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展功能接口ECP的高速数据通信终端

基于扩展功能接口ECP的高速数据通信终端

一、基于扩展功能接口ECP的高速数据通信终端(论文文献综述)

宋岱松[1](2021)在《面向工业物联网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工业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制造业逐步实现智能化改造和发展。与此同时,工业物联网系统在信息安全领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严重,如何确保工业物联网系统的通信安全已经成为工业物联网安全的一个研究热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是保障公共信道中通信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实现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满足“一次一密”的数据加密要求。由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和工业系统的高可用性,工业物联网系统需要接入大量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和多个注册中心,终端设备通常资源受限,无法进行高强度的复杂运算,所归属的注册中心也不尽相同。同注册中心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和多注册中心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是两类重要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分别适用于工业物联设备注册在相同注册中心和不同注册中心的场景。现有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各自存在安全或性能缺陷,并且未在应用环境中对所提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开销进行测试和验证。本文分别面向工业物联网的同注册中心场景和多注册中心场景,设计并实现了对应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本文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面向工业物联网的同注册中心场景,针对现有协议无法保障其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存在注册中心资源耗尽、伪随机数序列可预测以及注册阶段隐私泄露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椭圆曲线加密(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的安全增强双向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SEMA-E2C(Secure enhanced anonymous mutual authentication key agreement protocol based on ECC)。SEMA-E2C协议具有完善的数据完整性校验机制和设备动态管理方案,保障了协议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解决了注册中心资源耗尽问题。在SEMA-E2C协议中,为增强伪随机数序列的不可预测性,使用量子随机数对本地随机数生成器种子进行更新;为防止隐私泄露并保障协议各阶段的执行安全,提出了基于ECC的伪协商法;为实现双方的身份认证,提出了基于安全掩码和临时会话密钥的乐观认证法;为快速协商临时会话密钥,提出了基于ECC的临时信息、安全掩码和身份信息的组合哈希法。对SEMA-E2C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仿真验证和性能评估,其结果表明SEMA-E2C协议的安全性强于现有协议,并且其计算开销(12.393 ms)和通信开销(2016 bits)都优于现有协议。(2)面向工业物联网的多注册中心场景,针对现有协议无法保障注册中心间的通信安全,且未能实现设备与注册中心间的多方认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切比雪夫多项式(Extended Chebyshev Polynomials,ECP)的多注册中心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MR2A-ECP(Multi-registry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key agreement protocol based on ECP)。MR2A-ECP协议提出了令牌协商法来实现长期身份令牌的协商式安全下发,并通过长期身份令牌来实现设备和注册中心间的身份认证。另外,结合量子密钥分发技术,MR2A-ECP协议实现了注册中心间的通信安全,并提出了基于身份代理标识、临时信息和量子密钥的组合哈希法来快速计算临时会话密钥,以及提出了基于身份代理标识、临时会话密钥和量子密钥的双重验证法,同时实现了设备双方的身份认证和临时会话密钥的一致性校验。对MR2A-ECP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仿真验证和性能评估,其结果表明MR2A-ECP协议的安全性、计算开销(3.759 ms)以及通信开销(4800 bits)均优于现有协议。(3)基于所提SEMA-E2C协议和MR2A-ECP协议,本文实现了一个工业物联网安全通信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工业物联网通用设备间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保障了会话双方的通信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并且具有较低的性能开销。

孙伶雁[2](2020)在《基于XMPP和GOOSE安全加固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用电用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泛在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开始融合发展,配电网作为连接用户的最后环节,对用户的供电质量和用电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而智能配电终端(Smart Terminal Unit,STU)是配电网运行监视控制的关键设备。IEC TC57工作组正在制定IEC 61850 8-2中的可扩展消息和在线表示协议(e Xtensible Message and Presence Protocol,XMPP)协议可实现配电网STU间的互联互通和保证通信安全,但仅采用XMPP无法满足速动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FA)信息交互时间要求。故本文采用内置安全的XMPP和基于HORS一次性签名的GOOSE over UDP结合的通信映射方案,搭建试验系统验证了XMPP的实时性,开发了基于代理式的分布式FA测试系统,测试了GOOSE over UDP的传输性能。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的实时性和安全性需求。总结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结构和特点,对FA、分布式电源等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根据配电网对通信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归纳了IEC 61850应用于配电网时应满足的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2)基于配电网的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分析明确了基于XMPP和GOOSE over UDP结合的通信映射方案。