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审美素质

论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审美素质

一、浅谈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审美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焦翔宇[1](2020)在《媒介维度下的艺术发展与理论创新——“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媒介是艺术存在的前提与基础,对艺术的变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当代以科技为依托的媒介的丰富发展与多元融合,引发了对艺术观念与现象的重新审视,为艺术批评与创作提供了广泛思路,催生艺术的多维传播范式与消费形态,并深刻影响艺术学学科建构与学科交叉。"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立足媒介视域下的时代新变,对中国艺术理论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反思,并深入探寻媒介与艺术融合的有效途径,为促进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稳健发展赋能。

陈紫筠[2](2018)在《民间美术的展览形式研究 ——以“民间木雕与生活”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历史发展中受益于劳动人民的智慧,民间美术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也正是因为民间美术创作者及使用范围广泛,美术载体具有应用广泛性的特征,但是民间美术的重要性难以得到认识,其长期在艺术展览中处于被忽视的角色,自建国后至今,我国民间美术展览具有展览内容偏向性,展览次数少的偏颇,与民间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处于被忽略的位置等问题。基于民间美术丰富的艺术形式及其使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结合当前我国民间美术展览上的不足,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与案例分析法,就民间美术的展览形式进行研究,并以“民间木雕与生活”展览为案例,通过民间美术展览形式的分析,提出有效地开展民间美术展览、提高民间美术展览展出效果、促进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形式艺术特征充分发挥的策略。本文研究提出当前民间美术的展览形式包括工美化展示、模块化展示、叙事化展示及现地化展示四种形式。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等举办民间美术展览,主要意义在于体现历史文化、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间美术展览中,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美术展览以立体展览、工美化展览、模块化展览、叙事化展览等多元展览方式的运用为突出特征,而中国国家博物馆民间美术展览中则是以工美化展览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地区举办民间美术展览项目,同样具有多元化发展、多种展览方式共存,以体现出民间美术特征,满足民众观赏体验的需求。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就其民间美术展览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美术馆的民间美术展览发展中,体现出从展览设计、展览宣传信息、交流方式及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动态发展与创新,但是通过对于广东美术馆工作人员及参展者的调查发现,当前广东美术馆民间美术展览中,仍旧存在功能定位不准确、产品和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认识与保护力度不足、美术展览的形式创新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参观者对于民间美术展览的满意度不高,尤其是对展览频率及展览内容方面的满意度不高。在得出广东美术馆民间美术展览形式的现状外,本文以“民间木雕与生活”展览为例,就其展览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案例分析,发现“民间木雕与生活”展的展览中,工美化展览、模块化展览、叙事化展览及多元交互展览、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使展览效果突出,基于这一案例,提出民间美术展览中可借鉴之处。

