纤维拉伸层承担,受内外压时载荷主要由两层骨架层和部分碳纤维拉伸层承担。整体上来说,结构层的摩擦和边界状态对立管抗拉伸和抗扭转的影响很小。外压不利于立管抗拉伸,利于抗扭转,内压则相反。碳纤维拉伸层角度往偏轴向改变,则利于抗拉伸,对于立管碳纤维拉伸层角度取50。时最利于抗扭转。立管层间变“粘”,加大内外压,碳纤维拉伸层角度偏轴向会导致弯曲非线性的推后,也降低了它的柔度。碳纤维拉伸层的铺层角度向周向变动和立管的增长不利于管道的径向稳定性。初始椭圆度和位移的存在,造成抗屈服能力的巨大损失,会使立管面向很不稳定。

邹卫平[8](2019)在《斜弯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斜弯桥是弯桥的一种特例,是一种为适应地形、地物要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结构形式。本文以某算例桥为工程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斜弯连续梁桥的力学特性,并阐述了斜弯连续梁桥的计算理论和方法。结合斜弯连续梁桥悬臂浇筑的施工特点,采用正装分析方法对算例桥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并分析了施工过程主要施工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斜弯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可控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找出对主桥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较大的参数——主要设计参数,分析表明混凝土弹性模量对主梁结构的挠度和应力的影响较小,混凝土自重和预应力荷载扰动对主桥结构在最大悬臂状态和成桥状态下的挠度和应力影响较大;在施工过程中重点监测主要设计参数,修正有限元模型,指导桥梁结构下一节段的施工。悬臂浇筑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本文利用ABAQUS建立了0#块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临时支撑径向布置和非径向布置情况下主梁0#块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非径向支承情况下0#块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基于上述施工监控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选择自适应控制建立算例桥施工监控体系,具体实施算例桥线形控制和应力控制。阐述了挂篮预压静载试验,提出了一个新的测量挂篮变形的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情况下较传统测量方法更加方便、安全、实用。为做好线形控制,利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将理想状态和实测状态下的桥面高程差作为灰微分序列建模,预测待施工节段的偏差并修正立模标高,指导整个悬臂浇筑施工过程,最终顺利合龙且线形平顺,表明了灰色理论在斜弯桥施工监控中的实用性。在应力监控中,合理布置应力监测点并进行监测。监测成果表明各施工工况下监测点的实测应力与理论计算应力值能够较好吻合,表明了算例桥施工监控体系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赵鲁峰[9](2019)在《节段拼装墩桥梁结构地震碰撞效应及减隔震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桥梁结构是社会交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科研与工程建设人员的关注焦点。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梁通常采用现场浇筑湿作业,施工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模板;施工周期长;对既有交通和自然环境的严重影响),已愈难适应现代化工业社会对桥梁建设的需要。为加快桥梁建设以及减小施工干扰,近些年来,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快速桥梁建造技术得到广泛关注。节段拼装桥梁由于在工厂中预制生产,可以有效地控制构件质量。施工现场快速安装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虽然前期构件制造运输等造价有所提高,但明显规避了传统现浇桥梁作业的种种弊端,后期养护维修、构件更换更为方便。然而,以往的桥梁预制节段拼装工艺主要应用于桥梁上部结构。作为桥梁主要承重构件的桥墩,仍多采用整体现浇筑的施工方式,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与传统整体现浇墩桥梁作对比,本文探讨了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预应力约束预制节段混凝土节段拼装桥墩的抗震性能,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探究预制节段拼装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三种理论分析方法:解析法、纤维单元法和集中质量塑性铰法。对各种理论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并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相对照,验证各种方法在模拟预制节段拼装柱拟静力行为的正确性与精确性。(2)基于纤维单元法,探讨材料强度和构造细节对预应力约束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滞回特性、延性变形、耗能能力和最小残余位移等抗震性能指标影响规律,阐明柱体本身的地震破坏机理。