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的分析与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的分析与思考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分析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21)在《基于微观模拟的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办时间早,经验丰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分析研究,既可为其它地区大病保险政策的调整完善提供依据,也可帮助探索发现上海市现行大病保险政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并针对问题的关键因素提出改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员的福利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病保险基金筹资额高速增长受限,个人筹资标准额稳步增长,但在国家政策要求不断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背景下,上海市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该采取何种方式提高?能提高到何种程度?并可保持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在国家主流采取按大额费用进行大病费用支付的背景下,上海市采取的是按病种治疗进行大病费用支付,两种大病保险支付方式何者更优?哪种方式更加适合上海市?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上述问题的有效回答,对提高上海市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分析阐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目标定位,国内大病保险典型案例实施效果,为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调整提供依据。以大额费用和大病病种界定大病范围,以国家大病保险政策为基础,设计大病保险备选方案。构建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现行政策及备选方案微观模拟模型,将模型模拟至2025年,分析政策对医疗费用、个人医疗行为及政府支付补偿的影响,探讨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改革完善建议。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目标定位;按大病病种治疗和大额费用进行方案设计,构建政策微观模拟模型,模拟分析偿政策在上海市实施的运行效果。具体包括:1.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理论分析。系统梳理国家及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发展历史脉络,利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反贫困理论分析医疗保障体系内大病保险政策目标定位及存在的问题。筛选国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典型案例,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现状,从筹资、补偿、保障范围、运行管理、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与上海市模式进行比较,提出各自优势与不足,为上海市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提供思路。2.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口模型构建分析。根据国家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上海市统计年鉴、上海市老年信息监测数据,预测和分析大病保险目标参保人口的数量及其相关特征。本研究所指的大病保险目标参保人口为户籍人口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根据现行政策大病保险参保范围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致,因此对大病保险参保人口分析离不开基本医保讨论。由于大学生参保人口涵盖了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以及基金筹资与支付补偿的特殊性,因此将目标参保人口中户籍大学生人口扣除,单独构建大学生参保人口模型。3.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微观模拟分析。以国家大病保险指导意见为参考,按大病病种治疗和大额费用界定大病,设计大病保险支付政策,构建上海大病保险政策微观模拟模型。以获取的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支付补偿微观数据为基础,利用SAS9.4软件对微观数据库进行整理与分析,根据状态分布,随机模拟城乡居民就医、医疗消费和医保支付补偿过程,通过改变大病保险政策方案相关参数,模拟分析大病保险政策连续运行至2025年的保障效果。4.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完善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大病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衔接的顺畅性、保障水平等方面对政策进行分析,提出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未来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从构建的人口模型来看,上海市户籍人口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标参保人口数量(不含大学生)逐年增加,预计到2025年目标参保人口中18岁及以下人口数量将占目标参保人口数量的55.35%,是参保人员的主体;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目标参保人口数量的27.19%;19-59岁年龄组人口数量占目标参保人口数量的17.46%。大学生参保人口数量呈现波动变化,波动的范围在54.15-68.82万人之间。从大病保险现行筹资政策模拟结果来看,在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7%或者98%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筹资标准逐年提高;与其它年龄组相比,老年组(60岁及以上人口)筹资标准额相对较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总额逐年增加,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额;现行政策大病保险基金来源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基本医保基金的逐年稳定增加带动了大病保险基金的逐年增长。从大病保险现行政策模拟结果来看,支付补偿方面: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受益人数、大病保险受益率与实际支付比逐年增加。基金运行方面:大病保险基金结余额将逐年增加,现有大病保险基金筹资能够满足大病患者补偿需求。从现行政策支付比例调整模拟结果来看,支付补偿方面:大病保险在60%、70%、80%三种支付比例下,大病保险个人实际支付比逐年增加。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每增加10%,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增加3%左右,年人均个人负担的费用减少约0.14万元左右。基金运行方面:大病保险在60%、70%支付比例下,现有筹资规模下,大病保险基金能够保持正常运营,基金略有结余。大病保险在80%支付比例下,某些年度大病保险基金则不能够维持正常运营。从现行政策支付范围调整来看,支付补偿方面:在大病保险支付比例维持不变,将完全自费部分纳入大病保险范围时,与未扩大范围时相比,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约增加3%左右。基金运行方面:扩大支付范围后,大病保险基金的结余额逐年增加,大病保险基金能够维持正常运营。从大病保险按高额费用进行补的模拟支付果来看,两种起付线情况下,支付补偿方面:大病保险受益人数逐年增加。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维持在5%-8%之间,低于个人自负和完全自费比例。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支付补偿后,个人需承担的费用额度仍较高,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说明减贫效果不理想。基金运行方面:在起付线为2.0万元时,大病保险基金支出额大于收入额,大病保险基金结余为负值;起付线为2.5万元时,大病保险基金整体上支出额度大于收入额度,大病保险基金结余为负值。结论与建议:理论研究结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目标应定位为关注贫困的脆弱性,保障应更加精准,以降低大病患者因病致贫风险,大病保险是基本医保的补充层。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整合医保资源是提高大病保障水平有效做法。根据按病种治疗补偿的缺点,上海市大病保险应注重保障范围外的大额费用患者个人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实证研究结论:在不考虑大学生参保人口的情况下,目标参保人口中未成年年龄组人口占比、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高,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对较少,呈现出两头多、中间少的特征,这种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因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包括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群体;随着目标参保人口数量和参保率的逐年增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总额逐年增加,在大病保险基金按照基本医保基金的2%进行筹资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总额的增长必然带动大病保险基金的增长;在现行筹资标准下,大病保险补偿力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如提高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扩大病种支付范围等,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员有更高的获得感;在现行筹资标准下,与按高额费用进行支付相比,大病保险基金按病种治疗支付更具有可持续性;在相同参保率与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条件下,从上海市情况来看,大病保险按病种治疗进行支付更具有针对性,个人支付补偿效应更好。政策建议:针对现行政策,可将大病保险支付比例由55%提高至70%,能够保证在现有筹资标准情况下,大病保险基金能够保持可持续运营,同时可使大病患者年人均个人承担的费用减少0.21万元;针对现行政策,可将大病费用中完全自费部分纳入到大病保险支付范围,大病保险基金能够满足大病患者支付补偿需求,并具有可持续性;在按照病种治疗进行大病患者支付补偿的政策下,应重点关注保障范围外大额费用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应开展相关研究帮助有效识别家庭经济状况,保证大病保险支付的公平性。

杜文萍[2](2020)在《中国人寿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营运效果分析 ——以杨陵支公司为例》文中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也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次报销”,是针对产生大额医疗费用的参合患者给予再次报销的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陆续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少、压力大,以及报销时间较长、基金运行风险等,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由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营运的指导性意见。本文在政府购买服务、合作治理和顾客满意度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为例,分析在参与业务、营运模式及本地特点三个方面的现状,建立营运效果分析模型,从盈利、基金使用情况、补偿效果、顾客满意度、对相关诊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管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最后针对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提出对策和建议:一是思想上重视,加强内部考核,采取与医疗保障部门联合和以“第三方”承包的方式强化对相关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督导检查工作;二是通过简化业务经办流程、保障“一站式一单式”结算,缩短理赔时长,提高顾客满意度;三是侧重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制度的宣传,通过采取多样化宣传方式提高顾客在政策及制度方面的知晓率。通过本论文研究分析,旨在改善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营运模式,进一步提高顾客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丰富商业保险公司介入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形式。

