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疫苗合并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报告

乙型脑炎疫苗合并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报告

一、接种乙脑疫苗偶合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崔旭东[1](2021)在《基于空间扫描和空间回归的甘肃省乙脑发病空间聚集性及与气象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甘肃省2005—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为乙脑)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不规则空间扫描技术在县区层面探测甘肃省各年份乙脑发病的聚集区域,同时运用空间回归统计方法探讨甘肃省乙脑发病与气象及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甘肃省乙脑的区域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甘肃省2005—2018年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乙脑病例,结合同年各县区人口数、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建立甘肃省乙脑地理信息数据库。从空间层面描述甘肃省乙脑发病的分布特征,应用不规则空间扫描探讨甘肃省乙脑发病的聚集性,应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全局空间回归模型探讨甘肃省乙脑发病与气象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并根据模型评价指标选择历年最优模型,考虑到乙脑发病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在空间上的变异性。结果1.甘肃省2005—2018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在0.02~1.91/10万之间,除2006年报告发病率为0.61/10万外,2005—2015的报告发病率均在0.25/10万以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较为稳定,2012年的报告发病率为研究期内最低水平,在2016—2018年间,报告发病率从0.32/10万上升至1.91/10万。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包括陇南、天水、平凉和庆阳市的部分县区。研究期间累计发病例数较多的县区分别为秦州区(150例)、武都区(120例)、秦安县(110例)、礼县(103例)和西和县(93例)。3.扫描结果基本与乙脑发病的空间分布一致,甘肃省各年的聚集区域均以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的部分县区为主,一类聚集区主要覆盖14个县区,扫描半径在174~256km范围内浮动,聚集区域内乙脑的发病风险是聚集区域外的2.9倍以上。二类聚集区主要覆盖5个县区,扫描半径在75~201km范围内浮动,聚集区域内乙脑的发病风险是聚集区域外的2.5倍以上。三类聚集区仅覆盖平凉市崇信县和灵台县,扫描半径为41.85km,该聚集区域内乙脑的发病风险是聚集区域外的3.96倍。4.全局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6、2010、2011、2018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的空间滞后模型拟合效果要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2007和2013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的空间误差模型拟合效果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其余年份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残差独立,适合拟合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均比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拟合较好。5.空间回归模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5和2016年甘肃省乙脑发病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0,P<0.05),2005、2007、2008、2009、2014和2016年乙脑发病与日照时长呈负相关(<0,P<0.05),2007、2008、2009、2013、2014乙脑发病与年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0,P<0.05),2009、2013和2018年乙脑发病与年均气压呈正相关(>0,P<0.05),2013年乙脑发病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0,P<0.05),2016年乙脑发病与年均降水量呈负相关(<0,P<0.05)。各年的乙脑发病与人均GDP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甘肃省2005—2015年乙脑报告发病率较低且平稳,在2016—2018年报告发病率显着增高。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包括陇南、天水、平凉和庆阳市的部分县区。2016—2018年,乙脑病例覆盖范围开始从甘肃省东南部向中部地区蔓延,高发病地区和病例报告地区范围均逐渐扩大。空间扫描结果与乙脑发病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2.甘肃省2006、2007、2010、2011、2013和2018年乙脑报告发病率与气象、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拟合模型残差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更适合拟合空间回归模型。本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反映出参数估计值在不同县区间的差异。3.不同年份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有所不同,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与气温、气压、降水、日照时长及相对湿度相关。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县区对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影响不同,表现出空间变异性。

张彩霞,谭妙婵,温菊香[2](2020)在《79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纠纷案例分析——以司法裁判文书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纠纷的基本情况,分析纠纷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便预防和减少接种事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纠纷的发生。方法:在无讼网上检索并筛选符合条件的民事判决书,将其关键信息录入EXCEL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79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纠纷中,属于预防接种不良反27例,占全部纠纷数的34.18%;偶合症16例,占20.25%;接种事故12例;占15.19%;疫苗质量事故1例,占1.27%;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3例,占29.11%。其中,75例疫苗来源于合法正规渠道,71例疫苗质量合格。结论:我国正规渠道来源的疫苗安全性非常高,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过错概率非常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接种事故多发生于1岁以下婴儿和6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有待完善和创新。建议加大疫苗安全和免疫接种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完善和创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

李红兵,付海龙,何微,胡晓倩,高娟,严钏元,田辉,杨晓敏[3](2019)在《陕西省宝鸡市2004-2016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宝鸡市2004-2016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宝鸡市2004-2016年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圆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宝鸡市2004-2016年共报告自然疫源性疾病11种,3 533例病例,死亡病例41例,其中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的为狂犬病、布病和斑疹伤寒,呈下降趋势的为疟疾、出血热、乙脑,呈散发状态的为包虫病、登革热、黑热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皮肤炭疽;出血热、斑疹伤寒等疾病疫源地尚未改变,狂犬病、布病等疫区进一步扩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皮肤炭疽散发报告;乙脑、出血热等发病季节性特点明显;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8. 66%,男女发病之比为2. 68∶1,发病以40~59岁组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7. 81%。结论宝鸡市近年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防控形势严峻,流行疫源地尚未改变,有扩大的趋势,部分疫情出现上升。应加强疫情监测,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和减少病例的发生。