对比预应力约束节段拼装混凝土柱与相应具有可比较性传统钢筋混凝土整体柱之间拟静力行为的异同,发现预应力约束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的应用可能给全桥结构带来更为强烈的地震碰撞效应。(3)以一座五跨伸臂梁桥作为研究背景,比较一致地震动、空间变化性地震动、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传统整体墩桥梁与预制节段拼装墩桥梁的碰撞力效应、自复位性能。探讨结构构造细节(伸缩缝预留间距、相邻结构频率比),空间变化性地震动(行波波速和部分相干性程度),近远场地震动(脉冲效应、峰值速度与加速度比PGV/PGA)等因素对于两种类型下部结构桥梁地震主梁峰值位移、桥墩残余位移、最大碰撞力、碰撞次数、伸缩缝峰值开口等关键参数的影响。(4)以现有的五跨预制拼装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比较摩擦摆隔震支座、防碰撞垫、钢限位器等减隔震措施在传统整体墩桥梁与预制节段拼装墩桥梁的适用性。结果发现,预制节段拼装墩桥梁虽具有较好的自复位性能,却由于耗能能力、整体性较差需要额外的减隔震措施以减小地震碰撞力、过大的伸缩缝开口间距等可能引起严重的地震损伤。

胡志伟[10](2019)在《海缆电气和机械故障对光纤温度/应变影响的建模分析和特征提取》文中提出海底电力电缆的应用已逾百年,近年来集合了电能传输、信息通信与传感等一体化功能的光电复合海缆相继出现,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光电复合海缆结构复杂、运行环境恶劣,与传统电缆相比,其故障率更高、故障类型更多。随着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通过对海缆中复合光纤的温度/应变信息进行监测进而判断海缆的运行状态已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监测系统投入运行,采集了大量布里渊频移数据。到目前为止,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海缆在线监测系统已基本可对复合光纤的温度/应变信息进行有效监测,但由于海缆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以及故障情况下相关的诊断特征量较为缺乏,难以形成系统且针对性的海缆故障诊断标准。本文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有限元建模计算光电复合海缆在正常运行和不同电气、机械故障状态下的热力学和结构动力学数据,提取典型故障类型和故障发展程度下的光纤特征信息,建立海缆运行状态与复合光纤的温度/应变信息的联系,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反映海缆运行和故障状态的定量数据,作为基于光纤分布式传感的海缆状态诊断判据的依据。通过建立海缆热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海缆正常状态下载流量、环境温度、敷埋深度、土壤导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对光纤温度的影响。研究了环境温度和载流量对海缆整体绝缘性能下降时光纤温升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光纤温升的海缆整体绝缘性能诊断标准。联合海缆的等效电路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海缆局部绝缘性能下降情况下的光纤相对温升进行分析,研究了环境温度、载流量、故障区域体积电阻率和故障区域范围对光纤温升的影响,系统建立了绝缘性能下降程度和光纤温升的定量关系。基于以上研究初步分析了基于BOTDR(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的光纤测温在海缆绝缘在线监测方面的应用价值。基于海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对海缆拉伸、扭转、锚砸三种典型故障情况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了海缆在故障下沿线光纤的应变分布以及光纤应变与海缆内重要结构部件的应变/应力对应于故障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关系,建立了拉伸、扭转状态下光纤应变与缆芯、铠装应变/应力的函数关系以及锚砸状态下光纤应变与海缆损伤状态的评估指标。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海缆不同机械故障下的光纤应变分布特征模式和基于光纤应变大小和空间分布的海缆机械故障辨识方法。

二、柱体自由扭转时的最优横截面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柱体自由扭转时的最优横截面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沥青混合料三轴扭剪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岩土材料扭转剪切试验方法
        1.2.2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扭转剪切试验方法
        1.2.3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研究
        1.2.4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扭剪性能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理论分析
    2.1 经典强度理论
    2.2 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2.3 扭转应力、变形分析
        2.3.1 几何方面
        2.3.2 物理方面
        2.3.3 静力学方面
    2.4 应力状态分析
        2.4.1 纯扭剪应力状态分析
