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中草药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刚[1](2019)在《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及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中第三类药物的研制规定,本研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复方中草药HD-1原料制为粉剂。通过对HD-1粉剂开展原料定性鉴别、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其对盾纤毛虫(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的抑制效果分析、大菱鲆血清相关免疫酶的影响、组织病理研究、靶动物的安全性试验,为HD-1粉剂申报新渔药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D-1君药的定性鉴别及制作工艺以现行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及《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谱》为标准,对HD-1中的君药—青蒿、槟榔、川楝子进行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结果表明:青蒿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直径27mm,叶暗绿色,具有特异气香,味微苦;显微鉴别特征为木薄壁细胞呈淡绿色,类正方形,叶色素块细胞呈棕黄色,类长方形,大小不一,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槟榔扁圆形,直径2030mm,表面淡红棕色,质坚硬,气微,味涩;显微鉴别特征为外胚乳与内胚乳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内胚乳细胞为白色,多角形。川楝子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直径1730mm,外果皮为革质,果肉呈淡黄色,果核卵圆形,质坚硬,气特异,味酸、苦;显微鉴别特征为果皮石细胞呈不规则的长多角形,种皮细胞呈橙黄色,近方形,种皮色素层细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个批次的HD-1原料粉碎效果研究表明:HD-1原料经过200目的超微粉碎后产品收率较高,三个批次的产品收率为98.2%、98.0%、97.6%;外观为粉末状,黄褐色或青褐色,气味清香,味甘苦、微涩,平均水分含量为2.44%、2.58%、2.00%,均符合《中国兽药典》规定。显微鉴别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后药材的细胞破壁率高,粉碎粒度均匀。2.HD-1产品的质量标准研究参考《中国兽药典》对上述三个批次原料制作的HD-1产品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显示:三批次原料制作的HD-1均为粉末状、灰黄色,气味清香,味甘苦;水分含量分别为2.48%、2.55%、2.12%,均未超过规定的5%;粒度百分比分别为99.54%、98.23%、98.37%,药物粉碎均匀,大于规定的95%;产品的溶解度较好,有部分沉淀产生;产品休止角分别为26.6°、29.2°、28.4°,与普通粉的休止角相比显着减小;平均装量差异分别为0.70%、0.68%、0.67%,均未超过规定的±5%;细菌含量和酵母菌含量分别≤103CFU/g、≤102CFU/g,均达到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霉菌较少,大肠埃希菌未检出;薄层色谱法检查中,三批样品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中规定。3.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治疗药效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1拌饵投喂的方法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进行治疗效果研究,拌饵剂量分别为0(对照)、10g/kg、15g/kg、20g/kg,治疗时间为35d。结果表明:(1)不同组别0(对照)、10g/kg、15g/kg、20g/kg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6.47%、45.29%、38.12%和25.41%,说明复方中草药HD-1能够降低患盾纤毛虫病大菱鲆的死亡率,其中20g/kg组累计死亡率显着低于其他各组。(2)复方中草药HD-1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第35d时,对照组和10g/kg组虫体活力强,内质清晰可见;15g/kg组虫体活力变弱,开始萎缩,呈球形,内储颗粒聚集;20g/kg组虫体变小,内质透明,核着色消失,两端组织松弛,呈开放状。(3)拌饵投喂复方中草药HD-1后大菱鲆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治疗期间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免疫球蛋白M(Ig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补体C3/C4、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NOS)出现升高的趋势,分别在21d或28d时达到最高值后趋于稳定,15g/kg和20g/kg组显着高于10g/kg组。综上说明20g/kg拌饵治疗剂量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治疗效果较好。4.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病理研究对比分析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20g/kg剂量组大菱鲆鳃、皮下肌肉、脑等病灶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结果可显示:第014d时20g/kg组与对照组的每个病灶处的病理相似,有大量虫体寄生在组织中;21d时20g/kg组病灶处的组织开始逐渐开始恢复,肌束溶解情况减轻,脑实质损伤程度降低,鳃小片、肝脏、肾脏等组织结构逐渐恢复,组织中的虫体数量降低,开始萎缩;28d时各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肌纤维束和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鳃丝和鳃小片排列整齐,小脑颗粒层细胞形态清晰,肝细胞结构趋于正常,肠道内环肌结构完整,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炎症消失,肾小球、肾小管等排列整齐,质地较均匀,组织中有少量虫体,虫体萎缩成球形,内储颗粒聚集。35d时各组织恢复正常,组织中偶见虫体,虫体内质逐渐透明,核着色消失。通过跟踪20g/kg组到45d时,各组织器官与健康大菱鲆组织相同。