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橘丸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越橘丸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一、越鞠丸治疗郁证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雪娇,李天英,范文栋,马芸瑄,张悦,齐子棠,孙谦,谢璐[1](2021)在《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抑郁症作为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以西药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多、起效缓慢、疗效差和疾病慢性化等问题。此时单独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能够取得与西药同等的疗效。而中西药联合使用,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能在减少西药用量的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中药复方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抗抑郁治疗提供新思路。

张艺瑶[2](2021)在《越鞠丸合左金丸联合西药对肝胃郁热型NERD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越鞠丸合左金丸联合西药对肝胃郁热型NERD(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肝胃郁热型NERD伴抑郁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观察组各36例。2.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越鞠丸合左金丸,两组均服药8周。3.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GERD评分表、HAMD评分表及治疗后不良反应,记录数据。结果:1.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主要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反酸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93.94%,观察组反酸症状总体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烧心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96.97%,烧心症状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在脘腹胀满、易怒的优势尤其明显(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在烧心、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嗳气或反食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反酸与易饥方面,二者治疗效果相当(P>0.05)。4.中医症状总积分及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着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RDQ量表比较:治疗后,两组的RDQ量表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着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6.HAMD评分表比较: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表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着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7.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且P<0.05,具有可比性。8.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与抑郁评分变化值相关性比较: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09),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越鞠丸合左金丸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肝胃郁热型NERD伴抑郁状态患者的症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疗效较为肯定。2.在不良反应方面,越鞠丸合左金丸联合西药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肝胃郁热型NERD伴抑郁状态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与抑郁评分变化值呈正相关关系。

赵凡[3](2020)在《黄芩在治疗抑郁症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及其抗抑郁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黄芩作为传统的清热药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许多含黄芩方剂临床治疗抑郁症疗效显着。目前有关含黄芩治疗抑郁症方剂(以下简称“含黄芩抗抑郁方”)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有报道,而明确含黄芩抗抑郁方的临证应用指征和配伍方法对于中医临床运用黄芩及含黄芩方治疗抑郁症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本论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特点及主要配伍方法;并运用实验研究观察黄芩及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对皮质酮(CORT)诱导的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效应,从干预抑郁模型小鼠神经发生这一维度,探讨黄芩及黄芩苷的抗抑郁机制,以冀初步阐明抗抑郁方剂配伍黄芩的科学内涵。方法1.数据挖掘研究 收集整理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1986~2019年公开发表的含黄芩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文献,将其分为临床研究(病例数30例以上,有对照组)、病案及临证加用黄芩三类。①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统计软件对各部分文献的方剂名称与类别、临床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主治病证的证型及病机(病性和病位证素)、症状和舌脉、配伍药物(单味药和药物类别)、黄芩及核心配伍药物的用量与比例等进行频次统计;②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的高频症状进行两症状和三症状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并对方剂组成中的高频药物进行两药、三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③采用Gephi 0.9.2软件对证素-症状、药物-症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以探讨含黄芩抗抑郁方的证治规律。2.实验研究①采用慢性CORT皮下注射6周建立抑郁小鼠模型,造模3周后分为空白、模型、阳性药、黄芩苷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低剂量和黄芩高剂量7组,分别给药治疗3周后进行糖水偏好、悬尾、强迫游泳、开场、新颖摄食行为学测试,同时取血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观察黄芩及黄芩苷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的影响;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Ki-67及BrdU 阳性细胞数,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齿状回BrdU/DCX/NeuN叠染细胞数,高尔基染色检测齿状回神经元形态、树突长度、树突棘密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给予PI3K及AKT抑制剂LY294002、Perifosine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黄芩苷对CORT造模后HT-22细胞中上述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及黄芩苷基于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对神经发生的影响;③采用高效液相测定黄芩水煎剂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1.数据挖掘研究 共收集整理含黄芩抗抑郁方临床文献464篇,其中临床研究文献249篇,有明确疗效的病例9702例;病案文献122篇,有明确疗效的病案153例;临证加用黄芩文献93篇。三类文献的研究结果如下:1.1临床研究文献在临床研究文献中,所涉及的含黄芩抗抑郁方共90首,方剂类别9种。使用频率位列前4的方剂类别为和解剂、化痰剂、清热剂、理气剂,其中和解剂(使用频率65.49%)远超过其他类别方剂。和解剂中柴胡类方使用频率最高(56.9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居所有方剂之首(33.10%)。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表明,临床含黄芩抗抑郁方中药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的证型有21种,实证为主,亦有虚实夹杂。证型出现频率位列前4的为肝郁气滞(18.72%)、肝郁痰热(12.34%)、肝郁痰阻(10.37%)、肝郁化火(热)(9.66%),累计占51.08%。涉及病性证素1 1种,病性有虚有实,以实为主。主要病性为气滞(85.14%)、火热(46.21%)、痰(30.66%),此外还有气虚(10.97%)、血瘀(10.95%)等。涉及病位证素9种,病位以肝居首(出现频率96.17%),其次为脾(16.03%)、心(12.55%)、胆(6.66%)等。在配伍方面,与黄芩配伍的核心单味药为柴胡、半夏,使用频率分别为88.03%、75.21%;主要配伍药物(使用频率在30%-60%之间)为茯苓、牡蛎、龙骨、白芍、大枣、生姜、桂枝、大黄,以上除白芍外,均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组成;次要配伍药物(使用频率在15%-30%之间)有郁金、石菖蒲、酸枣仁、合欢皮、远志、当归、陈皮、人参、党参、栀子、枳壳。