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沟种植天麻替代玉米芯新技术

犁沟种植天麻替代玉米芯新技术

一、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周元[1](2005)在《天麻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属兰科天麻族多年生异养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之一。本研究以陕西略阳县的红杆天麻为材料,对其形态结构、开花及授粉特性、块茎生长和无性繁殖的麻种用量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不同替代菌材和不同共生菌对天麻产量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天麻块茎的显微结构表明,在米麻-白麻-箭麻的发育进程中,块茎的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细胞内多糖颗粒数目逐渐增加,体积增大。 2.记录天麻花苔和果实的发育过程,发现花茎、花序轴的伸长以及果实长度、直径的生长过程均呈二次曲线趋势。试验发现花期低温对天麻花的开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人工授粉试验表明,异花授粉在座果率上与自花授粉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异株异花授粉在种子性状和零代麻产量上,比同株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表现好。 3.天麻块茎生长前期为块茎繁殖阶段,新生麻不断萌生,但单窝总重量增长不明显;后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块茎进入旺盛生长期,块茎重量和体积迅速增长。 对天麻无性繁殖的麻种进行的研究表明,过高的栽植密度和过大的白麻作为麻种都不利于天麻产量的提高,10g 左右偏小的白麻是最理想的麻种繁殖材料。 4.对所选用的替代菌材和菌材代料的比较试验证明,青冈木是最为理想的菌材,也可以考虑用桦木、速生杨作为替代菌材,以及用青冈短枝作为菌材代料,对天麻产量的影响不大。 5.分别用不同的共生菌栽培天麻,发现萌发菌-2008 与石斛小菇均能比萌发菌-8104更有效的提高产量;而蜜环菌-815 的增产效果也比蜜环菌京-234 的表现好。

张华[2](2002)在《简介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文中指出

张华[3](2002)在《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文中指出 天麻是一种紧缺名贵中药材,需求量大、价格高、见效快、收益大,近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不少山区乡镇把种植天麻做为一项扶民强镇支柱产业来抓,收到了良好效果,不少人种植天麻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但传统种植方法需耗用大量木材,和国家林木禁伐的林业政策相互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即不破坏林木资源,利用农作物下脚料或树木枝条与落叶代料栽培,是天麻生产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中一项新的课题,为此我们对天麻栽培进行了代料畦栽和代料

张华[4](2002)在《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天麻传统种植方法需耗用大量木材,和国家林木禁伐的林业政策相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利用农作物下脚料或树木枝条与落叶进行了代料畦栽和代料袋栽等多项试验和研究。认为代料畦栽温度、湿度容易掌

张华[5](2002)在《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天麻是一种紧缺名贵中药材,需求量大价格高,见效快收益大。近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不少山区乡镇把种植天麻做为一项扶民强镇支柱产业来抓,收到了良好效果,不少种植天麻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但传统种植方法需耗用大量木材,和国家林木禁伐的林业政策相互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即不破坏林木资源,利用农作物下脚料或树木支条与落叶

刘涤瑕,郑德书[6](1993)在《天麻无棒代料栽培高产新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分为其地下块茎。为名贵短缺药材。天麻的传统栽培方法是利用野生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索和木材培养菌材,进行菌材伴栽。这不仅消耗木材量大、又因菌材培养和天麻栽培过程中蜜环菌素的形成和萌

