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夏林[1](2021)在《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Scratch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

曹湘柔[2](2021)在《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制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新课标中提倡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那么,利用项目学习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找到基于项目学习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是值得探索的。因此,本研究为探索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现状调查,初步构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导向的培养策略,接着通过在G校进行行动研究后不断修订,提出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为教师相应的实践提供依据。首先,本研究主要是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以及项目学习的内涵、教学设计等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对项目学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情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学校教学情况和新课标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修订已有研究中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从创新认知、创新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四个维度调查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并采用访谈法了解该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方式、对项目学习的认识以及教师认为的学生所处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在信息技术教学多采用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且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处于一般水平,需要提高和改进。再次,根据相关研究和前文的调查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策略初探,在项目设计阶段,首先需要选择适于整合并可开展项目学习的课程内容,接着需要确定项目主题和明确项目学习的目标,创设合适的项目情境,设计多形式的评价方式,明确项目学习的流程,设计和准备充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分组分工,向学生提供知识基础,并及时督促学习进程,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项目评价阶段,包括成果交流与评价。接着,为了验证初步探析的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并修改完善,使用初步探析得到的培养策略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开展了行动研究,通过主题分别为《物理计算器》、《创意游戏1》、《创意游戏2》的项目进行三轮行动研究,对培养策略进行完善。最后,通过SPSS分析学生个人总分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的数据,并且结合以调查培养策略实施效果为目的的学生访谈进行评价总结。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情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设备的使用率对学习效率有直接关联;提供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或工具的经验,可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利用Xmind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分工,利于促进学生协作学习;合理改进项目学习活动流程,提高学生探究效率;增设改进环节,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利用信息设备提高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培养良好课堂氛围。总而言之,在应用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后,可以发现,该培养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姜珊[3](2021)在《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公布,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新课标提出要培育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STEAM理念起源美国,旨在通过跨学科学习的方式,从综合课程角度出发,基于问题或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方面知识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能力,是一种重实践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式,已被世界上多个国家接受和应用,具备较高的育人价值,因此受到教育界的广为认可。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时强调,要综合艺术和人文、科学、技术、工程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前沿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关注和科研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将STEAM理念应用于提升当代高中生的地理创新能力,既是教育科学领域规律性的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STEAM理念下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发展现状,探究其发展水平,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差异,总结暴露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并初步进行教学实验验证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且分别作了系统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具体使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全文的结构看,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一、绪论部分。该部分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及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以及文献的评述。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部分。该部分首先界定了本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STEAM理念、地理创新能力、策略。然后介绍了本研究赖以支撑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钱学森“大成”教育思想和多元智能学习理论。三、基于STEAM理念提升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部分。该部分分别从地理课程的学科特性、高中地理新课标、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结构与STEAM理念的关系三个维度对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好的融合基础。四、STEAM理念下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部分。该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对STEAM理念下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我感知较好;2.学生对STEAM理念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基础;3.教师和学生普遍接受基于STEAM理念下的教学手段;4.学生在STEAM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学习能力有待提高;5.学生在STEAM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实践能力有待提升。五、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及实践研究部分。该部分重点针对STEAM教育在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六项基本举措:1.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实现课堂翻转化,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2.跨学科设计教学案例,提升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和可探索性;3.立足新课标,更新和发掘多种类型的地理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探索资源;4.更新教师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努力发掘STEAM理念在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功能和作用;5.完善教师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结构,逐步适应STEAM理念下跨学科的教学形式;6.有效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创新实践活动,并与地理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地理创新能力的提升筑建平台。六、研究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前面现状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进一步提炼提升策略,并总结案例教学的成效。本研究立足高中地理新课标和核心素养,融合STEAM理念,对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因为时间有限,本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希望该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更加广泛地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被使用和验证,对发挥STEAM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积极功能、促进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作用。期盼研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开展,使得该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和具体。

