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海绵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

胶原海绵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

一、胶原蛋白海绵在创口愈合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雷予曦[1](2021)在《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术后3天观察各项指标与单纯采用反角涡轮机拔除临床效果的差异,以及术后6个月牙槽骨变化的差异,探讨治疗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治疗方法,为微创拔除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材料和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要求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病例,共45例,按照纳入标准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共25例患者,其中男14名,女11名,年龄范围:18-47岁,平均年龄:28.20±7.20岁;对照组:采用反角涡轮机法,共20例患者,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范围:19-36岁,平均年龄:26.50±4.48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资料,术后抗炎治疗3天,术后3天复诊,记录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诊拍摄CBCT,并测量拔牙窝颊、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以及术后牙槽窝底部骨组织的形成高度。从手术至复诊检查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师操作,所有测量及记录均由同一位助手完成。所有CBCT拍摄均由由同一位技师完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2例患者出现感染排除,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1月出现拔牙创肿胀,多次局部采用3%双氧水加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未见明显好转后,与患者沟通后,二次手术切开发现移植骨块坏死,将其移除后行局部清创,后肿胀消退;另1例为术后1.5月出现拔牙创肿胀,抗炎后未见肿胀消退,局部切开发现移植骨块已经完全愈合,创口内有少量食物残渣,清创后愈合良好。手术时间:实验组:36.68±2.78min,对照组:26.85±1.81min,t=13.64,P=0.0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疼痛程度(VAS评分):实验组平均得分2.92±1.15分,对照组平均得分3.75±1.02分,Z=2.357,P=0.01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Z=2.048,P=0.04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肿胀程度:实验组中度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多,重度肿胀较实验组少,Z=1.982,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张口受限程度:实验组以轻、中度张口受限为主,较对照组张口受限程度轻,Z=5.879,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下颌第二磨牙远中2mm颊、舌侧牙槽骨吸收量及牙槽骨底部骨形成高度:实验组颊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33±0.74mm,对照组颊侧骨吸收量为1.96±0.59mm,Z=2.787,P=0.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16±0.41mm,对照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33±0.45mm,Z=0.788,P=0.43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牙槽窝骨组织形成量平均值为10.27±1.38mm,对照组平均值为9.22±1.58mm,秩和检验,Z=2.318,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5mm颊、舌侧牙槽骨吸收量及牙槽骨底部骨形成高度:实验组颊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49±0.17mm,对照组颊侧骨吸收量为0.93±0.32mm,Z=4.60,P=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59±0.19mm,对照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77±0.22mm,Z=2.72,P=0.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牙槽窝骨组织形成量平均值为13.67±1.30mm,对照组平均值为11.13±1.51mm,Z=4.523,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较采用反角涡轮机法拔除效果较好;术中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6个月牙槽骨吸收少,牙槽窝骨形成量较多,可以有效恢复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减少远中牙槽骨的的缺损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微创、高效”双重效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刘青武[2](2021)在《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对慢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MSCs趋化和迁移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皮肤溃疡是糖尿病、放化疗、周围血管病等常见的并发症,是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迁延难愈,愈后常复发。尤其是长期不愈合,呈现疮面清冷,脓液稀薄,疮周紫黯不温的症状,在中医属于阴证疮疡的疮面,治疗难度最大。近年来,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为主的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中取得较大进展,但植入MSCs修复溃疡的治疗方法,存在细胞来源不稳定、操作复杂、不良反应及费用昂贵等不足,临床使用和推广困难。慢性皮肤溃疡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其中慢性皮肤溃疡阴证具有“肾精虚衰”的特点。北京中医医院皮外科奠基人赵炳南教授及其传人王玉章、吕培文教授以益肾填精、活血通络的回阳生肌汤治疗慢性皮肤溃疡阴证安全有效。鸡血藤作为回阳生肌汤活血通络的主要成分,其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受到广泛报道,但鸡血藤用于创面修复的研究较少。干细胞具有中医“肾精”的属性,因此提出回阳生肌汤通过益肾填精、活血通络促进内源性骨髓MSCs的增殖,提升其趋化和迁移能力,达到化生气血、生肌长肉,而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假说。研究将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加以验证,探索回阳生肌汤及其主要成分鸡血藤治疗慢性皮肤溃疡阴证的作用和靶点。目的:研究回阳生肌汤及其主要成分鸡血藤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对MSCs增殖、趋化和迁移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慢性皮肤溃疡阴证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入血成分分析:BALB/C小鼠灌胃给药,制备含药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2.体内实验:(1)db/db糖尿病小鼠伤口模型:采用db/db糖尿病小鼠背部正中部位全厚层皮肤打孔的方法制备糖尿病伤口模型,并使用回阳生肌汤干预;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创面大小,分析创面愈合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形态;提取小鼠全骨髓细胞,采用显微镜下计数方法观察骨髓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干细胞标志物CD29、CD44、干细胞表面抗原(Stem cell antigen 1,Sca-1)、CD117阳性细胞比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中MSCs标志物CD29、CD271阳性细胞数量;炎症因子芯片检测创面中白介素3(Interleukin 3,IL-3)、IL-6、IL-13等炎症因子表达;(2)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8mg/kg)的多柔比星联合背部正中部位全厚层皮肤打孔的方法,制备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模型,并使用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进行干预;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创面大小,分析创面愈合率;称量胸腺及脾脏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采用血常规检测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大鼠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浓度;HE及Masson染色并观察创面组织学形态和胶原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中CD34、CD133阳性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及外周血中CD29、CD90、CD34、CD133阳性细胞比例;采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提取和纯化各组药物干预后大鼠的BMSCs;EdU染色检测BMSCs的增殖能力;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BMSCs的迁移和趋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3.