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击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落炮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朱一超[1](2017)在《试析学习焦耳定律的困惑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主要体现的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也是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进行分析。

马睿[2](2016)在《巷道快速掘进空顶区顶板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文中认为煤巷快速掘进是矿井提高单掘速度、保障生产接替、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我国矿井应用十分广泛。受掘进工艺流程影响,煤巷掘进作业人员经常处于空顶区边缘或内部,施工安全受空顶区顶板稳定性严重影响。同时,空顶区稳定性规律是设备、工艺及支护设计的基础,煤层伴生顶底板岩层多为性质软弱的泥质岩性,不及时支护或受掘进施工扰动易破碎垮落,所以空顶区顶板安全问题严重困扰着快速掘进技术的现场应用。论文以快速掘进煤巷空顶区顶板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以空顶区顶板岩梁结构为切入点,研究了快速掘进煤巷空顶区顶板稳定性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空顶区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及与迎头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煤巷空顶区顶板围岩控制技术、快速掘进工艺问题以及配套设备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顶板结构特征,得出了空顶区顶板稳定性机理。随顶板厚度增加,其抗弯模量逐渐增大;随顶板岩梁深跨比增大,其挠度逐渐减小,煤壁内支承压力逐渐降低。帮部岩体变形会增加顶板岩梁的有效跨度,削弱其稳定性;顶板可承载自身和冒落范围岩体的载荷时,帮锚可显着提高锚固体抗压和抗剪强度、减小破碎区及塑性区宽度、优化顶板受力,有效控制顶板下沉。(2)得出了帮部刚度、循环步距及顶板支护强度等因素对空顶区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空顶区塑性区为椭圆形,其长轴由迎头岩体性质决定,短轴受帮部刚度影响;循环步距对空顶区顶板垂直应力分布影响极小,但对后方已支护顶板的二次下沉影响较大;增加后方顶板支护强度对空顶区顶板下沉量减小效果微弱,但能改善其承载状态,为迎头提供较好的推进基础。(3)揭示了迎头支撑结构和滞后支护对空顶区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滞后支护与迎头“C”型支撑结构的组合状态决定了空顶区顶板的下沉量及破坏状态,随着空顶距离增大,组合状态演化过程可分为叠加支撑、协同支撑、独立支撑三个阶段;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滞后支护与迎头支撑结构“C+”耦合支护的技术思路。(4)得到了顶板弯曲下沉易诱发直接顶岩层发生拉伸破坏失稳的本质规律。空顶距离增大使得迎头支撑和滞后支护仅能限制悬空顶板两端的竖向位移,空顶区中部的无约束状态导致该处的拉应力分布,且拉应力峰值位置偏向空顶区后部,成为顶板破坏垮落的突破区域。(5)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快速掘进的人、机、物料、作业方法、环境五大要素。截割头的截割效率是制约巷道掘进速度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对比分析“S”型切割轨迹和螺旋线切割轨迹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得出采用自下而上推进方式的“S”型切割轨迹更有利于保持巷道围岩的稳定。结合济宁三矿的工程条件,开展了针对性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进一步验证和诠释本文理论研究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朱家辉[3](2016)在《马坑铁矿Ⅳ块段200m中段地压监测与采空区稳定性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马坑铁矿Ⅳ块段200m水平空场模式下采场稳定性、矿房极限开采长度和空场暴露面积与岩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极限开采长度、极限暴露面积、暴露时间等关键参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矿山生产计划,在不间断开采的现场生产情况下,经过对Ⅳ块段200m水平以上空场模式矿房开采稳定性的研究,发现采场空区整体在未来一年半左右时间内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期间不排除局部顶板冒落,矿柱表面局部剥落,岩体局部垮塌现象等;矿柱中巷道周围最脆弱,矿房与断层间岩体最易垮塌,应引起足够重视;未来两年半以后空区较不安全,矿柱大面积破坏的可能较大,其中矿柱2相比矿柱1和3破坏最严重,邻近断层岩体坍塌的风险也较大,不排除空区将出现大面积坍塌现象的可能性,开采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保持现状不再开采的情况下,空区顶板稳定时间为5年半左右,矿柱稳定时间为6年半左右。(2)单一矿房极限开采长度模拟研究表明:矿体自上而下开采,在矿房宽度50m、矿柱宽10m的情况下开采单一矿房,214m272m水平之间矿体可以挖完且矿区处于相对较稳定状态,矿房沿倾向方向最长处约210m。(3)两个矿房分步和同步开采情形下,矿房极限开采长度研究表明:按照矿山生产实际,即在矿房宽度50m、矿柱宽10m的情况下开采两矿房,矿房214m272m之间矿体可以挖完且矿区处于相对较稳定状态,矿房2沿倾向方向最长处约为210m,矿房3沿倾向方向最长约为164m;此外,开挖方式上选择两矿房同步开挖更加安全。(4)按照矿山生产实际,即在矿房跨度50m、矿柱宽10m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顶板岩性开采,空区暴露面积对矿体、矿柱、顶板覆岩体沉降变形开采效应、岩体破坏演化过程与变化规律,探讨了空区暴露面积与不同f系数岩性的内在关联等,分别按对数函数拟合和幂指函数拟合了岩性与暴露面积关系式。对于类似于现场34个矿房交替开挖的情况比较适用,对于其他开挖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徐建宇[4](2015)在《浅析煤矿爆破拒爆原因与预防措施》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爆破作业中产生拒爆或残爆的现象不断发生,并时而造成伤人事故,不仅影响了爆破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分析煤矿井下爆破作业产生拒爆的原因及其防治处理措施,意义重大。

