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探讨

矿区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探讨

一、试论矿区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论文文献综述)

冯超,甘雨晨,贺晓,雷少刚,程伟,黄赳,寇瑾[1](2022)在《草原矿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文中提出以内蒙古半干旱区草原的代表煤矿—胜利煤矿及周边的贝子庙、植物园、南山水库为研究区,通过对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复垦过程中土壤对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胜利矿区苔藓植物有4科6属7种,各生境苔藓总盖度排序为贝子庙>植物园>矿区南排土场>水库>人工林>矿区北排土场.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南排土场苔藓群落物种复杂程度高.对苔藓植物群落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粉粒含量、沙粒含量和石砾含量对苔藓植物的分布都有显着影响.通过对苔藓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分析,发现不同研究区苔藓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与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有关.

刘瑞瑶,许丽,丰菲,刘莹,张新蕾[2](2022)在《2000-2018年乌海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究乌海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以及预测NDVI变化趋势,基于Lantsat OLI/TM/ETM,DEM影像运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趋势分析法研究了乌海市2000—2018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重标极差(R/S)分析法的Hurst指数预测了乌海市未来NDVI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 2000—2018年乌海市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0.07%/10 a,植被覆盖度均值由22.26%增至41.30%;(2)空间上植被覆盖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海南区改善趋势更明显;(3)从地形因子来看,植被覆盖度受高程、坡度影响较大,不同坡向间变化不明显;(4)乌海市大部分地区植被未来变化趋势为随机发展,持续改善区域占10.95%,持续退化区域占2.93%,海勃湾区持续变化性强,乌达区反持续变化性强。整体来看研究区2000—2018年植被覆盖度持续上升,植被改善明显,未来进行生态保护时应多关注地形因素和植被退化的区域,从而制定合理的政策。

陶晨斌,竺宇航,陈建军,阎凯,李元,李博[3](2022)在《不同人工植被群落对铅锌矿废弃地径流重金属流失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不同人工植被群落及土壤改良对铅锌矿废弃地径流重金属流失特征的影响,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前期修复思路。采用径流小区试验,通过混合施加有机肥和钙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分别在铅锌矿废弃地原状土及改良土上构建不同人工植被群落(草、灌—草、乔—灌—草),对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中泥沙、Cd、Pb、As的含量和流失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原状土下,乔—灌—草模式相较于草模式和灌—草模式,累计径流产生量分别减少11.3%和0.8%,同一人工植被群落,改良土相较于原状土累计径流产生量减少3.2%~18.8%;原状土下,灌—草模式相较于草模式、乔—灌—草模式,累计泥沙量分别减少28.9%,14.0%,同一人工植被群落,改良土相较于原状土累计泥沙量减少40.0%~63.3%。(2)原状土下,不同人工植被群落溶解态Cd、Pb、As累计流失量分别为2.7~7.2,104.3~295.1,1.4~5.4 mg/m2,改良土相较于原状土,不同人工植被群落溶解态Cd、Pb、As累计流失量分别减少47.7%~61.0%,43.8%~64.6%,43.8%~63.8%。(3)原状土下,不同人工植被群落颗粒态Cd、Pb、As累计流失量分别为2.5~9.0 g/m2,437.5~1 347.2,16.2~89.9 mg/m2;改良土相较于原状土,不同人工植被群落颗粒态Cd、Pb、As累计流失量分别减少53.7%~72.0%,55.4%~65.8%,60.2%~71.1%。(4)颗粒态Cd、Pb、As流失量分别占总流失量的99.8%~99.9%,77.1%~84.1%,85.1%~96.7%。综上所述,人工植被群落越复杂,径流量、泥沙和重金属的流失量越低;施加改良剂能进一步强化植被群落的截流功能;重金属的流失主要以颗粒态为主。