常见的两药关联主要有半夏-柴胡、茯苓-柴胡、茯苓-半夏等,常见的三药关联主要有桂枝、半夏-柴胡,大黄、半夏-柴胡,大黄、牡蛎-柴胡,大黄、龙骨-牡蛎,大黄、龙骨-柴胡,桂枝、牡蛎-柴胡,多为上述核心药物与主要配伍药物之间形成的关联。与黄芩配伍的主要药物类别为理气药(使用频率93.38%)、补益药(86.02%)、安神药(83.59%)、化痰药(79.15%)、清热药(57.06%),次要配伍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泻下药。黄芩及其核心配伍药物的用量,黄芩为2-20g,平均10.50±2.26g;柴胡为6-36g,平均13.45±4.87g;半夏为4-20g,平均10.35±2.54g。黄芩与柴胡、黄芩与半夏的用量比例均以1:1为主,三药配比亦以1:1:1居多。1.2病案文献在病案文献中,所涉及的含黄芩抗抑郁方共46首,方剂类别8种。所治证型有19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肝郁气滞证(13.95%),其次为肝郁化火(8.53%)、肝火扰心(8.53%)、肝郁痰热(8.53%)、肝郁痰阻(7.75%)、肝郁脾虚6.98%,累计占54.27%。各类方剂使用频率、主治病证的证型、病性及病位、配伍药物及核心配伍药物用量的统计结果与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基本一致。有关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的证候研究显示,此类方剂主治病证的症状计有92种,涉及舌象15种,脉象10种。其中,主要症状(出现频率>30%)在神志方面的表现有忧郁,烦躁,易怒;在躯体方面的表现有寐差,纳差,胸胁不适;舌脉表现为舌红、淡红,苔黄、白、腻、薄,脉弦、细。次要症状(出现频率在8.5%-30%之间)在神志方面的表现有悲伤欲哭,少言寡语,厌世求死,记忆力下降,多思多虑,焦虑,精神紧张,兴趣减退;在躯体方面的表现有乏力,口苦,心悸,大便秘结,口干,头晕,咽部不适,脘痞不适,出汗,腹胀,大便稀溏,头痛,叹息,寒热异常感;舌脉表现为舌暗、胖大有齿痕,苔厚,脉数、滑、沉。常见的两症状关联为忧郁-脉弦、纳差-寐差、纳差-脉弦、烦躁-寐差、苔黄-脉弦、苔腻-寐差、舌红-脉弦,常见的三症状关联为易怒、寐差-烦躁,苔黄、忧郁-脉弦,苔腻、纳差-寐差,易怒、烦躁-寐差,舌红、寐差-脉弦,烦躁、脉弦-寐差,纳差、忧郁-脉弦、乏力、寐差-纳差,多为上述主要症状、舌脉与次要症状之间形成的关联。在证治规律即病机、症状与药物关系的研究方面,利用复杂网络勾勒出3个较为清晰的常见病证与选方用药之间的联系脉络。①肝郁气滞、肝郁脾虚等证:涉及的症状有忧郁,少言寡语,悲伤欲哭,厌世求死,反应迟钝,胸胁不适,寒热异常感,胃脘不适,乏力,纳差,腹胀,叹息,嗳气,消瘦,大便稀溏,苔薄,苔白,脉细;所用代表方剂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逍遥散类方。②肝郁痰热、胆热痰扰等证:涉及的症状有精神紧张,幻觉,多思多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寐差,头重,四肢不温,呃逆,苔腻,脉滑;所用代表方剂为温胆汤类方。③肝郁化火、肝火扰心等证:涉及的症状有烦躁,易怒,恐惧感,心神不宁,口苦,口干,耳鸣,头痛,腹痛,全身疼痛,小便黄,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脉弦;所用代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及龙胆泻肝汤。1.3临证加用黄芩文献在临证加用黄芩文献中,所涉及的方剂有60首。研究表明,当临床医家运用不含黄芩的方剂治疗抑郁症时,于原方中加用黄芩的主要依据是:主治病证有热盛、肝郁化火、痰热等病理改变,症状表现为口苦,心烦,大便干结或不畅,急躁易怒,舌苔黄腻,口干等。临床与黄芩同时加入处方的药物主要为栀子、黄连、龙胆,其次为柴胡、瓜蒌、半夏、牡丹皮、胆南星等清热、理气、化痰药。黄芩的常用剂量为6-20g,平均10.35±2.54g。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及中医传统理论可知,黄芩在抗抑郁方剂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①清热泻火以祛热邪;②清气降火以除痰热;③未雨绸缪以防邪郁化热;④配伍柴胡、半夏以调畅气机;⑤以寒制温,以防温药助火。黄芩在抗抑郁方剂中主要作为臣药、佐药,但其作用与地位不可小觑。2.实验研究2.1黄芩及黄芩苷对CORT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慢性皮质酮40mg/kg皮下注射6周后模型小鼠糖水偏好率降低,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延长,新颖摄食中潜伏期增加、食物消耗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出明显的快感缺失、行为绝望状态;且造模6周后血清皮质酮含量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黄芩1.5g/kg、黄芩苷60mg/kg可显着改善CORT诱导的上述抑郁样行为、降低血清皮质酮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2.2基于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的黄芩及黄芩苷对CORT抑郁模型小鼠神经发生的影响免疫组化显示,模型小鼠齿状回中Ki-67及BrdU 阳性细胞数显着降低(p<0.01),而黄芩苷及黄芩治疗3周可增加阳性细胞数(p<0.01)。免疫荧光显示,模型小鼠齿状回中DCX+/NeuN+/BrdU+标记的未成熟神经元细胞数目显着降低(p<0.01),DCX-/NeuN+/BrdU+标记的成熟神经元阳性细胞数显着下降(p<0.01),而黄芩1.5g/kg、黄芩苷60mg/kg可显着增加存活的成熟及未成熟神经元数目(p<0.01)。高尔基染色显示,模型组齿状回神经元树突分支少、形态简单,树突总长度显着减少(p<0.01),而给予黄芩1.5g/kg、黄芩苷60mg/kg可显着增加神经元树突复杂性,增加树突总长度(p<0.05,p<0.01);神经元树突棘数目统计显示,CORT造模与黄芩苷、黄芩给药均未对神经元总树突棘密度及蘑菇状树突棘密度产生影响(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及突触蛋白PSD95、Synapsin 1表达降低(p<0.01),给予黄芩1.5g/kg、黄芩苷60mg/kg后上述相关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在CORT诱导的HT-22细胞上,黄芩苷可上调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p<0.05,p<0.01),而给予PI3K及AKT抑制剂LY294002、Perifosine后可抵消黄芩苷作用(p>0.05)。2.3黄芩水煎剂主要成分含量测定黄芩水煎剂主要含有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种物质成分,其中黄芩苷含量最高,为217.77±1.96mg/g。结论1.含黄芩抗抑郁方临床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肝郁痰热、肝郁痰阻、肝郁化火(热)、肝火扰心和肝郁脾虚等证型。其主治病证以实为主,亦有虚实夹杂。常见病性证素为气滞、火热、痰,此外还有气虚、血瘀等;病位主要在肝(胆),其次为心、脾(胃)等。2.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的主要症状,在神志方面表现为忧郁,烦躁,易怒;在躯体方面表现为寐差,纳差,胸胁胀满。次要症状在神志方面表现为悲伤欲哭,少言寡语,厌世求死,记忆力下降等;在躯体方面表现为乏力,口苦,心悸,大便秘结,口干,头晕,咽部不适,脘痞不适等。舌脉主要表现为舌红、淡红,苔薄、苔白、苔腻,脉弦、细。3.含黄芩抗抑郁方中与黄芩配伍的核心药物为柴胡、半夏,三味药物平均用量分别为10g、13g、10g,黄芩与柴胡、黄芩与半夏的两药配比均以1:1为主,三药配比亦以1:1:1居多。4.在含黄芩抗抑郁方中,与黄芩配伍的单味药除柴胡、半夏外,主要有茯苓、牡蛎、龙骨、白芍、大枣、生姜、桂枝和大黄,此外还有郁金、石菖蒲、酸枣仁、合欢皮、远志、当归、陈皮、人参、党参、栀子和枳壳等。与黄芩配伍的主要药物类别为理气药、安神药、补益药、化痰药和清热药,此外还有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和泻下药等。5.对常见病证与选方用药关系的研究表明:以肝郁气滞或肝郁脾虚等为主的病证,所用代表方剂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类方;以肝郁痰热或胆热痰扰等为主的病证,所用代表方剂为温胆汤类方;以肝郁化火或肝火扰心等为主的病证,所用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或黄连解毒汤。6.黄芩和黄芩苷可通过上调PI3K/AKT/GSK3 β/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CORT抑郁模型小鼠齿状回神经发生发挥抗抑郁作用。

李亚慧[4](2020)在《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目前临床上仍需要挖掘更多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来丰富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郁证、脏躁、梅核气等抑郁症相关疾病有近千年的经验,中医药治疗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优势。本研究通过系统整理郁证及抑郁症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总结提炼历代医家的治则治法,导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创制了温阳散郁、五脏同调治疗原则的天心解郁方,其在初步的临床观察中取得了有效率约为80.4%的疗效。基于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其有效性、安全性、作用机制及疗效特色进行初步探索,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目的:1.系统整理古代文献、现代文献中中医药治疗郁证及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经验,梳理抑郁症的病机和治法,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撑。2.初步探索导师的经验方-天心解郁方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特色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1.文献研究1.1古代中医药治疗郁证的文献研究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中医资源网、中医世家、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以“郁证”、“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将相关语句,通过逐一阅读按照年代、出处、作者、症状、治法、方名、药物组成等录入Excel,构建郁证古代文献数据库,总结分析郁证的治疗思路和经验。1.2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文献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抑郁’or’郁证’and’中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近十年内公开发表的原始临床研究,要求中医的证候或辨证分型、症状、治法、方药完备且样本量≥60例,对证型、证素、症状、方药等分别录入Excel 2017,构建抑郁症的现代文献数据库,总结分析抑郁症的治疗思路、经验以及与古代相比的异同点。