余玲江,谭爱军[5](2015)在《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分析》文中指出近几年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迅速增多,人象冲突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方法,分析了2008年2013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肇事情况,认为适宜生境和食物的不断减少、亚洲象取食习性的改变以及亚洲象报复行为是造成亚洲象肇事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完善亚洲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亚洲象为主的生物廊道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建议。

张丽[6](2012)在《中晚唐袁州科举繁荣文化探因》文中认为唐代科举的门槛比较高,特别是进士科,每次仅录取二、三十人。中晚唐江西共有进士77人,袁州一府占33人,其中包括会昌三年状元卢肇和会昌五年状元易重。将袁州的进士与同时的江西其他同级行政单位乃至全国同级行政单位的进士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中晚唐袁州科举繁荣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中晚唐袁州科举繁荣进行探因。首先,袁州既有的隐逸传统和耕读传统为其科举繁荣的基础;其次,谪袁官员的到来是袁州科举繁荣的重要契机;再次,袁州禅宗文化的繁荣对科举也产生了积极作用。科举的繁荣促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袁州士人阶层的形成,而他们又提高了袁州的文教水平,对科举繁荣也有一定的贡献。如果从宋代反顾中晚唐,会发现,袁州科举的繁荣是宋代江西文化全盛的前兆。

任传鹏[7](2012)在《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影响因素及控制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运用矿产资源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影响因素及控制模式。首先,界定了煤炭资源回采率分类、测算方法和测算流程,并以此为据梳理出新的煤炭资源储量术语的分类、定义以及转化关系,形成论文研究的实践基础。其次,依据井工开采过程中煤炭损失实情,确定影响煤炭回采率的地质影响因素、管理影响因素和技术影响因素的内容,并就这三类影响因素与煤炭回采率的相关度进行定量分析和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新的煤炭回采率标准体系。再次,从分析经济性影响因素对煤炭回采率影响失效出发,结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引导出对提升煤炭回采率进行弱自然垄断性监管的必要性和两个主要监管点——许可证管理和最优煤炭资源补偿费系数;结合新的煤炭回采率监管流程,完成这两个监管点的具体分析。最后,通过设计煤炭回采率企业管理流程,构建出煤炭企业回采率内控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李圆鸿,冯依赞,周腾飞[8](2011)在《张集矿高、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文章总结了张集煤矿近三年来高、底抽巷快速掘进经验,分析了制约高、底抽巷掘进速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优化支护设计,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实践浅眼多循环作业,并对运矸、出矸系统进行优化,使高、底抽巷单进水平大幅度提高。