分析了基于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发电厂,建立了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的信息模型,依据配电网的实时性要求,确定了采用GOOSE over UDP传输实时数据,采用XMPP传输非实时性数据的通信映射方案,为满足安全性要求,分析了XMPP内置的安全机制和基于HORS一次性签名确保GOOSE over UDP通信安全的安全防护方案,以实现配电网中横向和纵向的通信安全,提出了映射方案在配电网中的映射原则。(3)开发了基于代理式分布式FA测试系统,验证了GOOSE over UDP的实时性,搭建试验系统模拟分布式电源通信,验证了XMPP的实时性。测试系统由配电网有源静态模拟平台、通信网络、STU和PC机组成,测试程序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使用C++开发,试验系统测试程序基于Smack类库开发,XMPP服务器选用Openfire,试验主要包括GOOSE over UDP的加解密延迟测试以及网络堵塞对传输影响、不同报文大小和网络负载率对XMPP通信影响。与现有的映射方案进行对比,XMPP和GOOSE over UDP结合的通信映射方案满足分布式电源和缓动型分布式FA的通信要求,可基本满足速动型分布式FA。IEC 61850标准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建立了标准的信息模型,规范了服务映射,XMPP和带安全加固的GOOSE over UDP的映射方案,可实现泛在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融合发展中分布式FA的STU、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等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为配电网的横纵向提供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通信方式。

武奇[3](2019)在《基于FPGA的三维超声成像检测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超声检测理论的日益成熟与实践的广泛积累,以及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超声检测系统正朝着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考虑到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开放程度,给科研人员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造成了诸多限制与不便,因此,本课题在深入调研国内外超声检测系统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一套功能完善的超声检测系统。本文按照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分别设计了以下功能模块:高效率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可实现对输出高压连续可调;高性能的多通道脉冲发射模块,脉冲宽度、脉冲频率、脉冲个数以及脉冲发射重复频率均可调整来适应不同的压电传感器和不同的检测任务;工作模式支持反射式和透射式,可灵活适应不同的检测场景;具有高压保护模块,实现高低压隔离;超声接收电路共有8个通道,可同时独立工作;接收有较大的增益范围,有可选的LNA增益设置、衰减器增益设置、PGA增益设置和ADC数字增益设置,最高可实现60d B的信号放大;支持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采样频率可达65MHz;支持数据通过USB实时上传;多路运动机构同步控制,可同时对3路运动机构的运转方向、速度进行实时控制。仪器硬件电路设计方面统筹设计了发射电路、接收电路、运动控制电路以及中央控制电路等。FPGA的逻辑设计采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并按照模块化思想分为了全局复位模块、A/D模块、缓存模块、SPI协议模块。上位机软件采用Lab VIEW编程,实现人机交互,可实时发送超声检测参数、运动机构控制参数等。仪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声电路的各模块基本实现了技术指标,可应用于无损检测,为超声相控阵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为进一步扩展回波信号数字处理功能及实现超声检测的图像化、自动化、智能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空间。

黄松清[4](2019)在《选矿厂多站水泵远程群控监控系统开发》文中提出针对国内某大型选矿厂多站点水泵房运行系统的建设,其主要基于该选矿厂水泵房的实际运行状况来进行系统的开发工作及方案设计。本文通过利用变频器、真空射流泵、离心泵、电动闸阀、电动球阀等外围设备的联动调节,对所参与设计的一套远程群控监控系统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基于SIMATIC S7-1200可编程控制器和TIA portal全集成自动化软件来进行设计,利用工业以太网的快速传输实现了上下位机的数据交互。本文基于项目工作安排,针对厂房供水压力的稳定控制这一要求。首先通过对厂房供水系统压力的控制方式的性能特征分析,决定采用更加节能的电机转速调节的方法来进行控制。而对于该方法的具体实现,则采用具有无极调速功能的变频调速法来进行电机转速的实际控制。此外,对于厂房供水压力控制量的调节,本文通过对PID控制算法与模糊控制算法的结合,设计了一款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经供水系统近似数学模型仿真测试分析,该款控制器能够有效实现厂房供水压力控制量的稳定调节。接着本文围绕着上述成果并结合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要求,开始进行系统开发工作的相关设计。其主要工作有系统主要设备的选型、电机工/变频系统电路的设计、选型设备的I/O地址分配及连接、系统上下位机相关运行控制程序以及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通信组态等任务。从系统的实际运行反馈情况来看,其能够有效实现对于厂房供水压力的稳定控制。此外,该系统的设计留有足够冗余容量,能够有效满足今后技术性能升级以及产品设备增补的需求。

谢婧[5](2018)在《配电网信息模型异构映射与即插即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供电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电力应用系统分布式应用需求的增长,消除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已成为配网信息集成领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IEC61968/61970和IEC61850标准在配网信息集成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分别为配电管理系统及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信息模型语法提供了规范的定义。配网信息集成需要综合应用IEC61968/61970及IEC61850标准,但不同标准的差异和大量私有扩展导致了模型异构,阻碍了信息集成的实现。本文以IEC61968/61970标准及IEC61850标准为研究基础,分析了信息模型的具体差异及融合建模方法,设计了配网异构信息模型映射与数据转换模块,以电池储能系统为典型对象提出了配网设备即插即用信息流技术的实现架构。首先,分析配网的信息模型差异与差异融合建模方法。本文不仅分析了IEC61970/IEC61968标准更新引发的CIM模型不同版本间异构以及电力企业对CIM私有扩展造成的交互数据难以解析等现象,还阐释了IEC61850标准信息模型与标准CIM模型在模型结构、接口服务、通信协议等方面的差异。基于模型差异分析结果,从拓扑与量测两个方面进行了模型扩展,消除了IEC61850与CIM模型在语法定义、建模范围、模型结构等方面大部分的差异。其次,重点研究配电网异构信息模型映射与数据转换方案。信息模型的差异将会造成信息交互中的数据冲突,阻碍信息集成的正常进行。为实现异构模型间的映射转换,从本体语言表达与本体拓扑存储技术出发,设计了异构信息模型节点映射算法,通过对模型节点语言、结构相似度的比对及冗余度筛选导出优化映射结果,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考查映射方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XSLT转换脚本生成算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异构模型数据转换方案。