1.3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通过前面的文献研究结果,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医学进展,对抑郁症的病机和治法进行简单总结,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撑。2.实验研究2.1基于网络药理学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研究获取天心解郁方1 1味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获取抑郁症的疾病靶点,把两者对接得到天心解郁方抗抑郁的可能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将其对接出来的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生物学注释,初步探索天心解郁方抗抑郁可能的作用机制。2.2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选取与我们药物组成近似的已上市中成药代表组成温肾组、疏肝组和疏肝健脾组。将经过行为学筛选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天心解郁组、西药组、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每组10只,按照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方式造模,造模的同时给药。灌胃4周后比较各组间体重变化、行为学测试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大脑海马的病理切片来探索天心解郁方的有效性和疗效特色。对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old分析来进行作用机制验证。2.3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研究参照动物30d的喂养实验流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9只,低剂量组灌胃正常浓度天心解郁方、高剂量组灌胃4倍浓度的天心解郁方,灌胃30天后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重要脏器指数及肝脏病理切片,其数值是否在95%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来初步探索天心解郁方的安全性。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1.1基于古代文献郁证的源流内涵及用药思路总结从发展源流来看,中医学对于郁证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起源于战国,发展于秦汉,完善于金元,而鼎盛于明清。从概念内涵来看,郁证相关概念包括三方面涵义,狭义郁证、广义郁证、仅属于过程而非概念。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随年代而变化,多认为郁证以脾胃气滞为病因,这与古代医家经验和古代郁证的人群特点相关。肾阳虚为抑郁症病因的理论也经历了由战国时期萌芽到明清雏形阶段。古代治疗郁证的药物药性多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与五脏皆相关,多从脾肺心论治,以健脾理气为主要治疗思路。1.2基于现代文献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点总结与古代郁证病因不同,现代抑郁症的病因我们多数认为是阳虚气滞,其常见的病理产物为瘀血、痰浊、火热,与古代郁证治疗思路不同,现代治疗抑郁症多从肝脾肾论治,以疏肝理气为主要用药思路,方剂以柴胡类方加减为主,这些更符合现代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和人群特点。与古代郁证相同,现代抑郁症依然与中医五脏关系密切。1.3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阳虚气郁、五脏失调为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同时要关注瘀血、痰浊的治疗。2.实验研究结果2.1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结果基于临床疗效的天心解郁方,其作用于β-谷甾醇、山萘酚、木犀草素、槲皮素、小檗碱类和乌药碱等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IL-6、NF-KB、CREB、ADRB2、BDNF等28个有效靶点,可能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通路包括CAMP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的相关通路包括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上调血清素能突触从而增加了单胺类递质的释放,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2.2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2.2.1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体重变化及行为学测试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和疏肝健脾组可以显着恢复大鼠的体重(P<0.01),增加大鼠旷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得分(P<0.001)、垂直运动得分(P<0.05)和总路程得分(P<0.001),减少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疏肝组可以显着恢复大鼠的体重(P<0.05),增加大鼠旷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得分(P<0.001)和总路程得分(P<0.001)。天心解郁组和西药组除能改善上述指标外,其对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总路程的增加(P<0.05)以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缩短(P<0.001)对较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更明显。还可以缩短悬尾不动时间(P<0.05)。且天心解郁组对旷场实验总得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2.2.2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西药组和天心解郁组可以增加血清中的单胺类递质DA、5-HT(P<0.001)含量,天心解郁组(P<0.001)和温肾组(P<0.01)可以增加大鼠血清内的CAMP含量,西药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2.2.3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大脑海马病理切片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和疏肝健脾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3-4层,排列较有序,疏松,细胞轻度变性或萎缩。疏肝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未明显增加2-3层,排列较无序,疏松,细胞变性或萎缩。西药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2-4层,细胞排列不规则。天心解郁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3-4层,排列较有序,紧密,细胞轻度变性。2.2.4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大脑内相关靶点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天心解郁方可以增加增加皮层内的PKA表达,促进海马内CREB的表达,降低海马内IL-6、IL-1β、TNF-α的水平。天心解郁组大鼠海马内BDNF、PKA、ADRB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NF-kB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可以增加皮层内的PKA水平,疏肝组和疏肝健脾组可以降低海马内TNF-α水平,温肾组和疏肝组可以降低海马内的IL-6水平,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可以降低IL-1β的水平,对于其余靶点则无明显影响。2.3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结果灌胃30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天心解郁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常规各项指标(包括HGB、WBC、RBC、PLT、MONO)均无明显变化(P>0.05)。其肝功能(包括 ALT、TP、AST、ALB、TBIL、ALP、G)、肾功能(包括 UREA、BUN、UA、CREA)、血糖(GLU)、血脂(TCH)均无明显变化(P>0.05)。重要脏器指数(包括心指数、肝指数、脾指数、肺指数、肾指数、胃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数值均在95%的正常值范围内波动。肝脏病理切片可见各组肝小叶均清晰完整,肝窦未见充血、扩张,肝细胞未见变性坏死。结论:1.阳虚气郁、五脏失调为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基于中医五行相关理论,肾阳虚则肝木不能舒达,导致肝郁气滞,出现易怒、胁胀等症状;肝郁日久、郁而化火,使心火亢盛,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木盛克土、肝病及脾,使脾土受损,出现纳呆、忧思等症状;土不生金、心火克金,使肺金不足,出现悲伤、忧郁等症状;肺金被克、金不生水,进一步加重肾虚,加重畏寒、懒言、情绪低落等症状,进而影响脑的功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阳虚气郁日久会影响气血运行,出现瘀血、痰浊的病理产物。基于抑郁症发作周期较长的特点,标本兼顾,以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同时要关注瘀血、痰浊的治疗,更符合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和中医整体观念。2.天心解郁方通过小檗碱类、山萘酚、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有效成分,上调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调节神经可塑性,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增殖和新生,下调IL-17/NF-K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抑制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3.