5.HD-1对大菱鲆的安全性评价为了评价复方中草药HD-1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靶动物大菱鲆拌饵投喂推荐治疗剂量的0倍、1倍(20g/kg)、3倍(60g/kg)、5倍(100g/kg)、10倍(200g/kg)的HD-1,通过大菱鲆的成活率、生长性能、脏器系数、组织学等指标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各组大菱鲆健康、活力强,成活率均为100%;投喂剂量为1倍组的增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3倍组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高于5倍时增重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脏器系数和组织学观察,各组别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因此,以推荐治疗剂量10倍拌饵给药对靶动物大菱鲆是安全的,且1倍剂量组对大菱鲆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黄东宇[2](2019)在《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天然性、毒副作用小和耐药性低等特点,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还能增强鱼类的免疫力,降低鱼类患病的风险。本文选取了三种中草药提取物进行抗细菌感染实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具有抗氧化、炎症免疫调节、脂类代谢调节、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姜黄素(Curcumin,CUR)拥有着降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作用;黄芩多糖(Scutellaria baicalensis polysaccharide,SBP)作为植物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能够影响细胞分裂和分化,促进抗体的生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污水和土壤之中。在生产中发现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较多,由该菌感染的疾病多为恶性传染病,死亡率较高。本研究以腹腔注射的方式构建了异育银鲫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模型,对模型进行药物处理后,统计死亡率并收集血浆和肝脏样品,开展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功能分析,此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肝脏中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单体实验中,所有药物处理组的死亡率都低于对照组,其中0.5‰黄芩多糖组的保护率最高,达到了 4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药物处理组的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5‰黄芩多糖组的补体C3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抗氧化指标显示5.0‰白藜芦醇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于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通过荧光定量检测分析,药物处理组的抗氧化相关基因CAT、SOD、GSTA和免疫相关基因IL-10、IL-1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抗生素组相比都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姜黄素和黄芩多糖都能降低已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的死亡率,提高其免疫机能和抗氧化能力,其中饲料中添加0.5‰黄芩多糖效果最佳。2.复配实验中,三组实验组(0.2‰ RES+2.5‰ CUR+0.5‰ SBP,1.0‰ RES+0.1‰CUR+0.1‰ SBP,5.0‰ RES+2.5‰ CUR+0.1‰ SBP)的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保护率达到了 63.16%;血液生化指标表明,第9组(5.0‰ RES+2.5‰CUR+0.1‰ SBP)IgG 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第 3 组(0.2‰ RES+2.5‰ CUR+0.5‰ SBP)、第 4 组(1.0‰ RES+0.1‰ CUR+0.1‰ SBP)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抗氧化指标显示,各实验组的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变化(P>0.05);通过荧光定量检测分析,第4组(1.0‰RES+0.1‰ CUR+0.1‰ SBP)的抗氧化相关基因CAT的相对表达量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第 9 组(5.0‰ RES+2.5‰CUR+0.1‰ SBP)的免疫相关基因 IL-10、TNF-α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0.2‰白藜芦醇+2.5‰姜黄素+0.1‰黄芩多糖的配伍组合效果最佳,死亡率显着降低,且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显着增强。

王春华[3](2019)在《中草药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中草药治疗动物疾病的功效和方法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中草药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效果显着,而且副作用很小。因此,加强对中草药在动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对于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是,有些养殖户由于不懂得各种中草药的药理,而是凭借感觉盲目用药,结果不但没有达到治病的效果,反而导致对养殖动物的损害。文章从不同类型中草药的应用分析着手,探讨了中草药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技术借鉴。

李武,夏明凤[4](2017)在《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的病虫害也更加严重。抗生素、促生长激素、打虫药等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养殖水产品品质的严重降低。所以为了贯彻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健康绿色天然无伤害的水产养殖,开展中草药治疗鱼病具有很大的益处。