而后,制定了一致性测试规则与测试方案构架。最后,以不同版本CIM变压器模型实例及IEC61850、IEC61968拓扑模型实例为算例执行映射转换并进行一致性测试,验证异构信息模型映射与数据转换算法可用性及结果可靠性。最后,研究配网设备即插即用信息流的实现机制。异构信息模型映射与数据转换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标准化的信息集成,为分布式能源主动控制和管理奠定基础。选取电池储能系统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各典型场景下BESS的运行状态、控制策略及功能需求,选取特定功能的逻辑节点组建逻辑设备并进行自描述配置。基于IEC61850标准,分析了BESS并网的发现/注册机制及IEC61850通信模型与IEC60870-5-104规约映射的方法。以自描述建模为基础、以异构信息模型映射与数据转换模块为核心、以通信模型和规约映射为保障,构建了电池储能系统即插即用信息流实现架构。本文研究成果能够为配网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互提供模型映射与数据转换服务,有利于提升分布式能源并网运行的有效性和便捷性,切实提高配网信息集成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于洪海[6](2017)在《实时大容量存储记录仪数据传输专用接口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设备,受限于复杂的工作环境,海上钻井平台需要实时采集和分析大量气象、海纹和工作状态等数据信息,以确保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的传输速度成为制约钻井平台信息处理速度的关键环节,为提升数据传输速度,本文设计了大容量存储记录仪专用数据传输接口,以满足钻井平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论文首先分析了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数据传输速率需求,提出了实时大容量存储记录仪数据传输专用接口总体设计方案,采用UDP和Xilinx Aurora为通信协议,以光纤为物理链路实现万兆以太网和光纤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然后,以PowerPC和Xilinx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Virtex-7芯片为核心设计了专用数据传输接口的硬件系统,并利用FPGA Verilog语言完成了光纤传输的软件设计;最后,通过与存储记录仪进行联机调试,完成了专用数据传输接口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论文设计的3路网络接口,单路写入速率不小于500Mbps;6路光纤传输速率3.125Gbps,单路持续写入速率不低于1600Mbps;数据接口总传输速率不低于900MBps。本文设计的大容量存储记录仪专用数据传输接口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钻井平台大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黎永昌[7](2016)在《基于IEC 61850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远动通信终端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作为配套设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简称充电站)的规模以及数量不断增长,充电站负荷占配网总负荷的比重亦不断提高。充电站负荷具有时空随机性强、负载变化率大以及谐波污染严重等特性,若不对其加以监视与控制,将严重影响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以及可靠、经济运行,给配电网的调度管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配电调度控制中心亟需与区内各充电站进行远动通信,实时掌握电压、谐波、三相不平衡度等电气参数。从而及时地响应控制决策,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全局电能质量优化。上述远动通信的实现,重点在于建立合理的通信架构、可靠的远动通信终端以及规范的通信模型。IEC 61850是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领域最新的国际标准,其目标在于规范电力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提高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将IEC 61850标准应用于配网自动化领域,可解决传统规约因各厂家扩展内容不一导致的互操作性问题,并减少自动化通信设备的接入、配置和维护工作量。为满足应用IEC 61850以增强设备互操作性、减少安装和维护工作量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IEC 61850开展充电站远动通信的相关研究。为弥补当前业界在电动汽车充电站远动通信方面研究的欠缺,本文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IEC 61850开展充电站远动通信相关研究。根据充电站的一次系统架构进行远动通信架构的分析、设计,将IEC 61850中的ACSI服务映射至制造业报文规范MMS以进行远动通信。随后基于高性能嵌入式处理芯片以及以太网通信芯片设计对应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远动通信终端硬件,并开发对应的通信软件。进而通过IEC61850-7-4兼容逻辑节点以及经扩展的IEC 61850-7-420逻辑节点实现所研发装置的远动通信IEC 61850信息模型的构建。最终搭建包括RTDS实时数字仿真系统、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充电站远动通信终端、配电控制中心通信前置机以及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远动通信测试平台,进行了远动通信所涉及信息采集汇总、远方控制等所有功能的测试。通过IEC 61850测试软件IEDScout以及网络抓包软件WireShark分析远动通信过程。测试结果显示,通信功能运行正常,通信平均耗时指标满足了IEC 61850的非实时报文延时要求。所研究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远动通信架构、远动通信终端以及对应IEC 61850信息建模方案有效可行。

徐陈成[8](2015)在《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愈来愈受重视,基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迅速。微电网是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有效减小了分布式电源分散接入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同时满足了用户供电可靠性和多样性需求。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的制定、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都需要实时监控数据作支撑。微电网的主要设备在并网点处需要安装测控装置,完成测量、控制、建模、通信的功能。本文研究了一种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提出了一种分层式的微电网综合监控系统,分析了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在监控系统中的作用。然后,进行了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功能分析和软硬件架构设计,其次,介绍了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实现原理。