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独联体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教育国际化:独联体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一、教育国际化:独联体国家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金茜[1](2021)在《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教师作为国家走向文明富强的重要基石,是教育事业的关键部分,教师也是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泉。当前,世界各国愈发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并认为高等师范教育对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俄罗斯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改变了其方向、内容和结构。长久以来,俄罗斯始终重视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的发展,在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提升俄罗斯师范教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分析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经验与启示。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绪论部分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进行探究,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进一步阐述本研究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为文章提供研究思路。第二章为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本章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搜集俄文文献对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进行概述并阐述俄罗斯在课程改革前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和课程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对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进行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影响俄罗斯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观和能力本位观;第四章论述了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包括师范教育现代化规划(2014—2017)、第三代师范教育国家标准(学士)修订、教师专业标准,第三章与第四章的研究为本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第五章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从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质量评价几方面详细介绍了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第六章运用比较研究法,总结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的不足并提出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得出以下结论:丰富并优化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选修课程;构建实践取向的课程模式;丰富师范生学习成果评估的方式;注重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能力。

王正青,王铖[2](2021)在《建设教育共同体:俄罗斯强化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的路径与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合作是国家间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与中亚国家间的教育合作,建设区域性教育共同体,独立后俄罗斯经历了重返中亚、恢复传统影响力、实质性加强区域合作以及谋求深度融合等政策演变阶段。在强化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过程中,俄罗斯主要采取了对外选派教师与加强教师间交流、构建教学平台与提供多种资源、设立分校与联合办学、提供资助与留学便利、推动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改革等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政策配套为前提的统筹规划机制、以俄语传播为媒介的动力助推机制、以项目合作为载体的政策落实机制、以多边组织为依托的平台支撑机制、以自身建设为基础的发展保障机制。

王佳昕,郄海霞[3](2020)在《面向2035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行动逻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的出台,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待。高等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成与高级形态,同时也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助推器与学术生产的动力源。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意在达成学习者的现代化、学科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以及开放的现代化。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规模与质量、同质与特色、全能与专能、管理与治理、封闭与开放等几对矛盾之间不平衡的现实困境,影响着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的持续推进。基于此,我们要形成以学习者的现代化为基本遵循,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学科制度的现代化为关键依托,凸显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与特色;以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现代化为抓手,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治理的现代化为根本保障,提升高等教育综合治理的精准能力和以开放的现代化为重要羽翼,构筑高等教育开放自信的网络格局的行动逻辑。

龙慧蕊,徐士超[4](2020)在《引进来 走出去 国际化之路越来越宽阔 西北民族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暨港澳台工作掠影》文中研究说明开放带来进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的辉煌巨变已给出力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教育对外开放,在西北民族大学70年的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实践中同样格外亮眼。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北民族大学突出办学特色,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构建结构合理、项目丰富、管理高效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时期这项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全面提升了学校国际化育人水平与能力。

卢彩晨[5](2015)在《经济论:当代高等教育哲学的必要基础》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础不仅是认识论和政治论的,也是经济论的。经济论是当代高等教育哲学的必要基础,从这一视角审视高等教育,有助于明晰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理论基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职能。

康丽娜[6](2015)在《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教育空间的建构:现实与困境》文中认为在21世纪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区域化和区域教育空间的构建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博洛尼亚进程”和欧洲教育空间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教育空间的建构是在独联体共同教育空间的框架下进行的,也是在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共同致力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愿景内实施的。尽管独立后中亚国家努力实现本国主体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但它们与俄罗斯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仍然比较密切。由于中亚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与俄罗斯的大体一致,这为双方建构高等教育领域的“亚区域教育空间”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已制定了关于教育一体化的相关政策,如签署教育法令、创办教育机构、改革教育体制和共享教育资源,使“统一教育空间”的建构得到了政策保障。另外,在建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行模式,如斯拉夫大学、俄罗斯分校、边境教育和远程教育。总之,俄罗斯与中亚“区域教育空间”的建构已取得一定成效,且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区域化合作。然而,由于中亚国家自身教育状况不佳,经济发展水平低,“去俄罗斯化”进程加快,俄罗斯经济增长不稳定,加之中亚地区“教育空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等,使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区域教育空间的建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为了摆脱现有困境,俄罗斯力争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综合国力,进而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使教育合作更加久远。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也在不断改善教育状况,积极与俄罗斯合作,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王惠芝[7](2014)在《博洛尼亚进程中的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现已走过了14年的历程,它提出在欧洲建立一个平等、高效、合作的一体化高等教育体系,从而使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2005年5月,乌克兰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对本国高等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改革在促进教育公平、增进人员流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但也面临着新旧体制并存、合作与竞争等重重挑战。本文通过对博洛尼亚进程中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背景、措施、成就和挑战的相关分析,以期获得对乌克兰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一个有益的外部视角。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它阐明了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做了相应的评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乌克兰选择加入博洛尼亚进程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乌克兰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后,在构建国家学位资格框架,推行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系统,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远程学习系统四个领域改革的具体措施。第四部分阐述了通过博洛尼亚进程的改革,乌克兰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合作、增进教育公平、扩大教育途径、拓展就业空间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乌克兰在博洛尼亚进程改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新旧体制并存的阻碍,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分歧,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危机,高等教育合作与竞争的矛盾。第六部分在对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合作的相关问题。

