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推出气象数据信息显示屏

华创推出气象数据信息显示屏

一、华创推出气象数据信息显示屏(论文文献综述)

马婧舒[1](2018)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自动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对气象预测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准确的气象预测依赖于精确性高、稳定性好的气象观测数据,因此,近年来对气象观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象站维护困难或人员难以长期生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气象数据的采集,使气象数据的时间密度和空间密度都难以达到精准预测的需要。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无人值守、无需经常维护的自动无人气象站,解决了传统气象站中,部分气象站难以维护和数据采集的问题。随着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到气象监测领域成为了可能,因此,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自动气象站越来越受到气象学界的重视。本文对自动气象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列举了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些自动气象站系列。同时,指出我国自动气象站存在系统开放程度不高、不同厂家兼容性差、扩展性差和主要元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根据我国自动气象站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STM32单片机和GPRS技术设计一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系统,以实现降低能耗、提高性能的目的。从主要功能和组成结构两方面分析了该系统软件的需求,并确定了嵌入式自动气象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对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分别进行了详细设计,硬件系统主要是对其主控模块、气象要素采集模块、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模块的硬件设施进行了选择和设计;依托硬件设计的结果,详细阐述了嵌入式软件的实现机制,并对其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通信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最终,完整的设计出了该嵌入式自动气象信息系统,并且该系统顺利的通过了对各项功能的测试。通过本文的研究,克服了传统气象站信息采集系统的一些缺点,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的自动化,并大大提高了其实时性,而且具有体积小、能耗低、采集和处理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符合我国气象监测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应用前景广阔。

孙琳[2](2018)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绩效评价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是国家及各级政府为实现特定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的政策目的而设立,投资领域专注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性产业。通过母子基金模式,实现放大国有资本财政资金的集成效应,以更好的在推动重大战略实施、重大产业发展以及促进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中发挥国有资本财政资金的引领示范作用。然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产业引导”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导向性特点,导致其与基金管理机构的收益导向存在天然的矛盾与抵触。由于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价机制,相关部门在评价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成效时难以取得基金管理机构的认同,同时公众也难以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如何有效运用国有资本财政资金,规范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运营管理,有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提升各类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配置效率,建立一套公正、合理、客观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是当前亟需研究并解决的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公共财政效用、政府投资项目绩效、产业聚集效应、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政府所期望达到的政策目标,总结出我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所应具有的特点,进而提出应以产业引导效应为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并从政策目标、经济效益、管理效能等多维度,构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对区域内产业发展成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以成都市平板显示产业以及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案例,对本文建立的绩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实例验证。冀望能为目前普遍困扰各级政府和基金管理机构的绩效评价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我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更规范有序的发展。

李鑫[3](2016)在《自动气象监测系统设计控制软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日常生活中,气象信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气象信息的获取手段多种多样。随着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自动气象监测系统由于其体积小、功耗低、性能稳定、易于维护等特点,在气象信息采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嵌入式技术和MEMS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充分调研,设计了一套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硬件部分采用嵌入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进行了传感器选型和接口电路设计,控制核心选型,硬件预留接口设计等;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原理,该原理将软件的不同功能模块相互分离,使软件具有易于维护、可裁剪等特点,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各传感器驱动程序、数据采集程序、终端命令处理程序、气象数据显示程序以及操作系统等。