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气藏开发数值模拟

呼图壁气藏开发数值模拟

一、呼图壁气藏开发数值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廖伟,刘国良,李欣潞,张赟新,郑强,陆叶[1](2022)在《呼图壁储气库边底水水侵前缘动用及注采风险评价》文中提出具边底水储气库注采容易引起气水界面移动,水侵前缘运移及注采风险评估,对储气库水侵区库容的恢复和动用及注采井调峰能力的提升极其重要。以呼图壁储气库为例,评价了边底水储气库气水前缘恢复动用的可行性,利用示踪剂数值模拟技术确定注气前缘位置,通过多轮次注气驱替,提高储集层渗流能力。建立了影响注采井水侵的动、静态参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呼图壁储气库30口投产注采井的见水风险等级。研究区高水侵风险井仅有3口,主要位于储气库的西部水侵区。制定了边底水储气库水侵预警机制,其要点在于生产过程中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及时跟踪中—高水侵风险井产水量、水气比、产水中Cl-含量、井口压力等变化,调整优化注采速度及注采气量,从而控制气水前缘推进速度。

廖伟,刘国良,陈如鹤,孙军昌,张士杰,王玉,刘先山[2](2021)在《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以新疆H地下储气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有效指导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和动态监测井网的优化调整、保障储气库运行安全,以目前中国库容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新疆H储气库为研究对象,根据储气库高速往复注采地应力场交替变化的特点,综合地质、地震、测井和各类室内岩心实验结果,建立了H储气库区域尺度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三维动态地质力学模型,综合评价了H储气库在经历原气藏14年衰竭式开发及其改建储气库后长期高速注采气过程中交变应力下的圈闭动态密封性。研究结果表明:(1) H储气库地层压力的变化对区域地应力场具有显着影响;(2)原H气藏开发后断裂两侧地应力具有较大差异,但盖层未发生变形破坏,作为含气边界的控藏断裂也未发生滑移,保证了H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安全性;(3)由于H储气库高速注采导致地应力场变得更加不均衡,对储气库注采井的完整性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4) H储气库在长期高速注采运行过程中盖层未发生剪切和拉张破坏,但地质力学数值模拟显示储气库长期高速注采导致储层南部的H断裂两侧形成最大约5 cm的相对错动变形,H断裂的密封性成为影响储气库完整性的薄弱区域;(5)建议在储气库南部H断裂上盘部署监测井,加强注采动态监测。结论认为,该项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评估了气藏型储气库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圈闭的动态密封性,对保障H储气库长期注采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陈建平,王绪龙,陈践发,倪云燕,向宝力,廖凤蓉,何文军,姚立邈,李二庭[3](2021)在《甲烷碳同位素判识天然气及其源岩成熟度新公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气成因与来源判识始终是天然气勘探与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多个应用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判识气源岩成熟度的经验公式.但是,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以往经验公式在判识新发现天然气源岩成熟度时常出现明显偏差,需要对这些经验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正.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湖相烃源岩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属于典型油型气,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属于典型煤成气.本文按照经典的有机质热演化生烃模式,在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典型油型气与煤成气区域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地质条件的限定下,根据大量天然气实测碳同位素组成资料,构建了油型气和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烃源岩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公式,其中,油型气δ13C1=25lgRo-42.5、煤成气δ13C1=25lgRo-37.5.这些新公式适用于绝大多数以连续埋藏热演化生烃为主的含油气盆地有机热成因天然气源岩成熟度判识,对天然气勘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完善和发展天然气地质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王彦君[4](2020)在《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控藏作用及深层油气勘探》文中指出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当量超过100亿吨的四大含油气盆地之一。经过70多年的勘探开发,盆地内埋深浅于4500m的中~浅层探区内油气勘探程度普遍较高,再获勘探大发现的概率越来越小。深层~超深层成为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必然选择。