苏瑞珍[3](2020)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项应对疾病风险冲击的制度安排,医疗保障制度从两个方面发挥减贫效应,一是提供财务保护,避免或减少因医疗费用支出而陷入贫困,二是促进医疗服务利用,避免或减少因健康人力资本损害而陷入贫困,因此,发挥减贫效应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内在功能。2003年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型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农村地区已被普惠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特惠性医疗救助制度所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制度安排,在减轻农村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改善健康、增进福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减贫效应。进一步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不仅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托底保障之一,同时也是2020年后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减贫战略转向、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所必须依赖的重要制度路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减贫的路径和方式面临可持续困境。一是资源约束下通过提高制度保障水平增强普惠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减贫效应的实现路径面临边际效应递减困境。二是特惠性医疗救助制度发挥了一定程度的济贫效应,但是也面临补偿水平提升困境。三是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政策有利于改善医疗保障制度的亲贫性,但是也产生了“悬崖效应”,引致新的社会不公平和社会矛盾。基于此,首先,本文在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机理的基础上,界定了我国农村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在减贫中的功能定位,并阐述了发挥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其次,基于功能定位及传导机制,分别对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分析。再次,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国际经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减贫效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及内容,指出了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认为深入研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第二章是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首先,从历史视野下的贫困研究和新时代我国减贫战略的转向两个方面,分析了增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背景。其次,阐述了医疗保障减贫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干预的再分配理论、可行能力理论、健康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公平正义理论,并指出这些理论的启示意义。再次,从内在机理、亲贫性及基本依据、逻辑动因、制度条件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一般机理。最后,从功能定位和传导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一是界定了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在减贫中的功能定位,认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应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医疗救助在减贫中应发挥“平整竞技场”保障效应和托底保障效应。二是分析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济贫”和“防贫”机制。第三章是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一是在阐释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农村减贫中的重要贡献。二是深入阐述了社会医疗保险发挥减贫效应的再分配实现路径,提出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要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的观点,并运用实证方法评估了制度变迁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亲贫性改善,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中亲贫性趋恶化,筹资和偿付环节都加剧了逆向再分配,不利于推进公平减贫,而农村医疗救助并未发挥有效的“平整竞技场”效应。三是利用CFPS(2016)数据测算了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中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并未有效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但是降低了非低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而且社会医疗保险补偿后,农村低收入家户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依然高达30%到50%,比非低收入家户高10到20个百分点。第四章是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一是分析了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不断增强的实现路径。二是基于减贫目标实证评估了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减贫效果。结果显示,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对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覆盖缺口率分别高达58.02%和47.66%,而总体保障水平远未到实现减贫目标的保障需求,即减贫目标下应该有80.46%的医疗救助农村家户获得的医疗救助补偿资金占家户自付医疗费用支出的比重应在60%以上,而实际上只有19.75%的医疗救助农村家户在这一比重范围内。三是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因素,指出实际救助对象识别中可能存在问题。四是测算了减贫目标下农村医疗救助的资金需求规模。测算结果显示,以2016年为例,减贫目标下全国低保户需要医疗救助资金805亿元、低保边缘户需要446亿元、因病致贫户需要1000亿元,如果把医疗救助支出占政府医疗保障财政支出比由当前的5%提高到10%,则可以实现对低保户的充分保障。第五章从医疗资源非均衡配置导致的医保利用困境、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逆向收入再分配困境、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不足及结构性困境、农村补充医疗保障制度的充足性发展困境以及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困境五个方面分析了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现实困境。第六章基于医疗保障制度模式,深入分析了典型国家医疗保障发挥减贫效应的制度特征,并总结出经验教训和方法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累进性、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提高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及改善医疗保障制度治理水平。第七章从明确减贫功能定位,增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协同效应;统筹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助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改善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增强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并优化结构,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壮大农村医疗保障减贫力量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于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安排,创新性地梳理和探索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济贫”和“防贫”的功能差异及其不同传导机制,并尝试拓宽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的研究视域。论文通过对当前基于灾难性医疗支出设计的农村医保制度所做的评估,发现现行农村医疗保障的减贫效应对低收入群体是不敏感的,可能存在对低收入群体的挤出现象,即减贫有限、亲贫不足。因此,引入医疗保障的“亲贫”概念,建议把改善亲贫性作为医疗保障制度优化的方向,以实现惠及更广泛群体的防贫减贫目标。第二,提出社会医疗保险要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本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存在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因此仅具有“涓滴”减贫效应。应把改善亲贫性作为增强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减贫效应的实现路径,并据此对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第三,基于减贫目标,利用微观数据对农村医疗救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本研究利用CFPS(2016)数据,对充分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覆盖缺口、保障水平、资金需求规模进行了测算,并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因素,特别是从政府医疗救助支出与政府医疗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并未体现出良好亲贫性的观点。

韦芸[4](2020)在《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要求正在由疾病治疗向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转变。然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历经了十几年快速扩张后预期功能被过分放大,设计和实施都背离了“保基本”的原则,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它的功能,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被严重削弱。为解决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国政府于2012年决定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框架中引入大病保险,专门用来解决因住院、门诊大病治疗、公共卫生危机疫病救治等引发的高额医疗费用,防止居民发生支出型贫困,弥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障功能的不足。大病保险工作自提出后得到迅速推广,并于2016年前后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覆盖。那么,大病保险的出现会对居民医疗费用支出产生哪些影响,能否有效缓解居民的大病费用负担?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尚不够深入。研究大病保险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效应,有助于评估大病保险的政策效应并深入认识效应背后的传导机制,对全面建成全民覆盖、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开创健康中国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是关于大病保险与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首先从制度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大病保险政策的发展变迁和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借助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利用理论构建大病保险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014-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两部模型、logit模型、OLS回归等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选题背景以及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本研究所涉及的大病风险、大病保险以及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等核心概念以及需借鉴的健康需求理论和医疗服务利用理论,为后续关于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影响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制度变迁分析。通过回顾大病保险发展历经的自发探索、试点推广、全面覆盖并继续完善三个阶段,梳理其政策设计的变化以及实践探索的创新,在理论认识层面明确大病保险的功能定位应该是更大力度的保基本和与医疗救助托底保障的配合。第四部分为描述性分析。分别从总体均值和分性别、城乡、区域、经济状况、参保状态等多个角度对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服务利用状况展开纵向与横向比较,全面立体地考察了当前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现实情况。