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衬砌技术的发展

公路隧道衬砌技术的发展

一、公路隧道衬砌技术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朋波[1](2021)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控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公路隧道施工技术作为公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着公路隧道的施工质量与安全。论文以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控制为中心,对公路隧道施工特点进行剖析,结合施工案例深入研究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隧道施工技术关键点,从多角度对隧道施工进行全方面控制,目的在于保证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为隧道施工后期发展积累更多创新优化的经验。

包立征[2](2021)在《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机理及堵塞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无论是在隧道建设期还是运营期,在排水系统的各位置都有存在,是目前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本课题结合安岚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针对隧道灰岩裂隙水易结晶堵塞隧道排水管的问题,通过样品检测、模型拟合、机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灰岩区隧道结晶堵塞原因。探讨了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的影响因素,阐明了隧道排水系统结晶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何家寨隧道纵向排水管处结晶样进行分析,发现结晶普遍存在,样品含水率高,且结晶与围岩等级无关。对结晶样进行SEM、XRD、XRF等分析,发现晶体形态各异,呈菱形、纺锤形、层片状等,是因为受到盐离子,温度,pH和动力学效应等的影响。此外尽管晶体颜色不一,但结果表明,隧道结晶堵塞物的主要成分为以方解石形式存在的碳酸钙。XPS结果显示,样品中含Si、SiO2、CaCO3、Mg O等,主要成分为CaCO3。根据实际结垢情况,通过饱和指数法、稳定指数法、热力学溶解法对隧道排水系统进行结垢趋势分析,分析结果与隧道现场结晶堵塞程度相吻合。(2)通过分析何家寨隧道水样,发现隧道掌子面不同位置取水,水质差别大,与地质构造、环境气候等有关。隧道纵向排水水质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主要离子为Ca2+、HCO3-、SO42-等,pH较低;第二类溶液则呈强碱性,主要离子为Ca2+、Na+、K+、CO32-等。水中Na+、K+浓度一般与pH呈正相关,与混凝土作用程度强弱有关。(3)试验采用弱碱性和强碱性两种模拟水,分别研究了Ca2+浓度、温度、pH、CO2接触面、盐离子(Na+、Mg2+、K+)浓度等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得出两种条件中:Ca2+浓度、温度、pH的升高均促进了结晶的生成。此外,增大二氧化碳接触面,也有促进结晶的作用,但强碱性条件下,增大二氧化碳接触面对结晶生成作用更显着。添加盐离子均可以减缓晶体的析出,Na+、K+作用效果有限,而Mg2+在弱碱条件中结晶减缓作用程度明显。(4)通过SEM对不同条件生成的晶体进行对比和探究,发现所产生的沉淀中,往往不是生成某种单一的晶体,而是会生成不同形貌的晶体。盐离子的加入会改变CaCO3的微观形貌,晶体稳定性也略有差别。温度、pH等也能改变晶体的形貌、稳定性及粒径大小。(5)通过室内模拟隧道排水系统工艺条件,分别考察弱碱性和强碱性两种水质对结晶规律的影响,发现:波纹管相较于光面管,累计生成沉淀物更多;随着流速的增大,沉淀量逐渐减小;坡度增大,沉淀量呈减小趋势;沉淀量随管径增大而增大;强碱性水质条件下结晶沉淀速率更快,结晶量更大,且垢样黏在管壁内,较难去除。管道材质及流速相比其他工况条件,对沉淀生成量影响显着。另外通过对累计结晶生成量-时间曲线拟合,得到理想环境条件下系统运行约169天后,实验管道将完全堵塞;管道堵塞程度由20%增大到50%时,运行所需时间仅为34天,以此可以确定结晶最佳处理时间,防止管道堵塞加剧。(6)结合实地调研及前期实验结果,得出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地下水与碳酸盐岩作用而引起的溶解过程、喷射混凝土在裂隙水的长期冲刷下发生的水泥水化过程、排水管排水的结晶堵塞过程。结晶产生的原因主要为高pH水质易吸收二氧化碳,与排水溶液中钙离子反应。另外从地质、施工因素、气候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灰岩隧道排水管堵塞的原因。最后从除垢和防垢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除垢对策主要包括隧道纵向排水管堵塞的在线监测、定向清洗及防堵塞方法,以及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缓释剂;防垢对策主要包括排水系统工艺优化及规范施工条件。