周芬丽[4](2018)在《宿迁市2015-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宿迁市2015-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病例的发生特征,探讨减少或避免AEFI发生的办法及措施,减轻病例遭受的伤害和经济损失;了解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一步提高当地AEFI网络直报质量。方法:本研究收集并分析《AEFI信息管理系统》中宿迁市2015-2016年上报的AEFI报告卡和个案数据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宿迁市同时间段各类疫苗实际接种剂次数,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宿迁市2015-2016年共报告AEFI病例3043例,其中0~6岁组适龄儿童报告2924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8.98%;0岁组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报告了 1280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2.06%;2、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男性病例报告1733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6.95%,男女性别比为1.32:1,每个年龄组中男性病例报告数均高于女性;3、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共报告285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73%;AEFI的报告时间分布以天气暖和的6、7和8月份最多,共报告969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1.84%;4、大部分的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48小时内发生AEFI,报告2774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1.06%,且大部分病例在AEFI发生后48小时内就诊,这部分病例共报告284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49%;其中98.62%的报告病例在就诊后48小时内向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报告;5、AEFI病例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为主,其中出现发热症状的病例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1.85%,且症状较轻微,只有少数病例进行了住院治疗,转归情况均为治愈或好转;6、报告地区分布以人口稠密、文化素质较高的宿城区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5.39%;7、发生AEFI的疫苗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为主,其中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百白破疫苗,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1.94%,而疫苗AEFI发生率最高的是白破疫苗,发生率为613.17/10万;有63.69%的AEFI病例接种途径为肌肉注射;8、AEFI病例分类以一般反应为主,共报告2989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8.23%,异常反应报告53例,占1.74%,偶合反应报告1例,占0.03%,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在这次研究中没有出现;9、AEFI系统监测指标显示所有病例的及时报告率、及时调查率、个案调查表完整率、AEFI分类率和报告县覆盖率等指标都符合《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结论:本次研究的AEFI病例中,0~6岁组儿童居多,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6、7和8月份报告病例数较多;报告地区中宿城区发生率最高;百白破疫苗报告的病例数最多,白破疫苗的发生率最高;AEFI分类以一般反应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大部分病例在接种48小时内发生AEFI且能在就诊后48小时内进行报告;AEFI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监测敏感性和质量稳步提高。

