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冯契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观点:冯契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一、意见:冯契认识论的重要范畴(论文文献综述)

郭美华,陈昱哲[1](2021)在《论冯契哲学自由个性之本体论意义的三重维度》文中指出冯契智慧学将自由个体视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存在,这是中国现代哲学本体论的一个创造性说法。这一说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一是自由个体作为本体并非先天的设定或呈现,而是在现实生存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二是自由个性之本体论意义的生成基于充分的认识论展开过程,而非神启式呈现;三是人自身内在多重性的释放与世界之多层性的开放彼此相应,消解某种单一实体对人和世界的囚禁。从而,智慧学的自由个体本体论与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相比,敞开了走向真实存在的可能道路。

郁振华[2](2020)在《论理论智慧》文中指出智慧论题在当代的复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该论题要富有成果地展开,需要做一番返本开新的功夫。就此而言,亚里士多德哲学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亚氏在沉思传统中对理论智慧作了经典论述,其中广义和狭义理论智慧并存而偏重狭义。在当代哲学中,柏尔的德性认识论致力于理论智慧的广义理解,冯契的智慧说则在实践转向的背景下着重阐发了狭义理论智慧。在肯定先哲、前辈和时贤思辨成就的前提下,我们试图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在后形上学时代,通过哲学的变革,为狭义理论智慧重新定向;其次,勾勒一个风格导向的智慧概念,对包括理论智慧在内的各种智慧形态作出统一阐述。

李洪卫[3](2020)在《世界的逻辑构造与超越——冯契早期“智慧说”的思想进路初探》文中指出冯契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早直接提出"智慧说"并致力于此研究的哲学家。他把世界看成人们认识和理论构造的结果,现实世界中个体意见的纷纭对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逻辑结构化所造成的。他提出种类概念和元学概念、个体观念和元学观念,试图将概念的规范性转向观念的直觉和体验,尤其是通过元学观念的建构来实现既不脱离感觉的同时对整个器界把握的理解,实现从有量到无量到无限的把握。冯契除了借助逻辑的方式力图实现观念的自我转变,同时也阐释了运用去私涵养的方式来解除个人的偏私私利等对认识过程的干扰,这是他的"智慧说"会通中西的重要特征,并可见他与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理性观念上的某些共性。

张灵馨[4](2020)在《冯契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冯契作为中国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建构了自身的“智慧说”体系,对中国哲学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冯契自觉地将对美的问题的思考纳入其中,美是他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他追求自由、通往“智慧”的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冯契的美学理论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相关,与他对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近代哲学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如果不了解他的“智慧说”的哲学体系,就无法全面、准确地看待他美学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冯契论“美”与他的“智慧说”相关,“智慧说”是他哲学乃至对美学问题思考的基础。冯契对真善美与人的自由之间关系的探讨,重点关注了美与自由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在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中,他抓住了“言志说”与“意境”理论两条线索,将这两者看作是中国传统抒情艺术的代表,在与西方注重造型艺术的对比中,突显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对“言志说”与“意境”理论的阐发中,他将“言志说”与理想论相结合,强调艺术要为人生服务,既要表现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又要表现艺术理想。他将“意境”看作是超越形式之上的境界和感受,以此来突出中国美学的特色。在对中国近代哲学的研究中,冯契对中国近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的外缘与内因进行了分析,关注了近现代美学家如王国维、朱光潜、鲁迅、宗白华等人对美学研究做出的贡献,同时,关注了近代艺术革命的问题。他不仅自身有对美学问题的独特理解,早年也亲自进行过一些文艺创作,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他所从事的相关美学工作也推动了相关美学教育的发展。总体而言,冯契对美学问题的关注拓宽了中国哲学研究的视域,也为美学理论提供了哲学基础,他提出的审美理想对于完善自由人格、推动美育发展、提高人生境界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崔佳佳[5](2020)在《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机器的智慧化发展迅速,智能化成果被应用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岗位的更替周期骤减,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机器都开始智慧化转型的今天,高职的教学还没有全面重视培养人的智慧,有一些浅层化的表现,尤其是理论教学中存在很多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闭门造车的现象。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高职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教学出发,在高职以知识教学为主的高职专业理论课该何去何从?关于高职专业理论课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符合时代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研究以明确高职专业理论课的深度教学价值追求是什么,在教学各环节有何特征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在大量查阅并梳理文献后,建构了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理论基础,然后采取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深入挖掘高职专业理论课在现实教学中的浅层化表现,最后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中抽象归纳出深度教学的特征,并为促进高职专业理论课教学走向深度提供了策略参考。在深入探讨之后,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冯契的认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深度教学的价值追求是转识成智,结合高职的特殊定位和学情明确了高职专业理论课的价值追求是工匠智慧,回答了高职专业理论课的深度教学价值追求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在经过大量的观察和访谈之后,发现高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在目标上存在忽视职业特色,缺失智慧目标;内容陈旧、失衡,阻碍高职学生的智慧化理解;过程中问题匮乏、感性经验欠缺,使工匠智慧难以生成,理论知识难以转化;评价时标准僵化、主体缺位,难以评价转识成智的过程性和工匠智慧的全面性等浅层化表现。第三,综合对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价值追求的理解与现实教学的浅层化表现,得出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特征,在教学目标方面突出转识成智过程中的职业性引领、强调教学主体对工匠智慧的完整把握;在教学内容方面凸显内容的时代性打好转识成智的基础、注重内容的适切性促进学生智慧化理解;在教学过程方面重视以深刻反思促进工匠智慧生成与以深度交往促进知识转化;在教学评价方面重视真实性评价转识成智全过程与多主体合作评价工匠智慧生成效果。最后提出高职专业理论课的相关工作者应该致力于树立转识成智的深度教学观,丰富深度教学的教学资源,创设深度教学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深度教学的教学能力。

