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信成立咨询公司预示着应用服务转型的趋势

法国电信成立咨询公司预示着应用服务转型的趋势

一、法国电信成立咨询公司预示转型应用服务成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李康桥[1](2020)在《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文中认为随着4G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信息化、智能化已经遍布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式IT服务层出不穷,全球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ICT技术的发达促进了产业链横向拓宽和纵向延长,从价值链角度看,企业生产模式已从过去的链状关系演变成现在的网络状关系,产业链复杂而专业分工程度高。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独自完成全产业链各个模块的任务,必须通过跨公司甚至跨行业合作才能完成产品价值的创造,能力开放便成为了未来企业发展重要的业务模式。面对技术和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电信运营商必须准确评估自身特色优势,牢牢把握价值网络的某一环节,在促进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赢得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本文以中国移动为案例,从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分析其能力开放演化历程,并构建分析模型。研究发现,中国移动能力开放的三个阶段其产业链复杂度不断提升,新的参与主体不断加入,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定位也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数字赋能方式逐渐从以结构赋能为主转向资源赋能。同时随着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产业链的发展,参与主体的价值共创模式由服务主导逻辑向顾客主导逻辑迁移,价值创造由加法效益逐渐转变为乘法效益,在受益主体范围和受益程度上都有所体现。另一方面,ICT技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电信运营商过去拥有着网络通信能力与用户大数据等关键资源,在未来ICT技术继续升级、产业链维度继续拓宽拓深的趋势下,中国移动应以网络大连接能力和用户大数据、万物互联大数据等关键资源为抓手,深入参与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电信运营商不应盲目追求绝对的主导,唯有发挥自身独有能力融入价值链的某一环节,才能实现自身与整体产业链条的价值最大化。

沈开宇[2](2016)在《广西东德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市场环境变化之快已经大大降低了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弹性,更使其对市场空白的敏感性和超越性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房价上涨在导致投资、投机性购房逐步增多的同时,没有能力购房的群体逐步扩大,各种矛盾逐步显现,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相当快,不少开发商在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种状况不仅使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局限性凸现出来,更不容企业发现了机会或者找好参照系以后,再去积累资源与能力,重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由对急剧变化的市场,房地产企业最后的战略并不是被动地适应,而是根据对未来市场走向的判断,主动变化,以超越式竞争取代竞赛式竞争,即进行企业间的合作。东德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企业战略和企业竞争之间的问题,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国内外大公司特别是国内大型企业的情况之后,认为东德公司必须在增强经营时,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尤其是战略管理,从而实现一流大型企业的目标和愿景。本论文结合广西东德集团的发展战略制定研究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等相关理论,以及在本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详细制定了适合广西东德集团的发展战略。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并对广西东德集团所处行业进行了环境分析。分析了广西东德集团公司内部的资源,以及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最后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应用SWOT分析方法,给出SWOT分析矩阵。最后给出了广西东德集团发展战略制定的策略,确定了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制定了具体的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叶春森[3](2014)在《企业云计算服务的商业价值创造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互联网思维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显示了强劲的创造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计算能力和服务资源。云计算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以“即付即所得”的方式交付计算与服务资源,在减低IT服务成本的同时,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产业变革。在此基础上,产业集聚和价值链协同与云计算服务一起加快了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步伐。于是,基于云计算服务发展信息系统、加速企业互联网转型已成为IT价值创造领域的关注焦点。在经济组织全球化、服务交付网络化、资源管理虚拟化背景下,云计算服务以规模性共享、模式化分离和面向服务的架构改变信息服务成本结构,促成pay as you go和pay by use交易规则的形成。这些新的特征和环境将改变IT价值管理活动,自然,云计算服务价值创造也就会出现新的创造活动、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根据现有信息网络技术能力、绩效与商业价值值管理框架的技术特征、服务组织和商业环境三要素,本文以云计算服务的采纳-扩散-创新过程为主线,研究云计算服务的成本管理变革和价格形成机制,云计算服务模式合作的协调与共创,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创新等三类价值创造活动与方法,以解密云计算服务影响信息网络技术价值创造的过程和机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云计算服务价值管理框架研究。针对IT/IS采纳、扩散和应用创新过程中的价值创造问题,在分析云计算、云服务、基于云的服务等技术和服务对信息网络技术及其服务的影响的基础上,从互联网服务创新的视角界定云计算服务、云计算服务价值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分析技术特征、服务模式、应用创新对云计算服务价值的影响,最后基于采纳-扩散-创新过程构建云计算服务价值管理框架,以明确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内容范围。2)云计算服务的成本和价格研究。在对比云计算服务成本和原有信息网络技术服务成本的基础上,指出云计算服务成本控制模式的优势,并构建了异地数据中心能耗优化机制模型,并指出优化策略的适用条件;然后分析云计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按照使用进行即付即用的价格管理策略的价值创造机理;最后研究成本优势和定价激励在云计算服务价值创造中的导向协调问题。3)云计算服务组合模式的价值共创研究。云计算服务的S-P-I模式是服务内容和交付过程的整合,其内容产生过程中的分工和组织模式的集成推动了云计算服务组合和模式创新;其交付过程通过网络整合形成服务供应链,其结构动态演化影响价值共创模式;在基础架构即服务成为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价值共创的主要形式是S-P组合;在该组合中,面向免费和赔偿等促销策略,成本分摊机制能协调该组合模式的服务供应链,从而拓展云计算服务价值创造空间。4)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研究。在分析云计算服务对价值网络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企业互联网转型战略过程中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构建问题。云计算服务作为价值网络的新节点,改变价值创造活动的链接机制,加速价值网络的平台型结构演化,并逐步形成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该价值网络以云计算服务为资源和能力平台,搭建了服务的价值要素和关系的虚拟化网络,用互联网提供服务流程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整合了企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价值活动。