测试结果表明,本套气象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气象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等气象要素的采集、存储、显示、传输等功能,同时本套气象监测系统具有智能化、精度高、体积小、性能稳定等特点,能够应用于各种气象监测环境中去。本课题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MEMS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研制符合生产需求的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对于推动国内气象行业以及需求准确气象信息的相关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实现气象信息准确高效的采集、传输,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航空航天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龙[4](2014)在《多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系统及便携式显示终端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某些气象探测领域,获取温度和湿度数据对于气象灾害预警、数值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监测都是极其重要的。在一些测量环境中,需要多路数据的采集来获取温湿度详细分布情况。有些测量现场需要查看温、湿度数据走势并加以存储,在地面气象站的多点观测,以及在气象探测飞机机载拖拽式测量中,使用PC观测和存储实时数据,仪器体积、重量和功耗都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需求,因此这些场合需要使用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的采集系统和显示终端。本文针对地面气象站多点观测以及气象探测飞机机载拖拽式测量场合,提出了一种基于HIH-5031湿度传感器和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前端采集方案,通过FPGA并行接收多路前端传来的温度和湿度数据,经FPGA处理后发送至基于ARM11处理器的显示终端,ARM11处理器终端运行嵌入式Linux系统,通过运行Qt/Embedded程序来实现实时数据波形的显示,该系统中安装有SQLite3数据库,用于存储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多路采集的方案有利于准确反应所测环境参数的实际分布情况,并可提出个别传感器的偶然误差数据。在试验箱中,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与光学冷镜式露点传感器对比测试。常规温湿度情况下,其相对湿度误差小于2%,温度误差小于0.18℃,且传感器电路响应速度快,实时波形显示界面准确、稳定。系统可用于地面气象站多点观测和机载拖拽式的测量场合。

伊跃[5](2014)在《基于Zigbee的超声测风与风电监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依赖日渐增强。地下资源供应不足等难题日益突出,新能源开发与能源安全有效使用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众多新能源中,风能以无污染、高储量、使用便捷等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然而由于风能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风电场的气象数据精确测量以及风电场的有效监控成为了风电产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开展了基于Zigbee的无线网络化超声测风装置的开发以及基于风速预测为基础的风电监控系统的研究工作。本文在介绍了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首先对不同风电监控系统的原理进行了对比,确定了适合本课题的网络化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模型;其次,将Zigbee技术应用于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网络化风电场测风装置,装置采用C8051F120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风速风向的高精度测量。然后,对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远程风电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并重点研究了基于马尔科夫的改进风速预测模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可利用Zigbee网络实现数据采集装置的数据读取与节点监控,并依据该数据实现风场预测进而提供风电机组运行参考信息。最后,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对基于Zigbee的超声测风装置与风电场监控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Zigbee的超声测风装置与监控系统可有效实现风速风向数据的高精度采集、数据的准确实时传输、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风速预测精度达到较高标准。基于Zigbee的超声测风装置与监控系统可实现风电场气象数据的高精度采集,可在风电场风机布点变化时自动进行网络重建,可高效进行风电场风机定位监控以及风电场风速准确预测。本文实现的系统方案,特别是基于Zigbee的无线网络化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为风电系统的风功率预测及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解决方案。

莫智勇[6](2013)在《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文中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和生产要素流动性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社会公共空间,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汇聚地,也是现代经济与社会活动最重要的载体。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认知和感受的综合反映,是形象信息的受众对于城市综合因素在情感与态度上的心理反应。城市形象是一种城市的无形资产,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国城市化、信息化的进程加剧,导致了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力与城市竞争力成了城市良好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连通着社会受众和城市形象信息的传达与反馈,是城市形象形成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媒介社会的传播特性使城市形象传播变成时代特征,由大众媒体塑造和传播“象征性现实”的城市形象同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媒介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最主要工具,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等一系列因素都将影响着城市形象最终的传播效果。当下,数字新媒体与网络社交化媒介工具的普及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以传统媒体为主的信息传播环境,使传播信息的传受关系与沟通模式在不断地变革中。基于媒介融合与创意传播大背景下的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研究,不仅是城市形象影响力传播的需要,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现实迫切需求。