基于临床疗效的天心解郁方,在实验中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且在增加旷场实验得分和改善大脑海马结构方面的效果优于氟西汀,在实验中对正常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4.基于温阳散郁、五脏同调治疗思路的天心解郁方较单纯疏肝、温肾或疏肝健脾的治疗思路,疗效更好、治疗靶点更多元化,因其治疗抑郁症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林洁洁[5](2020)在《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诊断标准的9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予西药常规治疗(盐酸度洛西汀),中药组予小柴胡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联合组予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西药常规治疗,治疗8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的各项评分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2%,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西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2%,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CL-90评分:治疗后联合组的SCL-90评分为110.86±25.37分,中药组的SCL-90评分为135.76±27.69分,西药组的SCL-90评分为146.29±29.63分,联合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AMD评分:治疗后联合组的HAMD评分为8.17±2.32分,中药组的HAMD评分为8.93±2.19分,西药组的HAMD评分为9.16±2.37分,联合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AMA评分:治疗后联合组的HAMA评分为8.16±2.33分,中药组的HAMA评分为9.20±2.19分,西药组的HAMA评分为10.49±2.16分,联合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为8.37±1.96分,中药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为10.26±2.05分,西药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为12.68±2.51分,联合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事件:本研究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应用治疗方案后有严重不良反应,三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1)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能改善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等症状。(2)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可以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

陈萱庭[6](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抑郁症是一类心境障碍综合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迟滞,比如情志低落、思想迟缓、对生活失去兴趣等。当患者患有此病的时候,其经常会表现出情志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精神等,如果该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幻觉。无论是处于什么年龄期的患者,均可以发病,当患者发病的时候,会伴随有焦虑、失眠和各样不适症状,病情反复,令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抑郁症作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常见疾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人数正在不断上升。有研究组织在上个世纪末期进行研究法,发现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的精神造成严重损伤,还会对患者的肉体造成严重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全球有超过3亿患者正在受到抑郁症的折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不仅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严重威胁,并且还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因此会导致其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有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超过8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大部分年龄在15-29岁之间。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可以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但是,全球仅有10%的患者选择接受治疗,而不能接受治疗的原因则有以下几点:第一,怕自己的病情受到歧视,因此选择隐瞒病情;第二,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如何治疗;第三,没有治疗相关资源。此外,如何对抑郁症进行评估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原因之一。在很多国家,一些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世卫曾经对其召开会议,并希望各个国家都能够为治疗抑郁症贡献自己的力量。目的:抑郁症(DEP)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情感障碍疾病,到目前为主,医学家对DEP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晰,此病以长期情绪低落、自我评价过低为主要特征,重度抑郁症更有可能萌生自杀念头,除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香港人的工作步伐急速,生活节奏紧张,抑郁症已成为香港其中一个常见的都市病,据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2018年发表的报告指出,香港大概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市民患有抑郁症,而当中更有百分之九的患者有严重抑郁症。目前,临床西方医学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虽然可以使患者低落的情绪得以缓解,但是很多机体功能则无法得到改善,而且药费昂贵,并存在各种不同副作用反应,加上抑郁症容易反复,一旦复发吃药时间会比上一次时间更长。如果多次犯病,吃药时间就会更长。针对两次、三次以上的复发,医生一般会建议病人吃药3至5年或考虑更长的时间。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故令不少患者畏疾忌医,导致错失治疗良机,耽误病情。古今国内外文献对本病针刺的研究进展,证实针刺疗法在治疗DEP有明确优势,因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迅速、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等特点,但现时还没有被普及化及善用,因此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赖氏通元针法是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以临床实践多年的经验,结合其深厚中医学理论根基总结出来的一套针灸疗法,有疗效佳、思维全面、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的特点。据赖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赖氏通元针法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本文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拟通过比较观察通元针法和常规针法对治疗郁结型抑郁症之临床疗效,探讨通元针法治疗本病的临床价值与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上本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数据,为针灸治疗抑郁症提供一个全新的优势疗法。方法:收集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数量为130例,把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通元针法组,一组为常规针刺组,由于治疗过程中会有病例脱落,因此实际完成病例为107例,其中通元针法组有54例,常规针刺组有53例。本文实验一个疗程为8周共接受针刺治疗24次,每个患者均评价三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时各评价一次;及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首先观察一个疗程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填写相关表格,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周,分别使用中医症状改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进,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从而综合性的对通元针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基线比较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SDS基线评分、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可以对两组患者展开研究。