吴昊天[4](2014)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文中指出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本文尝试对我国传媒产业的转型、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为传媒产业管制体系构建以及提高产业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参考。我国目前正处于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与传媒体制的改革同步进行。如何实现传媒业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变,变外部输血到自我积累,变行政垄断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构成了中国传媒业改革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这同时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融合引发的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数字化技术引发的产业革命几乎瓦解了传媒市场原有的市场秩序,不论是市场结构、市场格局还是政府规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媒市场的供求关系、传媒企业的运行效率也从根本上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传媒产业还在发生巨变,甚至直接促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基本定位。在当下矛盾凸显期的中国,传媒业既要承担产业发展的重任,也要切实负起守望社会、公众,担负着分担改革风险和成本的特殊使命,作为改革的后发区域,中国传媒业面临重重压力和困难。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以产业融合为分析视角,探索中国传媒业的转型路径,探寻由传媒业、电信业及IT互联网业共同融合而成的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全文共分九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论文写作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概述,这一章也包括了论文写作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内容的相关介绍;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和文献的述评,以构成全文分析的理论和文献基础;第三章提出问题,分别从技术、市场、企业等层面对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剖;第四、五章是分析问题,分别对国外、国内传媒产业的融合路径进行全面梳理,包括融合方式、融合起点和融合趋势,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传媒产业当前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希望借鉴西方传媒产业发展的经验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第六、七、八章主要是解决和深化问题,其中第六章主要站在传媒业内媒体融合的角度,对传媒集团化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和经验总结,并提出媒体融合应注意的问题和选择的方向;第七章主要阐释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大媒体产业的设想,并对“三网融合”等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第八章是站在国家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下,对中国传媒业和涉及产业融合的规制进行重新审视,由此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媒产业融合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必要的管理框架的调整和创新是中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需求和重要保证;第九章是全文的研究总结,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对中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其一,世界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其二,在新兴技术的影响下,竞争性垄断市场的出现对中国传媒产业优化市场结构带来何种影响;其三,从媒体融合到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其实现的步骤和路径是什么;其四,规制的重建和竞争的引入,政府如何通过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市场结构的优化。以上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产业融合是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时代,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推动的产业融合,已极大的改变了传媒、通信等行业,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相比,信息化时代的产业融合更为频繁,站在企业和市场的角度,不论是竞争压力使然,还是行业壁垒的变化,以及资产通用性的增强,由技术推动的产业融合在多方力量共同驱使下,从媒体融合再到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循序渐进,促使相关产业发展和繁荣。第二,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尚需优化,“媒体融合”的路径构成了我国传媒集团发展重要思路。经过十多年来的大规模集中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新闻集团、维亚康姆、迪斯尼、贝塔斯曼、威望迪等一系列超级媒体集团,经营模式以“跨媒体、跨行业、跨国经营”为特征,涵盖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大型的媒体集团既是传媒业全球分工的领导者、实践者,也是传媒产业融合的市场主体。反观中国的传媒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集中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研判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路径,应着力调整市场结构,打破传媒产业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鼓励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兼并重组,培育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业务广的大型龙头传媒集团,建立能够辐射全国的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体系;相关传媒企业进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势互补和资源的整合,不仅是信息资源层面的融合,更包括了产权、人力、经营、管理、后包服务等方面的全面整合,这样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从而树立媒体品牌。第三,大媒体产业的融合一体化发展构成其未来趋势。世界的扁平化使融合成为一种趋势,随着IT技术和CT技术的逐步融合,融合制造与服务、内容与终端、硬件与软件的一体化才是适应市场需求获得超额利润的成功商业模式,跨界融合模式的逐步明朗也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大媒体产业融合更应着力推动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放弃仅仅局限于传统传媒业和电信业之间的封闭融合,逐步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者,营造出大开放、大合作的开放式融合格局。第四,放松规制、建设融合性的规制体系构成了我国传媒产业规制改革的思路。面对当下中国传媒业有效制度安排不足、公共政策体系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构建一个面向全国和相关产业统一、开放、有效竞争的大媒体产业规制体系是极为必要的,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规制重点应由结构性的规制转向行为规制,抑制垄断和放松管制同步进行,打破横亘在产业间的壁垒和障碍,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变行政干预到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的引导,刺激被规制的对象在竞争压力下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推动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产业融合进程。