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免疫组化观察及HPV-PCR检测

口腔白斑免疫组化观察及HPV-PCR检测

一、口腔粘膜白斑免疫组化观察及HPV-PCR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蔚冰[1](2021)在《HPV DNA、p16和SCC-Ag2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HPV DNA,p16和SCC-Ag2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为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探索临床有效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收集石蜡标本和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HPV DNA、p16和SCC-Ag2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认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石蜡标本纳入普通类型23例,特殊类型28例,对照组为正常黏膜10例;血清标本普通类型23例,特殊类型8例,对照组为15例健康人血清。所有样本HPV D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16在正常黏膜中表达为阴性,在普通类型鳞癌中有1例阳性表达,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癌中有3例阳性表达;口腔特殊类型鳞癌患者血清中SCC-Ag2水平显着高于普通类型鳞癌和健康人(P<0.05)。结论:HPV DNA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不表达,提示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16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部分表达,不能作为代替HPV检测的可靠标志物;SCC-Ag2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血清水平较高,提示血清中SCC-Ag2水平的高低与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郭治辰[2](2021)在《肿瘤微环境中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活化CXCL2/CXCR2轴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好发于头颈部,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在口腔微生物群中作用关键,能够促进形成有利于OSCC发生发展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OSCC的TME中,P.gingivalis对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侵袭转移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P.gingivalis在OSCC的TME中通过活化CXCL2/CXCR2轴促进OSCC进展相关机制。方法:第一部分,1.回顾性研究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OSCC患者的病例及组织标本,严格随访,共计205例。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关于人类组织标本的使用条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收集20例OSCC患者的手术组织标本(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并留取相应非肿瘤口腔组织标本(设定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SCC患者组织标本中P.gingivalis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与非肿瘤口腔组织标本表达水平的差异。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87539和GSE138206表达谱基因数据库,根据平台注释信息将探针转化为相应的基因符号。GSE87539数据集共包含6组样本,实验组为P.gingivalis感染正常牙龈上皮细胞样本;对照组为单独正常牙龈上皮细胞样本,每组3个样,共6个样本。GSE138206数据集共包含12组样本,实验组为OSCC组织样本;对照组为正常口腔组织样本,每组6个样,共12个样本。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OSCC患者组织标本中CXCL2和TANs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三者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3.明确OSCC组织中P.gingivalis、CXCL2和TANs的免疫表达位置关系。第二部分,1.体外培养TSCCA口腔鳞癌细胞株及P.gingivalis菌株(ATCC33277),OSCC患者外周血分离TANs,以MOI=50(细菌/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在共培养模型基础上构建TME细胞模型。2.利用Elisa检测TSCCA、TSCCA+TANs、TSCCA+P.gingivalis和TSCCA+P.gingivalis+TANs各组上清液中CXCL2的含量。3.通过趋化实验检测TSCCA、P.gingivalis和TSCCA+P.gingivalis各组上清液对TANs趋化能力的差异。4.检测TSCCA、TSCCA+P.gingivalis、TSCCA+TANs和TSCCA+P.gingivalis+TANs各组中TSCC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5.加入CXCL2/CXCR2信号轴抑制剂SCH527123,比较TSCCA+P.gingivalis+TANs+SCH527123组与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中TSCCA高侵袭的细胞生物学行为能力是否回复。6.体外培养SCC7鼠源性鳞癌细胞株,建立共培养模型,使用C57BL/6小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使用不同浓度SCH527123进行干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SCC7)、低剂量干预组(SCC7+P.gingivalis+0.05n M SCH527123)、高剂量干预组(SCC7+P.gingivalis+0.20n M SCH527123)和实验组(SCC7+P.gingivalis),并通过体积计算、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肿瘤模型的变化。第三部分,1.利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 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在TME细胞模型中,EMT表型获取及所调控通路。2.构建CXCL2和CXCR2的sh 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共培养模型,检测敲低效率。3.使用阳性细胞株构建共培养模型和TME细胞模型,检测TME细胞模型中EMT表型及所调控通路的改变。结果:第一部分,1.共205例OSCC患者,P.gingivalis免疫表达呈弱阳性的有86例,119例P.gingivalis免疫表达呈强阳性,而在非肿瘤组织中呈阴性表达。2.对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后,GSE87539数据集中共识别26469个差异基因,GSE138206中识别9443个差异基因,其中有89个基因重叠,CXCL2位于hub基因中,并且表达明显上调。第二部分,1.通过16Sr RNA测序技术对P.gingivalis菌液进行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于pubmed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证实与标准菌株ATCC33277符合率达99.3%,利用激光共聚焦、q 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共培养模型的成功建立。