体外实验: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纯化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成脂和成骨分化鉴定BMSCs;使用H2O2刺激BMSCs制作氧化应激BMSCs模型,并使用回阳生肌汤提取物和鸡血藤水提物干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BMSCs的增殖活力;划痕试验检测BMSCs的迁移能力;Transwell趋化试验检测BMSCs的趋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中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入血成分分析:(1)对回阳生肌汤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共得到19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萜类,皂苷类及糖类,含量较高者分别为刺芒柄花苷、汉黄芩素、马钱素、(6αR,11α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16-氧乙酰茯苓酸甲酯、莫诺苷、核黄素、β-谷甾醇、奥刀拉亭-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主要来自鸡血藤、牛膝、苍术、山茱萸、黄芪、茯苓;(2)对鸡血藤水提物的入血成分分析,共得到8个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芒柄花黄素、阿夫罗摩辛、异甘草素、大豆素、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醇、密花豆素、樱黄素、卡亚宁。2.体内实验(1)db/db糖尿病小鼠伤口模型:整体药效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升高;在创面中,与模型组相比,创面肉芽组织新生增多,MSCs 标志物 CD29、CD271 阳性细胞数量增多,IL-3、IL-6、IL-15、Fas 配体(Fas ligand,Fas L)表达升高,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趋化因子LIX/CXCL5表达降低;在骨髓中,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组小鼠骨髓细胞数量增加,骨髓中MSCs标志物CD29、CD44、Sca-1阳性细胞比例升高。(2)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模型:整体药效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组和鸡血藤水提物可提高模型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升高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在创面中,与模型组比较,可见回阳生肌汤组和鸡血藤水提物组大鼠中创面炎性细胞数量减少,胶原合成增加,干细胞标志物CD34、CD133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在骨髓中,CD29、CD90、CD34、CD133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在外周血中,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组血清中SDF-1和G-CSF的浓度升高,白细胞数量增加,CD29、CD90、CD34、CD133阳性细胞比例增多;分离提取药物干预后的原代大鼠BMSCs,与模型组比较,可见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组BMSCs增殖细胞数量增加,迁移能力和趋化能力增强,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增多。3.体外实验:大鼠BMSCs细胞呈梭形,呈旋涡状、席纹状排列,折光性良好;第三代细胞MSCs标志物CD29、CD44阳性细胞比例分别99.9%和97.8%,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表达率为0.47%。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原代大鼠BMSCs的增殖活力降低,趋化和迁移能力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组BMSCs增殖活力升高,迁移和趋化能力增强,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升高。结论:1.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入血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的药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回阳生肌汤干预db/db糖尿病小鼠伤口模型,能够加速创面愈合,并促进小鼠骨髓BMSCs的增殖,增加创面干细胞的数量,调控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新生;3.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干预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模型,能够促进大鼠血清SDF-1和G-CSF的分泌,且激活模型大鼠BMSCs SDF-1/CXCR4信号轴,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趋化能力,并动员干细胞进入外周血中,增加创面干细胞的数量,促进胶原合成,加速创面的修复;4.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在体外作用于大鼠BMSCs,能够激活SDF-1/CXCR4信号轴,保护氧化损伤的BMSCs的活性,提升氧化损伤状态下BMSCs的迁移和趋化能力。

周娇娇[3](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与意义1.1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史,揭示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1.2挖掘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临床与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1.3系统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文献,找出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方向。2研究方法2.1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代、作者、研究机构与期刊杂志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2.2应用共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作者、机构与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以及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2.3应用聚类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找出该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并依据其时间线视图,直观展示出该领域的演化过程。2.4应用突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3研究结果3.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李华山教授是该领域最高产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中国肛肠病杂志是该领域的核心期刊。3.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3.2.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作者共现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已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团队分别是:李华山团队、韩宝团队、叶玲团队与范学顺团队。3.2.