李佳[8](2014)在《“欧洲教育结构调整”中的教师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欧洲教育结构调整”(以下简称Tuning)是欧洲为配合博洛尼亚新学位制度而实施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不足的现状,对于Tuning视角下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把握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反思国内的教师教育改革,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首先,运用文献法,将欧洲教师教育的改革内容进行系统介绍,按照学科资格框架、ECTS系统学分分配、课程教学与评价三个模块详细建构框架,系统介绍欧洲教师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分析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先进方向。其次,运用案例法,考察Tuning在欧洲高校的实施情况及其影响。从各国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等角度,对Tuning教师教育调整下的西班牙、英国、芬兰、德国四国的改革和改革中保留的差异做出一些分析。最后,通过比较法,结合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分析差异,反思启示。本文的结论是,Tuning教师教育开放了教师教育系统、优化了教育过程,从整体上使得教师教育更加科学化,引领了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国际公认的教师教育要素对于我国教师新课程标准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借鉴意义。因此,论文在比较分析基础上,得出我国的新课程标准还要在加强国际合作、主体多元化、完善学历层次、完整课程结构、优化学分体系改革等五个方面继续深化完善的建议。

顾恒[9](2014)在《留苏群体学术职业生涯与新中国高等教育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国初期的留苏运动,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其中不乏活跃在高教战线的大学教师。在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历程中,这群留苏生一方面积极为建立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体系探索、实践;另一方面在自身的学术职业发展中也深受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影响。基于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视角透析这一群体,有助于为留学史、高教史和中苏关系史的研究填补些许空白,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思学术与政治。本研究搜集了326名对新中国高等教育有突出贡献的留苏学生史料,整理制作成“新中国留苏学术职业者名录”,并就此为依托加以集体传记研究方法的运用,对新中国从事学术职业的留苏群体进行了量化指标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名录》中留苏群体的产生背景、构成特征及特征背后体现的社会因素;描述该群体对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尝试分析1949—-1966“高教十七年”、1967-1976十年文革、1977-1992改革开放这三个阶段内高等教育变迁对该群体学术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为了使这一讨论更为集中和有针对性,本文选取了一些有关学术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考察的入手点,即留苏群体的社会地位;教学与科研的主题、方法及价值取向;学术工作的重心等在不同阶段的变换。本研究所得结论:其一,留学政策是决定留苏群体构成特征的主导因素;其二,高等教育的制度性环境始终影响留苏群体的学术职业发展;其三,推进文革后高等教育的复兴是留苏群体作出的主要贡献。

