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用药量计算方法

鱼塘用药量计算方法

一、养鱼池塘用药量测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娉婷[1](2019)在《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一五”以来,中国农业产值稳步提升,但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当推进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兼顾,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就必须在绿色农业转型视角下加强和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低碳农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2017年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建设合作备忘录》。对生态循环农业政策进行研究,在指导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现状—问题—对策这一逻辑框架为思路,将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阐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与框架、方法。第二部分阐明了公共政策、生态循环农业等概念,并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说明。第三部分简述了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概况和主要模式。第四部分对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执行措施进行说明。第五部分对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六部分通过海南省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论述了海南省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况、主要政策、政策分类、主要措施及成效,并对海南省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从优化政策体系和政策结构、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机制、制定生态循环农业配套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建议。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外主要以概念、技术路径、意义为主对生态循环农业进行研究,本论文从公共政策视角着手,拓宽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研究维度。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国内外缺乏对生态循环农业政策进行理论建构的文献基础,对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的具体经验较少。论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分析基础。

丁惠明,沈彩娟,陈雯,何捷,梁爽,张俊彪,蔡春芳[2](2019)在《池塘养殖换水目的和水质状态对换水频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在江苏各地2015—2018年7—8月间的调查走访获得57位养殖者关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的换水信息,将调查期间养殖者作出换水决策的首要目的分为补偿蒸发(无排水)、防止缺氧、日常管理、病害防控和改善水质5类,占比分别为47%、16%、11%、11%和16%。发现19%的养殖者换水作业(有排水)与水质状态无关。当换水目的是防止缺氧和改善水质时换水频率(FWE)显着高于其他3种情况(P <0. 05),而FWE与增氧机使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r=-0. 177,P <0. 1)。在苏州市和盐城市通过实地监测获得64个常规鱼类养殖池塘111个水质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平均ρ(DO)、pH值、ρ(TN)、ρ(NH4+-N)、ρ(TP)、ρ(PO43--P)、CODMn和ρ(叶绿素a)分别为(8. 3±2. 7)mg·L-1、8. 1±0. 5、(4. 3±2. 2)mg·L-1、(1. 0±1. 0)mg·L-1、(0. 56±0. 56)mg·L-1、(0. 29±0. 37)mg·L-1、(12±5)mg·L-1和(133±12)μg·L-1,平均FWE为(0. 87±2. 10)次·月-1,不同池塘间水质及FWE差异较大。FWE与ρ(DO)、pH值呈显着负相关(P <0. 01),与水温、ρ(NH4+-N)、ρ(TP)和ρ(PO43--P)呈显着正相关(P <0. 01)。上述结果表明换水目的和水质状态都影响FWE,加强人工增氧可降低FWE。

李进卫[3](2019)在《把脉鱼病防治 寻求破壁之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和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决定了渔业养殖的特殊性和防治鱼病的独特性。一是因为生活在水中,很难及时发现疾病的产生、发展,发现时往往已经开始死亡;受变温习性和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是否属于鱼病原因造成吃食状况改变,往往以为属于水温变化、上顿过饱吃食、天气突变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二是诊断疾病比较困难。活体难捞起,捞起的多是不新鲜或已腐败的,加之诊断疾病需要表面观

郭水荣,王力,陈凡,陈凌云,姜路辛[4](2018)在《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三角鲂“老口”鱼种试验》文中指出三角鲂是钱塘江土着经济鱼类,近年来,规格0.9千克/尾及以上的大规格三角鲂商品鱼深受江、浙、沪、京、津等地消费者喜爱。人工养殖大规格三角鲂商品鱼从苗种到商品上市养殖周期一般要实足2冬龄以上,以往该养殖方式多在大水面网箱养殖为常见。随着当前"五水共治""水域环境修复与保护"等工作全面落实,各地网箱养殖纷纷因产业转型需要而"上岸"。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皆具环境生态、宜养宜管、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已在国内18个省份推广应用,"水槽"总面积35万米2。杭州自2015年

