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发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

论开发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

一、论开发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论文文献综述)

吕佼容[1](2021)在《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与微地形演化及其互动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作为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形式,是我国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其中,工程堆积体是侵蚀最严重的地貌单元之一。然而,已有对堆积体土壤侵蚀的研究不仅简化了所含砾石特征,未能完整反映砾石在侵蚀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还忽略了坡面微地形、结构体等对堆积体土壤流失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本论文以陕西关中地区重壤质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野外定位观测、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研究砾石、雨强、结构体对工程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和微地形演化特征的影响,进而分析微地形特征与土壤水蚀的关系。整合研究结果,对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测算模型的修订提出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砾石含量增加导致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延长、产流率减小。侵蚀率随砾石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较少含量砾石(0~30%)有促进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30%砾石含量是临界点所在;当砾石含量>30%时,侵蚀率成倍显着减小,当砾石含量增加至75%,土壤侵蚀量则可忽略不计。堆积体坡面产流率随砾石粒径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粒径为7—10 cm时产流率最小。当堆积体砾石含量为30%,且砾石粒径较小(1—7 cm或混合粒径)时滑坡易发生,使侵蚀量显着增大。砾石含量和粒径中,砾石含量对堆积体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贡献率大于50%。(2)雨量相同情况下,长历时小雨强的降雨造成土壤侵蚀量更大。1.0~2.0mm/min雨强下,土壤结构体的存在可减少坡面产流12.1~29.4%,但土壤流失量增加20~230%。野外堆积体自然降雨下产流量随砾石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土壤侵蚀量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10%砾石含量时达到最大,产流产沙变化趋势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同。各砾石含量下,每次侵蚀性降雨引发的侵蚀量主要与累积降雨量有关,而与雨强无显着相关关系。(3)地表粗糙度随累积降雨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主要变化发生在前2场降雨中,其中粗糙度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表明降雨侵蚀中,上坡位由于侵蚀导致的地形破碎化最为严重。初始表面粗糙度随砾石含量、砾石粒径的增加而增大。降雨后地表粗糙度与侵蚀程度密切相关,堆积体砾石含量30%(混合粒径)和砾石粒径为1—3.5 cm(含量30%)时因滑坡规模相对较大,微地形因子显着大于其他处理,而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在连续降雨过程中,汇流网络随着侵蚀发育过程逐渐汇集和收敛,导致汇流密度和径流频度均随累积降雨的增加而减小,汇流路径的蜿蜒度增大,梯度减小。整体来看,不同降雨强度对汇流网络特征的影响不显着。(4)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地表粗糙度增加有利于延长堆积体坡面初始产流时间,但对次降雨平均产流率没有显着影响;地表粗糙度与次降雨平均土壤侵蚀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粗糙度较大的堆积体坡面侵蚀更剧烈。地表粗糙度与坡面水系网络的汇流密度和径流频度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水流功率是对汇流网络特征变化最为敏感的水动力学参数,相关系数在0.644~0.832之间,其与汇流密度、路径蜿蜒度和梯度均有较好的拟合线性关系式(R2=0.961~0.979)。(5)野外实地观测表明堆积体侵蚀量测算模型精度较令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为26.7%,但这仅针对堆积体所含砾石为均匀1—3.5 cm粒径时。当砾石粒径增大(3.5—14 cm)或为混合粒径时,模型中土石质因子计算值偏大。总体来看,砾石含量越小或者粒径较大(7.5—14 cm、混合)时,G因子的计算值偏大越多。实际情况下堆积体含有结构体会导致侵蚀量增大,模型预测值偏小。当出现重力侵蚀时,微地形因子可直观反映侵蚀量大小,提高土壤侵蚀测算效率,应当作为重要因子纳入模型修订范畴。