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机构共现分析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与国内十多个研究机构间开展了相对密切的合作,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则相对独立,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另外机构共现结合作者共现分析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华山团队对近几年该领域产生的影响最大,即该团队研究的内容是目前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研究的热点。3.2.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消痔灵注射液是该研究领域最常用的药物;该领域最常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是直肠黏膜内脱垂;注射疗法联合PPH或者肛门紧缩术是最常研究的联合术式;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观察性研究。3.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关键词聚类后,共得到9个聚类,进一步分析得出6个基本知识结构:Cluster0的研究主题为祖国医学在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传承与发展;Cluster1、Cluster3和Cluster8的研究主题均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联合其他术式的研究;Cluster2、Cluster4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类型研究;Cluster5的研究主题为利用有限元模型客观证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有效的理论研究;Cluster6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注射方式的研究;Cluster7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患者的人群研究。3.4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1977年~2007年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初期,经过长达30年不间断研究,丰富了国内关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经验。自2007年开始至今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期:术式方面的研究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研究的注射药物以消痔灵注射液和芍倍注射液为主;注射疗法中的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焦点;研究方法仍以临床观察性研究为主。4研究结论4.1对我国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4.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研究热点与前沿:关于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芍倍注射液是研究的前沿;关于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前沿;关于联合术式,注射疗法联合PPH、TST或者RPH等联合术式属于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关于该领域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完全性直肠脱垂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直肠粘膜内脱垂是研究的前沿;关于研究的方法,临床观察是研究的前沿。4.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的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该院的李华山教授,可以成为该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首先考虑对象。

王程远[4](2020)在《控释双层支架对脂肪源干细胞肌性分化和迁徙的影响及其在膀胱组织工程的应用》文中提出背景:膀胱的先天结构不良或病理性缺损等引起的膀胱储尿排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膀胱重建手术来恢复其功能。临床上膀胱重建主要利用自体的一段肠道来进行膀胱扩大或原位替代,但是创伤大,手术复杂,并发症多。也有采用脱细胞基质和人工合成材料进行实验性的膀胱重建术,但远期效果较差。理想的人造膀胱不仅需要在上皮层重建前保护组织免受尿液的腐蚀,还应具备结构完整的肌肉层,从而起到支持和收缩的作用,以促进正常排尿功能恢复。而目前泌尿组织工程学在膀胱肌层再生方面的研究还不充足和深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膜有纳米级微孔,小分子营养可以自由扩散且宏观上是致密的膜可以有效减少液体渗漏,但二维的表面不能容纳足够的细胞,三维打印技术可以构建三维的结构从而容纳更多的细胞,从而促进有厚度的肌层再生,脂肪源干细胞(ADSCs)有良好免疫调节的能力且在诱导因子作用下有成肌分化的能力,是膀胱组织工程的良好细胞来源。目的:通过制备有着三维结构和差异孔隙的网格-电纺膜双层支架,探究该支架在细胞迁徙和生长中是否提供支持和保护,电纺膜层是否可持续释放肝素并诱导ADSCs向功能平滑肌细胞分化,并探讨由该双层支架和ADSCs构成的补片修复大鼠膀胱缺损的可行性以及促进膀胱功能重建的能力。方法:(1)为了得到三维差异孔隙的双层支架(PB-HCS/PCL),首先借助压电式3D打印,制备大孔隙的网格结构支架。然后以含有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的聚己内酯(PCL)混合溶液为壳外相,肝素溶液为内相,通过同轴电纺的技术在3D打印支架表面制备一层壳核电纺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双层支架的层次和孔隙差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静电纺丝纤维内部的壳核结构,为了评估壳核电纺膜的缓释能力,同时制备三种不同的电纺纤维膜:PCL/BAM/肝素直接混合(PBH-Mix)、PCL-肝素壳核支架(P-HCS)、PCL-肝素壳核支架(PB-HCS),用甲苯胺蓝法测定PBH-Mix、P-HCS、PB-HCS体外肝素的释放水平。(2)从大鼠腹股沟区提取ADSCs,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用CCK8法检测种植于不同支架材料上细胞的增殖水平。然后将ADSCs种植于空白孔中分别用无诱导培养基、单纯平滑肌诱导培养基(SMIM)培养,以及种植在PB-HCS/PCL双层支架上并于SMIM中培养2周,再通过细胞骨架染色观察细胞的迁徙以及形态变化,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平滑肌细胞诱导分化的ADSCs(即AD-iSMCs)中与肌性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3)18只切除部分膀胱壁的大鼠随机分成3组,用不同方式对大鼠进行膀胱缺损修补术,包括直接缝合组(n=6)、BAM直接修复组(n=6)、载AD-iSMCs的PB-HCS/PCL(AICSP)双层支架修补组(n=6),此外有4只未行手术的同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个月进行膀胱造影,大鼠处死后获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平滑肌和胶原等组织增生情况。结果:(1)制备的PB-HCS/PCL双层支架是一层为膜状一层为大孔径网格的双层结构。其中,电纺膜层由壳核结构的电纺纤维组成并具有纳米级微孔。肝素体外释放实验显示,PB-HCS 4周内肝素呈持续性释放,且浓度稳定在约20μg/mL。(2)大鼠脂肪源干细胞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具有间叶干细胞表型。细胞骨架染色结果表明,ADSCs沿支架内壁生长,并逐渐相互融合成整片结构。RT-PCR的结果显示,PB-HCS/PCL双层支架联合诱导培养基能提高ADSCs中肌性分化基因的表达,ADSCs分化成为更利于膀胱功能修复的收缩型平滑肌细胞,且胶原水平接近正常。(3)体内试验中,大鼠缺损膀胱修复术1个月后,尿道逆行膀胱造影显示各组均无明显尿漏。直接缝合组膀胱容量明显小于正常;BAM直接修复组和AICSP双层支架修补组膀胱造影的膀胱容量不同程度地恢复,但BAM有过度扩张的表现;而AICSP双层支架修补组的修复后膀胱容量更接近正常组。组织学染色表明,膀胱上皮层和肌肉层均有一定再生,相比其他各修复组,双层支架组的肌束排列更规则,有明显的新生血管,而BAM直接修复组则显现为大量的胶原堆积,再生肌层形态不规则且量少。结论:(1)PB-HCS/PCL双层支架中的大孔隙的网格结构层有利于细胞沿支架内壁向深处生长,其中的电纺纤维层可持续地释放肝素,有助于脂肪源干细胞分化成接近收缩型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表型,并分泌类似正常组织的细胞外基质成分。(2)AICSP双层支架能够有效修复膀胱缺损,重建1个月后膀胱容量基本正常,同时观察到膀胱上皮层和肌肉层的再生。

