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人事管理

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人事管理

一、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后的人事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万学朝[1](2020)在《法律责任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天职国际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0年和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文件《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转制成特殊普通合伙制,才能继续参与与会计有关的证券业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政策指导下逐渐开始改变其组织形式。因此,本文在财政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推动的会计师事务所转制背景下,基于事务所法律责任变更的视角,选取2009-2019年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责任变更前后的数据,以其服务的以上海和深圳A股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转变前后法律责任在审计质量中的作用,检验此次政府推动下的法律责任变更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向特殊普通合伙制过渡后,事务所和合伙人审计师的法律责任得到了加强,也提高了其法律风险意识,并且有利于端正工作的谨慎态度,加强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质量的整体水平显着提升,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成效显着。具体表现为:法律责任变更之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机制更加完善,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得到了提升,也越来越有可能向客户发布非标准审计意见,客户更愿意选择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且审计收费也大大增加。由此可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特殊普通合伙制转制计划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结果,合理有效的审计法律制度的出台和对审计市场法律责任的监督对会计师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将有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持续发展并向国际推进。

温菊蕃[2](2007)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质量低下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除了法律政策、监管制度等外部因素以外,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才是产生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等。因此,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的内部治理与控制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的问题。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对比了国内外不同发展阶段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特点;再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的特点和现阶段事务所存在的问题,并以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和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所为对象,从内部治理和内部控制两个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用实际案例进一步证实了上文理论分析的结论,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存在问题的客观性及严峻性;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与控制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对策建议。在当今普遍存在审计质量低下现象的情况下,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客观必要性。

王建梅[3](2006)在《解决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低下的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会计师事务所的改制给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低下,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人力资源配置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鉴于这些方面,可相应地采取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允许发展个人会计师事务所,增强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提高职业人员整体水平,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民主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监控和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及其职业道德水平。

陈晓芳[4](2005)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等具体研究方法进行研析。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理论和实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全文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样,作为一项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工作,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样取决于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审计质量是一种信息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具有不可观察性,不能用一般产品的使用价值去衡量。 1.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及其衡量标准。首先论述了审计质量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事物周围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程度的提高而改变。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也是如此,它会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改变。探讨了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衡量审计活动质量的标准目前没有定论,有三点可以考虑:法规制度、审计职业标准和社会期望。 2.中外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比较。对中外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进行了陈述,有两种模式:政府干预型和行业自律型。由于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选择何种监管模式,取决于各国的历史、市场经济理论与具体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各种监管模式难有简单好坏之分。正因为各种监管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英、美监管模式变迁中政府的作用在加强,而德、日监管模式变迁中市场的作用在加强。因此,从实践上看,只有将政府与市场的力量有机地配合起来,将自我管制与政府管制力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所以,各国都在积极地探索“独立管制”这样一种集政府与市场力量为一体的监管模式,以便更好地保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使监管路径运行顺畅,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质量与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利益,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指出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剖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宏观控制(财政部)与中观控制(中注协会)主体不明晰,权力机构过多地涉及职务管理,加重了统一会计市场的人为权力分割。微观控制也不易乐观,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外部执业环境不尽完善等原因,审计走过场,不能按《独立审计准则》