王雪光[5](2011)在《养殖池塘水质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池塘是我国水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经济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造成池塘水源污染以及地表径流周边携带的农业面源污染物,给这些封闭水体以巨大压力,养殖过程中过量的投入性生产资料,池塘中生物(水草、鱼类、藻类和底栖动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残留物也会污染池塘水体。解决池塘污染,特别是富营养化问题,不仅需要严格控制外源和内源污染,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直接净化,以达到降低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的目的。本文通过构建“鱼-稻”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稻田循环水对养殖废水氮、磷去除作用以及“鱼-稻”复合生态系统对池塘水质修复的效果;通过直接在养殖池塘架设空心菜浮床,探讨空心菜浮床对池塘水质原位修复的效果,以期建立相应的池塘水质异位和原位修复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稻田循环水对池塘水体TN、TP、NH4+、NO3-的除去作用养殖废水经稻田循环对氮、磷去除作用明显:实验10d时,稻田循环塘硝态氮含量为0.0397 mg/L,对照塘为0.0806 mg/L,相对下降50.74%;实验20d时;循环塘氨氮含量为0.0642 mg/L,对照塘为0.2717 mg/L,相对下降76.37%;实验30d时,循环塘亚硝态氮含量为0.0009mg/L,对照塘为0.0108 mg/L,相对下降91.67%;实验50d时,总氮含量为0.3437mg/L,对照塘为0.8820 mg/L,相对下降61.03%;总磷的含量为0.1537 mg/L,对照塘为0.4162 mg/L,相对下降63.07%。稻田循环塘对氮、磷去除效率与废水氮、磷浓度呈正相关。2、“鱼-稻”复合生态系统池塘水质异位修复采用面积均为2000 m2、呈“田”字排列的池塘,按稻田与鱼池面积比1:3构建“鱼-稻”复合生态系统,并研究水稻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能力、水稻生产性能等,建立“鱼-稻”复合生态系统池塘水质异位修复技术。①鱼-稻复合生态系统池塘水环境得到改善,减少鱼病发生,有利于鱼类生长,具有更好的生产性能,池塘单位净利润较传统池塘提高50%以上。②未施肥组、钾肥组和基肥组等净水稻田对养殖废水氮磷无机盐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各净水稻田处理组对TN平均去除率达到50%以上,对N02--N平均去除率达到70%以上,对NH4+-N平均去除率达到45%以上,对TP平均去除率达到47%以上,对P043--p平均去除率达到29%以上。③水稻对养殖废水N、P实时去除效率与其负荷成正相关,与水稻的生长时期关系不明显。④施肥不影响水稻的废水净化效果,而且适当施肥可有效增加水稻产量。3、空心菜浮床池塘水质原位修复在7000m2的池塘中设置面积为525m2的空心菜浮床,并以面积相同采取传统养殖方式的池塘作为对照,比较空心菜浮床在四大家鱼成鱼池塘中的应用效果,建立空心菜浮床池塘水质原位修复技术。①实验塘的空心菜生长茂密,其单位产量可达16423.0g/m2,收获空心菜共从水体移出29672.1g氮和3454.7g磷。②实验池塘水质较对照池稳定,水体中NH4+、NO2的浓度较对照池低,波动幅度小,TN、NO3浓度两池差异不大,实验池塘TP与P043-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对照池,但整个实验期间实验池P043-平均浓度占TP浓度的31.2%和33.8%(植物区和敞水区),而对照池P043-浓度仅占TP浓度的18.0%。③经过近10个月的饲养管理,实验池的净收益为37379.7元,是对照池净收益的1.92倍,说明实验池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更高。④实验池投入品以鱼体形式输出氮、磷分别为35.0%和34.6%,显着高于对照池的23.7%和16.8%,且实验池中通过空心菜从水体中吸收的氮磷占氮磷投入总量的5.4%和2.6%,大大减少了留存在水环境中的氮磷,减轻了池塘水体污染。

王飞[6](2010)在《河南沿黄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文中指出河南省黄河沿岸有大量的盐碱地,发展盐碱地池塘养殖是渔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但由于盐碱地的池塘水位往往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加之高温季节,池塘中的残饵、鱼类的排泄物等极易使水质恶化,不利于渔业生产。因此,开展盐碱地健康养殖技术示范,进行不同生态位间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构建起以渔业生态调配为主、渔农林牧结合的大农业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可以达到综合开发利用盐碱地,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本项目初步探索了微生态制剂对盐碱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总结出利用生物综合调控盐碱水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各理化因子有相关性,在适宜的水体环境中,如水温30℃、pH值8.0、溶解氧5mg/L以上、营养盐含量达到6.8mg/L时,浮游植物出现机会明显增多,生物量也有明显上升;(2)EM益生菌的施入,浮游植物种类没有发生变化,但数量和生物量发生了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浮游植物种类趋向于小型化,从而增加了鱼类有效的天然饵料;(3)T检验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养殖后期浮游植物生物量表现出了显着差异(P<0.05),因而EM益生菌在后期施入,对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增长效果显着。确定了养殖区域的水质类型。结果表明:(1)试验区盐碱地池塘水源水基本为CMgⅠ和CNaⅠ水型;总碱度和总硬度较高,变化范围分别为6.947~10.87mmol/L和3.481~5.565mmol/L;含盐量较低,在1.0‰左右,处于淡水和盐化水界限或属低盐水;(2)总结制订了盐碱地池塘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调控技术。在集成现有健康养鱼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黄河鲤、团头鲂、草鱼、泥鳅、多品种混养等8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实现了成果的集成与创新,并逐步自成体系。