闫圣杰[5](2019)在《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别评价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和不翻瓣即刻种植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差异,据此评价根膜技术即刻种植的短期临床疗效,并探索其应用前景。材料和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上颌前牙区牙齿不能保留,拟行种植治疗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对照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不翻瓣即刻种植。两组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后1年复查。采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和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资料;根据Cochran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统计术后1年种植体存留率;以种植体对侧同名牙作为空白对照,测量其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唇腭侧骨板厚度的变化,同时测量种植体唇腾侧颈、中、根部硬组织厚度及唇腭侧硬组织总厚度;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标准评价术后1年种植修复体近远中牙龈乳头外形;根据Belser提出的粉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s,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s,WES)对术后1年修复美学效果进行评价;术后1年统计患者对总体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即刻种植体周围各位点硬组织厚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一致性;对每颗种植体术后即刻与术后一年的各项测量值行配对r检验,分别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测量值,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的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本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6位患者28颗种植体,其中实验组12人13颗种植体,对照组14人15颗种植体。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即刻种植体周围各位点硬组织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1年复查,两组患者均未报告疼痛或其他主观感觉,CBCT显示28颗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种植体存留率无差异(P>0.05)。3、两组空白对照天然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在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时无明显差异(P>0.05)。4、术后1年实验组种植体颈、中、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较术后即刻明显减小(P<0.05);种植体腭侧的硬组织厚度及颈、中、根部硬组织总厚度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颈、中、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的减小量,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5、术后1年对照组种植体颈、中、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以及颈、中、根部硬组织总厚度较术后即刻明显减小(P<0.05),腭侧硬组织厚度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颈、中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明显大于根部(P<0.05),颈、中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无明显差异(P>0.05)。6、两组间种植体颈、中、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进行比较,实验组术后1年颈、中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无明显差异(P>0.05)。7、术后1年牙龈乳头外形,实验组未充满间隙占比30.8%,充满间隙占比69.2%;对照组未充满间隙占比60.0%,充满间隙占比40.0%。比较两组间牙龈乳头类型占比情况,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8、术后1年对修复体美学评分,实验组PES值8.95±1.07,WES值9.31±0.63;对照组PES值7.93±1.10,WES值8.80±0.77。两组间PES值有明显差异(P<0.05),WES值无明显差异(P>0.05)。9、术后1年患者满意度,实验组很满意患者占比83.3%,满意患者占比16.7%;对照组很满意患者占比78.6%,满意患者占比21.4%,两组均无不满意患者。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根膜技术即刻种植应用于上颌前牙区,虽然无法完全避免种植体唇侧硬组织的吸收,但相比于不翻瓣即刻种植,唇侧硬组织吸收量更少,牙龈退缩更少,粉红色美学评分更高。2、根膜技术即刻种植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短期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观察。

刘畅[6](2019)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负载脂肪组织提取物构建“三明治”结构仿生补片应用于膀胱壁修复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脂肪组织提取物对干细胞、内皮细胞生长分化以及大鼠创口愈合的影响背景与目的: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是修复组织器官缺损、实现其解剖学和功能学再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现大面积、长距离的组织修复和替代,移植物内干细胞的生存和活性以及新生组织的血管化尤为重要。脂肪组织不仅是储能器官,还是庞大的内分泌器官,其中富含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本部分研究拟采用方便易行的方法提取脂肪组织提取物(ATE),研究其对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分化以及对创口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成年SD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脂肪提取ATE,并提取大鼠脂肪源干细胞(AD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血管内皮细胞(ECs)。以ATE培养两类干细胞,CCK-8法检测其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内干性蛋白标志物Sox-2、Oct-4和Nonag的表达以评价ATE对其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以ATE培养ECs,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评价其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以及成管化的影响。进一步地,我们将其与透明质酸(HA)混合共溶制备含有ATE的冻干海绵(ATE/HA),并作为敷料覆盖于大鼠背部皮肤创口上,以观察其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并行组织切片分析其修复过程中炎性指标CD45和血管化指标CD31。另外,我们使用细胞因子芯片对ATE这一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复合体进行了成分分析,以探索和讨论其产生相关生物学效应可能的机制。结果:通过ATE对干细胞的培养,ADSCs和BMSCs的增殖较高于不添加ATE的对照组,且其干性蛋白标志物表达也一定程度地增多。通过ATE对ECs的培养,ECs的增殖亦有所增强。划痕实验中ATE培养的实验组细胞迁移距离大于对照组(85.92±15.52mm vs 35.33±24.85mm,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中实验组迁移细胞的数量多于对照组(19.8±4.8/hpf vs 1.2±0.8/hpf,p<0.05),Matrigel体外成管化实验中实验组小管平均周长和面积均大于对照组(426.61±91.47mm vs 266.06±72.90mm,p<0.05;13314.29±6784.42mm2 vs 5082.76±2433.00mm2,p<0.05)。动物实验中,覆盖含ATE敷料的创口修复速度快于对照组,且第10天时免疫组化显示,ATE组中CD31和CD45的表达均较高。细胞因子芯片对ATE进行成分检测,结果显示ATE中含有脂联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介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等诸多细胞因子。结论:ATE中含有诸多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它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干细胞增殖,维持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同时,ATE对ECs的增殖、迁移和成管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ATE可促进创伤修复和愈合,这可能与其促进血管新生有关。因此,ATE有一定潜能作为一种生物添加剂,应用于组织工程修复和再生。第二部分脂肪组织提取物负载至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三明治”结构补片修复膀胱壁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各种先天或后天因素可能导致膀胱的损伤或缺失,膀胱组织工程被认为是未来修复大面积膀胱缺损乃至替换膀胱的途径之一。