董小玉[4](2021)在《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将其他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过确定某一主题,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辐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主题式教学,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主题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当下的项目学习、创客教育、STEM教育理念等都得到了较多的研究。本论文试图另辟蹊径,尝试着眼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系统梳理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调查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主题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尝试构建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行动研究试用与改进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第一、二章内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梳理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和主题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题式教学核心概念做了界定,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第二部分是现状调查,主要是第三章内容。通过访谈法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提出主题式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第三部分是关于主题式教学流程的构建和教学策略的初步提出,主要是第四章内容。根据前人对主题式教学流程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构建了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主题式教学流程,包括确定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开展主题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反思五个环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主题式教学策略,确定主题策略:主题要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主题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设计策略: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导向,设置实践性较强的主题任务;活动策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分享与互动的创建;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第四部分是教学实践,包括第五、六章内容。笔者选取贺州市A中学高一(5)班的6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轮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作品和实践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进行分析,总结行动研究效果和主题式教学策略。第五部分是总结展望,主要是第七章内容。包括研究结论和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转变,学生数字化学习意识有待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不高,教师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认识不足,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影响因素有个人水平、行为情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教师能力五个因素。二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包括确定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开展主题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反思等五个环节的主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在使用主题式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使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确定主题策略:主题要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主题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学生参与主题的确定;设计策略: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导向,设置实践性较强的主题任务;活动策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分享与互动的创建;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展示多人参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崔利伟[5](2021)在《跨学科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更多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旅游创新型人才去推动其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学科的主干专业,跨学科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从跨学科的视角构建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对于衡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论文采用扎根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了跨学科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在研究视角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具有创新性。该评价体系在各高校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评价时,具有实践价值。论文通过对我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本科生、旅游专业教师以及旅游行业从业者进行访谈,结合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了跨学科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最终得出了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所构成的评价体系。同时对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之间的权重大小关系进行了排序,排序结果为:创新知识基础>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各项二级指标中,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在计算结果中显示为同等重要;创新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同等重要;思维的灵活性相对于其他两个二级指标更为重要;解决问题能力与提升转化能力相对于其他两个二级指标更为重要。最后选取了一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评价对象,对该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得分为2.3575,四项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2.3499、2.3642、2.7141、2.1539,均处于一般水平。结合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立足于跨学科视角,提出了树立跨学科的教育理念,设置综合化的课程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结构化的实践形式四个对策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邓同玲[6](2021)在《课堂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技能、开拓思维的主要渠道。因此,本文以大学生“课堂参与”为切入点,研究课堂参与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随机抽取5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SPSS22.0软件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在了解大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和创新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分析课堂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实证研究,课堂参与三个维度平均得分在3.0-3.3分之间,学生课堂参与总体均值为3.18分,大学生课堂参与总体水平偏低。(2)创新能力在各个维度上总体分数位于3.58-3.41分之间,说明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一般,有待提升。(3)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证明课堂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显着性影响,且课堂参与三个维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同特征均存在正向相关。具体来讲,大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对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预测作用大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ate)分别为0.376、0.409、0.482;大学生课堂认知参与对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预测作用大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ate)分别为0.305、0.249、0.197;大学生课堂情感参与对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预测作用大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ate)分别为0.096、0.107、0.035;其中课堂行为参与特征和认知参与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访谈的形式从课堂参与视角对大学生创新力不强的原因进行补充和说明。最后,针对研究结果,试从提高大学生课堂行为参与、课堂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夏铁军[7](2020)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制造对我国中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呈现了新的特征,尤其是对未来工人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适应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厘清问题要点与原因,并深入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内容。针对问题,提出了以教师能力、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三教”改革建议与对策。全文主要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概况,介绍了研究内容,选定了合适的研究方法、理清了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智能制造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特征和中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方式呈现了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第四章为基于调研的发现,以中职《数控机床》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方面,分析并阐述了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在附录部分,针对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基于问题”的教学为思路,提出了面向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设计思路。