王永东,叶铭,郑卓琦,晏帅,漆楚繁[3](2021)在《基于病害关联性的运营隧道衬砌技术状况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运营年限较长的隧道中,衬砌内会存在多种病害并且相互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考虑病害关联性的隧道衬砌技术状况评价方法。通过案例收集调查国内15座运营隧道中166处衬砌结构病害的相关信息,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衬砌病害之间的关联性,然后参考现行规范选取了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工程可变模糊集理论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向量,建立基于病害关联性的隧道衬砌技术状况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堡子梁隧道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病害之间关联性时,隧道衬砌的技术状况综合值排列顺序并未改变,但其数值均大幅增长,平均增长幅度为44.11%,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任志华,张博,丁祖德,计霞飞[4](2020)在《基于云模型的山岭隧道衬砌服役状况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涵盖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的衬砌结构服役状况3层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衬砌病损安全性影响的研究成果和云模型理论,将定性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赋值,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运用云逆向发生器原理生成指标云模型,进一步采用改进EW-AHP综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从指标层到目标层逐层计算各层级云模型,由此得到基于云模型的运营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服役状态评价方法。结合云南山区某国省干线公路隧道质量检测数据,验证云模型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评价方法能反映指标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征,评价结果直观形象。

郝理[5](2020)在《钻爆法山岭公路隧道装配式衬砌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山岭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应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钻爆法由于适应性强和简单灵活的优点已成为我国隧道建设中最常用的施工方法,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难以被其他施工方法完全替代。山岭公路隧道的衬砌及其构件大多采用传统现浇法,采取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隧道内工作条件恶劣,现场工序繁多且相互干扰严重,施工质量和工人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已运营公路隧道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衬砌开裂、结构劣化、渗漏水等质量问题。现浇施工已难以满足现代隧道建设关于施工机械化、高效化、环保化的要求,粗犷的现浇施工与国内越来越严格的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亟需从技术上得到解决。发展山岭公路隧道预制装配式衬砌结构,能够提升山岭公路隧道施工机械化和装配化水平,有效改善和解决上述工程问题,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论文采用文献调研、数据统计、模拟分析等方式,对钻爆法山岭公路隧道开展装配式衬砌结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调研国内外地下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用现状,整理各国装配式衬砌设计理论与计算模型,确定了适用于山岭公路隧道装配式衬砌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2)根据国内外明挖隧道、暗挖隧道以及盾构隧道的结构设计和研究成果,结合钻爆法施工特点,提出了适用于钻爆法山岭公路隧道的装配式衬砌结构体系,包括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衬砌结构形式、衬砌类型、接头构造、衬砌防水、构件设计、拼装方式、结构分块等。(3)考虑装配式衬砌运输拼装的高效性和工程适应性,细部构造设计中提出新型仰拱分段方法,大大减小预制仰拱块单块厚度,较好的保证了结构可靠性。同时,提出了山岭公路隧道的新型预制装配式无填充仰拱结构。(4)考虑装配式衬砌的施工便捷性,提出操作简单、便于施工的新型搭接式接头,精细化模拟了搭接式接头和常用榫式接头,研究接头的力学行为特征,揭示了接头结构的应力和应变的演化规律,掌握了影响接头受力的主要因素,为装配式衬砌优化接头设计提供思路。(5)从安全可靠性和施工适应性等多方面对装配式衬砌进行设计参数研究。采用梁-弹簧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从结构分块、结构厚度、转动刚度等方面对装配式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和变形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设计参数。