自晚古生代以来,受控于海西~喜山期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作用,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垂向叠合形成了现今准噶尔大型叠合盆地;多期构造作用伴随着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改造甚至破坏的全过程,进而控制着现今油气藏的分布。深层油气勘探面临着一系列关键地质问题。本次研究立足于多期构造控藏的角度,重点聚焦如下3个关键的科学和勘探问题:(1)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及不同演化阶段沉积盆地类型;(2)多期构造叠加、改造作用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宏观控制作用;(3)深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勘探有利区带。综合最新横跨盆地二维地震和重点探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深层钻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准噶尔盆地构造变形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原型盆地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以及多期构造叠加改造控藏作用进行系统研究,(1)运用Land Mark地震资料解释系统,追踪地震反射层位,识别断层、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及生长地层,编制地层厚度图;(2)运用2D-MOVE软件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反演不同地质时期构造变形;(3)运用Basin Mod软件重建重点生烃凹陷埋藏史和热演化史。获得如下几点新认识。1)在区域构造不整合面识别基础上,厘定了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自二叠纪以来,准噶尔盆地经历了5阶段“伸展-聚敛”构造旋回。每一旋回,盆地应力体制均从早期的伸展或稳定开始,到晚期聚敛造山环境结束。基于格架地震大剖面构造解析和平衡剖面构造恢复,识别了7期明显的区域性构造变形(2期伸展,5挤压)。2期伸展变形分别与早二叠世、早侏罗世造山后应力松弛有关。早二叠世强伸展变形造成盆地内广泛发育地堑-地垒构造与半地堑构造;早侏罗世弱伸展变形主要发生在盆地南部,正断层断距和延伸长度较小,构造活动强度明显弱于早二叠世。5期挤压构造变形分别与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及晚新生代区域性碰撞/增生造山事件密切相关。总体上,盆地边缘构造变形强烈,以逆冲推覆及褶皱变形为主,盆地中央变形较弱。其中晚侏罗世、晚喜山期区域构造作用分别导致盆地内强烈的褶皱和掀斜作用,整个盆地经历了剧烈调整和改造。目前,准噶尔盆内沉积地层整体呈现南厚北薄楔形几何形态和南低北高的构造格局。2)厘定了准噶尔盆地不同演化阶段盆地原型及时-空域复合-叠合特征。在5阶段周期性“伸展-聚敛”区域构造作用控制下,二叠纪以来准噶尔盆地经历了5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每一演化阶段,盆地由早期的伸展断陷或中性坳陷盆地逐渐演变为挤压性前陆或坳陷盆地;湖盆由早期水进、扩张演变为晚期水退、萎缩;每一构造-沉积旋回层下部沉积地层粒度为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正旋回,上部沉积地层粒度为自下而上由细变粗的反旋回。早二叠世准噶尔盆地为多个次级裂谷盆地组成的复合型盆地,中二叠世演变为裂后坳陷盆地,至晚二叠世成为挤压型坳陷盆地;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准噶尔盆地为中性坳陷盆地,晚三叠世晚期转变为弱缩短坳陷和陆内前陆复合盆地;早侏罗世准噶尔盆地为弱伸展坳陷盆地,中侏罗世为中性坳陷盆地,至晚侏罗世演变为陆内前陆复合盆地;早白垩世准噶尔盆地为中性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演变为挤压性坳陷盆地;古近系准噶尔盆地为中性坳陷盆地,中新世-全新世演变为陆内再生前陆盆地。不同演化阶段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纵向上叠加,形成了典型的叠合盆地。3)深化认识了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对油气成藏要素(源、储、盖、圈)、成藏过程(生、排、运、聚)及早期油藏(调整、改造及破坏)的控制作用。在多期构造-沉积旋回,多阶段多类型盆地纵向叠合背景下,准噶尔盆地内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发育多层多种类型圈闭,发育多套复合疏导体系,造就了准噶尔盆地“满盆”、全层系、多层组含油的格局;发生多期、多区生排烃作用,多期、多方向油气运移及成藏过程;晚期构造变动会调整、改造或破坏早期形成的油藏,使早期形成的油藏进一步复杂化。4)提出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以4500米作为“深层”油气勘探的深度标准,盆地西北缘、腹部和东部探区深层勘探目的层段主要集中在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中;在盆地南缘探区,“深层”勘探对象主要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盖层之下的侏罗系—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储集层。靠近生烃中心、位于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上的深层圈闭,最有可能充注成藏。石炭、二叠系有利区带包括:(1)红车-克百-乌夏断裂带下盘断块圈闭群;(2)紧邻生烃凹陷古隆起迎烃面——如莫索湾凸起周边,夏盐-石西凸起西、南侧,白家海凸起南侧,北三台凸起西侧的构造-岩性圈闭群;(3)生烃凹陷上倾方向地层-岩性圈闭群。侏罗系含油气系统深层勘探有利区带包括:(1)霍-玛-吐断裂带下盘深大构造背斜群,阜康断裂带下盘掩伏构造;(2)前缘斜坡区岩性地层圈闭群。

