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俱乐部书籍推荐

读者俱乐部书籍推荐

一、读者俱乐部新书推介(论文文献综述)

潘俊辰,周雷雷,叶新[1](2021)在《《申报》“读书俱乐部”副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申报·读书俱乐部》是在民国时期由开明书店主办,与《申报》一并刊行的半广告半文艺性的报纸,总共24期。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数据统计法,从《申报·读书俱乐部》的栏目内容、推介类型、版面设计等多个方面分析其编辑实践及编辑特色,对《申报·读书俱乐部》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

阮碧琳[2](2020)在《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研究(1917-1927)》文中提出民国时期,文化思潮风云变幻,书籍出版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各大出版机构使出浑身解数,其中广告是他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民国出版业重要部分的中华书局,在广告宣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中华书局自入驻长沙伊始,便选择在长沙《大公报》上刊登广告,这些广告为中华书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见证了中华书局的成长与变迁。通过对1917年1月1日至1927年3月1日之间发布的广告分析发现,中华书局在长沙《大公报》上的广告数量变化与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除去危机时期,广告数量急剧减少之外,其余时间发布数量、版面分布都相对稳定。广告形式不断丰富,一方面体现在标题形式的变化,比如字体的变化以及边框、花纹等要素的添加;另一方面体现在广告构图的变化,比如通过横线、形状、插图等调整版面构图。日渐精致的广告形式,提高了广告的视觉吸引力,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广告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突出权威性、展示国货身份、暗示物美价廉以及强调产品质量。广告表现则以花样促销、伪科普真宣传、诉诸使用场景引发联想以及连续反复发布这四种方式为主。丰富的广告形式与策略性的广告创意,不断刺激着受众的消费心理,影响着消费者进行决策。中华书局广告作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带动了销量,而且树立了有责任心的品牌形象,推动了出版机构自身发展与运营。同时,广告也影响着受众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读者阅读方向、营造了文化消费氛围和文化娱乐空间。另外,大量的教科书、教育期刊、教育丛书以及附设函授学校的广告,为近代教育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中华书局合理利用出版机构的发展实力,不断扩大书籍种类及规模,同时在大众媒介上利用具有创意的广告形式进行宣传。这种激励的市场竞争行为,增强了出版经营者的书刊商品意识,推动了企业的成长,也为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动力。

许磊[3](2020)在《探寻重塑现代中国的精神力量 ——埃德加·斯诺《活的中国》编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埃德加·斯诺花费近五年时间编译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他坦承编译过程让他收获很多,可视为《西行漫记》的前奏。不仅如此,《活的中国》选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外译起步阶段最为成功的一次努力,为打破当时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做出了贡献。然而,国内外学者却没有给予《活的中国》编译足够的重视,要么忽略不计,要么仅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对外传播的注脚一笔带过。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翻译研究者开始关注《活的中国》选集,对其中的翻译策略选取展开探讨,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翻译研究。为将《活的中国》编译研究引向深入,本研究以编译主导者斯诺的在华“社会轨迹”及其思想演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如下几个重要问题:《活的中国》选集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的选取,选集中建构的现代中国形象以及《活的中国》编译与《西行漫记》之间的内在关联。本研究注重搜集与使用与个案相关的一手史料,同时借鉴具有解释力的西方翻译理论,力图做到论证有“理”有“据”。在描写的同时,注重解释,做到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本研究针对目标个案提出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活的中国》编译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取情况如何?为何这样选择?(2)《活的中国》选集建构了怎样的现代中国形象?为什么是这样的形象?(3)《活的中国》编译与《西行漫记》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通过考察相关史料发现,《活的中国》选材经历了前期的编译计划调整以及两轮入选作家的筛选和调整,才有了现在的选集目次。经过两轮入选作家筛选和调整,多位非左翼作家纷纷落选,左翼作家的比重大幅提高。选集选材过程体现了斯诺思想上“左转”的过程,他逐步相信左翼思想是正在改造现代中国的精神力量。斯诺的选材倾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倾向政治立场有代表性的作家;二是侧重选取在青年读者中影响较大的作家。为了将个人叙事植入译文中,斯诺主要使用三种翻译策略完成对译文的改写:首先,利用时空建构,将原文中的批判引向现实社会;其次,通过原文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改换原文中受压迫民众和知识分子形象;此外,采用标示式建构意在加强民众的反抗诉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在文本选择和特定翻译策略的合力之下,斯诺建构出正处于文化转型期的现代中国形象:深受多重苦难的中国,觉醒与抗争的中国和红色革命影响下的中国。在深受国内外多重势力的压迫下,中国部分受压迫民众开始觉醒,但尚未有所行动,反抗的诉求主要来自知识分子阶层中的激进分子。中国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赢得部分民众的支持,但也因民众的无知而被误解。斯诺对现代中国“他者形象”的建构也折射出斯诺对美国“自我形象”的思考:美国不应以武力介入中国事务,而应扮演民族自决原则扞卫者和世界和平维护者的角色。《活的中国》选集是《西行漫记》的前奏。在编译过程中,斯诺对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各阶层民众的革命诉求以及中国命运等问题了解更加深入,这促使他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现状与未来。陕北之行为斯诺的思考提供新素材和可能的答案,并以《西行漫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本研究是探讨记者型译者行为的一次有益尝试,为斯诺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同时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译者模式、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以及译介行为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潘颖[4](2020)在《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多维特征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及其社交媒体的进步和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模式、生活形态和话语机制,中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文学消费具备了新的多维特征,也构成了本部论文研究的核心命题。