第五部分为大病保险对城乡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从医疗费用总额、住院费用总额、住院自付费用三个维度检验了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费用支出产生的需求释放效应和减负效应,并考察了这些效应在不同收入阶层中的差异,同时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为大病保险影响效应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大病保险影响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两条传导途径,然后利用logit模型、OLS回归以及处理效应模型检验这两条传导途径所发挥的作用,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七部分是研究的结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结论中问题的成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大病保险具备明显的医疗需求释放效应。一方面,大病保险能刺激居民进一步释放医疗需求: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后,参保居民医疗总费用支出的可能性提高了8个百分点,医疗总费用支出金额也增加了3个百分点;大病费用支出存在类似的情况,住院费用支出的可能性虽然没有显着提高,但住院费用支出金额增加了1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大病保险在需求释放上展现出了鲜明的“亲穷人”特征,中等、较低、最低这三个阶层的总体医疗需求和中等、最低这两个阶层的大病医疗需求都得到了有效释放。在考虑了内生性和城乡异质性的稳健性检验后,这一基本结论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大病保险释放的医疗需求既可能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一直被压抑的必要医疗需求,也可能存在因就医门槛降低而加剧的需方道德风险导致的过度需求。第二,大病保险尚未发挥出足够的减负效应。在大病保险全面实施之前,基本医疗保险尚能有效降低居民的住院自付费用;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后,这种减负效应却不再明显,并且从对住院自付费用支出影响的估计值大小来看,减负能力还减弱了12个百分点。这可能跟大病保险刺激居民释放大病医疗需求的同时尚无力填补住院费用总额与住院自付费用之间的缺口有关。收入阶层分组回归的结果发现,在大病保险出现后,只有中等收入阶层的大病负担得到了切实减轻,而其他收入阶层尚未享受到足够明显的减负成效。从政策设计角度来观察,主要归因于整齐划一的分段补偿模式,既忽略了不同收入阶层购买力的差异,又无法抑制患者的道德风险,削弱了大病保险资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就难以实现对低收入阶层的精准支付。第三,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大病保险通过参保和受益可及性两条途径对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产生影响。“已参保”的状态能促进居民做出积极的就医决策,尤其能激励穷人及时就医;受益可及性的提高能增加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但比起低收入者,高收入阶层在大病保险中更多地利用了医疗服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医疗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状况正在扩大,原因同样跟大病保险补偿政策不具差异性和排斥性有关。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立足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探索差异化补偿政策,切实提升大病保险的减负能力;创建动态调整的筹资模式,确保大病保险财务可持续发展;做好大病保险与其他保障层次的衔接,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研究了整体样本政策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收入阶层受大病保险影响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的差异,深入讨论了大病保险政策带来的医疗服务消费公平性问题。这些内容在以往有关大病保险的研究中鲜有涉及,探索这些问题有利于丰富大病保险政策效应的研究内容,也能为优化大病保险政策提供更为全面的建议。二是本研究所用资料不再像以往研究那样只采用区域数据或面向特定群体的调研数据,本研究使用的样本覆盖全国,具有地域广、特征多样化、年龄跨度大等特征,得出的估计结果更具客观性,同时调研时间正好分别处于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前与后,为因果推断提供了合适的数据条件。

唐千舻[5](2020)在《瓦房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实施。它是一种“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有效利用了农民医疗服务,减轻他们因疾病带来的痛苦,普遍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2006年下半年,瓦房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开始实施。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参合农民积极肯定,也减轻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普遍现象。该制度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本文针对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对应的可行性对策。首先,阐释本篇论文研究主题的相关概念,确定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在瓦房店市背景下,整合资源,对制度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制度实施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不能全部覆盖受益群体;筹资有难度;政府职责不明确;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有限。对应逐条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报销给付水平有限;二是部分农民参合意愿低;三是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再次,分析查找可以借鉴的国内外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国外以韩国、美国为例,国内以广东东莞和浙江嘉兴为例,总结学习先进经验,为本文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做充分理论准备。最后,论述制度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从制度本身来看,应优化资金配置,调整给付标准;从参合农民角度,政府应采取措施全面调动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从政府角度,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投入;从定点医疗机构方面,要全面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李云鹏[6](2020)在《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把农民问题当作中国的根本问题,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能够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提供有效助力;二是农村医疗保障可以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稳定的社会,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还可以丰富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理论内容,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诉求。本文将重点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相关问题,分析亟待解决或潜在的问题。本文在了解前者研究成果之后,建立起了整体思路。首先以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相关理论为起点,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念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农村保障思想作为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并梳理其现状,针对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筹资难、法律保障缺失、人口基数与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的特点,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分析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投入资金不足、地方发展不平衡导致法律保障实行缓慢和过度倾斜城市医疗资源。最后文章从三个层面针对改善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提出相应对策,一是从国家层面中可以加快建立健全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并优化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的理念;二是从社会层面中应该要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机制;三是个人层面则需要加强对新时代农村健康政策的宣传与引导,不断加深农民自身个人健康管理的理念等。

张春蕾[7](2020)在《海南省从医疗保障到健康保障的能力建设问题初探》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深化,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保障能力建设已不能完全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挑战,亟需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保障能力建设转型。本文选择海南省为研究地区,以健康保障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关于从医疗保障到健康保障发展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公共产品、健康公平性和健康经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数据分析法重点对经济保障能力、制度保障能力、医疗资源保障能力、医疗服务能力等四个维度的关键指标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了解海南健康保障能力发展现状。应用比较分析法对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典型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健康保障制度、医疗服务体系与医疗资源配置等健康保障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侧重比较,总结归纳国际经验,从而提出海南省健康保障能力建设可行参考建议。研究发现:海南省在健康保障能力建设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需改进。(1)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健康保障能力仍存在较大不足。(2)健康保障制度公平性显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差距。(3)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加,但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4)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不断提高,但公共卫生服务仍较为薄弱。(5)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海南省当前健康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对策:(1)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体系;(2)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有序高效的诊疗模式;(3)构建适应国情及省情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4)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5)加快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质量;(6)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能力;(7)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增强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8)依托大数据,建立和完善健康信息系统,以整体提升海南省健康保障能力,促进海南省健康事业的发展。