童话[10](2013)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从海关的性质和任务来看,作为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是国家唯一赋予对进出境货物、物品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和国门的象征,担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安全的神圣使命。随着海关深度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海关非传统职能的范围不断扩大,机构或面临重大变革,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显现,海关队伍规模受到编制所限不会大幅扩张,所以必须应用新的管理理念、技术装备、措施方法以不断适应全球经贸形势的变化。管理理念的更新、监管技术装备的应用、监管措施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海关的能力建设,归根结底依赖于海关人才队伍的建设,依赖于如何教育和培养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海关人才。因此,海关的现代化,最终是海关人的现代化,海关人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海关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理应顺应行业的这一发展趋势,培养出具备全球视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海关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工作具有鲜明的涉外属性。中国海关队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经济、安全和主权的重大国家性事务,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海关力量与水平间的竞争。同时,海关高等教育迎来重要发展契机,包括国际海关专业标准的推出、国家重视行业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国际化、院校自身发展和系统内部的迫切需求。以上均对海关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教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国家放宽在经济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教育机构也无法避免来自教育全球化的各种影响和竞争。受此影响,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史无前例复杂而多层的系统里,关键是高校如何能在大趋势中获取并追寻长期的动态平衡,走出自己的道路。尤其是高校和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已经形成、全球课程的国际多元标准化和以英语为主的语言传播互相交织,构建出丰富又复杂的发展态势。这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从全球化的视野去考虑未来的高等教育是何走向,该如何调整发展。全球海关高等教育的实践也反映出了这一趋势:全球海关类院校及学术机构在21世纪初蓬勃兴起。从国内对海关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来看,总体上对海关高等教育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尤其是对国际海关高等教育的研究较少。亟需加强对国外海关高等教育的研究,不断加深对国际海关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特点、模式和最佳实践等领域的了解。海关面临着新的变革趋势,在全球经贸环境、技术革新、管理理念、海关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对海关高等教育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涉外性很强的海关行业,本身就处于迅猛的经济、政治、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其定位、职能、责任不断更新、拓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世界海关组织通过《21世纪海关》战略文件提出了未来海关重点发展的十大趋势。因此,海关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并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此外,由于国内没有同类可比海关高校,因此也必须将目光放眼全球,寻找和了解全球范围内海关高等教育变革的新趋势。近年来,国际海关学术界在世界海关组织能力建设项目下组成了学术联盟,搭建了海关教育项目探索和研究的国际平台,并针对海关人员专业化和学术研究出台了专业标准。世界上有部分海关类高校占据了先机,获得了世界海关组织认证,在其教学、课程体系中融入了海关专业的国际标准,满足了全球海关界对能力建设和知识更新的强烈需求,对培养国际化的海关专业人才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国的海关高等教育机构模式、课程设置、办学特色蕴藏丰富内涵,对我国海关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历经变迁,具有悠久的行业办学历史。清末,有识之士认识到专门人才培养对国家收回关权的重要性,倡导并创办了税务学堂,在民国发展为税务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通晓关务的人才。解放后,海关设立上海海关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设立上海海关专科学校、秦皇岛海关学校、海关管理干部学院等教育机构。当前,海关类高校主要代表是海关总署直属的上海海关学院。近年来,上海海关学院在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领域取得很大发展。升本成功、专业硕士教育即将开办、建成海关总署党校以及世界海关组织亚太培训中心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使得作为唯一系统设置海关类学科专业的上海海关学院拥有了良好的发展资源和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海关院校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创新服务行业的路径与策略是海关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站在全球和国家层面的更大视野来思考海关未来的变革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海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五项加速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建议:首先是实施国家战略人才储备计划。培养服务海关发展的管理、国际组织、研究、语言和边境事务人才,建立起全球海关人才基地,实现覆盖“职前职后”全过程的人才培养;第二是实施院校国际化战略。根据国家经贸战略、“多重角色”院校以及重点发展领域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构建起评价海关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第三是基于国际专业标准改革现有的海关课程体系。通过整体设计和单门课程的剖析,对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更新国际标准本身提出针对性建议,创新中国海关院校的最佳实践,为世界海关组织教育项目未来发展作出贡献;第四是构建海关学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加强海关领域的研究。国际上相关高校的学科设置,以及海关领域的选题都值得学习借鉴。应当积极吸收国际海关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跟上形势的发展,创新研究视域与思路。最后提出建立国内外对接的海关专家体系,建设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国内外海关专家的衔接和发展是推进海关专业化的重要方面,院校应当成为培养海关专家的重要人才基地,最终使海关人员的专业化得到国际资质的认可,使海关真正地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专业。并且海关专家和师资资源可以有序转化,互相促进,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总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国际海关最新的专业标准和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是海关高等教育实现变革的关键路径。