张文博[2](2020)在《土壤结构体对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产沙及微地形的影响》文中指出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颗粒通过各种团聚作用而形成的不同形状、大小的土块和土团(粒径>0.5 cm),存在于土表中较大粒径的块状结构体对土壤入渗、产流产沙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含土壤结构体和过筛土壤两种下垫面的锥状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多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土壤结构体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扫描分析次降雨前后坡面微地形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野外监测数据对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测算模型进行初步验证。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土壤结构体的存在减小坡面流速、径流率,延长坡面产流时间;两种堆积体坡面流速和径流率均随时间呈“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稳定波动”的变化趋势;过筛土壤堆积体坡面剥蚀率随时间呈“快速增大—稳定波动”的变化趋势,含土壤结构体坡面在前两场次降雨中剥蚀率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明显峰值,第三场次降雨中剥蚀率随时间波动增加;土壤结构体的存在增加坡面侵蚀量,其坡面侵蚀量是过筛土壤坡面的1.15~3.31倍;与过筛土壤坡面相比,含土壤结构体坡面侵蚀临界动力参数减小、土壤可蚀性参数增大,更易被径流冲刷侵蚀。(2)土壤结构体的存在增大了坡面初始地表地形起伏程度;连续降雨后,过筛土壤坡面各地形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影响最大的是第一场降雨;含土壤结构体坡面地表糙度增大,地表切割度和起伏度减小,影响最大的是第二场降雨;随降雨强度和降雨场次的增加,地表糙度呈增大趋势;在初始坡面处理相同的条件下,降雨前后微地形因子变化量与产流产沙参数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可以通过微地形因子的变化量来测算坡面侵蚀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3)将野外工程堆积体在侵蚀性降雨中产沙量实测值和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87.5%的误差值在-20.0%~20.0%的范围内,误差平均值为-2.17%,由此可以认为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实际相符,模型适用性较强。

刘宗滨[3](2019)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提出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水土保持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水土保持的需求。无人机遥感技术解决了传统水土保持工作中"看不了、看不全、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本文总结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动态监测、监管、规划、验收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论述了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马华华,张建伟,赵聚国[4](2018)在《浙江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质量核查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浙江省正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生产建设项目超过300个,通过抽选部分典型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核查,掌握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情况,以期改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使水土保持监测更好地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服务,从而减少生产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陈琳,刘涛,王伟[5](2017)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文中研究表明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水土保持监测大量实践工作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特点,从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效果等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构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可为科学、有序地开展该区公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邓岚,丁富平,徐敬华,陈涛[6](2016)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快速评价体系》文中研究表明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监测成果质量尤为关键。从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入手,通过对成果资料的分析,根据其中技术及非技术因素等方面赋予分值,进而判断监测结论的合理性、准确程度,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决策和快速评价提供服务。

丁富平,徐敬华,王鹭松,陈涛,廖裕俭[7](2016)在《广东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在总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自然条件、经济和社会特点,筛选出50个监测指标,从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效果和水土保持管理等6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建了广东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为建立广东省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评价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余铭铨[8](2016)在《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水土流失危害严重,水土流失问题是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水土保持监测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通常来说,水土保持监测是以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为主要内容,对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动态监测。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生产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我国生产建设项目的数量呈井喷式增加,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且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相比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具有突发性、强度高、危害大等特点。在20132014这两年,全国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达6万多个,生产建设项目的监测成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工程为例,在调查监测法、地面观测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常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利用无人机技术对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土地面积、弃土弃渣、土壤侵蚀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得出主要结论:工程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88.60hm2;扰动土地面积为90.38hm2,主要发生在工程筹建期至项目正式开工前的时间段和项目蓄水前库区清理的阶段;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工程土壤侵蚀量共计7084.33t,主要集中在枢纽工程区和弃渣场监测区,占历年总土壤侵蚀量83.9%;弃渣场需尽量选择离主体工程区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堆置容量大的场地;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实施相对滞后;常规监测方法较耗时、效率低,无人机监测效率高,通达性好;无人机监测相比传统监测技术,无人机具有数据获取迅速、宏观全面的特点,对于小尺度监测面积小且监测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传统监测方法仍然具有一定适用性,无人机监测对于小范围的监测结果的误差较大,但随着监测范围的增加,无人机监测的优势则越加明显,监测结果的误差逐渐减小。