吴光玲[9](2011)在《黄麦岭露天矿台阶爆破合理超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台阶爆破主要用于矿山采剥和铁路、公路路堑及水利、水电的土石方开挖工程,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一项爆破技术。台阶爆破的质量一般有以下要求:(1)爆破后的矿岩块度符合要求;(2)爆破后的台阶工作面要规整,不允许出现根底、伞岩等现象。超深是一个消除根底重要的爆破参数,其作用是降低装药中心的高度和增加炮孔底部的装药量以便有效地克服台阶底部阻力,避免或减少根底,以形成平整的底部平盘。本论文以黄麦岭磷化露天矿开采中的爆破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超深在消除根底的作用机理及爆破参数变化对台阶爆破炮孔超深的影响,根据工程实际建立起了弹塑性材料的数值模拟模型,以显式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作为模拟计算的工具,详细的计算了在动载荷作用下在两孔中间及周边坡面岩体上的动态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爆破参数变化对台阶爆破炮孔超深的影响。主要的结论包括:(1)通过对台阶爆破破岩机理及台阶爆破超深作用机理的分析,解释了超深在消除根底方面所起的作用。介绍了影响超深的主要因素,包括炸药与岩石性质和爆破参数。(2)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底盘抵抗线和孔间距对超深影响的台阶爆破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底盘抵抗线对炮孔超深影响很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底盘抵抗线的大小超深值也必然改变。但是合理超深值和底盘抵抗线的比值基本保持不变。(3)根据黄麦岭露天矿山的地质情况、现有的设备和爆破参数,利用LS-DYNA软件对台阶爆破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黄麦岭露天矿台阶爆破合理超深。(4)工业试验方面,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参数设计,并在黄麦岭露天矿进行工业试验。对试验参数与理论设计参数爆破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黄麦岭露天矿的合理超深值。

徐伟,宣加文[10](2009)在《串并联网路在井下爆破工作的运用》文中认为通过理论分析、网络电阻计算及与现场YHZ-1型网络电雷管电阻测试仪所测得网络电阻之间的关系,判断电爆网络的完好性,分析井巷掘进过程中造成瞎炮、落炮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达到有效减少落炮的目的,为矿井爆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落炮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落炮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试析学习焦耳定律的困惑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焦耳定律的原理
2 学习焦耳定律的困惑
3 学习焦耳定律的对策
4 结束语