袁照曼[8](2020)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的研究 ——以山东曹县为例》文中提出“健康是人民全面发展的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事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医疗保障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提出我们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为了解决我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农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我国在2009年作出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确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层农村的重要地位。科学高效地使用新农合资金,确保新农合资金合理使用,使新农合资金达到最优配置,可以维护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新农合经过了十多年的运行,在资金筹集、资金支付等各个管理环节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认可和信任,参合率日益提高,新农合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受益面积越来越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本论文以山东省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为研究对象,以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的现状及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相关数据资料和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情况、支付情况和补偿受益情况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曹县新农合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曹县在新农合资金监管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效:1、提高了曹县新农合运营的工作效率;2、提高了曹县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3、减轻了曹县人民的就医负担。但是,新农合资金在监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操作;2、资金管理存在漏洞;3、补偿机制不完善;4、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5、参合人民缺乏监督意识。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操作,支付环节出现较多问题,导致了新农合资金的大量流失。同时,政府为满足广大农民的就医需求,在筹资时将会增加个人和财政补助额度,从而增加农民和政府的经济负担。针对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自己通过对监管体质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支付过程的监管;2、增强参合人民的监督意识;3、完善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4、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5、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管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去贯彻落实,以确保新农合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使得新农合资金达到最优配置,从而维护参合人民的合法权益。

马桂峰[9](2020)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先后建立,以及现在后两者的逐步并轨运行,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逐步发展中不断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增强国家社会福利责任,减轻参保者就医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动力,增强社会稳定机制等方面作用显着。截止2019年底,我国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3.29亿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10.25亿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共覆盖我国人口 13.54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96.74%。2018年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共筹集医保基金21 384.00亿元,占我国当年GDP的2.33%,人均支出医疗保险基金4 722.76元。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方面的福利分配效果如何?福利分配的公平程度是否在逐步改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如何影响社会福利的分配效应?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分配?以上诸多问题成为评价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绩效的关键所在。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研究多集中于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而对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包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在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等环节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关注较少。通过对不同社会医疗保险种类、医保运行全流程和多维度的分析,有助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现阶段的整合发展,有利于从参保者个体微观层面评价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的公平程度如何。本研究以社会福利分配为切入点,利用福利再分配分析测量方法,结合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特点,采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2015年和2017年入户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从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三条主线,经医保基金筹资、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三个环节进行福利分配公平性分析,探索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社会福利分配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机理,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目的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分配公平性,探索影响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的因素,提出完善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的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包括:通过文献复习和评阅,构建适合分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再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测算我国三类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三个环节的福利再分配效应,以及在近期的变化情况;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方法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于家庭医疗支出和个人住院费用支出的影响机制与程度;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个人的初始收入、年龄和身体状况对社会医疗保险补偿净福利分配的影响。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本研究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社会福利的分配效应为主要政策变量,围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展开。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对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研究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汇总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在文献评阅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再以福利经济学福利概念、社会福利函数、补偿原则和医疗保险福利效用等理论构建研究框架。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该数据采用概率抽样调查,按照分阶段、按层次抽取我国大陆29个省的地级市、县、社区(村)和家庭。本研究经申请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公开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选取职工医保12 683个、新农合12 549个、居民医保4 213个个体样本和没有参加社会医保的11 742个个体样本进行研究。利用Stata 16和Eμ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库整理和数据分析、数据表达。利用基尼系数和马斯格雷夫-辛尼指标(Musgrave and Thin measure,MT)测量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环节的福利再分配效应,使用阿伦森等人提出的AJL分解模型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各环节的福利再分配效应进行筹资累进性、垂直效应、水平效应和再排序效应等的分解分析。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和分位数回归分析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效应进行影响因素研究。首先构建7个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筛选;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对是否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居民的家庭医疗支出和个人住院费用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探索医保基金住院补偿净福利的个人初始收入、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1)新农合制度的福利再分配情况。从新农合制度具体运行情况来看,2015年新农合住院人均补偿费用为129.38元,人均缴费额度为102.40元,补偿费用占缴费费用的126.35%。仅统计有住院发生的新农合参保者的平均住院补偿费用为3 352.38元,仅统计有住院发生的参保者的新农合缴费均值为105.58元,补偿受益程度为31.75倍。对比有住院发生的参保者的住院平均费用9 929.57元,有效补偿比例为33.76%。有住院发生的新农合参保者的人均住院实际负担为6577.19元,有住院支出的参保者的人均收入为22 444.41元,有住院发生人群的实际平均负担率为25.21%。2015年总体缴费率为0.98%,2017年总体缴费率为1.42%。2015年的总体改善率为1.79%,2017年总体改善率为0.60%,改善率和补偿率两年均随收入分组升高而降低。2015年新农合参保者初始收入基尼系数为 0.3889,2017 年为 0.3901。测算2015年新农合制度医保基金筹资后福利再分配效应MTB指数为-0.0115,2017年为-0.0020;住院费用支付后的MTC指数2015年为-0.0254,2017年为-0.0282;医保基金补偿后的MTD指数2015年为-0.0208,2017年为-0.0170。分析新农合制度2015年筹资前后KaKwani指数为-0.3650,2017年变为-0.3695。分解新农合医保基金筹资、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三个环节的福利再分配效应为垂直效应(vertical effect,简称V值)、水平效应(horizontal effect,简称H值)和再排序效应(reranking effect,简称R值)均有不同情况变化。从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户口类型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情况下,参加新农合参保者的住院费用支出比没有医疗保险人员高出404.09元。从分位数回归分析看出,新农合参保者的基金补偿净福利在个人初始收入、年龄和身体状况影响方面,变化规律不显着。(2)职工医保的福利再分配情况。职工医保具体运行情况来看,2015年人均缴费率为4.42%,2017年为2.08%。从各收入组群缴费率来看,2017年缴费率均低于2015年,特别是在2015年低收入组的缴费率达到12.91%,远高于2015年人均缴费率4.42%的平均值。参加职工医保的参保者2015年初始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927,2017年为0.4144,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后,基尼系数均有变化。通过分析2015和2017年我国职工医保在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后的MT指数均为负值。分析职工医保筹资累进性的K值可以看出,2015年和2017年的数据均为小于0。从职工医保筹资再分配效应的V值、H值和R值来看,V值为负,但绝对值较小。H值在2017年占到RE的84.66%。参加职工医保和没有职工医保个体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发现,参加职工医保个体的家庭医疗支出高出没有参加职工医保的家庭医疗支出3211.70元。分析职工医保参保者医保基金补偿净福利影响因素来看,原始收入q40分位数之前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影响总体均有统计学意义,41岁之前呈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趋势,44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总体呈U型态势分布。身体状况除去两端极值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居民医保的福利再分配情况。从居民医保总体运行情况来看,2017年的人均筹资额为930.55元,低收入组的医保缴费均值为712.45元,高收入组的医保缴费均值为1775.9元。