陈凌云[3](2018)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兴起,以及现代博物馆经历的“公众教育服务转向”的内在变革,双向驱动博物馆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更好地达成教育传播目的。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新机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长期以来体制机制的束缚,面临观念、人才、资金、市场、设计水平等多重瓶颈因素的制约,尚未构建起完整高效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亦无法满足创意经济背景下博物馆亟待改革转型的内生需求。与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应用实践相比,国内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因此,现阶段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这一博物馆界和文化产业界的前沿热点议题进行系统研究,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综合运用艺术营销学、艺术创意学和博物馆管理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和案例剖析,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分析:作为非营利性公益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如何定位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多样业态和主流形式为何?视觉消费时代,在文化资本理论和教育传播学视域下如何界定“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内涵和价值构成?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关键战略环节和主要发展模式是什么?如何分别在艺术创意学、艺术营销学视角下看待目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在研发设计环节和市场营销环节存在的问题?如何从整体上突破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面临的瓶颈,进而构建完整高效的文化创意产业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社会背景和内外驱动因素,阐述博物馆与互联网技术跨界融合后催生的多种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业态,指出其中的主流形式仍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其次,界定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其具有以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为核心的复杂而多样的价值系统。继而,运用“价值链”和“微笑曲线”理论,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构建的角度,重点剖析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艺术授权模式,及其核心战略环节“研发设计”“营销推广”。在艺术创意学视角下,借鉴优秀设计案例,提出了博物馆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应遵循的九条原则、五个设计方法和三大设计流程;在艺术营销学和博物馆整体营销理论框架下,讨论营销推广文化创意产品需要使用的市场定位、分类定价、渠道开拓、品牌推广四大策略。最后,集中分析了制约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深入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十个问题,并探讨如何从政府营造有利政策环境、博物馆开展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吸纳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构建完善产业链等各个层面破解发展瓶颈,将博物馆资源和优质产业资源对接,建立差异化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王久才[4](2017)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研究》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创立30余年以来,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会为教育者更好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供丰富的学理准备。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具体的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在理想条件下开展的研究,是脱离了时空范域去抽象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层面开展的研究。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样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起每时每刻都处于时空间,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也在创建时空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开始掀起了时间、空间以及时空间研究的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从哲学、自然科学、时间地理学、社会学、拓扑学、建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时间、空间以及时空间开展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因其恰逢初创时期等原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时空间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尽管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灿若繁星,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尤其是微观时空差异性的研究目前尚为空白。因此,开展此研究能在填补学界研究空白的同时,亦能为学界同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增添时间和空间这一对新的范畴概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提供思路。以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空间差异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理论为指导,综合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精华,利用教育学中教育场所分类和时间地理学中时空路径工具复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为用动态的、辩证的时空视阈去认识和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理论奠定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是指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形态微观时空彼此之间时空属性、构成要件、运行等方面的差异之和。依据大学生日常行为时空特征可以判断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主要具有日常生活时空、课堂教学时空、网络虚拟时空、现实交往时空、公共时空、个人私密时空、校园文化活动时空和开放型学习时空等形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研究是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具体形态、筛选思想政治教育合适的具体实施者、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科学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环境(或情境)等的需要。可以从不同形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时空构成要件的实质,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或情境)和时空运行的作用机理、运行机理三个角度考察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的差异表现。这种考察比较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路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尝试,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有裨益。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挖掘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大学生生理需要、社会交往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发展需要、休闲享受需要等是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属性差异产生的主观原因,而校园环境建设的影响、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等则是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属性差异产生的客观原因;群体心理效应、从众行为、生活空间对大学生团体行为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构成要件实质差异出现的主观原因,而共同的环境影响、空间的行为功能等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构成要件实质差异出现的客观原因;大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对教育信息的需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运行差异存在的主观原因,而微观时空构成要件之间以及微观时空之间的制约协同关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运行差异存在的客观原因。这些原因的挖掘无疑会为遵循、协调和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科学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实践理路扫清思想认识障碍,打开理性思辨通道。为求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应用策略,从全局视野中梳理出科学遵循、协调和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实践理路:着力解决教育者认识误区、合理改善微观空间、准确把握教育时间规律、科学选用合适的微观时空形态、重点抓好网络虚拟时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增强微观时空教育针对性、有效遏制微观时空出现特殊状态、全力构建新型微观时空和综合开展全微观时空模式教育。