2.Elisa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上清液组中CXCL2的含量显着高于TSCCA、TSCCA+P.gingivalis和TSCCA+TANs上清液组(P<0.001)。3.细胞趋化实验验证TSCCA+P.gingivalis上清液组对TANs的趋化能力显着高于TSCCA和P.gingivalis上清液组(P<0.001)。4.CCK8法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分别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着高于TSCCA、TSCCA+P.gingivalis和TSCCA+TANs组(P<0.001)。5.加入CXCL2/CXCR2信号轴抑制剂SCH527123后,TSCCA+P.gingivalis+TANs+SCH52712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表型与TSCCA+P.gingivalis+TANs组比较显着降低(P<0.001)。6.通过肿瘤动物模型验证P.gingivalis能够促进小鼠肿瘤增长,使用SCH527123干预后能够有效显着抑制肿瘤增长且高剂量组更为显着。第三部分,1.利用q RT-PCR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中CXCL2(P<0.001)、CXCR2(P<0.001)、JAK1(P<0.05)、STAT3(P<0.001)和N-cadherin(P<0.01)的m RNA表达水平较TSCCA组显着升高,而E-cadherin(P<0.01)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利用Western Blot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中CXCL2(P<0.001)、CXCR2(P<0.001)、JAK1(P<0.05)、STAT3(P<0.001)、p-JAK1(P<0.001)、p-STAT3(P<0.001)和N-cadherin(P<0.00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TSCCA组显着升高,而E-cadherin(P<0.00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2.构建CXCL2-sh RNA和CXCR2-sh 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共培养模型后验证敲低效率。3.利用流式细胞仪成功筛选出CXCL2/CXCR2-sh RNA共染TSCCA细胞株,通过有限稀释法成功挑取阳性克隆细胞。4.使用阳性克隆细胞进行细胞模型的建立,利用q RT-PCR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与TSCCA组比较,JAK1的m RNA表达水平出现了降低(P<0.05),而STAT3(P>0.05)、N-cadherin(P>0.05)和E-cadherin(P>0.05)的m RNA表达水平较TSCCA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着。利用Western Blot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与TSCCA组比较,除了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外,JAK1(P>0.05)、STAT3(P>0.05)、p-JAK1(P>0.05)、p-STAT3(>0.05)、E-cadherin(P>0.05)的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将感染慢病毒的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与未感染慢病毒的TSCCA+P.gingivalis+TANs组进行比较,在m RNA和蛋白水平均发现JAK1/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显着降低且EMT表现出现明显的回复。结论:1.P.gingivalis、CXCL2和TANs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非肿瘤组织显着升高,三者高表达与OS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TSCCA+P.gingivalis+TANs上清液组中CXCL2含量显着升高,TSCCA+P.gingivalis上清液组对TANs的趋化能力最强。3.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中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最强,CXCL2/CXCR2信号轴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4.动物模型验证P.gingivalis能够促进小鼠肿瘤增长,使用SCH527123干预后能够显着抑制肿瘤增长。5.TSCCA+P.gingivalis+TANs组能够通过活化CXCL2/CXCR2信号轴来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使肿瘤出现EMT表型,敲低CXCL2/CXCR2信号轴能够显着降低JAK1/STAT3信号通路活化程度和逆转EMT表型。

黄伶俐[3](2019)在《整合素αvβ6、JunB和SRF在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皮的一种典型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的恶性转化增加是造成口腔癌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癌前病变OLK发展到口腔癌确切机制未知。SRF、JunB及整合素αvβ6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均有重要作用,SRF及JunB作为转录因子参与整合素β6的表达调控,因此研究SRF、JunB及整合素αvβ6对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为口腔白斑恶性转化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方向。方法:用4NQO诱导小鼠形成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确定小鼠各病变时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确定SRF和JunB蛋白在各病变时期的表达情况。在DOK细胞中过表达SRF、JunB及整合素αvβ6后,利用Q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三者的感染效率;利用细胞功能实验检测三者对DOK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利用Q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在DOK细胞中过表达SRF、JunB及整合素αvβ6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明胶酶谱实验,检测DOK细胞中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后,MMP-9及MMP-2的表达。结果:1.小鼠体重在早期呈增长趋势,在12周体重达到高峰,随着实验进程后期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从14周开始对照组和实验组间体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种不同处理的实验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2.蒸馏水对照组小鼠舌背黏膜是外观正常,而实验组小鼠舌背黏膜随着实验进程的发展,逐渐出现白色斑点样改变,颗粒病变,舌背突起物等病变。实验A、B组小鼠舌背黏膜各周期肉眼病变未见明显区别。3.蒸馏水对照组小鼠为正常的上皮组织样改变;实验组小鼠上皮组织随着实验进程的发展,出现了异常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等组织病理学的改变。4.SRF、JunB蛋白在口腔黏膜恶性转化过程中均有表达,且在癌变组织中表达最高。5.在DOK细胞中过表达SRF、JunB和整合素αvβ6后,细胞形态没有改变,但DOK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且EMT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N-cadherin表达上调。6.