陈柏湘[7](2009)在《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池塘养殖废水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稻田具有净化池塘养殖废水的潜力,为确定稻田的净化能力和不同施肥处理对净水稻田的影响,在水泥池(4.1m×6.7m×1.0m)中铺土进行野外试验。试验设四个处理:对照处理——不培土不植稻;未施肥处理——铺土种植水稻,试验过程不施入化肥;施钾处理——铺土种植水稻,在试验过程中施入1.0 g/m2·d氯化钾;施基肥处理——铺土种植水稻,试验前施入氮磷钾肥(N:P2O5:K2O=0.6:0.5:0.8)做基肥、试验期间不施肥,每个处理设三个重复。从水稻移栽20天后开始,每天泵换邻近养殖池塘排放的废水15.0cm,每周测定试验池进水和出水水体中的总磷(TP)、磷酸盐(PO43--p)、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酸盐(NO2--N)、化学耗氧量(COD)等水质参数。在试验结束时,测定植稻净水稻田、对照稻田(试验过程中不施肥、不换水,维持水位15.0cm不变)和传统稻田(当地农民按传统方式耕作的稻田)中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和干物质重等指标。进行了中试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2007和2008年两个水稻生产周期的试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池塘养殖废水有机物污染严重,排放或者重新利用前需要进行处理。(2)稻田可以有效地净化池塘养殖废水;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平均去除率为:未施肥处理(TP:68.69%、PO43--p:42.64%、TN:36.43%、NH4+-N:59.01%、NO3--N:24.85%、NO2--N:70.38%、COD:53.78%)、施钾处理(TP:69.25%、PO43--P:55.66%、TN:42.49%、NH4+-N:65.78%、NO3--N:24.77%、NO2--N:66.67%、COD:54.81%)、施基肥处理(TP:65.95%、PO43--p:26.67%、TN:41.40%、NH4+-N:57.59%、NO3--N:28.01%、NO2--N:71.04%、COD:53.27%);对于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各施肥处理稻田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施肥处理不影响水稻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3)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实时去除效率与废水中营养物质的负荷成正相关,与水稻的生长时期关系不明显。(4)仅仅依靠池塘养殖废水提供的营养不能完全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应进行肥料补充;相比未施肥处理,在试验中施入钾肥虽然不能显着提高稻田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p>0.05),但是可以显着提高水稻的谷产量和干物质重(p<0.05),在试验前施入基肥能显着地增加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谷产量和干物质重(p<0.05)。(5)中试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养殖废水的稻田谷产量有一定的下降(16.1%),处理池塘水体状况改善,鱼类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得到提高,其经济效益得到提高(22.2%)。从整体来看,利用稻田处理池塘养殖废水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于潇[8](2009)在《河南省渔业发展现状研究及其对策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阐述河南省渔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了河南省渔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制约其渔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阐述了河南省渔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河南省的渔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河南省有总水面47万多hm2,其中可养鱼面积30多万hm2,可种植水生经济植物10多万hm2。有池塘堰坝40多万口、14万hm2;水库2347座、13万多hm2;湖泊111个、水面4千hm2。有稻田面积61万多hm2,宜鱼稻田近27万hm2。河南省鱼类和水生动物较多,全省分布各种鱼类有129种,主要经济鱼类60余种,水生经济动物近百种。全省发展渔业的资源丰富,注重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情况不一。在捕捞渔业、水产增养殖业、水产种植业等方面的生产情况也呈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渔业组织的发展为河南省渔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2.概括了河南省渔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渔业生产能力显着增强。(2)水产品质量不断提升。(3)水产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4)资源养护工作取得新成效。(5)重视渔业安全生产,渔政船检工作取得新突破。3.分析了河南省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有些地方行政部门还没有把渔业提升到一个产业的位置。(2)渔业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3)渔业总体生产能力还比较低,整体开发利用水平低,发展不平衡。(4)渔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渔业支撑体系不健全。(5)渔业各级管理机构不健全,行业管理薄弱。4.提出了河南省渔业发展的方向及对策河南渔业发展应重点抓好8大工程建设:(1)渔业种子工程。(2)特色渔业工程。(3)渔业科技示范工程。(4)龙头企业、市场带动工程。(5)休闲渔业工程。(6)渔业资源及环境养护工程。(7)水产品质量安全工程。(8)平安渔业工程。发展河南渔业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1)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和完善发展渔业的方针政策,加强支渔惠渔力度。(2)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体系建设。(3)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提高全行业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4)加强渔业资源综合开发和增殖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5)调整优化渔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和水产二、三产业。(6)加强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水产品流通渠道。(7)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扎实推进“平安渔业”建设。(8)大力推进依法治渔,加强行业管理。(9)扩大渔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孙志敏[9](2008)在《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尽管中国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但伴随着渔业的迅速发展,与水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仍频繁发生,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严重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出口信誉和竞争力。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促进中国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中国养殖水产品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环节监管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食品科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质量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工具,对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论文在回顾水产品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总结了水产品质量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出水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生产经营的集约程度相适应。并进一步提出了水产品全面质量管理(FPTQM)理论,即建立贯穿水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经济、高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实现质量管理效果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有机统一。经综合分析,提出了中国现阶段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即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的同时,积极提倡发展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水产品更高的质量安全要求及提升中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概括了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取得的主要成绩,详细分析了目前在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如标准化发展滞后、认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文中以青岛市为例,对消费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需求行为和生产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供给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当前消费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但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生产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是很强,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认识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本文还介绍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了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从养殖场到餐桌”的一体化管理;采取公开与透明的工作方式;推进水产品质量标准的国际化;加强信息交流等。通过对水产品质量管理理论与国外管理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渔业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和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应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统一协调、分工明确的食品(含水产品)管理机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应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管理法律保障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建议设立一星级安全食品、二星级安全食品、三星级安全食品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信息交流体系和安全预警体系;应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可追溯管理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施品牌战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水产品技术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文还对青岛市加强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有关政策措施提供了经验支持。综上所述,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设想;提出了水产品全面质量管理(FPTQM)理论和由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的管理新模式;另外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还针对中国水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的实际,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质量标准体系。