因此,如何进行城市形象的有效传播,以提升城市形象的传播力,自然有着其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跨学科视野、多专业角度出发,运用理论阐释推理与案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城市形象传播及其传播力的相关要素进行解读;接着比较分析城市形象传播实践运作机制与模式等问题,然后运用SWOT方法、USP观点、CIS原理以及“钻石模型”战略理论,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传播模式演进的路径作了深入探讨;最后对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机制与策略模式进行了具体的的阐释。具体地说,本文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假设。与此同时,还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回顾了城市形象的起源与历史沿革,对国内外城市形象传播的研究视角及观点作了简略梳理;并对城市形象传播力等相关概念进行解读,着重阐述了城市形象传播与城市形象传播力互动关系、城市形象传播力与城市竞争力的互动关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创意传播形态与城市形象传播力的关系。第二部分以描述与解释型思路为出发点,运用传播学中“5W模式”理论对目前城市形象传播实践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把脉;并从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视角,深入地剖析了城市传播实践活动和城市形象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然后分别选择韩国首尔和中国杭州两个代表中外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案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从中探寻城市形象传播运作机制与模式策略上的有益启示。第三部分是以策略解决型为思路进行探析。阐述从媒介融合现象和新媒介传播形态及模式演变的时代背景,如何运用波特“钻石模型”战略理论、“USP”定位理论、城市形象CIS战略系统等,分别从战略上和策略上论述了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的实践思路与运作机制的可能。并就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的形成、作用、提升策略模式进行了理论归纳与模型架构。其间重点探讨的是,媒介融合与创意传播形态及方式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策略分析与运作模式的构建。从媒介主体策略、传播内容策略、媒介工具策略和传播模式策略出发,进而实践公关传播活动策略、整合营销活动传播策略、互动创意传播策略等模式的研究,为我国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提供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的对策研究成果资源。

陈旸[7](2013)在《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及外推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功率特性测试是风电机组形式认证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评价风电机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风电机组在不同风况下的功率输出情况,并预算出风电机组的年发电量。但是国际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表明功率特性曲线的外推方法,使功率特性测试的预算能力降低。因此,在对风电机组进行功率特性测试的基础上,对功率特性曲线外推、估算年发电量的具体方法的完善是当前进行功率特性形式认证的主要任务。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理论的优化算法,它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并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多目标优化和模糊控制系统的优化领域。本文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功率特性曲线外推,将每个数据点定义为一个粒子,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实际数据基础上的外推数据点,并证明其可信度。本文对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依据IEC61400-12标准提出了现场测试的基本方案,并依据方案实地进行功率特性测试,对试验场地进行场地评估,选定风机以及测风杆位置,对选定风电机组进行功率特性测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实际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对功率曲线进行外推,获得完整的测试数据,从而推算出完整、准确的年发电量。利用真实数据与推算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证明外推法的可信性。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功率特性测试外推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有限的数据进行外推,获得完整的功率特性曲线,从而实现功率特性测试估算的目的。

周启强[8](2012)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网存在站点分散,功能单一、操作复杂,不够直观方便等缺点;且各站点独立运行,无统一数据管理的业务平台,无法按服务需要去查询统计实时和历史数据,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运行监控及实现全区共享资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监测数据的使用效益未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作者根据气象工作的实际业务需求,通过现状分析调研和研究相关技术,以广西业已建成的气象通信业务宽带网为基础,在保证土壤水分观测站资料质量和加强数据控制的前提下,设计并实现了适于广西各级气象部门业务应用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Web开发,系统构建采用C/S (Client/Server)和B/S(Browser/Server)多层模式相结合,站点地图利用MapInfo绘制,站点信息数据库用SQL Server建库;同时,数据库访问组件提供了可用来进行系统研制开发的ADO和ASP技术。该服务平台用C++Build语言编写相应服务器端和用户端软件,将全区建成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资料通过统一的业务平台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站点资料以图表方式在网络上共享。不仅能为各地气象部门及时获取相关辖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努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一个直观、方便、快捷的基础性业务平台;同时也能促进基层气象台站技术人员的维护保障能力,使他们随时能掌握土壤水分观测站运行情况,及时主动去开展维护工作,有效保障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运行。