从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要求上来讲,我们还应该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建立统一的规制机构,有力推动从纵向行业规制向横向分层规制的转变,严把内容关,探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模式,将宣传价值与公共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对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可能创新:第一,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分析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问题,拓展了产业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纵观过去对传媒产业尤其是媒体融合领域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从新闻传播领域的角度进行阐述,极少使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在第五章创新性地构建了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提供了定量分析传媒产业的理论基础;同时,以中国20家上市传媒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TOPSIS法对中国上市传媒公司绩效进行了评价分析,改变了以往仅靠主观判断和定性描述的局面。第二,在探索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中,创新性构建了大媒体产业研究框架,提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未来趋势和现实路径。本文在第三章中,系统论证了大媒体产业融合的动因所在,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增强、资产通用性的加强、以及政府规制放松等方面的原因,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第七章对大媒体产业的技术形态、产业效应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的勾勒和展望,创新性的提出了大媒体产业的融合方向及策略,即加快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过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创新融合模式、以互联网的思维营造大开放、大合作的融合格局,实现传媒与相关产业资源的整合,提升大媒体产业长期竞争力。第三,注重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特殊管理政策,创新性提出我国大媒体产业融合规制建构的政策思路和具体措施。在研究传媒规制的过程中,本文在第八章重点分析了约束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阐明了分业规制在产业融合构建大媒体产业中所受到的挑战,以分析国际传媒规制变化趋势为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的现实环境创新性提出了放松规制和抑制垄断并行、进行横向分层监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大传媒管理机构等循序渐进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传播内容监管方面,提出了在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增设“内容监管委员会”的建议,以期强化各终端内容的监管和控制,从而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由于数据和文献资料的缺乏,本文研究尚且存在许多不足,这也构成了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作者将继续着眼于技术研究和规制研究,探索大媒体产业融合的最新进展情况。

茅方明[5](2012)在《中国电信移动终端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电信CDMA业务和终端的经营现状,研究和探索从2G到3G转型时期移动终端管理和销售组织的策略和具体举措。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从移动业务与移动终端的产业格局与市场变化出发,解读和分析了3G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挑战;其次借鉴国内外其他通信运营商移动终端销售策略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提出中国电信移动终端管理的大的方向;继而阐述和研究了中国电信移动终端的整体销售策略;最后从战术层面终端销售效能提升的具体举措和抓手上提出相关建议。论文介绍了国外和国内3G业务与终端的整体发展概况,国内移动终端市场的销售模式、渠道结构的变化情况,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通信运营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终端销售策略特点,对中国电信的移动终端销售策略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对中国电信的移动终端销售策略提供启发和指导。提出了中国电信移动终端运营策略,即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4P销售策略,并从打造直供体系、深耕零售渠道、开展体验营销等方面对中国电信移动终端销售效能提升策略提出相关的具体建议。

蒋为民[6](2012)在《“颠覆电视”:媒介融合背景下SMG全媒体战略及实践的研究(2001-2011)》文中认为本文在媒介融合理论的研究背景下,选择上海东方传媒有限公司(Shanghai Media Group,缩写SMG)为案例研究样本。本次研究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将SMG从成立集团后的2001年——2011年间为时间轴,对该集团在产业愿景下的“全媒体战略”进行完整的历史发展梳理:以媒介产业融合、传媒企业管理和媒介产业创新三个维度,从产业融合发生的几个层面到融合导致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由此归纳出这一场产业创新的若干特征,加以对“过程”的“深描”。笔者通过深度访谈、在场以及参与式观察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总结出SMG在传媒产业转型期勇于否定旧我、积极发展新媒体的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之处;另一方面,从以往比较忽略的中层管理者角度对SMG这十年来在“全媒体”战略实践过程中进行了问题解剖——在同一个企业组织内选择全媒体战略的两种发展模式的利弊;在扩张过程中,从单纯的内容制播管理走向内容产业管理遇到的版权管理问题和流程再造问题;在快速发展阶段,快速重组、快速决策、快速盈利带来的矛盾与问题;传媒产业的发展要求和现行传媒规制之间的各种不协调问题。本文认为:在中国,SMG的全媒体战略是在媒介融合、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发展战略模式,它表明:基于新的传播技术为主导的全媒体时代为传统的传媒集团的产业扩张提供了新机遇;全媒体战略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定位是传媒集团创新成长的理性边界;而在企业、事业、机关混合属性的媒体集团中,强调公司治理,以管理创新克服旧体制的效率低下——是践行全媒体战略的首要选择;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克服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是践行全媒体战略的唯一路径;而依靠融资手段,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是全媒体战略得以持续实施的重要财务基础。本次个案研究还试图指出:现阶段传统媒体进行跨产业、跨领域的媒介融合式发展普遍面临的结构性冲突、管理冲突和体制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的媒介融合趋势下,中国传媒产业创新可以借鉴的东西方经验和规避创新风险的可能性、必要性。需要说明的是:标题中的“颠覆电视”一词出自SMG总裁黎瑞刚的演讲,在本文的结论中,“颠覆电视”既不是以新媒体代替旧媒体的涵义,也不是以一种产业代替另一种产业的涵义,而是作为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的符号,体现了国有体制下“传媒精英”推动产业变革正是源于这样一种强烈危机感。在广电行业性的体制弊端尚未克服之前,真正的全媒体战略很难从任何单个的企业内部获得完全成功,正如SMG在其十余年不懈的改革获得阶段性成果之后仍将面临诸多瓶颈,未来还是要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制变革结合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实践,才能建设成下一代融内容、互动、社交、服务于一体的、以人为本的全媒体。

贺昱涵[7](2012)在《中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的策略》文中认为邮政通信是通过运输工具将一定体积和重量的信息实物载体以及物品进行空间位置转移的一种通信方式1。函件业务是邮政历史最悠久的业务,也是邮政最重要的基础性核心业务。近年来,邮政面临的政策、技术和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函件业务遭遇到发展的瓶颈,函件业务量收持续下滑,在邮政业务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函件业务直接体现邮政的本质,是邮政的专营业务,也是最能体现邮政规模效益的业务,从世界发达国家邮政的经验来看,函件业务是能够做大做强。本文拟将采用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的有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以一般指导个别的哲学原则,以广泛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以近十年来江西邮政的函件业务发展实践为样本,在客观分析中国邮政函件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的经验,提出加快函件业务发展的对策,为加快中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提升函件业务的竞争力尽微薄之力。