郭海燕[5](2016)在《五倍子及其有效成分没食子酸在中华倒刺鲃和南方鲇的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治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作用与效益,越来越受到水产工作者的重视,逐渐成为水产药物研究的热点。它们以取自天然、毒副作用小、无药物残留和抗药性、对健康无害、高效安全等优点,不但可以解决抗生素等化学合成药物引发的病原菌抗药性、残留超标、养殖环境污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等问题,同时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需求,完全符合目前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和生产绿色水产品的疾病防治原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倍子(Galla chinensis,GC)是我国水产养殖常用的中药,具有显着的抑菌杀菌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的水霉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粘细菌病、白皮病以及疖疮病等疾病。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是五倍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较为肯定的抗氧化、抗病毒、抑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也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本论文根据五倍子及没食子酸的作用和结构特点,以两种生活习性和食性完全不同的名特优养殖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为对象,分别用在体和离体的方法开展了它们对两种鱼的药理学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25±0.5)℃水温条件下以GC的有效成分GA 20 mg/kg鱼体质量单剂量口灌GC醇提液后,以GA为目标药物研究GC在中华倒刺鲃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药物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20:76:4(v/v/v),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3 nm,此条件下GA的平均回收率为92%–115%,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范围为0.2–6.71,符合药动学方法学的要求。药动学数据用房室模型和非房室模型法同时分析,血液中的药动学数据可以用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描述,药物在中华倒刺鲃体内血液、肝脏和肾脏均在1 h时达到最大药物峰,最大药物浓度(Cmax)值分别是:9.1656,76.2143和85.8602μg/ml或μg/g,其吸收、分布和消除半衰期分别是:0.523,1.054和10.501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77.3967,402.1059和258.0476μgh/ml或者μgh/g;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是19.3091,25.935和6.4803h。(2)在(25±0.5)°c水温条件下以gc的有效成分ga20mg/kg鱼体质量单剂量口灌gc醇提液后,考察中华倒刺鲃体内的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取样时间分别是给药后1h、12h、24h和48h,分别称为1h组、12h组、24h组和48h组,另取未给药实验鱼为对照(称为对照组),其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液生理指标,钠(na+)、钾(k+)、钙(ca2+)、镁(mg2+)、氯(c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尿素(urea)、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随着给药后时间的延长,生理指标方面: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降低,白细胞数升高;生化指标方面:血糖、尿酸、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先升后降,蛋白质(包括总蛋白和球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略降,其他生化指标相对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27±0.5)oc时用南方鲇亚成体血液制备1%红细胞悬液,体外研究0,5,10,20,40和80mg/lga在不同时间对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检测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酶(gpx)和戊二醛(mda,脂类过氧化产物)且观察红细胞相应的溶血和表面形貌的变化,同时还检测了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相应指标以做对比,并以此对两种药物进行药物评价。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ga对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与药物作用的时间和浓度的关系。结果显示:ga在0–80mg/l浓度范围内,与4h组相比,同一浓度24h组的溶血od值变大,sod,cat和gpx等抗氧化酶略有降低,mda值略有增大;而除4h组溶血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24h组溶血od先降后升外,无论是4h组还是24h组三种抗氧化酶均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mda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且24h浓度组的变化趋势更明显,反映在表面形貌上4h组除80mg/l浓度组可以看到少数红细胞表面略有皱缩变形,其它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24h组5,10,20mg/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均无显着变化,40和80mg/l浓度组红细胞表面损伤逐渐明显。第二部分选择ga和nflx对红细胞溶血均没有显着差异的4h时进行两种药物对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nflx对南方鲇红细胞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sod和gpx活性5mg/l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20-80mg/l时显着降低(p<0.05);cat活性5和20mg/l时显着升高,40mg/l时cat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变化,80mg/l显着降低(p<0.05)。mda水平除5mg/l与对照组无差异,其它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p<0.05)。除5mg/l时没有明显损伤外,随着浓度增大,红细胞表面开始皱缩,边缘开始有缺口,80mg/l时损伤最为严重。(4)(27±0.5)°c时用200μmol/l过氧化氢(h2o2)诱导南方鲇幼鱼红细胞的过氧化损伤模型来进一步探讨ga的保护作用机制。根据溶血实验的结果选择10,25和50mg/lga浓度孵育24 h来研究GA对H2O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不加H2O2和GA的溶液为空白组,只加H2O2不加GA液为对照组,各GA浓度组的活性氧(ROS)均有所下降,25 mg/L时ROS为最低;各浓度的SOD、CAT和GPx活性比对照组有显着升高(p<0.05),各给药组SOD活性与空白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10 mg/L浓度组CAT活性与空白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25和50 mg/L浓度组CAT活性显着大于空白组;25 mg/L浓度组GPx活性显着大于其它各浓度组和空白组(p<0.05)。