周权显[4](2022)在《矿山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矿山开发与建设期间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土壤退化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首先对矿山开发工作的危害性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作用做出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评价等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杨海裕,吕寻,刘小林,郑子龙,张江涛,陈瑞锋[5](2022)在《金矿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草本层植物群落特征》文中认为以小陇山林区金矿废弃地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恢复植被为对象,采用样方法对草本层植物进行了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草本层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金矿废弃地共出现草本植物17科44属52种,其中菊科15属21种,豆科5属6种,蔷薇科4属4种,伞形科4属4种,这4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总体表现为单属单种植物较多;2)群落中水蒿、牛尾蒿、紫花苜蓿、大火草重要值(IV)表现最高。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均能形成植被,各群落物种Simpson指数(D)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E)变化不大;3)不同恢复年限油松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R)、Evenness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与油松林龄增长一致,表现在5 a时多样性指数随油松林龄增加而增大,10 a时随油松龄增加而减小;4)人工建植日本落叶松+刺槐和油松+云杉,能够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是金矿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林区矿山废弃地植被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李凤明,丁鑫品,白国良,刘祥宏,孙家恺,桑盛,任慧君,郭孝理[6](2021)在《高原高寒露井联合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文中提出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矿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干旱、寒冷、土壤贫瘠的高海拔地区,煤炭开采诱发的高寒草甸破坏、冻土层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更加突出。在工程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2003年以来青海木里煤田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导致矿区生态系统急剧退化、生态服务功能显着降低、地形地貌遭到破坏、生态地质环境风险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亟待整治修复,然而高寒缺氧、表土匮乏、复绿植物自我更新困难等不利因素是生态修复工程必须面对的难题。针对以上破坏问题和治理技术难题,以江仓一号井高原高寒露井联合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背景,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依法依规"为出发点,充分借鉴已有经验,按照"因地制宜、分区管控、消除隐患、贴近自然"的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思路,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渣山削坡整形+采坑回填缓坡+井巷工程保护+岩壁坡面整治+微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与植被复绿"的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模式,构建了基于"地质灾害防控+生态环境修复"理论的高原高寒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体系。采用基于"最大限度揭露原位土、优先利用剥离土、适当配以人工土"的地形地貌重塑技术和"腐熟羊板粪基础增容—商品有机肥优化提升"为核心的快速土壤改良重构技术,解决了复绿表土缺乏的问题;采用"削坡减重"和"回填压脚"相结合的边坡稳定控制技术,解决了冻融高陡复合边坡易发生变形失稳的问题;采用井上"分区施工-双向回填-缓坡推覆"和井下"锚杆-注浆加强支护"相结合的回填施工工艺与巷道保护技术,解决了浅埋巷道工程易受采坑回填扰动破坏的问题。

薛东明,郭小平,张晓霞[7](2021)在《干旱矿区排土场不同边坡生态修复模式下减流减沙效益》文中指出为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对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采用野外径流小区试验方法,对矿区排土场边坡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产流产沙进行了1个雨季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研究区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该时期降雨量占到年均降雨量的77.03%,是年内径流泥沙损失最多的时期。(2)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与对照(只撒播灌草种子)相比均具有减流减沙效果,但是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有显着差异,减流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柳网格模式(64.35%)>生态棒模式(56.56%)>生态袋模式(52.74%)>铁丝石笼模式(48.70%)>植物篱模式(45.51%)>土壤改良模式(35.89%)>无纺布覆盖模式(33.97%)>砾石压盖模式(8.19%);减沙效果依次为沙柳网格模式(69.41%)>生态棒模式(61.28%)>生态袋模式(55.09%)>铁丝石笼模式(52.43%)>植物篱模式(48.72%)>土壤改良模式(42.09%)>无纺布覆盖模式(38.31%)>砾石压盖模式(19.34%)。(3)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特征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5,r>0),沙柳网格模式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程度较小,生态棒模式次之,对照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程度最大。