王京伟[10](2007)在《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水质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养殖水体常因内源性污染物如饲料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的腐烂、分解,使水中营养元素N、P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引起鱼、虾等养殖对象发病,甚至死亡,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利用微生物进行养殖水体水质处理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新的水质处理技术和方法,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生态制剂的开发上,但针对养殖水体内源性污染的研究报道较少。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养殖水体污染的来源,系统研究了微生物对养殖水体内源污染物质的作用,试图通过微生物的调控改良水质,来解决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对这方面初步的探索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研究内容:本文构建养殖水体的实验室模型,针对养殖水体主要的内源性污染物,筛选高效降解菌,通过高效降解菌的作用来分解内源性有机污染物;同时,研究了利用光合细菌,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共培养物对内源有机污染物分解后产生的残余氮素物质进行脱氮作用,实现对实验水体水质的调控。根据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进行养殖池塘实验,利用微生物共培养物对养殖水体水质进行调控,以达到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目的。研究方法:先构建养殖水体的实验室模型,研究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作用;根据实验室研究结果,将实验室模型放大进行养殖池塘实验,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筛选到了三株有机物高效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油脂降解菌,其对养殖水体COD去除率可达90.52%、83.60%、94.37%。利用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物实现了对内源有机污染物分解后产生的残余氮素物质的较彻底的脱氮作用,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9.6%和94%。将蛋白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淀粉降解菌以及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引入养殖水体,利用微生物对养殖水体内源污染物质的降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内源性的残饵、鱼体排泄物及浮游生物尸体等底泥富集污染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同时促进了浮游植物群落小型化,浮游植物多样化,优化了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而且也提高了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增加了浮游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善了水质,基本实现了对水体水质的调控,促进了养殖水体中物质循环的平衡和水体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二、养鱼池塘用药量测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鱼池塘用药量测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1.1 国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1.2 国内研究现状与综述
        1.1.3 文献述评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实地调查法
        1.4.4 问卷调查法
2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公共政策
        2.1.2 生态循环农业
    2.2 理论依据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新制度主义理论
3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概况和主要模式
    3.1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概况
    3.2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
4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执行措施
    4.1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概况
    4.2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梳理
        4.2.1 主要政策
        4.2.2 政策分类
    4.3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执行措施
        4.3.1 畜禽废弃物综合整治与资源化利用
        4.3.2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4.3.3 农业投入品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
        4.3.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4.3.5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
        4.3.6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
5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评价
    5.1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存在问题
        5.1.1 无疫区建设管理政策比较单一
        5.1.2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宣传不到位
        5.1.3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政策合理性不够
        5.1.4 农业投入品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缺乏规划性
        5.1.5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系统性不足
    5.2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
        5.2.1 政府主导作用因素
        5.2.2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5.2.3 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因素
        5.2.4 生态环境保护因素
6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实证分析
    6.1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分类
        6.1.1 基本概况
        6.1.2 主要政策
        6.1.3 政策分类
    6.2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执行措施
        6.2.1 主要措施及成效
        6.2.2 以猪哈哈的农场为例
    6.3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6.3.1 研究设计和调查说明
        6.3.2 结果分析
        6.3.3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
7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优化对策
    7.1 优化政策体系和政策结构
        7.1.1 丰富无疫区建设管理政策
        7.1.2 加大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治理政策宣传力度
        7.1.3 提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政策合理性
        7.1.4 注重农业投入品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延续性
        7.1.5 增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系统性
    7.2 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机制
        7.2.1 改善政策管理机制环境
        7.2.2 消除政策宣传制度障碍
        7.2.3 强化资金监管制度支持
    7.3 制定生态循环农业配套政策
        7.3.1 提升组织保障能力
        7.3.2 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7.3.3 积极的优势项目与成熟模式示范推广政策取向
        7.3.4 优化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撑体系
        7.3.5 加快农业品牌化基础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1: 海南省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2
致谢