沈昊,许昱[6](2020)在《公路隧道装配式衬砌的应用及发展》文中认为首先阐述装配式衬砌施工的技术优势,并分析隧道装配式衬砌施工的工序流程及施工重点,随后探讨该项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强化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提升施工的机械化水平,推动我国公路施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薛永宏,曾鲁平[7](2019)在《隧道单层衬砌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该文从单层衬砌技术的发展历程、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材料组成及防排水设计方面对隧道单层衬砌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单层衬砌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兰俊[8](2019)在《深部高地应力软岩隧洞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核工业、国防工业、交通水利等行业地下工程规模和深度均在高速增长。由于地质条件、变形特征的复杂性,深部高地应力围岩变形和破坏出现了蠕变时间可长达3年,蠕变量高达1.6m,支护过早、过迟及衬砌受力极不均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世界性技术难题。针对此,本文提出深部高地应力软岩隧洞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具有以下4个特性:(1)可以给予围岩一定量变形空间(30cm50cm);(2)可在围岩蠕变过程中均化衬砌受力;(3)可在围岩蠕变过程中给岩体提供指定的支护力,使得围岩最终蠕变量大幅降低;(4)降低整体的施工成本。为了定量分析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的支护效果和支护机理,开展了系列试验,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深部高地应力软岩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该技术分为流质充填衬砌初装阶段、低于卸压阈值均化增压阶段、充填物泄出卸压阶段3个阶段。(2)非泄出阶段不同流质充填物减载效果研究1)自主研发流质充填物非泄出条件下受力侧限装置,开展流质物非泄出条件下的加载试验,得出5种流质充填物在压密过程中提供给围岩卸力最大变形空间排序为8mm土体>4mm土体>8mm低强陶粒>粗砂>特细砂。2)流质物非泄出条件下,5种流质充填物均有较好的削减缓冲层顶部结构荷载峰值的减载效果。加载至极限荷载时,削减缓冲层顶部结构荷载峰值的减载效果排序为特细砂(削减缓冲层顶部结构荷载峰值达49.29%)>粗砂(削减40.36%)>8mm土体(削减25.20%)>4mm土体(削减17.43%)>8mm低强陶粒(削减12.33%)。3)研发可调侧限刚度的流质充填卸能效应装置,给出考虑围岩不同侧限刚度下填充特细砂、粗砂、粗粒土的减载规律。(3)可抽吸砂和工程碎屑物衬砌支护技术研究1)可抽吸试验表明跨中和1/4跨的挠度、弯矩和压力增长速率排序为无缓冲层衬砌>粗砂衬砌>特细砂衬砌,表明设置充砂缓冲层后衬砌结构受力较大的位置的弯矩随荷载增大速率大幅降低,减载效果显着,且特细砂衬砌减载效果优于粗砂衬砌。2)跨端的挠度、弯矩和压力增长速率排序为特细砂衬砌>粗砂衬砌>无缓冲层衬砌,表明充砂衬砌结构会将受力较大位置荷载均化到受力较小的位置,且特细砂衬砌均化效果优于粗砂衬砌。3)提出成本更加低廉的废弃土体和碎石作为填充材料,综合考虑支护、减载均化及流质泄出效果情况,给出最优排序为特细砂>粗砂>8mm废弃土>碎石。(4)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可视化研究研发可视化加载卸压装置,建立流质泄出空腔区时空演化规律及对应卸载效果,给出确定流质泄出空腔区发育情况的技术方法。(5)砂和工程碎屑物衬砌隔震和抗冲击性能研究1)针对砂和工程废弃碎屑物衬砌支护,给出不同流质充填厚度下卸除震动和冲击荷载的规律,最终给出确定完全卸除震动和冲击荷载最适流质填充厚度的判别方法。2)给出冲击过程中任意时刻下冲击应力随沉降量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冲击应力?与速度v、时间t、沉降量s的关系式。(6)工程应用研究基于丹巴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传统支护与流质充填支护受力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的可行性。并总结不同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的效果,给出流质填充物材料特性及材料成本对比表,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桑运龙,赵芳,刘学增,严邵洋[9](2018)在《严重不良地质段隧道结构长期监测与安全评价》文中提出在役公路隧道开展长期监测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性认识,但目前养护作业仍以结构检查为主,运营期监测实施案例不多,仅通过检查较难及时跟踪病害发展、准确评价结构安全状况,也不利于长期监测技术的发展。文章以穿越严重不良地质段的隧道工程为例,综合考虑施工揭露不良地质条件及运营期病害特征,研究制定了针对性的长期监测方案,并开展实际应用,进而基于监测数据评价结构技术状况,指导维修养护。通过研究,制定了涵盖建设期、运营期的长期监测方案,包括建设期严重不良地质段的预埋监测及运营期的病害部位监测,明确了不同阶段及部位的监测内容、断面、测点位置、仪器选型、自动化监测方法等。长期监测数据有效反映了自断面开挖起结构外部荷载、内力受围岩劣化影响的变化过程及分布特征。位于断层及围岩过渡段处的监测断面,围岩压力相对较大;在施工初期,围岩压力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隧道投入运营后,围岩压力出现较大波动,隧道运营半年后,围岩压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衬砌裂缝、沉降变形与围岩压力变化基本一致;截止目前预埋监测断面围岩压力、结构内力、病害段裂缝及变形已基本稳定。衬砌裂损技术状况值为2,左拱腰结构安全系数由2.8降至1.8,降幅35. 7%,与技术状况值基本吻合。依据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型病害提出了处治建议,指导了隧道结构养护维修。