陈康奇[9](2011)在《基于无线网络的风速风向测量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风速、风向的测量在气象预报、环境监测、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相比传统的人工观测,数字化、智能化的气象仪器在观测精度、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本文设计了一套运用于交通气象站的风速风向测量系统,选用了以压力传感器作为探头的测风方式,分析了ZigBee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结构,构建了基于交通气象站的无线传感网络模型。本文研究了一种压力式测风装置,通过采集4路差压信号结合神经网络算法推算出实际风速风向值,经过实验验证了其测量的可行性,完成了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以主控芯片Atmega128和无线传感模块CC2420为核心,实现了对风压及其相关量的采集、模数转换、风速风向计算、无线收发以及液晶显示等功能。整个系统作为交通气象站无线传感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能够和其他气象要素采集模块协同工作,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和协调节点的通信,将气象数据汇总到交通气象站数据库。将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运用到交通气象站中,实现了气象信息采集、管理、发布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大大提高了气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整个系统在精度、功耗、抗干扰等方面也有较大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许燕[10](2011)在《基于CAN总线的灌区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文中认为在灌区管理中,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确定河源来水量、作物的需水量是实现灌区用水量的科学调配的基础。灌区自然环境恶劣,观测点多且布局分散。我国目前使用的大部分灌区气象信息观测设施落后、数据传输不稳定、系统后期维护难度大且费用高,已远不能达到现代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分析灌区水量调配对气象信息监测的需求,研究低成本的灌区气象信息采集处理系统,设计软硬件系统并开发相应的产品用于灌区水量的科学调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灌区气象观测点多布置于人烟稀少地区,采用无线通信传输数据信号易受干扰,传输过程不稳定,因此在灌区内选用有线通信方式十分必要。对比传统RS-232和RS-485等有线传输方式,CAN总线具有以下优势:基于报文的多主工作方式、数据的传输速率高且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通用性强、性价比高等。因此,本文根据灌区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自身的特点,将CAN总线通信技术运用至灌区气象要素的观测及数据传输系统中,CAN通信模块选用Microchip公司的带SPI接口的新型CAN控制器MCP2515。本设计由各观测节点、CAN适配卡和上位机等构成。其中观测节点单元包括气象数据采集模块、主控单元以及CAN通信模块,主要完成灌区气象要素的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数据发送等任务;使用TI公司的MSP430F169微控制器作为气象数据采集模块的主控芯片,Microchip公司的CAN控制器MCP2515和接收器82C250构成CAN通信模块;CAN适配卡完成CAN总线数据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程序设计方面使用C语言完成对气象传感器的信号处理、CAN通信模块报文的发送和接收以及CAN适配卡的程序设计。此外,上位机灌区气象数据管理软件使用VB6.0进行软件开发,实现灌区气象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等。试验表明:对于观测点分布区域广、布局分散,数据传输频率高、单次传输量小的灌区气象数据,使用基于报文的CAN总线技术能实现各种气象数据实时、稳定的传输,可根据当地情况自行选择观测节点数量,节约了投入成本,解决了我国灌区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是灌区气象信息观测及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二、华创推出气象数据信息显示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创推出气象数据信息显示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自动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功能与方案设计
    2.1 自动气象站系统功能
    2.2 自动气象站组成结构
    2.3 自动气象站硬件方案设计
    2.4 软件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详细设计方案
    3.1 主控模块
    3.2 气象要素采集模块
    3.3 通讯模块
    3.4 数据存储模块
    3.5 人机交互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式软件详细设计方案
    4.1 功能结构设计
    4.2 软件实现机制
    4.3 中断系统
    4.4 定时任务调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实现
    5.2 数据存储的实现
    5.3 人机交互接口的实现
    5.4 通讯系统的实现
    5.5 测试内容和步骤
    5.6 测试结果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绩效评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2.1 研究内容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产业聚集理论
        2.1.2 公共财政理论
    2.2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
        2.2.1 绩效评价理论
        2.2.2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
    2.3 国内外政府引导基金绩效的相关研究
        2.3.1 国外政府引导基金绩效的研究
        2.3.2 国内政府引导基金绩效的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我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发展现状
    3.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基本模式
        3.2.1 运作模式
        3.2.2 资金来源
        3.2.3 管理模式
    3.3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特点和优势
        3.3.1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特点
        3.3.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优势
    3.4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意义
    3.5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存在的问题
4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评价体系设计
    4.1 绩效评价的目标
        4.1.1 政策目标
        4.1.2 经济目标
        4.1.3 管理目标
    4.2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评价方法
        4.2.3 指标选择
        4.2.4 指标体系
        4.2.5 指标权重
5 案例绩效评价分析
    5.1 成都市平板显示产业投资绩效评价分析
        5.1.1 平板显示产业基本情况