2017年较2015年的各组人均缴费额度均呈增加态势。2015年居民医保参保者的住院费用均值为667.42元,2017年的均值为800.67元,组内人均住院费用从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参加居民医保者2015年初始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253,2017年为0.4507。通过分析居民医保福利再分配MT指数和R系数来看,2015年和2017年的MTB、MTc和MTD均小于0。从R系数的测算来看,2015年逆向再分配效应最严重环节发生在医疗费用支付环节,Rc为-3.7621%,2017年的逆向再分配效应最严重发生在补偿环节,RD为-3.7465%。在2015年和2017年的MTDB均为正值。从居民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环节的Kakwani值都为负值。三个环节的V值均为负值,且2017年的绝对值要大于2015年;H值和R值为正值,且均存在2017年的值大于2015年。居民医保的医保基金补偿净福利分位数回归分析的初始收入、年龄和身体状况变化没有显着规律。研究结论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用有效的资金筹集方式,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现社会福利的有效再分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再分配途径通过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等环节完成,一方面实现政府财政财补助能够有效到达最需要的患病居民;另一方面,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健康者和病患之间,实现社会福利再分配。但从本研究的分析来看,我国三种社会医疗保险不同收入组群的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环节均呈累退性,并且2017年较2015年的累退性在加重。这也说明虽然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已基本实现全民,但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一方面医保筹资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他们的筹资还为高收入参保者提供了额外的帮助,这与社会医疗保险应该的累进性原则是相悖的。从是否参加三类社会医疗保险参保者的家庭医疗支出和住院医疗支出差异对比来看,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个人和家庭医疗费用支出要高于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个人和家庭。通过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使参保者能够将未来不确定的医疗服务消费变成确定性的医疗保险补偿支付,有效促进了参保家庭的医疗服务支出和住院费用支出,说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和个人的有效需求。从个人初始收入、年龄和身体状况对基金补偿净福利的分位数回归分析来看,初始收入不同范围的的低收入群体在三类社会医保中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影响呈负相关,这一结论与前面的再分配效应测量和再分配效应分解相一致。但随着收入分位数的提高,初始收入对基金补偿净福利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职工医保的年龄对基金补偿净福利随年龄先减少后增加,低点在41岁左右,但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在年龄方面基本没有影响。政策建议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实现社会福利再分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进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现其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环节均存在累退性和福利逆向再分配,建议社会医保政策制定者和医保基金管理者,应尽快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增强医疗救助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对低收入人群减免住院门槛费、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和增加医疗救助额度等措施,来提高低收入人群医疗服务利用的可及性,从而减缓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不公平程度。经过本文对三类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三个运行环节的分析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下一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目标。我们国家可以在已经基本完成的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一制两档”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职工医保制度,实行“一制三档”。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再由“一制三档”到“一制两档”演进,后到“一制一档”的“三保合一”总目标,真正实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大融合,实现新时代我国全民医保制度下的社会福利公平分配,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总水平。创新性和局限性本研究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视角创新:本研究基于全国调研数据,从公平与正义视角分析我国三类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分配效应,研究视角新颖;(2)分析流程创新:本研究将我国三类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三个环节,进行体系完备、流程完整和维度全面的福利分配分析;(3)分析方法创新: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发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福利分配的影响程度;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医疗基金补偿净福利在不同参保人群中的分配情况。本研究的局限性与研究展望:本研究基于全国层面分析我国三类医疗保险制度,没有细分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会掩盖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因地制宜的提出政策建议。论文下一步将对我国各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刘彤晖[10](2020)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政策效应研究 ——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从农村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转变,2016年正式转变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疾病给农村居民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而且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本研究聚焦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农村推行或实施情况,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实施的政策效应进行总体研究。首先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的特异性,进而对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背景、目前的运行现状、补偿标准加以实证研究和分析。结合实证案例,采用利益博弈理论,探究参保农民、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实施的公平性、效率性、效益性、可持续性和回应性五个维度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实施效应,提出优化对策。研究表明:从2013到2018年间,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在效率性方面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问题;公平性呈现由上升到下降再到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费用负担的公平性有待提升;效益性在短暂下降后呈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其中农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不够明显;可持续性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基金的运行压力依然较大;在回应性方面,医疗服务的质量、药品种类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和增加。针对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执行偏差,以五个分析维度为着眼点,提出了构建适度科学的基金筹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水平、完善监管机制与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均衡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医保扶贫制度建设的针对性优化策略。对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分析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观模拟的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内容
    五、数据来源
    六、研究方法
    七、论文总体框架
第二章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理论分析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福利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大病保险政策分析
    三、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大病保险政策分析
    四、反贫困理论视角下的大病保险政策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典型模式分析
    一、基于典型模式的我国大病保险发展特征分析
    二、上海市大病保险模式分析
    三、上海市大病保险模式与典型模式比较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大病保险参保人口模型构建
    一、2010-2025 年户籍人口估计
    二、大学生参保人数估计
    三、大病保险目标参保人口估计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大病保险筹资的微观模拟分析
    一、大病保险筹资的微观模拟模型构建
    二、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模拟与结果分析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大病保险方案设计及其微观模拟分析
    一、按病种治疗支付的方案设计及微观模拟分析
        (一)大病保险方案的设计
        (二)大病保险微观模拟模型构建
        (三)大病患者医疗服务模拟
        (四)模拟结果分析
    二、按大额费用支付的方案设计及微观模拟分析
        (一)大病保险方案的设计
        (二)大病保险方案的微观模拟模型的构建
        (三)大病患者医疗服务形式
        (四)大病患者门诊住院类型医疗服务模拟
        (五)大病患者单独门诊、单独住院模拟
        (六)模拟结果分析
    三、本章小结
        (一)按病种治疗支付的大病保险政策模拟结果
        (二)按大额费用支付的大病保险政策模拟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数据库整理SAS程序及结果
附录二 各类分布参数估计SAS程序及结果
附录三 大病保险支付模拟SAS程序及结果
综述 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演进、现状与思考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2018.09-2021.05)
致谢

(2)中国人寿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营运效果分析 ——以杨陵支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商业保险
        2.1.2 新型合作医疗
        2.1.3 大病保险
        2.1.4 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
        2.1.5 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
        2.1.6 营运
    2.2 相关理论
        2.2.1 政府购买服务理论
        2.2.2 合作治理理论
        2.2.3 顾客满意度理论
第三章 中国人寿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现状
    3.1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及参与业务概述
        3.1.1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的基本情况
        3.1.2 参与业务概述
    3.2 中国人寿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营运方式
        3.2.1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成本投资
        3.2.1.1 人力投资
        3.2.1.2 信息化系统投资