二、教育国际化:独联体国家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国际化:独联体国家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概述
        (一)俄罗斯师范教育体系的构成
        (二)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特点
    二、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提出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
        (二)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面对的问题
第三章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人本主义观
        (二)能力本位观
    二、俄罗斯学者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观点
    三、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
第四章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
    一、师范教育现代化规划(2014-2017)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第三代师范教育国家标准(学士)修订影响课程改革的内容
    三、俄罗斯教师专业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
第五章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俄罗斯顶尖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计——以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为例
        (二)俄罗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计——以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为例
    二、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实施
        (一)实施模块化原则
        (二)运用实践取向的教学方法
        (三)采用教育实习模式
    三、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的质量与评价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的学习成果评估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的国家最终认证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认证
第六章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选修课程所占比重较少
        (二)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置薄弱
        (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单一
    二、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丰富并优化选修课程
        (二)构建实践取向的课程模式
        (三)丰富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方式
        (四)注重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建设教育共同体:俄罗斯强化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的路径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独立后俄罗斯加强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的政策演变
    (一)“重返中亚”战略实施阶段:1992-2000年
    (二)谋求恢复传统影响力阶段:2000-2007年
    (三)实质性加强区域合作阶段:2007-2014年
    (四)谋求与中亚国家深度融合阶段:2014年至今
二、独立后俄罗斯加强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的行动路径
    (一)对外选派与加强交流,助力中亚国家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构建平台与提供资源,推动中亚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
    (三)设立分校与联合办学,面向中亚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四)提供资助与留学便利,吸引中亚国家学生跨国境流动
    (五)推动监测与评估改革,带动中亚国家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独立后俄罗斯加强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的落实机制
    (一)以政策配套为前提的统筹规划机制
    (二)以俄语传播为媒介的动力助推机制
    (三)以项目合作为载体的政策落实机制
    (四)以多边组织为依托的平台支撑机制
    (五)以自身建设为基础的发展保障机制
四、结语

(3)面向2035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行动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愿景
    (一)学习者的现代化
    (二)学科制度的现代化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现代化
    (四)治理的现代化
    (五)开放的现代化
二、面向2035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一)规模与质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二)同质发展与特色办学之间的冲突
    (三)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之间的失调
    (四)管理与治理之间的矛盾
    (五)内部开放与外部交流的失衡
四、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的行动逻辑
    (一)以学习者的现代化为基本遵循,切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二)以学科制度的现代化为关键依托,凸显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与特色
    (三)以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现代化为抓手,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
    (四)以治理的现代化为根本保障,提升高等教育综合治理的精准能力
    (五)以开放的现代化为重要羽翼,构筑高等教育开放自信的网络格局

(4)引进来 走出去 国际化之路越来越宽阔 西北民族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暨港澳台工作掠影(论文提纲范文)

校际合作拓展国际化交流渠道
外专引智开创人才引进新局面
育人为本稳步开展国际学生培养
人文交流积极助力民心相通
积极响应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

(5)经济论:当代高等教育哲学的必要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一、20 世纪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二、经济论是当代高等教育哲学的必要基础之一
    (一)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为经济论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大学服务于经济发展为经济论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人力资本理论为经济论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经济论成为必然
三、从经济论视角审视当代高等教育发展
    (一)明晰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理论基础
    (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内涵发展
    (三)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6)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教育空间的建构:现实与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附录
参考文献
附件