郑雅丽,孙军昌,邱小松,赖欣,刘建东,郭泽萍,魏欢,闵忠顺[5](2020)在《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内涵与评价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已成为其长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油气藏型储气库完整性及其评价技术以地面设施和注采井为主,地质完整性评价对象与概念不明确且缺乏系统的评价技术。为此,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储气地质体为评价对象的地质体完整性概念,建立了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并以新疆呼图壁储气库为实例开展了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是指在储气库运行过程中,储气地质体各组成部分能够满足运行要求、安全经济地完成季节与应急调峰任务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完整程度,其内涵是在储气库运行生命周期内,地质体的储层以及盖层、断层和圈闭可以为用户持续稳定提供气量,并保证储气库安全运行,其核心是在储气库运行生命周期内保持天然气存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程度;②地质体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由圈闭有效性、盖层完整性、断层稳定性、储层稳定性4项评价技术构成;③评价结果显示,呼图壁储气库具有提高上限压力扩大调峰气量的潜力。结论认为,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的建立,健全了储气库完整性评价技术系列,对油气藏型储气库长期安全有效运行、提高运行上限压力、增强调峰能力等具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陈美伊[6](2020)在《断裂在不同脆韧性泥岩盖层内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气保存条件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关键在于盖层自身封闭能力和断层-盖层配置关系;由于泥岩盖层样品钻取难和高围压条件下岩石力学数据难于获取等现实问题,本文以准南、库车地区区域性泥岩盖层为解剖对象,以野外泥岩盖层室内岩石力学测试为基础,提出一种应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技术获取高围压条件岩石力学参数的方法,从而为盖层脆韧性评价奠定基础,指导断层垂向封闭性预测。准南地区泥岩盖层以毛细管封闭为主,排替压力法是厘定盖层自身封闭能力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盖层封闭能力很强,渗漏风险极低,即盖层自身封闭能力不是圈闭失利的主要因素。因此,决定油气纵向多层系富集的关键在于断层-盖层的配置关系。实践表明:不同地区和埋深条件下,断层在不同脆韧性盖层段变形机制及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存在差异,即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厘定泥岩盖层的脆韧性转变过程。本文利用室内三轴压缩试验获取的泥岩宏观力学参数,通过离散元法中的颗粒流软件PFC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试错法”及前人经验,建立吐谷鲁群泥岩盖层的宏观力学参数和细观参数之间的定性关系,以及三个主要细观参数与围压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吐谷鲁群泥岩盖层数值模拟提供依据,进而预测脆韧性转换临界值。综合岩石力学和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泥岩盖层脆性向脆-韧性转换临界条件为地层压力70MPa时,脆-韧性向韧性转换临界条件为220MPa,这与基于岩石力学预测的脆韧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解剖和实际油藏解剖结果,认识到断裂在脆性盖层段以脆性变形机制为主,提出应用断接厚度法定量预测断层垂向封闭性;而断裂在脆韧性盖层段以泥岩涂抹为主,应用泥岩涂抹系数法定量预测断层垂向封闭性;断层难于突破韧性段盖层,一般表现为封闭作用。