最后,搭建了微电网实验平台,对测控装置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1)基于微电网技术产业应用背景的研究,分析了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研究应用价值,对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2)提出一种微电网综合监控系统,包括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微电网中央控制器MGCC.能量管理系统EMS。分析了测控装置的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电能质量分析功能、保护控制功能、网络通信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从软硬件架构两个层面分析了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框架组成。(3)提出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硬件系统架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测量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四个部分。分析了各硬件模块的电路实现。中央处理器模块采用TI的双核处理器F28M35H52C,还包括电源模块、复位电路、JTAG接口:存储器模块包括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和外部扩展存储器SDRAM;通信模块包括以太网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模拟信号采集模块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和模数转换器,采用电能计量芯片ADE7878:人机接口模块采用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开入开出模块采用光耦隔离。(4)提出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软件架构,包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应用软件,分析了双系统的调试流程。分析了各软件功能的实现原理。数据采集与电能质量分析功能方面,分析了微电网电能质量的特殊性,介绍了电能质量的检测方法,采用ADE7878芯片实现电能数据采集。保护控制功能方面,通过分析如何选取微电网保护故障量,提出网络化微电网保护原理和方案。网络通信功能方面,阐述了以太网通信原理和中央处理器内核通信IPC原理。人机交互功能方面介绍了触摸屏软件开发流程及人机界面。(5)基于微电网实验平台对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进行功能测试。构建了微电网实验平台,介绍了主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的拓扑结构,进行针对各项功能的实验测试。电能质量分析功能测试,进行了频率测量、电压测量、电流测量、谐波测量、三相不平衡度测量、闪变测量。保护控制功能测试,通过模拟发生线路短路,验证了基于通信的网络化微电网保护方案的可行性。网络通信功能测试进行了以太网收发数据报文的实验。人机交互功能测试,通过测量额定母线电压和电流验证了触摸屏正常工作。一系列功能测试说明,测控装置满足微电网工程应用的实际要求。

薛尚武[9](2012)在《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硬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安全问题。众多的企业、组织、政府部门与机构都在组建和发展自己的网络,并连接到互联网上,以充分共享、利用网络的信息和资源。然而,商业行为的互联网化,使得互联网网络攻击被剧增的商业利益所驱动而爆发式增长。因此,建立一种安全便捷的通信技术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介绍了设计并开发的安全网络接口模块,该模块拥有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的功能。首先介绍了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安全性功能设计。然后详细介绍了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并行接口通信方案。此并行接口通信方案加入了缓冲区的设计,提高了并行接口数据通信的数据传输效率,使得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用户端的数据传输能力达到了与百兆网口数据传输能力相匹配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应用范围。最后,对安全网络接口模块进行并行接口通信测试,表明并行接口在终端设备进行百兆速度读写操作时,能够有效地传输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本课题的研究,顺应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安全网络通信工具,并在提高并行接口通信速率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袁亚[10](2007)在《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嵌入式安全终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连接起来的设备和应用程序越来越多,不仅仅包括各种服务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还包括我们的手机、掌上电脑和各式各样的嵌入式设备。虽然网络为计算机业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些连接在网络中的设备极有可能会受到攻击。在这样一个网络互连的时代,信息交互如此频繁,如何保护存储或传输的信息不被窃取或篡改?如何保证我们的系统和应用程序能正常安全的运行?这些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很早就开始着手网络安全技术和台式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由于其系统资源有限、处理能力不强,在增强嵌入式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实现嵌入式安全方案的措施都集中在为操作系统构建安全特性。然而操作系统是开放定义,且非常复杂的软件系统,因此仅仅基于OS来提供可靠的安全性是很困难的。另一种选择是增加硬件安全性模块。纯粹通过硬件方案解决,在CPU设计中加入安全性能的方案显然不够灵活,不能针对新的安全功能进行调整,而且会增加设计的生产成本,对功耗产生不利的影响;若通过增加片外硬件,如存储器或协处理器,这种方法同样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而且不能保证片外器件的信号完整性——硬件可能被移除或被干扰。正因为缺乏跨平台的公共安全单元,嵌入式安全措施的实现一直以来成本很高,至今没有一种标准的安全解决方案。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在现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嵌入式安全终端,并利用该安全终端实现具体应用系统——网络多媒体安全播控系统——来验证安全终端的可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嵌入式系统中增加安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具体介绍目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对其实现原理和特性作一定的分析和对比。接着本文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嵌入式终端上公共安全架构的设计方案。最后利用构建的安全终端实现网络多媒体安全播控系统,利用安全终端实现媒体文件的播放和存储,以及和媒体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安全播控系统的设计参考OMA DRM 2.0标准,主要功能有客户端身份认证、媒体内容保护和存储,以及播放监控等。利用该安全播控系统的实现来证明嵌入式安全终端的正确性和可用性。本文的主要贡献有:1.对几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供业界参考。2.基于ARM的TrustZone技术构建出嵌入式安全终端,给出了该安全终端的系统架构、具体设计和参考实现。3.设计和实现了网络多媒体播放系统,包括该系统的认证流程,媒体保护措施和内容存储管理。为如何构建具有安全性的网络多媒体播放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论文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相关科研项目或者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解决方案。