李瑶[6](2019)在《冯契的智慧说探析》文中指出冯契作为中西会通的哲学家,对哲学的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贡献。他着眼于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突破口,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论精髓进行了充分把握,接受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成果,并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发尤其是以毛泽东哲学为主,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哲学创新之路。智慧说就是他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冯契通过对智慧说哲学体系的建构,试图解决中、西哲学中知识与智慧,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冯契强调认识运动是由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两部分组成,必须将这两部分统一起来相互促进,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转识成智,才能达到对智慧的真正把握。冯契智慧说本身实现了理论的创新,这种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认识论上,因为冯契明确表示智慧说的建构是为了对认识论做广义的扩充。因而,冯契的智慧说不仅将“智慧”作为认识论追求的重要目标,主张实现知识与智慧的统一,还通过对辩证逻辑的提倡将认识理论转化为一般的方法论,把对自由、真、善、美等具体价值的阐释纳入到认识论之中,从而实现了认识论、辩证法、价值论的有机统一。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与时代要求,智慧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理论层面,冯契智慧说通俗的哲学语言表达与独特的理论价值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走向大众化、平民化,也使它体现出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对构建反映时代精神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方面,智慧说展现的创新精神以及它对德性培养等问题的讨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林亿[7](2018)在《冯契智慧说中“观点”范畴探析》文中认为从早年以“智慧”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到晚年《智慧说三篇》的问世,冯契建构的“智慧”说哲学体系,为现代中国哲学留下了一个开创性的体系。冯契在“智慧”说中率先将“观点”作为认识论的重要范畴,与疑问的诘难、意见的争论、实践的检验构成认识论的四个环节,是形成真理性认识的必经途径。在冯契的“智慧”说中,“观点”范畴的提炼以“疑问”“意见”两个范畴的概括、展开为前提,是疑问诘难、意见争论的必然发展。文章界定了观点的含义和特点。在冯契看来,观点是贯穿意见之中,并统率意见的一贯见解;观点具有一惯性、社会意识性、多元性的特点。文章阐明了观点范畴与意见范畴的联系与区别。从联系的方面看:“观点”贯穿“意见”之中,不能离开意见而独立存在;“意见”受“观点”的统率、指导。从区别的方面看:观点与意见不一一对应;观点具有社会意识性,但意见不一定具有社会意识性;观点具有一贯性,意见则呈多变性。就“智慧”说中提出的对待认识过程中矛盾现象的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两种观点做出了述评。考察了“智慧”中提出开展观点批判的途径:坚持以全面性和以辩证唯物论的立场看问题。探讨了观点范畴的批判功能:为整理意见提供了手段,为实践检验认识真妄提供了对象,推动了认识的辩证发展。探讨了观点范畴提出的理论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范畴,为真理性认识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必要环节,为之后的人们如何开展观点的分析和批判提供了指导。观点范畴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充当了建构“智慧”重要因子,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如何获得真理的新途径和理论依据。