潘多淼[7](2020)在《新疆油田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逐渐深入和下游天然气市场逐步成熟与完善,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开展地下储气库建设,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应急、调峰、枢纽的地位和作用,以可靠的天然气稳产能力为下游用户提供充足的供气气源已经成为国内各大油气田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新疆油田公司本着满足天然气保供目标战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以管理升级带动天然气上产,为新疆北疆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及中国内地天然气应急保供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建立有针对性、合理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评价方法,对新疆油田公司呼图壁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首先,在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后评价领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呼图壁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在遵循合理性、可比性、全面性、导向性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三个方面筛选有关呼图壁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的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后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进行重要度比较,采用AHP计算,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采取千分制,完成呼图壁地下天然气储气库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各级指标赋值,形成评价表。最后,利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后评价表,完成呼图壁地下天然气储气库建设项目后评价,为不断提升新疆油田公司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唐跃[8](2020)在《准南地区多层叠置煤层气系统选层压裂改造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新疆准南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未来国家煤层气发展规划的勘探开发示范基地。与沁水盆地等现有的煤层气产业基地相比,准南煤田除了煤阶低外,还具有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含气量低等特点,需制定针对性的开发策略。对于这类多煤层叠置煤层气资源,本着“以层补量”的开发思路实施多层合采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资源采收率,压裂选层成为目前开展合采首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区域和煤田地质资料,结合大量煤岩、煤层气样品的室内实验测试,揭示了准南西山窑组煤岩发育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识别了沉积相,恢复了岩相古地理,查明了煤系地层储层特征,划分了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构建了选层指标体系与方法,实现了压裂煤层的优选。研究区西山窑组地层分布表现为西厚东薄、北厚南薄,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相-湖相沉积。自上而下可被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以发育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为主,局部发育强制湖退体系域。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层序Ⅰ,其次为层序II。成煤环境有三角洲平原间湾、河漫湖泊及滨浅湖,其中湖侵体系域的早期和晚期分别对应滨浅湖和三角洲平原聚煤环境。西山窑组发育有多套厚煤层,以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结构煤为主,储层原位渗透率较低,而含气量较高且兰氏压力普遍较大。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半暗型为主;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壳质组最少;煤质以低水、低灰、低硫、高挥发分为特征。微观层面上,煤岩以发育微小孔为主,中大孔相对不发育,孔隙连通性处于中等-较好水平,比表面积整体上低于高阶煤。核磁共振显示玛纳斯河至呼图壁河之间煤储层的渗流孔和裂隙最为发育且连通性最好。准南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气成藏富集受控于沉积、构造和水动力条件3方面因素。首次基于此建立a高角度单斜断层封堵改善富集高产型、b中角度单斜多煤层、多泥质岩性封闭富集、c低角度单斜粗碎屑岩性水洗残余型3种成藏模式。结合层序地层划分和含气量变化特征,西山窑组被划分为3个相互独立的含气系统,每个独立的含气系统自上而下含气量变化呈由低变高(再到低)的规律,含气量相对高值区多处于中下部。3个含气系统的间隔位置处存在一定厚度的黑色泥岩,使得3个含气/含水系统相对独立。因此,全区相对稳定发育的黑色泥岩可以被认为是划分准南地区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的隔水阻气关键层。梳理了有利储层表征参数,包括资源相关参数、工程相关参数和其他相关参数,资源相关参数含煤层厚度、横向展布等要素,工程相关参数包括固井质量等要素,其他相关参数包括煤层埋深等要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玛参3井实际施工情况,筛选部分关键参数构建了选层指标体系,然后在3个含气系统框架内,按相关参数的打分赋值求和优选了2#+5#煤层和8#+10#煤层2套合层排采组合方式。