程雁,郭恒,胡宜亮[7](2014)在《无棒栽培天麻新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无棒代料栽培天麻新技术,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栽培模式,在天麻栽培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卢嘉宝[8](2011)在《马铃薯废渣在三种侧耳属食用菌培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渣是工业马铃薯淀粉生产的下脚料。由于其含水量大,极易腐烂变质污染环境。本研究将马铃薯渣作为培养代料,用作凤尾菇、姬菇、小白侧耳,三种侧耳属食用菌培育,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培育条件。对于食用菌培养所产生的“二道废料”——菌糠,本文使用DNS法、硫酸亚铁-钼蓝法对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及植酸酶活性进行检测,为菌糠作禽畜饲料原料进行了铺垫研究。本研究合理有效地把价值极低的马铃薯渣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废料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无公害化,在广大乡镇农村颇具推广意义。实验结果如下:(1)最优凤尾菇培育条件为:19℃、马铃薯渣加入量8%、pH值7。实际收获凤尾菇171g,与响应面模型理论值173.163g接近。数据拟合较好,可采用回归方程对产量进行预测。(2)最优姬菇培育条件为:10℃、马铃薯渣加入量25%、pH值7,并加入凤尾菇菌糠61.71%。实际收获姬菇127g,与响应面模型理论值124.977g接近。数据拟合较好,可采用回归方程对产量进行预测。(3)最优小白侧耳培育条件为:17℃、马铃薯渣加入量29%、pH值7,并加入凤尾菇菌糠58%。收获小白侧耳98g,与响应面模型理论值104.717g接近。数据拟合较好,可采用回归方程对产量进行预测。(4)凤尾菇菌糠中植酸酶酶活为:0.0822U/g(pH2.5),0.0786U/g(pH5.2);β-葡聚糖酶酶活为:0.0260U/g;木聚糖酶酶活为0.0366U/g。(5)姬菇菌糠中植酸酶酶活为:0.0780U/g(pH2.5),0.0679U/g(pH5.2);β-葡聚糖酶酶活为:0.0287U/g;木聚糖酶酶活为0.0503U/g。(6)小白侧耳菌糠中植酸酶酶活为:0.1052U/g(pH2.5),0.1027U/g(pH5.2);β-葡聚糖酶酶活为:0.0354U/g;木聚糖酶酶活为0.0662U/g。

卢朝亮[9](2008)在《坝上白灵菇液体菌种应用及菌糠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是品质极为优良的一种大型肉质伞菌,是目前最具发展前途的珍稀菌类之一。本研究通过液体发酵培养获得白灵菇的一级和二级液体菌种,通过试管中菌丝长速实验确定了一级和二级液体菌种的最佳接种时间分别为培养96小时和72小时的液体菌种。通过应用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生产的比较,得出了白灵菇最佳的制种栽培方式为:母种→一级液体菌种→二级液体菌种→栽培袋→出菇。同时通过与传统菌种的应用比较,白灵菇液体菌种表现出分散性好、萌发快、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一致等特点,可缩短发菌期约34%;用液体发酵方式生产液体菌种应用于白灵菇栽培生产,出菇正常;通过在二级液体菌种制种中运用增稠剂得出各种增稠剂的最佳应用浓度为:黄原胶0.1%;果胶0.2%;羧甲基纤维素0.2%;琼脂0.3%。通过不同配方的白灵菇出菇实验得出白灵菇栽培的最佳配方为:玉米芯,木屑,棉子皮配比为10:10:50;此外麸皮18%,蔗糖1%,石灰1%,含水量都在65%左右。通过利用坝上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进行白灵菇的栽培,得出白灵菇的最佳出菇方式:一潮菇出菇采用菌袋横向立体双菌墙一端出菇,不脱袋不覆土的方式,二潮菇的出菇方式为将菌袋脱袋双层墙式立体覆土栽培,一层泥土,一层菌棒,一端出菇的方式;在进行杂菌防治时可采用浓度为稀释200倍的克霉灵,稀释300倍的万菌消,浓度为40%的酒精进行局部注射来进行治理。通过利用白灵菇的菌糠进行亚光1号和鸡腿菇的栽培实验,得出白灵菇菌糠最佳的添加量分别为50%以内;通过利用白灵菇菌糠作为基质进行出芽实验,得出白灵菇的菌糠可以促进菠菜的种子萌发,大田土与菌糠按1:1的比例混合可以明显促进菠菜的生长。此外,还进行了以棉子皮为主要栽培料的白灵菇栽培配方的优化实验,以及探索了白灵菇菌丝生长所需的最佳起始pH。

汪鋆植,王绍柏,刘晓琴,谭德福,谭复成[10](2007)在《栽培条件对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栽培条件对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无土培养基不同配方对袋栽天麻天麻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观察了海拔、萌发菌种类等因素对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结果:无土培养基最佳配方比为叶2∶枝2∶菌种1。树叶是影响天麻种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树叶是影响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主要因素,大白栓菌是一种优良的萌发菌。