然而膀胱具有一定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如何实现新生膀胱的功能化是目前膀胱组织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生膀胱组织中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化、尿路上皮细胞和膀胱平滑肌细胞的迁入和生长,被认为是实现膀胱功能性修复的关键因素。静电纺丝是组织工程中常用的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方法之一。载药纳米纤维不仅可以实现结构上的修复,又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负载相关药物、蛋白、细胞因子、纳米颗粒等等,使之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从而满足功能性修复的需求。脂肪组织提取物(ATE)中富含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促血管生成能力。因此,在本部分实验中,我们尝试将ATE负载至聚乳酸-聚己内酯(PLCL)电纺纳米纤维膜上构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三明治”结构仿生补片,以期实现膀胱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修复。方法:静电纺丝法制备PLCL纳米纤维膜,ATE与透明质酸(HA)混合制备ATE/HA溶液,涂布包被于PLCL纤维膜并冻干制备得“三明治”结构纳米纤维补片(ATE/HA-PLCL),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行力学性能测试和接触角检测以评价其材料学特征。行大鼠皮下移植评测其组织相容性。进一步地,我们制作了大鼠膀胱缺损模型,并以ATE/HA-PLCL补片进行修复,以PLCL补片作为对照,术后8周进行Micro-CT扫描、尿动力学检测,评价修复后膀胱的功能。另外,我们在术后8周进行组织切片检测,以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尿路上皮和平滑肌生长情况以及新血管生成情况。结果:制得的ATE/HA-PLCL纳米纤维补片纤维直径763±31nm,孔隙率为82.7±2.4%,ATE/HA层呈多孔海绵结构,且两层之间相互融合连接紧密。力学性能检测其杨氏模量为15.35±1.47MPa,亲水性检测其接触角为87.7±1.8°。大鼠皮下移植4周后见材料部分生物降解,未见明显CD45、CD68阳性炎细胞浸润。膀胱修复实验中,术后8周后,经Micro-CT扫描ATE/HA-PLCL组膀胱内未见明显膀胱结石生成,而对照的PLCL组可见少量结石影附着于膀胱壁。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ATE/HA-PLCL组膀胱容量具有大于PLCL组膀胱容量的趋势(1.53±0.36m L vs 1.16±0.30m L,p=0.07),而明显大于Blank组膀胱容量(1.53±0.36m L vs 0.84±0.30m L,p<0.05)。在膀胱顺应性上,ATE/HA-PLCL组优于PLCL组(0.30±0.10m L/cm H2O vs0.18±0.13 m L/cm H2O,p<0.05)。HE染色见ATE/HA-PLCL组尿路上皮呈复层结构且连续,Masson染色见肌性纤维组织增多,免疫组化提示ATE/HA-PLCL组新生膀胱壁内具有较多微小血管生成。结论:负载有ATE的PLCL纳米纤维补片具有较好的力学特征和组织相容性。其运用于膀胱大面积修复时可促进尿路上皮的覆盖、平滑肌的生长以及新血管的生成,可一定程度上地实现膀胱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修复,在膀胱组织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刘圣锦[7](2019)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干槽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骨质疏松大鼠干槽症的动物模型,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阿仑膦酸钠的药物干预,观察干槽症后骨质疏松大鼠牙槽窝的愈合情况,并检测骨保护素(OPG)、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表达。探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状态下并发干槽症大鼠牙槽窝愈合的作用效果,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干槽症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54只12周龄的健康雌性SD大鼠,体重200250g,SPF级,无菌鼠颗粒饲料喂养,动物自由摄食饮水。适应性饲养一周后,观察大鼠各种情况平稳正常。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三组,即:对照组、骨质疏松干槽症模型组、骨质疏松干槽症+阿仑膦酸钠治疗组;每组18只。除对照组以外,其他组进行100mg/(kg·d)的维甲酸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处理,持续14天。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股骨骨密度,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建立。而后拔除各组大鼠的上颌左侧第一磨牙,利用肾上腺素止血并污染拔牙创的方法建立干槽症模型。除治疗组每日给予阿仑膦酸钠(1.05mg/kg)进行药物干预外,其余两组每日给同等剂量的蒸馏水进行灌胃。在骨质疏松干槽症模型建立成功后的第1、2、4周麻醉处死大鼠。取出上颌骨拔牙窝干槽症处的骨组织处理,进行HE染色、骨保护素(OPG)免疫组化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特异性染色。所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x±)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维甲酸处理两周后,模型组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组的大鼠股骨的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拔牙3天后,大鼠创口污染严重,可见明显脓性分泌物伴腐臭味道。3组织学观察:阿仑膦酸钠药物治疗组较对照组与模型组的炎症消退快,且同一时期治疗组的新生骨小梁及新骨多,拔牙创愈合效果佳。4 OPG检测结果:在7d,14d,28d时期,阿仑膦酸钠治疗组比对照组、模型组的阳性表达量高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5 TRAP检测结果:在7d,14d,28d时期,阿仑膦酸钠治疗组比对照组、模型组的阳性表达量降低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连续灌胃维甲酸2周可成功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及通过涂抹肾上腺素并污染拔牙创的方法可建立干槽症模型。2实验证明,骨质疏松并发干槽症大鼠牙槽窝愈合情况差,骨质疏松可导致干槽症愈合延迟。3阿仑膦酸钠可提高骨质疏松干槽症大鼠OPG的表达,降低TRAP的表达,促进骨质疏松干槽症大鼠拔牙创的愈合。图36幅;表5个;参149篇。

鄢馨栏[8](2018)在《两种材料对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缺损腔体修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缺损腔体修复的影响,观察两种材料在减少术后反应及促进软硬组织愈合方面的疗效,为拔牙后腔体缺损修复填充物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80例,共97颗下颌近中或水平的非高位阻生第三磨牙。按随机数字化表分为三组:PRF组,胶原蛋白组,血凝块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下行微创拔牙术,术后常规处理拔牙创。PRF组在拔牙创内充填PRF膜;胶原蛋白组在拔牙创内置入整颗胶原蛋白海绵;血凝块组使拔牙创内充满新鲜血液。术后回访记录24小时术区疼痛情况,观察术后7天术区粘膜、色泽、肿胀、出血情况,并拍摄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2周的数字化曲面体层片(Digital Panoranic radiography,DPR),进行牙槽窝骨密度测量及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测量,以此评价两种材料对拔牙术后反应、粘膜软组织愈合、牙槽骨早期愈合的影响。结果:(1)大体观察:PRF组术后软硬组织愈合良好,无感染、脓液形成。胶原蛋白组、血凝块组1个月后各出现1例拔牙侧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脓肿。(2)24 h疼痛等级情况在三组(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PR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23,P=0.18>0.05)。(3)术后7天粘膜色泽、肿胀情况在三组(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PRF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RF组等级低于血凝块组。PRF组与胶原蛋白组、胶原蛋白组与血凝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术区粘膜出血情况,在三组(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PR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01,P=0.32>0.05)。(4)即刻骨密(高)度值、术后6周骨密(高)度值在三组(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PRF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周骨密(高)度值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骨密度值:PRF组高于血凝块组。