吴昌松[9](2016)在《中小型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以南部县范家沟水库工程为例》文中认为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越来越被重视。通过研究生产建设项目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布置情况,分析其水土流失防治原理,对其水土保持措施布置系统进行补充完善,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小型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中,通过对多个同类水库研究文献的总结、分析,以南部县范家沟水库为切入点,对中小型水库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水土流失特点、治理措施布设体系进行研究,总结出中小型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一般体系。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中小型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拦渣工程、降水蓄渗工程、斜坡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临时防护工程等类型,根据水库所处区域的具体条件以及施工过程的不同,需采用合适的措施对水库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2.根据水库工程的施工特点,其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可划分为水库枢纽工程防治区、水库淹没区二个一级分区,水库枢纽工程防治区又可划分为枢纽工程防治区、施工公路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料场防治区、渣场防治区、临时堆料场防治区共六个二级防治分区;水库淹没区包含水库淹没范围共一个二级分区。3.根据对土壤流失预测结果,渣场、料场、枢纽工程区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区域,施工建设期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期,对此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区域占地范围的大小、地表扰动的剧烈程度、时间跨度的长短以及地表物质的组成等因素。4.研究对象南部县范家沟水库工程处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对应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拦渣工程(如挡墙)、防洪排导工程(如截排水沟、沉砂池)、斜坡防护工程(如削坡开级等);植物措施布设主要是植被恢复建设,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选取合适的本地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树(草)种,按照块状或带状混合栽植;临时措施主要涉及到临时拦挡(如土袋挡墙)、临时排水(如临时土质排水沟、临时沉砂池)、临时苫盖(如土工无纺布、塑料彩条布覆盖)、临时植物措施(如播撒草籽),渣场、料场、枢纽工程区和施工公路区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防治措施布设最为严密。5.根据对水库工程防护设计所达到的防治效果统计,通过6项水土流失治理指标的实现值与国家标准值的对比分析,范家沟水库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达到防治标准,证明水库工程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体系较为合理,能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能起到较好的遏制效果。

李蕊[10](2016)在《北京市典型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项目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以及落实能够有效的控制、减少水土流失。但实际调查中发现,房地产项目水保措施实际执行情况与方案设计量存在着差异,对产生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规范水保方案的编制以及确保各项水保措施保质保量的完成,以期更好的服务于水土流失防治。本文以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东配7号地0505-052/055地块项目、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东区二期0303-55地块项目和雁西湖会展中心项目为例,对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采用对比分析法,从水土保持临时措施、雨洪集蓄利用、表土剥离以及水土保持投资四个方面比较实际完成量与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量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总结了房地产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三个项目的土壤流失总量分别为153.7t,402.65t,319.07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971t/km2-a,828t/km2·a,2145t/km2·a。从发生时间上来看,三个项目施工期的土壤流失量分别为150.29t,393.13t,306.04t,自然恢复期土壤流失量分别为3.41t,9.52t,13.03t。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发生在施工期,而运行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则比较少;有临时堆土的防治分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2)水保临时措施实际落实量较方案设计量不足。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东配7号0505-052/055地块项目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东区二期0303-55地块两个项目的沉沙池分别减少了3座、1座;临时排水沟分别减少了300m、1687m。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对临时防治措施重视度不高以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临时措施落实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对临时防治措施的重视度;加强技术创新,设计切实可行的临时防治措施。(3)雨洪集蓄利用措施实施量较方案设计量或增加或减少。三个项目的透水砖较方案设计量分别减少了3714m2、12963.3m2、12112m2;嵌草砖铺设分别减少了752m2、7175m2、6640m2.雁西湖会展中心项目透水砼增加了18600m2、集雨收集沟增加1590m。主要原因是措施的变更、建设方缺乏足够重视以及方案设计的不合理等。(4)表土未剥离或比方案设计量少。前两个项目较方案设计量分别减少了5090m3、3840m3,雁西湖会展中心未进行表土剥离。分析了当前表土不剥离或剥离量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设计的表土剥离量、厚度不合理,实施的主体积极性不高以及缺乏技术规范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土资源的浪费。(5)实际投资较方案批复投资或增加或减少。主要原因包括:措施落实不到位或者措施的变更,投资估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编制标准不统一等。