        3.2.2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业务经办流程
    3.3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特点
第四章 中国人寿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营运效果分析
    4.1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盈利效果
    4.2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基金使用情况
    4.3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补偿效果
    4.4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顾客满意度
        4.4.1 调研的内容
        4.4.2 调研的形式
        4.4.3 问卷回收
        4.4.4 顾客满意度统计
    4.5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对相关诊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管效果
第五章 中国人寿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营运问题及原因
    5.1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营运问题
        5.1.1 宣传不到位
        5.1.2 理赔时长过长
        5.1.3 监管考核不力
    5.2 中国人寿杨陵支公司营运问题原因分析
        5.2.1 宣传方式及内容单一
        5.2.2 业务经办流程设置不合理
        5.2.3 监管考核工作不重视
第六章 优化对策与建议
    6.1 思想重视,加强监督考核
        6.1.1 加强内部监督考核
        6.1.2 联合督导检查
        6.1.3 以“第三方”承包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6.2 缩短理赔时长
        6.2.1 简化业务经办流程
        6.2.2 保障“一站式一单式”结算
    6.3 加强新农合大病制度和政策宣传
        6.3.1 宣传方式多样性
        6.3.2 加强对大病制度的宣传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目标、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
    2.1 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研究的背景
        2.1.1 历史视野下的贫困问题研究
        2.1.2 新时代我国减贫战略的转向
    2.2 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国家干预的再分配理论
        2.2.2 可行能力理论
        2.2.3 健康人力资本理论
        2.2.4 社会公平正义理论
    2.3 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一般机理分析
        2.3.1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内在机理
        2.3.2 医疗保障制度的亲贫性含义及基本依据
        2.3.3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逻辑动因
        2.3.4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制度条件
    2.4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分析
        2.4.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功能定位
        2.4.2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
3.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
    3.1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
        3.1.1 “旧农合”的历史演进与制度特征
        3.1.2 “新农合”的历史演进与制度特征
    3.2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贡献
        3.2.1 构建起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的制度框架
        3.2.2 整体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负担
        3.2.3 纵向上改善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
    3.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及对减贫的影响
        3.3.1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减贫的再分配实现路径
        3.3.2 实证评估的分析模型、方法与数据说明
        3.3.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亲贫性评估与分析
    3.4 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评估
        3.4.1 评估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缺口的必要性分析
        3.4.2 评估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缺口的基本方法
        3.4.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分析
4.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
    4.1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不断增强的实现路径
    4.2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果的实证评估分析
        4.2.1 评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的方法
        4.2.2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果的评价
    4.3 农村医疗救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适度资金规模
        4.3.1 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减贫目标下农村医疗救助的适度规模与资金缺口
5.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面临的现实困境
    5.1 医疗资源非均衡配置导致的医保利用困境
    5.2 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逆向收入再分配困境
    5.3 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不足及结构性困境
        5.3.1 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困境
        5.3.2 农村医疗救助的结构困境
    5.4 农村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充足性困境
    5.5 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性困境
6.典型国家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分析及经验启示
    6.1 美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效果评价
        6.1.1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
        6.1.2 美国弱势群体的公共保险计划
        6.1.3 美国医疗保障减贫的效果评价
    6.2 印度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现实困境
        6.2.1 印度医疗卫生的基本情况
        6.2.2 印度的医疗健康保险体系
        6.2.3 印度医疗保障减贫的困境
    6.3 欧洲部分国家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评价
        6.3.1 德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6.3.2 法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6.3.3 英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6.3.4 制度优势与现实困境
    6.4 国外医疗保障减贫实践的经验启示
        6.4.1 增强医疗保障的筹资累进性
        6.4.2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
        6.4.3 提高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6.4.4 改善医疗保障制度治理水平
7.增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政策建议
    7.1 明确减贫功能定位,增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协同效应
        7.1.1 功能定位协同
        7.1.2 保障项目协同
        7.1.3 管理服务协同
    7.2 统筹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助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
        7.2.1 加强医疗保障制度与其它基本卫生制度统筹
        7.2.2 加强医疗保障制度与突发重大卫生事件统筹
        7.2.3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7.3 改善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增强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
        7.3.1 增强公共筹资累进性,改善筹资环节的亲贫性
        7.3.2 强化医保利用公平性,改善偿付环节的亲贫性
    7.4 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并优化结构,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
    7.5 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壮大农村医疗保障减贫力量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及简要述评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大病风险
        二、大病保险
        三、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
        二、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理论
第二章 大病保险政策的发展演进
    第一节 大病保险的发展历程
        一、前期探索阶段:2006 年—2012年
        二、试点推进阶段:2012 年—2015年
        三、全面实施与完善阶段:2015 年底至今
    第二节 大病保险的功能定位
        一、更大力度的保基本
        二、与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配合
第三章 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现状
    第一节 居民处理大病风险采取的主要手段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第二节 我国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状况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介绍
        二、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总体情况
        三、不同群体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状况
        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状况
        一、居民的发病率与医疗服务利用状况
        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不同群体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关系
        三、居民利用大病医疗服务的原因及对服务机构的选择
第四章 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效应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影响的理论机制
        二、研究假设
        三、模型设定
        四、数据来源
        五、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大病保险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
        二、大病冲击下大病保险对居民受益的影响
        三、异质性检验
第五章 大病保险影响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大病保险影响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传导机制分析
        二、研究假设
        三、数据来源
        四、模型设定
        五、变量选取及处理
    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大病保险参保对居民就医决策的影响分析
        二、大病保险的受益可及性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分析