(2)池塘养殖换水目的和水质状态对换水频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换水目的对FWE的影响
    2.2 水质状态对换水决策的影响
    2.3 降低FWE的途径
3 结论

(3)把脉鱼病防治 寻求破壁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鱼类健康的因素
2. 增强鱼类自身的抗病免疫能力
3. 鱼病的防治方法及要点
4. 鱼病防控的管理措施

(4)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三角鲂“老口”鱼种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 环境条件
    2. 设备配套
    3. 鱼种放养
    4. 饲料投喂
    5. 日常管理
    6. 病害防治
二、结果
    1. 养殖效果
    2. 效益测算
三、小结

(5)养殖池塘水质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池塘养殖发展历史、地位概述
        1.1.1 我国池塘养殖业历史悠久
        1.1.2 新中国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
        1.1.3 淡水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1.1.3.1 国家食物安全和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1.1.3.2 促进了我国外向型产业发展
        1.1.3.3 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1.2 我国池塘养殖环境现状
        1.2.1 水域污染的概念
        1.2.2 水体富营养化
        1.2.2.1 富营养化形成的条件
        1.2.2.2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指标
        1.2.2.2.1 透明度
        1.2.2.2.2 化学指标
        1.2.2.2.3 生物学指标
        1.2.3 富营养化的评价
        1.2.4 渔业水域污染状况
        1.2.4.1 天然渔业水域
        1.2.4.2 内陆池塘
        1.2.4.3 渔业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
        1.2.5 养殖池塘污染物和污染源
        1.2.5.1 养殖水域的外源性污染
        1.2.5.1.1 工业废水污染
        1.2.5.1.2 生活废水污染
        1.2.5.1.3 农业废水污染
        1.2.5.2 养殖生产的自源性污染
    1.3 养殖池塘环境潜在危害
        1.3.1 有害重金属污染
        1.3.2 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
    1.4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4.1 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4.2 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事件回顾
        1.4.2.1 氯霉素事件
        1.4.2.2 多宝鱼事件
        1.4.2.3 孔雀石绿毒鱼事件
        1.4.2.4 大黄鱼事件
        1.4.2.5 斑点叉尾鲴事件
        1.4.3 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
        1.4.3.1 饲料
        1.4.3.1.1 违规添加抗生素和喹乙醇和喹烯酮等促生长剂
        1.4.3.1.2 有害重金属
        1.4.3.1.3 饲料或原料中的三聚氰胺及孔雀石绿
        1.4.3.1.4 棉酚
        1.4.3.1.5 饲料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变质和污染
        1.4.3.2 药物残留
        1.4.3.2.1 硝基呋喃类
        1.4.3.2.2 孔雀石绿
        1.4.3.2.3 汞制剂
        1.4.3.2.4 抗生素类药物和合成抗菌药的过量使用
        1.4.3.2.5 原药或人用药物
        1.4.3.3 农药类杀虫剂
        1.4.3.4 违规使用药物的主要原因
    1.5 养殖池塘水质修复的生物途径
        1.5.1 有利于水质修复的养殖模式
        1.5.1.1 混养模式
        1.5.1.2 基塘渔业模式
        1.5.1.3 种养循环渔业模式
        1.5.2 池塘渔业生态工程
        1.5.2.1 生物浮床
        1.5.2.2 异位调控——分池混养
        1.5.2.3 异位调控——人工湿地
        1.5.3 微生态制剂
        1.5.4 小结
    1.6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1.6.1 课题的提出
        1.6.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稻田循环水对池塘水体TN、TP、NH_4~+、NO_3~-的除去作用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鱼类放养
        2.1.3 饲养管理
        2.1.4 采样及测定方法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变化
        2.2.2 水体中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2.2.3 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2.2.4 水体中总氮含量的变化
        2.2.5 水体中磷酸盐和总磷的变化
    2.3 讨论
        2.3.1 水稻对水体TN、TP、NH_4~+、NO_3~-的除去效果
        2.3.2 水稻对水体NH_4~+、NO_3~-的除去机制
        2.3.3 水稻对水体TN、TP的除去机制
    2.4 小结
第三章 鱼-稻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鱼-稻复合生态系统构建
        3.1.2 池塘放养与管理
        3.1.3 稻田的池塘养殖废水净化能力
        3.1.4 净水稻田的生产性能
        3.1.5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复合生态系统池塘养殖生产性能
        3.2.2 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能力
        3.2.2.1 平均去除情况
        3.2.2.2 实时去除率
        3.2.2.3 实时单位去除量
        3.2.3 净水稻田的水稻性能
    3.3 讨论
        3.3.1 稻田对P的去除作用
        3.3.2 稻田对N的去除作用
        3.3.3 稻田对化学耗氧量的净化作用
        3.3.4 施肥对水稻净水能力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空心菜浮床在成鱼养殖池塘应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池塘准备
        4.1.2 生物浮床制作和架设
        4.1.3 空心菜浮床的设置和管理
        4.1.4 鱼类放养和日常管理