杨华[10](2017)在《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衬砌技术现状初探》文中提出立足于数值计算方法、人工智能法以及围岩分类法的基础,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的耦合应用和块体理论发展研究了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发展趋势,同时以此作为前提,对衬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呈现出的组装式拱架和衬砌台车进行了讨论,从而使得衬砌技术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二、公路隧道衬砌技术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隧道衬砌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控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公路隧道施工特点剖析
3 公路隧道施工案例介绍
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4.1 爆破技术的应用
    4.2 洞身开挖技术的应用
        1)中导洞施工
        2)左右洞施工
    4.3 二次衬砌施工技术的应用
    4.4 混凝土喷射技术的应用
5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控制
    5.1 加大设计审核力度
    5.2 提高材料质量管理能力
    5.3 严格把控施工技术处理
6 结语

(2)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机理及堵塞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研究现状
        1.4.1 隧道堵塞病害研究
        1.4.2 隧道排水管堵塞问题研究
        1.4.3 结晶理论及结晶形成过程
        1.4.4 隧道灰裂隙水结晶影响因素研究
        1.4.5 结晶堵塞防治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课题来源
2 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质特征及垢样成分分析
    2.1 工程背景及概况
    2.2 实验方法
        2.2.1 垢样、水样分析
        2.2.2 结垢趋势预测
    2.3 结晶现象与现场环境
        2.3.1 结晶现象
        2.3.2 现场环境
    2.4 垢样采集及分析
        2.4.1 XRD结果分析
        2.4.2 SEM结果分析
        2.4.3 XRF结果分析
        2.4.4 XPS结果分析
    2.5 水质分析
        2.5.1 水样采集和保存
        2.5.2 水质实验结果
    2.6 隧道排水管结晶趋势预测模型
        2.6.1 碳酸钙结垢趋势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评价
        2.6.2 硫酸钙结垢趋势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评价
    2.7 小结
3 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影响因素分析
    3.1 主要试剂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主要试剂配制
        3.2.2 碳酸钙结晶的影响研究
    3.3 弱碱性条件下碳酸钙结晶影响因素分析
        3.3.1 成垢离子浓度的影响
        3.3.2 温度的影响
        3.3.3 pH值的影响
        3.3.4 CO_2的影响
        3.3.5 盐离子的影响
    3.4 强碱性条件下碳酸钙结晶影响因素分析
        3.4.1 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3.4.2 温度的影响
        3.4.3 pH的影响
        3.4.4 CO_2的影响
        3.4.5 盐离子的影响
    3.5 结晶形貌学分析
        3.5.1 温度的影响
        3.5.2 pH的影响
        3.5.3 盐离子的影响
    3.6 小结
4 公路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影响因素分析
    4.1 实验设备及试剂
    4.2 实验装置及设计运行工况
        4.2.1 实验装置
        4.2.2 运行工况
    4.3 实验方法设计
    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结果分析
        4.5.1 坡度的影响
        4.5.2 管径的影响
        4.5.3 管道材质的影响
        4.5.4 流速的影响
    4.6 综合分析
        4.6.1 影响因素分析
        4.6.2 结晶情况分析
        4.6.3 堵塞时间预测
    4.7 小结
5 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规律及防治对策
    5.1 结晶过程
        5.1.1 石灰石的溶解
        5.1.2 喷射混凝土的作用
        5.1.3 排水管结晶
    5.2 结晶产生原因分析
    5.3 堵塞原因分析
        5.3.1 地质条件因素
        5.3.2 施工因素
        5.3.3 环境气候因素
    5.4 结晶堵塞防治建议
        5.4.1 除垢对策
        5.4.2 防垢对策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病害关联性的运营隧道衬砌技术状况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隧道衬砌病害关联性分析
    1.1 关联性分析原理
    1.2 关联性分析结果
    1.3 基于关联性分析的网络影响(ANP)模型
2 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评价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2.1 准则层权重
        2.2.2 指标层权重
    2.3 隶属度的确定
        2.3.1 定性指标的隶属度
        2.3.2 定量指标的隶属度
        2.3.3 评价指标的技术状况值
3 工程应用实例
    3.1 依托工程
    3.2 案例计算
    3.3 结果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基于云模型的山岭隧道衬砌服役状况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运营公路隧道衬砌常见病损
2 云模型理论简介
3 改进EW-AHP权重确定方法
    3.1 改进商权法
    3.2 改进层次分析法
    3.3 综合权重的确定
4 衬砌服役状况的云模型评价方法
    4.1 评价步骤
    4.2 评价指标云模型的生成
    4.3 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4.4 评价等级云模型的生成
5 实例应用
    5.1 隧道衬砌检测指标云模型
    5.2 权重确定
    5.3 评价结果及分析
6 结论