汪军[5](2003)在《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 ——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表明独立审计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注册会计师队伍在迅速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使得其向独立的中介组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运行中,由注册会计师实施的独立审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由此决定了对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中的新兴证券市场影响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轨迹,公众及社会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提出了种种批评,又使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从证券市场的“老三案”到“新三案”,再到近年来大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的出现,围绕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独立审计的信息鉴证职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随着我国会计市场对外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上市公司审计执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也将进一步激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历程较短,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有关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及审计市场结构方面所作的研究较少。因此,如何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以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持续发展,成为会计理论界和职业界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本论文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关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证研究。通过合理借鉴国外在此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研究方法,首先运用代理理论分析审计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方法,并由此确定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基本研究框架;然后构建了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理论分析范式,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特有的制度背景,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进行了现实分析;在上述审计质量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以经验数据对前面规范分析的内容加以验证和深化。为验证所提出的三个实证研究假设,本文选择中国股市1996年至1999年的所有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事务所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审计质量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年度分析、对审计质量级差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及对审计师变更前的逻辑斯蒂分析和审计师变更后的多元回归分析,逐一验证了上述假设;最后,根据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在构建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全面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根据上述关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审计可视为一种代理职能,审计代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其提供服务 Researches on An皿幽讪0 OfLtstedO地厂川。ies--emp。caf ehael。。加mO,,。ti stock morket的质量水平。审计的出现是在长期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交易双方从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代理效率的要求出发,长期搜寻所产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审计代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是由其对外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决定的。审计质量可表述为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系统中某一特定违约行为并对己经发现的违约行为进行报告或者披露的联合概率。前者取决于审计师的执业能力、审计程序、审计取样以及审计投入等因素;后者是由审计师的独立性决定的,审计质量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盈余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有效衡量指标。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是随审计质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审计质量高低具体反映在己审财务信息中盈余管理的程度上。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较高的山计质量将会形成较少的盈余管理,并可提高报告盈余可靠性及信息含量。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也普遍存在,审计的作用是否真正发挥更多的与所限制的盈余管理空间联系在一起,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服务质量水平的表征作用是最优的。 3、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和审计法律责任最终决定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审计提供服务产品质量面临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分别是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内在需求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巨额赔偿风险)。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审计师发现并报告违约行为的联合概率值,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也可表述为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和法律责任两个因素的联合乘积。 4、经济体制转轨期及转轨中的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是中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中特有的制度背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并伴随着金融、会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发展的,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表现之一即是证券监管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最典型的莫过于股票发行制度,并在此制度下衍生了发行价格确定制度、配股制度、特别处理和摘牌制度的计划特征。在企业“取悦” 政府监管机构的过程中,审计不是一种自发的市场需要。而且,形成了特殊的地方政府、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三者利益与共的关系,导致了大股东控制和最高管理人兼任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从而使上市公司盈余?

吴少锋[6](2003)在《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与质量监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自1980年恢复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银广夏”、“ST郑百文”、“ST黎明”、“琼民源”等会计造假恶性案件的一再曝光,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特别是安然事件又再一次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已经加入WTO,随着会计

骆育敏[7](2002)在《论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文中认为90年代多起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违法乱纪事件,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但脱钩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低下、不正当竞争及执业行为短期化等问题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方面存在问题。会计师事务所治理已成为当今行业的紧要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分析在现行治理结构下,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所产生的主要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及借鉴西方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方面成功之处,从治理结构的角度提出对策及建议。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的概述。阐述了国际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现状,研究了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的变迁、企业治理结构与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的区别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 第二部分:对西方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进行透视。 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现行治理结构下所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第四部分:针对问题,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吴少锋[8](2002)在《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管理与质量监控之我见》文中研究说明 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自1980年恢复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银广厦”、“ST郑百文”、“ST黎明”、“琼民源”等会计造假恶性案件的曝光,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特别是近期的安然事件,又再一次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已经加入WTO,随着会计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会计师事务所

周兴国[9](2002)在《独立审计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从五个方面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独立审计现实问题,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独立审计是解决现代企业代理问题的有效工具的观点,阐述了独立审计的代理问题及经济后果,论文第二章从独立审计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分析市场准入管制经济理由,对独立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具体标准。本章分析了我国许可证管理作用和历史局限性,并在深入分析和论证王善平教授提出的在我国试行会计师事务所“星级管理”的重要制度创新。第三章从我国独立审计市场微观层面出现的诸多问题着手,提出了构造独立审计市场合理市场结构的方法和途径。第四章对我国独立审计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具体解决方法。讨论了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脱钩改制后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本章先运用代理理论分析审计契约和审计需求的产生,由于审计风险和会计师事务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特点共同决定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必然是合伙制,即有限责任合伙或普通合伙。最后,论文提出第二次改制的基本设想。第五章主要从独立审计的微观基础——事务所内部管理出发,研究了合理的企业治理机制和有效风险防范对于事务所发展重要性。