对照组MDA含量比其它各组显着增大(p<0.05),10 mg/L浓度组与空白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25和50 mg/L组比空白组显着变小(p<0.05)。就DNA水平而言,只有在对照组中才有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的细胞存在,其它各组细胞均属无损伤细胞和轻度损伤细胞,10-50 mg/L浓度组的无损伤细胞高于空白组,更高于对照组,且10-50 mg/L浓度组的OTM明显的要小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主要研究结论:(1)单次口灌GC醇提液在中华倒刺鲃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在血液、肝脏和肾脏中浓度较高,能很好的发挥药效,并且药物在体内消除很快,不会在体内蓄积造成不良影响。(2)单次口灌GC醇提液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药物的代谢,体内药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影响亦逐渐消除。也可因此说单次给药剂量不能过大。(3)一定浓度范围内(0–80 mg/L),GA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是双向的,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也就是说GA既有抗氧化性又有促氧化性。同样温度、浓度范围内NFLX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没有明显的抗氧化性。(4)引入了红细胞氧化损伤的概念进行药物评价。根据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变化可进行药物评价。依据GA和NFLX的抗氧化对比实验并结合之前两种药物对水产动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的研究,推荐GA在合适的给药剂量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水产动物药物。(5)鱼病被发现时往往已经非常严重难以救治,本实验中药物作用4 h时红细胞溶血尚未有显着,但是其抗氧化指标和表面形貌已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因此红细胞氧化损伤概念的引入还有利于鱼病的提前检出。(6)GA对低浓度H2O2诱导南方鲇红细胞的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从活性氧(ROS)、抗氧化酶、脂类氧化和DNA等方面修复,其保护作用的效果也与GA浓度相关。

樊海平,吴斌,龚晖,张伟妮,廖碧钗,郑磊,林丽聪,宋振荣,马平,陈植[6](2016)在《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该报告通过对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的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了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的学科研发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研究内容等发展现状,介绍了新疾病、病原生物学、诊断及防控发展趋势,指出了政策导向、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与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并提出了学科发展对策。

李梅芳[7](2014)在《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的快速鉴定及其抗感染中药预防免疫》文中指出目的用多重PCR法鉴别香鱼假单胞菌;探索香鱼假单胞菌表面抗原的免疫活性;筛选出对香鱼假单胞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以合适的途径对大黄鱼进行给药,检测大黄鱼免疫学因子和抗病能力的变化情况,建立中草药对大黄鱼香鱼假单胞菌病的防治技术。方法①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②制备香鱼假单胞菌的主要表面抗原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生物膜多糖和灭活全菌疫苗,注射免疫大黄鱼;免疫28天后,检测试验鱼血清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免疫28天和35天后通过人工攻击试验检测免疫保护率。③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出对香鱼假单胞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④制备中草药药物饵料,投喂大黄鱼进行非特异免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活性;检测中草药体内抑菌作用。结果①多重PCR反应后,香鱼假单胞菌致病菌株出现3条目的基因片段。②所有免疫组都激发了显着的体液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但在人工攻击后均未起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③筛选出了五倍子、黄芩、党参等对香鱼假单胞菌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6种中草药。④喂养不同中草药28天后,黄芩组、黄芪组和党参组表现了一定水平的保护力。说明中草药对香鱼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免疫作用。结论①实验所建立的多重PCR具有可行性,可应用于香鱼假单胞菌的快速鉴定。②免疫组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证实了采用疫苗法来预防鱼类香鱼假单胞菌病的可行性。③提示了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为中草药在大黄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符致德,余欢欢,陈浪,刘卓[8](2013)在《中草药应用于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管窥》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中草药的作用机理、功效、使用方法以及其对几种常见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方法,并提出了今后中草药制剂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相关发展趋势的管窥。

廉超,雒敏义,宫瑞[9](2012)在《浅析我国渔药研发、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我国渔用药物的生产及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的使用和管理现状;并阐述了无公害渔药的发展前景和必要性。同时,指出了我国在渔药相关基础性研究、安全使用及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研发高效新型无公害渔药、建立有效评价方法与法规、完善渔药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赵明军,张洪玉,周状[10](2009)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药效学研究综述》文中指出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疾病药效学的研究报道,综合评述了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细菌、寄生虫、病毒性疾病防治的药效学和中草药有效成分对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药效学研究。