术后12周骨高度值:PRF组小于血凝块组和胶原蛋白组,胶原蛋白组和血凝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接说明PRF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高于血凝块组和胶原蛋白组。(5)术后0-6周、术后6-12周、术后0-12周骨密度变化在三组(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PRF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6周骨密度变化值PRF组和胶原蛋白组均大于血凝块组,PRF组和胶原蛋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周、术后0-12周骨密度变化值中PRF组大于胶原蛋白组和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大于血凝块组。(6)术后0-6周、术后6-12周、术后0-12周骨高度变化在三组(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PRF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6周、术后0-12周骨高度变化值中PRF组大于胶原蛋白组和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大于血凝块组;术后6-12周骨高度变化值中PRF组大于胶原蛋白组和血凝块组,胶原蛋白组与血凝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RF和胶原蛋白海绵均可减轻拔牙术后炎症早期不良反应,促进拔牙创口软组织愈合,但PRF效果更显着。(2)PRF和胶原蛋白海绵均可促进拔牙后缺损腔隙骨组织的愈合,早期两者效果相当,后期PRF促进作用更明显。(3)PRF和胶原蛋白海绵均可减少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丧失,但PRF效果更显着,且具有呈先快后慢持续性影响的优势。

史珍珍[9](2017)在《紫草膏在痔(湿热下注型)术后创面愈合中对胶原蛋白Ⅲ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紫草膏可促进痔术后肛周创面的愈合,本研究旨在观察其作用是否与创面内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有关,紫草膏对创面内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调控机制如何。以此探讨紫草膏在痔术后创面愈合中的疗效及其部分作用机制,为紫草膏在肛肠普通疾病换药中的应用提供实践支持和实验依据,试图为临床提供经济实惠的药物,加速康复,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将入组60例痔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从术后第3日开始接受常规消毒、紫草膏换药。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最终瘢痕面积,并分别于术后换药第3、7、14、28天记录患者创面大体生长情况、创面缩小率。于患者术后换药第3、7、14天钳取创面肉芽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常规消毒组和紫草膏组肉芽组织生长状况,通过对创面成纤维细胞计数观察其生长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研究二组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部分:紫草膏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与常规消毒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瘢痕面积比常规消毒组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换药第3、7、14、28天紫草膏组创面缩小率与常规消毒组相比明显增大,二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础实验部分:肉芽组织切片可以观察到,与常规消毒组相比,肉芽组织在换药第3日、第7日,紫草膏组肉芽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显着较少,新生血管较多,新生成纤维细胞较多,而在第14日成纤维细胞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少于常规消毒组。紫草膏组与常规消毒换药组相比,换药第3日、第7日Ⅲ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较为明显(P<0.05),而在第14日紫草膏组Ⅲ型胶原表达量虽有所降低,但是仍然高于常规消毒组,二者差别相比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论:1.紫草膏在痔(湿热下注型)术后换药中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最终瘢痕面积产生,临床疗效确切,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换药痛苦。2.紫草膏运用于痔(湿热下注型)术后换药能够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早期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再生,后期呈下降趋势,减少瘢痕形成。3.紫草膏应用于痔(湿热下注型)术后换药能使创面Ⅲ型胶原蛋白增多,这可能是它加快愈合进程、减少瘢痕面积的机制之一。

李守宏[10](2013)在《不同材料在牙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牙槽骨是牙齿存在的基础,也是缺牙后义齿修复的基础。临床上有许多病人在拔除牙齿后,牙槽骨出现明显吸收,严重影响到各种修复体的制作,特别是种植牙,更需要丰满的牙槽嵴。为了减少或防止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保持牙槽窝位点的形态和骨量,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保持拔牙窝位点牙槽嵴骨量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拔牙后新鲜的牙槽窝内植入不同材料,采用不同方法防止牙槽窝部位骨吸收。本试验就是选取犬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拔除其下颌前磨牙的一个牙根,保留另外一个牙根,同期在牙槽窝内植入自体回收碎骨屑和不同比例自体骨与人工骨混合骨粉,表面覆盖胶原膜。术后8、12周取标本作硬组织切片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将胶原膜与明胶海绵制成条状植入兔前牙拔牙窝内,8-12周后行组织学检测,对比牙槽窝成骨效果;总结临床上行牙槽窝植骨保护并完成种植手术的病例,用环钻环切牙槽窝骨柱,并行硬组织切片制作,检测骨形成与人工骨代谢比例。第一部分:不同植骨方式在牙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拔牙后牙槽窝中植骨,对比研究牙槽窝位点骨质保护效果,探寻合理的牙槽窝保护方式。选择三条杂交狗,分别拔除下颌左、右P2、P3、P4前磨牙近中根,保留远中根,并行根管治疗。在拔牙窝中分别植入自体回收碎骨屑、纯羟基磷灰石以及不同比例的自体骨屑与人工骨的混合物,表面覆盖胶原膜。第三只狗在左右下颌牙槽窝中即刻植入种植体,并在颊侧造成的5x2mm的骨缺损处植入不同骨质。术后8周、12周时取出下颌标本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测。结果发现:标本大体观察可见牙槽窝顶部有轻微凹陷。12周时骨密度高于8周时。组织学表明,植入人工骨比例越高,人工骨残余率越高。12周植入75%骨屑和25%人工骨组新骨形成率为55.3±5.6,8周时为45.5±7.2,均高于其他组(P<0.05)。由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入自体回收碎骨屑和不同比例羟基磷灰石混合骨可以有效保护牙槽窝位点骨量,特别是75%自体回收碎骨屑和25%羟基磷灰石组与骨屑和羟基磷灰石各占50%的植骨方式,新骨形成量最多,骨质较硬,牙槽窝骨量保护效果最好。为了减少自体骨的需求,临床可以考虑用回收碎骨屑和羟基磷灰石各占50%的植骨方式来保护牙槽窝。第二部分胶原蛋白膜和明胶海绵用于兔牙槽窝保护的实验研究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胶原蛋白膜和明胶海绵对拔牙后牙槽窝的保护作用。实验选用的六只大耳白家兔分别拔除左右下颌切牙。1号和2号家兔在左下颌牙槽窝内填入牙槽窝形态的明胶海绵条,右牙槽窝填入牙槽窝形态的胶原蛋白膜条;3号和4号家兔左牙槽窝内空置不作处理,右牙槽窝内填入胶原蛋白膜;5号和6号家兔左牙槽窝内填入明胶海绵,右牙槽窝内不作处理。在实验后第8、12周分别处死1、3、5号兔子和2、4、6号兔子,进行x线片、组织病理学切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拔牙后第8周,1号兔子右侧牙槽窝密度略高于左侧,3、5号兔子左侧牙槽窝密度略高于右侧。拔牙后12周,双侧X线片显示牙槽窝内骨密度明显增加,且2、4号兔子右侧高于左侧,6号兔子左侧高于右侧。X线观察明胶海绵和胶原蛋白膜组兔牙槽骨密度无明显差异。术后第8周,填有明胶海绵、胶原蛋白膜的牙槽窝内都有纤维性成骨现象,双侧牙槽窝内均充满粗大的骨小梁,右侧较左侧成骨活跃。明胶海绵组成骨细胞呈网格状,有新生骨形成,骨小梁较粗大密集,而空白组牙槽窝内大部分由脂肪组织填充骨小梁相对细小散乱,骨小梁的成熟度较低。术后第12周,明胶海绵组和胶原蛋白组均可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填充并有成熟的骨组织梁,而空白组牙槽窝内主要是脂肪组织,只有少量的纤维组织。组织学切片显示明胶海绵组和胶原蛋白组均有明显的成骨现象。由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胶海绵和胶原蛋白膜对兔牙槽窝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两者对于牙槽窝保护作用未见明显差异。