        2.4.2 三轴扭剪应力状态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纯扭剪切试验研究
    3.1 试验前期准备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过程
    3.4 试验结果
        3.4.1 原始数据处理分析
        3.4.2 最大应力、应变参数分析
        3.4.3 剪切模量参数分析
        3.4.4 弹性变形区比例参数分析
        3.4.5 应变能参数分析
        3.4.6 主应力计算
        3.4.7 试验结果数据
    3.5 本章小结
4 三轴扭转剪切试验研究
    4.1 试验前期准备
    4.2 试验方案
    4.3 试验过程
    4.4 试验结果
        4.4.1 原始数据处理分析
        4.4.2 最大应力、应变参数分析
        4.4.3 剪切模量参数分析
        4.4.4 弹性变形区比例参数分析
        4.4.5 应变能参数分析
        4.4.6 试验系统误差分析
        4.4.7 主应力计算
        4.4.8 试验结果数据
    4.5 本章小结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加载速率对纯扭转剪切试验参数影响分析
        5.1.1 破坏强度
        5.1.2 剪切模量
        5.1.3 最大应变
        5.1.4 弹性变形区比例
        5.1.5 应变能
    5.2 温度对纯扭转剪切试验参数影响分析
        5.2.1 破坏强度
        5.2.2 剪切模量
        5.2.3 最大应变
        5.2.4 弹性变形区比例
        5.2.5 应变能
    5.3 围压对三轴扭转剪切试验参数影响分析
        5.3.1 破坏强度
        5.3.2 剪切模量
        5.3.3 最大应变
        5.3.4 弹性变形区比例
        5.3.5 应变能
    5.4 温度对三轴扭转剪切试验参数影响分析
        5.4.1 破坏强度
        5.4.2 剪切模量
        5.4.3 最大应变
        5.4.4 弹性变形区比例
        5.4.5 应变能
    5.5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碳纤维与钢质混合抽油杆柱的力学分析与组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合杆柱轴向分布载荷与集中轴向载荷仿真
    2.1 混合杆柱纵向振动仿真的力学与数学模型
        2.1.1 顶端运动边界条件
        2.1.2 泵端集中载荷仿真模型
        2.1.3 阻尼系数的计算模型
    2.2 混合杆柱纵向振动数值仿真模型
        2.2.1 基于差分法的数值仿真模型
        2.2.2 悬点载荷与轴向分布载荷仿真模型
    2.3 仿真分析实例
        2.3.1 阻尼系数对轴向分布载荷的影响
        2.3.2 柱塞集中轴向载荷及其影响因素
        2.3.3 示功图仿真实例与模型精度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杆柱在油管内屈曲构型与摩擦力仿真
    3.1 混合杆柱平面屈曲构型与摩擦力仿真模型
        3.1.1 力学与数学模型
        3.1.2 数值仿真模型
        3.1.3 杆管接触摩擦力仿真模型
    3.2 混合杆柱空间屈曲构型与摩擦力仿真模型
        3.2.1 力学模型与数学模型
        3.2.2 数值仿真模型
        3.2.3 杆管接触摩擦力仿真模型
    3.3 仿真实例与分析
        3.3.1 平面屈曲构型仿真
        3.3.2 空间屈曲构型仿真
        3.3.3 杆管接触摩擦力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杆柱横向与扭转振动仿真
    4.1 混合杆柱在屈曲位移激励下横向振动仿真
        4.1.1 平面屈曲位移激励下的横向振动模型
        4.1.2 空间屈曲位移激励下的横向振动模型
        4.1.3 仿真实例
    4.2 混合杆柱在螺旋屈曲诱发扭矩激励下的扭转振动仿真
        4.2.1 混合杆柱扭转振动力学与模型参数
        4.2.2 混合杆柱扭转振动数学模型
        4.2.3 扭转振动仿真模型
        4.2.4 仿真实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杂应力状态下碳纤维杆强度计算与组合优化
    5.1 拉弯扭多轴应力计算模型
        5.1.1 轴向应力计算模型
        5.1.2 剪切应力计算模型
        5.1.3 弯曲应力计算模型
        5.1.4 扭转应力计算模型
        5.1.5 多轴应力仿真实例
    5.2 静强度与疲劳强度分析
        5.2.1 细观力学强度理论
        5.2.2 宏观力学强度理论
        5.2.3 疲劳强度分析
        5.2.4 计算实例
    5.3 碳纤维杆与钢质混合抽油杆柱的组合优化
        5.3.1 加重杆设计
        5.3.2 系统动力性能评价指标的仿真模型
        5.3.3 优化设计变量
        5.3.4 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5.3.5 约束条件
        5.3.6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与优化算法
        5.3.7 混合杆柱组合优化设计实例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担任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组合梁的出现与发展