二、基于扩展功能接口ECP的高速数据通信终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扩展功能接口ECP的高速数据通信终端(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工业物联网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总体的研究现状概述
        1.2.2 基于ECC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ECP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现状
        1.2.4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基础理论与代表性协议缺陷分析
    2.1 基础理论
        2.1.1 网络模型
        2.1.2 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概述
        2.1.3 安全属性
        2.1.4 椭圆曲线加密
        2.1.5 扩展切比雪夫多项式
        2.1.6 BAN逻辑
        2.1.7 Proverif验证工具
    2.2 现有代表性协议安全性缺陷分析
        2.2.1 Odelu协议安全性缺陷分析
        2.2.2 Mahmood协议安全性缺陷分析
        2.2.3 Abbasinezhad-Mood协议安全性缺陷分析
        2.2.4 Pak协议安全性缺陷分析
        2.2.5 Jabbari协议安全性缺陷分析
        2.2.6 Abbasinezhad-Mood协议安全性缺陷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ECC的安全增强双向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3.1 章节引言
    3.2 SEMA-E2C协议简介
    3.3 SEMA-E2C协议执行步骤
        3.3.1 SEMA-E2C协议初始化阶段
        3.3.2 SEMA-E2C协议注册阶段
        3.3.3 SEMA-E2C协议认证密钥协商阶段
        3.3.4 SEMA-E2C协议注销阶段
        3.3.5 SEMA-E2C协议更新阶段
    3.4 SEMA-E2C协议安全性分析与仿真验证
        3.4.1 SEMA-E2C协议形式化安全性分析
        3.4.2 SEMA-E2C协议非形式化安全性分析
        3.4.3 SEMA-E2C协议安全性Proverif仿真验证
    3.5 SEMA-E2C协议安全性与性能评估
        3.5.1 SEMA-E2C协议安全性评估
        3.5.2 SEMA-E2C协议性能评估
        3.5.3 SEMA-E2C协议安全性与性能综合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ECP的多注册中心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4.1 章节引言
    4.2 MR2A-ECP协议简介
    4.3 MR2A-ECP协议执行步骤
        4.3.1 MR2A-ECP协议初始化阶段
        4.3.2 MR2A-ECP协议注册阶段
        4.3.3 MR2A-ECP协议认证密钥协商阶段
        4.3.4 MR2A-ECP协议注销阶段
        4.3.5 MR2A-ECP协议更新阶段
    4.4 MR2A-ECP协议安全性分析与仿真验证
        4.4.1 MR2A-ECP协议形式化安全性分析
        4.4.2 MR2A-ECP协议非形式化安全性分析
        4.4.3 MR2A-ECP协议Proverif仿真验证
    4.5 MR2A-ECP协议安全性与性能评估
        4.5.1 MR2A-ECP协议安全性评估
        4.5.2 MR2A-ECP协议性能评估
        4.5.3 MR2A-ECP协议安全性与性能综合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用系统实现
    5.1 章节引言
    5.2 系统架构
    5.3 系统实现
        5.3.1 用户模块
        5.3.2 协议模块
        5.3.3 告警模块
    5.4 系统测试
        5.4.1 系统部署
        5.4.2 安全性测试
        5.4.3 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XMPP和GOOSE安全加固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映射需求
    2.1 配电自动化系统映射需求分析
        2.1.1 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时性要求
        2.1.2 配电网自动化的安全性要求
    2.2 基于IEC61850的馈线自动化应用场景分析
        2.2.1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
        2.2.2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2.3 基于IEC61850的分布式电源应用场景分析
        2.3.1 分布式电源监控通信原理
        2.3.2 分布式电源终端信息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安全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映射方案
    3.1 总体映射方案
    3.2 基于XMPP的非实时数据传输
        3.2.1 XMPP的简介
        3.2.2 XMPP的通信映射方法
        3.2.3 XMPP在典型场景的应用
        3.2.4 XMPP的信息安全
    3.3 基于GOOSE OVER UDP的实时数据传输
        3.3.1 GOOSE的简介
        3.3.2 GOOSE over UDP的传输方式的实现
        3.3.3 GOOSE over UDP的安全防护
    3.4 映射方案的配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映射方案的试验验证
    4.1 应用测试环境搭建
        4.1.1 试验系统简介
        4.1.2 测试程序
    4.2 XMPP传输延时测试
        4.2.1 XMPP的实时性测试
        4.2.2 XMPP实时性测试分析
    4.3 GOOSE OVER UDP传输延时测试
        4.3.1 带安全加密的传输延时测试实现
        4.3.2 安全加密对传输延时影响测试分析
        4.3.3 网络堵塞对传输延时影响测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3)基于FPGA的三维超声成像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外超声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超声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框架的设计
    2.2 各模块技术设计指标
    2.3 电磁兼容设计