谭文[8](2012)在《广西DX物流配送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作为提供信息化的重要组成-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信作为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基础,要发挥其先导带动作用,利用行业自身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对深化战略转型对应的物流配送能力分析,提出在现有的条件下,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进而引入物流理论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物流配送策略的研究,首先实施仓储网络的优化:构建配送中心和分囤库;其次通过对物资集中管理,加大集约化采购力度,提升物资采购规模,降低物资成本,提升企业的价值能力;最后提出强化与完善信息系统支撑建设,加强基础建设。同时采用分阶段实施方式,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配置要求。本文对策略的实施措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结合一些具体实践的数字和经验总结。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推动企业向社会信息化提供商的转型。

王洪波[9](2012)在《H公司视讯会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IT技术和通信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视频编解码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和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视讯会议业务具备了产品开发和产品应用的有利条件。视讯会议产品让身处不同地点的用户实现远程通话和远程视频,企业使用视讯会议系统不仅仅可以减少出差,降低出差成本,而且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部署和使用视讯会议系统。在视讯会议行业,H公司是国内视讯会议行业的挑战者,落后领先者宝利通、华为等公司。近几年,思科,微软,罗技等国际大公司也看好视讯会议行业,且直接通过收购的方式,占据一定行业市场地位。H公司在视讯会议行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利用视讯会议行业的发展机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稳健持久的商业价值,为股东创造更大利润,将成为H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作者利用所学战略管理理论及相关知识,从战略角度对本课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战略管理基本理论、国内外研究概况和视讯会议行业概况,详细分析了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视讯会议行业竞争态势、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地位、发展战略、竞争优劣势,从而得出未来三到五年视讯会议行业将持续较快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视讯会议业务发展走向融合等重要结论。接着,本文在充分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后,得出H公司业务竞争的优、劣势及H公司未来发展的机会和威胁。然后,本文依据以上分析,为H公司视讯会议业务制定了最优成本加行业定制化竞争战略,并详细阐述了战略选择的依据和进行沙盘推演验证。最后,本文为H公司制定了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从而使使H公司制定的最优成本加行业定制化竞争战略在公司各部门和各业务中得到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确保战略成功。本文的价值在于明确了视讯会议行业的竞争态势、发展趋势,以及H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未来机会,确立了H公司最优成本加行业定制化战略,为H公司视讯会议业务构建核心竞争力,确保未来市场持续成功提供了决策支持。

郝罡[10](2011)在《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物联网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化识别系统中心(Auto-ID Center)研究的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为核心,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构造的一个覆盖全世界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物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成果,而其实质是人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所在。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又作用在人类思维深度与实物之间广度的联系之上,形成了技术和思维的深刻交融与发展。同时,物联网的触手将会遍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渐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带给人类社会意义深远的变革与进步物联网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投入,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物联网在我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获得了国家战略层级的定位并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令人振奋的前景。物联网与互联网全面无缝的整合,能够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的重要影响。物联网能够驱动新一轮的全球信息产业的繁荣,促进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一大批新产业的发展和成熟,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并大幅度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水平物联网产业链规模庞大,涉及到产业、技术、政策、资金、人才等等诸多环界,发展物联网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与合作。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遍及生产与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物联网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通信运营商在面临着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建设物联网生态圈,带领其健康发展的历史重任。本文对物联网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做出了概括性的介绍和总结,论文的研究重点选在了对国内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策略和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方面。选择中国移动公司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其目前正在开发和运营的物联网业务作为调研基础,结合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和作者在运营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可能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建议:概括起来即为“观念转型为引导创新的方向、操作模式采取灵活与合作的机制、目标向着全面发展和多方共赢”的发展策略。利用中国移动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资金品牌、用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设良好的物联网运营支撑环境,在引领和带动物联网发展的同时,使自身也成长为物联网产业圈的主导者。

二、法国电信成立咨询公司预示转型应用服务成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国电信成立咨询公司预示转型应用服务成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电信能力开放平台
        2.1.1 平台
        2.1.2 开放平台
    2.2 价值共创
        2.2.1 价值共创的概念研究
        2.2.2 价值共创的实证研究
    2.3 数字赋能
        2.3.1 赋能理论
        2.3.2 数字赋能
第三章 案例描述
    3.1 中国移动能力开放平台介绍
    3.2 1.0阶段(2000-2009): 移动梦网——2G时期的能力开放