(2)巷道快速掘进空顶区顶板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
2 空顶区顶板结构及稳定性影响规律
    2.1 顶板岩梁结构及力学模型
    2.2 顶板深跨比对巷道支护影响规律
    2.3 顶板下沉受巷帮支护强度影响规律
    2.4 循环步距对空顶区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2.5 支护强度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2.6 本章小结
3 掘进工作面空顶区顶板围岩结构稳定性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3.1 “C+”结构与空顶区顶板关系分析
    3.2 空顶距离对空顶区顶板稳定性影响规律
    3.3 顶板应力分布及位移渐次演化特征
    3.4 顶板结构及破坏特征受空顶距离影响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快速掘进空顶区顶板稳定高性能锚杆支护机理
    4.1 不同空顶条件下顶板稳定性分析
    4.2 顶板锚网支护安全判定准则
    4.3 大间排距高性能锚杆原理
    4.4 锚杆合理支护参数模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煤巷快速掘进的工艺系统影响要素研究
    5.1 煤巷掘进及其工艺过程
    5.2 快速掘进影响要素研究
    5.3 综掘机切割方式与巷道快速掘进研究
    5.4 截割轨迹建模与仿真
    5.5 本章小结
6 工业性试验
    6.1 工程地质概况
    6.2 巷道围岩控制方案
    6.3 煤巷快速掘进工艺系统影响要素优化
    6.4 应用效果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马坑铁矿Ⅳ块段200m中段地压监测与采空区稳定性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顶板极限垮距经典算法
        1.2.2 开采沉陷理论的研究现状
        1.2.3 地压监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开采区域安全监测网时空布设与岩体稳定性监测研究
    2.1 地压监测方案设计
        2.1.1 监测原则
        2.1.2 监测网设计
        2.1.3 观测周期
    2.2 矿柱水平位移监测
        2.2.1 仪器选型
        2.2.2 测点布置
        2.2.3 位移量值分析
    2.3 巷道顶板沉降监测
        2.3.1 仪器选型
        2.3.2 测点布置
    2.4 二次应力监测
        2.4.1 仪器选型
        2.4.2 测点布置
        2.4.3 应力监测分析
    2.5 钻孔离层演化监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Ⅳ块段200m水平以上空场模式矿房开采稳定性研究
    3.1 计算模型与方案设计
        3.1.1 模型建立
        3.1.2 计算方案设计
        3.1.3 初始应力场及边界条件
        3.1.4 计算参数选取
    3.2 模型关键参量分布特征分析
        3.2.1 主应力分布规律
        3.2.2 变形与位移特征
        3.2.3 塑性区规律分析
    3.3 暴露面积与暴露时间探讨研究
    3.4 采场整体稳定性及稳定时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Ⅳ块段200m水平以上空场模式矿房极限开采长度研究
    4.1 计算模型与方案设计
        4.1.1 模型建立
        4.1.2 计算方案设计
        4.1.3 监测点布设
        4.1.4 关键参量视图设置
    4.2 单一矿房开采矿房极限开采长度研究
        4.2.1 主应力分布特征
        4.2.2 变形与位移特征
        4.2.3 塑性区规律分析
        4.2.4 矿房极限长度的确定
    4.3 两矿房同步开采矿房极限开采长度研究
        4.3.1 主应力分布特征
        4.3.2 变形与位移特征
        4.3.3 塑性区规律分析
        4.3.4 矿房极限长度的确定
    4.4 两矿房分步开采矿房极限开采长度研究
        4.4.1 主应力分布特征
        4.4.2 变形与位移特征
        4.4.3 塑性区规律分析
        4.4.4 矿房极限长度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空区暴露面积与岩性的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模型与方案设计
        5.2.1 模型建立
        5.2.2 方案设计
    5.3 模型关键参量分布特征分析
        5.3.1 主应力分布特征
        5.3.2 变形与位移特征
        5.3.3 塑性区规律分析
    5.4 暴露面积与岩性的关系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的相关工作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浅析煤矿爆破拒爆原因与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煤矿爆破拒爆原因分析
    2.1 雷管方面的原因
    2.2 起爆电源的原因
    2.3 放炮母线存在问题
    2.4 电爆网路方面的原因
    2.5 爆破的连线方式不合理
    2.6 爆破网路连线质量出现问题
    2.7 受井下客观环境的影响
    2.8 炸药受压减敏的影响
    2.9 装药、装填炮泥操作不当的影响
3 预防拒爆的主要措施
4 结 语

(5)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实地调查
    2.2 数据收集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亚洲象肇事现状
        3.1.1 造成经济损失情况
        3.1.2 人员伤亡情况
        3.1.3 肇事重点区域
    3.2 主要肇事原因分析
        3.2.1 亚洲象的适宜生境不断减少导致食物减少
        3.2.2 亚洲象取食习性的改变
        3.2.3 亚洲象的报复行为导致冲突
4 人象矛盾缓解对策
    4.1 加强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 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
    4.2 完善亚洲象监测体系与预警
    4.3 完善补偿机制, 减少群众经济损失
    4.4 调整产业结构
    4.5 建立亚洲象通道