都江[5](2016)在《基于交互关系的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是指科学选择以及应用不同类型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该途径以实现对不同文物信息资源系统的完善与运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使用和传承。交互设计的施行逻辑主要是依据合理组织操作行为的“行为逻辑”,目标是建立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合理交互关系和探讨沟通的可能。当前,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发展需充分考虑受众的参与,交互理念和设计方法的介入将有效推动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发展。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机制中的信息有三种形态:原真信息、符号信息和知识信息。文物信息传播的基础是原真信息,最终目标是在受众中形成知识。随着信息时代技术和传播模式的发展,传播中交互关系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传播”和“交互”从时空场域上有“可分”和“不可分”两种状态,两种状态在信息流动的向度、价值目标和作用对象上是有明显的区分。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系统模型中将“人”、“行为”、“技术”、“介质”、“场景”界定为关键要素,而在馆藏文物信息传播中,信息传播和交互可以归结为4种方式:“人—物”、“人—机”、“人—人”、“人—际”,其中,“人—物”信息传播中不存在双向反馈的信息交互现象,其余三项皆存在信息交互现象。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和交互多要素的共同作用、多方式的同步开展,使得信息传播和交互呈现丰富而复杂的形态。从时间的维度,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可以划分为实体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在实体化阶段,文物信息以实物展出的方式为主,此时信息传播的渠道限于“人—物”之间,此时的“物”(文物本身)是符号信息与原真信息的统一体,此时出现了文物信息传播中最早的交互形态——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互。目前,数字化的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主流,在数字化阶段,文物信息传播的介质有了极大的丰富,且因数字技术的支持使得文物信息传播在时空场域上可以与实体文物相分离,这一阶段,文物信息传播的主体方式已经从人—物转向了人—机。智慧化是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一种趋势,智慧化阶段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一种多维立体的方式,且在物联等基础技术支持下,出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动,在此基础上的物与人、人与设备、人与群体间的信息互动交流都都呈现出一种开放的、体验性的模式,此时的信息设计逐渐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空间的维度,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分为馆内传播和馆外传播。馆藏文物馆内传播的信息分为原真信息、翻译信息和阐释信息;馆内信息流动有单向流动和循环流动两类,受众在馆内获得与他者互动的公共空间,与物理空间对照,共同构成馆藏文物信息传播中用户心理和生理场域。馆内信息传播有多媒体投影方式、增强现实等交互创新的展陈互动方式,而馆内的人际交互则包括现场和博物馆内的网络人际交互。馆藏文物馆外传播与交互是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运用之上,馆外信息传播可分为预热性和关联性两类。在信息传播中,预热性馆外传播、馆内传播、关联型馆外传播间构成链状循环模式,针对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具体情况,这种循环链条可进行简化。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北京)、山东博物馆(济南)、青州博物馆(青州)、武氏祠石刻博物馆(嘉祥)的调研可知,多级博物馆间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施行水平不一,同时受众参观需求也存在差别。面对如今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找到解决思路。宏观层面,国家应注重地市级、县级等低级别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基础建设;注重相关博物馆人才结构的整体提升;加大宣传力度,促成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思维观念的转变;并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及交互设计施行评价机制;中观层面,应注重用户需求差异化的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策略,注重用户参观行为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将馆藏文物参观者分为娱乐休闲型、辅助学习型、产业借鉴型和专业研究型四个类别是一种可选的路径;微观层面,通过对馆藏文物原真信息缺失构成的信息“零散性”为横向坐标,以翻译信息的可读性为纵向坐标,可将馆藏文物划分为久远神秘、久远可读、新生晦涩和新生完整的这四种馆藏文物,这些不同种类的文物在受众兴趣度、文化价值认可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播,应采取不同的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策略。

王燕[6](2016)在《浅谈新形势下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文中指出文章阐述了新教育形式下中学图书馆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的思路,使图书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弓运泽[7](2014)在《高校图书馆的审美教育功能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审美教育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审美现状,进而研究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功能与实践,提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并积极开发美育功能。

郑洁[8](2012)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 ——以延边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艺术使人优雅,陶冶心灵,又能开拓思维促进人个性全面发展,使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国的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后备力量,更应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所进行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肩负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大责任。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它是作用于情感领域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是通过情感与心理终结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延边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延边大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艺术教育开展之路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更具有研究价值。笔者通过翻阅文献资料、借助互联网,对比了国内外部分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分析发现我国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艺术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和困境。运用问卷调查、走访学校相关部门、电话访问等方法,对延边大学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素质现状进行了了解分析。依据在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坚持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笔者提出了针对延边大学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如下: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加强校园艺术社团的建设;改进艺术类课程设置;争取艺术学院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民族大学的优势。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对其它综合型民族大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有借鉴作用。

范伟[9](2011)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文中研究说明对于网络时代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信息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语言素质、文明素质、审美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培养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

孙俊祥[10](2009)在《刍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和再教育》文中认为结合新形势下图书馆定位及面临的发展背景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图书馆员素质现状的分析,赋予了图书馆服务的新内涵,对馆员提出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对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途径和方案。

二、浅谈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审美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审美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媒介维度下的艺术发展与理论创新——“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媒介变革背景下艺术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二、媒介变革引发对艺术历史与艺术观念的重新思考
三、媒介多元融合为艺术提供广泛的批评创作与理论研究思路
四、媒介变革催生艺术的多维传播范式与消费形态
五、媒介变迁推动艺术学科的内部建构与跨学科研究
结语