张士杰,刘国良,廖伟,陈月娥,张赟新,郑强,王明锋,李欣潞[9](2020)在《大型边底水气藏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存在问题及技术对策——以呼图壁储气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呼图壁储气库设计库容107×108m3,工作气量45.1×108m3,共部署注采井30口。经过五个周期注采运行后仍表现出井网利用率低、调峰能力不足的特征,且强注强采使地层压力交替、剧烈变化,注采气量合理配置及跟踪调控较为困难,随着储气库逐步达容,地层压力已趋近设计上限地层压力,区域断裂、盖层等均存在漏失风险,极大的威胁了注采安全。通过配产配注、跟踪数值模拟与注采参数实时预测技术相结合,实施"储气库气藏—井筒举升—地面管网"的一体化分析,实现注采气量合理配置及跟踪调控。调峰能力评价及水侵区动用技术可逐步改善注采运行效果,对于边底水气藏型储气库,水侵区域应尽量少布井或晚布井,以降低低效井风险;对处于水侵区域的注采井,可通过"注气驱替+注采吞吐"的方式,改善储层渗流能力,恢复注采利用。利用库容诊断及微地震监测评价气库的动态密封性,为注采方案优选和气库达容达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多周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魏国齐,郑雅丽,邱小松,孙军昌,石磊,赖欣[10](2019)在《中国地下储气库地质理论与应用》文中认为中国地下储气库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由20世纪末的起步摸索期进入目前的快速发展阶段,亟需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国复杂地质条件与大吞大吐、交变应力运行工况下的储气库地质理论。在借鉴国外储气库和总结中国储气库建设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储气地质体与储气库地质理论的概念,创建了以储气地质体为评价对象、以储气圈闭构造地质学、储气空间储层地质学、交变载荷岩石力学、孔隙空间动用渗流力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储气库地质理论体系,指导了地下储气库的选址评价、建库方案和扩容达产调整方案编制,对加快中国储气库建设,保障储气库长期安全高效运行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

二、呼图壁气藏开发数值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图壁气藏开发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呼图壁储气库边底水水侵前缘动用及注采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呼图壁储气库概况
2 水侵区及气水前缘动用的可行性
3 水侵区及水侵前缘动用对策
    3.1 水驱前缘位置的确定
    3.2 渗流能力的提高
4 储气库动用后水侵风险预警
    4.1 水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2 储气库注采井水侵风险评价
    4.3 水侵风险预警机制及抑制水侵管控
5 结论

(2)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以新疆H地下储气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储气库地质特征与注采运行概况
    1.1 地质特征
    1.2 注采运行概况
2 区域大尺寸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建立
    2.1 区域大尺寸精细地质模型建立
    2.2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建立
        2.2.1 三维静态地质力学模型建立
        2.2.2 三维动态地质力学模型建立
3 注采交变地质力学风险评价
    3.1 局部地应力场动态变化分析
    3.2 盖层力学完整性评价
    3.3 断层力学稳定性与漏失风险评价
    3.4 不确定性分析与动态监测调整建议
4 结论

(3)甲烷碳同位素判识天然气及其源岩成熟度新公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天然气成熟度判识概述
3 典型区域烃源岩与天然气地球化学
    3.1 典型区域烃源岩及其成熟度
        3.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3.1.2 准噶尔盆地南缘
        3.1.3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
    3.2 典型区域天然气类型与气源
        3.2.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
        3.2.2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
        3.2.3 吐鲁番坳陷天然气
4 成熟度新公式构建
    4.1 成熟度判识公式构建思路
    4.2 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源岩成熟度对应关系
    4.3 成熟度判识公式构建
5 天然气源岩成熟度判识实例
    5.1 煤成气实例
    5.2 油型气实例
    5.3 原油裂解气与页岩气实例
    5.4 公式适用性
6 结论