二、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天麻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天麻简介
        1.1.1 天麻的地理分布
        1.1.2 天麻的分类特性
        1.1.3 略阳天麻道地性
    1.2 天麻的主要药效成分
    1.3 天麻的植物学特性
        1.3.1 天麻的形态学特性
        1.3.2 天麻的解剖学特征
    1.4 天麻的生态学特性
        1.4.1 天麻生长与海拔的关系
        1.4.2 天麻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1.4.3 天麻生长与水分的关系
        1.4.4 天麻生长与土壤的关系
        1.4.5 天麻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1.4.6 天麻生长与坡向的关系
        1.4.7 天麻生长与植被状况的关系
    1.5 天麻的生活史
    1.6 天麻的物候期研究
    1.7 天麻的生长特性
    1.8 天麻的繁殖方式
        1.8.1 天麻的无性繁殖
        1.8.2 天麻的有性繁殖
    1.9 天麻与真菌的共生关系
        1.9.1 天麻共生萌发菌研究进展
        1.9.2 蜜环菌研究进展
    1.10 天麻第二营养来源的研究
    1.11 天麻不同菌材的研究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天麻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
        2.3.2 天麻块茎发育动态研究方法
        2.3.3 麻种和菌材试验研究方法
        2.3.4 天麻共生菌试验研究方法
        2.3.5 天麻块茎解剖学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红杆天麻形态特征
        3.1.1 红杆天麻外部形态
        3.1.2 红杆天麻块茎组织形态
    3.2 略阳天麻物候期观察
    3.3 天麻的开花生物学特性
        3.3.1 天麻的开花物候期
        3.3.2 天麻花茎及花序轴生长动态
        3.3.3 天麻的开花特性
        3.3.4 果实发育动态
        3.3.5 人工授粉方式比较试验
    3.4 天麻块茎生长量统计
    3.5 麻种大小及密度对天麻无性繁殖的影响
    3.6 菌材对天麻生长的影响
    3.7 不同共生菌株对天麻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4.1 天麻千粒重的测量方法
    4.2 略阳天麻物候期观察
    4.3 天麻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4.3.1 天麻花茎和果实的发育规律
        4.3.2 环境温度对天麻开花的影响
        4.3.3 人工授粉方式与天麻座果率的关系
        4.3.4 人工授粉方式对天麻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影响
        文献综述
    4.4 混合共生菌株对天麻的增产效果
    4.5 天麻增产潜力及提高产量的途径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简介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种
2 选择蜜环菌种
3 选地
4 播种时间
5 栽培方法
    5.1 挖畦
    5.2 畦底
    5.3 1号营养液的配制
    5.4摆放代材播麻种
    5.5 2号营养液配方
6 管理方法
    6.1 盖膜增温保湿
    6.2 揭膜搭棚
    6.3 浇水
    6.4 排水
7 采收
8 商品麻加工方法

(7)无棒栽培天麻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
    1.1蜜环菌的形态密环菌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
    1.2蜜环菌的生活条件
2蜜环菌的培养
3播种前准备
4播种
5无棒培育天麻的管理
6采收与加工
7有性繁殖天麻种子