2.HAMD评分两组治疗前HAM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HAMD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而随访时两组HAMD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HAMD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相比与常规组,通元组HAMD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治疗组HAMD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抑郁量表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3.HAMA评分两组治疗前HAMA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HA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HAMA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与疗程后相比,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仍能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HAMA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HAMA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通元组HAMA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HAMA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通元治疗组在改善抑郁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4.SDS评分两组治疗前SDS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SDS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与程后相比,两组治疗后SDS分值仍能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SDS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SD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1)。通元组SDS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SDS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组在改善抑郁程度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中医证候量表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随访时两组SDS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中医证候量表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通元组中医证候量表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中医证候量表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通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6.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后有效率比较:两组依据HAMD评分进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经卡方检验,χ2=9.20,P=0.0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治疗效果和分布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常规组主要为有效,为59.26%,通元组主要为显效,为45.28%。以上均提示通元组有更好的疗效。7.复发率比较当患者完成治疗之后,在第四周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有10人复发,复发率为23.80%,通元组有3人复发,复发率为6.12%,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26,P=0.003<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针刺对改善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有益处,并且对改善肝气郁结型的中医相关症状亦有良好效果。可见赖氏通元针法除了能改善抑郁症状外,亦能改善相关的内科症状问题,以上四个疗效评价当中,以HAMD为主要的观察指标,评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HAMD可以正确地反映抑郁程度。HAMA评价指标则反映患者的焦虑症状,而SDS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度方法,补充了HAMD的不足。然而中医治病的精粹在于辨证论治,以上三份量表均不能满足对中医证候评估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中医证候量表,以评价两种针灸治疗方法对肝气郁结证候进行评分,充分反映对肝气郁结型的抑郁症及其他中医症状的治疗效用。综合以上四个量表分析结果,患者在成完治疗后,两组均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程度,赖氏通元针法在完成治疗后的HAMD平均分数值为13.04分与基线时相比减少了15.5分;对照组在完成治疗后的HAMD平均值为18.25分与基线时相比减少了 9.72分,而在有效率方面,赖氏通元针法主要分布在显效,而对照组疗效主要分布在有效。在完成疗程后的4星期进行随访,两组的HAMD分值均有上升,赖氏通元针法的复发率为6.1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3.8%,由此可见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最为突出。

黄妍妍[7](2020)在《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文中认为目的:越鞠丸是着名滋阴派医学家朱丹溪所创,由川芎、香附、苍术、栀子、神曲五味药物组成。主治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脘腹胀痛,饮食不消,嗳腐吞酸诸证。功用行气解郁。《丹溪心法》中对越鞠丸的论述比较精炼,此方作为丹溪名方,经历了古今临床验证。本文通过研究越鞠丸文献资料,归纳其方证本质,阐述其应用规律,为临床使用本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方剂、方论类、药理研究类、临床医案类、临床观察类文献,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对越鞠丸方证进行探讨。1)利用文义解读对方剂、方论类文献逐句分析,了解朱丹溪所处历史背景,归结出越鞠丸创立的历史渊源,及本方的方义;分析本方与其相关方证的鉴别;总结出古代名医对本方的理解和运用;2)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近现代临床医案和观察类文献数据,总结越鞠丸主治疾病谱和临床运用的合方情况。研究现代临床医案类文献,通过运用频次统计、黄金分割法、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法与技术路线,揭示出越鞠丸的方证规律。结果:1.基本病机:气机不畅,气血失和;2.功效:行气解郁;3.疾病谱:统计发现越鞠丸证病因繁多,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以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妇科疾病为多;4.核心脉症:纳呆、烦躁、情志抑郁、失眠、腹胀、胸闷、口味异常、腹痛、倦怠乏力、胁胀、脘痞、红舌或青紫舌、黄腻苔或白腻苔、脉以弦为主,或兼滑或兼细或兼数;5.一般情况:(1)年龄:发病年龄以25岁‐55岁年龄段居多,占78.17%。(2)性别:男女比例为1:2.11,女性患者居多;(3)证型以气郁化火和气滞血瘀兼化火为主,病位以肝(胆)脾(胃)为主;(4)病因:以情志内伤最多,占62.14%;(5)病程:以1-3年最多,占25.12%;6.原方药物使用频次显示香附使用频次最多,川芎次之。原方每味药物的使用平均剂量相差甚微,皆在10克左右,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不到3克;7.常随证加用补虚类(补气类最多)、清热类、行气类药物;从单味药物看,甘草76、柴胡66、半夏54、茯苓42、白芍40、当归38、郁金37、枳壳35、陈皮32、木香32、厚朴30、黄连29、山楂28、延胡索26、酸枣仁25、白术25、丹参24、赤芍22、大黄20、砂仁20等为越鞠丸加味使用频次相对多的药物;8.聚类分析显示核心药物药量会随着其核心脉症而发生变化,本文对主要类群第3类群和第2类群进行了分析,两者的核心脉症都是气机失常、气血失和所导致的全身症状,只是稍有微小变化,故两个类群的药物剂量有相应的细微变化;9.关联规则分析表明,越鞠丸核心脉症和核心药物关联置信度皆超过61.8%,可推断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具有关联性;10.合方情况:甘麦大枣汤的使用频次最多。结论:本研究选取科学的方法对越鞠丸证治规律进行探讨,进而深入了解本方方证。由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失和导致六郁产生,是越鞠丸的基本病机,常见的临床使用指征是纳呆、烦躁、情志抑郁、失眠、腹胀、胸闷、口味异常、腹痛、倦怠乏力、胁胀、脘痞、红舌或青紫舌、黄腻苔或白腻苔、弦脉或兼滑或兼细或兼数,故临证多个系统的疾病凡是符合此病机和临床使用指征皆可用本方化裁治之。

张海楼[8](2021)在《越鞠丸增强海马中PACAP调控CaMKⅡ信号通路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抑郁症在当今社会发病率逐渐升高,具有高复发率、高死亡率,这给社会及家庭不稳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压力。尽管单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物已使用了50多年,但起效缓慢,病人依从性差以及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这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近几年快速抗抑郁已经被广泛关注,以氯胺酮为代表,单次给予氯胺酮2小时能产生抗抑郁疗效,并且这种疗效能够持续1周左右。但是其一些缺点(成瘾性、神经毒性等)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其显着优势,越鞠丸作为经典方剂已被证明有显着的抗抑郁特点,并且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其依赖于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信号通路的激活。但越鞠丸独特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可能抗抑郁作用的特定信号机制和有效化合物的抗抑郁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1.阐明越鞠丸作用依赖于海马中PACAP的激活产生快速抗抑郁;2.