刘岩[10](2002)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如何应对入世》文中研究表明

二、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后的人事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后的人事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法律责任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天职国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研究
        1.2.2 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研究
        1.2.3 法律责任变更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法律责任变更与审计质量的理论概述
    2.1 审计质量
        2.1.1 审计质量的内涵
        2.1.2 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2.1.3 审计质量的特征
    2.2 法律责任变更
        2.2.1 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责任的内涵
        2.2.2 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责任变更的过程
    2.3 法律责任变更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理论依据
        2.3.1 审计定价理论
        2.3.2 审计质量理论
        2.3.3 审计品牌价值理论
    2.4 法律责任变更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3章 天职国际法律责任变更的案例介绍
    3.1 天职国际公司简介
    3.2 天职国际法律责任变更的行业背景
    3.3 天职国际法律责任变更情况
        3.3.1 天职国际法律责任变更的体现
        3.3.2 天职国际法律责任变更的历程
第4章 天职国际法律责任变更对审计质量影响的案例分析
    4.1 变更前后内部治理机制分析
        4.1.1 所有权结构情况
        4.1.2 分所管控情况
        4.1.3 审计风险控制情况
    4.2 变更前后专业胜任能力分析
        4.2.1 年龄结构情况
        4.2.2 学历结构情况
        4.2.3 注册会计师结构情况
    4.3 变更前后发表审计意见类型分析
        4.3.1 非标审计意见出具频率情况
        4.3.2 考虑ST客户后审计意见情况
        4.3.3 非标审计意见具体类型情况
    4.4 变更前后客户选择分析
        4.4.1 客户数量情况
        4.4.2 客户量级情况
        4.4.3 客户流动性情况
    4.5 变更前后审计收费分析
        4.5.1 样本选择
        4.5.2 审计收费趋势分析
        4.5.3 审计收费变化具体分析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完善行业监管法律体系
    5.2 增强事务所法律风险意识
    5.3 加强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
    5.4 放开行业自律相应的自我监管
    5.5 强化对审计项目的全程监控
第6章 结论和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案例启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2章 内部治理与控制的相关理论
    2.1 内部治理的相关理论
        2.1.1 公司治理的内涵
        2.1.2 公司治理的边界划分
        2.1.3 内部治理的内涵
    2.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2.2.1 内部控制的内涵
        2.2.2 内部控制的边界划分
        2.2.3 内部管理控制内涵
    2.3 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
        2.3.1 两者的理论基础具有一致性
        2.3.2 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2.3.3 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交叉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的特点
    3.1 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的特点
        3.1.1 个人执业事务所的特点
        3.1.2 合伙制事务所的特点
        3.1.3 有限合伙制事务所的特点
    3.2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的特点
        3.2.1 行政事业制事务所特点
        3.2.2 有限责任制事务所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问题分析
    4.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出现的问题
        4.1.1 会计师行业面临诚信危机
        4.1.2 事务所间不正当竞争
        4.1.3 事务所忽视人员培训
        4.1.4 事务所人员配置不当
        4.1.5 内部管理控制混乱
    4.2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事务所内部治理目标单一
        4.2.2 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完善
    4.3 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问题的案例分析
        4.3.1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案件分析
        4.3.2 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所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强事务所内部治理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诚信建设
        5.1.1 建立行业诚信档案
        5.1.2 实行行业诚信考核
        5.1.3 奖惩结合,强化诚信建设
    5.2 完善有限制事务所的治理结构
        5.2.1 完善股东制
        5.2.2 完善董事会
        5.2.3 完善内部股权结构
    5.3 严格内部管理,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5.3.1 财务核算控制机制
        5.3.2 内部人事控制机制
        5.3.3 执业质量控制机制
        5.3.4 分配激励机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解决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低下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允许发展个人会计师事务所
二、增强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 提高执业人员整体水平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提高执业质量
    1.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2.建立人事管理制度, 更新用人观念, 实行员工集体聘用合同制。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4.建立事务所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执业质量。
    5.改革分配制度, 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2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及其衡量标准
    2.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内涵及特征
    2.2 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2.3 标准的内涵及特征
    2.4 审计目标对衡量标准的影响
    2.5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外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比较
    3.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的两种基本模式
    3.2 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
    3.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
    3.4 结论
    本章小结
第4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架
    4.2 注册会计师单项审计业务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3 会计师事务所总体执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章小结
第5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
    5.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特征及其意义
    5.2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5.3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模式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对策
    6.1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6.2 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分析
    7.1 “双安事件”
    7.2 “银广夏”事件
    7.3 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从事的科研项目
致谢