    3.3 2.0阶段(2009-2016): 移动应用商场——3G时代的能力开放
    3.4 3.0阶段(2017—):能力开放商店——4G时代的能力开放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数字赋能视角下的移动能力开放演化
    4.2 价值共创视角下的移动能力开放演化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5.1 结论与实践意义
    5.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广西东德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现状
    1.3 主要内容
第2章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1 战略管理
    2.2 战略分析
        2.2.1 宏观与微观分析
        2.2.2 行业环境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德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策环境
        3.2.2 土地市场
        3.2.3 广西房地产发展状况
        3.2.4 广西房地产需求市场
    3.3 房地产企业走势
第4章 东德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2 SWOT分析
        4.2.1 东德集团竞争优势分析
        4.2.2 东德集团竞争劣势分析
        4.2.3 东德集团机会分析
        4.2.4 东德集团威胁分析
第5章 东德集团战略
    5.1 战略制定基础
        5.1.1 企业文化与荣誉
        5.1.2 企业精神
    5.2 战略制定原则
    5.3 战略制定流程
    5.4 发展战略目标
    5.5 战略实施
        5.5.1 设计战略联盟,优化集团规模
        5.5.2 明确组织关系,优化组织结构
        5.5.3 巩固提升集团核心型业务
        5.5.4 开拓发展集团增长型业务
        5.5.5 切实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5.6 战略实施关键内容及时间安排
    5.7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7.1 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5.7.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5.7.3 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加大投入
        5.7.4 科学设计,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5.7.5 落实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5.7.6 确实保证资源分配合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企业云计算服务的商业价值创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云计算理论与技术研究述评
        1.2.2 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管理研究综述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云计算服务价值管理问题研究
    2.1 引言
    2.2 云计算服务及其价值
        2.2.1 云计算服务的定义
        2.2.2 云计算服务价值
    2.3 云计算服务价值的影响因素
        2.3.1 服务特征对云计算服务价值的影响
        2.2.2 服务模式对云计算服务价值的影响
        2.2.3 服务应用创新对云计算服务价值的影响
    2.4 云计算服务价值管理框架
        2.4.1 云计算服务价值管理
        2.4.2 云计算服务价值管理框架构建
    2.5 小结
第三章 云计算服务的成本和价格研究
    3.1 引言
    3.2 云计算服务成本管理变革
        3.2.1 云计算服务成本
        3.2.2 云计算服务能耗成本优化
        3.2.3 基于成本的价值创造分析
    3.3 云计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变革
        3.3.1 云计算服务价格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
        3.3.2 云计算服务定价机理
        3.3.3 基于价格的价值创造分析
    3.4 云计算服务价值要素关系协调
        3.4.1 协调问题描述
        3.4.2 模型分析
        3.4.3 模型结果启示
    3.5 小结
第四章 云计算服务组合模式的价值共创研究
    4.1 引言
    4.2 云计算服务组合模式
        4.2.1 云计算服务组合
        4.2.2 云计算服务组合模式演化
    4.3 基于努力和赔偿成本分摊机制的云计算服务供应链协调
        4.3.1 问题描述
        4.3.2 假设与模型分析
        4.3.3 努力水平影响需求的云服务供应链协调研
        4.3.4 努力水平影响需求和价格的云服务供应链协调
        4.3.5 算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研究
    5.1 引言
    5.2 云计算服务对价值网络的影响
        5.2.1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活动集成
        5.2.2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服务价值融合
    5.3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构建
        5.3.1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技术层价值网络构建
        5.3.2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内容层价值网络构建
    5.4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创新
        5.4.1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设计创新
        5.4.2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络测量创新
        5.4.3 基于云计算服务价值网络关系创新
    5.5 小结
第六章 海尔云计算服务价值创造案例研究
    6.1 引言
    6.2 案例研究的程序设计与分析
        6.2.1 案例研究方法选择
        6.2.2 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编码
    6.3 HR的云计算服务价值创造过程
        6.3.1 HR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信息系统架构
        6.3.2 HR基于云计算服务组合模式的价值共创
        6.3.3 HR网络化战略下的云计算服务价值网络
    6.4 案例启示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科研项目

(4)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1.1.2 论文写作的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1.2.1 传媒
        1.2.2 传媒产业
        1.2.3 媒体融合
        1.2.4 大媒体产业
    1.3 论文写作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1.4 主要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综述
        2.1.1 产业组织理论
        2.1.2 产业结构理论
        2.1.3 产业融合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传媒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2.2.2 国内传媒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2.3 主要结论
3. 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及融合动因分析
    3.1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变革动因
        3.1.1 传统媒体的演进
        3.1.2 新媒体的出现
        3.1.3 新的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
    3.2 融合发展:市场和企业的选择
        3.2.1 市场层面的融合动因
        3.2.2 企业层面的融合动因
    3.3 资产通用性促进了产业融合
        3.3.1 资产通用性促进了传媒产业内部融合
        3.3.2 资产通用性促进了传媒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4. 国外传媒产业融合现状、趋势及启示
    4.1 美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1.1 美国传媒独有的强大实力
        4.1.2 融合进程中的美国传媒产业结构
