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生的尴尬什么时候才能歇歇?

民办大学生的尴尬什么时候才能歇歇?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尴尬何时休(论文文献综述)

李烟[1](2021)在《“三支一扶”支教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曾亚梅[2](2020)在《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钟美玲[3](2020)在《一位民办中学校长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在校长负责制及校长专业化的背景下,以贵州省毕节市H中学的W校长为个案,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件分析法,对W校长的教育信念,从关于教育的信念、关于课程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校管理的信念、关于校长自我角色的信念、关于教师的信念、关于学生的信念、关于家校和社校关系的信念等7个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W校长教育信念中的积极信念与消极信念。同时根据收集的一手资料,对W校长教育信念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挖掘,发现W校长的教育信念形成受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特殊经历的影响。通过2015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与析取出的W校长教育信念进行对比,发现了W校长的专业标准符合程度与教育信念中的积极信念、消极信念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基于W校长教育信念中的积极信念与消极信念,为中小学校长群体提供了以下借鉴意义:在教育本身,中小学校长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并确认教育是一种贡献;在课程与教学方面,中小学校长要坚信每一门学科的价值,并提倡教学过程中的个体活到老学到老;在学校管理方面,中小学校长应少行政命令多激励,建构学习型组织,树立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创设特定的校园文化与氛围,以师为本;在校长自我角色方面,中小学校长应成为学校使命的认定者和坚守者,要成为教师团队的引领者,要成为学校规划的设计者,要成为教育家型校长;在教师信念方面,中学校长应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合伙人,要和教师有情感的交流,要能感染教师群体;在学生信念方面,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来看待,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李丽华[4](2020)在《政策网络理论视角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以长春市L区为例》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注入了发展动力和活力,但也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保障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利,解决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这些政策在随迁子女顺利入学问题的解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渐打破随迁子女就近入读公办学校的壁垒,实现了“入学”上的公平,但如何更好地解决随迁子女“上好学”的问题,即在实现和保证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还存在诸多困难,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政策网络理论对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展开研究,并运用相关理论探讨政策执行中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以此作为优化政策执行过程的切入点,提出相关政策执行优化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本文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二章: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演进及政策执行特征。系统阐述政策演进历程及其政策执行中存在多元主体的特征。第三章: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政策网络分析。基于访谈、调查问卷的结果对L区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多个主体,从微观角度阐述主体之间的互动情况。第四章: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面临的问题及成因。第五章:政策网络视角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优化路径,旨在通过调整网络主体的行为和互动,给予解决,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政策执行过程。