章瀚予[5](2015)在《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预防接种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之一,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预防接种损害也无法避免。预防接种损害群体难以得到充分救济,极易陷入生存困境,这极大影响了免疫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预防接种损害群体的保护。本文从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相关概念界定、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的正当性、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情况、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域外考察与经验借鉴四方面系统研究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建议。全文正文除引言外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相关概念界定。预防接种损害是因预防接种而造成的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受损或死亡。由于疫苗和预防接种的特性,预防接种损害具有不可控性、不易归责性、损害严重性和持续性等特征,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极易造成受损者因病致贫。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公共救助为主导,有社会力量参与的,针对因预防接种损害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为其在医疗、教育、就业等各方面提供物质、金钱帮助,为促进其康复,使得受损者能够尽快恢复发展并融入社会的制度。其在救助对象、救助原因、救助内容、责任主体和救助依据上都有特殊性。具有整合功能、保护功能、稳定功能、恢复和发展功能。第二部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的正当性。本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为何要进行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是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基本责任、是充分保障疫苗接种受害人权益的基本手段、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第三部分: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这一部分结合法律规定和案例,对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济立法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存在以下不足:立法存在空白领域,现行救济制度救济力度不足,鉴定程序不完善,导致现行预防接种损害救济制度事实上存在救济不力、救济不能的问题。第四部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域外考察与经验借鉴。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还比较落后,通过对美国、日本、瑞典、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考察,得出对我国可借鉴的经验包括:针对本国国情专门立法、各种渠道保障资金筹集、结合国情明确救济内容、从程序上保障实体权利的实现四方面。第五部分:完善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建议。包括:出台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由财政划拨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专项资金、明确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内容,细化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程序。笔者还提出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合理地解决预防接种受损人群现有救济困境,让预防接种受损人群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王利亚[6](2014)在《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预测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简称乙脑,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疾病,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乙脑是一种蚊媒传染病,通过被感染的蚊虫叮咬而传播,猪是其重要的扩增宿主,迁徙的水鸟和蝙蝠等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并能携带病毒进行远距离扩散。人对JEV普遍易感,感染后有较广的疾病谱:轻症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或是流感样症状;典型患者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等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表现为呼吸衰竭甚至死亡。WHO最近研究显示,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超过24个国家存在乙脑的流行,全球每年约有67,900病例发生,其中50%发生在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接种乙脑疫苗以来,乙脑发病率从1971年的20.92/10万下降到2008年的0.23/10万。目前,我国乙脑的控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我国沿海地区乙脑发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乙脑的发病率还较高,与WHO提出的在2015年将小于15岁儿童乙脑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下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其次,JEV流行区域已经扩大。曾经被认为是JEV空白区的西藏,已经从三带喙库蚊体内分离到基因I型病毒,在猪的血清标本中检测到IgM抗体和健康人的血清中检测到中和抗体。再者,近年来我国各地时有乙脑暴发,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山西运城2006年7-8月乙脑暴发,病死率高达28.8%,成年型病例增多(86%的病例是30岁以上的成年人),并且同时分离到基因I型和III型,而这些现象在以往的暴发中是未出现的。尽管我国乙脑发病数大幅下降,但是由于20-30%病人死亡,30-50%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疾病负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乙脑是威胁云南儿童死亡的第二位传染病。综上可见,乙脑仍然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空间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疟疾、肾综合征出血热、蜱媒疾病和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医学地图编制,探测时空分布规律、识别潜在的高风险地区和危险因素分析等的研究中。目前我国乙脑流行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对局部地区长期,或全国范围内短期监测数据的分析,这就缺乏一个长期整体的认识。我国乙脑整体的时空分布格局、热点区域变迁问题、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存在较大的空白。近年来,我国乙脑风险预测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是从大尺度上进行研究,只能提供一个整体的趋势情况,精度欠缺,对于我国乙脑的靶向控制提供的参考非常有限。综上所述,有必要了解我国乙脑小尺度上的时空分布格局,找出发病的热点区域,分析高发区乙脑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预测我国乙脑的发生风险,为乙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目的:了解我国乙脑的流行趋势及变化特征,探讨我国乙脑时空分布模式及发病的热点区域。