此两种材料简单易得,可以成为临床常用的牙槽窝保护方法。第三部分牙槽窝位点保护技术在种植外科的应用研究选择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人50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28人。因创伤致牙脱位、断裂,牙槽窝骨折者25例,牙周病15例,残根伴根尖囊肿6例,咬合致牙折4例。病人在局麻下微创拔除病灶牙根,刮净牙槽窝,分别植入Bioss骨粉和羟基磷灰石骨粉人工骨,其中使用Bioss骨粉的有20人,使用羟基磷灰石的有30人。植入后,牙槽窝表面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严密缝合创口。5-6月后局麻下用环钻钻取牙槽窝上方骨柱,行硬组织切片检测,对比新骨形成和人工骨代谢情况。结果显示:50例病人中,牙槽窝骨质均得到有效保护,牙槽嵴的宽度均满足临床种植需求。刚植入人工骨粉时,数字牙片显示牙槽窝的骨密度高,人工骨颗粒清晰,到3个月时,骨粉密度渐变淡,颗粒也渐渐变得模糊,人工骨粉与自体骨衔接面也逐渐模糊。由骨柱标本所制作的硬组织切片来看,无论是羟基磷灰石还是Bioss人工骨粉,在牙槽窝中均有新骨形成,在人工骨粉颗粒间有骨质形成,越往根方,骨质形成越多,骨结构越成熟。Bioss骨粉植入的牙槽窝标本,其新骨形成量多,人工骨代谢更快。利用Bioss和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在拔牙后即刻在牙槽窝中植入骨粉。临床追踪50例病人,术后无一失败,均成功完成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无松动,软硬组织美学效果良好。

二、胶原蛋白海绵在创口愈合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原蛋白海绵在创口愈合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的纳入
        2.1.2 超声骨刀
        2.1.3 反角涡轮机
        2.1.4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即邦)
        2.1.5 其他实验器材
    2.2 外科手术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过程
    2.3 复诊
    2.4 观察指标测量方法
        2.4.1 术后疼痛程度
        2.4.2 术后肿胀程度
        2.4.3 术后张口受限程度
        2.4.4 术后并发症
        2.4.5 术后骨组织愈合的测量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3.2 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3.2.1 术后疼痛
        3.2.2 术后肿胀
        3.2.3 术后张口受限
        3.2.4 术后并发症
        3.2.5 术后骨组织愈合的测量
第4章 讨论
    4.1 反角涡轮机临床效果
    4.2 超声骨刀临床效果
    4.3 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临床效果
    4.4 缺陷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拔除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对慢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MSCs趋化和迁移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综述一 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 表皮干细胞
        2 间充质干细胞
        3 毛囊干细胞
        4 细胞外囊泡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回阳生肌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进展
        1 疮疡的阴阳辨证
        2 回阳生肌法的现代理论体系
        3 回阳生肌法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机制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入血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回阳生肌汤对db/db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及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回阳生肌汤对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愈合及BMSCs增殖、趋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鸡血藤水提物对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愈合及BMSCs增殖、趋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体外对氧化损伤大鼠BMSCs增殖、趋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一 西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1 直肠脱垂的定义与症状
    2 直肠脱垂的病因病机
    3 直肠脱垂的诊断与分型
    4 直肠脱垂的治疗
        4.1 经腹手术
        4.2 经会阴手术
        4.3 手术选择的大概标准
        4.4 注射疗法
    5 小结
文献综述二 中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定义与症状
    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脉象
    3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病因病机与治则
    4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治疗
        4.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中药治疗
        4.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针灸治疗
    5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预后
    6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防护
    7 小结
文献综述三 消痔灵注射液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与相关古籍荟萃
    1 明矾的概述
        1.1 明矾的现代研究
        1.2 中医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2 五倍子的概述
        2.1 五倍子的现代研究部分
        2.2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前言
1 研究数据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检索
        1.2.1 CNKI检索
        1.2.2 维普检索
        1.2.3 万方检索
    1.3 数据去重
        1.3.1 数据去重方法
        1.3.2 数据去重结果
    1.4 数据校验
2 CiteSpace分析
    2.1 CiteSpace应用现状
    2.2 Citespace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3.1.1 发文年份统计分析结果
        3.1.2 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统计分析结果
        3.1.3 发文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
        3.1.4 发文期刊杂志统计分析结果
    3.2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
        3.2.1 作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分析结果
        3.2.2 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3.3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3.4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起源
    4.2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发展
        4.2.1 新型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的诞生
        4.2.2 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的优化
    4.3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主要贡献者
    4.4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5 结论
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A: 古籍中有关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