二、论开发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开发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与微地形演化及其互动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研究现状
        1.2.2 侵蚀下垫面微地形研究进展
        1.2.3 微地形与土壤侵蚀特征的关系研究进展
        1.2.4 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测算模型研究
    1.3 研究现状评述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堆积体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2.1.2 堆积体侵蚀过程中微地形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2.1.3 堆积体土壤侵蚀与微地形演化互动关系研究
        2.1.4 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测算模型修订建议
    2.2 研究方法
        2.2.1 室内试验设计
        2.2.2 室内试验设备及材料
        2.2.3 室内试验步骤
        2.2.4 野外定位观测试验设计
        2.2.5 技术路线
        2.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砾石对堆积体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3.1 不同砾石含量下堆积体产流特征
        3.1.1 初始产流时间
        3.1.2 产流率随时间变化
        3.1.3 产流率随降雨场次变化
    3.2 不同砾石含量下堆积体产沙特征
        3.2.1 侵蚀率随时间变化
        3.2.2 侵蚀率随降雨场次变化
    3.3 不同砾石粒径下堆积体产流特征
        3.3.1 初始产流时间
        3.3.2 产流率随降雨场次变化
    3.4 不同砾石粒径下堆积体产沙特征
        3.4.1 侵蚀率随时间变化
        3.4.2 侵蚀量随降雨场次变化
    3.5 砾石含量和粒径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评价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雨强和土壤结构体对堆积体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4.1 不同雨强下堆积体产流与入渗特征
    4.2 不同雨强下堆积体产沙特征
    4.3 土壤结构体对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
        4.3.1 产流率随降雨场次变化
        4.3.2 侵蚀率随降雨场次变化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然降雨下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特征
    5.1 年内观测自然降雨信息
    5.2 不同砾石含量下堆积体产流特征
    5.3 不同砾石含量下堆积体产沙特征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堆积体坡面微地形时空变异特征
    6.1 不同砾石含量下堆积体微地形因子变化
    6.2 不同坡位微地形因子变化
    6.3 不同粒径处理下微地形因子变化
    6.4 不同雨强处理下地表粗糙度变化
    6.5 野外堆积体自然降雨下微地形因子变化
    6.6 堆积体坡面汇流网络特征
        6.6.1 汇流网络与累积流量阈值设置的关系
        6.6.2 汇流密度和径流频度
        6.6.3 径流路径蜿蜒度和梯度
        6.6.4 汇流网络分形维数
    6.7 讨论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堆积体土壤侵蚀与微地形演化特征的互动影响
    7.1 不同砾石处理下坡面产流、产沙与微地形因子的关系
        7.1.1 坡面产流与微地形因子关系
        7.1.2 坡面产沙与微地形因子的关系
    7.2 不同雨强下坡面产流、产沙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7.3 野外堆积体侵蚀量与地表粗糙度关系分析
    7.4 地表粗糙度与汇流网络特征参数的关系
    7.5 水动力参数与汇流网络特征参数的关系
    7.6 讨论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测算模型修订建议
    8.1 野外定位实测与模型测算结果对比分析
    8.2 土石质因子G值的修订建议
    8.3 微地形因子修订建议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土壤结构体对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产沙及微地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土壤结构体概念
        1.3.2 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研究
        1.3.3 地表微地形与土壤侵蚀
        1.3.4 土壤侵蚀测算模型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土壤结构体对坡面侵蚀的影响
        2.1.2 降雨过程中坡面微地形变化
        2.1.3 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测算模型的验证
    2.2 试验设计
        2.2.1 室内模拟降雨试验
        2.2.2 野外观测试验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土壤结构体对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的影响
    3.1 堆积体坡面径流特征
        3.1.1 产流时间
        3.1.2 坡面流速的变化
        3.1.3 坡面径流率的变化
    3.2 堆积体坡面产沙特征
        3.2.1 剥蚀率的变化
        3.2.2 侵蚀量的变化
    3.3 堆积体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续降雨过程中堆积体坡面微地形变化
    4.1 土壤结构体对坡面微地形的影响
    4.2 降雨强度对地表糙度的影响
    4.3 坡面微地形与侵蚀产沙的关系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然降雨条件下堆积体坡面侵蚀产沙特征
    5.1 天然降雨观测结果
    5.2 产流产沙量观测结果
    5.3 降雨因素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5.3.1 降雨对坡面产流的影响
        5.3.2 降雨对坡面产沙的影响
        5.3.3 降雨侵蚀力对产沙的影响
    5.4 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测算模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UAV-RS的组成与优点
2 UAV-R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2.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2.2 水土保持监测
    2.3 水土保持监管
    2.4 水土保持施验收评估
    2.5 水土保持规划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浙江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质量核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核查的主要内容
2主要做法
    2.1典型项目筛选
    2.2资料收集
    2.3现场核查
        2.3.1通知各相关单位
        2.3.2现场调查
        2.3.3汇报交流
        2.3.4填写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核查记录表
    2.4监测成果复核
3核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4建议