阐明不同高发区乙脑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识别其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滞后作用。综合分析气象、地理和环境因素对我国乙脑发生的影响,建立高分辨率的乙脑发生风险预测模型,评估乙脑发生的空间差异,为我国乙脑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2002年1月-2010年12月全国各区县每月监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我国乙脑发生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特征;将区县发病数与相应的行政边界地图进行空间关联,绘制动态发病率地图,进行空间全局自相性分析(spatial autocorrelation),局部自相关性分析(Local Indicator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和时空聚集性分析(spatial scan statistics)。以上过程由SAS9.2、SPSS16.0、GeoDaTM0.95i、ArcGIS9.3和SaTScan9.1.1软件实现。2.收集高发地区(遵义市和毕节市)2002年1月-2011年12月乙脑每月监测数据,在调整乙脑发生的自相关性、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后,构建乙脑的发生和环境因素关系的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Zero-inflated negative binomial,ZINB),并且与负二项回归模型(negative binomial, NB)、零膨胀Poisson模型(Zero-inflated Poisson, ZIP)进行比较。以上过程由Stata11软件实现。3.收集具有详细家庭地址的乙脑病例个案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将乙脑病例进行空间定位,并与我国气象因素(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海拔、土地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猪密度和人口密度1×1km分辨率的栅格图像一起构建基于最大熵原理(Maximum entropy, ME)的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ENM),分析环境变量和乙脑发生之间的关系,评估各变量的贡献百分比,预测我国乙脑发生的风险。以上过程由MaxEnt3.3.3k和ArcGIS9.3软件实现。结果:1.2002-2010年我国共报告乙脑病例48,892例,男女性别比为1.57:1;病例以1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7.40%,但近年来成年型乙脑(年龄大于等于40岁)的构成比例有上升的趋势(Cochran-Armitage trend test,Z=9.60,p<0.001)。报告发病率以小年龄组较高,<10岁的儿童每组年均发病率均大于1/10万。2005-2010年我国共报告乙脑死亡病例1,531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5.83%Vs.4.79%, χ2=15.30,p<0.001)。以10岁分组发现,乙脑的病死率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Cochran-Armitage trend test, Z=13.06,p<0.001),70岁以上的老人病死率高达14.67%。外籍人士病死率高于我国居民(12%Vs.5.77%,χ2=4.71,p=0.03)。根据乙脑流行特征(2002年为一个暴发期,随后发病数迅速下降,2006年又存在一个暴发期,病例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2007-2010年乙脑发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下波动),将2002-2010分为四个时间段:2002,2003-2005,2006,2007-2010进行自相关和聚集性分析,发现我国乙脑的发生存在显着的空间自相关性。LISA分析发现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同时有向中部扩大的趋势。选择最大时间窗口为10%的研究时间,最大的空间窗口为5%的人口数的椭圆形扫描窗口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发现一级聚集区在我国西南地区的7月和8月,覆盖的区县数目逐年增多。各个一级聚集区呈现较高的发病率水平(1.79/10万-3.27/10万),这些仅占全国3.88%-4.97%人口数的区县有全国同期30.17%-77.59%的乙脑病例。2.在调整乙脑发生的自相关性、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后,位于一级聚集区内,以中低海拔为主的遵义市和以高海拔为主的毕节市进行ZINP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乙脑发生与滞后3月的相对湿度和滞后4月的降雨呈负相关,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滞后3月的相对湿度每增加1%,乙脑发生减少5.66%(95%CI:1.67%-9.45%);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滞后4月的降雨量每增加1mm,乙脑发生减少0.05%(95%CI:0.01%-0.08%);毕节市乙脑发生与滞后1月最高温度呈正相关,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滞后1月的最高温度每增加1oC,乙脑发生增加16.47%(95%CI:5.52%-28.55%)。建立的乙脑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预测值的残差均为白噪声序列,残差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也显示残差为随机序列。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应用基于最大熵原理的生态位模型分析我国乙脑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对下一年乙脑发生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最低温度贡献最大(17.94%-38.37%),人口密度、平均温度和海拔次之,分别是15.47%-21.82%,3.86%-21.22%,12.05%-16.02%;月平均温度12oC或最低温度高于-8oC的地区有乙脑的发生,月平均降雨量在80-120mm间或NDVI值达到150的地区,乙脑发生风险较高;相对湿度大于65%后,随着它的增加发生风险也逐渐增加,85%时达到峰值,随后保持平稳或小幅度下降;海拔与乙脑发生之间呈现负相关,高海拔地区乙脑发生的风险较低;土地利用中的灌溉农地、雨浇地和建筑用地与乙脑发生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乙脑发生风险随着猪密度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别达到400头/平方公里和2500人/平方公里时乙脑发生风险保持稳定。每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0.82-0.91的范围,假阴性率在5.44-7.42%的范围,说明模型预测效果好。模型预测我国乙脑发生的高风险区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利用乙脑发病数和模型预测风险进行叠加分析,发现病例的发病地点与预测的风险高低一致性很高,病例基本处于中、高风险区域内或附近,大多数的病例(接近60%)发生在高风险地区,而这些地区仅占了不超过6%的国土面积。结论:本研究描述了我国乙脑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利用GIS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功能,同时考虑疾病发生时间和空间属性的时空扫描技术,首次从区县尺度上分析我国乙脑时空分布格局,确定了我国乙脑发生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高风险的一级聚集区和二级聚集区。构建ZINB,分析高发区乙脑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定量分析不同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滞后作用,并进行了短期的时间尺度的预测。首次构建全国范围内高分辨率(1×1km)的空间风险预测模型,探讨了影响我国乙脑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发现乙脑发生的高风险地区和潜在风险地区。研究结论为我国乙脑的监测、蚊媒控制、强化免疫接种等提供科学依据。