阐明越鞠丸通过海马中 PACAP 调控 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信号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3.阐明越鞠丸中的有效成分(栀子苷和山栀子甲脂)能够产生快速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神经机制。方法1.运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性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模型结合行为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越鞠丸是否依赖于海马中PACAP的激活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并进一步确定与其抗抑郁作用相关的PACAP下游信号CaMKⅡ;2.运用RNAi病毒和脑区微注射PACAP拮抗剂,特异性敲除或者阻断海马中PACAP的活性,进一步越鞠丸快速抗抑郁作用与PACAP及其CaMKⅡ的关系;3.运用光遗传、行为学和Western blot技术确定越鞠丸中的富集成分(栀子苷和山栀子甲脂)是否具有协调快速抗抑郁作用以及其抗抑郁机制是否与越鞠丸一致;4.运用Elisa技术检测慢性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的PACAP表达,进一步确定PACAP的变化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1.在CMS模型和单次给予越鞠丸的动物中,评估了海马PACAP水平和下游信号与抑郁和抗抑郁的关系。在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强迫游泳(forced swimming test,FST)和糖水偏好(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中小鼠表现出类似抑郁的反应,单次给予越鞠丸可以逆转这些行为缺陷(在越鞠后30分钟、2小时、4小时和2天测量)。在CMS造模小鼠海马中,PACAP的表达显着降低,在单次给予越鞠丸发生后2小时或2天被单剂量越鞠丸逆转。CMS减弱了PACAP,PKA,pCREB/CREB,PSD95 和 pCaMKⅡ/CaMKⅡ 的表达,并上调了 peEF2/eEF2的表达,单次给予越鞠丸后2小时或2天均被逆转;2.海马中微注射PACAP拮抗剂减弱了越鞠丸快速抗抑郁活性。另外,海马中特意的敲除PACAP也阻断了越鞠丸快速抗抑郁的作用。越鞠丸在30分钟时增加了 PACAP、PKA、pCREB/CREB 的表达,降低了 eEF2 和 CaMKⅡ 信号。在不影响PKA水平的情况下,PACAP基因敲除下调了 PACAP、pCREB/CREB和CaMKⅡ信号的表达水平,但上调了 eEF2信号。对PACAP基因敲除小鼠的越鞠丸可显着增加PACAP和PKA,同时也增加了 pCREB/CREB的表达,降低了eEF2信号,但与越鞠丸相比,对空白病毒对照小鼠的作用降低。相反,越鞠丸对CaMKⅡ信号的调节被敲除逆转,但与空白病毒对照小鼠的下调不同,它在敲除小鼠中被上调了对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的最初抑制;3.我们测试了栀子苷(Geniposide,G;44 mg/kg)和山栀子甲酯(shanzhside methyl ester,S;4.7 mg/kg)单独和联合使用对抗抑郁反应及其与海马PACAP信号的关系的影响,其剂量与越鞠丸的剂量成正比。在联合组(G+S)中,能够在30分钟显着降低TST的不动时间,这种作用持续3天,而单独使用对每一个行为都没有影响。在NSF中,在单次联合治疗2天后,摄食潜伏期显着减少,食物消耗量增加在给药后24小时,在FST中发现抗抑郁作用,但在给药5天后不再起作用。用AAV介导的eNPHR3.0或对照载体在PACAP敲入小鼠中评价双侧海马PACAP能神经元的光遗传抑制作用。给药15分钟后,PACAP表达的神经元受到光抑制。在光遗传抑制过程中进行TST,联合组(G+S)的抗抑郁作用因抑制而减弱。光抑制1天后,联合组(G+S)在其他行为检测中的抗抑郁作用不受抑制的影响。在30分钟时,联合组(G+S)快速激活海马中PACAP表达,激活pCREB/CREB,抑制CaMKⅡ信号,其作用可与越鞠丸相媲美。然而,联合组(G+S)没有改变PKA、PSD95或PeEF2/eF2的表达。ERK1/2信号也在PACAP的下游和CREB的上游,被联合组(G+S)或越鞠丸激活。关于eEF2上游调节因子,联合组(G+S)和越鞠丸对eEF2k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4EBP1仅被越鞠丸激活。在PDE4B、PDE4D和PDE4E的表达上,联合组(G+S)和越鞠丸之间没有发现均无显着性作用;4.为了检验PACAP水平与主要抑郁的关系,我们调查了一组由MDD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组成的受试者。所有患者在抽血时都没有服用药物。在健康对照组中,女性与男性的PACAP水平相比,其水平女性升高显着。女性血清PACAP水平对比,患者明显低于与健康人。但是男性患者与健康者之间无显着差异。在女性中,患有这种疾病超过2年的慢性MDD患者表现出明显低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PACAP水平。此外,慢性MDD女性患者血清PACAP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呈显着负相关。结论1.越鞠丸的快速抗抑郁作用是通过激活PACAP从而影响下游PKA/CREB以及CaMKⅡ/eEF2 实现的;2.抑制或敲低海马区PACAP可减弱越鞠丸快抗抑郁作用,并能阻断越鞠丸对PACAP及其下游CaMKⅡ和神经突触相关蛋白的作用;3.栀子苷与山栀子甲酯的协同能够产生快速持久的抗抑郁作用,抑制海马中PACAP神经元能够阻断协同抗抑郁作用,并调节比越鞠丸调节的更少的信号通路;4.慢性抑郁症患者血清PACAP水平降低,并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何宗霞[9](2020)在《鞠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鞠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中医辨证属血瘀痰郁型患者心绞痛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以及服用鞠七汤对患者SF-12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TC、TG、LDL-C、HDL-C)、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的影响,了解鞠七汤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把60位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西医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单硝酸异山梨脂20mg bi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95mg qd,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研究组治疗: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由三七粉4g(冲服)、丹参15g、香附10g、川芎6g、苍术15g、建曲15g、炒栀子10g、蒲黄(布包)6g、五灵脂(布包)6g、法半夏6g、焦山楂15g、制首乌15g组成的具有活血化瘀、行气化痰解郁功效的鞠七汤,每日1剂。治疗后统计分析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SF-12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血脂水平(TC、TG、LDL-C、HDL-C)、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安全指标。结果:(1)对患者心绞痛疗效观察:对照组总有效率73.9%,研究组总有效率96.2%,且两组疗效统计比较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对患者SF-12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评分都较治疗前提高,且P<0.05,表明两组生活质量都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SF-12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3)对患者中医症候疗效观察:对照组总有效率26.1%,研究组总有效率92.3%,两组疗效统计比较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对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均值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5)对患者血脂水平观察:组内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DL-C都升高,TG、TC、LDL-C都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均有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P均小于0.05,结合均值比较,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6)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治疗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无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且治疗后均值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有改善。(7)安全性指标:安全指标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且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药物均安全。结论:鞠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蔡秀江,黄美艳[10](2019)在《越鞠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越鞠丸出自金代的《丹溪心法》,具有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的功效,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越鞠丸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发现该方可应用于内科、妇产科、男科、耳鼻喉科等。本文对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医师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越鞠丸治疗郁证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越鞠丸治疗郁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逍遥散
    1.1 临床研究
    1.2 实验研究
2 甘麦大枣汤
    2.1 临床研究
    2.2 实验研究
3 四逆散
    3.1 临床研究
    3.2 实验研究
4 归脾汤
    4.1 临床研究