王娇娇[8](2020)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以知识为基础的21世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学生应具有自主发展和沟通合作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倡导的课程改革重要理念之一,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势在必行。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实施的现状,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差距,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困惑等问题,本文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自身实习实践,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首先,本文论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整理总结了国内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本论文研究的重难点;第二章通过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具体的课堂教学步骤;第三章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思想政治课堂实施中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记录法,揭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章基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高效实现的策略,即,通过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拓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优化教师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策略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师生合力共建精彩课堂。因此,本文在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现状的总结和反思,寻找具有可行性的解决对策,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参考意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具体的路径。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韩丽[10](2020)在《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和创新素质对未来就业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首先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从临床护士、护理教育者的体验以及护理本科生的需求为导向,探讨可以影响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的相关因素,以便为下一步的量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创新素质及其未来就业能力的现状和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高校改革教学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以及滚雪球抽样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选取山东省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护理本科生、护理教师、临床护士和临床护理管理者为访谈对象,根据访谈提纲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Nvivo 11.0软件和Colaizzi 7分析法管理和提炼访谈的质性资料。2.量性研究:于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内5所高校中大二到大四的377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本科生参与科研问卷、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大学生可雇佣性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共提炼出影响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的三大主题。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科研参与能力:包括探究式思维、批判性思维、规划执行能力和反思性学习;综合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基本技能。2.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中377名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的总得分为(40.16±14.38)分,总均分为(3.10±1.10)分;创新意识总得分为(141.73±18.41)分,总均分为(3.68±0.47)分;创新能力总得分为(79.30±15.03)分,总均分为(3.76±0.72)分;创新人格总得分为(68.79±12.56)分,总均分为(3.81±0.70)分。未来就业能力总得分为(116.57±21.66)分,总均分为(3.76±0.70)分。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参与、创新素质和未来就业能力得分各不相同。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未来就业能力均呈两两正相关(r=0.481-0.818,P<0.05)。4.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一般资料中,不同年龄、年级、成绩排名、个人规划对护理本科生的未来就业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科研的深入度、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求真务实和机敏独特是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可共同解释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的74.6%(F=222.052,P<0.01)。结论1.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参与得分呈中等水平,未来就业能力和创新素质得分呈中等偏高水平,高年级优于低年级。说明低年级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参与能力、创新素质和未来就业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参与、创新素质和未来就业能力密切相关,说明科研参与和创新素质的得分越高,其未来就业能力也就越高。2.护理本科生的未来就业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参与科研的深入度、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求真务实和机敏独特。研究提示护理教育者应该为护理本科生提供充足的、可持续参与的科研教育体系,并注重培养护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从而提升护理本科生的未来就业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要求
        (二)教学要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项目学习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内涵及综述
        (三)综合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与思路
    五、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2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调查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说明
        (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三)问卷正式发放
        (四)问卷数据分析
    二、教师访谈分析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访谈内容分析
    三、小结
        (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仍需提升
        (二)教学方式仍需改进
第3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设计
    一、创新认知策略
        (一)创设项目情境
        (二)设计和准备数字化学习资源
    二、创新学习策略
        (一)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二)明确项目活动流程并督促进程
    三、创新思维策略
    四、创新技能策略
第4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行动研究过程
    一、行动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三)研究方案的设计
    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三、行动研究过程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四)三轮行动研究小结
第5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分析与总结
    一、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发放情况
        (四)问卷数据分析
    二、学生访谈内容分析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访谈内容分析
    三、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总结
        (一)创新认知策略
        (二)创新学习策略
        (三)创新思维策略
        (四)创新技能策略
第6章 研究总结与不足
    一、研究总结
        (一)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及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
        (二)设计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
        (三)修订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
    二、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过程记录表
    附录4 作品评价表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3)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
        2.研究述评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界定
    (一)核心概念界定
        1.STEAM理念
        2.地理创新能力
        3.策略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3.钱学森的大成智慧理论
        4.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三、应用STEAM理念进行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地理课程的学科特性上来看
        1.综合性
        2.区域性
        3.社会性
    (二)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上来看
        1.人地协调观与STEAM理念中的艺术教育
        2.综合思维与STEAM理念中的科学教育、数学教育
        3.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与STEAM理念中的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
    (三)从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结构与STEAM理念的关系上来看
四、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概述
        1.调查背景
        2.调查目的
        3.调查对象
        4.调查方法