张英洁,张伟燕,宋立志,许青,肖作奎,李震[7](2013)在《山东省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山东省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2011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运转进行评价,对AEFI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全省142个县(区、市)均有AEFI数据报告,48h内报告率为97.09%,48h内调查率为98.80%。全省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个案8045例,其中≤1岁占76.97%,男女性别比为1.42:1。报告的AEFI中,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占75.71%,首剂接种疫苗占62.92%,其中82.87%发生在接种后≤1d;一般反应占97.0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占2.56%,其中过敏反应和卡介苗淋巴结炎占1.72%。估算全省NIP疫苗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09/100万~49.52/100万。8000例(99.44%)治愈或好转;5例(0.06%)死亡,其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例(0.02%);5例(0.06%)有后遗症。结论山东省AEFI监测敏感性和监测质量尚需提高。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NIP疫苗、首剂接种、接种后≤1d,此为监测重点。

沈奕峰[8](2012)在《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服务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预防接种是有效预防控制乃至消灭某些传染病的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我国预防接种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政府的一种行为,法规和政策性都很强。《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关于印发<上海市接种单位管理办法>、<上海市接种门诊工作规范>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范对于预防接种工作作了明确规定。2003年以来,浦东新区本市户籍儿童一类疫苗报告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外来儿童一类疫苗的报告接种率也快速提高到该水平;年接种总量从2004年80余万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80余万。2005年以来,浦东新区一类疫苗所针对的免疫可预防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未发现病例,百日咳、流脑、乙脑的发病率低于0.1/10万,急性乙肝、麻疹发病下降趋势明显,风疹发病率明显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但是,作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可以预防的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却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水平,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另外,水痘疫苗作为二类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水痘,但浦东新区水痘疫情发病率从2005年的41.55/10万上升到了2011年的75.23/10万,也应寻找相应对策。浦东新区是上海市最主要的人口导入区和外来人口集聚区,近年来随着家庭经济水平和免疫预防知识水平的提高,居民为儿童接种疫苗的意愿不断提高,作为预防接种服务主要提供方的社区接种门诊的接种量年均增长高达8.85%,这给社区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和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带来了挑战。此外,由于工作量增加,技术要求提高,但相应的工资待遇、工作认可程度、工作环境等的改善相对滞后而引起的接种门诊工作人员不满已有所体现,可能会影响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因此,研究社区接种门诊医生满意度对提高接种门诊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了解家长对社区预防接种门诊硬件、服务的满意度及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也能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社区接种门诊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通过此次研究,了解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工作状况、社区接种门诊软硬件配备情况、免疫接种覆盖及靶疾病发病及分布、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状况、门诊工作人员满意度及需求、服务对象对相关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改进计免工作不足的对策与措施,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资料来源与方法1、利用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工作常规登记报告系统历年资料,描述性分析社区接种门诊服务情况、接种服务量、免疫覆盖率、不良事件报告发生率、免疫可预防传染病发病及分布特征等。2、抽样调查1567名儿童,对其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主要调查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及对接种门诊服务的满意度。3、抽样调查社区接种门诊165名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对现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薪酬、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和满意度等。主要研究结果(一)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服务状况1、浦东新区设有48家社区接种门诊平均服务面积为25.66平方公里,平均每周服务5.23次,其中街道组平均每周服务6.57次,乡镇组平均每周服务4.68次。2、社区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年平均增加2.87%;业务用房面积年平均增加7.37%,社区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情况逐渐改善,乡镇组达标情况好于街道组。3、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年增长率为4.46%,其中作为免疫接种主要服务对象的0~6岁儿童年增长率为9.56%,尤其外来儿童年增长率为15.24%。4、浦东新区免疫预防接种量年平均增长率达9.84%,社区接种门诊接种量年平均增长率达8.85%。从2007年开始外来儿童各疫苗的接种量超过本市儿童。一类疫苗报告接种率基本均在99%以上,与五苗接种率调查结果一致。5、浦东新区未发现脊灰、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百日咳仅发生过1例,流脑、乙脑发病极少,急乙肝及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风疹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但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水痘疫情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6、水痘发病最多,占65.42%;其次为流腮,占19.29%;第3位是乙肝,占9.51%。发病以0~14岁儿童为主,学生发病最多,其次是幼托儿童。男女性别比为1.58:1。发病高峰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占报告总病例数的60.09%。(二)浦东新区2008-2011年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分析1、浦东新区共报告发生AEFI4255例,平均报告AEFI发生率为52.32/10万。2、AEFI的男女性别比为1.46:1,6岁及以下儿童占92.60%,7~16岁占5.92%。AEFI报告率呈现为高温季节报告率高,寒冷季节报告率低趋势。3、接种当天发生AEFI的占58.90%,接种后1~7天发生的占39.18%。从AEFI发生至被监测系统发现的间隔为1天内的占60.99%,1~7天占30.18%。4、AEFI以发热和局部红肿、硬结为主,占94.29%。在AEFI的转归中,治愈占85.50%,好转占13.84%;后遗症占0.14%,死亡占0.05%,不详占0.47%。(三)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满意度1、在165名调查对象中,年龄中位数为34岁,工龄中位数为3年。