魏胜广[5](2019)在《公众满意度视角下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速趋缓的背景下,政府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所关注的基于公众满意度视角下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对于提高公众对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选题的出发点在于,提供让公众满意的教育是民生领域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尽管国家在政策方针中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财政投入,但是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关于公众教育满意度的数据分析显示,教育财政支出规模巨大,公众满意度水平却没有提高,这一现状凸显了我国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改革困境。表明我国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了潜在性的约束。这不仅要求我们从宏观层面进行系统、逻辑分析,也要求我们在微观层面对教育改革困境进行深度剖析。如何评价我国关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教育财政支出还能带来满意度的提升吗?教育财政支出与满意度到底具有何种关系?还有哪些因素能够对提升教育满意度有所影响?我国教育满意度的提升路径该作何种选择?正是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了本论文关于教育满意度研究的基本框架。目前,基于满意度视角,已有从医疗、就业、住房、养老角度的研究,极少数是基于教育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于教育层面的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问题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来自于局部地区的调查问卷,样本量较少,由于采集的范围有限,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定性分析或仅针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在回顾已有的满意度研究基础上,基于现有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进行了统计性描述与实证分析。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提出了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意义,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基本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据本文所研究的主题,着重介绍了公共供给服务评价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深度剖析其中的内涵,在符合国家发展潮流的情况下,对不同公共服务评价标准作出详细的阐述。我国关于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农村的各类公共服务,较少有人基于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进行研究。在此梳理了有关财政支出、供给方式、公众参与对于公众满意度的研究结果。这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第三章是我国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本章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2年、2014年、2016年三次调查数据中有关居民对教育公共服务的评价信息,以公众满意度的视角分别在地区层面和个人层面对我国近年来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公众教育满意度整体得分较低,地区层面和个人层面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第四章是教育财政支出影响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现实困境:教育财政支出与满意度的倒“U”型关系。本章借助CFPS2012-2016三年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教育财政支出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教育财政支出与公众教育满意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在教育财政支出超过一定水平后,教育支出水平继续增加,不仅不会带来教育满意度的提高,反而会导致满意度水平下降。如果教育财政投入已经不能明显提高公众教育满意度,我们该采取何种路径继续提高公众教育满意度?本文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的行为与接受方公众的积极参与行为分析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公众参与是否会对教育满意度产生影响。第五章是教育供给方式对公众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分析——基于入学方式的视角。本章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从入学方式的角度探讨了教育供给方式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与其他入学方式相比较,子女入学方式为就近入学的家长教育满意度水平相对较高,该结果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及进行一系列相关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这表明政府在提供教育公共服务时,不仅要考虑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也要重视供给的方式。如何获得以及获得多少教育服务成为居民生活中关注的重点。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上进行创新优化,有望成为提升教育满意度的有效优化路径。第六章是公众参与对公众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分析——基于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参与的视角。本章使用CFPS2014年的数据集,采用经典OLS模型从公众参与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对公众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积极参与了投票这种制度化公众参与行为的公众教育满意度更高,而是否采取诸如“通过网络、媒体、社会团体表达自已观点”这类非制度化参与行为对公众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公众参与行为对提升公众教育满意度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也激励着本文从公众参与角度探讨进一步提升公众教育满意度的路径。第七章是提升公众教育满意度的思考与对策。是本文在做完所有分析工作后针对提出问题与分析内容提出的一点对策思考。本文不仅从财政支出角度对于如何提高满意度做出了设想,也从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和公众参与角度进行了优化路径分析。本文尝试从此三种角度对于如何提升教育满意度进行梳理,概括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探寻教育财政支出对提升公民满意度的内在逻辑,尝试寻找教育支出最优方程式,完善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尝试构建优质的教育服务体系,服务规划要合理,提供教育供给服务时区分“因地制宜”,不同受众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规划,区分“因人而异”;最后,完善公众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制度,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多加“敞开心扉”,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中多听“用者评”,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中多进行“二次反馈”,构建需求反馈循环机制。本文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一是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以往关于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研究多从公共服务整体角度去考量,专门针对教育公共服务来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尚显不足,而且,关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研究多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等方法进行客观评价,本文则从教育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对教育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的视角,即从主观评价上来考量政府所提供的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并针对供给——评价困境进行分析,进一步从政府和公众角度探寻能够提高公众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路径;二是研究方法上,以往关于教育满意度的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或仅针所展开的局部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描述,而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则采用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对公众教育满意度展开研究;三是模型构建上,以往探讨关于财政投入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多采用线性模型,本文则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相结合,更好的估计了教育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水平与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高天枢,庞笑[6](2019)在《“蓝墨云班课”学习背景下对基础英语学习策略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蓝墨云班课"在民办高校基础英语课堂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探索了影响英语学习策略的因素,因而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彭筱[7](2019)在《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师生博弈》文中研究表明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不仅与广大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互动和师生关系造成了影响。现实中的本科生成绩评定涉及学科类别、课程类型、班级规模、教师风格、学生质量等诸多因素,已经成为一个从课程开设到课堂教学,再延续到课程结束后一段时间的长期的、多元的师生互动环节。因此,虽然这一研究主题在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略显微观,但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为切入点,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搜集研究资料,并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过程——事件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分别对教师与学生在评定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心态变化以及博弈行为进行勾勒与深描。在研究结果的呈现上遵循事件发展的时间逻辑,始终根植于田野调查中得到的一手数据,最终形成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中师生博弈的概念图,并结合相关理论对教师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逻辑和决策方式做出解释。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师生博弈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博弈筹码积累阶段和正面博弈阶段。在第一阶段,师生双方都不能准确预测是否会在下一阶段与方进行正面博弈,因此会尽可能积累博弈筹码。在第二阶段,博弈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师生关于课程分数的“讨价还价”。在不同情境中,两阶段可能存在时间上的重合。从师生的内部关系联结来看,师生博弈关系的形成是当前我国高校师生有效互动严重缺乏的结果。从课程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趋势上分析,虽然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评分主体的自主性两方面都有所提升,但在实际操作程中有可能形成一些负效应。从博弈发生的整体环境来看,师生间博弈关系的产生与师生所处背景不无关联,部分高校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顺应了商业化浪潮,该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师生的市场化观念,双方心态的功利化和行动中蕴含的工具理性色彩在成绩评定的整个过程都有所体现。