刘建湘[8](2017)在《从西方哲学看冯契的意见学说》文中指出"意见"是形成西方文明思想核心的大观念之一。西方认识论对意见与知识和真理作了区分,在此基础上,西方政治哲学、西方法律哲学从不同角度对意见与政治、意见与民主和法治、意见与权利和美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在我国,着名哲学家冯契先生把意见作为哲学范畴引入以广义认识论为基础的"智慧说"体系,阐述了"一致而百虑"的意见的矛盾运动规律,阐明了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解决群己关系应当坚持的正确态度及理想人格的培养。从西方哲学看,冯契的意见学说不仅在认识论上阐述了由意见发展到知识和真理的矛盾运动,而且在哲学上论证了意见与民主和法治、意见与权利和德性的关系,这对于实现中国政治民主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晋荣东[9](2017)在《“一致而百虑”与论辩合理性的扩展——对冯契一个观点的梳理、重构与引申》文中认为主体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对象又有各方面的联系并处于矛盾发展之中,因此主体间对于同一问题必然产生意见分歧。意见虽真假纠缠、对错不明,但通过不同意见、观点的争论,同时用逻辑论证、实践检验,就能明辨是非,达到真理。不同意见(包括观点)的争论是达到真理的具体途径构成了冯契称为"一致而百虑"的认识发展普遍规律的核心内容。"一致而百虑"的提出与证成,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真理发展规律,着眼于"如何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等问题,它还要求在科学研究和公共领域中扩展论辩合理性,为此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既反对独断论,也反对相对主义。

邓怡舟[10](2016)在《意见走向真理的路径及其启示》文中认为思想源于疑问,疑问表明知与无知的思维矛盾。包含真理和谬误颗粒的意见,以假说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一己之见,需经群己之辩,凝聚为群体共识,经逻辑推理证明和实践检验,最终辨出真伪。认识经历一个由无知、意见、知识到真理的过程。真理是相对的,在前一认识终点的基础上新的认识又开始,相对真理转化为新的意见,又朝向真理的发展过程。科学研究就是不断超越旧意见,发现新东西而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当今的社会舆论氛围中,研究意见朝向真理的路径,可以为学术讨论、意见交流和科学研究提供其认识论的根据。

二、意见:冯契认识论的重要范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意见:冯契认识论的重要范畴(论文提纲范文)

(1)论冯契哲学自由个性之本体论意义的三重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自由个体作为本体并非先天的设定或呈现,而是在现实生存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
二、自由个性之本体论意义的生成基于充分的认识论展开过程
三、人自身内在多重性的释放与世界之多层性的开放,而非某种单一实体对人和世界的囚禁

(2)论理论智慧(论文提纲范文)

    (一)后形上学时代的狭义理论智慧
    (二)从广义理论智慧到智慧一般

(3)世界的逻辑构造与超越——冯契早期“智慧说”的思想进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观念、概念与意见对立的形成
    (一)观念、概念与思议
    (二)个体横向的对立与意见的形成
二、概念的超越、提升与元学观念
    (一)对概念的超越、提升与回溯
    (二)从元学概念到元学观念
三、无限心、静观的智慧与理性的去私涵养
    (一)无限心与静观的智慧
    (二)去私涵养与理性问题