在DOK细胞中过表达SRF后,整合素αvβ6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在DOK细胞中过表达JunB后,整合素αvβ6 mRNA表达水平增高;在DOK细胞中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后,在蛋白水平促进了SRF及JunB的表达。7.在DOK细胞中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后,对细胞的增殖未见影响,MMP-9表达增加。结论:1.4NQO饮水法构建小鼠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动物模型,SRF和JunB在不同病变时期均有表达且病变程度越高,表达量越高,提示二者参与黏膜白斑恶性转化过程。2.DOK细胞分别过表达SRF、JunB和整合素αvβ6的细胞功能实验结果及Western-blot实验结果证实EMT标志蛋白E-cadherin下调,N-cadherin上调,提示SRF、JunB及整合素αvβ6促进DOK细胞迁移及侵袭增强与EMT有关。3.整合素β6可能通过调控MMP9的活性促进DOK细胞的迁移侵袭。4.SRF、JunB和整合素αvβ6存在相互作用,促进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的侵袭转移。

赵熠阳[4](2019)在《大鼠口腔黏膜对正畸托槽刺激反应的模型建立及免疫组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在大鼠口腔内建模,模拟托槽对黏膜的机械及化学刺激。探究托槽对黏膜的刺激及去除托槽后的组织恢复情况,并对三种不同的托槽进行比较,为临床上医生和患者对正畸托槽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三月龄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将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国产自锁组(12只),进口自锁组(12只)国产方丝组(12只)。对照组:阴性对照(12只)。根据实验周期,每组又分为14天和28天各半。国产自锁组、进口自锁组、国产方丝组、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共8组。实验组将三种托槽采用相同缝合方法分别缝合于三组大鼠下前牙唇侧(自然状态下,下唇需覆盖托槽);阴性对照组采用相同缝合方法缝合。14天时,记录全部大鼠黏膜状态、体重,将14天组处死取材,28天组拆除托槽及缝线。28天时,记录28天组大鼠黏膜状态、体重,并处死取材。所有动物均以软食饲养,自由饮水,同环境下饲养至实验结束,切取的下唇黏膜均常规固定,脱水,包埋。石蜡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黏膜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和CD8的表达,采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评分,以IHS值表示其强度。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均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时不同实验组间采用秩和检验。对14天和28天时的CD4和CD8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肉眼观察黏膜状态及HE染色,三种托槽在14天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反应出现,黏膜反应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国产方丝>国产自锁>进口自锁。2.免疫组化测量CD4IH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国产自锁14天[91.5(15.5)],进口自锁14天[54.0(7.5)],国产方丝14天[115.5(21.0)]与阴性对照14天[42(25.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种托槽免疫反应程度为:国产方丝>国产自锁>进口自锁(P<0.05)。在28天时三种托槽相比无差异(P>0.05)。但黏膜的免疫反应均大于与阴性对照组(P<0.05)。3.免疫组化测量CD8IH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国产自锁14天[105(19.5)],进口自锁14天[73.0(39.5)],国产方丝14天[130.5(19.5)]与阴性对照14天[49(22.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种托槽免疫反应程度为:国产方丝>国产自锁>进口自锁(P<0.05)。在28天时,国产自锁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其余两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1.成功建立托槽对黏膜刺激的大鼠模型。2.不同种类的托槽对口腔黏膜的损伤有不同,在实验的三种托槽中,方丝托槽损伤最重,进口自锁托槽损伤最轻。3.托槽对黏膜有一定的机械损伤及免疫影响,去除托槽后机械损伤逐渐恢复趋于正常,免疫反应也有好转。

郝玉丽[5](2017)在《RSK4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e S6 protein kinase,RSK4)是核糖体S6蛋白激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量为90k Da,位于人类Xq21,是MAPK/ERK激酶途径中重要的下游调控因子,Ras通路中重要的信号传递分子。研究发现其能够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和调节基因转录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RSK4在乳腺癌、白血病、结直肠癌、肾细胞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中存在异常表达,而且在大数肿瘤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提示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有关RSK4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了解正常口腔粘膜、口腔异常增生和OSCC组织中RSK4表达情况,探讨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析在正常口腔粘膜、异常增生、OSCC三组组织中RSK4m RNA表达量的情况。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在正常口腔粘膜、异常增生、OSCC三组组织中RSK4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分析OSCC组中RSK4蛋白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在正常口腔粘膜、异常增生、OSCC三组组织中RSK4m RNA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7±0.41、0.784±0.31、0.221±0.19。OSCC组RSK4m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口腔粘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增生组RSK4m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口腔粘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RSK4m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异常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SK4蛋白阳性表达呈明显棕色,其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少部分位于细胞核。3、在正常粘膜组中RSK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100%,在异常增生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3.3%,在OSCC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3.6%。