    4.2 实验研究
5 半夏厚朴汤
    5.1 临床研究
    5.2 实验研究
6 柴胡疏肝散
    6.1 临床研究
    6.2 实验研究
7 越鞠丸
    7.1 临床研究
    7.2 实验研究
8 血府逐瘀汤
9 开心散
10 结 语

(2)越鞠丸合左金丸联合西药对肝胃郁热型NERD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病例分组
        4.2 治疗方案
    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5.1 一般资料
        5.2 胃食管反流评分表
        5.3 HAMD 抑郁评分表
        5.4 中医症状分级量表
        5.5 安全性判定
        5.6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5.7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针对 NERD 主要症状烧心与反酸)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病例收集及完成情况
    2 临床资料分析
    3 疗效性分析
        3.1 主要症状总有效率比较
        3.2 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3.3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4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3.5 RDQ评分比较
        3.6 HAMD评分比较
        3.7 不良反应比较
        3.8 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与抑郁评分变化值相关性比较
    4 合并用药情况
    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当代医学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认知
        1.1 NERD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NERD与抑郁的关系
        1.3 NER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NERD的现代医学治疗
        1.5 选取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加美利曲辛作为对照组药物的依据
    2 中医学对NERD的认识
        2.1 NERD病名的认识
        2.2 NERD的病因病机
        2.3 NERD的中医治疗
    3 越鞠丸的组方解析、药理学研究及选方依据
        3.1 越鞠丸合左金丸的组方解析
        3.2 越鞠丸合左金丸单味药的药理学研究
        3.3 越鞠丸合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NERD伴抑郁的依据
    4 本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4.1 临床资料分析
        4.2 症状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越鞠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黄芩在治疗抑郁症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及其抗抑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古代中医对抑郁症相关疾病的论述
    二、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1 病因病机
        2 辨证与治疗
    三、清热药及含清热药方的抗抑郁研究
        1 清热药
        2 含清热药方
    四、黄芩及含黄芩方的抗抑郁研究
        1 黄芩及其活性成分
        2 临床常用的含黄芩方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含黄芩抗抑郁方的主治病证与配伍方法研究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 方剂来源
        2 文献筛选标准
        3 资料规范
    二、数据挖掘方法
        1 频数统计
        2 关联规则分析
        3 复杂网络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含黄芩抗抑郁方临床研究文献
        1 常用方剂及类别
        2 总有效率
        3 不良反应发生率
        4 主治病证
        5 配伍方法
        6 黄芩与核心配伍药物的用量及比例
        7 小结
        (二) 含黄芩抗抑郁方病案文献
        1 常用方剂及类别
        2 主治病证
        3 配伍方法
        4 黄芩与核心配伍药物的用量及比例
        5 证治规律
        6 小结
        (三) 临证加用黄芩文献
        1 原方及主治证型
        2 加用黄芩所对应的病机与症状
        3 与黄芩同时加入处方的药物
        4 黄芩用量
        5 小结
    四、讨论
        1 含黄芩抗抑郁方所治病证的主要病机
        2 含黄芩抗抑郁方所治病证的证候特点
        3 含黄芩抗抑郁方的常用配伍方法
        4 含黄芩抗抑郁方的类别及功效
        5 黄芩在抗抑郁方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一、研究背景
        1 抑郁症神经发生假说
        2 抗抑郁药对神经发生的作用
    二、黄芩及黄芩苷对CORT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三、基于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的黄芩及黄芩苷对CORT抑郁模型小鼠神经发生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四、黄芩水煎剂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抑郁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抑郁症的基本流行病学资料
        二.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四.小结
    综述二 抑郁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前言
    一.古代中医药治疗郁证的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
        1 阳虚气郁、五脏失调是现代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病机
        2 瘀血、痰浊是现代抑郁症最常见的病理产物
        3 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
    讨论
        1 天心解郁方组方依据
        2 天心解郁方单味药物的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一.基于网络药理学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1 实验背景及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及不足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及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分组干预
    3 观察指标
        3.1 主要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标准
        3.2.1 临床疗效评定
        3.2.2 SCL-90量表评定
        3.2.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14 项(HAMA)评定
        3.2.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4 项(HAMD)评定
        3.3 安全性观测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临床资料分布比较
        1.1 临床观察资料分布
        1.2 一般资料比较
    2 资料结果与分析
        2.1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SCL-90评分比较
        2.3 HAMD的评分比较
        2.4 HAMA的评分比较
        2.5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6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认识
        1.1 SFD特点及发展
        1.2 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SFD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中医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认识
        2.1 历史沿革
        2.2 SFD病因病机以肝郁气滞为本
        2.3 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2.3.1 中药治疗
        2.3.2 针灸治疗
    3 小柴胡汤与SFD的相关性
        3.1 论少阳经与SFD的关系
        3.2 小柴胡汤立方依据
        3.3 小柴胡汤药的现代药理分析
    4 认知行为疗法对SFD的影响
    5 小柴胡汤联合心理干预SFD的研究意义及临床疗效探讨
        5.1 研究意义
        5.2 临床疗效探讨
        5.2.1 三组患者SCL-90评分分析
        5.2.2 三组患者HAMD、HAMA评分分析
        5.2.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分析
        5.2.4 药物安全性分析
    6 研究的展望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1.1.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1.1.3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的阐述
        1.1.4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1.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2.1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理论的历史沿革