张敏龄[8](2019)在《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教育工作也走上了最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阶段,高校对于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艰巨和复杂,主要就是因为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在网络上所受到的影响比较深重,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给予其引导和教育,则会影响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也针对最新时期民办高校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良好的教育策略,找到未来的最近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贡献。

王娜[9](2018)在《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以S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办高校得到恢复并发展迅速,学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北京城市学院等五所民办本科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批获得拥有培养硕士学位资格的学校,使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相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重重困难。S学院从1985年开始办学,至今已经30余年时间,回顾多年的发展,S学院取得过辉煌的战绩但也遭遇过发展的瓶颈,在新的时代和国家政策下,S学院想要再次腾飞,势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新时代的发展定位和计划。本研究首先从发展压力、生存压力、竞争压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从院校自主性、政策环境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的可行性,然后对S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品牌定位偏低、管理有待加强和完善、品牌内核发展力不足、品牌输出面面临挑战。接着对国内外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经验进行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建设战略是以注重文化积淀、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构建科学管理平台、加强科研学术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辐射功能,树立教育品牌,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是以建立全球化商学院、谋求全球化合作发展、赋予学生全球化视角为宗旨,构建自己的品牌符号。最后结合前面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其它学院发展经验,针对S学院品牌建设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并从品牌架构模式规划、品牌管理体系构建、品牌推广系统优化三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及强化学校品牌意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学校品牌管理、培育学校品牌团队的具体措施。

祁景[10](2018)在《世纪之交日本私立大学之困境及其应对》文中研究表明私立高教对日本高等教育迅速实现大众化、稳步迈进普及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日本社会培养了众多各级各类专门性特色人才,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少子化趋势的加重,大学数量的相对过剩,政府教育政策的变革致使竞争加剧,政府资助的日益减少,加之自身缺乏办学特色、生源拓展不力、办学理性不足等,致使私立大学深陷经营危机。出现招生不足、财政赤字的私立大学日渐增多,日本私立大学接二连三被迫关门,倒闭频仍的私立大学表明其发展已进入全面动荡期,宣告了其往日的风光已不再。为了摆脱危机,挽救颓势,私立大学一方面顺应时势,主要就招生对象、办学模式、课程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些许调整,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政府的援助,争取以各种“再生”的方式维系经营。目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教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保障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稳健发展,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全文通过回顾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史,阐述日本私立大学发展的现状,剖析其陷入困境的原因,探讨日本私立大学应对危机的举措,以展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今后的改革和发展。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尴尬何时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办高校学生的尴尬何时休(论文提纲范文)

(3)一位民办中学校长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关键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教育信念的相关研究
    (二)中小学校长教育信念的相关研究
    (三)当前研究成果评述
三、走近H中学与W校长
    (一)H中学发展历程
    (二)W校长其人
四、研究发现:W校长的教育信念
    (一)关于教育的信念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的信念
    (三)关于学校管理的信念
    (四)关于校长角色的信念
    (五)关于教师的信念
    (六)关于学生的信念
    (七)关于家校、社校关系的信念
五、成因分析:W校长教育信念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自身特殊经历
六、总结与反思
    (一)W校长教育信念的内容与结构
    (二)W校长教育信念与H中学两个奇迹的关系
    (三)W校长教育信念与校长职业标准的比较
    (四)W校长教育信念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4)政策网络理论视角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以长春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政策网络理论
    (三)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政策网络分析框架
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一)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特征分析
三、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政策网络分析
    (一)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概况
    (二)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网络主体构成
    (三)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网络主体互动过程
四、政策网络视角下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一)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面临的问题
    (二)政策网络视角下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面临问题的成因
五、政策网络视角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优化路径
    (一)增强以政策社群为主的相关网络主体对府际网络的监督
    (二)加大对随迁子女集中的公办学校的补偿和资助力度
    (三)增加议题网络资源占有形成议题网络联盟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长春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情况调查研究”的访谈提纲
    附录2 :“长春市L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情况调查研究”的访谈提纲
    附录3 :家长问卷/访谈提纲
后记