        5.1.2 成都市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概况
        5.1.3 成都市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模式
        5.1.4 成都市平板显示产业投资绩效评价
        5.1.5 成都市平板显示产业投资绩效评价分析
    5.2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绩效分析
        5.2.1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概况
        5.2.2 大基金项目投资情况
        5.2.3 大基金投资方式
        5.2.4 大基金投资绩效评价
        5.2.5 大基金投资绩效评价分析
    5.3 案例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自动气象监测系统设计控制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国内自动气象站发展现状
        1.2.2 国外自动气象站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3.1 设计指标
        1.3.2 论文组织
第二章 气象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2.1 系统要求
    2.2 硬件选型方案
    2.3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象监测系统的硬件选型
    3.1 硬件系统选型原则
    3.2 气象传感器硬件选型
        3.2.1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选型
        3.2.2 气压传感器模块选型
        3.2.3 风速风向传感器选型
        3.2.4 雨量计模块选型
    3.3 系统控制核心选型
    3.4 气象传感器与主控板框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象监测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4.1 软件原则及任务划分
    4.2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4.2.1 Linux操作系统
        4.2.2 SQLite数据库
    4.3 传感器驱动程序
        4.3.1 ⅡC总线协议
        4.3.2 Linux操作系统ⅡC接口实现
        4.3.3 温湿压风速风向驱动实现原理
        4.3.4 雨量计驱动实现原理
    4.4 气象数据获取程序设计
    4.5 终端命令服务程序设计
        4.5.1 系统服务程序执行流程
        4.5.2 系统通信协议
        4.5.3 终端命令服务程序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象监测系统界面程序设计
    5.1 QT架构
    5.2 软件界面设计
        5.2.1 系统启动和配置界面
        5.2.2 气象数据显示界面
    5.3 软件界面设计原理
        5.3.1 shell_HSS程序实现原理
        5.3.2 intelli_HSS程序实现原理
    5.4 系统自启动脚本程序设计
    5.5 系统自动化运行流程介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整体测试
    6.1 软件测试
        6.1.1 单元测试
    6.2 软硬件整体测试
        6.2.1 温湿度传感器测试
        6.2.2 气压传感器测试
        6.2.3 风速风向传感器测试
        6.2.4 雨量计测试
    6.3 设计结果和测试指标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多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系统及便携式显示终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温湿度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1.2.1 湿度传感器发展现状
        1.2.2 温度传感器发展现状
        1.2.3 自动气象站中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
    1.3 嵌入式系统及GUI的发展
        1.3.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1.3.2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基于ARM处理器的传感器采集前端设计
    2.1 温湿度采集前端总体方案
    2.2 微控制器的选择及最小系统设计
        2.2.1 微控制器STM32简介
        2.2.2 STM32最小系统设计
    2.3 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2.3.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2.3.2 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2.3.3 模数转换器电路设计
    2.4 通信模块设计
        2.4.1 RS232串口通信模块
        2.4.2 SPI通信协议简介
    2.5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系统程序设计
        2.5.1 软件开发工具简介
        2.5.2 STM32程序总体流程图
        2.5.3 STM32系统初始化
        2.5.4 温湿度采集程序设计
        2.5.5 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2.6 测试结果
        2.6.1 湿度测试
        2.6.2 温度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PGA的并行采集系统设计
    3.1 总体设计方案
    3.2 硬件系统设计
        3.2.1 FPGA简介
        3.2.2 Cyclone Ⅱ芯片简介
        3.2.3 Quartus Ⅱ及FPGA开发流程简介
        3.2.4 FPGA硬件电路组成
    3.3 多路UART模块设计
        3.3.1 Verilog HDL语言简介
        3.3.2 UART时序结构分析
        3.3.3 总体模块设计
        3.3.4 UART接收模块设计
        3.3.5 UART发送模块设计
        3.3.6 顶层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概述
    4.1 嵌入式显示终端总体设计方案
    4.2 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介绍
        4.2.1 嵌入式微处理器S3C6410简介
        4.2.2 显示终端平台简介
    4.3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4.3.1 嵌入式系统概述
        4.3.2 嵌入式系统选择因素
        4.3.3 几种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Qt/Embedded软件设计
    5.1 人机接口和Qt简介
    5.2 开发环境搭建
        5.2.1 Linux系统平台搭建
        5.2.2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5.2.3 交叉编译版本Qt的安装
        5.2.4 SQLite3数据库安装
        5.2.5 其它开发工具简介
    5.3 Qt/Embedded程序设计
        5.3.1 软件功能概述
        5.3.2 使用Qt Designer设计界面的方法
        5.3.3 Qt Designer设计工程文件结构介绍