厘清这些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儿童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发展规律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了文本分析、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聚焦于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文本与生产情境,运用文学、传播学、接受美学、文化学等理论多角度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儿童文学在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文学消费四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新特点,对比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与传统儿童文学发展的差异性、融合性,研究社会转型、文学转型、媒介转型对儿童文学发展演变的影响,总结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在建构、生产、传播、接受、消费等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探讨中国儿童文学在当代文学的发展空间和价值意义。论文基本框架如下:绪论部分在分析研究对象和背景的基础上界定论文中与新媒体时代和儿童文学相关的核心概念。第一章标题为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生产。该章指出,新媒体改变着儿童文学生产,固有的文化环境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创作主体泛化、低龄化写作和网络写手异军突起,实现了儿童文学作家群多元化发展;儿童文学题材、体裁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各界政策及措施的出台促使文学作品数量激增、品质提升,实现了儿童文学的原创品牌塑造和国际化走向;文学创作方式的新媒体化、多样化、融合化发展,实现了传统儿童文学的新媒体化和新媒体儿童文学的经典化,儿童文学也呈现出视听先行的新特征及数字化生存的多路径发展。第二章标题为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该章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转换所带来的公共话语、思想结构、认知能力、生存方式等多方面的变化,梳理传播媒介的生态系统和媒介素养,分析儿童文学与媒介变迁的关系,以及我们面对儿童文学传播方式的变迁所应具备的媒介素养。同时,总结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传播方式、传播策略及传播特征,分析研究传统儿童文学的出版现状及转型、新媒体化出路和新媒体儿童文学的数字多元化传播和经典化走向。第三章标题为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接受。该章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分析儿童这一特殊的文学接受主体的接受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能力、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审美能力的分析)和心理能力(生理、心理、文化),梳理儿童接受成长心理轨迹、阅读视野的特点,结合深度访谈的调研,重点分析全民阅读时代背景和儿童文学阅读的特点及新变化,分析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阅读方式、特征和发展方向,以及儿童文学阅读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第四章标题为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消费。该章将儿童文学放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语境下,以文学消费为核心切入,分析新媒体时代消费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引导及其特征,总结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经典消逝”、娱乐至上、追逐游戏快感的特点;通过对重点儿童文学作家畅销书和作家富豪排行榜等信息数据比对,分析消费时代文学价值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总结儿童文学作品“商业化”“娱乐化”的特征,解析在新媒体时代消费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的“童年消逝”的危机与童年精神的文学重构。结论部分全面梳理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生产、传播、接受和消费的多维特征,通过新媒体媒介技术演进与儿童文学的关系畅想儿童文学的未来,既对儿童文学的娱乐化与商业化表示忧虑,也对新媒体时代的儿童文学发展和前景充满期待。

匡丽娜[5](2020)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研究 ——以“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我国的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然而少儿图书却成为整个图书市场中表现最好的板块,推动着全国图书市场的稳步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出于对丰厚的市场回报和良好的出版前景的考量,加入到少儿图书出版的行列中,这更加剧了市场竞争。面对这样的社会背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专业少儿出版机构却依然保持着明显优势。本文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千万级畅销图书“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少儿图书为研究切入点,通过阅读、梳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结合市场营销学的STP理论、4P理论和4R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等研究方法,从定位、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五个角度来分析“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图书的营销策略,从而更全面了解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的营销策略。在对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存在的包括产品内涵挖掘不足,线上与线下渠道配合不够,宣传促销手段保守、有限等问题。随后指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可以从加强产品内涵挖掘,延长产业链;细化渠道管理,线上与线下相互配合;发挥技术优势,全面立体化营销等方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针对促销的问题进行改进时,论文立足于数字出版的研究实际将改进建议细化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营销,借助新媒体平台补充传统促销方式,依托数字出版创新少儿图书的表现形式,发挥行业优势涉足跨界营销。通过分析“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少儿图书的营销活动,剖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营销策略,希望能够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以及我国同行业的其他出版社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借鉴。