第三章 超声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高压电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1 高压电源设计原理
        3.1.2 设计框图
        3.1.3 核心器件介绍
        3.1.4 电路原理图设计
        3.1.5 电路PCB设计与实物展示
    3.2 脉冲激励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2.1 核心器件介绍
        3.2.2 片上波束整形模式介绍及工作过程
        3.2.3 脉冲发生器
        3.2.4 寄存器控制
        3.2.5 原理图设计
        3.2.6 PCB设计和实物展示
    3.3 接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3.1 原理框图
        3.3.2 功能详述
        3.3.3 原理图设计
        3.3.4 PCB设计和实物展示
    3.4 运动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5 USB通讯模块的的设计与实现
        3.5.1 核心器件介绍
        3.5.2 原理图设计
    3.6 中央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6.1 电源模块设计
        3.6.2 JTAG配置电路设计
        3.6.3 时钟设计
第四章 超声检测系统的FPGA逻辑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及硬件描述语言
        4.1.1 开发环境
        4.1.2 硬件描述语言
    4.2 顶层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全局复位设计与实现
    4.4 A/D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LVDS逻辑控制时序图
        4.4.2 A/D模块的控制端口
        4.4.3 核心模块说明
    4.5 缓存模块FIFO的设计与实现
    4.6 SPI通讯模块与实现
第五章 超声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1 超声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分析
        5.1.1 开发环境及语言
        5.1.2 需求分析
        5.1.3 软件框架说明
    5.2 超声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的实现
        5.2.1 超声电路参数设置
        5.2.2 三维运动控制模块
        5.2.3 扫查显示模块
第六章 超声检测系统的性能测试
    6.1 激励电压源性能测试
    6.2 激励脉冲信号频率测试
    6.3 接收电路ADC性能测试
    6.4 A扫描测试
    6.5 自动化扫查测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选矿厂多站水泵远程群控监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恒压供水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工业以太网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理论分析及方案设计
    2.1 环水控制系统工艺介绍
    2.2 系统理论分析
        2.2.1 供水系统的性能特征分析
        2.2.2 变频调速原理
    2.3 系统方案设计
        2.3.1 设计原则
        2.3.2 项目建设内容
        2.3.3 系统层级结构
        2.3.4 功能单元设计
        2.3.5 远程群控监控系统组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
    3.1 数字式PID控制算法
    3.2 模糊控制理论
    3.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设计
        3.3.1 语言变量词集的定义
        3.3.2 模糊论域及模糊子集的定义
        3.3.3 模糊控制规则集的设计
        3.3.4 模糊推理法的设计
        3.3.5 去模糊化的设计
    3.4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仿真分析
        3.4.1 被控对象近似数学模型创建
        3.4.2 系统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集成设计
    4.1 泵站主要设备选型
        4.1.1 现场数据采集设备
        4.1.2 执行设备
        4.1.3 数据处理及信号传输设备
    4.2 系统电路设计
        4.2.1 水泵电机工—变频切换电路
        4.2.2 水泵电机工—变频控制电路
    4.3 系统I/O地址分配及设备连接
        4.3.1 控制器数字量I/0 地址分配
        4.3.2 变频器连接及设置
        4.3.3 现场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组态设计
    5.1 TIA Portal软件使用简介
    5.2 系统下位机程序设计
        5.2.1 各主要功能块设计
        5.2.2 其它功能块设计
    5.3 系统上位机监控系统开发
        5.3.1 用户管理
        5.3.2 监控主画面
        5.3.3 设备控制
        5.3.4 参数设置
        5.3.5 报警视图
    5.4 系统通信组态
        5.4.1 网络拓扑结构
        5.4.2 PLC间的通信组态
        5.4.3 PLC与 PC间的通信组态
        5.4.4 PLC与触摸屏HMI的通信组态
    5.5 系统运行概况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系统程序代码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配电网信息模型异构映射与即插即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标准化信息模型
        1.2.2 异构XML数据转换与测试
        1.2.3 配网通信体系
        1.2.4 即插即用机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异构信息模型差异分析
    2.1 引言
    2.2 IEC61970/61968标准与IEC61850标准
        2.2.1 IEC61970/61968标准
        2.2.2 IEC61850标准
    2.3 CIM模型差异分析
        2.3.1 CIM模型发展历程
        2.3.2 CIM模型版本更新
        2.3.3 CIM模型扩展
    2.4 IEC61850与CIM模型差异分析
        2.4.1 静态拓扑模型差异
        2.4.2 量测模型差异
    2.5 IEC61850与CIM模型差异融合
        2.5.1 IEC61850拓扑模型扩展
        2.5.2 IEC61968量测模型扩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异构信息模型节点映射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本体分析技术
        3.2.1 本体表达方法
        3.2.2 模型本体构造
        3.2.3 本体存储结构
    3.3 模型节点映射
        3.3.1 映射算法流程
        3.3.2 语言相似度计算
        3.3.3 结构相似度计算
        3.3.4 映射结果优化
        3.3.5 映射结果评估
    3.4 算例验证
        3.4.1 异构变压器模型映射算例