2、调查对象认为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收入低,占40.00%;其次是工作环境差,占34.55%;再次是没有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工作没有成就感。3、医生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7.57+1.99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成就感、工作环境满意度、领导认可是影响其满意度的3个因素。(四)浦东新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满意度1、儿童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途径中,选择最多的依次是产院医生、社区医生、电视广播。家长的预防接种问题回答正确率基本在90%以上。2、对于二类疫苗单剂次价格的承受范围,39.21%的家长选择100元以下,41.16%的家长选择100-300元,15.00%的家长选择300-500元,仅4.72%的家长承受范围在500-1000元。3、90.62%的家长认为到预防接种门诊是方便的,53.35%的家长认为门诊的就诊环境好,45.82%的家长认为等候时间过长。30.89%的家长没留意过宣传版面。4、家长最关心的是接种等候时间、接种流程合理性、医生的接种技术,选择的家长比例分别为24.63%、19.97%和19.91%。5、家长对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总体评分,平均为8.02分。讨论1、不断加快门诊规范化建设,但仍不及服务对象增速每年工作人员增加2.87%,门诊面积增加7.37%,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年增长率为4.46%,其中0-6岁儿童年增长率为9.56%,外来儿童年增长率更高达为15.24%,从而导致人员和门诊面积的增加幅度远不及接种量年平均8.85%的快速增加。2、接种量持续增加,接种率保持高位在2004年~2011年期间,浦东新区共完成预防接种13024372剂次,年平均增长率达9.84%,其中社区接种门诊完成接种11265213剂次,年平均增长率达8.85%。浦东新区一类疫苗报告接种率基本均在99%以上。3、免疫可预防传染病基本有效防控,个别病种发病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2011年期间,浦东新区未发现脊灰、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百日咳仅发生过1例,流脑、乙脑发病率极低,急乙肝及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风疹发病率明显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但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水平,水痘疫情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4、部分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特征明显以水痘为最多,其次为流腮,第3位是乙肝。发病年龄以0-14岁年龄儿童为主;发病以学生为主,其次是幼托儿童。发病高峰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5、AEFI报告发生率高AEFI发生率平均为52.32/10万,远高于近期我国其它地区调查结果,且每年AEFI报告发生率较平稳。6、AEFI以发热和轻微局部反应为主,细菌类疫苗总的不良反应报告率高以发热和轻微局部反应为主,占总AEFI报告数的94.29%。病毒类疫苗、细菌类疫苗、非疫苗制品、病毒细菌联合类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依次为23.84/10万、112.54/10万、0.00/10万和330.25/10万,细菌类疫苗总的不良反应报告率高于病毒类疫苗及非疫苗制品。7、AEFI报告地区差异大各接种单位的AEFI报告率分布不均匀,提示AEFI报告发生率可能因不同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监测意识不同而受到影响。8、AEFI监测模式有待改善监测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主要通过主动监测方式得到的新上市使用的DPT-Hib疫苗及DPT-IPV-Hib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为571.76/10万剂次、330.25/10万剂次,可以看出两者差距可以缩小。9、门诊工作人员普遍学历较低,职称较低,工龄不长。10、门诊工作人员满意度总体得分不高工作人员满意度总体得分为7.57-1.99分,接种门诊医务人员普遍认为工作强度较大,有疲劳感。满意度较高的是在同事关系、能力发挥方面,分别达到87.88%和76.97%,最不满意的是工作待遇,不满意率为49.09%。11、工作成就感、工作环境、领导认可是工作人员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作期望与工作实际间存在差异,容易引起不满意;其次,大多数门诊医生对目前的收入水平不满意,认为不能体现自己的劳务价值和技术水平,比同一单位其他岗位收入少,未能体现领导对工作的认可;免疫规划是一项需要长期大量工作的积累才能逐见成效的工作,容易引起门诊医生成就感不强;对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改善方面有所忽略。12、基本满足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需求家长平均19分钟能够到达预防接种门诊,大多数家长认为门诊的就诊环境好,对门诊医生的服务态度、接种技术及接种流程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总体上反映出门诊的布点及配置基本满足了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需求。13、家长对一般的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家长预防接种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基本均在90%以上。对于预防接种后出现的一般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知道该怎么办。几乎所有的家长均表示愿意配合医生定期给孩子接种疫苗。14、门诊运行及家长认知仍存在部分问题门诊总的接种平均排队等候时间为29.1分钟,45.82%的家长认为过长;对于预防接种门诊所张贴的宣传版面,有30.89%的家长从来没有留意过。建议1、加强门诊规范化建设。卫生主管部门应适当调配区域卫生资源,加大人员与经费投入,加强督导工作,同时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增加工作人员参与预防接种工作,加快门诊改建工作,合理增设门诊次数,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预防接种服务。2、加强门诊信息化建设。门诊信息化建设也急需加强,还未使用信息系统的接种门诊应尽快完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工作人员系统操作培训,尽快使用信息系统。3、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重点传染病。依据免疫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特征,今后的工作中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①社区接种门诊注重麻腮风疫苗的接种,同时合理推介二类疫苗水痘疫苗接种,促进流腮和水痘疫情的防控;②依据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做好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是学生及幼托儿童在学在园期间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的防控;③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街道居民和本市儿童的防控工作同样不容放松。4、加强AEFI监测培训督导,提高工作人员监测意识。通过加强培训社区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和相关医务人员,提高AEFI监测意识。同时,改进AEFI监测工作评价方式来进一步促进监测工作。5、推行AEFI主动监测模式,提高监测敏感性。在AEFI监测中进一步探讨行之有效的AEFI主动监测模式并进行推广,从而确保疫苗安全性监测的敏感性,使监测的数据尽可能反映AEFI的实际发生水平,更加客观的反映出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状况。6、改善门诊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收入。建立一个工作量适宜、低噪音的工作环境。同时,适当提高工作福利待遇,兼以采取恰当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方式肯定医生工作,增加其成就感和被认可程度。7、合理安排岗位,作好职业规划。从发挥才能、享有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角度出发,合理安排门诊工作岗位,规划好工作人员职业发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发展的主力军。8、改进宣传方式。改变目前以张贴宣传版面为主的知识宣传模式,采取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如发放“免疫规划知识问答”小册子、放映知识短片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免疫规划核心知识和信息的知晓率。