李慧[6](2020)在《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阅读有利于启迪智慧,丰盈内心世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全民阅读”已第六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将阅读与品牌运作模式有机结合,打造阅读推广品牌,成为当前推进阅读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具有专业的人才优势,丰富的文献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有利于保障阅读活动持久性举办、常态化开展,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建设书香校园。本文以安徽省公立本科院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安徽省公立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当前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现状,发现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本文主要从八个部分来探讨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的现状以及发展策略: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在此基础展开论文写作。第二部分,作为文章的基础理论部分,对本文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包括品牌、品牌建设、阅读推广品牌三点概念。第三部分,对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的调查设计展开论述,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调查步骤五个方面。第四部分,作为本文的主体部分,选取安徽省内20所公立本科院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从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发展概况、品牌设计、品牌活动、品牌传播、品牌维系五个层面展开深入地调查,了解目前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的基本情况。第五部分,对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现状进行案例分析。选取了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和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总结这三所院校图书馆在打造阅读推广品牌方面的经验与优秀做法。第六部分,对于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存在的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调研,发现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阅读推广品牌化运作意识不强;品牌设计不到位;品牌活动内容质量不高;品牌传播力度不足;品牌维系手段不健全。第七部分,根据本文第六部分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五点建议,即强化品牌运作意识,积极打造阅读推广品牌;做好品牌前期规划,加大品牌设计力度;加强活动创新力度,提升品牌活动内容质量;拓宽宣传渠道,增强传播有序性;完善维系途径,保障读者用户忠诚度。第八部分是结束语,总结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进行展望。

胡萱[7](2019)在《当代通俗小说阅读与市场运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最大化地有效阅读是通俗小说创作的终极目标,也是通俗小说产生最佳社会影响和最多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创作、传播、运作、阅读、效益,通俗小说创作就是一个市场运行的过程,其中阅读是主要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当阅读主体、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变化,通俗小说的市场运作也随之进行调整。本论文选择阅读的视角论述通俗小说创作的市场运作机制,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强调通俗小说批评的“通俗视角”。既然阅读是通俗小说市场运作的主要环节,抓住这个环节对之展开批评,就最能体现通俗小说批评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二是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但是从阅读的角度分析通俗小说的运作过程的成果还不多见,为本论文留下了创新的空间。三是刊载媒体转换迅速是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刊载媒体的不同自然带来阅读形式的不同,阅读形式的不同也就带来市场运作的不同。因此阅读方式的研究也就最能呈现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创作风貌。“纸读”指的是当代纸质通俗小说的阅读。当代纸质通俗小说的读者从市民阶层扩大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但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运作延续了近现代通俗小说的运作机制,同时也受到西方畅销书机制的影响。当代纸质通俗小说市场运作的实质是本土化了的畅销书机制。“网读”指的是网络小说的阅读。网络小说的阅读从纸张迁移到屏幕,读者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进一步浅层化,在阅读的同时,读者还可以与作者进行即时互动。网络小说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付费阅读及其衍生的市场运作模式,这一模式形成后,网络小说的读者不仅花费时间阅读小说,还要消费金钱乃至情感,过度消费的读者已变身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粉丝”。网络小说的市场运作正是深植于粉丝经济,所有市场运作的具体行为都指向对粉丝生产力的充分调动。“手读”指的是电子游戏的阅读。电子游戏可以看作是“手读”的故事。相较于“纸读”、“网读”,电子游戏具有多重技术优势,游戏玩家可以获得比阅读小说更强烈的代入感,这是其他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虽然游戏更充分地调动了阅读者的感官,但其生产程序是预先设定好的,阅读者能改变的内容十分有限。阅读者实际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其主体性被剥夺了。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创作相当繁荣,对之展开科学的批评是当务之急。从阅读和市场运作的层面展开研究,对通俗小说的价值评价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对通俗小说构建健康、有益的社会正能量也能提供科学的对策。