(6)中晚唐袁州科举繁荣文化探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唐代科举制与中晚唐袁州概览
    第一节 唐代科举制概览
        一、生员情况
        二、考试科目
        三、行卷之风
    第二节 中晚唐袁州进士及州情
        一、中晚唐袁州进士
        二、中晚唐袁州州情
第二章 中晚唐袁州科举繁荣文化探因
    第一节 袁州传统文化
        一、隐逸遗风
        二、耕读传家
    第二节 重要文化的介入——谪袁官员
        一、建学宫,兴文教
        二、学业指导
        三、举荐之功
    第三节 袁州禅宗文化
        一、袁州禅宗概况
        二、禅宗与袁州科举的关系
第三章 中晚唐袁州士人阶层的兴起
    第一节 袁州士人阶层的形成
    第二节 袁州中晚唐唱和活动
    第三节 袁州士人阶层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影响因素及控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来源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提升我国煤炭回采率的必要性
        1.2.2 提升我国煤炭回采率的紧迫性
        1.2.3 现有调控措施低效的原因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论文逻辑出发点和研究目的
        1.3.2 论文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5 论文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资源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及应用
        2.1.1 矿产资源经济学
        2.1.2 矿产资源产权理论
    2.2 规制经济学中相关理论及应用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规制俘获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自然垄断理论
    2.3 管理类相关理论及应用
        2.3.1 控制理论
        2.3.2 激励理论
    2.4 统计及计量经济学方法
        2.4.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4.2 半参数回归分析
    2.5 综合评价理论及方法
        2.5.1 G1构权法步骤
        2.5.2 模糊评价法基本原理
    2.6 本章小结
3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测算流程及相关术语界定
    3.1 煤炭回采率术语界定
        3.1.1 煤炭回采率分类
        3.1.2 煤炭回采率术语界定
    3.2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计算方法及测算流程
        3.2.1 煤炭回采率计算方法
        3.2.2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测算流程
    3.3 煤炭储量术语界定及转化关系
        3.3.1 煤炭储量管理与回采率测算的关系
        3.3.2 煤炭储量术语界定
        3.3.3 煤炭储量计算及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影响因素分析及标准研制
    4.1 煤炭回采率影响因素分析
        4.1.1 各阶段煤炭资源损失情况及原因分析
        4.1.3 煤炭回采率影响因素分析
    4.2 煤炭回采率的样本数据采集
        4.2.1 数据来源
        4.2.2 重要影响指标的初步筛选
        4.2.3 指标归一化处理
    4.3 工作面回采率影响因素线性相关度分析
        4.3.1 工作面回采率的单项地质指标相关度分析
        4.3.2 工作面回采率的多元指标相关度分析
        4.3.3 包含技术因素的多元指标相关度分析
        4.3.4 工作面回采率影响因素线性相关度分析结论
    4.4 工作面回采率影响因素非线性相关度分析
        4.4.1 半参数回归分析过程
        4.4.2 工作面回采率影响因素的半参数回归分析
        4.4.3 工作面回采率地质影响因素非线性分析的结论
    4.5 采区回采率、矿井回采率的影响因素相关度分析
    4.6 基于影响因素相关度分析的煤炭回采率标准体系
        4.6.1 现场影响因素与标准选用分档指标的对比
        4.6.2 基于因素相关分析的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标准体系
        4.6.3 新标准体系的补充说明
    4.7 本章小结
5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监管机制设计
    5.1 市场因素对提升煤炭回采率水平的低效原因分析
        5.1.1 井工开采成本对提升煤炭回采率的影响
        5.1.2 煤炭价格对提升煤炭回采率的作用
    5.2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监管点分析
        5.2.1 提升煤炭回采率对煤炭行业发展的诉求
        5.2.2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监管的主要监管点
    5.3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监管流程及利益相关者分析
        5.3.1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监管流程
        5.3.2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监管流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5.3.3 煤炭回采率监管制度中的双层委托—代理结构
        5.3.4 多层代理结构导致煤炭回采率监管中信息失真
    5.4 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对提升回采率的督促作用
        5.4.1 生产许可证管理对提升煤炭回采率作用的经济性分析
        5.4.2 加强生产许可证对提升煤炭回采率影响力的建议
    5.5 煤炭资源补偿费对提升回采率的引导作用
        5.5.1 矿产资源补偿费对提升煤炭回采率作用的经济性分析
        5.5.2 最优煤炭资源补偿费征收比例模型
    5.6 本章小结
6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企业内控模式研究
    6.1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内部控制基本思路
    6.2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内控流程设计
        6.2.1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内控流程及相关责任者分析
        6.2.2 煤炭回采率内控流程中的责任者分析
        6.2.3 煤炭回采率内控指标体系设计
    6.3 井工开采煤炭企业回采率内控方法体系设计
        6.3.1 构建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企业内控考核方法体系
        6.3.2 二级模块权重计算
        6.3.3 三级模块权重计算
    6.4 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企业内控考核模糊综合分析模型
        6.4.1 模糊综合分析指标集的确定
        6.4.2 煤炭回采率内控考核评判集的确定
        6.4.3 评判隶属矩阵的确定
        6.4.4 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6.4.5 综合评判结果及显示
        6.4.6 提升煤炭回采率内控水平的建议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8)张集矿高、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高、底抽巷快速掘进存在主要问题
    2.1 出矸系统长、速度慢
    2.2 地质变化大, 实施岩巷综掘困难
    2.3 服务年限短, 喷浆影响作业时间
    2.4 断面小, 中深孔爆破效果差
3 优化、革新快速掘进施工技术
    3.1 出矸系统的优化
    3.2 支护方式的创新
    3.3 爆破工艺的创新
        1) 掏槽方式:
        2) 眼径及药经:
        3) 眼距:
        4) 装药结构 :
        5) 炸药类型 :
    3.4 劳动组织和管理的优化
4 快速掘进效果检验
5 结 语