(5)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筛选原则
    (1) 能反映公路水土流失基本规律
    (2) 具有代表性
    (3) 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及完备性
    (4) 空间性和时间性相统一
2 监测指标体系
    2.1 结构设计
    2.2 指标体系
3 结语

(6)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快速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监测指标
    2.1 指标选取原则
    2.2 技术指标
    2.3 非技术指标
3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快速评价
    3.1 评价标准
    3.2 评价体系
4 结束语

(7)广东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进展
2 指标选取原则
    2.1 区域性原则
    2.2 综合性原则
    2.3 代表性原则
    2.4 实用性原则
    2.5 科学性原则
3 监测指标体系
    3.1 结构设计
    3.2 指标体系
4 结语

(8)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水土保持监测研究
        1.2.2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研究情况
    1.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与方法综述
        1.3.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1.3.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
    1.4 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川省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概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工程地理位置
        2.1.2 工程项目组成
        2.1.3 工程等级与规模
        2.1.4 工程布置
    2.2 项目区自然、经济和水土流失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与水文
        2.2.3 地质条件
        2.2.4 土壤及植被情况
        2.2.5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情况
        2.2.6 水土流失状况
    2.3 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概况
        2.3.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2.3.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措施布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3.1 监测指导思想和原则
    3.2 监测范围及分区
    3.3 监测重点区域
    3.4 监测点布设情况
        3.4.1 监测布局
        3.4.2 监测点布设
    3.5 监测时段与频次
    3.6 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
        3.6.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方法
        3.6.2 扰动土地面积监测方法
        3.6.3 弃渣、堆土堆置情况监测方法
        3.6.4 土壤侵蚀和流失量监测方法
        3.6.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监测方法
        3.6.6 防治效果监测方法
    3.7 无人机监测技术与方法
        3.7.1 无人机遥感技术简述
        3.7.2 无人机技术监测方法
    3.8 监测成果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测结果与分析
    4.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与分析
        4.1.1 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4.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原因分析
    4.2 扰动土地面积监测结果与分析
    4.3 弃土弃渣场监测结果与分析
    4.4 土壤侵蚀量监测结果与分析
    4.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与分析
        4.5.1 Ⅰ区枢纽工程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5.2 Ⅱ区施工生产生活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5.3 Ⅲ区弃渣场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5.4 Ⅳ区交通设施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5.5 Ⅴ区移民安置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
        4.6.1 林草措施的生长和覆盖情况
        4.6.2 已实施的防护工程的运行情况
        4.6.3 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4.7 相关指标无人机监测结果与分析
        4.7.1 相关指标无人机监测结果
        4.7.2 与常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小型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以南部县范家沟水库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水土流失现状
        1.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1.1.3 水库工程建设现状
        1.1.4 水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2 研究概述与进展
        1.2.1 生产建设项目与水土流失
        1.2.2 水土保持措施分类
        1.2.3 国内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1.2.4 国外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1.2.5 我国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1.3 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1.3.1 工程措施