        4.1.3 美国传媒产业并购融合历程概况
    4.2 欧洲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2.1 英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2.2 法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2.3 德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3 日本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3.1 高度垄断、激烈竞争的传媒市场
        4.3.2 新媒体发展迅速、传统媒体转型加速
    4.4 全球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及启示
        4.4.1 风起云涌的兼并重组使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4.4.2 产业融合进程中的数字化趋势
5. 国内传媒产业发展分析
    5.1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特点
        5.1.1 社交媒体持续活跃
        5.1.2 电视媒体维持强势地位
        5.1.3 报刊经营萎缩
        5.1.4 资本运作加速
        5.1.5 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5.2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传媒产业竞争力分析
        5.2.1 传媒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5.2.2 各地区传媒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5.3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传媒产业分析
        5.3.1 市场结构分析
        5.3.2 市场行为分析
        5.3.3 市场绩效分析
    5.4 基于变异系数的TOPSIS法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5.4.1 改进的TOPSIS评价模型
        5.4.2 上市传媒公司绩效评价分析
    5.5. 主要结论
6. 媒体融合:媒介形态的变化
    6.1 以媒体融合的方式发展壮大传媒集团
    6.2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的三种路径
        6.2.1 打造产业价值链:第一财经
        6.2.2 区域多媒体集群:成都商报系
        6.2.3 资本运营:浙报传媒等
    6.3 我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6.3.1 媒体融合背后的制度冲突
        6.3.2 非完全产业化背景下的超常规发展
        6.3.3 主导产业和多元产业发展
    6.4 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下一轮扩张的突破选择
        6.4.1 转换思路、转变体制做好新媒体
        6.4.2 同质媒体、区域内的扩张转向跨媒体、跨区域的扩张
        6.4.3 媒体生产流程融合创新
        6.4.4 突破行业限制、实现大媒体产业融合
7. 大媒体产业的融合一体化发展
    7.1 大媒体产业的融合格局及影响
        7.1.1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一体化
        7.1.2 大媒体产业链条及竞争趋势
        7.1.3 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影响
    7.2 大媒体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
        7.2.1 “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内涵
        7.2.2 国际国内“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7.2.3 “三网融合”的主要应用
        7.2.4 “三网融合”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7.3 大媒体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及策略
        7.3.1 加快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7.3.2 营造开放的融合格局
        7.3.3 大数据+云计算创新融合模式
8 中国大媒体产业的规制思考
    8.1 中国传媒融合发展的体制约束
        8.1.1 中国传媒的双重属性
        8.1.2 中国传媒面临的体制约束
        8.1.3 传媒与政府的相互博弈
    8.2 放松规制:产业融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8.2.1 由单纯反垄断转为效率优先
        8.2.2 从纵向到横向的统一规制
        8.2.3 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8.3 中国大媒体产业体制创新和融合规制设想
        8.3.1 总体思路
        8.3.2 推动传媒事业和企业的分离
        8.3.3 建立适应产业融合需求的规制构建
9.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
    9.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中国电信移动终端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
2 3G 业务与终端发展概述
    2.1 全球 3G 业务与终端发展概况
    2.2 中国 3G 业务与终端发展概况
    2.3 国内移动终端市场概述
    2.4 3G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3 国内外运营商移动终端销售策略特点与启示
    3.1 国外通信运营商移动终端销售策略
    3.2 国内通信运营商移动终端销售策略
    3.3 国内外运营商移动终端销售策略的借鉴与启示
4 移动终端销售策略设计
    4.1 运营目标与基本原则
    4.2 产品策略
    4.3 渠道策略
    4.4 价格策略
    4.5 促销策略
5 销售效能提升策略
    5.1 重塑直供体系
    5.2 深耕零售末端
    5.3 开展体验营销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颠覆电视”:媒介融合背景下SMG全媒体战略及实践的研究(2001-201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TR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框架设计
        一、本次研究的具体方法
        二、论文框架设计:章节的逻辑与说明
    注释
第一章 相关理论和背景综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一:媒介融合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媒介融合”的定义和解释具有多样性
        二、“媒介融合”逐步成为实务应用范畴的学术课题
        三、从受众文化角度的研究方向及其他
        四、从媒介产业角度的“媒介融合”研究路径和核心
    第二节 研究背景二:关于“全媒体”的研究综述
        一、“全媒体”的定义理解
        二、“全媒体”的价值特点
        三、关于“全媒体”的研究和应用概述
        四、“全媒体”研究与“三网融合”的关联
    注释
第二章 SMG全媒体战略实施的历史流变
    第一节 元问题:SMG全媒体战略何以可能及可为
    第二节 SMG的全媒体战略及其实践简史
        一、2001-2002:“秣马厉兵”的筹备阶段
        二、2003-2007:“跑马圈地”的拓展阶
        三、2008-2009:“分分合合”的调整阶
        四、2010-2011:“五大板块”的成型阶段
    本章总结
    注释
第三章 基于三个维度的全媒体实践之深描
    第一节 从垂直发展到横向发展:媒介产业融合维度之深描
        一、以技术与网络的融合突破产业界限
        二、以市场与服务的融合拓宽收入结构
        三、以资本与产权的融合超越规制局限
    第二节 组织流程再造:传媒管理维度之深描
        一、全面采用“公司化运营”体制
        二、建立集团“矩阵式结构”管理
        三、推行人力资源“企业化管理”系统
        四、全面实施“品牌化经营”方式
        五、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化管理”
    第三节 技术引领变革:媒介产业创新维度之深描
        一、全方位把握创新机遇:偶然的和必然的
        二、以技术进步引领变革:塑造传媒新价值
        三、多元化的目标市场选择:机遇和风险并存
        四、以合作创新为主要形式:斜向整合与资本推动
    本章总结
    注释
第四章 SMG全媒体战略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梳
    第一节 全媒体战略与组织机制之间的问题梳理
        一、“版权管理”的难题:关于内部的制播分离和版权归属
        二、“内容优势”的困惑:关于内容的价值和创新
        三、“快比慢好”的质疑:关于速度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全媒体战略的两种融合模式的问题梳理
        一、“第一财经”的“榕树”模式
        二、新媒体板块的“竹笋”模式