二、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中草药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中草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鱼类寄生虫病研究概况
        1.1.1 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
        1.1.2 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
        1.1.3 鱼类寄生虫的诊断技术
    1.2 大菱鲆寄生虫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盾纤毛虫病的研究概况
        1.3.1 盾纤毛虫病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1.3.2 盾纤毛虫病的病原学研究
        1.3.3 盾纤毛虫病的防治研究
    1.4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应用研究
        1.4.1 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4.2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1.4.3 真菌性疾病的防治
        1.4.4 寄生虫性疾病的防治
    1.5 单味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的作用机理
        1.5.1 生物碱类物质
        1.5.2 四环三萜类物质
        1.5.3 氨酸类物质
        1.5.4 过氧化物倍半萜内酯类物质
        1.5.5 联用混合杀虫的应用
    1.6 中草药加工工艺的研究概况
        1.6.1 超微粉碎技术
        1.6.2 超临界萃取技术
        1.6.3 膜分离技术
        1.6.4 微波萃取技术
        1.6.5 双水相萃取技术
    1.7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药新制剂HD-1定性鉴别与制作工艺研究
    2.1 实验药材
    2.2 实验方法
        2.2.1 性状鉴别
        2.2.2 显微鉴别
        2.2.3 加工制作方法
        2.2.4 制剂工艺的确定
    2.3 结果分析
        2.3.1 性状鉴别结果
        2.3.2 显微鉴定结果
        2.3.3 中试生产结果
        2.3.4 中试产品性状检查
        2.3.5 中试产品显微检查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复方中草药HD-1 原料的定性鉴别
        2.4.2 复方中草药HD-1 的制作工艺
第三章 中药新制剂HD-1质量标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药物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性状检查结果
        3.2.2 水分检查结果
        3.2.3 粒度检查结果
        3.2.4 溶化性检查结果
        3.2.5 休止角检查结果
        3.2.6 装量差异检查结果
        3.2.7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3.2.8 TLC检查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治疗药效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病鱼检查方法
        4.1.3 试验设计
        4.1.4 复方中草药HD-1 对患病大菱鲆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4.1.5 复方中草药HD-1 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
        4.1.6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患病大菱鲆的临床症状观察
        4.2.2 复方中草药HD-1 对患病大菱鲆临床症状和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4.2.3 复方中草药HD-1 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
        4.2.4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4.3.1 中草药对自然患病鱼体中虫体的抑制作用及其治疗效果分析
        4.3.2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9 种免疫酶的影响
第五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患盾纤毛虫病大菱鲆组织的修复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设计
        5.1.2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5.1.3 电镜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5.2.2 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靶动物大菱鲆的安全性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用鱼
        6.1.2 试验分组
        6.1.3 样品采集与效果评价指标
        6.1.4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大菱鲆表征观察
        6.2.2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成活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6.2.3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脏器系数的影响
        6.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2)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中涉及的鱼类、细菌及中草药名称拉英汉对照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1.1 抗生素的应用
        1.2 益生菌的应用
        1.3 渔用疫苗的应用
        1.4 中草药的应用
    2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现状
        2.1 白藜芦醇的研究现状
        2.1.1 白藜芦醇的抗氧化作用
        2.1.2 白藜芦醇的抗炎、促免疫作用
        2.1.3 白藜芦醇的脂类代谢调节作用