(4)冯契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冯契美学思想研究之缘起
    二、冯契美学思想研究的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港澳台及国外研究现状
    三、《冯契美学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冯契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哲学上的“智慧说”
        一、广义认识论
        二、知识与智慧
        三、哲学和哲学史
        四、科学和哲学
    第二节 冯契论美及其相关概念
        一、美的对象
        二、美感与快感
        三、美的多样性
        四、美与真和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冯契论真善美与人的自由
    第一节 冯契自由观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
        二、生成阶段
        三、完善阶段
    第二节 真善美与人的理想和自由
        一、真、人生理想与自由
        二、善、道德理想与自由
        三、美、审美理想与自由
    第三节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一、中国哲学史上对理想人格问题的探讨
        二、平民化自由人格的特征
        三、平民化自由人格与儒家理想人格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冯契对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冯契对“言志说”的研究
        一、冯契对“言志”说与典型性格的分析
        二、冯契对“言志说”与理想论的结合
    第二节 冯契对“意境”理论的研究
        一、冯契对“意境”内涵及演变的研究
        二、冯契对近现代“意境”理论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冯契对中国近代美学的探索
    第一节 冯契论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进程
        一、中国近代美学发展的外缘因素
        二、中国美学在近代的内部变革
    第二节 冯契论中国近代美学家的理论及贡献
        一、冯契论王国维的美学理论及贡献
        二、冯契论鲁迅的美学理论及贡献
        三、冯契论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及贡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冯契的美学实践与理论价值
    第一节 冯契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早年文艺创作中的美学思想
        二、积极从事美学工作,推动美育发展
    第二节 冯契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中国哲学与中国美学互相观照
        二、对审美理想的价值追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人工智能时代呼吁高职教育教学走向深处
        1.1.2 高职专业理论课缺乏深度教学的现实需要理论指导
        1.1.3 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研究亟待补充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关于深度教学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深度教学的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整体评析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理论探讨
    2.1 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概念阐释
        2.1.1 深度教学
        2.1.2 高职专业理论课
    2.2 深度教学的价值追求—转识成智
        2.2.1 知识与智慧的意蕴
        2.2.2 教学中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2.2.3 教学中转识成智的条件
        2.2.4 教学在两次飞跃中实现转识成智
    2.3 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价值追求——工匠智慧
        2.3.1 为什么追求工匠智慧
        2.3.2 什么是工匠智慧
第3章 高职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浅层化表现
    3.1 教学目标的浅层化表现
        3.1.1 教学目标偏离,忽视职业特色
        3.1.2 智慧目标缺失,作用难以发挥
    3.2 教学内容的浅层化表现
        3.2.1 教学内容陈旧,“旧识”难转“新智”
        3.2.2 教学内容失衡,阻碍学生智慧化理解
    3.3 教学过程的浅层化表现
        3.3.1 问题匮乏,工匠智慧难以生成
        3.3.2 感性经验欠缺,理论知识难以转化
    3.4 教学评价的浅层化表现
        3.4.1 “标准”僵化,难评转识成智过程性
        3.4.2 “主体”缺位,难评工匠智慧全面性
第4章 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特征
    4.1 深度教学目标的特征
        4.1.1 突出转识成智过程中的职业性引领
        4.1.2 强调教学主体对工匠智慧的完整把握
    4.2 深度教学内容的特征
        4.2.1 凸显内容的时代性打好转识成智的基础
        4.2.2 注重内容的适切性促进学生智慧化理解
    4.3 深度教学过程的特征
        4.3.1 注重以深刻反思促进工匠智慧生成
        4.3.2 重视以深度交往促进知识转化
    4.4 深度教学评价的特征
        4.4.1 注重真实性评价转识成智全过程
        4.4.2 重视多主体合作评价工匠智慧生成效果
第5章 促进高职专业理论课教学走向深度的策略探讨
    5.1 确立转识成智的深度教学观
    5.2 丰富深度教学的教学资源
    5.3 创设深度教学的教学环境
    5.4 提高教师深度教学的能力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Ⅱ: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Ⅲ:高职专业理论课观察表