        4.1.5 测定项目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池塘水质
        4.2.1.1 水温、溶氧、PH和透明度
        4.2.1.2 氮(N)
        4.2.1.3 磷(P)
        4.2.2 空心菜收获
        4.2.3 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
        4.2.4 池塘系统氮磷利用率
    4.3 讨论
        4.3.1 空心菜浮床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4.3.2 空心菜浮床池塘经济和生态效益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河南沿黄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河南省基本情况
        1.1 自然环境
        1.2 资源概况
        1.3 经济概况
        1.4 历史沿革
        1.5 行政区划
        1.6 人口状况
    2. 河南省渔业资源概况
        2.1 自然条件特点
        2.2 水资源的制约
        2.3 土壤对渔业的影响
    3 渔业自然资源分布
        3.1 渔业水域构成和分类
        3.2 鱼类资源及区系
        3.3 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
        3.4 饵料生物资源
    4 河南省渔业发展现状
    5 渔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5.1 主要渔业指标
        5.2 主要成就
    6 河南省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力分析
        6.1 主要问题
        6.2 潜力分析
    7 开发利用盐碱地发展渔业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7.1 我国盐碱地(水)概况
        7.2 我国盐碱地(水)开发技术现状和前景
        7.3 河南省盐碱地资源概况
        7.4 河南盐碱地开发利用现状
第二章 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
    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 工作内容和创新内容
    3 实施方案
        3.1 示范实施单位
        3.2 预期总目标及阶段目标
        3.3 主要工作内容
        3.4 总体安排
        3.5 面积指标
    4 示范区基本情况
        4.1 郑州市示范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2 新乡市示范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3 开封市示范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4 实施前三年的渔业生产水平
    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示范要点
    1 池塘条件
    2 养殖品种的选择
    3 养殖模式
        3.1 主养模式
        3.2 生态立体综合养殖模式
    4 水质调控
        4.1 养殖用水水质监控
        4.2 盐碱池塘水质调控技术
    5 饲养管理
        5.1 饲料投喂
        5.2 日常管理
    6 病害防治
第四章 水质检测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的选择
        1.2 采样方法和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源水质类型
        2.2 水源水总碱度、总硬度和盐度
        2.3 水温
        2.4 溶解氧
        2.5 pH值
        2.6 高锰酸盐指数(COD)
        2.7 氨氮(NH_3-N)
        2.8 亚硝酸盐氮(NO_2-N)
第五章 EM菌对盐碱地池塘浮游植物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池塘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及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各种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2.2 浮游植物的种类
        2.3 蓝藻门
        2.4 绿藻门
        2.5 硅藻门
        2.6 裸藻门
        2.7 隐藻门
        2.8 浮游植物总量
        2.9 叶绿素
    3 结论
第六章 盐碱地池塘水质特征及其调节
    1 盐碱地池塘水质及其影响因素
        1.1 高盐度及其影响
        1.2 高碱度及其影响
        1.3 高硬度及其影响
    2 调节措施
        2.1 高盐度的调节
        2.2 降低水体碱度的措施
        2.3 高硬度的调节
    3 典型病害防控
    4 效益及其分析
        4.1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4.2 经济效益和计算方法
        4.3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养殖水环境恶化
        1.1.2 水产品品质堪忧
        1.1.3 生态危机
    1.2 池塘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途径
        1.2.1 原位处理
        1.2.2 异位处理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小池实验
        2.1.2 中试实验
    2.2 数据处理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平均净化能力
    3.2 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实时去除情况
    3.3 净水稻田的水稻性能
        3.3.1 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
        3.3.2 其他性状
    3.4 中试实验结果
        3.4.1 不同水体中的水质状况
        3.4.2 中试实验的经济情况
4 讨论分析
    4.1 池塘养殖废水的污染状况
    4.2 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机理
        4.2.1 水稻在稻田净水中的作用
        4.2.2 稻田对磷的去除
        4.2.3 稻田对氮的去除
        4.2.4 稻田对化学耗氧量的去除
        4.2.5 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实时净化情况
    4.3 施肥处理对净水稻田的影响
        4.3.1 施肥处理对稻田水质净化的影响
        4.3.2 施肥处理对稻田水稻性能的影响
    4.4 稻田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应用价值分析
    4.5 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会议情况
附图