        5.3.4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5.3.5 实时波形绘制的实现
        5.3.6 数据库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Zigbee的超声测风与风电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2.1 风电场气象数据采集装置
    2.2 风电场数据通信装置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2.2.2 基于 Zigbee 的风电场数据通信装置
    2.3 风电场监控系统的 C/S 架构方案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 ZIGBEE 的超声测风装置设计
    3.1 风电场数据采集装置硬件设计
        3.1.1 C8051F120 处理器
        3.1.2 电源模块
        3.1.3 通信模块
        3.1.4 显示模块
        3.1.5 JTAG 电路
        3.1.6 控制电路
    3.2 风电场数据通信装置硬件设计
        3.2.1 CPU 电路
        3.2.2 射频电路
        3.2.3 外设电路
    3.3 系统实物图
    3.4 总结
第4章 基于 ZIGBEE 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数据采集装置软件设计
        4.1.1 系统初始化
        4.1.2 系统主程序及中断设计
    4.2 数据通信装置软件设计
        4.2.1 Zigbee 协议栈简介
        4.2.2 网络协调器软件设计
        4.2.3 网络路由器/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4.3 风电场监控系统设计
        4.3.1 风电场监控系统框架与监控需求
        4.3.2 监控系统工作流程
    4.4 风电场风速预测模型
        4.4.1 基于马尔科夫的改进风速预测模型
        4.4.2 小波分解与重构
        4.4.3 ARMA(p,q)预测模型
        4.4.4 马尔科夫状态转移
        4.4.5 模型验证
        4.4.6 多种方法比较与误差验证
    4.5 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数据采集装置以及通信装置测试分析
    5.2 风电场监控系统测试分析
        5.2.1 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5.2.2 监控系统数据分析
        5.2.3 监控系统远程控制
        5.2.4 监控系统用户使用记录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中外城市形象研究成果综述
        1.2.2 城市形象与营销传播研究综述
        1.2.3 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综述
        1.2.4 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1.2.5 波特产业“钻石模型”理论综述
        1.2.6 SWOT战略分析法理论综述
        1.2.7 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综述
    1.3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目标
        1.3.3 内容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路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与路径
2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传播力
    2.1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传播力涵义
        2.1.1 城市形象内涵与特征
        2.1.2 城市形象综合体的构成
        2.1.3 城市形象传播力内涵与特征
    2.2 大众传播与城市形象传播力关系
        2.2.1 媒介城市与城市形象
        2.2.2 媒介传播与城市形象
        2.2.3 基于媒体的城市形象传播力
    2.3 城市形象传播力与城市竞争力关系
        2.3.1 城市文化
        2.3.2 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
        2.3.3 形象传播力是城市竞争力重要组成
    2.4 创意城市与城市形象传播力
3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原因
    3.1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实践现状扫描
        3.1.1 城市形象传播主体现状
        3.1.2 城市形象传播内容现状
        3.1.3 我国城市形象传播媒介形式现状
        3.1.4 城市形象营销活动传播现状
        3.1.5 城市公关传播现状
        3.1.6 城市形象传播受众现状
        3.1.7 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现状
    3.2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3.2.1 传播主体问题
        3.2.2 传播内容定位问题
        3.2.3 传播媒介形式问题
        3.2.4 城市活动公关营销问题
    3.3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城市定位未尽特色与缺乏前瞻性
        3.3.2 城市化进程转型与传播管理力度不足
        3.3.3 城市传播认识滞后与形象传播实践缺乏战略性
4 中外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比较研究
    4.1 国外城市形象传播案例分析——以韩国首尔市为例
        4.1.1 传播主体策略
        4.1.2 传播内容策略
        4.1.3 传播形式策略
        4.1.4 首尔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模式小结
    4.2 国内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案例分析——以中国杭州市为例
        4.2.1 杭州城市形象传播力形成策略
        4.2.2 杭州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
    4.3 中外城市形象传播模式比较分析和启示
        4.3.1 城市形象传播战略机制比较
        4.3.2 其他城市形象传播实践分析与启示
5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对策
    5.1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传播发展分析
        5.1.1 媒介融合现象与信息大传播
        5.1.2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业发展
        5.1.3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模式演进
        5.1.4 媒介社会的全媒体与全传播
    5.2 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战略分析
        5.2.1 城市形象传播的“钻石”理论模型分析
        5.2.2 “USP”理论与城市形象传播力定位论
        5.2.3 CIS战略理论在城市形象应用分析
    5.3 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策略分析
        5.3.1 融合时代城市形象传播力的媒介策略
        5.3.2 融合时代城市形象公关传播活动策略