OSCC组低于在正常口腔粘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增生组低于正常口腔粘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低于异常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SK4蛋白在晚(ⅢⅣ)期OSCC中表达的阳性率(21.4%)低于早(ⅠⅡ)期OSCC中的表达的阳性率(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K4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中表达的阳性率(10%)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K4蛋白在高分化OSCC组中表达阳性率为58.3%、中分化为38.5%、低分化为9.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中RSK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SK4可能参与了OSCC的发生发展并发挥了抑癌基因的作用。2、RSK4在OSCC发生的早期就发挥作用,对RSK4检测或许能反映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状态,从而筛选出早期有恶变迹象的患者。3、RSK4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表明RSK4在OSCC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因此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其作为OSCC评价预后和指导治疗的生物指标之一。

李敏乐[6](2016)在《TKT和GRIM-19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异常代谢是肿瘤细胞基本特征之一,为了维持快速增殖、存活和转移,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增强,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减弱。研究肿瘤细胞的代谢调控机制可以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已有研究表明,人肝癌组织中转酮醇酶(TKT)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但是,转酮醇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在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建立肝脏特异性敲除TKT的小鼠品系TKTfl/flAlb-cre,使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和高脂饮食(HFD)诱发肝癌,发现野生型及TKT杂合型小鼠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00%和95%,而肝脏特异性敲除TKT的小鼠肝癌发生率降为40%左右。肝脏中TKT缺失导致DEN/HFD诱导的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过程减缓。敲除TKT一方面明显减轻DEN导致的肝损伤,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另一方面导致肝脏中促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减少,并且STAT3活性降低。此外,代谢组学分析表明TKT缺失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NADPH水平导致活性氧ROS增加,从而促进受损肝细胞凋亡;并通过减少丝氨酸合成和脱氧胆酸水平减缓肝癌的发生发展。第二部分工作集中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非催化性亚基GRIM-19对头颈鳞癌细胞代谢以及增殖调控的研究。通过分析五种头颈鳞癌细胞系,我们发现内源GRIM-19 mRNA和蛋白水平与细胞氧气消耗量呈正相关而与糖酵解活性呈负相关。改变头颈鳞癌细胞系GRIM-19的表达量,导致细胞代谢方式重编程,影响p53、STAT3和HIF-1α信号通路活性,并且调控细胞增殖。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TKT和GRIM-19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机理,另一方面将为从代谢角度设计防治肝癌和头颈鳞癌的策略提供新思路。

满莹,唐国瑶,王万春,张文怡[7](2014)在《口腔扁平苔藓、白斑及鳞癌组织Bak蛋白表达特点及其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粘膜组织中Bak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与口腔黏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取正常黏膜组织30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60例(白纹型30例、糜烂型30例)、口腔白斑组织30例(轻、中、重度非典型性增生3个亚组各10例)、口腔鳞癌30例(Ⅰ级、Ⅱ级、ⅡⅢ级各10例)免疫组化测定凋亡蛋白Bak表达量,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检测正常口腔粘膜、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粘膜组织固有层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Bak蛋白在正常对照组、白纹型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阳性率依次增高。口腔白斑固有层中,Bak蛋白表达量随细胞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减低。口腔鳞癌Ⅰ级、Ⅱ级、Ⅱ到Ⅲ级组织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阳性率依次增高。其中鳞癌Ⅱ级与鳞癌Ⅱ到Ⅲ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56),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口腔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对照组,且其随疾病的进展及病变恶化发展逐渐增高,鳞癌Ⅱ级与鳞癌Ⅱ到Ⅲ级两组间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1.01),其余组间均有具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 Bak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皆随病变进展加重而呈现增加趋势,而口腔白斑中,Bak蛋白随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而表达减低。随口腔组织病变加重,凋亡指数呈明显递增趋势。

陈学升[8](2010)在《DPC4、P16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DPC4、P16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DPC4、P16及Bcl-2在口腔白斑癌变过程中变化及可能机制,且进一步了解DPC4与P16及Bcl-2的关系,为口腔癌前损害癌变的检测、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等方面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取口腔白斑26例,口腔鳞癌30例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10例。以4%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成2μm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polymer法和SABC法)检测DPC4、P16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其中每组各10例中取部分组织立即存于液氮或-80℃超低温冰箱用于提取RNA,进一步做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DPC4 mRNA的表达。