        1.2.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1.2.3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1.2.4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机理研究
        1.2.5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1.2.6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优势与研究前景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估计方法
        2.2.2 病例来源
        2.2.3 诊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流程图
        2.3.2 随机分组及盲法设计
        2.3.3 治疗方法
        2.3.4 观察指标
        2.3.5 疗效评定标准
        2.3.6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4 统计方法
    2.5 试验结果
        2.5.1 一般数据
        2.5.2 评价指标结果
        2.5.3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疗效结果分析
        3.1.1 HAMA结果分析
        3.1.2 HAMD结果分析
        3.1.3 SDS结果分析
        3.1.4 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3.1.5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3.1.6 复发率结果分析
        3.1.7 安全性分析
        3.1.8 依从性评价
        3.1.9 综合分析
    3.2 课题设计
        3.2.1 赖氏通元法介绍
        3.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理论依据分析
        3.2.3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选穴依据
    3.3 课题有关问题及展望
        3.3.1 课题创新之处
        3.3.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7)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越鞠丸方证基本认识
    1 组成与用法
    2 使用注意事项
    3 功效与主治
        3.1 功效
        3.2 主治
    4 病机与治则
    5 药物分析
    6 配伍意义
    7 越鞠丸相关方证鉴别
        7.1 小柴胡汤方证
        7.2 四逆散方证
        7.3 逍遥散方证
        7.4 柴胡疏肝散方证
    8 古代医家对越鞠丸的理解和运用
        8.1 名医名家对越鞠丸的理解
        8.2 古代医家对越鞠丸运用的概述
第二章 现代临床医案统计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频次统计
        2.2 黄金分割法
        2.3 聚类分析
        2.4 关联规则
    3 技术路线
        3.1 资料来源
        3.2 资料收集标准
        3.3 文献检索整理流程图
        3.4 数据标化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越鞠丸核心脉症
        4.3 越鞠丸原方药物与加味药物
        4.4 原方药物用量与脉症的关系
        4.5 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关联规则
        4.6 越鞠丸合方情况
    5 分析与讨论
        5.1 一般情况
        5.2 核心脉症
        5.3 原方药物与加味药物
        5.4 原方药物用量与脉症的关系
        5.5 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5.6 越鞠丸的合方情况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越鞠丸临床运用与药理作用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越鞠丸增强海马中PACAP调控CaMKⅡ信号通路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抑郁症及快速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1.1 抑郁症的中医研究
        1.2 抑郁症的西医研究
    2. 快速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3. 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进展
    4. 越鞠丸快速抗抑郁研究进展
    5. PACAP分子与抑郁症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越鞠丸快速逆转慢性轻度应激(CMS)引起的PACAP和下游CaMKⅡ/eEF2信号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实验二 抑制或敲除海马中PACAP的活性阻断越鞠丸的快抗抑郁作用及其信号通路表达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实验三 越鞠丸有效成分栀子苷与山栀子甲酯的快速抗抑郁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2. 数据统计
        3..实验结果
    实验四 慢性重度抑郁症的女性血清PACAP水平研究
        1.1. 患者
        1.2. Elisa测试
        1.3. 数据统计
        1.4.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9)鞠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标准
        1.7 伦理要求
    2.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实验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病例性别构成
        3.3 病例年龄分布
        3.4 心绞痛疗效
        3.5 SF-12生活质量评分
        3.6 中医症候积分
        3.7 中医症候疗效
        3.8 血脂水平
        3.9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水平比较
    4.安全性分析
讨论
    1.西医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认识
        1.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1.2 抑郁症
        1.3 冠心病合并抑郁
    2.中医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认识
        2.1 稳定型心绞痛
        2.2 抑郁症
        2.3 冠心病合并抑郁
    3.鞠七汤组方依据及分析
        3.1 鞠七汤组方依据
        3.2 鞠七汤方解
        3.3 鞠七汤组成药物现代研究
    4.研究结果分析
        4.1 研究指标的选择
        4.2 研究指标的分析
结语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从血瘀、痰郁论治冠心病合并抑郁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表

(10)越鞠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治疗内科疾病
    1.1 郁证
    1.2 抑郁症
    1.3 恶劣心境
    1.4 精神分裂症
    1.5 慢性胃炎
    1.6 胆汁反流性胃炎
    1.7 胃神经官能症
    1.8 胃肠道功能紊乱
    1.9 肠道易激综合征
    1.1 0
    1.1 1
    1.1 2 功能性消化不良
    1.1 3 反流性食管炎
    1.1 4 消化性溃疡
    1.1 5 乙肝
2 治疗妇产科疾病
    2.1 术后胃肠道反应
    2.2 月经病
    2.3 多囊卵巢综合征
    2.4 产后抑郁症
3 治疗男科疾病
    3.1 阳痿
    3.2 阳强
4 治疗耳鼻喉科疾病
    4.1 癔病性失音
    4.2 急慢性咽炎
    4.3 咽异感症
5 小结

四、越鞠丸治疗郁证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概况[J]. 徐雪娇,李天英,范文栋,马芸瑄,张悦,齐子棠,孙谦,谢璐. 医学综述, 2021
  • [2]越鞠丸合左金丸联合西药对肝胃郁热型NERD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艺瑶.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黄芩在治疗抑郁症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及其抗抑郁机制研究[D]. 赵凡.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4]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D]. 李亚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研究[D]. 林洁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 陈萱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D]. 黄妍妍.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越鞠丸增强海马中PACAP调控CaMKⅡ信号通路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D]. 张海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鞠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临床观察[D]. 何宗霞.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越鞠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蔡秀江,黄美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6)

标签:;  ;  ;  ;  ;  

越橘丸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