罗超,郭小平,冯昶栋,叶金鹏,薛东明[8](2021)在《乌海周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土壤种子库是植被自然更新和恢复的物质基础,对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周边为研究区,选择典型生境和植被类型,通过样地植被调查、持久和短暂土壤种子库采样、萌发试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乌海及周边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为217~1547粒·m-2,物种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种子库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持久土壤种子库占种子库总密度的17.34%~64.22%,且轻度和中度干扰样地的持久种子库占比达40%以上。2)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种子库差异较为显着,相近地理环境下的土壤种子库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中度干扰下的样地种子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要高于周边轻度干扰的样地。3)新星矿区周边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较高,其他区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在组成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4)土壤种子库物种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呈现不同的聚类,土壤因子只能部分(30%~40%)反映土壤种子库特征。影响0~5 cm和5~10 cm持久土壤种子库的最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有机质、粉粒、黏粒含量和砾石含量,影响0~5 cm和5~10 cm短暂土壤种子库的最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全磷、黏粒含量和容重、有机质。上述研究可为乌海周边表土种子库的植被恢复潜力及恢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新华社[9](2021)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文中研究说明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新华社[10](2021)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文中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二、试论矿区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矿区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论文提纲范文)

(1)草原矿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野外采样方法
    1.3 苔藓鉴定及测量
    1.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1.5.1 苔藓重要值
        1.5.2 相似性系数
        1.5.3 苔藓植物的a多样性指数
        1.5.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分析
    2.2 苔藓植物群落结构特点及多样性分析
    2.3 苔藓植物群落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
        2.3.1 土壤理化性质
        2.3.2 苔藓植物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2.3.3 苔藓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分析
3 讨论

(2)2000-2018年乌海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1) 高程。
        (2) 坡度。
        (3) 坡向。
    2.2 研究方法
        2.2.1 基于NDVI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法
        2.2.2 趋势分析法
        2.2.3 NDVI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特征
        3.1.1 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
        3.1.2 各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年际变化
    3.2 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
        3.2.1 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3.2.2 乌海市各区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分析
    3.3 植被覆盖度随地形的变化特征
        3.3.1 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变化
        3.3.2 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
        3.3.3 植被覆盖度随坡向的变化
    3.4 NDVI演变趋势预测
4 讨 论
5 结 论

(3)不同人工植被群落对铅锌矿废弃地径流重金属流失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人工植被群落下铅锌矿废弃地地表径流产生量及泥沙输出量
    2.2 不同人工植被群落下铅锌矿废弃地地表径流Cd流失特征分析
        2.2.1 溶解态Cd流失
        2.2.2 颗粒态Cd流失
    2.3 不同人工植被群落下铅锌矿废弃地地表径流Pb流失特征
        2.3.1 溶解态Pb流失
        2.3.2 颗粒态Pb流失
    2.4 不同人工植被群落下铅锌矿废弃地地表径流As流失特征分析
        2.4.1 溶解态As流失
        2.4.2 颗粒态As流失
3 讨 论
    3.1 不同人工植被群落下铅锌矿废弃地地表径流产生量及泥沙输出量
    3.2 不同人工植被群落下铅锌矿废弃地重金属流失特征
    3.3 径流量、泥沙输出量与重金属流失量的关系
4 结 论

(4)矿山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矿山开发的危害与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分析
3 水土保持监测要点研究
    3.1 矿区概况
    3.2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3.2.1 监测重点与范围
        3.2.2 监测方法
        3.2.3 监测点位的布设
4 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评价
    4.1 主体工程选址(线)评价
    4.2 建设方案与布局评价
5 结束语

(5)金矿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草本层植物群落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 群落综合指标重要值测定
    2.3 物种多样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草本层植物科、属、种组成
    3.2 物种重要值分析
    3.3 草本层植物生长特征
    3.4 物种多样性分析
        3.4.1 不同恢复措施下物种多样性特征
        3.4.2 不同恢复年限油松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6)高原高寒露井联合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炭开采引起的高原地区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1.1 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1.2 生态系统退化
        (1)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2)湿地生态系统扰动显着。
        (3)冻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1.4 生态地质环境风险增加
        (1)地面沉陷与边坡失稳。
        (2)含水层破坏。
        (3)环境污染。
2 高原高寒露井联合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治理的难点与思路
    2.1 生态地质环境治理的难点
        (1)表土资源匮乏,覆土养分不足、结构不良,保水保肥抗侵蚀能力弱。
        (2)耐寒耐旱草种缺乏,配套的种植、养护技术存在不足,植被自我更新困难。
        (3)井巷工程埋深浅,易受采坑回填扰动破坏。
    2.2 治理理念与工作思路
3 江仓一号井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3.1 采坑渣山地形地貌重塑技术
    3.2 冻融边坡稳定控制技术
    3.3 井下巷道协同保护技术
    3.4 土壤重构与植被复绿技术
        3.4.1 土壤重构
        3.4.2 基质改良
        (1)原位土就地改良技术。
        (2)剥离土混合提升技术。
        (3)人工土综合复配技术。
        3.4.3 植被复绿
        (1)截、排水沟设置。
        (2)植被高效建植技术。
    3.5 生态地质环境修复效果与环境要素一体化监测技术
4 结 论