谷伟[8](2019)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治的重塑 ——乔纳森·弗兰岑悲剧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化政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代美国文坛,乔纳森·弗兰岑是堪与唐·德里罗、E.L.多克特罗等前辈文坛巨匠相比肩的年轻一代小说家。作为悲剧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者,弗兰岑在创作中借助人物动荡的生存体验来折射宏观社会文化危机,培植穿透虚幻表象洞悉复杂现实的认知潜能。中后期代表作《纠正》《自由》与《纯洁》引爆了读者的抢购狂潮,获得批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三部小说在捕捉公众集体想象的同时,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认为弗兰岑政治意识的锐度在减弱。这些批评声音所固守的是后现代主义立场,默认小说的能动性在于激进的形式实验,认为复归描摹家庭生活的现实主义就是向霸权投诚。而且,多数批评局限于单一小说文本,既无法立体呈现弗兰岑的创作全貌,亦使小说值得挖掘的文化政治维度无法获得充分讨论。据此,论文聚焦《纠正》《自由》与《纯洁》三部作品,细致分析弗兰岑对当代公共政治危机不同侧面的表征,挖掘其对重振公共领域的反思,勾勒弗兰岑中后期创作的主旨脉络,揭示其强烈的文化焦虑和时代关注,全面呈现其深层的文化政治意识,展现悲剧现实主义的核心理念。论文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视野入手,在对小说进行贴合文本语境的具体阐释中,借鉴诸多当代理论家的思想锋芒,包括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认知图绘理论、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理论、劳伦·勃朗特的情感依恋思想、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技术哲思、哈特与奈格里的诸众理论等,透过理论洞见来赋予论文更为深入的剖析视角。论文全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绪论、主体三章与结语。第一章(绪论)勾勒了弗兰岑的创作生涯,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探究了各时期的学界评论重心,归纳了对悲剧现实主义小说文化政治维度的理解缺憾。在对悲剧现实主义进行认知图绘的基础上,绪论指出论文旨在捕捉弗兰岑文学创作的总体脉络,聚焦其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治的反思,随后概述了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章从《纠正》对技术消费主义的批判入手,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超空间中公共政治的衰微困境与重振策略。本章重点讨论了生物精神病学诊疗机制的物质主义逻辑,指出其摧毁了主体的内在世界,进而破坏了认知定位能力与共同体视野。《纠正》中的兰伯特夫妇及其三个子女的生命都以不同方式被吸纳到技术消费主义的霸权宰制中。弗兰岑通过再现兰伯特一家摆脱技术消费幻象的挣扎历程,指出抵抗霸权需要重拾历史意识,恢复生命存在的故事时间深度;重塑认知定位,洞悉个体动荡苦难与集体福祉保障的瓦解密切相关;重构社群意识,构筑他者关爱的“情感空间”,形塑扞卫集体福祉的至善共同体。第三章从《自由》对美国政治势力的全谱分析入手,探究了新自由主义霸权下的公共政治危机。《自由》以帕蒂与沃尔特夫妇、好友理查德、儿子乔伊等人物的爱恨离合为主轴展开叙述。小说中诸多人物受到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深刻影响:或如沃尔特等自由主义者投身“士绅化”等基于身份政治的文化抗争,却因白人精英身份,落入多重结构困境;或如理查德等文化左派诉诸朋克亚文化的对抗实践,却囿于激进颠覆的边缘立场,日益孤立大众;或如帕蒂与儿子乔伊受到右翼势力的情感操控,执着依恋物欲自由观,无视日常生活的苦难。藉由再现人物的霸权抗争,弗兰岑指出重振公共政治需要重塑认知图绘,洞悉新自由主义摧毁集体福祉的扩张逻辑,把握多元资本权力关系的聚合点;重拾历史意识,回溯美国自由共识中的非理性威胁,顺势把握自由信仰的另类策略;重整扞卫共同性的诸众联盟,摒弃无效的激进边缘立场,藉由爱来构筑共同体意识,进而统合奇异多元的诸众力量。第四章从《纯洁》对生命权力的反思入手,探究了数字资本霸权的公共政治危机。小说藉由女孩碧普找寻生父的历程,逐步揭开碧普父母与以阿桑奇为原型的网络揭秘英雄安德烈亚斯·沃夫的复杂纠葛,再现了资本主义藉由数字技术重构意识感知与精细调控人口的生命宰制。此外,小说分别从伦理与心理机制溯源,揭示出数字网络生命宰制与资本权力扩张的伴生关系,探究了数字网络对公共领域的巨大破坏力:一方面透过建构虚拟安全幻象,数字网络摧毁了个体基于他者认同的社会人格身份,消解了复杂现实和深度交流;另一方面透过操控物性持存工业体系,数字网络宰制了传承世代经验象征符码的前个体储备,破坏了“个性化”进程,在摧毁主体独一心理结构的同时,消弭了多元包容的至善共同体。通过对碧普走出虚拟安全幻象的曲折探索,弗兰岑指出重振公共政治需要重塑历史意识,洞悉技术理性架空人类的启蒙辩证法逻辑,把握数字资本瓦解国家政治架构的趋势;重构认知定位,建立认知数字资本权力的微缩模型,揭示权力运作的对立框架来悬置权力机制;重建社群意识,推动大众透过思辨来洞悉数字资本宰制生命的危机,进而直面社会现实和人际交往,敞开创造新世界的行动潜能。第五章(结语)探究了悲剧现实主义小说的能动性,指出弗兰岑意图重塑卢卡奇论及的“总体性”意识。在《纠正》《自由》与《纯洁》中,弗兰岑从多维度把脉诊断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复杂症候,在不同时期聚焦了公共政治危机的不同重心,持续调整和完善认知图绘、历史意识与社群连接的行动策略,旨在总体把握资本系统的错综现实,寻求重振公共政治的良方。

曹壮壮[9](2019)在《小众出版现状及其实现途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进步,注重展现自我、追求个性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消费市场也逐渐向着满足更加多元需求、兼顾小众文化群体的方向拓展。这种趋势也充分体现在了人们的阅读偏好上,受众对于小众出版物的需求与日俱增。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为“长尾理论”中描述的利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小众出版作为出版行业里的长尾部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出版主体意识到小众出版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开始探索小众出版各具特色的实现途径。本文从小众出版及其相关概念出发,界定了小众出版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在“长尾理论”的支撑下,尽量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小众出版在所处大环境下的理论依据。将小众出版运作流程中的主体分为作者、出版方、销售商和消费者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归纳整理了当下小众出版的五种主要实现途径:传统出版、自助出版、独立出版、众筹出版和社交出版,并阐述了各个途径对作者、出版方、销售商、消费者和文化传播的价值。小众出版的前景非常可观,但是从总体而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存在的小众出版途径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中的所有问题,如优质内容的缺乏、专业垂直细分水平的不到位、行业一体化运作体系的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消费者对内容付费的意识薄弱等。本文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小众出版未来发展的建议:通过竞赛及展会挖掘优秀内容创作者、做好市场细分坚持小众定位、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培养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等,希望能为出版行业的实践和小众出版日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小众出版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谭晶晶[10](2018)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研究 ——基于昆明市七所高校的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无论对个人的成长还是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其阅读水平不仅关乎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发展,也关乎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快速阅读成为阅读时尚,很多人摒弃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大学生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为此,国内大部分高校将阅读推广纳入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中,通过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来引导大学生读者,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改善阅读行为。