        2.1.4 白藜芦醇的抗病毒作用
        2.2 姜黄素的研究现状
        2.2.1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2.2.2 姜黄素的抗炎作用
        2.2.3 姜黄素的降脂作用
        2.2.4 姜黄素的保肝利胆作用
        2.3 黄芩多糖的研究现状
        2.3.1 黄芩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2.3.2 黄芩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
        2.3.3 黄芩多糖的促生长作用
    3 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3.1 外毒素
        3.2 胞外蛋白酶
        3.3 粘附因子
        3.3.1 菌毛
        3.3.2 S层蛋白
        3.3.3 外膜蛋白
        3.3.4 脂多糖
    4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中草药单体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嗜水气单胞菌NJ-35 LD_(50)的测定
        1.3 实验设计
        1.4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1.5 肝脏抗氧化指标测定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嗜水气单胞菌NJ-35 LD_(50)
        2.2 中草药单体对异育银鲫攻毒后死亡率的影响
        2.3 中草药单体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中草药单体对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5 中草药单体对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6 中草药单体对肝脏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中草药提取物配伍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1.4 肝脏抗氧化指标测定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中草药提取物配伍对异育银鲫攻毒后死亡率的影响
        2.2 中草药提取物配伍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中草药提取物配伍对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 中草药提取物配伍对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5 中草药提取物配伍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会议及科研课题

(3)中草药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不同类型中草药的应用分析
    1.1 促进动物生长
    1.2 免疫增效剂
    1.3 畜禽无名高热综合征
    1.4 抗寄生虫类方剂
2 中草药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2.1 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2.2 防治乳房炎疾病
3 结语

(4)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
    1.1 营养作用
    1.2 增强免疫作用
    1.3 抗微生物作用
    1.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1.5 促生长作用
2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2.1 病毒性病
    2.2 细菌性病
    2.3 真菌和藻类引起的病
    2.4 寄生虫性病
3 展望

(5)五倍子及其有效成分没食子酸在中华倒刺鲃和南方鲇的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中药的特性及作用机理
        1.1.1 中药的有效成分
        1.1.2 中药的作用特点
        1.1.3 中药的作用机理
    1.2 中药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
        1.2.1 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1.2.2 增强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
        1.2.3 提高水产动物的产量和质量
        1.2.4 改善饲料的品质
        1.2.5 中药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1.3 水产动物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
        1.3.1 中药对水产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1.3.2 中药对水产动物药效学研究现状
        1.3.3 中药对水产动物的抗氧化研究
    1.4 实验药物——五倍子和没食子酸
        1.4.1 五倍子
        1.4.2 没食子酸
    1.5 实验对象
        1.5.1 中华倒刺鲃
        1.5.2 南方鲇
    1.6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第2章 五倍子在中华倒刺鲃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鱼
        2.1.2 试剂和药品
        2.1.3 仪器
        2.1.4 药液制备
        2.1.5 给药方法及取样
        2.1.6 样品处理及浓度测定
        2.1.7 标准曲线及组织标准曲线的制备
        2.1.8 回收率和精密度
        2.1.9 数据处理
    2.2 实验结果
        2.2.1 没食子酸的色谱行为
        2.2.2 标准曲线和相关性
        2.2.3 回收率和日内、日间精密度
        2.2.4 五倍子中没食子酸在中华倒刺鲃体内的药动学
    2.3 讨论
        2.3.1 实验方法的确定
        2.3.2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评价
        2.3.3 没食子酸的药动学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五倍子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鱼来源
        3.1.2 药品与仪器
        3.1.3 药液制备
        3.1.4 实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3.2.2 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五倍子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3.3.2 五倍子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3 中药多次给药对水产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没食子酸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鱼来源和驯养