(4)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控藏作用及深层油气勘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含油气盆地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资料和关键技术
    1.4 创新性认识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准噶尔盆地构造背景及构造单元划分
    2.2 准噶尔盆地沉积地层
第三章 多期构造叠加改造作用
    3.1 准噶尔盆地区域构造不整合面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3.2 准噶尔盆地5个构造-沉积层序叠加及旋回特征
    3.3 噶尔盆地多期构造变形叠加改造作用及其演化特征
第四章 演化阶段及原型盆地
    4.1 原型盆地识别标志
    4.2 不同阶段准噶尔盆地原型及演化
第五章 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对油气藏的宏观控制作用
    5.1 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对油气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
    5.2 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对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
    5.3 晚期构造变动使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复杂化
第六章 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方向
    6.1 石炭系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6.2 二叠系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6.3 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有利区带
主要结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内涵与评价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储气库完整性研究现状
3 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基本内涵
4 地质体完整性评价技术
    4.1 圈闭有效性评价技术
    4.2 盖层完整性评价技术
        4.2.1 毛细管渗漏
        4.2.2 力学破坏
    4.3 断层稳定性评价技术
    4.4 储层稳定性评价技术
5 应用实例
    5.1 圈闭有效性评价
    5.2 盖层完整性评价
    5.3 断层稳定性评价
    5.4 储层稳定性评价
6 结论