常利民,王华庆[9](2011)在《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规范处理和科学鉴定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总库(2000~2010年),对获得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合格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2篇文献的76例个案,其中男性56例,女性20例,男女性比例为2.8:1。发病年龄最大69岁,最小仅出生1d,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共涉及17种疫苗,54例为接种灭活疫苗,20例为接种减毒活疫苗,2例为同时接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其中居前三位的是人用狂犬病疫苗(14例)、乙型肝炎疫苗(1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8例)。接种疫苗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最短1min,最长4h,中位数时间为10min。最终结局有9例死亡,67例痊愈。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或丧失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结论报道的文献中,87.3%的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发生于接种后30min内,接种后应至少留观30min,接种后4h内仍要注意受种者身体情况。接种医生应掌握过敏性休克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应重点关注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或丧失等症状和体征。

尹遵栋[10](2011)在《部分地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Japanese Encephalitis, JE)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通常<10岁儿童最为易感,在无脊髓灰质炎后,乙脑是导致亚洲儿童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和残疾的首要原因。部分流行区广泛开展了乙脑疫苗(JE Vaccine, JEV)接种后,年龄分布特征出现了变化,大龄儿童和成人病例构成比增加。2006年7月,我国山西省运城市发生乙脑爆发疫情,由于病例年龄较大、病死率高等特点,从而引起社会和卫生系统的广泛关注。由于国内外缺乏系统、完整的成人乙脑发病率、病死率等资料,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关于成人乙脑预防控制的经验,因此,研究成人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如何开展防控等问题亟需解决。本研究在成人乙脑报告病例数较为集中的山东省淄博市和河南省洛阳市,开展了以乙脑实验室检测为基础的急性脑炎综合征(Acute Encephalitis Syndrome,AES)监测,以了解AES病例发病率,成人乙脑发病率;对2009年、2010年实验室确诊的乙脑病例,调查其急性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非直接)费用,并进一步随访调查2009年乙脑病例后遗症发生情况,以及有后遗症的病例在1年内的直接费用和非直接费用;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明确成人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危险人群,即需要干预的人群;调查各级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EPI)相关单位的疫苗接种成本,计算每剂EPI疫苗接种所需的操作成本;建立Markov模型,模拟10万人的成人队列接种乙脑疫苗,计算预防接种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本次研究发现,在监测时段内,全人群AES病例发病率为11.03/10万-13.46/10万;≥40岁人群乙脑发病率在1.20/10万~2.57/10万;≥40岁乙脑病例的临床症状、病死率,相对于低年龄人群,更为严重。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单因素分析,职业为农民,其发病危险是非农民的1.86倍;在固定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家里或邻居养猪者其发病危险是不养猪的21.32倍;不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在农村、职业为农民、家里或邻居养猪等变量与乙脑发病相关。向成人队列(10万人)接种2剂次乙脑疫苗,相对于不接种疫苗的人群队列,可减少48.8例乙脑病例,12.2例死亡,14.6例残疾病例,共减少164.9个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减少疾病负担4,944,635.5(?)。接种2剂乙脑疫苗,每避免1例乙脑的接种成本为84,322.9元;每避免1个DALY的接种成本为24,945.1元;从卫生系统的角度,成本效益比为4.59:1,净收益为-3,217,327.4元,不具有成本效益;从社会的角度,其成本效益比为0.83:1,净收益为831,355.1元,而有成本效益。是否接种第2剂疫苗和乙脑发病率这两个变量对模型影响较大。模型中最好的情景,即选取发病率最高值、只接种1剂疫苗、疫苗效力最高值、贴现率最低值时,避免1例乙脑和1个DALY的成本分别为25,519.8元和4,686.7元,从卫生系统角度,接种1剂疫苗的净收益为正值(55,880.7元),具有成本效益。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在淄博、洛阳市成人乙脑发病率虽低于乙脑疫苗应用前儿童乙脑发病率,但已高于当地目前的儿童发病率。≥40岁人群乙脑病例,临床表现要比<40岁组病例更为严重,成人乙脑病例的预后更差。对一般成人人群进行乙脑疫苗接种,从社会角度看,具有成本效益,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有“非常高的成本效益”标准,但从卫生系统角度看,不具有成本效益。如果对职业为农民,家里或邻居养猪的高危人群进行乙脑疫苗接种,则从卫生系统角度和社会角度均具有成本效益。本研究建议对成人病例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向居住在农村的成人免费接种1剂的乙脑疫苗,特别是要向家庭或邻居养猪或居住在养猪场附近的人群推荐接种疫苗。本研究明确了成人乙脑的发病率,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哪些人群应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及是否具有成本效益等问题。这些结果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研究成人乙脑防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接种乙脑疫苗偶合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接种乙脑疫苗偶合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空间扫描和空间回归的甘肃省乙脑发病空间聚集性及与气象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乙脑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空间统计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资料来源
        2.2.1 乙脑病例数据
        2.2.2 气象数据
        2.2.3 社会经济数据
        2.2.4 电子地图数据
        2.2.5 甘肃省乙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2.3 研究方法
        2.3.1 克里金插值法
        2.3.2 空间权重矩阵
        2.3.3 空间自相关
        2.3.4 空间扫描
        2.3.5 空间回归模型
    2.4 统计软件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甘肃省2005—2018 年乙脑发病概况
        3.1.1 总体发病概况
        3.1.2 空间分布概况
    3.2 甘肃省2005—2018 年各县区气象和社会经济因素概况
        3.2.1 甘肃省2005—2018 年各气象和社会经济指标年均值的空间分布
        3.2.2 甘肃省各年份县区层面各气象和社会经济指标水平概况
    3.3 甘肃省2005—2018 年空间扫描分析结果
    3.4 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回归分析结果
        3.4.1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的选择
        3.4.2 基于OLS、SLM和 SEM模型的参数估计
        3.4.3 地理加权回归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甘肃省乙脑发病概况
    4.2 甘肃省乙脑空间扫描概况
    4.3 三种回归模型拟合效果
    4.4 气象及社会经济因素对乙脑的影响
        4.4.1 气温对乙脑的影响
        4.4.2 日照时长对乙脑的影响
        4.4.3 相对湿度对乙脑的影响
        4.4.4 气压对乙脑的影响
        4.4.5 降水对乙脑的影响
        4.4.6 社会经济因素对乙脑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79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纠纷案例分析——以司法裁判文书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时间分布
    (二)地区分布
    (三)案件受害人相关情况分布
    (四)医疗鉴定结论或法院认定结果
        1.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偶合症
        3.接种事故
        4.疫苗质量事故
    (五)疫苗类型及其安全性
    (六)疫苗生产商、销售商、接种机构、医疗机构的过错参与度
    (七)人身损害赔偿或补偿数额
三、结论与讨论
    (一)正规来源疫苗安全性很高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接种事故多发生于1岁以下婴儿和6岁以下儿童
    (三)预防接种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有待完善和创新
四、建议

(3)陕西省宝鸡市2004-2016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地区分布
    2.3季节分布
    2.4 人群分布
3 讨论