(9)黄麦岭露天矿台阶爆破合理超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矿区地质情况简介
        1.1.2 矿区设备情况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2.1 台阶爆破超深的研究现状
        1.2.2 爆破数值模拟现状
        1.2.3 台阶爆破超深研究存在的问题
        1.2.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5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台阶爆破破岩机理及超深影响因素分析
    2.1 岩石爆破破坏机理
    2.2 爆破载荷下的岩石破碎机理
        2.2.1 动载荷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性质
        2.2.2 岩石中的动应力场
        2.2.3 岩石中柱状装药的爆炸荷载
        2.2.4 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的破坏准则
    2.3 台阶爆破破岩机理
    2.4 台阶爆破破岩过程
    2.5 台阶爆破炮孔超深作用机理
    2.6 台阶爆破超深影响因素分析
        2.6.1 炸药对超深的影响
        2.6.2 岩石可爆性对超深的影响
        2.6.3 爆破参数对超深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台阶爆破超深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
    3.1 有限元方法及软件介绍
        3.1.1 有限元方法简介
        3.1.2 ANSYS/LS-DYNA软件简介
    3.2 LS-DYNA模拟爆炸算法的选取
    3.3 材料破坏强度理论
    3.4 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3.4.1 计算模型
        3.4.2 岩体参数
        3.4.3 网格的划分及边界条件处理
        3.4.4 爆炸载荷的计算处理
        3.4.5 数值模拟计算
    3.5 超深对台阶爆破的影响的数值模拟
        3.5.1 建立计算模型
        3.5.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3.6 底盘抵抗线对台阶爆破超深影响的数值模拟
        3.6.1 建立计算模型
        3.6.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3.7 孔间距对台阶爆破超深影响的数值分析
        3.7.1 建立计算模型
        3.7.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麦岭露天矿台阶爆破合理超深研究
    4.1 黄麦岭露天矿台阶爆破超深影响因素分析
        4.1.1 炸药
        4.1.2 岩体
        4.1.3 爆破参数
    4.2 露天矿台阶爆破超深数值模拟
        4.2.1 建立计算模型
        4.2.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麦岭露天矿现场试验与结果分析
    5.1 超深为1.25m时台阶爆破试验
        5.1.1 试验爆破参数
        5.1.2 爆破效果
    5.2 超深为1.5m时台阶爆破试验
        5.2.1 试验爆破参数
        5.2.2 爆破效果
    5.3 超深为1.75m时台阶爆破试验
        5.3.1 试验爆破参数
        5.3.2 爆破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串并联网路在井下爆破工作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串爆网路落炮原因分析
二 串并联爆破网路方式可行性分析
三 试验与应用
四 结论与效果

四、落炮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试析学习焦耳定律的困惑及对策[J]. 朱一超. 农家参谋, 2017(19)
  • [2]巷道快速掘进空顶区顶板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D]. 马睿.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3)
  • [3]马坑铁矿Ⅳ块段200m中段地压监测与采空区稳定性参数研究[D]. 朱家辉. 江西理工大学, 2016(05)
  • [4]浅析煤矿爆破拒爆原因与预防措施[J]. 徐建宇. 煤矿爆破, 2015(02)
  • [5]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分析[J]. 余玲江,谭爱军. 山东林业科技, 2015(02)
  • [6]中晚唐袁州科举繁荣文化探因[D]. 张丽. 南昌大学, 2012(01)
  • [7]井工开采煤炭回采率影响因素及控制模式研究[D]. 任传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04)
  • [8]张集矿高、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实践[J]. 李圆鸿,冯依赞,周腾飞. 煤, 2011(06)
  • [9]黄麦岭露天矿台阶爆破合理超深研究[D]. 吴光玲.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10]串并联网路在井下爆破工作的运用[J]. 徐伟,宣加文.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标签:;  ;  

击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