(6)断裂在不同脆韧性泥岩盖层内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0.1 题目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0.2.1 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
        0.2.2 岩石脆韧性预测方法
        0.2.3 盖层脆韧性数值模拟法
    0.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技术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一章 盖层发育特征及油气纵向分布主控因素
    1.1 盖层发育特征、分布及封闭能力
        1.1.1 盖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1.1.2 盖层封闭能力评价
    1.2 油气纵向分布与断裂-盖层的关系
第二章 基于岩石力学试验的泥岩盖层脆韧性研究
    2.1 泥岩样品的基本特征
    2.2 三轴压缩试验及相关力学参数
    2.3 吐谷鲁群泥岩盖层脆韧性转换阶段定量表征
第三章 基于颗粒流的泥岩盖层脆韧性数值模拟研究
    3.1 基于颗粒流的岩石数值模拟方法
        3.1.1 颗粒流方法及原理
        3.1.2 接触-本构模型
        3.1.3 细观参数选取
    3.2 颗粒流模型设置
        3.2.1 粒径尺寸优选
        3.2.2 接触模型的选取与参数标定
    3.3 泥岩盖层岩石脆韧性变形特征数值模拟
        3.3.1 对比验证
        3.3.2 岩石脆韧性数值模拟
    3.4 数值模拟细观参数与围压的定量关系
    3.5 吐谷鲁群泥岩盖层脆韧性转换阶段预测
第四章 不同脆韧性盖层内垂向封闭性评价
    4.1 断裂在脆性盖层段变形机制及封闭性定量评价
        4.1.1 断裂在脆性盖层段变形机制
        4.1.2 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4.2 断裂在脆-韧性盖层段变形机制及封闭性定量评价
        4.2.1 脆韧性盖层段内泥岩涂抹类型及形成机制
        4.2.2 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4.3 断裂在韧性盖层段变形机制及封闭性定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新疆油田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后评价理论综述
2.1 项目后评价理论概述
    2.1.1 项目后评价的含义
    2.1.2 项目后评价的流程
2.2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2.3 呼图壁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后评价的意义
    2.3.1 呼图壁储气库简介
    2.3.2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的特点
    2.3.3 呼图壁地下天然气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天然气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呼图壁地下天然气储气库构建原则与构建思路
    3.1.1 构建原则
    3.1.2 构建思路
3.2 呼图壁地下天然气储气库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一级指标构建
    3.2.2 二级、三级指标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后评价模型建立
4.1 项目后评价常用的几种方法
    4.1.1 对比法
    4.1.2 层次分析法
    4.1.3 逻辑框架法
    4.1.4 因果分析法
    4.1.5 成功度评价法
4.2 层次分析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4.3 评价模型
4.4 权重指标计算
    4.4.1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4.4.2 二、三级权重指标权重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呼图壁地下天然气储气库建设项目概况
5.1 实施背景
5.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1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5.2.2 季节用气调峰的需要
    5.2.3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要
    5.2.4 调节天然气供需矛盾的需要
    5.2.5 集团公司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5.3 地下储气库的功能及定位
    5.3.1 正常调峰
    5.3.2 战略储备
    5.3.3 应急状态
5.4 项目概况
    5.4.1 基本情况
    5.4.2 建设分期
    5.4.3 建设目标及实现情况
5.5 主要措施及做法
    5.5.1 组建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地下储气库建设
    5.5.2 以经济高效建库为目标,统筹规划科学选库
    5.5.3 以质量效益为目标,模块化高效建库
    5.5.4 以安全保供为目标,专业运维精细管库 第六章 呼图壁地下天然气储气库建设项目后评价
6.1 后评价
    6.1.1 前期工作评价
    6.1.2 专项评估评价
    6.1.3 初步设计评价
    6.1.4 评价结论
6.2 建设实施评价
    6.2.1 施工设计评价
    6.2.2 设计质量评价
    6.2.3 招投标及采购工作评价
    6.2.4 工程建设及管理评价
    6.2.5 工程技术指标评价
    6.2.6 评价结论
6.3 生产运行评价
    6.3.1 生产准备评价
    6.3.2 投产、试生产评价
    6.3.3 生产运行评价
6.4 经济效益评价
    6.4.1 投资和执行情况评价
    6.4.2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6.4.3 评价结论
6.5 影响与持续性评价
    6.5.1 环境影响评价
    6.5.2 社会影响评价
    6.5.3 安全运行评价
    6.5.4 持续性评价
    6.5.5 评价结论
6.6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后评价
6.7 综合评价结论
6.8 取得的效果
6.9 主要经验及教训
6.10 问题和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准南地区多层叠置煤层气系统选层压裂改造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研究现状
        1.2.2 选层/区评价参数体系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工作量和技术路线
        1.4.1 技术路线
        1.4.2 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特征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构造单元划分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研究区主要构造特征
3 准南地区西山窑组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恢复
    3.1 准南地区西山窑组层序地层特征
        3.1.1 西山窑组关键性层序地层界面分类
        3.1.2 关键性层序地层界线识别
        3.1.3 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3.2 西山窑组典型钻孔-剖面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特征
        3.2.1 单井钻孔层序地层和沉积特征
        3.2.2 连井剖面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特征
    3.3 西山窑组含煤地层古地理恢复
        3.3.1 层序Ⅰ岩相古地理特征
        3.3.2 层序Ⅱ岩相古地理特征
        3.3.3 层序Ⅲ岩相古地理特征
    3.4 西山窑组古地理演化分析
4 煤储层及顶底板特征
    4.1 煤层厚度发育与展布特征
    4.2 煤储层特征
        4.2.1 煤岩特征
        4.2.2 煤质特征
        4.2.3 孔隙特征
        4.2.4 煤储层等温吸附特征
        4.2.5 煤储层煤体结构和渗透率
        4.2.6 煤储层原地应力
        4.2.7 煤储层压力
        4.2.8 煤岩热演化程度
        4.2.9 煤储层及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
    4.3 顶底板特征
        4.3.1 煤层顶底板总体情况
        4.3.2 煤层顶底板组合
    4.4 含气性特征
5 成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
    5.1 沉积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5.1.1 西山窑组不同成煤沉积环境的成煤特征
        5.1.2 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特征分析
        5.1.3 西山窑组聚煤模式
        5.1.4 基于西山窑组古地理恢复的厚煤层预测
        5.1.5 沉积对煤层气成藏控制
    5.2 构造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5.2.1 褶皱(单斜)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5.2.2 断层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5.3 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5.3.1 次生生物气
        5.3.2 泉域分布区
        5.3.3 地层水矿化度
    5.4 成藏模式
    5.5 选区评价参数指标体系
6 西山窑组多煤层含气系统划分
    6.1 垂向地层叠置特点
        6.1.1 沉积层序特点
        6.1.2 含气性特点
    6.2 含气系统划分
        6.2.1 单井含气系统划分
        6.2.2 含气系统连井对比
7 选层压裂改造对策
    7.1 选层指标体系构建
        7.1.1 选层参数分析
        7.1.2 新玛参3 井压裂备选层段选层参数特征描述
        7.1.3 层位优选指标体系
    7.2 有利储层层位优选
        7.2.1 有利储层层位优选方法
        7.2.2 含气系统内煤层段优选-以新玛参3 井为例
8 结论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大型边底水气藏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存在问题及技术对策——以呼图壁储气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储气库多周期运行存在问题
    2.1 注采速度高,注采气量配置及跟踪调控困难
    2.2 注采井利用率低,井网调峰能力不足
    2.3 气藏断裂发育,存在漏失风险
3 储气库多周期运行注采技术对策
    3.1 优选注采方案,合理配置注采气量
        3.1.1 气库能力评价
        3.1.2 井控区域能力评价
        3.1.3 注采方案优选
    3.2 合理注采调控,保障井间均衡注采
    3.3 落实临界注采条件,提高井网调峰能力
    3.4 明确注采利用界限,恢复边部井注采利用
    3.5 封闭性评价,保障注采安全运行
        3.5.1 库容诊断技术
        3.5.2 微地震监测技术
4 应用效果
    4.1 精细跟踪调控,实现周期平稳注采
    4.2 完善井网利用,改善注采动用效果
    4.3 落实注采界限,提高井网调峰能力
    4.4 气库封闭性良好,整体注采安全
5 认识与结论