        3.4.2 异构拓扑模型映射算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异构信息模型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异构模型数据转换
        4.2.1 XML文件解析
        4.2.2 XSLT转换脚本
        4.2.3 异构转换方案
    4.3 一致性测试
        4.3.1 一致性测试元数据
        4.3.2 一致性测试规则
        4.3.3 一致性测试平台构架
    4.4 算例验证
        4.4.1 异构变压器模型数据转换算例
        4.4.2 异构拓扑模型数据转换算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池储能系统即插即用信息流实现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BESS逻辑建模
        5.2.1 IED建模方法
        5.2.2 BESS功能需求分析
        5.2.3 BESS逻辑节点结构
        5.2.4 自描述文件配置
    5.3 基于IEC61850-80-1的通信模型
        5.3.1 IEC61850 通信模型
        5.3.2 发现/注册机制
        5.3.3 通信模型映射
    5.4 即插即用信息流实现架构
        5.4.1 即插即用信息流
        5.4.2 模型映射与数据转换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申请的发明专利与软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实时大容量存储记录仪数据传输专用接口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第2章 实时大容量存储记录仪数据传输专用接口总体方案
    2.1 总体设计需求
    2.2 总体设计方案
    2.3 光纤传输Aurora协议
    2.4 万兆以太网
        2.4.1 协议分层
        2.4.2 以太网地址结构
        2.4.3 地址解析协议
        2.4.4 UDP协议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时大容量存储记录仪专用传输接口硬件设计
    3.1 专用接口模块设计需求分析
    3.2 光纤接口子卡设计
        3.2.1 QSFP接口电路设计
        3.2.2 接口时钟设计
        3.2.3 FMC-HPC连接电路
        3.2.4 电源模块
    3.3 以太网接口子卡设计
        3.3.1 FMC-4GBE子卡总体框架
        3.3.2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电路
        3.3.3 RJ45 以太网接口硬件设计
        3.3.4 电源模块设计
        3.3.5 参考时钟设计
    3.4 接口板设计
        3.4.1 FMC_HPC连接链路设计
        3.4.2 电源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Aurora协议的光纤传输软件设计
    4.1 Aurora IP核的调用
        4.1.1 IP核框架接口
        4.1.2 数据流接口
        4.1.3 数据流控制接口
        4.1.4 状态控制接口
        4.1.5 本地流量控制接口
        4.1.6 时钟接口
    4.2 软件设计
        4.2.1 复位模块
        4.2.2 软件编程
        4.2.3 约束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专用数据传输接口性能测试
    5.1 数据传输接口PCB制作
    5.2 接口板性能测试
        5.2.1 测试方案
        5.2.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7)基于IEC 61850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远动通信终端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充电站监控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IEC 61850的远动通信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基于IEC 61850的充电站远动通信架构
    2.1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信架构
    2.2 充电站远动终端通信映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动通信终端软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
        3.1.1 主控插件
        3.1.2 通信插件
        3.1.3 其他部分
    3.2 软件设计
        3.2.1 主处理器软件架构
        3.2.2 从处理器软件架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充电站远动通信终端IEC 61850信息建模
    4.1 充电站远动IED的功能分解
    4.2 充电站远动通信终端信息建模
        4.2.1 公共逻辑设备
        4.2.2 测量逻辑设备
        4.2.3 控制逻辑设备
        4.2.4 保护逻辑设备
    4.3 充电站远动通信终端服务模型
    4.4 建模校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远动通信仿真测试
    5.1 通信测试平台
    5.2 系统模型以及通信配置
    5.3 基本远动通信服务测试
        5.3.1 通信初始化
        5.3.2 读写服务
        5.3.3 报告服务
        5.3.4 控制服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本文所取得的成果
    存在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工程应用背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功能分析与架构设计
    2.1 引言
    2.2 微电网综合监控系统架构
    2.3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功能分析
        2.3.1 数据采集与电能质量分析功能
        2.3.2 保护控制功能
        2.3.3 网络通信功能
        2.3.4 人机交互功能
    2.4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架构设计
        2.4.1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硬件架构设计
        2.4.2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软件架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硬件系统整体结构
    3.3 中央处理器模块
        3.3.1 中央处理器
        3.3.2 电源模块
        3.3.3 复位电路
        3.3.4 JTAG接口
    3.4 存储器模块
        3.4.1 处理器内部存储器
        3.4.2 外部扩展存储器
    3.5 通信模块
        3.5.1 以太网接口
        3.5.2 串行通信接口
    3.6 模拟信号采集模块
        3.6.1 信号转换模块
        3.6.2 模数转换模块
    3.7 人机接口模块
    3.8 开入开出模块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
    4.3 数据采集与电能质量分析功能的实现
        4.3.1 微电网电能质量的特殊性