(5)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 ——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研究价值与创新
第2章 基本理论借鉴
    2.1 企业契约理论
        2.1.1 企业契约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企业契约理论与会计信息
    2.2 代理理论
        2.2.1 委托—代理关系
        2.2.2 信息不对称与代理成本
        2.2.3 委托—代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2.3 内部人控制理论
        2.3.1 内部人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2.3.2 内部人控制的生成机理
        2.3.3 内部人控制的绩效判断
    2.4 有效市场假说
        2.4.1 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
        2.4.2 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有效性
    2.5 经济后果学说
        2.5.1 经济后果的含义
        2.5.2 经济后果的产生
        2.5.3 经济后果学说与有效市场假说
    2.6 制度变迁理论
        2.6.1 制度和制度变迁
        2.6.2 制度变迁的逻辑过程
        2.6.3 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
        2.6.4 知识存量与制度变迁
第3章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的特有制度背景
    3.1 经济体制的转轨背景
        3.1.1 政府职能转变
        3.1.2 金融体制背景
        3.1.3 会计制度改革
    3.2 股票市场的有关管理制度
        3.2.1 股票发行审核制度
        3.2.2 新股发行定价模式
        3.2.3 配股政策
        3.2.4 特别处理和摘牌制度
        3.2.5 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供需瓶颈”
    3.3 经济转轨中的上市公司
        3.3.1 国企改革历程
        3.3.2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3.3.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3.4 上市公司审计制度变迁
        3.4.1 独立审计制度的恢复重建
        3.4.2 上市公司审计行业的稳步发展
        3.4.3 上市公司审计行业的整顿完善
第4章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框架
    4.1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内涵
        4.1.1 审计代理关系分析
        4.1.2 审计质量的概念界定
    4.2 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4.2.1 盈余管理的含义
        4.2.2 盈余管理的基本前提
        4.2.3 盈余管理的动机
        4.2.4 盈余管理的度量
    4.3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衡量
        4.3.1 审计质量的衡量方法
        4.3.2 审计质量衡量的新视角——盈余管理
        4.3.3 我国审计质量的衡量
    4.4 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研究
        4.4.1 审计市场的集中性
        4.4.2 审计质量的差异性
        4.4.3 审计市场的共谋行为
    4.5 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动因的分析
        4.5.1 审计市场需求方发起的审计师变更
        4.5.2 审计市场供给方发起的审计师变更
第5章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规范分析
    5.1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理论分析
    5.2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现实分析
        5.2.1 审计服务需求分析
        5.2.2 审计法律责任分析
    5.3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框架
第6章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实证研究设计
    6.1 实证研究假设
    6.2 实证研究步骤
    6.3 实证研究方法
        6.3.1 研究变量的设定
        6.3.2 统计工具
    6.4 实证研究样本
        6.4.1 资料来源
        6.4.2 样本选择
        6.4.3 样本特征
第7章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7.1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年度分析
        7.1.1 脱钩改制前后的描述性统计
        7.1.2 审计质量的单变量年度检验
        7.1.3 审计质量的多变量年度检验
    7.2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级差分析
        7.2.1 事务所类别的描述性统计
        7.2.2 审计质量级差的单变量检验
        7.2.3 审计质量级差的多变量检验
    7.3 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7.3.1 审计师变更前后的比较分析
        7.3.2 审计师变更前的盈余管理
        7.3.3 审计师变更后的盈余管理
第8章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全面控制
    8.1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概述
        8.1.1 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8.1.2 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
    8.2 理顺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控制体制
        8.2.1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控制模式分析
        8.2.2 我国的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控制体制
        8.2.3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独立监管模式
    8.3 完善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控制内容
        8.3.1 审计质量控制内容分析
        8.3.2 审计主体控制
        8.3.3 审计客体控制
        8.3.4 审计环境控制
    8.4 规范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控制过程
        8.4.1 审计计划阶段控制
        8.4.2 审计实施阶段控制
        8.4.3 审计完成阶段控制
第9章 提升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对策
    9.1 加快审计市场制度建设
        9.1.1 变革股市监管的制度安排
        9.1.2 加快会计和审计制度改革
        9.1.3 强化审计法律责任
    9.2 改善审计执业环境
        9.2.1 规范政府行为
        9.2.2 培育成熟的投资者
    9.3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9.3.1 优化股权结构
        9.3.2 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9.3.3 强化外部治理机制
    9.4 推进独立审计职业发展
        9.4.1 转变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9.4.2 强化事务所的自我管理
        9.4.3 推行同业互查制度
        9.4.4 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10.1 研究结论
    10.2 政策运用
        10.2.1 完善审计质量监管体制
        10.2.2 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10.2.3 开展行业诚信建设
        10.2.4 强化民事法律责任
        10.2.5 规范行业审计收费
        10.2.6 加强审计师变更监管
        10.2.7 改革行业准入制度
        10.2.8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10.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论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概述
    1.1 治理结构界说
    1.2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
    1.3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的变迁
    1.4 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及研究其治理结构的必要性
二. 西方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透视
    2.1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2.2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
    2.3 西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
    2.4 西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机制
三.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1 现行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事务所注册资本偏低
        1.2 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尽合理
        1.3 事务所内耗和执业行为短期化现象严重
        1.4 执业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动过于频繁
        1.5 事务所规模小
        1.6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7 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行为现象盛行
        1.8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参差不齐,执业质量差现象普遍
    2 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2.1.1 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
        2.1.2 法律、法规政策
        2.1.3 社会审计的委托主体缺位
        2.1.4 政府部门干预审计业务
        2.1.5 注册会计师业务市场被分割
        2.1.6 税收政策与社会保险
        2.2 内部原因
        2.2.1 事务所内部人事管理
        2.2.2 业务管理
        2.2.3 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与制约机制
        2.2.4 脱钩改制不彻底
四.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展望
    4.1 规范行业管理建设
    4.2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4.3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的论文
后记