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例如,阅读推广活动策划缺乏创新与创意导致的阅读推广形式单一、内容雷同,图书馆粘性降低、阅读推广流于形式、读者缺乏耐心,阅读推广效率低下等的问题。因此,高校阅读推广服务创新成为了当下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昆明市7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调研,分析其阅读推广服务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并参考全国阅读推广案例大赛、“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优秀案例、欧美着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案例,找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之处,结合昆明市7所高校的阅读推广实际情况,提出了阅读推广的理念创新、活动创新、媒介创新、空间创新、阅读推广人创新、组织创新等维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的保障。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提供思考和借鉴。

二、读者俱乐部新书推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读者俱乐部新书推介(论文提纲范文)

(1)《申报》“读书俱乐部”副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申报·读书俱乐部》概况
二、刊物基本内容分析
    (一)广告分类
        1.软广告
        (1)序文、凡例广告
        (2)评述性广告
        2.硬广告
        (1)出版物预约广告
        (2)丛书目录广告
        (3)促销广告
    (二)非广告分类
三、《申报·读书俱乐部》的内容特色与评价
    (一)主要推介图书类型
    (二)文章内容特色
        1.善举具体事例,增强可读性
        2.欲扬先抑,先批判后推介
    (三)版式设计分析
四、结语

(2)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研究(1917-192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0.1.1 研究缘起
        0.1.2 选题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长沙《大公报》相关研究
        0.2.2 中华书局报纸广告相关研究
    0.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0.3.1 研究对象
        0.3.2 研究内容
        0.3.3 研究方法
        0.3.4 创新之处
第1章 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社会语境
    1.1 开放的思想文化影响书局运营
        1.1.1 新知识分子群体对知识的渴求
        1.1.2 教育思想变革推动教材发展
        1.1.3 社会思潮发展影响图书推介
    1.2 出版业转型为广告提供素材
        1.2.1 出版物内容逐渐丰富
        1.2.2 出版物形式日益多样化
        1.2.3 出版机构跨界多元化
    1.3 商业繁荣促进广告发展
        1.3.1 报刊经营需要广告收入支持
        1.3.2 出版行业商业气息浓厚
        1.3.3 书局之间市场竞争激烈
第2章 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形式
    2.1 中华书局广告数量与刊载分布情况
        2.1.1 广告发布数量先增后减
        2.1.2 广告版面固定,排布密集
    2.2 中华书局广告的主要形式
        2.2.1 展示简单的书目列表
        2.2.2 使用简要文字介绍图书
        2.2.3 以单品为唯一推介对象
        2.2.4 单品宣传为主书目列表为辅
    2.3 中华书局广告设计由粗糙到精致
        2.3.1 广告标题趋于美化
        2.3.2 广告构图日渐精致
        2.3.3 排版设计囿于文字突破不足
第3章 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创意
    3.1 中华书局广告的诉求主题
        3.1.1 凸显权威性赢取受众信任
        3.1.2 声明国货身份迎合受众爱国心理
        3.1.3 展示物美价廉刺激受众购买
        3.1.4 强调书籍质量理性说服读者
    3.2 中华书局广告的表现手法
        3.2.1 多样化促销刺激消费
        3.2.2 假科普实宣传吸引关注
        3.2.3 诉诸使用场景触发联想
        3.2.4 连续反复投放加深印象
第4章 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社会影响
    4.1 中华书局广告推动出版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4.1.1 促进出版机构书籍销售
        4.1.2 树立出版机构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4.1.3 帮助出版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4.2 中华书局广告影响受众精神生活和价值取向
        4.2.1 塑造文化消费的时尚观念
        4.2.2 引导受众的阅读倾向
        4.2.3 为受众构建新的文化娱乐空间
    4.3 中华书局广告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4.3.1 加速民国教科书现代化进程
        4.3.2 推动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
        4.3.3 助推远程教育的普及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3)探寻重塑现代中国的精神力量 ——埃德加·斯诺《活的中国》编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埃德加·斯诺研究
        (二)埃德加·斯诺早期在华活动及思想研究
        (三)《活的中国》编译研究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框架
第二章 《活的中国》的编译语境与重要价值
    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来华记者中国现代文学译介活动简介
    二、《活的中国》的编译语境
        (一)少人问津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
        (二)美国对中国现实的关注:从“汉学”到“中国学”
        (三)美国中国形象的转变:从“蔑视”到“仁慈”
    三、《活的中国》的重要价值
        (一)《活的中国》与斯诺思想的发展
        (二)《活的中国》与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域外传播
        (三)《活的中国》与现代中国形象的建构
    四、小结
第三章 《活的中国》编译的选材
    一、有关《活的中国》编译选材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斯诺编译计划的调整
        (二)《活的中国》入选作家及篇目的调整
        (三)《活的中国》选集中的“特殊”篇目
    二、斯诺在《活的中国》编译选材中的主导地位
    三、《活的中国》编译的选材
        (一)首轮落选的作家: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早期普罗小说”作家与30年代“海派小说”作家