(8)河南省渔业发展现状研究及其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渔业的基本涵义
        1.1.1 狭义渔业的涵义
        1.1.2 广义渔业的涵义及其子产业的划分
        1.1.3 渔业的特殊性
        1.1.4 渔业的外部关系
        1.1.4.1 渔业与农业的关系
        1.1.4.2 渔业与工业的关系
        1.1.4.3 渔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1.2 国内外渔业概况对比
        1.2.1 国外渔业概况
        1.2.2 我国渔业概况
    1.3 我国与发达国家渔业发展研究对比
        1.3.1 渔业发展战略上的差异
        1.3.2 渔业发展中形成的生产结构、捕捞力布局和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同
        1.3.3 渔业信息化程度不同
        1.3.4 渔业中介组织发展情况不同
    1.4 加入WTO 后我国渔业面临的问题
        1.4.1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4.2 面临的困难
    1.5 发展渔业的意义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4 河南省渔业发展基本情况
    4.1 河南省渔业发展历程
    4.2 渔业生产现状
    4.3 渔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4.4 渔业生产情况
    4.5 渔业组织
5 河南渔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5.1 渔业生产能力显着增强
    5.2 水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5.3 水产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
    5.4 资源养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5.5 重视渔业安全生产,渔政船检工作取得新突破
6 河南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1 有些地方行政部门还没有把渔业提升到一个产业的位置
    6.2 渔业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
    6.3 渔业总体生产能力还比较低,整体开发利用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6.4 渔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渔业支撑体系不健全
    6.5 渔业各级管理机构不健全,行业管理薄弱
7 河南渔业发展方向及对策探析
    7.1 渔业发展方向
    7.2 渔业发展对策探析
        7.2.1 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和完善发展渔业的方针政策,加强支渔惠渔力度
        7.2.2 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7.2.3 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提高全行业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
        7.2.4 加强渔业资源综合开发和增殖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7.2.5 调整优化渔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和水产二、三产业
        7.2.6 加强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水产品流通渠道
        7.2.7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扎实推进“平安渔业”建设
        7.2.8 大力推进依法治渔,加强行业管理
        7.2.9 扩大渔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8 结语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ABSTRACT