        三、“榕树”模式与“竹笋”模式的异同对比
        四、“榕树”模式与“竹笋”模式的利弊分析
    第三节 规制和体制局限的问题梳理
        一、内容管控存在网、台双重执行标准
        二、事企合一的传媒管理体制弊端重重
        三、国资监管制度对产业创新的制约
        四、广电、电信交叉进入的难度问题
    本章总结
    注释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全媒体”的实施基础:业务流程和组织流程再造
    第二节 “全媒体”的内部运营保障:高效的组织协同
    第三节 “全媒体”的发展突破点:规制改革与资本撬动
    结语:未来趋势的演化
    注释
深度访谈名单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发展中国邮政函件业务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及基础
        2.1.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aship Management,简称CRM)
        2.1.2 关系营销理论(Relationship Marketing)
        2.1.3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
        2.1.4 核心竞争力理论
        2.1.5 当前营销渠道发生的变革
        2.1.6 政治法律基础
    2.2 建设和发展现代化邮政的理论研究
    2.3 美国直邮发展带给中国邮政的启示
        2.3.1 直邮的概念
        2.3.2 美国直邮发展的启迪
    2.4 中国邮政直邮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
第3章 中国邮政发展函件业务的重要性
    3.1 函件业务直接体现邮政的本质
    3.2 函件业务是邮政的专营业务
    3.3 函件业务是最能体现规模效益的业务
    3.4 函件业务能够做大做强
第4章 中国邮政函件发展的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对函件业务发展的影响
        4.1.2 经济环境对函件业务发展的影响
        4.1.3 社会文化环境对函件业务发展的影响
        4.1.4 信息技术对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的影响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内部优势
        4.2.2 内部劣势
    4.3 当前函件业务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4.3.1 信息技术的发展替代了传统实物函件
        4.3.2 商业信函市场启动缓慢
        4.3.3 直邮产业链相关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系统合作体系和模式
        4.3.4 协同直邮广告传播效应不够
        4.3.5 直邮广告传播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4.3.6 直邮广告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4.4 函件业务的发展环境评估
第5章 中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对策
    5.1 建立和完善函件业务发展管理机制
        5.1.1 建立专业化经营机制
        5.1.2 建立价格形成机制
        5.1.3 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5.2 突出重点,拓展市场,促进函件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5.2.1 建立数据库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机制
        5.2.2 建立账单寄递解决方案服务机制
        5.2.3 培育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5.2.4 精细无名址函件业务
    5.3 构建中国直邮产业链
        5.3.1 中国邮政在中国直邮产业链中的定位
        5.3.2 发挥中国邮政在中国直邮产业链构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5.4 积极拓展函件业务发展的路子
        5.4.1 商函营销策划机制
        5.4.2 建设商函名址库项目
        5.4.3 管理商函大客户机制
    5.5 整合资源,加快建设,提升对函件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
        5.5.1 加大商函制作设备的投入
        5.5.2 强化投递对函件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
        5.5.3 加强基础地址库建设维护和邮政编码工作
    5.6 加强函件业务区域协调发展
        5.6.1 东部地区发展策略
        5.6.2 中部地区发展策略
        5.6.3 西部地区发展策略
        5.6.4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5.6.5 推进县域邮政函件业务发展
    5.7 做好函件业务品牌形象传播
        5.7.1 突出宣传重点
        5.7.2 强化品牌建设
致谢
参考文献

(8)广西DX物流配送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物流管理理论及实践综述
        1.2.1 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
        1.2.2 LM 理论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电信运营商物流管理理论综述
    2.1 电信运营商的 LM 应用
        2.1.1 电信运营产业物流的发展
        2.1.2 电信运营产业物流的特点及机遇
    2.2 物流管理理论及方法
        2.2.1 与电信物流配送策略有关的优化理论及方法
        2.2.2 物流系统化理论
    2.3 电信运营商转型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广西 DX 物流配送优化的分析
    3.1 广西 DX 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3.1.1 采购情况简介
        3.1.2 物流配送情况简介
        3.1.3 基础管理及 IT 支撑
        3.1.4 存在主要问题
    3.2 环境分析
        3.2.1 外部环境分析
        3.2.2 内部环境分析
        3.2.3 同行业对标分析
第四章 优化物流配送策略
    4.1 物流配送优化思路
        4.1.1 体系建设思路
        4.1.2 仓储网络优化
        4.1.3 配送中心和分囤库建设
    4.2 配送体系优化
        4.2.1 配送方案设计
        4.2.2 配送资源优化
    4.3 集中物资管理优化策略
        4.3.1 集中物资分类
    4.4 强化 IT 系统支撑和基础管理
        4.4.1 IT 系统支撑
        4.4.2 加强基础管理
    4.5 物流配送优化实施计划
        4.5.1 建设起步阶段
        4.5.2 优化完善阶段
        4.5.3 价值提升阶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5.1.1 主要研究工作
        5.1.2 论文的主要结论
        5.1.3 研究不足
    5.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H公司视讯会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基本构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基本构架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H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H公司简介
    2.2 H公司视讯会议业务简介
    2.3 宏观环境分析
    2.4 行业环境分析
        2.4.1 视讯会议系统简介
        2.4.2 行业趋势分析
    2.5 竞争对手分析
        2.5.1 宝利通
        2.5.2 思科腾博
        2.5.3 丽视高清
第3章 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
    3.1 资源分析
        3.1.1 有形资源
        3.1.2 无形资源
    3.2 能力
        3.2.1 以视音频技术为核心的深厚的技术研发能力
        3.2.2 强大的产品开发和定制能力
        3.2.3 快速理解客户需求,判断行业趋势的能力
        3.2.4 多渠道的市场拓展能力
        3.2.5 健康稳定的财务能力
第4章 业务竞争战略的选择
    4.1 SWOT分析
        4.1.1 优势
        4.1.2 劣势
        4.1.3 机会
        4.1.4 威胁
    4.2 业务战略发展目标
    4.3 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4.4 业务竞争战略选择依据
第5章 战略实施和保障措施
    5.1 开放合作,努力打造产品竞争力,针对行业用户开发定制行业特性
    5.2 最大限度降低端到端产品成本