        (二)选集出版前的入选作家调整:五四“老”作家、“第三种人”作家与左翼作家的调整
        (三)斯诺的选材倾向:政治立场有代表性,创作影响大
    四、小结
第四章 《活的中国》编译的叙事建构策略
    一、选集生成的基本策略——编译
    二、社会学视阈下的翻译叙事运作模式与叙事建构手段
    三、《活的中国》叙事建构策略
        (一)编译中的时空建构:加强原文批判的现实指向
        (二)编译中文本内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改换受压迫民众与知识分子形象
        (三)编译中的标示式建构:强调民众革命诉求,加强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四、小结
第五章 《活的中国》中现代中国形象的建构
    一、翻译研究的形象学视角
    二、《活的中国》建构的现代中国形象
        (一)深陷多重苦难的中国
        (二)觉醒与抗争的中国
        (三)“红色革命”影响下的中国
    三、小结
第六章 《活的中国》:“《西行漫记》的前奏”
    一、斯诺编译《活的中国》的收获与思考
        (一)对中国民众生存状态的认识与思考
        (二)对各阶层革命诉求的认识与思考
        (三)对中国未来的认识与思考
    二、《西行漫记》:为“活”的中国寻找另一种可能的答案
    三、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4)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多维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生产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生产的环境
        一、文学生产与新媒体生产力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生产的环境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生产的新变化
        一、儿童文学观念的时代嬗变
        二、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多元化发展
        三、儿童文学主题模式的拓宽丰富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新媒体融合的新发展
        一、文学生产的新媒体化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网络化
        三、视听先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特点
        四、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数字化生存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传播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传播媒介
        一、文学传播与媒介素养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传播的媒介融合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传播现状及转型
        一、儿童文学传播的现状分析
        二、儿童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及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策略
        三、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畅销书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接受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全民接受阅读
        一、文学接受理论
        二、新媒体与全民阅读时代的儿童阅读
    第二节 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特征分析
        一、儿童读者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征分析
        二、儿童读者的阅读心理分析
    第三节 新媒体与儿童文学阅读
        一、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阅读的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阅读的特点
        三、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阅读的影响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消费
    第一节 消费文化与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
        一、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二、新媒体时代文化转型与消费文化
        三、新媒体时代消费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商业化
        一、儿童文学的商业化写作
        二、儿童文学畅销书与中国作家富豪榜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娱乐化
        一、儿童文学的游戏性和游戏精神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娱乐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5)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研究 ——以“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少儿图书营销策略概述
    2.1 少儿图书的界定
        2.1.1 少儿的界定
        2.1.2 少儿图书的界定
    2.2 营销策略的界定
        2.2.1 营销的涵义
        2.2.2 图书营销策略的涵义
    2.3 相关理论介绍
        2.3.1 STP理论
        2.3.2 4P理论
        2.3.3 4R理论
    2.4 少儿图书市场状况
        2.4.1 “皮皮鲁总动员”系列概况
        2.4.2 少儿图书市场发展现状
3 “皮皮鲁总动员”系列的营销策略
    3.1 定位策略
        3.1.1 市场细分
        3.1.2 目标市场选择
        3.1.3 市场定位
    3.2 产品策略
        3.2.1 以少儿为中心,兼顾家长的消费需求
        3.2.2 立足全局,注重品牌化发展
    3.3 价格策略
    3.4 渠道策略
        3.4.1 实体书店是主渠道
        3.4.2 重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
        3.4.3 官网页面升级,拓展媒体渠道
    3.5 促销策略
        3.5.1 寻找促销突破口,发挥名人效应
        3.5.2 掌握促销规律,在关键时间点促销
        3.5.3 与读者进行多维互动,增强读者粘度
4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存在的不足
    4.1 产品内涵挖掘不足
    4.2 线上与线下渠道配合不够
    4.3 宣传促销手段保守、有限
5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的改进
    5.1 加强产品内涵挖掘,延长产业链
    5.2 细化渠道管理,线上与线下相互配合
    5.3 发挥技术优势,全面立体化营销
        5.3.1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营销
        5.3.2 借助新媒体平台补充传统促销方式
        5.3.3 依托数字出版创新少儿图书的表现形式
        5.3.4 发挥行业优势涉足跨界营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
    2.1 品牌
    2.2 品牌建设