        4.3.2 电能质量的检测方法
        4.3.3 电能数据采集的实现
    4.4 保护控制功能的实现
        4.4.1 微电网保护故障量选取分析
        4.4.2 网络化微电网保护原理
    4.5 网络通信功能的实现
        4.5.1 以太网通信原理
        4.5.2 中央处理器内核通信原理
    4.6 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功能测试
    5.1 引言
    5.2 微电网实验平台的构建
    5.3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5.3.1 电能质量分析功能测试
        5.3.2 保护控制功能测试
        5.3.3 网络通信功能测试
        5.3.4 人机交互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安全
    1.2 安全网络接口模块技术及研究意义
        1.2.1 安全网络接口模块技术
        1.2.2 带缓冲区的并行接口通信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系统概述
    2.1 安全网络接口模块嵌入式系统
    2.2 网络接口模块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
        2.2.1 嵌入式系统的微处理器核心
        2.2.2 存储器
        2.2.3 安全功能芯片
        2.2.4 网卡芯片
        2.2.5 并口与串口
        2.2.6 硬件平台之外观
    2.3 网络接口模块的软件平台
        2.3.1 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
        2.3.2 Libtom密码库
    2.4 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性设计
        2.4.1 身份认证
        2.4.2 数据加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带缓冲区的并口通信的概述
    3.1 并行接口通信工作原理
        3.1.1 并口与IEEE-1284并口
        3.1.2 IEEE-1284并口的五种通信模式
        3.1.3 并口的类型
        3.1.4 几种通信模式的握手协议
        3.1.5 并口的速度
    3.2 带缓冲区的并口通信的设计思路
        3.2.1 可行性分析
        3.2.2 并口电路模型
        3.2.3 并口传输协议
        3.2.4 反向传输过程的协议描述
        3.2.5 前向传输过程
        3.2.6 前向传输过程与反向传输过程的并行进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缓冲区的FPGA设计
    4.1 FPGA的简介
        4.1.1 FPGA的概述
        4.1.2 Spartan-3E系列芯片之XC3S100E介绍
    4.2 ISE开发平台与IP核
        4.2.1 ISE开发平台
        4.2.2 IP核
    4.3 并行接口缓冲区的电路设计的FPGA实现
        4.3.1 FPGA芯片的外围接口
        4.3.2 并行接口缓冲区的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并口通信的实现与效果
    5.1 并口通信测试模型与流程
        5.1.1 并口通信测试模型
        5.1.2 并口通信测试流程
    5.2 测试板的电路设计
        5.2.1 测试板电路设计的整体框架
        5.2.2 控制模块的设计
        5.2.3 参数存储模块的设计
        5.2.4 数据产生模块的设计
        5.2.5 数据累加与核对模块;
        5.2.6 测试板的仿真波形图
    5.3 测试结果
        5.3.1 测试环境
        5.3.2 测试图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嵌入式安全终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3 论文组织结构
    1.4 小结
第2章 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
    2.1 可信计算技术概述
    2.2 可信移动平台
    2.3 基于ARM芯片的TrustZone技术
    2.4 TMP和TrustZone技术的对比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TrustZone的嵌入式安全终端的设计
    3.1 设计目标
    3.2 可行性分析
    3.3 整体框架设计
    3.4 Client和Service之间的通信模式
    3.5 各部分调用流程设计
    3.6 模块接口函数的参考设计
    3.7 安全终端的特点
    3.8 小结
第4章 基于安全终端的网络多媒体安全播控系统
    4.1 安全播控系统设计背景
    4.2 OMA DRM 2.0标准概述
    4.3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4.4 媒体文件保护策略
    4.5 播放终端身份认证以及媒体下载过程定义
    4.6 媒体播放终端的实现
    4.7 系统的主要特点
    4.8 小结
第5章 网络多媒体安全播控系统的实现
    5.1 软硬件平台
    5.2 系统各模块具体实现
    5.3 系统运行结果
    5.4 性能测试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有待于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基于扩展功能接口ECP的高速数据通信终端(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工业物联网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研究[D]. 宋岱松. 四川大学, 2021(02)
  • [2]基于XMPP和GOOSE安全加固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研究[D]. 孙伶雁. 山东理工大学, 2020
  • [3]基于FPGA的三维超声成像检测系统[D]. 武奇.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2)
  • [4]选矿厂多站水泵远程群控监控系统开发[D]. 黄松清.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配电网信息模型异构映射与即插即用机制研究[D]. 谢婧.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6]实时大容量存储记录仪数据传输专用接口设计[D]. 于洪海.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7]基于IEC 61850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远动通信终端研发[D]. 黎永昌.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8]微电网多功能测控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徐陈成. 东南大学, 2015(08)
  • [9]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硬件设计[D]. 薛尚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4)
  • [10]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嵌入式安全终端的研究与实现[D]. 袁亚.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基于扩展功能接口ECP的高速数据通信终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