(9)独立审计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与独立审计
    1.1 独立审计:解决现代企业代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1.2 独立审计的代理问题
第二章 独立审计市场准入制度研究
    2.1 独立审计准入:涵义与作用
    2.2 市场准入制度的分类
    2.3 对“许可证管理”制度的评价
    2.4 星级管理: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
第三章 独立审计市场公平竞争问题研究
    3.1 公平竞争的涵义与经济后果
    3.2 中国独立审计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3.3 促进我国独立审计市场公平竞争的几点建议
第四章 事务所改制的基本问题研究
    4.1 第一次改制:原因、成绩与问题
    4.2 对第一次改制前审计责任的探讨
    4.3 第二次改制:基本设想
第五章 事务所内部管理问题研究
    5.1 事务所的综合管理
    5.2 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
    5.3 事务所执业风险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后的人事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法律责任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天职国际为例[D]. 万学朝.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2]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D]. 温菊蕃.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1)
  • [3]解决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低下的对策[J]. 王建梅.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 [4]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D]. 陈晓芳.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8)
  • [5]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 ——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D]. 汪军. 西南农业大学, 2003(03)
  • [6]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与质量监控[J]. 吴少锋. 开放潮, 2003(02)
  • [7]论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D]. 骆育敏. 暨南大学, 2002(01)
  • [8]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管理与质量监控之我见[A]. 吴少锋. 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 2002
  • [9]独立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 周兴国. 湖南大学, 2002(02)
  • [10]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如何应对入世[J]. 刘岩. 新疆社会科学, 2002(02)

标签:;  ;  ;  ;  ;  

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人事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