        5.问卷设计与编制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地理知识自我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2.学生对于STEAM理念的了解程度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3.教师使用STEAM理念下的教学手段
        4.学生在STEAM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学习能力
        5.学生在STEAM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实践能力
    (三)调查结论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我感知较好
        2.学生对STEAM理念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基础
        3.教师和学生普遍接受基于STEAM理念下的教学手段
        4.学生在STEAM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5.学生在STEAM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五、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及实践研究
    (一)理论框架设计
        1.基于地理教学总论的角度
        2.基于学生学习论角度
    (二)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1.实现课堂翻转化,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2.跨学科设计教学案例,提升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和可探索性
        3.探索多样化的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4.努力发掘STEAM理念在地理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功能和作用
        5.逐步适应STEAM理念下跨学科教学的教学节奏
        6.巧妙利用学校各项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构筑平台
    (三)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的实践探索
        1.教学程序
        2.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3.教学实施的过程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4)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出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研究现状
        2.主题式教学研究现状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2.主题式教学
        3.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辨析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协作学习理论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
        1.访谈目的
        2.访谈对象
        3.访谈提纲
        4.访谈结果分析
    (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3.调查对象
        4.问卷设计及分析
        5.调查数据分析
        6.调查结论
四、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主题式教学流程和策略
    (一)教学设计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2.引导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二)教学流程
        1.确定主题
        2.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
        3.开展主题活动
        4.作品展示与评价
        5.总结反思
    (三)教学策略
        1.确定主题策略
        2.设计策略
        3.活动策略
        4.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
五、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概述
    (二)行动研究准备
    (三)行动方案设计
    (四)第一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教学反思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教学反思
    (六)第三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教学反思
六、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一)学生作品分析
    (二)调查问卷分析
        1.信效度分析
        2.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前后测分析
        3.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各维度前后测分析
        4.描述统计分析
    (三)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总结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调查结论
        2.行动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调查
    附录4:第一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附录5:第二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附录6:第三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附录7:第一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附录8:第二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附录9:第三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致谢

(5)跨学科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2.跨学科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
        3.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跨学科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的总体思路
        2.选取研究对象
        3.访谈提纲与程序
        4.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三级编码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开放式编码
        2.主轴式编码
        3.选择性编码
        4.理论饱和度检验
    (四)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要素分析
三、创新能力评价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一)问卷的设计
    (二)问卷的预测试
        1.信度分析
        2.探索性因子分析
    (三)本章小结
四、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二)建立评价模型
    (三)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计算模糊综合评价向量
    (五)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五、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一)树立跨学科的教育理念
    (二)设置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结构化的实践形式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访谈提纲
附录 B 扎根理论访谈资料编码表
附录 C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调查问卷(预测版)
附录 D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
附录 E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课堂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三、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六、相关概念
第一章 课堂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工具
    第二节 数据处理
        一、问卷回收情况
        二、样本结构
        三、大学生课堂参与调查问卷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问卷
    第三节 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三、课堂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从课堂参与视角探究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
    第一节 从课堂行为参与角度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投入不足
        二、教育观念传统化,课堂参与较被动
        三、创新教育体系的缺失,缺乏参与途径
    第二节 从课堂认知参与角度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
        一、知识基础的不牢固,认知能力不足
        二、功利学习动机太强,认知意识薄弱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认知思维固化
    第三节 从课堂情感参与角度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
        一、学生心理因素受限,课堂互动受阻
        二、师生缺乏有效沟通,交往质量不高
        三、学科兴趣培养匮乏,学习动力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课堂参与视角探究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第一节 提升课堂行为参与
        一、提高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培养行为参与意识
        三、增设创新实践课程,提供行为参与途径
    第二节 提升课堂认知参与
        一、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知识与思维并重
        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性意识
        三、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以思维开拓为导向
    第三节 提升课堂情感参与
        一、克服内敛与保守心态,营造互动课堂
        二、提高师生间交往质量,促进有效沟通
        三、推进各学科兴趣教育,增进学习动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问卷初稿
    附录二:因子分析数据
    附录三:问卷定稿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数控加工技术行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二、智能制造对机械制造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三、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现实困难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研究
        三、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问题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第一节 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