        1.3.2 植物措施
        1.3.3 临时措施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基本方法
        2.2.2 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及研究工程概况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环境
        3.1.2 社会经济环境
        3.1.3 水土流失现状
        3.1.4 水土保持现状
    3.2 研究工程概况
4 水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1 划分依据
    4.2 划分结果
5 水库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5.1 水土流失预测
        5.1.1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5.1.2 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5.2 水土流失时段分析
    5.3 水土流失区域分析
6 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6.1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6.1.1 枢纽工程防治区
        6.1.2 施工公路防治区
        6.1.3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6.1.4 料场防治区
        6.1.5 临时堆料场防治区
        6.1.6 渣场防治区
        6.1.7 水库淹没区
    6.2 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效果分析
    6.3 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完善建议
        6.3.1 重复占地区水土保持建议
        6.3.2 渣场、料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建议
        6.3.3 其它水库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建议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北京市典型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研究现状
        1.3.2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3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3.1 项目区概况
        3.1.1 项目区地理位置
        3.1.2 自然地理概况
        3.1.3 社会经济概况
    3.2 项目工程概况
4 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4.1 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4.2 各时段及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对比分析
        4.2.1 各时段水土流失量对比分析
        4.2.2 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对比分析
5 实际实施量与方案设计量的对比分析
    5.1 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实施不到位
        5.1.1 方案设计的临时防治措施
        5.1.2 临时措施工程量对比分析
        5.1.3 原因分析
        5.1.4 对策及建议
    5.2 雨洪集蓄利用问题
        5.2.1 方案设计的雨洪集蓄措施
        5.2.2 雨洪集蓄措施的对比分析
        5.2.3 原因分析
        5.2.4 对策及建议
    5.3 表土剥离问题
        5.3.1 方案设计的表土剥离量
        5.3.2 实际剥离表土量
        5.3.3 原因分析
        5.3.4 对策与建议
    5.4 水土保持投资问题
        5.4.1 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投资
        5.4.2 方案设计与实际完成对比分析
        5.4.3 原因分析
        5.4.4 对策及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四、论开发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与微地形演化及其互动影响机制研究[D]. 吕佼容.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1(02)
  • [2]土壤结构体对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产沙及微地形的影响[D]. 张文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3]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J]. 刘宗滨.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0)
  • [4]浙江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质量核查初探[J]. 马华华,张建伟,赵聚国.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01)
  • [5]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J]. 陈琳,刘涛,王伟. 交通世界, 2017(23)
  • [6]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快速评价体系[J]. 邓岚,丁富平,徐敬华,陈涛.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6(06)
  • [7]广东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设计[J]. 丁富平,徐敬华,王鹭松,陈涛,廖裕俭. 广东水利水电, 2016(11)
  • [8]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评价[D]. 余铭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9]中小型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以南部县范家沟水库工程为例[D]. 吴昌松.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4)
  • [10]北京市典型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D]. 李蕊.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论开发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