(2)民间美术的展览形式研究 ——以“民间木雕与生活”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民间美术展览概述
        1.2.1 民间美术的内涵与分类
        1.2.2 民间美术的主要展览形式
        1.2.3 民间美术展览的意义
    1.3 选题理由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新中国民间美术展览的发展概貌
    2.1 以中国美术馆举办民间美术展览项目为例分析
        2.1.1 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展览的一般形式
        2.1.2 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典型展览项目分析
    2.2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民间美术展览项目为例分析
        2.2.1 中国国家博物馆民间美术展览的一般形式
        2.2.2 中国国家博物馆民间美术典型展览项目分析
    2.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地区举办民间美术展览项目为例分析
        2.3.1 广东省民间美术成果系列展览项目
        2.3.2 广东地区民间美术展览方式
第三章 以广东美术馆为例的民间美术展览的现状分析
    3.1 广东美术馆民间美术展览板块现状
        3.1.1 展馆功能定位分析
        3.1.2 展品和资金投入情况
        3.1.3 民间美术板块研究分析
    3.2 广东美术馆民间美术展览策略
        3.2.1 广东美术馆民间美术展览概况
        3.2.2 广东美术馆民间美术展览设计
    3.3 广东美术馆民间美术展览认知调查
        3.3.1 工作人员的民间美术展览认知调查
        3.3.2 参观者满意度调查
第四章 “民间木雕与生活”展为例的展览形式
    4.1 “民间木雕与生活”展的策展理念
    4.2 “民间木雕与生活”展的展览类型
        4.2.1 传统工美化展览类型
        4.2.2 模块化展览类型
        4.2.3 叙事化展览类型
    4.3 “民间木雕与生活”展的新陈列形式
        4.3.1 技术手段的拓新
        4.3.2 科技因素的应用
        4.3.3 细节的关注
    4.4 “民间木雕与生活”展的经验反馈
        4.4.1 完善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功能
        4.4.2 充分发挥美术馆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作用
        4.4.3 提高民间美术的宣传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主体框架结构
第一章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发展因素和产业形态
    第一节 创意经济全面兴起驱动博物馆谋求自身变革
        一、“创意经济”理论渊源及其演变
        二、博物馆在创意经济中的功能与定位
    第二节 “公众教育服务转向”驱动博物馆扩大资金来源和文化传播力
        一、“新博物馆学”理念推动现代博物馆功能转型
        二、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的性质和目标辨析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博物馆的重要筹资渠道
    第三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程和多元业态
        一、欧美博物馆在整体营销策略框架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在探索中坎坷前行
        三、跨界融合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创新
第二章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分析
    第一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界定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相似概念辨析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分类和特点
    第三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构成分析
        一、符号消费理论视角下的经济价值
        二、基于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的教育价值
        三、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日常审美价值
        四、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的情感价值
第三章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第一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开发模式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五种基本模式
        二、中外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模式异同
    第二节 博物馆艺术授权模式的发展应用
        一、博物馆直接授权
        二、博物馆委托授权
        三、博物馆混合授权
    第三节 博物馆艺术授权的影响要素
        一、影响博物馆艺术授权能力的因素评估
        二、联合品牌策略对博物馆艺术授权的影响
        三、知识产权争议对博物馆艺术授权的影响
        四、资源免费共享对博物馆艺术授权的影响
第四章 艺术创意学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策略
    第一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
        一、精品设计原则提升产品使用舒适度和便利性
        二、深度设计原则有效传达博物馆文化信息
        三、审美设计原则提供消费者美感体验与艺术涵养
        四、亲民设计原则使产品走进大众日常生活
        五、情感设计原则给予消费者愉悦和感动
        六、新奇设计原则激发眼球效应和消费欲望
        七、特色设计原则打破产品同质化困境
        八、系列设计原则打造明星展品和博物馆品牌
        九、分众设计原则精准定位营销市场
    第二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
        一、元素提取式设计
        二、功能融合式设计
        三、意境传达式设计
        四、情景复原式设计
        五、互动体验式设计
    第三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流程
        一、需求分析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基础
        二、确定设计目标并开展博物馆评估
        三、市场评估是检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艺术营销理论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策略
    第一节 博物馆营销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定位策略
    第二节 博物馆营销文化创意产品的分类定价策略
        一、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分类方法
        二、博物馆营销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价策略
    第三节 博物馆营销文化创意产品的渠道开拓策略
        一、博物馆商店的多重经济属性和成功运营要素
        二、新媒体时代中外博物馆网络营销的优势与不足
    第四节 博物馆营销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推广策略
第六章 我国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第一节 我国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体制、资金、人才的多重制约
        二、研发设计水平和授权模式亟需升级
        三、营销渠道和消费市场尚待开拓
        四、政策执行难、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第二节 博物馆探索差异化模式为产业发展破除观念和体制障碍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多元化经营开发模式
        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创平台授权开发模式
        三、南京博物院的文创商店联盟模式
        四、观复博物馆的特色文创产业开发模式
    第三节 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为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一、协调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出台地方实施细则
        二、制定专项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激励措施
        三、完善博物馆经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考核评估规定
        四、新时期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第四节 社会平台搭建为产业优化提供全面支撑
        一、专业化培训搭建博物馆文创交流分享平台
        二、文化博览会打造博物馆文创交易展示平台
        三、创意设计大赛集聚博物馆文创人才资源
结语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博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后记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时空观和空间差异理论
        (二)列宁的时空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差异理论
    二、中外古典理论中有关教育时空差异的思想
        (一)我国古代有关教育时空差异的认识
        (二)古希腊有关教育时空差异的理论
    三、当代有关学科的理论
        (一)教育学中教育场所及其分类的观点
        (二)时间地理学的时空路径工具