    1.2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的发展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2.3 新旧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对比
    1.3 曲线梁理论概述
        1.3.1 曲线梁的特点
        1.3.2 曲线梁的研究概况
        1.3.3 波形钢腹板组合弯箱梁的研究应用
    1.4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研究
        1.4.1 剪力滞的概念
        1.4.2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剪力滞的相关研究概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2 双箱单室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基本理论解析
    2.1 推导各微分方程前的基本假定
    2.2 变分法求解双箱单室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剪力滞
        2.2.1 双箱单室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截面换算
        2.2.2 微分方程推导过程
        2.2.3 简支梁结构的剪力滞效应
        2.2.4 组合连续箱梁剪力滞效应的求解方法
    2.3 算例分析
        2.3.1 截面尺寸及材质参数
        2.3.2 顶板的换算
        2.3.3 计算点及工况布置
        2.3.4 有限元模型
        2.3.5 有限元结果的选取
        2.3.6 集中荷载作用时直线组合简支箱梁应力与剪力滞效应分析
        2.3.7 集中荷载作用时直线组合简支箱梁的挠度分析
        2.3.8 均布荷载作用时直线组合简支箱梁应力与剪力滞效应分析
        2.3.9 均布荷载作用时直线组合简支箱梁的挠度分析
    2.4 双箱单室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的扭转效应分析
        2.4.1 截面等效计算
        2.4.2 双箱单室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圣维南扭转分析
        2.4.3 双箱单室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的约束扭转
        2.4.4 变截面箱梁的约束扭转求解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解析
    3.1 基本假定
    3.2 曲线梁位移变形关系分析
    3.3 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总势能
        3.3.1 弯曲应变能
        3.3.2 剪切应变能
        3.3.3 约束扭转翘曲应变能
        3.3.4 外力势能
    3.4 微分方程的求解
    3.5 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连续箱梁分析
    3.6 算例分析
        3.6.1 截面尺寸及材质参数
        3.6.2 截面换算
        3.6.3 计算点布置
        3.6.4 计算工况设计
        3.6.5 曲线组合箱梁ANSYS模型建立
        3.6.6 曲线组合箱梁剪力滞系数的定义
        3.6.7 集中荷载作用时曲线组合简支箱梁应力与剪力滞效应分析
        3.6.8 均布荷载作用时曲线组合简支箱梁应力与剪力滞效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曲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的数值分析
    4.1 箱梁的尺寸与构造
    4.2 计算工况与计算点的布置
    4.3 曲线组合连续箱梁模型建立
    4.4 有限元解与解析解对比
        4.4.1 集中荷载作用时曲线组合连续箱梁应力与剪力滞效应分析
        4.4.2 均布荷载作用时曲线组合连续箱梁应力与剪力滞效应分析
    4.5 影响曲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因素分析
        4.5.1 曲率半径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
        4.5.2 横隔板布置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复杂工况下CFRP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复合载荷材料测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复杂载荷力学性能原位测试装置误差分析与校准
    2.1 仪器结构原理
    2.2 复杂机械载荷加载模块主要部件坐标系定义与误差源分析
    2.3 基于相位相关与边缘检测的坐标系误差校正
        2.3.1 基于相位相关法的平台X轴角度计算
        2.3.2 基于边缘检测的力传感器X轴角度计算
        2.3.3 力传感器与上下夹具坐标系的完全对齐方案
    2.4 六维力传感器空间位置变化引入误差校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杂工况加载策略与神经网络实现
    3.1 复杂工况加载策略分析
    3.2 基于拉伸-悬臂弯曲试验的神经网络训练集采集