        5.3.3 媒介融合背景下城市形象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5.3.4 融合时代新媒介形态与全传播策略
6 结语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及外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风电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资源特性分析
    2.1 风速特性
        2.1.1 风的年度变化
        2.1.2 小时风速的分布特性
        2.1.3 地形及障碍物对风速的影响
    2.2 风功率特性
        2.2.1 风能计算
        2.2.2 贝兹理论
        2.2.3 功率系数
        2.2.4 功率曲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方法及软件设计
    3.1 测试条件
        3.1.1 测试场地
        3.1.2 测试场地地形的要求
        3.1.3 一般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处理
        3.1.4 气象测风杆的定位
        3.1.5 测量扇区
        3.1.6 有效测量扇区的确定
    3.2 测试准备
        3.2.1 测风塔安装
        3.2.2 测试系统安装
        3.2.3 风速仪的选用、等级及评估
    3.3 测试方法
        3.3.1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
        3.3.2 数据收集
        3.3.3 数据筛选
        3.3.4 数据修正
        3.3.5 数据回归
        3.3.6 数据库
    3.4 推导结果
        3.4.1 确定所测得的功率曲线
        3.4.2 年发电量(AEP)
        3.4.3 功率系数
    3.5 误差分析
        3.5.1 一般形式
        3.5.2 年发电量的误差
        3.5.3 延伸误差
        3.5.4 A 类误差
        3.5.5 B 类误差
    3.6 功率特性测试数据处理软件
        3.6.1 功率特性测试软件编译环境
        3.6.2 功率特性测试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功能
        3.6.3 功率特性测试数据处理软件操作过程
第四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功率特性曲线外推方法
    4.1 原始粒子群算法
        4.1.1 基本原理及模型
        4.1.2 算法流程
    4.2 标准粒子群算法
        4.2.1 引入惯性权重
        4.2.2 引入收缩因子
    4.3 改进粒子群算法
        4.3.1 惯性权重
        4.3.2 二进制编码粒子群优化算法
    4.4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功率曲线外推方法
        4.4.1 功率特性曲线外推
        4.4.2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外推方法
    4.5 算例实现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测试设备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土壤水分观测知识简介
        1.2.1 土壤水分观测的意义
        1.2.2 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特性
        1.2.3 土壤水分观测站的分类及观测方式
    1.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系统
        1.3.1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体系结构
        1.3.2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
        1.3.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形式
    1.4 现状研究分析
    1.5 研究目标
    1.6 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WEB的应用架构
        2.1.1 主机/终端机模型
        2.1.2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2.1.3 浏览器/服务器模型
        2.1.4 N 层架构模型
        2.1.5 Web 数据库连接
    2.2 ASP 编程
        2.2.1 ASP 简介
        2.2.2 ASP 运行模型
        2.2.3 ASP 访问数据库
    2.3 地理信息系统
        2.3.1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2.3.2 GIS 的功能概述
        2.3.3 我国 GIS 发展情况
        2.3.4 GIS 软件发展的热点
        2.3.5 MapInfo 软件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业务平台需求分析
    3.1 现状分析
        3.1.1 网络现状
        3.1.2 编程技术现状
    3.2 需求分析
        3.2.1 业务需求分析
        3.2.2 功能需求分析
        3.2.3 性能需求分析
        3.2.4 用户需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业务平台总体设计
    4.1 网络的构建
    4.2 系统技术方案
    4.3 系统数据的组成
        4.3.1 自动土壤水分站原始采集数据
        4.3.2 自动土壤水分站订正数据
        4.3.3 站点参数数据
    4.4 系统平台的架构
        4.4.1 运行监控
        4.4.2 数据查询
        4.4.3 数据下载
        4.4.4 土壤水分观测要素填图的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业务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设计
        5.1.1 系统数据库设计
        5.1.2 系统权限控制
    5.2 系统功能模块与实现
        5.2.1 登陆模块与监控首页
        5.2.2 统计图模块
        5.2.3 要素填图模块
        5.2.4 入库查询模块
        5.2.5 台站信息模块
        5.2.6 系统维护模块
    5.3 系统实现的主要难点与经验
        5.3.1 地图底图绘制
        5.3.2 站点定位显示
        5.3.3 折线图显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业务平台的测试与结论
    6.1 测试时间地点
    6.2 测试环境
    6.3 系统功能的测试
    6.4 测试结果
    6.5 结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基于无线网络的风速风向测量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的测风原理
        1.3.1 机械式原理
        1.3.2 热线式原理
        1.3.3 压力式原理
        1.3.4 超声波式原理
        1.3.5 激光式原理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ZigBee网络及其检测系统集成
    2.1 ZigBee网络的主要特点
    2.2 ZigBee网络通信协议
    2.3 ZigBee网络结构
        2.3.1 ZigBee网络设备