    2.3 阅读推广品牌
第三章 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调查设计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内容
    3.5 调查步骤
第四章 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调查
    4.1 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发展概况
        4.1.1 教育普及类
        4.1.2 综合类
    4.2 品牌设计
        4.2.1 品牌名称
        4.2.2 品牌logo
        4.2.3 品牌建设主题
    4.3 品牌活动
        4.3.1 讲座类
        4.3.2 竞赛类
        4.3.3 展览类
        4.3.4 资源推介
        4.3.5 读者沙龙
        4.3.6 视频展播
        4.3.7 体验式
        4.3.8 其他
    4.4 品牌传播
        4.4.1 新媒体平台
        4.4.2 线下推广
    4.5 品牌维系
        4.5.1 惠民活动
        4.5.2 品牌组合
        4.5.3 提升服务
        4.5.4 政策激励
        4.5.5 社会协同
        4.5.6 成果固化
第五章 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典型案例分析
    5.1 案例选择依据
    5.2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5.2.1 “爱阅之悦”读书节
        5.2.2 光影阅读
    5.3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5.3.1 青禾讲坛
        5.3.2 青禾悦读
    5.4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5.5 案例小结
第六章 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6.1 阅读推广品牌化运作意识不强
    6.2 品牌设计不到位
    6.3 品牌活动内容质量不高
    6.4 品牌传播力度不足
    6.5 品牌维系手段不健全
第七章 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建议
    7.1 强化品牌运作意识,积极打造阅读推广品牌
    7.2 做好品牌前期规划,加大品牌设计力度
    7.3 加强活动创新力度,提升品牌活动内容质量
    7.4 拓宽宣传渠道,增强传播有序性
    7.5 完善维系途径,保障读者用户忠诚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当代通俗小说阅读与市场运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论文视角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创作的特点
    第一节 目的: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阅读最大化的追求
    第二节 途径: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市场运作机制的设置
        一、当代通俗小说的生产
        二、当代通俗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第三节 特点: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市场运作机制的比较
        一、与现代通俗小说相比较
        二、与欧美畅销书机制相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纸读:当代纸质通俗小说的阅读与市场运作机制
    第一节 当代纸质通俗小说的特质
        一、大众读者的阅读
        二、本土化的畅销书机制
    第二节 寄身畅销书机制的“郭敬明”现象
        一、内容消费:年轻读者的“代言人”
        二、运作策略:与出版机构合作及IP运营
        三、偶像构建:“造神”与“吸粉”
    第三节 大众传媒推动的“麦家热”
        一、文本:中国式谍战的传统
        二、营销:携手影视剧的策略
        三、传播:跨文化流行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读:网络小说的屏阅读与“粉丝”狂欢化的消费
    第一节 屏阅读:众声喧哗的开放空间
        一、载体:纸张到屏幕
        二、文本:欲望的呈现
        三、互动:阅读与评论
    第二节 读者:过度消费的粉丝
        一、结构:“70后”到“90后”
        二、生产:消费与投入
        三、参与:管理与监督
    第三节 市场运作:以读者为中心
        一、营销:纸质出版到全版权运营
        二、类型:高度细分的受众
        三、作者:卖文谋生的草根
        四、编辑:被削弱的环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手读:电子游戏的阅读与跨媒介转换
    第一节 电子游戏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电子游戏阅读机制的设置
        一、故事与空间
        二、人物与互动
    第三节 电子游戏与通俗小说的跨媒介转换
        一、“手读”变“纸读”
        二、“纸读”变“手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8)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治的重塑 ——乔纳森·弗兰岑悲剧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化政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创作生涯与作品简介
    1.2 国内外弗兰岑研究综述
    1.3 弗兰岑的悲剧现实主义文学观
    1.4 研究思路
    1.5 结构框架
第二章 《纠正》:技术消费主义霸权的救赎
    2.1 深度模式消亡与认知定位困境
        2.1.1 生物精神病学的物质主义逻辑
        2.1.2 心理时间的外在空间化:精神分裂感
        2.1.3 生物精神病学诊疗的技术消费资本逻辑
        2.1.4 晚期资本主义超空间的认知困境
    2.2 主体死亡与共同体意识崩解
        2.2.1 主体之死的原因:心灵维度的抹杀
        2.2.2 临床抑郁症的羞耻感机制溯源
        2.2.3 技术消费主义的霸权宰制
    2.3 对技术消费主义霸权的抵抗
        2.3.1 恢复生命存在的故事时间
        2.3.2 重塑认知图绘
        2.3.3 铸就共同体的“情感空间”
    2.4 小结
第三章 《自由》:左翼自由派公共政治的重塑
    3.1 自由主义共识的溃败
        3.1.1 自由主义与身份政治的联盟历程
        3.1.2 士绅化进程:自由派多元文化抗争的伦理与现实冲突
        3.1.3 边缘与底层的夹击:自由派多元文化抗争的龃龉困境
    3.2 文化左派边缘抵抗策略的溃败
        3.2.1 颠覆性与真实性的文化实践
        3.2.2 颠覆性与真实性的内爆崩解
        3.2.3 后现代主义文化左派的现实危机
    3.3 右翼新自由主义社会霸权的宰制
        3.3.1 情感结构与自由观的文化变迁
        3.3.2 新自由主义对个人主义的吸纳
        3.3.3 新自由主义对消极自由观的吸纳
        3.3.4 情感依恋:情感结构宰制的深层运作
    3.4 左翼自由派的公共政治重塑
        3.4.1 形塑多元资本权力的伦理认知图绘
        3.4.2 重构自由共识的历史维度
        3.4.3 激活扞卫共同性的诸众联盟
    3.5 小结
第四章 《纯洁》:数字时代生命权力的抵抗
    4.1 数字时代生命权力的新趋势
        4.1.1 生命权力在身体规训界面的拓张
        4.1.2 生命权力在群体调节界面的拓张
    4.2 公共领域衰微的溯源
        4.2.1 公共领域衰微的外在伦理溯源
        4.2.2 公共领域衰微的深层心理机制
    4.3 数字网络霸权的救赎