附录B: 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附录C: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附录D: 同义关键词合并表
附录E: 关键词频次(≥10)统计表
附件

(4)控释双层支架对脂肪源干细胞肌性分化和迁徙的影响及其在膀胱组织工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PB-HCS/PCL双层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PB-HCS/PCL双层支架促进脂肪源干细胞肌性分化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AICSP双层支架体内修复膀胱缺损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D打印技术的进展及其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负载脂肪组织提取物构建“三明治”结构仿生补片应用于膀胱壁修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脂肪组织提取物对干细胞、内皮细胞生长分化以及大鼠创口愈合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脂肪组织提取物负载至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三明治”结构补片修复膀胱壁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药物负载及其应用与转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干槽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实验试剂、仪器与设备
        1.1.3 实验方法
        1.1.4 指标检测方法
        1.1.5 图像采集与数据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实验中动物模型和数量
        1.2.2 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
        1.2.3 肉眼观察
        1.2.4 HE染色病理形态观察
        1.2.5 骨保护素(OPG)免疫组化观察
        1.2.6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特异性染色观察
    1.3 讨论
        1.3.1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1.3.2 拔牙创的愈合
        1.3.3 阿仑膦酸钠的选择
        1.3.4 本实验中OPG的结果分析
        1.3.5 本实验中TRAP的结果分析
    1.4 结论
    1.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干槽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2.1 干槽症的危险因素
        2.1.1 年龄与性别
        2.1.2 吸烟
        2.1.3 全身系统性疾病
        2.1.4 病理因素
        2.1.5 牙齿的解剖因素
        2.1.6 手术因素
    2.2 干槽症的防治方法
        2.2.1 氯己定
        2.2.2 碘仿明胶海绵
        2.2.3 抗生素类药物
        2.2.4 激素类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2.2.5 透明质酸
        2.2.6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2.2.7 生物材料
        2.2.8 氦氖激光照射法
        2.2.9 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两种材料对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缺损腔体修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及药物
    1.2 器械及设备
        1.2.1 PRF制备及影像测量工具
        1.2.2 微创拔牙器械
    1.3 研究对象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手术步骤
        1.4.1 术前准备
        1.4.2 PRF的制备
        1.4.3 微创拔牙术步骤
        1.4.4 拔牙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1.5 观察指标
        1.5.1 术后24小时疼痛状况
        1.5.2 术后7天软组织愈合情况
        1.5.3 影像学分析:评价骨密度和骨高度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术后24小时疼痛等级情况
    2.3 术后7天粘膜愈合等级情况
    2.4 牙槽骨密度和骨高度情况
    2.5 牙槽骨密度和骨高度变化
3 讨论
    3.1 对牙槽窝充填材料选择的探讨
    3.2 不同用药组对术后反应及软组织愈合的影响
    3.3 不同用药组对牙槽窝骨密度和骨高度的影响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9)紫草膏在痔(湿热下注型)术后创面愈合中对胶原蛋白Ⅲ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1 临床观察部分
    1.1 临床资料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2 基础实验部分
    2.1 对痔术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
    2.2 对痔术后创面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3 结果
    3.1 临床观察部分
        3.1.1 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3.1.2 对创面最终瘢痕面积的影响
        3.1.3 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3.2 基础实验部分
        3.2.1 对痔术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
        3.2.2 对痔术后创面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讨论
    4.2 创面愈合相关讨论
    4.3 课题设计讨论
    4.4 实验结果讨论
    4.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紫草膏及胶原蛋白在术后肛周创面愈合机制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不同材料在牙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之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不同植骨方式在牙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胶原蛋白膜和明胶海绵用于兔牙槽窝保护的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 牙槽窝位点保护技术在种植外科的应用研究
结论
中外文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胶原蛋白海绵在创口愈合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D]. 雷予曦. 南昌大学, 2021(01)
  • [2]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对慢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MSCs趋化和迁移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D]. 刘青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D]. 周娇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控释双层支架对脂肪源干细胞肌性分化和迁徙的影响及其在膀胱组织工程的应用[D]. 王程远. 苏州大学, 2020(02)
  • [5]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D]. 闫圣杰. 山东大学, 2019(09)
  • [6]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负载脂肪组织提取物构建“三明治”结构仿生补片应用于膀胱壁修复的研究[D]. 刘畅.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干槽症的影响[D]. 刘圣锦.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两种材料对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缺损腔体修复的影响[D]. 鄢馨栏.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8(02)
  • [9]紫草膏在痔(湿热下注型)术后创面愈合中对胶原蛋白Ⅲ的调控机制研究[D]. 史珍珍.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10]不同材料在牙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D]. 李守宏. 武汉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胶原海绵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