(7)博洛尼亚进程中的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概念界定
    (五)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博洛尼亚进程中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
    (一) 国际背景
        1. 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2. 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不断扩大
    (二) 国内背景
        1. 乌克兰积极融入欧盟
        2. 独立后乌克兰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博洛尼亚进程中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 建构国家学位资格框架
    (二) 推行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系统
    (三)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四) 构建远程学习系统
三、博洛尼亚进程中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
    (一) 资格认证更加透明与公正
    (二) 增强跨境交流与合作
    (三) 扩大就业空间
    (四) 拓宽了终身学习的途径
四、博洛尼亚进程中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 新旧学位体制并存的阻碍
    (二) 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分歧
    (三) 高等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危机
    (四) 高等教育合作与竞争的矛盾
五、相关思考
    (一) 统筹改革的一体化与多样化
    (二) 大学与政府间的博弈
    (三) 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欧洲教育结构调整”中的教师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Tuning教师教育概述
    第一节 Tuning教师教育的性质
    第二节 Tuning教师教育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Tuning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Tuning教师教育的主体内容
    第一节 教师教育的学科资格框架
    第二节 ECTS系统与教师教育的学分分配
    第三节 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
    第四节 教师教育硕士学历的教学计划表—示范性参照标准分析
第四章 Tuning背景下四国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
    第一节 西班牙大学质量文化与教师教育改革
    第二节 英国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分析
    第三节 Tuning芬兰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第四节 Tuning德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第五节 芬兰德国两国的改革共性分析
第五章 中国教师教育课程新标准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整体概况
    第二节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的内容分析
    第三节 国家标准与欧洲标准的综合比较与分析
    第四节 欧洲标准对国家教师课程标准的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留苏群体学术职业生涯与新中国高等教育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案
第二章 孕育留苏群体的背景:留苏运动
    第一节 留苏运动的缘起
    第二节 留苏运动的概况
第三章 留苏学术职业群体指标分析
    第一节 出国前群体指标分析
    第二节 出国后群体指标分析
    第三节 回国后群体指标分析
第四章 “高教十七年”(1949-1966):留苏群体承载特殊学术职业使命
    第一节 高教十七年的制度嬗变
    第二节 尝试“以俄为师”的教学改革
    第三节 重建“政治化和中国化”的教材
    第四节 启动面向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校科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革”十年(1967-1976):留苏群体遭受学术职业被批判的打击
    第一节 高等教育陷入全面瘫痪
    第二节 留苏学术职业者惨遭迫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革开放(1977-1992):留苏群体激活学术志业追求
    第一节 高等教育走向复兴
    第二节 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第三节 主持开展科学研究
    第四节 紧抓教育教学质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10)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索引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由来
        一、海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二、研究方法论的设计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教育全球化的若干问题
        二、海关高等教育发展及其研究
第二章 海关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全球海关的行业变化
    第一节 全球海关的新要求
        一、贸易便利化的要求
        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三、便利与安全的并存
        四、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
    第二节 全球海关职能的变化
        一、海关管理职能的嬗变
        二、海关机构改革的模式
        三、海关行业发展的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关高等教育发展的全球特点——国际性行动举措
    第一节 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一、学术伙伴关系项目
        二、国际海关院校联盟
    第二节 海关专业标准的制订
        一、出台的背景
        二、主要的内容
        三、标准的意义
        四、标准的认证
    第三节 海关高等教育的战略
        一、现有实践的需求
        二、未来发展的重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海关高等教育的最佳实践——可借鉴的机构案例
    第一节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CCES
        一、机构的概况
        二、国际化战略
        三、课程与专业
        四、主要的特点
    第二节 德国明斯特大学海关系
        一、机构的概况
        二、课程与专业
        三、主要的特点
    第三节 拉脱维亚里加科技大学SESMI
        一、机构的概况
        二、课程与专业
        三、主要的特点
    第四节 其他国家的海关高等教育机构
        一、乌克兰海关学院
        二、俄罗斯海关学院
        三、美国海关全球边境学院
        四、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
    第五节 国外海关高等教育实践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海关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机构变迁与现状
    第一节 海关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变迁
        一、京师同文馆(1862~1902)
        二、税务专门学校(1908~1949)
        三、新中国的海关教育(1949年以来)
        四、中国海关教育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上海海关学院的机构能力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定位分析
        二、专业设置与师资力量
        三、对外合作交流的进展
        四、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
    第三节 上海海关学院的优势与挑战
        一、发展优势的分析
        二、问题与挑战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设计——以上海海关学院发展为载体
    第一节 以实施国家性战略人才储备计划为先导
        一、实施国际竞争人才战略
        二、培养全球战略储备人才
        三、建设全球海关人才基地
        四、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节 以加速推进海关学院国际化战略为抓手
        一、选择战略合作伙伴
        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以基于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
        一、整体课程框架设计
        二、单科课程设计方法
        三、课程开发行动策略
    第四节 以聚焦学科体系建设与理论研究为支柱
        一、完善海关学学科概念
        二、创立海关学学科体系
        三、加强海关学理论研究
    第五节 以建设高标准的师资队伍与专家队伍为策略
        一、关注海关专家队伍建设
        二、参与海关专家标准制定
        三、强化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教育国际化:独联体国家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 金茜.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2]建设教育共同体:俄罗斯强化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的路径与机制[J]. 王正青,王铖. 外国教育研究, 2021(02)
  • [3]面向2035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行动逻辑[J]. 王佳昕,郄海霞. 高教探索, 2020(11)
  • [4]引进来 走出去 国际化之路越来越宽阔 西北民族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暨港澳台工作掠影[J]. 龙慧蕊,徐士超. 中国民族, 2020(09)
  • [5]经济论:当代高等教育哲学的必要基础[J]. 卢彩晨. 教育研究, 2015(11)
  • [6]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教育空间的建构:现实与困境[D]. 康丽娜. 兰州大学, 2015(03)
  • [7]博洛尼亚进程中的乌克兰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 王惠芝.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2)
  • [8]“欧洲教育结构调整”中的教师教育研究[D]. 李佳. 厦门大学, 2014(08)
  • [9]留苏群体学术职业生涯与新中国高等教育变迁[D]. 顾恒.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10]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D]. 童话.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教育国际化:独联体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