        一、生产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
        二、生产管理由科层化向扁平化转化
        三、生产方式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
    第二节 智能制造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征
        一、复合和交叉学科能力
        二、高端操作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技术创新及优化能力
        四、信息技术能力
        五、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
    第三节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一、以扎实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理论课程改革
        二、以技能为基础的复合多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养成方式改革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调查以《数控机床》课程为例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二、调查方案实施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师资情况
        二、学生情况
        三、硬件设施情况
        四、课堂教学情况
第四章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调研的发现
    第一节 课程内容处理存在现实难题
        一、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
        二、教学内容存在理实分离
    第二节 教学方法亟待多样化
        一、教学以讲授为主,缺乏问题引导
        二、学生实训模仿为主,缺乏探究意识
    第三节 教学配套资源存在不足
        一、缺乏合适的主教材
        二、机械教具、三维演示动画制作困难
    第四节 教学条件建设待加强
        一、信息化教学条件应用不充分
        二、实践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需要加强
第五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第一节 以教师为中心,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能力
        一、全方位提升教师适应智能制造的教学能力要求
        二、有重点地改进教师面向智能制造的操作技能水平
        三、多途径促进中职教师适应中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要求
    第二节 以教材为重点,建设适应智能制造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一、建设适应智能制造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材体系
        二、开发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
        三、以丰富的机械教具、三维演示动画配合教学
    第三节 以教法为突破,强化面向智能制造的教学条件建设,实现教法改革
        一、改善实训车间硬件设施
        二、打造数控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
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问题的教学实施案例—以加工典型复杂轴类零件编程为例
    附录2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4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5 :访谈记录(部分)
致谢

(8)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重点、难点
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及教学步骤
    2.1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界定及特征
        2.1.1 自主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2.1.2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2.1.3 探究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2.1.4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相互融合
    2.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个人建构学习理论
        2.2.2 奥苏泊尔的认知学习理论
        2.2.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步骤
3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现状
    3.1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
    3.2 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现状调查
        3.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3.2.2 学习方式的分析
        3.2.3 教师访谈记录
    3.3 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3.3.1 忽视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方向
        3.3.2 忽略归纳总结,抑制知识提取
    3.4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3.4.1 盲目开展合作学习,丢弃课堂时效性
        3.4.2 过分重视整体性,忽视个体差异性
    3.5 思想政治课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
        3.5.1 问题缺乏深度,限制学生创新思维
        3.5.2 师生缺少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3.6 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3.6.1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
        3.6.2 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3.6.3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4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实施的对策
    4.1 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
        4.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理念
        4.1.2 教师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4.1.3 学生树立“学会学习”学习理念
    4.2 拓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
        4.2.1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控能力
        4.2.2 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
        4.2.3 掌握科学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
    4.3 优化教师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策略
        4.3.1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全体学生参与探究过程
        4.3.2 巧妙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3.3 建立知识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
    4.4 完善互动式教学助力精彩课堂的实施方案
        4.4.1 增强合作交流,创建开放课堂
        4.4.2 组内分工合作,提升课堂时效
        4.4.3 科学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4.5 创建科学评价机制促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现
        4.5.1 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4.5.2 实现评价内容综合化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和创新素质对未来就业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操作性定义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工具
        4 资料收集
        5 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6 伦理原则
        7 质量控制
    结果
        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2 访谈结果
    讨论
        1 关于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访谈的意义
        2 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第二部分 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和创新素质对未来就业能力的影响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资料收集
        4 统计学分析
        5 伦理原则
        6 质量控制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创新素质和未来就业能力的现状
        3 科研参与、创新素质和未来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4 护理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创新素质和未来就业能力现状
        2 科研参与、创新素质和未来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3 本科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
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Scratch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夏林.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曹湘柔.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姜珊.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D]. 董小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跨学科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崔利伟.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课堂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 邓同玲.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7]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夏铁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8]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娇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和创新素质对未来就业能力的影响[D]. 韩丽.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