        4.3.1 开启对数字网络技术的历时反思
        4.3.2 建构对数字资本权力的认知模型
        4.3.3 再创爱的平等共同体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总体性”意识的重构
    5.2 文化政治策略的能动探索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小众出版现状及其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难点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众出版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出版、小众及小众出版的概念
        一、出版
        二、小众
        三、小众出版
    第二节 小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区别
        一、印量及成本的区别
        二、面对市场的不同
    第三节 小众出版的理论依据——长尾理论
        一、长尾理论的概念和内涵
        二、利基市场
        三、长尾理论与小众出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众出版的环境及其主要实现途径
    第一节 小众出版实现的环境
        一、社会文化环境分化及个性化需求凸显
        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三、印刷技术的进步
    第二节 小众出版与按需出版
    第三节 小众出版的运作主体
        一、作者:千差万别的内容生产者
        二、出版方:以出版社为主导的出版机构
        三、销售商:以电商为中心、多元化发展
        四、消费者:为特定爱好和专业需求付费
    第四节 小众出版的几种主要实现途径
        一、以出版社为主导的传统出版
        二、以作者为主导的自助出版
        三、强调独立精神的独立出版
        四、以明确市场为基础的众筹出版
        五、强调联系作者和受众关系的社交出版
    第五节 小众出版的价值
        一、对作者的价值
        二、对出版方的价值
        三、对销售商的价值
        四、对消费者的价值
        五、对文化传播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众出版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出品方仍未能满足真正的市场需求
        一、专业垂直细分水平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逐利的商业社会冲击内容把关阈值
        三、线上线下整合出版一体化发展滞后
        四、以作者为主导的运作方式增加作品发行风险
        五、营销发行思路落后
    第二节 相关法律法规未能给予市场充分的发展条件
        一、书号获取难度大限制小众出版物合法发行
        二、管理不完善导致盗版侵权问题严重
    第三节 内容付费尚未形成社会普遍认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众出版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节 解放出版运营思路瞄准小众市场
        一、坚持小众定位和“内容为王”
        二、通过比赛及展会的集群效应挖掘小众作者
        三、善用社交网络发掘小众社群以培育市场
        四、建立品牌体系整合利用资源
    第二节 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以保护版权
    第三节 培养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研究 ——基于昆明市七所高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高校阅读推广服务的特点
    2.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3.昆明市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现状分析
    3.1 昆明市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发展历程
    3.2 昆明市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3.3 昆明市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用户认知与满意度调研与分析
4.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最佳实践调研
    4.1 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的调研
    4.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优秀案例调研
    4.3 海外着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案例调研
5.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的维度
    5.1 阅读推广理念创新
    5.2 阅读推广活动创新
    5.3 阅读推广媒介创新
    5.4 阅读推广空间创新
    5.5 阅读推广人创新
    5.6 阅读推广组织创新
6.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的保障
    6.1 宏观层面
    6.2 微观层面
7.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附录
    附问卷调查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读者俱乐部新书推介(论文参考文献)

  • [1]《申报》“读书俱乐部”副刊研究[J]. 潘俊辰,周雷雷,叶新.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09)
  • [2]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研究(1917-1927)[D]. 阮碧琳. 湘潭大学, 2020(02)
  • [3]探寻重塑现代中国的精神力量 ——埃德加·斯诺《活的中国》编译研究[D]. 许磊.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4]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多维特征研究[D]. 潘颖.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研究 ——以“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为例[D]. 匡丽娜.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6]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的研究[D]. 李慧. 安徽大学, 2020(07)
  • [7]当代通俗小说阅读与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 胡萱. 苏州大学, 2019(06)
  • [8]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治的重塑 ——乔纳森·弗兰岑悲剧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化政治策略研究[D]. 谷伟.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 [9]小众出版现状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 曹壮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10]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研究 ——基于昆明市七所高校的调研[D]. 谭晶晶. 云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读者俱乐部书籍推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