        2.3.2 ZigBee网络拓扑
    2.4 基于ZigBee的系统集成
第三章 风速测量原理研究及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测量原理分析
        3.2.1 理论模型
        3.2.2 测量方法研究
    3.3 测风传感器的设计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无线处理器电路设计
        4.1.1 微处理器ATmega128L
        4.1.2 射频芯片CC2420
        4.1.3 ATmega128L和CC2420的连接
    4.2 外围电路设计
        4.2.1 差压传感器电路设计
        4.2.2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4.2.3 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4.2.4 气压传感器电路设计
        4.2.5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4.2.6 JTAG接口电路设计
        4.2.7 LCD显示电路设计
        4.2.8 电源电路设计
        4.2.9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设计
    4.3 PCB设计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开发环境
    5.2 总体软件结构
    5.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5.3.1 差压采集程序
        5.3.2 温度采集程序
        5.3.3 差压传感器非线性校正
        5.3.4 气压采集程序
        5.3.5 串口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5.3.6 液晶显示程序
    5.4 无线传感网络软件设计
        5.4.1 CC2420的寄存器简介
        5.4.2 CC2420的启动和初始化
        5.4.3 CC2420发送和接收数据
第六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风速风向检测研究
    6.1 BP网络模型
        6.1.1 BP网络结构
        6.1.2 BP网络的学习过程
    6.2 风速风向的训练和检测
    6.3 数据通信及风速风向检测软件
        6.3.1 MATLAB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
        6.3.2 MATLAB GUI界面设计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10)基于CAN总线的灌区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气象要素在灌区中的重要性
        1.1.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3 CAN 总线技术在灌区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应用中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CAN 总线技术
        2.1.1 CAN 总线概述
        2.1.2 CAN 总线特点
        2.1.3 帧类型
        2.1.4 帧格式
        2.1.5 帧优先级仲裁
        2.1.6 CAN 总线传输
    2.2 灌区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2.3 灌区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总体结构
        2.3.1 CAN 总线网络结构
        2.3.2 系统总体结构
        2.3.3 观测节点单元结构
        2.3.4 CAN 总线适配卡结构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主控单元硬件设计
        3.1.1 主控单元微控制器选型
        3.1.2 MSP430F169 微控制器开发平台介绍
        3.1.3 微控制器外围电路设计
    3.2 通信模块设计
        3.2.1 CAN 控制器选型
        3.2.2 CAN 总线收发器选型
        3.2.3 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3 气象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3.3.1 温湿度传感器
        3.3.2 风速、风向传感器
        3.3.3 雨量传感器
    3.4 CAN 适配卡设计
        3.4.1 CAN 适配卡微控制器选型
        3.4.2 STC89C54 单片机开发平台介绍
        3.4.3 CAN 适配卡硬件电路设计
    3.5 硬件总体测试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观测节点单元程序设计
        4.1.1 观测节点单元主程序设计
        4.1.2 微控制器与CAN 控制器初始化
        4.1.3 气象数据采集模块
        4.1.4 CAN 通讯程序设计
    4.2 CAN 适配卡程序设计
        4.2.1 CAN 适配卡主程序设计
        4.2.2 CAN 接收中断程序设计
        4.2.3 RS-232 接收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4.3.1 Visual Basic 简介
        4.3.2 MSComm 控件
        4.3.3 上位机软件功能分析
        4.3.4 上位机软件程序实现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华创推出气象数据信息显示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自动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马婧舒. 山东大学, 2018(02)
  • [2]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绩效评价案例研究[D]. 孙琳.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1)
  • [3]自动气象监测系统设计控制软件设计[D]. 李鑫. 东南大学, 2016(03)
  • [4]多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系统及便携式显示终端设计[D]. 杨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07)
  • [5]基于Zigbee的超声测风与风电监控技术研究[D]. 伊跃. 沈阳理工大学, 2014(03)
  • [6]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D]. 莫智勇. 武汉大学, 2013(07)
  • [7]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及外推方法研究[D]. 陈旸. 沈阳工业大学, 2013(07)
  • [8]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周启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9]基于无线网络的风速风向测量系统设计研究[D]. 陈康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10)
  • [10]基于CAN总线的灌区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D]. 许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标签:;  ;  ;  

华创推出气象数据信息显示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