    注释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理论述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阐释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的涵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的分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和环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解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的涵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的特征
        (三)完整型微观时空的构成要件和基本属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的主要形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的路径描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的主要形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形态微观时空之间的关系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释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概念
        (二)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目的
        (三)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标准
    注释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现实表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的属性差异
        (一)微观时空属性差异的调查研究
        (二)微观时空的属性差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构成要件的实质差异
        (一)日常生活时空与课堂教学时空的观察比较
        (二)网络虚拟时空与现实交往时空的观察比较
        (三)自发型公共时空与个人私密时空的观察比较
        (四)校园文化活动时空与开放型学习时空的观察比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的运行和作用机理差异
        (一)微观时空的运行机理差异
        (二)微观时空的作用机理差异
    注释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属性差异的原因
        (一)微观时空属性差异的主观原因
        (二)微观时空属性差异的客观原因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构成要件实质差异的原因
        (一)微观时空构成要件实质差异的主观原因
        (二)微观时空构成要件实质差异的客观原因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运行和作用机理差异的原因
        (一)微观时空运行和作用机理差异的主观原因
        (二)微观时空运行和作用机理差异的客观原因
    注释
第六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的实践理路
    一、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属性差异
        (一)着力解决教育者认识误区
        (二)合理改善微观空间
        (三)准确把握微观时空中教育时间规律
    二、协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构成要件实质差异
        (一)科学选用合适的微观时空形态
        (二)重点抓好网络虚拟时空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努力增强微观时空教育针对性
    三、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运行和作用机理差异
        (一)有效遏制微观时空出现特殊状态
        (二)全力构建新型微观时空
        (三)综合开展全微观时空模式教育
    注释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交互关系的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和辨析
        1.2.1“馆藏文物”概念界定与辨析
        1.2.2“信息传播”相关概念界定和辨析
        1.2.3“交互”相关概念界定和辨析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写作思路
    1.7 创新点与难点
        1.7.1 创新点
        1.7.2 研究难点
第2章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机制及其交互系统
    2.1 馆藏文物信息的传播机制及信息形态
        2.1.1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经典模型和机制
        2.1.2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机制中的信息形态
        2.1.3 受众与符号信息的交互理解方式
    2.2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机制下的交互关系
        2.2.1 信息传播机制下交互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2 信息的传播与交互时空场域的两种状态
        2.2.3 信息传播与信息交互在文物保护与传承中视角的辨析
    2.3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中的交互系统和要素解析
        2.3.1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中交互系统建构
        2.3.2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机制中交互系统的要素
        2.3.3 交互关系下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四种途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时间维: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阶段划分及其交互形态
    3.1 馆藏文物信息化传播的实体化阶段
        3.1.1 馆藏文物信息实体传播的发端及背景
        3.1.2 实体形态下馆藏文物信息传播
        3.1.3 实体化阶段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关系
    3.2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数字化阶段
        3.2.1 馆藏文物信息数字传播的发端及背景
        3.2.2 数字形态下馆藏文物的信息传播
        3.2.3 数字化阶段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关系
    3.3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智慧化阶段
        3.3.1 馆藏文物信息智慧传播的发端及背景
        3.3.2 智慧形态下馆藏文物的信息传播
        3.3.3 智慧化阶段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维: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界域及交互应用
    4.1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界域
        4.1.1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界域划分的依据
        4.1.2 文物信息传播的馆内模式与馆外模式
        4.1.3 馆藏文物信息跨界传播链状循环模式和应用
    4.2 文物信息传播的馆内模式及交互应用
        4.2.1 文物信息传播的馆内模式
        4.2.2 文物信息传播馆内模式的人机交互应用
        4.2.3 文物信息传播馆内模式中人际交互应用
    4.3 文物信息传播馆外模式及交互应用
        4.3.1 文物信息馆外预热型传播与交互
        4.3.2 文物信息馆外关联型传播与互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现状和设计策略
    5.1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现状
        5.1.1 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及交互现状
        5.1.2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及交互现状
        5.1.3 青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及交互现状
        5.1.4 武氏祠石刻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及交互现状
    5.2 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及交互问题的提出
    5.3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及交互设计若干问题的解决对策
        5.3.1 国家为促进馆藏文物信息有效传播的宏观策略
        5.3.2 用户需求差异化下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解决思路
        5.3.3 馆藏文物类型化下的信息传播及交互设计解决方案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5-1:调查问卷范本
    附录5-2:故宫博物院问卷数据分析及结论
    附录5-3:山东博物馆问卷数据分析及结论
    附录5-4:青州博物馆问卷数据分析及结论
    附录5-5:山西太原博物馆信息传播和交互施行方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6)浅谈新形势下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改善图书管理工作的迫切性
三、改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
四、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
五、充分利用资源, 提高服务品质