结果:1.DPC4蛋白在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26例口腔白斑及3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白斑组织>鳞癌组织(P﹤0.05)。每组各10例中的DPC4 mRNA的表达水平亦有统计学差异,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白斑组织>鳞癌组织(P﹤0.05)。SABC法和荧光定量PCR对DPC4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32>0.75)。2.Bcl-2蛋白在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26例口腔白斑及3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白斑组织﹤鳞癌组织(P﹤0.05)。3.P16蛋白在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26例口腔白斑及3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白斑组织>鳞癌组织(P﹤0.05)。4.DPC4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827,P<0.05);DPC4蛋白表达与P1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 0.569,P<0.05)。结论:1.DPC4蛋白和DPC4 mRNA的表达强度从正常口腔粘膜组、口腔白斑组到鳞癌组逐渐减弱,提示DPC4基因的缺失可能与口腔粘膜癌变有关。P16蛋白在口腔鳞癌组中的表达少于正常口腔粘膜组及白斑组,提示P16基因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Bcl-2蛋白的表达随着癌变程度增加而增加,表明Bcl-2蛋白的高表达有利于口腔粘膜癌变的发生。2.DPC4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而与P1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了DPC4基因的缺失表达、P16基因的低表达和Bcl-2基因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了口腔白斑癌变过程,可作为口腔白斑癌变检测的指标。3.免疫组化法与荧光定量PCR法具有一致性,由于免疫组化对实验设备要求不高,费用相对较低,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目的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初步检测。

徐志韧,吕遐晟,胡建华,黄建平,万向农[9](2009)在《ET-l,MMP-1在口腔白斑及白斑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口腔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对人口腔粘膜白斑48例、白斑癌变患者16例及正常口腔粘膜16例的粘膜鳞状上皮细胞ET-1表达进行定量性分析。结果MMP-1在正常口腔粘膜,粘膜白斑,白斑癌变中表达率分别为25%,72.92%,75%,3组间χ2检验,正常组与白斑组,白斑癌变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白斑组与白斑癌变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ET-1在正常口腔粘膜,粘膜白斑,白斑癌变中表达率分别为6.25%,79.17%,87.5%。3组间χ2检验,正常组与白斑组,白斑癌变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白斑组与白斑癌变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MMP-1和ET-1的阳性表达对于白斑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不能作为白斑癌变的诊断指标。

王鸽[10](2009)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GFR)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文中指出目的: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指“口腔粘膜上以白色病变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OLK属于癌前病变,有转化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潜能,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上皮异常增生。研究表明有4%-40%的病人会发生癌变,其转化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0到100倍。其转化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KGF(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一般由间充质源性细胞分泌,上皮细胞表达其相应的受体——KGFR(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Bcl-2(B-CellLymphoma/Leukemia 2)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是最早被认识的抗凋亡基因。有实验发现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最近的研究证实了KGF具有抑制上皮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并且KGFR与Bcl-2的共表达无论在细胞水平还是在组织水平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表明,KGF mRNA及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组、OLK组及OSCC组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依次增加。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口腔粘膜、OLK、OSCC组织中KGFR,Bcl-2蛋白的表达,以研究其在三种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癌变过程中与细胞凋亡的联系及意义,为临床上阻断白斑的癌变以及预防、治疗OLK和OSCC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收集临床及病理确诊的口腔正常粘膜、OLK及OSCC标本共25例,将每个标本的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KGFR及Bcl-2免疫组化分析和阴性对照,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从蛋白水平观察KGFR、Bcl-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对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切片输入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每张切片计算5个高倍视野下总阳性细胞数,并取其均数;同时自切片染色的中心区域上下左右各选择相同面积有代表性的区域,检测平均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3.统计学分析图像系统分析KGFR,Bcl-2蛋白光密度值,结果以均数和标准差((?)±s)描述。显着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KGFR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口腔粘膜中,KGFR在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棘层及颗粒层细胞胞膜和部分胞质中,其染色略浅。在OLK组织中,KGFR在全层上皮细胞胞膜、部分细胞胞质中阳性表达,在颗粒层的表达最强,呈强阳性表达,其次为棘层,其染色较正常粘膜的上皮细胞染色要深。在OSCC组织中,KGFR在全层上皮岛细胞胞膜、细胞胞质和角化珠中强阳性表达。染色程度较OLK组增强。2.Bcl-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口腔粘膜中,Bcl-2在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细胞的胞质和核膜。