        4.1.2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4.1.3 化学试剂和仪器
        4.1.4 实验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GA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4.2.2 GA和NFLX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的比较研究
    4.3 讨论
        4.3.1 GA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4.3.2 NFLX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没食子酸对H_2O_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鱼的来源和驯养
        5.1.2 实验用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5.1.3 化学试剂和仪器
        5.1.4 实验方法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
        5.2.1 红细胞溶血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浓度范围的确定
        5.2.2 红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测定
        5.2.3 红细胞内SOD、CAT和GPx等抗氧化酶的测定
        5.2.4 红细胞内脂质氧化损伤的测定
        5.2.5 红细胞内DNA损伤的测定
    5.3 讨论
        5.3.1 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5.3.2 GA对H_2O_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溶血的影响
        5.3.3 GA对H_2O_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ROS、抗氧化系统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5.3.4 GA对H_2O_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目录
    参加项目研究
    参加学术会议

(6)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水产养殖病害学科发展现状
    1.1 学科研发平台建设现状
        1.1.1 病害防控技术研发平台
        1.1.2 省级水产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学科队伍建设现状
    1.3 学科研究进展现状
        1.3.1 病原学研究进展
        1.3.1.1 寄生虫研究进展
        1.3.1.2 细菌研究进展
        1.3.1.3 病毒研究进展
        1.3.1.4 真菌研究进展
        1.3.2 疾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3.2.1 免疫学诊断技术进展
        1.3.2.2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展
        1.3.3 病害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3.3.1 药物防控进展
        1.3.3.2 免疫防控进展
        1.3.3.3 生态防控进展
2 水产动物疾病学科发展趋势
    2.1 新疾病及病原的研究发展趋势
        2.1.1 新疾病及病原的发现
        2.1.2 病原生物学研究
        2.1.3病原检测及防控技术
    2.2 病原生物学研究发展趋势
        2.2.1病毒性病原
        2.2.2 细菌性病原
        2.2.3 寄生虫病原
    2.3 疾病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2.3.1 注重交叉学科优势的应用,开发新的诊断技术
        2.3.2 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优化诊断方法
    2.4 药物防控主要进展与趋势
        2.4.1 药物对病原控制研究发展趋势
        2.4.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发展趋势
    2.5 免疫防控发展趋势
    2.6 生态防控主要进展及趋势
        2.6.1 设施渔业发展趋势
        2.6.2 环境调控发展趋势
3 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导向
    3.2 产业发展
    3.3 平台建设与应用
    3.4 人才队伍建设
4 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发展思路和目标
    4.1 发展思路
    4.2 发展目标
5 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发展对策
    5.1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稳定项目支持
    5.2 整合资源完善各专业平台建设,高效利用平台资源
    5.3 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成果转化水平
    5.4 加快各级疫病防治站建设,形成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网络
    5.5 分类实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7)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的快速鉴定及其抗感染中药预防免疫(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一、多重PCR鉴定香鱼假单胞菌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菌株
        2. 实验试剂
        3. 实验仪器
        4. 实验方法
    (二) 试验结果
        1. CTAB法提取细菌DNA结果
        2. 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3. 多重PCR的特异性检测
        4. 多重PCR敏感性检测
    (三) 分析与讨论
    (四) 小结
实验二、香鱼假单胞菌表面抗原和灭活全菌苗对大黄鱼的免疫效果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用鱼
        2. 菌株与试剂
        3. 抗原的准备
        4.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1. 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和血清溶菌酶的测定
        2. 抗体效价的测定
        3. 人工攻毒实验和免疫保护率的检测