(9)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1.1 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地位
        0.1.2 渔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0.1.3 我国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0.1.4 问题的提出
        0.1.5 我国水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
    0.2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0.2.1 研究对象
        0.2.2 研究目的
        0.2.3 研究意义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0.5 食品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动态
        0.5.1 国外研究动态
        0.5.2 国内研究动态
        0.5.3 小结
    0.6 关键术语之定义
        0.6.1 渔业的涵义
        0.6.2 食品、农产品与水产品、养殖水产品
        0.6.3 食品安全
        0.6.4 常规食品与安全食品
        0.6.5 常规水产品与安全水产品
        0.6.6 质量认证及有关概念
        0.6.7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 水产品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1.1 质量观的演变与质量管理理论
        1.1.1 西方质量理念的演变
        1.1.2 西方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1.3 质量管理理论
    1.2 水产品质量及其特征
        1.2.1 水产品质量的涵义
        1.2.2 水产品质量特征
    1.3 水产品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特点
        1.3.1 养殖水产品食物链
        1.3.2 水产品中存在的三大危害
        1.3.3 水产品质量管理的产生
        1.3.4 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发展特点
    1.4 水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1.4.1 水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原因分析
        1.4.2 信息不对称对水产品市场的影响
        1.4.3 水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案
    1.5 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外部性理论
        1.5.1 水产品外部性的界定
        1.5.2 水产品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1.5.3 水产品质量管理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1.6 水产品质量保障—市场与政府
        1.6.1 市场对水产品质量保证的有限性
        1.6.2 政府对水产品质量的保障作用
    1.7 FPTQM:水产品全面质量管理
        1.7.1 FPTQM的涵义
        1.7.2 FPTQM的提出依据
        1.7.3 FPTQM是质量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8 食品质量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2.1 我国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1.1 初步建立了食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1.2 水产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2.1.3 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2.1.4 水产品认证工作已初见成效
        2.1.5 水产品质量管理效能不断增强
    2.2 我国水产品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2.2.1 我国水产品质量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2.2 有关水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相互间协调和配套性差
        2.2.3 水产品标准化发展滞后
        2.2.4 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
        2.2.5 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不健全
        2.2.6 水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过程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2.2.7 水产品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2.2.8 水产品品牌建设困难重重
        2.2.9 科研开发滞后,水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不配套
        2.2.10 渔业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2.2.11 水产品质量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使用效率不高
        2.2.12 渔业环境污染出现加重趋势
    2.3 我国水产品质量管理目标
    2.4 安全水产品需求与供给行为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2.4.1 消费者对安全水产品的需求行为分析
        2.4.2 生产者对安全水产品的供给行为分析
        2.4.3 小结
3 水产品质量管理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3.1 典型发达国家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
        3.1.1 欧盟的水产品质量管理
        3.1.2 美国的水产品质量管理
        3.1.3 日本的水产品质量管理
        3.1.4 挪威的水产品质量管理
    3.2 典型发达国家水产品质量管理经验总结
        3.2.1 水产品质量管理运作机制
        3.2.2 水产品生产、加工及产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2.3 完善的保障体系
    3.3 典型发达国家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4 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政策措施
    4.1 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4.1.1 建立统一协调、分工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4.1.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4.1.3 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4.1.4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4.1.5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4.1.6 完善水产品质量科技体系
        4.1.7 建立健全水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
        4.1.8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4.2 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
        4.2.1 实行严格的水产品准入制度
        4.2.2 建立水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
        4.2.3 建立水产品质量管理社会信用制度
        4.2.4 加强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
        4.2.5 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
        4.2.6 充分发挥水产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媒体的作用
        4.2.7 增加投入,加强技术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
        4.2.8 加强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4.2.9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3 小结
5 个案分析:青岛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5.1 青岛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5.1.1 初步建立起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5.1.2 全面推进水产品标准化工作进程
        5.1.3 加强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5.1.4 积极推进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水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5.1.5 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及名牌水产品推荐工作
        5.1.6 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的管理工作
    5.2 青岛市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5.2.1 整顿和规范水产品生产经营秩序
        5.2.2 实施示范工程,不断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5.2.3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5.2.4 加强监管,提高政府执行力
    5.3 实证研究:FPTQM在青岛茂余、佳元等水产养殖企业的应用
    5.4 几点启示
        5.4.1 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势在必行
        5.4.2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可追溯体系建设
        5.4.3 严格绩效考核,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6 研究结论、创新之处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展望
附录1 英文缩略语表
附录2 安全水产品生产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3 安全水产品消费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4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水质调控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产养殖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2 养殖水体污染源及其危害分析
    3 养殖水体去污染主要方法
    4 养殖水体的生物修复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其作用的研究
    1 蛋白质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和分离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小结
    2 淀粉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和分离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3 油脂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和分离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4 高效降解菌共培养对养殖水体的去污作用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第三章 微生物对养殖水体脱氮的研究
    1 单一菌株对养殖实验水体的脱氮作用
        1.1 光合细菌的脱氮作用
        1.2 放线菌的脱氮作用
        1.3 枯草芽孢杆菌的脱氮作用
    2 组合菌对养殖实验水体的脱氮作用
        2.1 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实验水体的脱氮作用
        2.2 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对实验水体的脱氮作用
        2.3 复合菌对实验水体脱氮条件的研究
    3 微生物共培养对实验水体脱氮的研究
        3.1 微生物共培养脱氮
        3.2 共培养系统中微生物组成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养殖池塘试验
    1 试验的基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

四、养鱼池塘用药量测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D]. 王娉婷. 海南大学, 2019(05)
  • [2]池塘养殖换水目的和水质状态对换水频率的影响[J]. 丁惠明,沈彩娟,陈雯,何捷,梁爽,张俊彪,蔡春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6)
  • [3]把脉鱼病防治 寻求破壁之道[J]. 李进卫. 渔业致富指南, 2019(04)
  • [4]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三角鲂“老口”鱼种试验[J]. 郭水荣,王力,陈凡,陈凌云,姜路辛. 科学养鱼, 2018(02)
  • [5]养殖池塘水质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研究[D]. 王雪光. 华中农业大学, 2011(12)
  • [6]河南沿黄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D]. 王飞.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7]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研究[D]. 陈柏湘.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8]河南省渔业发展现状研究及其对策探析[D]. 于潇.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8)
  • [9]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孙志敏.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3)
  • [10]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水质调控作用的研究[D]. 王京伟. 山西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鱼塘用药量计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