在OLK组织中,Bcl-2在上皮细胞的表达与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相似,但其染色较正常粘膜的上皮细胞染色要深。在OSCC组织中,Bcl-2在全层上皮细胞胞质和核膜中阳性表达,在基底层的表达最强,其余各层表达较弱。染色程度较OLK组增强。3.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OD)检测:正常口腔粘膜组、OLK组及OSCC组中的KGFR和Bcl-2平均光密度依次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KGFR与Bcl-2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组、OLK组及OSCC组的表达分别依次增加。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表明,KGF mRNA及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组、OLK组及OSCC组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依次增加。提示KGF及KGFR在口腔白斑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有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来抑制上皮细胞的凋亡,为临床上阻断白斑的癌变以及预防、治疗OLK和OSCC提供新的思路。

二、口腔粘膜白斑免疫组化观察及HPV-PCR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粘膜白斑免疫组化观察及HPV-PCR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HPV DNA、p16和SCC-Ag2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HPV和p16 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3 SCC-Ag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清水平研究进展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石蜡标本
        2.1.2 血清标本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器材
        2.2.3 实验方法
    2.3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纳入病例
    3.2 SCC-Ag2 浓度
    3.3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HPV、p16 及 SCC-Ag 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肿瘤微环境中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活化CXCL2/CXCR2轴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口腔鳞癌组织中P.gingivalis、CXCL2和TANs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及预后研究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P.gingivalis通过感染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进展的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配制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中P.gingivalis通过活化CXCL2/CXCR2 轴激活JAK1/STAT3 信号通路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配制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肿瘤微环境促进口腔鳞癌侵袭转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3)整合素αvβ6、JunB和SRF在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口腔黏白斑简介
    1.2 SRF简介
    1.3 JunB简介
    1.4 整合素αvβ6简介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 细胞来源
    2.2 实验动物
    2.3 主要仪器
    2.4 主要试剂
第三章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1.1 细胞复苏
        3.1.2 细胞换液
        3.1.3 细胞传代
        3.1.4 细胞计数
        3.1.5 细胞冻存
    3.2 动物实验
        3.2.1 构建小鼠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的动物模型
        3.2.2 石蜡包埋及HE染色
        3.2.3 免疫组化
    3.3 蛋白提取与Western-blot
        3.3.1 细胞蛋白提取
        3.3.2 BCA法蛋白浓度测定
        3.3.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3.3.4 免疫印迹分析
    3.4 明胶酶谱法检测MMPs的活性
    3.5 细胞功能实验
        3.5.1 CCK-8细胞增殖实验
        3.5.2 细胞划痕实验
        3.5.3 Transwell实验
    3.6 流式技术检测细胞蛋白表达
    3.7 质粒提取
    3.8 慢病毒包装及感染
    3.9 总RNA提取和PCR
        3.9.1 RNA提取、纯化和定量
        3.9.2 cDNA合成
        3.9.3 实时定量PCR反应
    3.10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
    3.11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动物模型
        4.1.1 C57BL/6小鼠体重情况
        4.1.2 C57BL/6小鼠口腔黏膜情况
        4.1.3 C57BL/6小鼠组织病理学
        4.1.4 C57BL/6小鼠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动物模型中SRF蛋白表达变化
        4.1.5 C57BL/6小鼠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动物模型中JunB蛋白表达变化
    4.2 过表达SRF对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的影响
        4.2.1 在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中过表达SRF的有效性验证
        4.2.2 过表达SRF对DOK细胞形态的影响
        4.2.3 过表达SRF对DOK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4.2.4 过表达SRF对DOK细胞EMT标志蛋白的影响
        4.2.5 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中SRF和整合素αvβ6之间的关系
    4.3 过表达JunB对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的影响
        4.3.1 在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中过表达JunB的有效性验证
        4.3.2 过表达JunB对DOK细胞形态影响
        4.3.3 过表达JunB对DOK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4.3.4 过表达JunB对DOK细胞EMT标志蛋白的影响
        4.3.5 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中JunB蛋白和整合素αvβ6之间的关系