    3.3 神经网络的训练与优化
    3.4 复合载荷加载策略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4.1 试验准备
        4.1.1 试件设计
        4.1.2 试件散斑的制作
        4.1.3 试验安排
    4.2 单一载荷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4.2.1 拉伸试验
        4.2.2 悬臂弯曲试验
        4.2.3 扭转试验
    4.3 复合载荷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4.3.1 拉伸-扭转复合试验
        4.3.2 拉伸-悬臂弯曲复合试验
        4.3.3 扭转-悬臂弯曲复合试验
        4.3.4 拉伸-悬臂弯曲-扭转复合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六索绳索牵引并联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特点与分类
        1.1.2 典型机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作空间研究现状
        1.2.2 动态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1.2.3 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绳索牵引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
    2.1 机构描述与坐标系的建立
    2.2 绳索牵引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
        2.2.1 运动学位置逆解
        2.2.2 运动学速度逆解
        2.2.3 运动学加速度逆解
    2.3 绳索牵引并联机构运动学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绳索牵引并联机构力旋量封闭工作空间分析
    3.1 静力学模型
    3.2 力旋量封闭工作空间定义
    3.3 力旋量封闭工作空间解析表达与边界判定条件
    3.4 力旋量封闭工作空间求解
        3.4.1 求解算法
        3.4.2 数值仿真
    3.5 力旋量封闭工作空间分析
        3.5.1 构型分析
        3.5.2 姿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绳索牵引并联机构动态承载能力分析
    4.1 动力学建模
    4.2 动态承载能力指标的定义
    4.3 外载荷极值计算
        4.3.1 显示求解法求极大值
        4.3.2 基于拉格朗日比例法求极小值
    4.4 动态承载能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绳索牵引并联机构多目标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5.1 建立数学优化模型
        5.1.1 场景分析与规则建立
        5.1.2 设计变量
        5.1.3 目标函数
        5.1.4 约束条件
    5.2 多目标Pareto最优解评价基本原理
    5.3 基于多目标Pareto最优的NSGA-Ⅱ算法
        5.3.1 NSGA-Ⅱ算法流程
        5.3.2 NSGA-Ⅱ算法的改进措施
    5.4 多目标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今后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功能梯度介电材料中的尺寸效应和挠曲电效应及其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应变梯度理论的发展
        1.2.1 微结构尺寸效应的实验研究
        1.2.2 微结构尺寸效应的理论研究
    1.3 挠曲电效应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挠曲电效应的概述
        1.3.2 挠曲电理论的发展
        1.3.3 挠曲电系数的研究进展
        1.3.4 介电材料中的挠曲电效应
        1.3.5 挠曲电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功能梯度材料
    1.5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以及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
        1.5.3 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挠曲电理论及复合材料的等效挠曲电系数的预测
    2.1 引言
    2.2 理论公式
        2.2.1 Toupin型压电理论
        2.2.2 含有尺寸效应的挠曲电基本理论
        2.2.3 各向同性电介质的挠曲电理论
    2.3 复合材料的等效挠曲电系数问题
        2.3.1 考虑尺寸效应的Green函数
        2.3.2 复合材料的系数张量的各向同性独立分量
        2.3.3 利用Mori-Tanaka法来确定挠曲电系数
        2.3.4 算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附录 A
        A.1.具有双对称性的六阶张量运算
        A.2.各项同性球形夹杂问题
3 考虑尺寸效应的受压功能梯度挠曲电圆筒的力学行为分析
    3.1 引言
    3.2 考虑尺寸效应的功能梯度挠曲电圆筒
    3.3 功能梯度挠曲电挠曲电圆筒的弹性理论解