(4)宿迁市2015-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免疫预防发展史
    1.2 我国免疫预防发展史
    1.3 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
    1.4 选题依据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可行性分析
    2.5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AEFI病例的人群特征
    3.2 AEFI病例的发生时间
    3.3 AEFI病例的时间间隔
    3.4 疫苗种类
    3.5 报告地区分布
    3.6 接种途径
    3.7 临床症状
    3.8 反应分类
    3.9 住院情况
    3.10 需要调查的AEFI病例特点
    3.11 AEFI系统监测指标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AEFI病例人群构成分析
    4.2 AEFI病例的报告时间分析
    4.3 AEFI病例的报告地区分布
    4.4 AEFI病例接种疫苗的种类和发生率分析
    4.5 AEFI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就诊情况分析
    4.6 AEFI病例的反应分类及住院和转归情况分析
    4.7 AEFI监测系统监测指标分析
第五章 建议与对策
    5.1 针对AEFI病例特征和接种疫苗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5.2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AEFI的正确认识
    5.3 强化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5.4 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减少AEFI的发生
    5.5 加强对AEFI监测系统的考核和评价
    5.6 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减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损失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5)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相关概念界定
    (一) 疫苗
    (二) 预防接种
    (三) 预防接种损害
    (四)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
二、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的正当性
    (一)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是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
    (二)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基本责任
    (三)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是充分保障疫苗接种受害人权益的基本手段
    (四)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
三、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立法及其实施情况
    (一)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济立法基本内容
    (二)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济实施情况
    (三)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存在的不足
四、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立法域外考察与经验借鉴
    (一) 域外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立法基本情况
    (二) 域外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五、完善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 出台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专门立法
    (二) 由财政划拨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专项资金
    (三) 明确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内容
    (四) 细化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程序
    (五) 推动预防接种损害救助的社会参与
    (六)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或主持)的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背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我国乙脑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概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乙脑与气象相关因素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概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我国乙脑发生的风险预测研究
    概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主要创新点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服务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对象及调查内容
    (二) 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 质量控制
    (四) 技术路线
    (五) 指标定义
四、研究结果
    (一) 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服务状况
        1、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现状
        2、预防接种覆盖情况
        3、部分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特征分析
    (二) 浦东新区2008-2011年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分析
        1、AEFI报告率情况
        2、AEFI的制品种类分布
        3、AEFI的产品分布
        4、AEFI的分布特征
        5、AEFI临床表现及转归
    (三) 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满意度调查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对职业相关因素的评价
        3、认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预防接种门诊总体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 浦东新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满意度
        1、一般情况
        2、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度及态度
        3、家长对预防接种门诊的满意度
五、讨论
    1、不断加快门诊规范化建设,但仍不及服务对象增速
    2、接种量持续增加,接种率保持高位
    3、免疫可预防传染病基本有效防控,个别病种发病呈现上升趋势
    4、部分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特征明显
    5、AEFI报告发生率高
    6、AEFI以发热和轻微局部反应为主,细菌类疫苗报告率高
    7、AEFI报告地区差异大
    8、AEFI监测模式有待改善
    9、门诊工作人员普遍学历较低,职称较低,工龄不长
    10、门诊工作人员满意度总体得分不高
    11、工作成就感、工作环境、领导认可是工作人员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2、基本满足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需求
    13、家长对一般的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14、门诊运行及家长认知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建议
    1、加强门诊规范化建设
    2、加强门诊信息化建设
    3、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重点传染病
    4、加强AEFI监测培训督导,提高工作人员监测意识
    5、推行AEFI主动监测模式,提高监测敏感性
    6、改善门诊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收入
    7、合理安排岗位,作好职业规划
    8、改进宣传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9)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1文献纳入标准
        1.2文献排除标准
    2检索策略
        2.1数据库检索
        2.2 其他方式检索
    3 索引检索
    4文献筛选与提取
结果
    1文献纳入情况
    2性别、年龄分布
    3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疫苗种类
    4接种疫苗与过敏性休克症状出现间隔时间分布
    5转归情况
    6临床表现
讨论

(10)部分地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一)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
    (二) 乙脑和急性脑炎综合征监测现状
    (三) 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四) 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五) 开展成人乙脑研究的必要性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地区
    (二) 病例监测
        1、病例定义
        2、病例报告和调查
        3、病例标本采集和检测
    (三) 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选择
        2、对照选择
        3、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四) 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1、乙脑病例的费用调查
        2、免疫成本调查
        3、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五)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
    (一) 调查员培训及实验室检测
    (二) 现场督导
    (三) 实验室检测复核
    (四) 病例调查和资料收集
六、结果
    (一) AES病例、成人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1、AES病例监测基本情况
        2、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
        3、AES病例中乙脑实验室检测结果
        4、成人乙脑病例和儿童乙脑病例临床表现比较
    (二) 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2、单因素分析
        3、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三) 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1、成人乙脑病例费用
        2、疫苗接种的成本
        3、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七、讨论
    (一) AES病例、成人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
    (二) 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三) 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八、建议
九、创新性与局限性
    (一) 创新性
    (二) 局限性
十、下一步设想
    (一) 持续开展AES监测
    (二) 开展乙脑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三) 将理论结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附表
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接种乙脑疫苗偶合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空间扫描和空间回归的甘肃省乙脑发病空间聚集性及与气象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崔旭东. 兰州大学, 2021(09)
  • [2]79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纠纷案例分析——以司法裁判文书为视角[J]. 张彩霞,谭妙婵,温菊香. 中国卫生法制, 2020(01)
  • [3]陕西省宝鸡市2004-2016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J]. 李红兵,付海龙,何微,胡晓倩,高娟,严钏元,田辉,杨晓敏. 医学动物防制, 2019(05)
  • [4]宿迁市2015-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D]. 周芬丽. 东南大学, 2018(12)
  • [5]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 章瀚予. 西南大学, 2015(08)
  • [6]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预测研究[D]. 王利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2)
  • [7]山东省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张英洁,张伟燕,宋立志,许青,肖作奎,李震.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3(01)
  • [8]浦东新区社区接种门诊服务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沈奕峰. 复旦大学, 2012(03)
  • [9]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J]. 常利民,王华庆.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04)
  • [10]部分地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D]. 尹遵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2)

标签:;  ;  ;  ;  ;  

乙型脑炎疫苗合并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