(5)钻爆法山岭公路隧道装配式衬砌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地下预制装配技术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
        1.2.1 国内外地下预制装配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地下预制装配技术工程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装配式衬砌结构体系研究
    2.1 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
    2.2 衬砌结构形式
    2.3 衬砌类型
    2.4 接头构造
        2.4.1 接头形式
        2.4.2 接头连接
    2.5 衬砌防水
        2.5.1 自防水
        2.5.2 接头防水
        2.5.3 预留孔防水
        2.5.4 衬砌外防水
    2.6 构件设计
        2.6.1 衬砌设计
        2.6.2 预制仰拱构造设计
        2.6.3 Π形(三足)构件设计
        2.6.4 预制电缆沟、防撞侧石设计
    2.7 拼装方式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衬砌分块方案研究
    3.1 初步分块方案
    3.2 分块方案计算分析
        3.2.1 设计方法与计算模型的选择
        3.2.2 计算内容
        3.2.3 模型建立
        3.2.4 计算结果
        3.2.5 方案比选分析
    3.3 结构优化与横向设计
        3.3.1 结构优化
        3.3.2 横向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衬砌接头力学特性研究
    4.1 计算模型
        4.1.1 模型假设
        4.1.2 模型建立
    4.2 榫槽式衬砌接头
        4.2.1 接头接触面应力情况
        4.2.2 偏心距对接头影响
        4.2.3 螺栓预紧应力对接头的影响
    4.3 搭接式衬砌接头
        4.3.1 接头接触面应力情况
        4.3.2 偏心距对接头影响
        4.3.3 螺栓预紧应力对接头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衬砌厚度设计研究
    5.1 全预制方案厚度研究
        5.1.1 荷载计算
        5.1.2 有限元模型
        5.1.3 模拟计算结果
        5.1.4 计算分析
    5.2 预制仰拱方案厚度研究
        5.2.1 有限元模型
        5.2.2 模拟计算结果
        5.2.3 计算分析
    5.3 无仰拱方案厚度研究
        5.3.1 有限元模型
        5.3.2 模拟计算结果
        5.3.3 计算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装配式衬砌接头转动刚度研究
    6.1 全预制方案接头刚度研究
        6.1.1 有限元模型
        6.1.2 计算结果与分析
    6.2 无仰拱方案接头刚度研究
        6.2.1 有限元模型
        6.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参加的项目