(5)公众满意度视角下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基本问题的提出:教育支出还能带来满意度的提升吗?
    1.3 基本研究框架
        1.3.1 教育财政支出对公众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1.3.2 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1.3.3 公众参与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研究
        2.1.1 基本概念与内涵的梳理与界定
        2.1.2 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以效率为价值导向
        2.1.3 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以效果为价值导向
    2.2 公众满意度视角下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研究
    2.3 财政支出与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关研究
        2.3.1 财政透明度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3.2 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3.3 财政支出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4 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关研究
    2.5 公众参与与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关研究
        2.5.1 公众参与的概念界定
        2.5.2 公众满意度与公众参与的影响研究
    2.6 对现有研究的一点评价
        2.6.1 关于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讨论需要继续加深
        2.6.2 基于满意度视角下的教育公共服务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2.6.3 关于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根源探索还有待加强
3 我国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地区差异下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2.1 省市间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2.2 城乡间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3 个人差异下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3.1 性别差异下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3.2 本地户籍与非本地户籍间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3.3 学历差异下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3.4 个人收入差异下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特征事实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教育财政支出影响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现实困境:教育财政支出与公众教育满意度的倒“U”型关系
    4.1 概述
    4.2 教育财政支出影响公众教育满意度的理论假说
    4.3 数据、变量和计量模型设定
        4.3.1 数据来源
        4.3.2 变量选取
        4.3.3 模型设定
        4.3.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 教育财政支出对公众教育满意度影响的实证回归分析
        4.4.1 基准回归
        4.4.2 稳健性分析
        4.4.3 异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教育供给方式对公众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分析——基于入学方式的视角
    5.1 概述
    5.2 数据、变量和计量模型设定
        5.2.1 数据来源
        5.2.2 变量选取
        5.2.3 模型设定
        5.2.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 入学方式对公众教育满意度影响的实证回归分析
        5.3.1 基准回归
        5.3.2 稳健性分析
        5.3.3 异质性分析
        5.3.4 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公众参与对公众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分析——基于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参与的视角
    6.1 概述
    6.2 公众参与对公众教育满意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6.3 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参与的概念界定
    6.4 数据、变量和计量模型设定
        6.4.1 数据来源
        6.4.2 变量选取
        6.4.3 模型设定
        6.4.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5 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参与对公众教育满意度影响的实证回归分析
        6.5.1 基准回归
        6.5.2 稳健性回归
    6.6 本章小结
7 提升公众教育满意度的思考与对策
    7.1 探寻教育财政支出对提升公民满意度的内在逻辑
        7.1.1 在规划教育财政支出结构时寻找最优方程式
        7.1.2 在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上“填低洼”
    7.2 寻找最优的教育供给服务路径
        7.2.1 在教育供给服务中要“因人而异”
        7.2.2 在提供教育供给服务时区分“因地制宜”
    7.3 完善公众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制度
        7.3.1 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多加“敞开心扉
        7.3.2 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中多听“用者评”
        7.3.3 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中多进行“二次反馈”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6)“蓝墨云班课”学习背景下对基础英语学习策略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二、影响英语学习策略的因素
三、“蓝墨云班课”学习背景下学生学习策略培养
    1、发问解惑学习策略
    2、反思学习策略
    3、集体协作学习策略
    4、联想与类比学习策略
四、教师在学生学习策略培养中的作用