    3.4 数值结果和讨论
        3.4.1 模型验证
        3.4.2 尺寸效应的探究
        3.4.3 挠曲电效应的探究
    3.5 本章小结
4 具有尺寸依赖性的功能梯度挠曲电圆筒中的力电耦合效应
    4.1 引言
    4.2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4.3 方程求解
        4.3.1 电场的求解
        4.3.2 位移场的求解
    4.4 功能梯度介电圆柱体中的挠曲电耦合的量化
    4.5 数值结果及讨论
        4.5.1 模型算例
        4.5.2 模型算例的参数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功能梯度压电纳米梁的挠曲电响应的理论建模与分析
    5.1 引言
    5.2 .功能梯度梁模型
    5.3 功能梯度压电纳米梁的挠曲电效应
        5.3.1 欧拉-伯努利梁模型
        5.3.2 功能梯度压电纳米梁中的挠曲电效应
        5.3.3 静态分析
        5.3.4 动态分析
    5.4 数值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考虑温度依赖性的功能梯度挠曲电纳米梁的热致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6.1 引言
    6.2 理论公式
        6.2.1 非局部简化应变梯度理论
        6.2.2 非局部简化应变梯度形式的挠曲电理论
    6.3 温度依赖性的功能梯度挠曲电纳米梁模型
    6.4 非线性热动态控制方程
    6.5 控制方程的解析解
    6.6 结果分析与讨论
        6.6.1 模型的验证
        6.6.2 参数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功能梯度挠曲电俘能器的非线性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理论公式
        7.2.1 挠曲电理论
        7.2.2 功能梯度挠曲电俘能器
        7.2.3 功能梯度挠曲电俘能器的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
    7.3 非线性控制方程的解和输出电压
    7.4 数值结果及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复合材料海洋立管层间力学行为的数值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洋立管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2 海洋立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复合材料立管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基本公式
    2.3 不同结构层分析
        2.3.1 各向同性层
        2.3.2 正交异性层
        2.3.3 层间关系方程
    2.4 立管屈曲变形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材料管道基本力学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数值分析验证
    3.3 不同管道有限元模型及相关模拟方法
    3.4 不同工况力学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材料立管截面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建立模型及相关模拟方法
        4.2.1 立管结构及材料参数
        4.2.2 模型结构层承担载荷能力分析
    4.3 轴对称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3.1 边界条件的影响
        4.3.2 碳纤维拉伸层角度的影响
        4.3.3 层间摩擦的影响
        4.3.4 内外压力的影响
    4.4 弯曲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4.4.1 层间摩擦的影响
        4.4.2 内外压力的影响
        4.4.3 缠绕角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材料立管抗屈曲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5.1 引言
    5.2 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
        5.2.1 立管长度的影响
        5.2.2 碳纤维拉伸层角度的影响
        5.2.3 层间摩擦的影响
    5.3 初始缺陷的影响分析
        5.3.1 初始位移缺陷的影响
        5.3.2 初始椭圆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斜弯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斜弯桥施工监控的目的与意义
    1.2 斜弯连续梁桥的发展概况
    1.3 斜弯连续梁桥特点
        1.3.1 力学特点
        1.3.2 支承特点
        1.3.3 主要传力方向
        1.3.4 转动中心
    1.4 斜弯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4.1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4.2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1.5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研究的主要的内容