(8)马铃薯废渣在三种侧耳属食用菌培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马铃薯简介
        1.1.1 马铃薯的基本成分、营养价值及养生保健效果
        1.1.2 马铃薯的起源与传播
        1.1.3 马铃薯业加工现状
    1.2 马铃薯渣简介
        1.2.1 马铃薯渣的基本成分及性质
        1.2.2 马铃薯渣综合利用现状
    1.3 食品工业废渣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凤尾菇的培育
    2.1 概述
        2.1.1 凤尾菇简介
        2.1.2 凤尾菇的营养价值及食疗功效
        2.1.3 凤尾菇对生活条件的要求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及主要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凤尾菇母种的制作
        2.3.2 凤尾菇液体种的制作
        2.3.3 固体玉米种制作
        2.3.4 菌袋制作
        2.3.5 凤尾菇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
        2.3.6 凤尾菇的各生长阶段
        2.3.7 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
    2.4 结果与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姬菇的培育
    3.1 概述
        3.1.1 姬菇简介
        3.1.2 姬菇的市场前景
        3.1.3 姬菇栽培行业的生产技术现状
        3.1.4 姬菇的形态及营养成分
        3.1.5 姬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及主要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姬菇液体种制作
        3.3.2 姬菇固体玉米种制作
        3.3.3 菌袋制作
        3.3.4 姬菇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
        3.3.5 姬菇的各生长阶段
        3.3.6 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
    3.4 结果与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小白侧耳的培育
    4.1 概述
        4.1.1 小白侧耳简介
        4.1.2 小白侧耳的营养价值、食疗功效及市场前景
        4.1.3 小白侧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及主要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液体种制作
        4.3.2 固体玉米种制作
        4.3.3 菌袋制作
        4.3.4 小白侧耳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
        4.3.5 小白侧耳的各生长阶段
        4.3.6 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
    4.4 结果与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饲用酶活性检测
    5.1 概述
        5.1.1 菌糠简介
        5.1.2 木聚糖酶简介
        5.1.3 β-葡聚糖酶简介
        5.1.4 植酸酶简介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食用菌菌糠粗酶液的提取
        5.3.2 木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木聚糖酶活性测定
        5.3.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及β-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5.3.4 磷酸根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植酸酶活性的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9)坝上白灵菇液体菌种应用及菌糠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白灵菇的介绍
    1.2 菌糠的简介
    1.3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气候条件
    1.4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意义
        1.4.1 食用菌的栽培历史
        1.4.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
        1.4.3 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1.4.4 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5 国内外食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研究进展
    1.6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及应用
        1.6.1 液体菌种在生产与应用效果上较固体菌种的优势
        1.6.2 液体菌种生产应用的技术路线图
        1.6.3 液体菌种的应用
    1.7 食药用真菌研究生产的未来趋势
        1.7.1 加强食用菌的菌种研究
        1.7.2 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1.7.3 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7.4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标准化研究,应对国际竞争
    1.8 本论文的内容与特点
第2章 白灵菇液体菌种制备应用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白灵菇母种的制备
        2.3.2 白灵菇菌丝体一级摇瓶菌种接种及培养
        2.3.3 白灵菇菌丝体二级摇瓶菌种接种及培养
        2.3.4 麦粒培养基接种及培养观察
        2.3.5 栽培袋的培养基的接种及培养观察
        2.3.6 液体菌种最佳接种时间的确定
        2.3.7 增稠剂在液体菌种制备中的应用
        2.3.8 添加增稠剂的白灵菇的液体菌种最佳接种时间的确定
        2.3.9 白灵菇液体菌种各参数的测定
        2.3.10 生物转化率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培养时间的液体菌种菌丝长速比较
        2.4.2 增稠剂在白灵菇液体菌种中的应用
        2.4.3 不同类型菌种接种于栽培袋中的长势比较
        2.4.4 不同类型的菌种接种栽培袋生物转化率的比较
        2.4.5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生产周期的比较
    2.5 小结
第3章 白灵菇栽培料的优化
    3.1 实验材料
        3.1.1 菌种
        3.1.2 培养基
    3.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白灵菇母种的制备
        3.3.2 试管实验菌丝长速的测定
        3.3.3 不同起始pH值培养基的配制及菌丝长速的测定
        3.3.4 生物转化率的测定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配比的栽培料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4.2 不同配比栽培料对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3.4.3 初始pH值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坝上地区白灵菇栽培研究
    4.1 白灵菇的生理特性
    4.2 坝上地区环境条件与白灵菇栽培的优势组合
        4.2.1 白灵菇制种栽培时间的确定
        4.2.2 白灵菇的生产
    4.3 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杂菌虫害污染及其防治
        4.3.1 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及其防治
        4.3.2 白灵菇栽培过程中对虫害的控制
第5章 菌糠的综合利用
    5.1 实验材料
        5.1.1 菌种
        5.1.2 菠菜种子
        5.1.3 培养基
    5.2 主要仪器及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试管实验菌丝长速的测定
        5.3.2 生物转化率的测定
        5.3.3 白灵菇菌糠在菠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实验设计测定方法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白灵菇菌糠栽培亚光1号实验
        5.4.2 白灵菇菌糠栽培鸡腿菇实验
        5.4.3 白灵菇菌糠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天麻生物学特性研究[D]. 周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2)
  • [2]简介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J]. 张华. 云南林业, 2002(03)
  • [3]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J]. 张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02(05)
  • [4]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J]. 张华. 农村天地, 2002(02)
  • [5]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新技术[J]. 张华.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2(01)
  • [6]天麻无棒代料栽培高产新技术[J]. 刘涤瑕,郑德书. 中国食用菌, 1993(06)
  • [7]无棒栽培天麻新技术[J]. 程雁,郭恒,胡宜亮. 食用菌, 2014(01)
  • [8]马铃薯废渣在三种侧耳属食用菌培育中的应用研究[D]. 卢嘉宝.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9]坝上白灵菇液体菌种应用及菌糠综合利用研究[D]. 卢朝亮. 河北大学, 2008(S1)
  • [10]栽培条件对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J]. 汪鋆植,王绍柏,刘晓琴,谭德福,谭复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04)

标签:;  ;  ;  ;  ;  

犁沟种植天麻替代玉米芯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