(7)干旱矿区排土场不同边坡生态修复模式下减流减沙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括
    1.2 试验设计及观测方法
        1.2.1 野外试验设计
        1.2.2 观测方法
        1.2.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降雨特征分析
    2.2 不同修复模式对坡面产流的影响
    2.3 不同修复模式对坡面产沙的影响
    2.4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的响应
3 讨 论
4 结 论

(8)乌海周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取样时间与取样方法
    1.3 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
    1.4 植被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5.1 土壤种子库密度与物种多样性
        1.5.2 物种和群落结构相似性
        1.5.3 土壤种子库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1.5.4 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种子库特征
        2.1.1 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生活型
        2.1.2 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垂直分布
        2.1.3 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
    2.2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2.3 土壤种子库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3讨论
4 结论

(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背景
    第一节发展历程
    第二节发展基础
    第三节机遇挑战
    第四节重大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主要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五节战略布局
第三章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
    第一节筑牢“中华水塔”
    第二节保护重要水源补给地
    第三节加强重点区域荒漠化治理
    第四节降低人为活动过度影响
第四章加强中游水土保持
    第一节大力实施林草保护
    第二节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第三节发展高效旱作农业
第五章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
    第一节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
    第二节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
    第三节推进滩区生态综合整治
第六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一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第二节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
    第三节加大农业和工业节水力度
    第四节加快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
第七章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第一节科学调控水沙关系
    第二节有效提升防洪能力
    第三节强化灾害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八章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
    第一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第二节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力度
    第三节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
    第四节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第九章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第二节进一步做优做强农牧业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
    第四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第十章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
    第二节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发展
    第三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十一章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一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构建便捷智能绿色安全综合交通网络
    第三节强化跨区域大通道建设
第十二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第一节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第二节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
    第三节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第四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第十三章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
    第一节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第二节加快教育医疗事业发展
    第三节增强基本民生保障能力
    第四节提升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能力
第十四章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第一节完善黄河流域管理体系
    第二节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第三节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
    第四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第五节健全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
第十五章推进规划实施
    第一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节强化法治保障
    第三节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第四节完善规划政策体系
    第五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四、试论矿区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论文参考文献)

  • [1]草原矿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J]. 冯超,甘雨晨,贺晓,雷少刚,程伟,黄赳,寇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 [2]2000-2018年乌海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J]. 刘瑞瑶,许丽,丰菲,刘莹,张新蕾. 水土保持研究, 2022(02)
  • [3]不同人工植被群落对铅锌矿废弃地径流重金属流失特征的影响[J]. 陶晨斌,竺宇航,陈建军,阎凯,李元,李博. 水土保持学报, 2022(01)
  • [4]矿山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评价[J]. 周权显. 西部探矿工程, 2022(01)
  • [5]金矿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草本层植物群落特征[J]. 杨海裕,吕寻,刘小林,郑子龙,张江涛,陈瑞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2
  • [6]高原高寒露井联合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模式[J]. 李凤明,丁鑫品,白国良,刘祥宏,孙家恺,桑盛,任慧君,郭孝理. 煤炭学报, 2021(12)
  • [7]干旱矿区排土场不同边坡生态修复模式下减流减沙效益[J]. 薛东明,郭小平,张晓霞. 水土保持学报, 2021(06)
  • [8]乌海周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J]. 罗超,郭小平,冯昶栋,叶金鹏,薛东明. 草业学报, 2021(11)
  • [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J]. 新华社. 中国水利, 2021(21)
  • [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J].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30)

标签:;  ;  ;  ;  ;  

矿区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