        三、异质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大病保险具备明显的医疗需求释放效应
        二、大病保险尚未表现出足够明显的减负效应
        三、大病保险通过参保和受益可及性两条途径影响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
    第二节 讨论与政策建议
        一、讨论
        二、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瓦房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医疗保险制度
        2.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保障公平理论
        2.2.2 帕累托最优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瓦房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分析
    3.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
        3.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3.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办法
        3.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基本情况
    3.2 瓦房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不能全部覆盖受益群体
        3.2.2 筹资有难度
        3.2.3 政府责任不明确
        3.2.4 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有限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报销给付水平有局限
        3.3.2 部分农民参合意愿低
        3.3.3 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3.3.4 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较低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经验借鉴
    4.1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概况
        4.1.1 韩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情况
        4.1.2 美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情况
    4.2 国内其它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概况
        4.2.1 广东东莞:首创“三保合一”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4.2.2 浙江嘉兴:城乡居民医保合并取得成效
    4.3 经验借鉴
        4.3.1 要强化落实政府责任
        4.3.2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4.3.3 加强医疗保障制度立法
5 加强瓦房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对策
    5.1 优化统筹资金配置,调整给付水平
        5.1.1 形成科学规范补偿方案
        5.1.2 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
        5.1.3 简化报销程序
        5.1.4 优化就医转诊制度
    5.2 全面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
        5.2.1 政府加强政策解读及宣传力度
        5.2.2 政府重视农民监督作用
        5.2.3 增加农民收入
        5.2.4 强化农民参与意识
    5.3 加大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投入
        5.3.1 政府加强监管
        5.3.2 政府配齐具备专业素质工作人员
        5.3.3 政府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费投入
    5.4 全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质量
        5.4.1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培养
        5.4.2 合理投入乡镇卫生院
        5.4.3 扶持村卫生室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的相关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医疗保障
        2.1.2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毛泽东关于农村医疗保障思想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农村医疗保障的思想
    2.3 农村医疗保障发展历程
        2.3.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1949-1957)
        2.3.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1958-1977)
        2.3.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1978-2001)
        2.3.4 新世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2-2008)
        2.3.5 城乡一体化时期的社会医疗保险(2009-今)
第3章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3.1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取得的成就
        3.1.1 逐步建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3.1.2 提高农村医疗补助落实医疗保障
        3.1.3 参保覆盖人数不断提高
    3.2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3.2.1 农村医疗保障中筹资难
        3.2.2 农村医疗保障缺乏顶层法律体系
        3.2.3 城乡医疗保障资源分配不平衡
    3.3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农村医疗保障中资金投入不足
        3.3.2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3.3.3 医疗保障资金过渡倾斜城市居民
第4章 加强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对策
    4.1 以国家层面的政府机构为主导
        4.1.1 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4.1.2 加大财政支持
        4.1.3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机制
    4.2 以社会层面的保障体系为依托
        4.2.1 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4.2.2 增强农村医疗保障的契合度
        4.2.3 积极有效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4.2.4 农村集体经济与乡镇企业统筹出资协助
    4.3 以个人层面的健康保障为基础
        4.3.1 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4.3.2 加深农民自身个人健康管理
        4.3.3 强化农村医务人员道德教育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海南省从医疗保障到健康保障的能力建设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图
    1.3 资料来源与分析框架
        1.3.1 资源来源
        1.3.2 健康保障能力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数据分析法
        1.4.3 比较分析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医疗保障与健康保障
        2.1.2 医疗保障制度与健康保障制度
        2.1.3 医疗保障能力与健康保障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健康公平性理论
        2.2.3 健康经济学理论
3 海南省健康保障能力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海南省经济保障能力现状
        3.1.1 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3.1.2 居民经济发展情况
    3.2 海南省制度保障能力现状
        3.2.1 健康保障制度框架
        3.2.2 基本健康保障制度覆盖人群
        3.2.3 基本健康保障制度筹资水平
        3.2.4 基本健康保障制度补偿水平
        3.2.5 基本健康保障制度基金管理水平
    3.3 海南省医疗资源保障能力现状
        3.3.1 人力资源保障情况
        3.3.2 物力资源保障情况
        3.3.3 财力资源保障情况
    3.4 海南省医疗服务能力现状
        3.4.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3.4.2 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3.4.3 居民健康改善状况
    3.5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5.1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健康保障能力仍存在较大不足
        3.5.2 健康保障制度公平性显着改善,但仍存在差距
        3.5.3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加,但配置结构性失衡
        3.5.4 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不断提高,但公共卫生服务仍较为薄弱
4 国外典型健康保障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4.1 国外典型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4.2 国外典型健康保障制度的比较
    4.3 国外典型医疗服务体系与医疗资源配置的比较
    4.4 对推进我国及海南健康保障能力建设的启示
        4.4.1 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系
        4.4.2 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有序高效的诊疗模式
        4.4.3 构建适应国情及省情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5 海南省健康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
    5.1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民健康保障体制
    5.2 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5.3 加快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质量
    5.4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能力
    5.5 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增强居民健康意识
    5.6 依托大数据,建立健康信息系统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从医疗保障到健康保障的发展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一:2011 年以来国家涉及提升基本健康保障能力的主要政策文件
附录二:2011 年以来海南省涉及提升基本健康保障能力的主要政策文件
作者在校学习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的研究 ——以山东曹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山东省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机制
    2.1 新农合资金监管机制概览
    2.2 新农合资金监管机制
        2.2.1 监管对象
        2.2.2 监管依据
        2.2.3 监管方式
第三章 山东省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现状
    3.1 新农合资金运行情况
        3.1.1 资金筹集情况
        3.1.2 资金使用情况
        3.1.3 补偿受益情况
    3.2 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措施和成效
        3.2.1 提高了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率
        3.2.2 提高了服务水平
        3.2.3 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
第四章 新农合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4.1 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操作
    4.2 参合群众缺少监督意识
    4.3 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4.4 补偿机制不完善
    4.5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五章 对加强新农合资金监管的建议