(6)冯契的智慧说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冯契智慧说的理论来源与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冯契智慧说的理论来源
        一、中国哲学中对知识与智慧的探索
        二、西方哲学中对知识与智慧的讨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论的诠释
    第二节 冯契智慧说的主要内容
        一、智慧说的主干——广义认识论
        二、智慧说的两翼——“两化”命题
第二章 冯契智慧说的理论创新
    第一节 “智慧”作为认识论追求的重要目标
        一、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二、知识与智慧的统一
    第二节 将认识理论转化为一般方法论
        一、逻辑思维过程的辩证法
        二、逻辑思维形式的辩证法
    第三节 将价值纳入到认识论之中
        一、价值论视域与人的自由本质
        二、真善美统一与理想境界的实现
第三章 冯契智慧说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冯契智慧说的理论意义
        一、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第二节 冯契智慧说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了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7)冯契智慧说中“观点”范畴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 创新点
第1章 智慧说中“观点”批判的前提
    1.1 疑问的提出
        1.1.1 疑问的涵义及特点
        1.1.2 疑问的作用
    1.2 意见的争论
        1.2.1 意见的涵义及特点
        1.2.2 意见争论的作用
第2章 智慧说中“观点”范畴的基本内容
    2.1 “观点”的涵义和特点
        2.1.1 “观点”的涵义
        2.1.2 “观点”的特点
    2.2 “观点”与“意见”的联系和区别
        2.2.1 “观点”与“意见”的联系
        2.2.2 “观点”与“意见”的区别
    2.3 对待认识过程中矛盾现象的两个基本观点
        2.3.1 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的观点
    2.4 展开观点分析、批判的途径
        2.4.1 坚持全面性
        2.4.2 坚持以唯物论的立场看问题
第3章 智慧说中“观点”范畴的批判功能
    3.1 观点的批判为整理意见提供了手段
        3.1.1 意见多元性特点的弊端
        3.1.2 观点批判促成集中、有序意见的形成
    3.2 观点的批判对实践检验认识真妄的意义
        3.2.1 观点的批判为实践检验认识是否真理提供了前提
        3.2.2 观点的批判对实践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意义
    3.3 观点的批判与认识的辩证发展
        3.3.1 意见经过观点批判成为辩证逻辑的开端
        3.3.2 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第4章 智慧说中“观点”范畴的理论贡献及启示
    4.1 智慧说中观点范畴的理论贡献
        4.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范畴
        4.1.2 为真理性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环节
        4.1.3 为人们怎样展开观点的分析、批判提供了指导
    4.2 智慧说中观点范畴的启示
        4.2.1 哲学理论创新应有新范畴的概括
        4.2.2 哲学理论体系应当缜密圆融
        4.2.3 中国的哲学创新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意见走向真理的路径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意见是真理和谬误的“母体”
二、意见的自由争论是认识、传播真理的前提、基础和保证
三、群己之辩是个体意见走向群体共识的桥梁
    (一)群己之辩可以使个体意见达到群体共识
    (二)群体共识是一种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意见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检验群体共识的三种途径
    (二)实践最终检验出真理和谬误
    (三)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启示:认识要向前看,才有未来

四、意见:冯契认识论的重要范畴(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冯契哲学自由个性之本体论意义的三重维度[J]. 郭美华,陈昱哲.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论理论智慧[J]. 郁振华. 学术月刊, 2020(10)
  • [3]世界的逻辑构造与超越——冯契早期“智慧说”的思想进路初探[J]. 李洪卫.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冯契美学思想研究[D]. 张灵馨.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5]高职专业理论课深度教学的特征研究[D]. 崔佳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6]冯契的智慧说探析[D]. 李瑶. 武汉大学, 2019(09)
  • [7]冯契智慧说中“观点”范畴探析[D]. 杨林亿. 湘潭大学, 2018(02)
  • [8]从西方哲学看冯契的意见学说[J]. 刘建湘. 思想与文化, 2017(02)
  • [9]“一致而百虑”与论辩合理性的扩展——对冯契一个观点的梳理、重构与引申[J]. 晋荣东.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5)
  • [10]意见走向真理的路径及其启示[J]. 邓怡舟. 学术论坛, 2016(08)

标签:;  ;  ;  ;  ;  

观点:冯契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