        1.5.1 问题的提出
        1.5.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1.5.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斜弯连续梁桥变形分析
    2.1 斜弯桥计算理论
    2.2 有限元法在斜弯桥中的计算原理
        2.2.1 斜弯连续梁桥的类型
        2.2.2 A型斜弯连续梁桥的内力计算
        2.2.3 斜弯梁桥位移计算
    2.3 斜弯桥变形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算例桥施工监控有限元分析
    3.1 桥梁施工过程分析方法
    3.2 工程概况
        3.2.1 算例桥结构
        3.2.2 主要工程材料
        3.2.3 施工方法
    3.3 算例桥有限元计算模型
        3.3.1 单元类型
        3.3.2 材料参数
        3.3.3 荷载参数
        3.3.4 边界条件模拟
        3.3.5 施工阶段划分
    3.4 算例桥有限元分析结果
        3.4.1 应力分析
        3.4.2 支座反力分析
        3.4.3 挠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斜弯桥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4.1 施工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4.1.1 引起结构状态偏差的设计参数
        4.1.2 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方法
    4.2 材料特性参数敏感性分析
    4.3 荷载参数敏感性分析
        4.3.1 自重参数敏感性分析
        4.3.2 预应力荷载参数敏感性分析
    4.4 支承轴线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例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
    5.1 倒尺法在挂篮静载试验中的应用
        5.1.1 挂篮荷载实验
        5.1.2 倒尺法在算例桥中的应用
    5.2 施工监控的内容与方法
        5.2.1 算例桥施工监控内容
        5.2.2 桥梁施工监控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5.3 算例桥线形控制
        5.3.1 立模标高和预拱度的计算
        5.3.2 施工监测系统的建立
        5.3.3 监测方法
        5.3.4 灰色系统理论及应用
        5.3.5 算例桥主桥线形监控
    5.4 算例桥主桥应力监测
        5.4.1 应力监测原理
        5.4.2 应力测点布置与测试方法
        5.4.3 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9)节段拼装墩桥梁结构地震碰撞效应及减隔震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节段拼装混凝土桥墩分类及力学特征
        1.2.2 预应力约束节段拼装混凝土桥墩理论研究
        1.2.3 预应力约束节段拼装混凝土桥墩试验研究
        1.2.4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碰撞问题的研究现状
        1.2.5 桥梁隔震及防碰撞减震措施研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节段拼装柱抗震性能分析
    2.1 概述
    2.2 解析法
        2.2.1 弯矩—曲率分析
        2.2.2 力—位移关系
    2.3 纤维单元模型
        2.3.1 纤维单元模型分析方法简介
        2.3.2 对照试验简介
        2.3.3 材料选取及模型建立
        2.3.4 拟静力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2.3.5 节段拼装柱抗震性能影响因素
    2.4 集中质量塑性铰模型
        2.4.1 集中质量塑性铰模型简介
        2.4.2 恢复力曲线结果对比
    2.5 传统整体混凝土柱数值模拟方法
        2.5.1 具有比较性的传统整体柱构造
        2.5.2 纤维有限元模拟方法
        2.5.3 恢复力曲线结果对比
    2.6 预制节段拼装柱与传统整体柱抗震性能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节段拼装墩桥梁地震碰撞效应分析
    3.1 概述
    3.2 全桥有限元模型
        3.2.1 碰撞效应模拟
        3.2.2 桥台模型
        3.2.3 模态阻尼
        3.2.4 全桥模型建立
    3.3 一致地震动作用下节段拼装墩桥梁地震碰撞效应
        3.3.1 地震波的选取
        3.3.2 无碰撞作用下两种桥梁结构地震动力响应
        3.3.3 两种桥梁结构地震碰撞作用
        3.3.4 相邻桥梁结构自振周期比
        3.3.5 主梁开口间距
    3.4 空间变化性地震动作用下节段拼装墩桥梁地震碰撞效应
        3.4.1 空间变化性地震动合成
        3.4.2 空间变化性地震动影响
        3.4.3 部分相干性程度影响
        3.4.4 行波波速影响
    3.5 近场地震动作用下节段拼装墩桥梁碰撞效应
        3.5.1 近场地震动选取