(7)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师生博弈(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课程成绩评定”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师生博弈”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
        二、过程——事件分析
第二章 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师生博弈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历贬值
        二、大学市场化:功利化倾向
    第二节 制度背景
        一、“显规则”:白纸黑字
        二、“潜规则”:潜移默化
    第三节 群体背景
        一、个性化需求:以分数为中介
        二、群体性焦虑:需求的催化剂
第三章 筹谋:博弈筹码积累
    第一节 选课系统:双向筛选机制
        一、学生:因人而异的选课策略
        二、教师:对选课机制的利用
    第二节 授课过程:师生互动与平时成绩评定
        一、学生:“求知”还是“逐利”?
        二、教师:平时成绩评定的方式和尺度
    第三节 期末考核:师生的目标一致性
        一、学生:“复习月”与“考试周”的众生百态
        二、教师:评价主体的行为与策略
第四章 交锋:师生正面博弈
    第一节 “讨价还价”:师生正面博弈的主要形式
        一、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分析
        二、教师的行为和心理分析
    第二节 师生正面博弈的条件、模式和行动结果
        一、师生正面博弈发生的条件与模式归纳
        二、师生正面博弈的行动结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分析
二、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 网络信息的复杂性
    (二)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缺陷
    (三) 网络环境下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困惑
三、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一) 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能力, 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
    (二) 创新的思政教育模式
    (三) 抢占网络舆论主导权
    (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四、结论

(9)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以S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解读
        2.1.1 品牌
        2.1.2 民办高职院校的概念及界定
        2.1.3 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的内涵解读
    2.2 品牌战略理论
    2.3 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策略
第3章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3.2 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1 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3.2.2 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的可行性
第4章 国内外典型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经验借鉴
    4.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建设经验
        4.1.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
        4.1.2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建设经验
    4.2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品牌建设经验
        4.2.1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
        4.2.2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品牌建设经验
    4.3 国内外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4.3.1 建立校园文化品牌
        4.3.2 抓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
第5章 S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5.1 S学院发展概况
    5.2 S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现状
    5.3 S学院教育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6章 S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策略
    6.1 S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6.1.1 发展思路
        6.1.2 发展目标
    6.2 S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策略
        6.2.1 品牌架构模式规划
        6.2.2 品牌管理体系构建
        6.2.3 品牌推广系统优化
    6.3 促进S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6.3.1 强化学校品牌意识
        6.3.2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6.3.3 构建学校品牌管理
        6.3.4 培育学校品牌团队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世纪之交日本私立大学之困境及其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本文研究思路与理论框架
第一章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战前日本私立高教发展史回望
        二、战后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
    第二节 近期日本私立大学发展之困境
        一、招生不足
        二、财政赤字
        三、私立大学的倒闭
第二章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陷入困境之原因探析
    第一节 日本私立大学陷入困境之客观原因
        一、适龄入学人口的减少
        二、私立大学的扩张
        三、国立大学的法人化
        四、政府直接资助的减少
        五、营利性大学的出现
    第二节 日本私立大学陷入困境之主观原因
        一、办学特色不明
        二、生源拓展不力
        三、办学论证不足,危机意识不强
第三章 日本政府和私立大学应对危机的举措
    第一节 拓展生源市场
        一、降低入学标准,招揽更多国内适龄入学人口
        二、扩大招生对象,增招非传统型学生
    第二节 改变办学模式
        一、短期大学的大量升格
        二、四年制女子大学的转型
        三、地方私立大学的“公立化”
        四、私立大学的合并
    第三节 推行特色改革调整学科与课程
        一、增设各种特色课程
        二、增设各种热门与特色专业
    第四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再建大学评价体制提高教育质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构建大学评价机制
    第五节 寻求政府支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第四章 对日本私立大学应对危机的评价及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一节 对日本私立大学应对危机的评价
        一、日本私立大学应对危机的特点
        二、日本私立大学应对危机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
        一、关于拓展教育空间
        二、关于政府政策扶持与经费资助
        三、关于办学特色和学科设置
        四、关于提高教育质量,改善社会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民办高校学生的尴尬何时休(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支一扶”支教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 李烟.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D]. 曾亚梅. 东南大学, 2020
  • [3]一位民办中学校长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D]. 钟美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政策网络理论视角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以长春市L区为例[D]. 李丽华.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公众满意度视角下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D]. 魏胜广.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6]“蓝墨云班课”学习背景下对基础英语学习策略影响[J]. 高天枢,庞笑.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5)
  • [7]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师生博弈[D]. 彭筱.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8]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张敏龄. 智库时代, 2019(15)
  • [9]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以S学院为例[D]. 王娜.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8)
  • [10]世纪之交日本私立大学之困境及其应对[D]. 祁景. 苏州大学, 2018(04)

标签:;  ;  

民办大学生的尴尬什么时候才能歇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