(7)高校图书馆的审美教育功能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审美教育的含义和图书馆对大学生美育中的作用
2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现状
3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功能与实践
    3.1 知识文化的美育功能与实践
    3.2 馆员服务的美育功能与实践
    3.3 馆舍环境的美育功能与实践

(8)大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 ——以延边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2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3 艺术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二章 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历程
    2.1 素质教育VS通识教育
    2.2 国内外人文艺术教育发展历程
    2.3 国外人文艺术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3.1 我国公共艺术教育开展现状
    3.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3.3 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延边大学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
    4.1 延边大学学生艺术素质现状
    4.2 延边大学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
        4.2.1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4.2.2 加强校园艺术社团建设
        4.2.3 改进艺术类课程设置
        4.2.4 艺术学院的支持
        4.2.5 发挥民族大学的优势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主要素质
    1. 思想素质
    2. 信息素质
    3. 专业素质
    4. 技术素质
    5. 管理素质
    6. 文化素质
    7. 法律素质
    8. 语言素质
    9. 文明素质
    1 0. 审美素质
    1 1. 心理素质
二、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1. 提高认识, 确立馆员“读书人”的职业定位
    2. 采取措施, 试行馆员职业准入制度
    3. 因地制宜, 拓宽馆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4. 水到渠成, 体现馆员全面高效的工作能力
    5. 制度管理, 建立馆员综合素质的考核机制

四、浅谈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审美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介维度下的艺术发展与理论创新——“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J]. 焦翔宇. 艺术传播研究, 2020(Z1)
  • [2]民间美术的展览形式研究 ——以“民间木雕与生活”展为例[D]. 陈紫筠. 广州大学, 2018(01)
  • [3]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D]. 陈凌云. 上海大学, 2018(02)
  •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时空差异性研究[D]. 王久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5]基于交互关系的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研究[D]. 都江.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6]浅谈新形势下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思路[J]. 王燕. 快乐阅读, 2016(02)
  • [7]高校图书馆的审美教育功能与实践[J]. 弓运泽.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11)
  • [8]大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 ——以延边大学为例[D]. 郑洁. 延边大学, 2012(02)
  • [9]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J]. 范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0]刍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和再教育[A]. 孙俊祥.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

标签:;  ;  ;  ;  ;  

论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审美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