    5.1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5.1.1 优化资金支付方式
        5.1.2 加强医院网络化监管
        5.1.3 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监管机制
        5.1.4 完善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措施
        5.1.5 明确监管职责与范围
        5.1.6 培养专业化的监管队伍
    5.2 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5.3 强化人民在监管中的主导作用
    5.4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5.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分析
    2.2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分析
    2.3 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研究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3.1 概念界定
    3.2 理论基础
    3.3 研究方法
    3.4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来源和资料说明
    4.1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实施情况
    4.2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说明
    4.3 数据整理过程说明
    4.4 指标体系数据分布描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再分配效应分析
    5.1 福利再分配效应研究变量设定
    5.2 职工医保制度福利再分配效应分析
    5.3 新农合制度福利再分配效应分析
    5.4 居民医保制度福利再分配效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利用再分配效应的分解分析
    6.1 再分配效应分解测算变量设定
    6.2 职工医保福利再分配效应分解分析
    6.3 新农合的医保再分配效应分解分析
    6.4 居民医保的再分配效应分解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福利分配影响分析
    7.1 职工医保制度对家庭医疗支出影响分析
    7.2 职工医保制度对住院医疗支出影响分析
    7.3 新农合制度对家庭医疗支出影响研究
    7.4 新农合制度对住院费用影响的因素分析
    7.5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医保补偿福利分配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讨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方法学讨论
    8.2 关键指标测量
    8.3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效应
    8.4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8.5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研究的政策建议
创新性与局限性
附录
    附录一 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问卷部分问题节选
    附录二 省份数据分析
    附录三 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各环节数据描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政策效应研究 ——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1.5.1 访谈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统计分析法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2.1.2 农村贫困地区
        2.1.3 政策效应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社会公平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利益博弈理论
第三章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分析
    3.1 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
        3.1.1 初创阶段的传统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制度
        3.1.2 并轨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1.3 并轨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2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特殊性分析
        3.2.1 制度运转的可持续性相对较差
        3.2.2 制度保障水平相对偏低
        3.2.3 居民参保意愿相对较低
        3.2.4 医保体系不够健全,监管能力弱
        3.2.5 对贫困群体的保障不足
    3.3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复杂性分析
        3.3.1 制度设计的复杂性
        3.3.2 执行管理的复杂性
        3.3.3 各参与主体的复杂性
        3.3.4 制度运作环境的复杂性
第四章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现状
    4.1 栾川县概况
        4.1.1 基本概况
        4.1.2 贫困状况
        4.1.3 卫生医疗资源概况
    4.2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成效
        4.2.1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
        4.2.2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成效
    4.3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相关政策及内容
        4.3.1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相关政策
        4.3.2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4.3.3 针对贫困居民的医保扶持举措
    4.4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执行
        4.4.1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执行机构
        4.4.2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办理
        4.4.3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督管理
    4.5 各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博弈
        4.5.1 各参与方利益博弈关系
        4.5.2 典型案例分析
第五章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效应指标体系构建
    5.1 指标体系建立依据与原则
        5.1.1 建立依据
        5.1.2 建立原则
    5.2 公平性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5.2.1 参保公平性
        5.2.2 费用负担公平性
    5.3 效率性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5.3.1 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5.3.2 医疗服务利用率
    5.4 效益性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5.4.1 参保农民经济状况
        5.4.2 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5.5 可持续性指标分析
        5.5.1 经济适应性
        5.5.2 基金稳定性
    5.6 回应性指标分析
        5.6.1 参保农民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内容的满意度评价
        5.6.2 参保农民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满意度评价
        5.6.3 参保农民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满意度评价
        5.6.4 参保农民个人幸福感的满意度评价
第六章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效应评估
    6.1 评价指标数据的来源
    6.2 评价方法
        6.2.1 基本原理
        6.2.2 操作步骤
    6.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3.1 公平性指标权重
        6.3.2 效率性指标权重
        6.3.3 效益性指标权重
        6.3.4 可持续性指标权重
        6.3.5 回应性指标权重
    6.4 指标数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6.5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6.5.1 三级指标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6.5.2 二级指标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6.5.3 一级指标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6.6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效应的总体评价
        6.6.1 公平性方面
        6.6.2 效率性方面
        6.6.3 效益性方面
        6.6.4 可持续性方面
        6.6.5 回应性方面
第七章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执行偏差及原因分析
    7.1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执行偏差的具体表现
        7.1.1 公平性、积极性有待提升
        7.1.2 管理服务不够到位
        7.1.3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
        7.1.4 基金运行压力大
        7.1.5 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7.2 栾川县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
        7.2.1 费用负担的公平性较低
        7.2.2 政策宣传不到位
        7.2.3 监督管理存在缺陷
        7.2.4 医疗资源匮乏
第八章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优化思路与策略
    8.1 优化思路
    8.2 优化策略
        8.2.1 构建适度科学的资金筹集机制
        8.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水平
        8.2.3 完善监管机制与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
        8.2.4 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均衡城乡医疗资源配置
        8.2.5 完善医保扶贫制度建设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分析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观模拟的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研究[D]. 李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中国人寿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营运效果分析 ——以杨陵支公司为例[D]. 杜文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3]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D]. 苏瑞珍.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4]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研究[D]. 韦芸.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瓦房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研究[D]. 唐千舻.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 李云鹏.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7]海南省从医疗保障到健康保障的能力建设问题初探[D]. 张春蕾.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的研究 ——以山东曹县为例[D]. 袁照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研究[D]. 马桂峰. 山东大学, 2020(09)
  • [10]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政策效应研究 ——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D]. 刘彤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的分析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