    5.3 打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
    5.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和引进人才
    5.5 销售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战略体系队伍建设
    5.6 加强投资关系管理和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1.1 研究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1.1.2 研究物联网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其影响
        1.1.3 研究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模式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物联网的产生及其发展
    2.1 物联网概念的形成
    2.2 物联网定义及内涵
    2.3 物联网的信息化地位及演化方向
        2.3.1 物联网在信息化发展中的位置
        2.3.2 物联网在信息化发展演进路径
    2.4 对物联网的马哲角度认知
    2.5 物联网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
        2.5.1 物联网促使生产方式发生转变
        2.5.2 物联网促使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2.5.3 物联网促使思维方式发生改变
    2.6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 物联网的技术基础及技术发展趋势
    3.1 物联网的技术基础
        3.1.1 实现物联网的环境和条件
        3.1.2 物联网六大基础技术要素
        3.1.3 物联网的其他关键技术
    3.2 物联网的应用体系结构
        3.2.1 基于标签识别物联网应用架构
        3.2.2 基于传感网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3.2.3 基于M2M的物联网应用构架
        3.2.4 基于应用的物联网的节点分类
        3.2.5 建议性的物联网应用体系结构
    3.3 物联网研究开发面临的挑战
        3.3.1 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
        3.3.2 技术开发面临的挑战
        3.3.3 示范系统建设的挑战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业务发展模式及发展动向
    4.1 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动向
        4.1.1 物联网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亮点
        4.1.2 物联网的三个应用层次
        4.1.3 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
    4.2 物联网的商业应用模式
        4.2.1 物联网产业链的模式分析
        4.2.2 物联网总体商业模式构想
    4.3 物联网在全球的发展
        4.3.1 物联网在欧美的发展
        4.3.2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4.4 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科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4.4.1 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物联网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
        4.4.2 科技部门要积极进行物联网方面的研究与完善工作
        4.4.3 推动大众尽快进入物联网的世界领略风采
        4.4.4 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物联网的各种标准
        4.4.5 相关经营者探索适用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
第五章 物联网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模式分析
    5.1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SWOT分析
        5.1.1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优势
        5.1.2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劣势
        5.1.3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机会
        5.1.4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威胁
    5.2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五力竞争模型剖析
        5.2.1 行业内竞争力分析
        5.2.2 后进入者的威胁
        5.2.3 替代产品的竞争
        5.2.4 买方的议价能力
        5.2.5 供应方议价能力
    5.3 M2M-现阶段物联网应用的突破点
        5.3.1 M2M市场前景广阔
        5.3.2 M2M应用领域众多
        5.3.3 M2M规模化标准化亟待解决
    5.4 物联网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模式
        5.4.1 通信运营商运营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5.4.2 物联网结合运营商技术的典型应用
第六章 通信运营商物联网发展建议
    6.1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意义
    6.2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主要策略
        6.2.1 打造物联网业务的基础平台并整合集成商
        6.2.2 借助重大项目的建设加速推动物联网发展
    6.3 对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建议
        6.3.1 通信运营商在物联网时代应尽的职责
        6.3.2 通信运营商应全局布阵发展各有侧重
        6.3.3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三个关键点
        6.3.4 通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五大着眼点
    6.4 中国移动发在展物联网的建议
        6.4.1 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的整体思路
        6.4.2 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的关键优势
        6.4.3 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6.4.4 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的总体建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法国电信成立咨询公司预示转型应用服务成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D]. 李康桥.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广西东德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沈开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3]企业云计算服务的商业价值创造研究[D]. 叶春森.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7)
  • [4]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D]. 吴昊天.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 [5]中国电信移动终端营销策略研究[D]. 茅方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6]“颠覆电视”:媒介融合背景下SMG全媒体战略及实践的研究(2001-2011)[D]. 蒋为民. 复旦大学, 2012(08)
  • [7]中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的策略[D]. 贺昱涵. 南昌大学, 2012(01)
  • [8]广西DX物流配送策略的研究[D]. 谭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9]H公司视讯会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王洪波. 山东大学, 2012(02)
  • [10]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D]. 郝罡.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法国电信成立咨询公司预示着应用服务转型的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