(10)中国地下储气库地质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储气库地质理论的产生背景
    1.1 储气库的运行方式
    1.2 储气库的建设和实践及形成的地质认识
    1.3“美丽中国”建设的需求
2 储气库地质理论的内涵
    2.1 储气圈闭构造地质学
        2.1.1 构造圈闭评价
        (1)构造圈闭溢出压力
        (2)岩性圈闭边界地层的密封临界压力
        2.1.2 断层封闭性评价
        2.1.3 盖层封闭性评价
    2.2 储气空间储层地质学
        2.2.1 油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
        2.2.2 储气空间的影响因素
        (1)储层的应力敏感性
        (2)地层水的侵入
        (3)注气后流体性质的改变
        2.2.3 储气库的库容量估算
    2.3 交变载荷岩石力学
        2.3.1 交变载荷岩石力学特征
        2.3.2 储气地质体的力学完整性
        (1)盖层完整性
        (2)断层稳定性
        (3)储层稳定性
    2.4 孔隙空间动用渗流力学
        2.4.1 流体交互驱替渗流机理
        2.4.2 高速注采空间动用机理
3 实践应用
    3.1 选址评价
    3.2 建库方案设计
    3.3 注采优化运行
4 结论

四、呼图壁气藏开发数值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图壁储气库边底水水侵前缘动用及注采风险评价[J]. 廖伟,刘国良,李欣潞,张赟新,郑强,陆叶. 新疆石油地质, 2022(01)
  • [2]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以新疆H地下储气库为例[J]. 廖伟,刘国良,陈如鹤,孙军昌,张士杰,王玉,刘先山. 天然气工业, 2021(03)
  • [3]甲烷碳同位素判识天然气及其源岩成熟度新公式[J]. 陈建平,王绪龙,陈践发,倪云燕,向宝力,廖凤蓉,何文军,姚立邈,李二庭.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1(04)
  • [4]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控藏作用及深层油气勘探[D]. 王彦君. 南京大学, 2020(12)
  • [5]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内涵与评价技术[J]. 郑雅丽,孙军昌,邱小松,赖欣,刘建东,郭泽萍,魏欢,闵忠顺. 天然气工业, 2020(05)
  • [6]断裂在不同脆韧性泥岩盖层内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研究[D]. 陈美伊.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7]新疆油田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 潘多淼. 长安大学, 2020(06)
  • [8]准南地区多层叠置煤层气系统选层压裂改造对策研究[D]. 唐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9]大型边底水气藏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存在问题及技术对策——以呼图壁储气库为例[J]. 张士杰,刘国良,廖伟,陈月娥,张赟新,郑强,王明锋,李欣潞. 中外能源, 2020(02)
  • [10]中国地下储气库地质理论与应用[J]. 魏国齐,郑雅丽,邱小松,孙军昌,石磊,赖欣. 石油学报, 2019(12)

标签:;  ;  ;  ;  ;  

呼图壁气藏开发数值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