(6)公路隧道装配式衬砌的应用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装配式衬砌施工技术的优势
    1.1 施工工序简单,施工效率高
    1.2 设计多样化,机械化水平高
    1.3 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
    1.4 可有效提升隧道的营运、救援效率
2 隧道装配式衬砌施工的工序流程和重点
    2.1 衬砌管片的设计、制作及吊装
    2.2 衬砌管片的背后填充、注浆
    2.3 连接衬砌管片
    2.4 衬砌管片的防水
3 国内对于公路隧道装配式衬砌的研究进展
    3.1 衬砌接缝连接的研究
    3.2 管片壁后填充的研究
    3.3 衬砌管片防水的研究
    3.4 现场施工模式的研究
    3.5 管片拼装整机的研究
4 结 语

(7)隧道单层衬砌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展历程
2 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
3 材料组成及防排水设计
4 结语

(8)深部高地应力软岩隧洞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深部高地应力软岩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原理
    2.1 深部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变形的力学机理
    2.2 高地应力区域卸荷作用对岩体应力状态的影响
    2.3 隧道围岩大变形及其类型
    2.4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机制
    2.5 软岩隧道围岩破坏及力学理论解析
    2.6 高地应力软岩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原理
    2.7 小结
3 非泄出阶段不同流质充填物减载效果研究
    3.1 不同流质充填物非泄出支护技术力学机理研究
    3.2 可调侧向刚度的流质充填卸能支护技术研究
    3.3 小结
4 可抽吸砂和工程碎屑物衬砌支护技术研究
    4.1 不同砂粒径下充砂式衬砌支护及卸砂效果研究
    4.2 可抽吸粗土和碎石衬砌支护效果研究
    4.3 小结
5 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可视化研究
    5.1 充砂式衬砌支护技术可视化研究
    5.2 充砂式衬砌抽吸空腔区扩展发育理论计算分析
    5.3 小结
6 砂和工程碎屑物衬砌隔震和抗冲击性能研究
    6.1 冲击荷载和地震荷载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影响
    6.2 砂和工程废弃土体充填衬砌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6.3 砂和工程废弃土体充填衬砌的隔震性能研究
    6.4 小结
7 工程应用研究
    7.1 工程概况
    7.2 力学参数
    7.3 不同衬砌条件下受力分析
    7.4 不同流质材料成本分析及支护技术效果对比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衬砌技术现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理论分析
    1.1 数值计算方法与人工智能方法
    1.2 围岩分类法
2 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发展趋势
    2.1 数值分析方法的耦合应用
    2.2 块体理论发展
3 公路隧道衬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3.1 组装式拱架
    3.2 衬砌台车
4 结语

四、公路隧道衬砌技术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控制探讨[J]. 李朋波.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13)
  • [2]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机理及堵塞规律研究[D]. 包立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病害关联性的运营隧道衬砌技术状况评价研究[J]. 王永东,叶铭,郑卓琦,晏帅,漆楚繁.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04)
  • [4]基于云模型的山岭隧道衬砌服役状况评价方法研究[J]. 任志华,张博,丁祖德,计霞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10)
  • [5]钻爆法山岭公路隧道装配式衬砌结构研究[D]. 郝理.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公路隧道装配式衬砌的应用及发展[J]. 沈昊,许昱.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04)
  • [7]隧道单层衬砌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J]. 薛永宏,曾鲁平. 建材发展导向, 2019(24)
  • [8]深部高地应力软岩隧洞流质充填衬砌支护技术研究[D]. 兰俊. 三峡大学, 2019(03)
  • [9]严重不良地质段隧道结构长期监测与安全评价[J]. 桑运龙,赵芳,刘学增,严邵洋. 现代隧道技术, 2018(S2)
  • [10]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衬砌技术现状初探[J]. 杨华. 山西建筑, 2017(36)

标签:;  ;  ;  

公路隧道衬砌技术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