    4.4 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对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的影响
        4.4.1 在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中过表达整合素αvβ6的有效性验证
        4.4.2 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对DOK细胞形态影响
        4.4.3 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对DOK细胞增殖影响
        4.4.4 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对DOK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4.4.5 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对DOK细胞EMT标志蛋白的影响
        4.4.6 过表达整合素αvβ6对DOK细胞MMPs的影响
        4.4.7 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中整合素αvβ6、SRF蛋白和JunB蛋白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讨论
    5.1 SRF在小鼠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5.2 SRF促进DOK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5.3 JunB在小鼠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5.4 JunB促进DOK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5.5 整合素αvβ6促进DOK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5.6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大鼠口腔黏膜对正畸托槽刺激反应的模型建立及免疫组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正畸对黏膜的影响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RSK4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与病例资料
    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 研究方法
    4 结果判定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1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2 免疫组化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6)TKT和GRIM-19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汇表
绪论
第一部分 转酮醇酶TKT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1.引言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3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4.结论
第二部分 GRIM-19 在头颈鳞癌细胞代谢和增殖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1.引言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3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4.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7)口腔扁平苔藓、白斑及鳞癌组织Bak蛋白表达特点及其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组织标本
    二、试剂
    三、方法
    四、结果判定
    五、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8)DPC4、P16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
    2 免疫组化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ET-l,MMP-1在口腔白斑及白斑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1993年5月~2009年3月经本院病理确诊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48例,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8例, 年龄最大70岁, 最小42岁。
        1.2方法
        1.3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1.4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10)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GFR)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GFR)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口腔粘膜白斑免疫组化观察及HPV-PCR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HPV DNA、p16和SCC-Ag2在口腔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D]. 陈蔚冰. 南昌大学, 2021(01)
  • [2]肿瘤微环境中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活化CXCL2/CXCR2轴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郭治辰.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整合素αvβ6、JunB和SRF在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 黄伶俐. 厦门大学, 2019(09)
  • [4]大鼠口腔黏膜对正畸托槽刺激反应的模型建立及免疫组化研究[D]. 赵熠阳.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5]RSK4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D]. 郝玉丽. 青岛大学, 2017(06)
  • [6]TKT和GRIM-19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机制研究[D]. 李敏乐.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7]口腔扁平苔藓、白斑及鳞癌组织Bak蛋白表达特点及其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J]. 满莹,唐国瑶,王万春,张文怡.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4(03)
  • [8]DPC4、P16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D]. 陈学升. 福建医科大学, 2010(01)
  • [9]ET-l,MMP-1在口腔白斑及白斑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徐志韧,吕遐晟,胡建华,黄建平,万向农.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9(06)
  • [10]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GFR)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D]. 王鸽. 山东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口腔白斑免疫组化观察及HPV-PCR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