        3.5.2 无碰撞作用
        3.5.3 碰撞效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节段拼装墩桥梁结构减隔震措施研究
    4.1 减隔震措施概述
        4.1.1 铅芯橡胶支座以及摩擦摆支座
        4.1.2 防撞垫与限位器
    4.2 节段拼装墩桥梁工程背景及有限元模拟
        4.2.1 摩擦摆支座模拟
        4.2.2 防撞垫及钢限位器模拟方法
    4.3 隔震支座在两种下部结构桥梁适用性
        4.3.1 无桥台限位
        4.3.2 有桥台限位
    4.4 防撞垫及限位器在两种下部结构桥梁适用性
    4.5 一种预制节段拼装桥梁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海缆电气和机械故障对光纤温度/应变影响的建模分析和特征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海缆状态监测系统以及建模分析理论基础
    2.1 海缆结构
    2.2 基于BOTDR的海缆状态监测系统
        2.2.1 光纤分布式传感
        2.2.2 海缆状态监测系统
    2.3 海缆建模分析的理论基础
        2.3.1 热分析
        2.3.2 结构动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缆电气故障对光纤温度影响的建模分析和特征提取
    3.1 海缆电气故障与仿真建模方法
        3.1.1 海缆电气故障
        3.1.2 仿真平台
        3.1.3 材料选择
        3.1.4 损耗计算
        3.1.5 几何建模与边界条件设置
        3.1.6 网格剖分
    3.2 绝缘正常情况下建模与分析
        3.2.1 仿真结果的验证
        3.2.2 模型物理尺寸对结果的影响
        3.2.3 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3.3 整体绝缘性能下降情况下建模与分析
        3.3.1 基于tanδ的海缆绝缘性能评价标准和故障模拟
        3.3.2 仿真结果分析
    3.4 局部绝缘性能下降情况下建模与分析
        3.4.1 局部绝缘性能下降故障模拟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缆机械故障对光纤应变影响的建模分析和特征提取
    4.1 海缆机械故障与仿真建模方法
        4.1.1 海缆机械故障
        4.1.2 仿真平台
        4.1.3 单位制定义
        4.1.4 单元与材料选择
        4.1.5 几何建模与网格剖分
        4.1.6 接触定义与沙漏能控制
    4.2 拉伸情况下的建模与分析
        4.2.1 拉伸载荷与约束控制
        4.2.2 仿真结果分析
    4.3 扭转情况下的建模与分析
        4.3.1 扭转载荷与约束控制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锚砸情况下的建模与分析
        4.4.1 锚砸载荷与约束控制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故障辨识与特征提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柱体自由扭转时的最优横截面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沥青混合料三轴扭剪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周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碳纤维与钢质混合抽油杆柱的力学分析与组合优化[D]. 具自强. 燕山大学, 2021(01)
  • [3]双箱单室曲线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顶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D]. 赵竑宇.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复杂工况下CFRP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D]. 李文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5]六索绳索牵引并联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D]. 任晓磊.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6]功能梯度介电材料中的尺寸效应和挠曲电效应及其机理分析[D]. 褚亮亮.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7]复合材料海洋立管层间力学行为的数值仿真[D]. 张建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8]斜弯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理论及应用研究[D]. 邹卫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9]节段拼装墩桥梁结构地震碰撞效应及减隔震措施研究[D]. 赵鲁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19
  • [10]海缆电气和机械故障对光纤温度/应变影响的建模分析和特征提取[D]. 胡志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自由扭转气缸的最佳横截面形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