        4. 病鱼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三) 分析与讨论
        1. 各表面抗原和全菌疫苗免疫效果
        2. 香鱼假单胞菌在细胞内的生存和复制
    (四) 小结
实验三、筛选对香鱼假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药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1. 中草药对鱼类病菌的初筛结果
        2. 中草药对实验菌株的抑菌作用
        3. 各种中草药的MIC和MBC
    (三) 分析讨论
        1. 对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认识
        2. 中草药对病原菌抑制作用效果
    (四) 小结
实验四、中药投喂对大黄鱼免疫活性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中草药药物饵料的制备
        2. 试验鱼的暂养
        3. 菌株与试剂
        4.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1. 白细胞吞噬活性
        2. 溶菌酶活性
        3. SOD活性
        4. CAT活性
        5. 人工攻击试验结果
    (三) 讨论与分析
    (四)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中草药应用于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管窥(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
2. 中草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2.1 中草药的功效
    2.2 中草药的使用方法
        2.2.1 投喂法:
        2.2.2 浸泡法:
        2.2.3 糖化法:
        2.2.4 泼洒法:
3. 几种常见水产动物疾病的中草药防治方法
    3.1 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3.2 打印病的防治方法
    3.3 白头白嘴病的防治方法
    3.4 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3.5 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3.6 锚头鳋病的防治方法
    3.7 赤皮病的防治方法
    3.8 肠炎病的防治方法
    3.9 草鱼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3.1 0 车轮虫病的防治方法
    3.1 1 鲺病的防治方法
4. 中草药制剂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发展管窥

(9)浅析我国渔药研发、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渔药的生产及发展过程
    1.1 渔药的生产及分类
    1.2 渔药的发展
2 我国渔药使用和管理现状
    2.1 我国渔药使用现状
    2.2 渔业生产者的用药理念
    2.3 渔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 我国无公害渔药研发的前景
    3.1 无公害渔药的定义
    3.2 无公害渔药的标准
    3.3 无公害渔药的发展方向
4 建设科学完善的渔药管理体系
    4.1 加强渔药基础性研究
    4.2 加强新型渔药的的研发
    4.3 渔药管理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4.4 加大宣传、培训及教育力度

(10)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药效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治的药效学研究
    1.1 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的药效学研究
    1.2 中草药对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的药效学研究
    1.3 中草药对鳗弧菌(V.anguillarum)的药效学研究
    1.4 其他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药效学研究
2 中草药驱杀寄生虫的药效学研究
    2.1 寄生原虫(Protozoa)
    2.2寄生蠕虫(Helminth)
    2.3甲壳类(Crustacea)
3 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病毒病防治的药效学研究
4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药效学研究
    4.1 多糖
    4.2 生物碱(alkaloids)
    4.3 甙类
    4.4 有机酸类(Organic acids)
    4.5 黄酮类(Flavonoids)
    4.6 挥发油
5 中草药药效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四、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中草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D]. 张永刚.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2]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作用研究[D]. 黄东宇.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中草药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 王春华. 江西饲料, 2019(01)
  • [4]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 李武,夏明凤. 农技服务, 2017(05)
  • [5]五倍子及其有效成分没食子酸在中华倒刺鲃和南方鲇的药理学研究[D]. 郭海燕. 西南大学, 2016(01)
  • [6]福建省水产动物疾病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樊海平,吴斌,龚晖,张伟妮,廖碧钗,郑磊,林丽聪,宋振荣,马平,陈植. 海峡科学, 2016(01)
  • [7]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的快速鉴定及其抗感染中药预防免疫[D]. 李梅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4)
  • [8]中草药应用于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管窥[J]. 符致德,余欢欢,陈浪,刘卓. 中国科技信息, 2013(21)
  • [9]浅析我国渔药研发、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廉超,雒敏义,宫瑞. 水产学杂志, 2012(01)
  • [10]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药效学研究综述[J]. 赵明军,张洪玉,周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6)

标签:;  ;  ;  ;  ;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