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排球甲级联赛赛练结合

论中国排球甲级联赛赛练结合

一、谈中国排球甲A联赛的赛练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隋盛胜[1](2016)在《2014-2015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进攻效果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排球,1895年起源于美国,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为16人。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化,使这项运动不仅具有了群众性、娱乐性,更发展为竞技性很强的一项运动。对于我国体育事业来说,排球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排球是我国第一个“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集体性大球项目,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热情关注的一项群众运动。然而,在中国女排的耀眼光芒下,更容易被忽视,也更值得人们关注的相对黯然的是中国男排。1996年,为使排球运动更好地在国内发展,给更多群众参与支持的机会,中国排球协会组织、创建了中国男子排球联赛,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排球职业比赛,各省市队拼尽全力,争取战绩,不断拓展中国男子排球的战术打法,为中国男子排球系统输送人才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男排事业的发展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作为2014-2015中国男子排球联赛,又承载了新的梦想和挑战,如新赛季增添了比赛场次;各省市俱乐部引进的外援数量也有所增加,且外援的水平相对更高;赛制的灵活度亦有所提升等。2014-2015全国排球(男排)甲级联赛,比赛的精彩性,争夺的激烈程度都是近年来排球赛中难得看到的。辽宁男排在16场比赛过后位列第十名,跌出了全国前八名的行列。纵观辽宁男排的16场比赛,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常有连续失分的情况出现;面对僵持局面时进攻手段稍显单一、掩护性差、效果不好;局面落后时缺乏核心运动员。本文以2014-2015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全部14场比赛的各项数据为研究依据,进行统计,并分析研究。从运动员的基本身体形态、网上高度特征,扣球进攻效果来进行研究,对辽宁男排各专位队员在强攻、快攻、战术攻、及后排进攻这几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男排队员的基本身体素质具有一定优势,基本技战术有待提高。(2)辽宁男排主攻队员的进攻特点呈现出主攻队员强攻的运用最多,其次是调整攻、后排攻和战术攻的运用。调整攻的运用率最低,说明辽宁男排的主攻队员在四号位的实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落点的变化和打手出界等手段打出自己的技战术特点。(3)辽宁男排副攻队员的进攻特点呈现出战术攻的首选地位,且副攻队员的直接得分率较高,说明辽宁男排非常重视副攻队员的培养。(4)辽宁男排接应二传队员发挥的作用较大,其中强攻和调整攻运用次数较多,二者的直接得分率也较高,但接应二传各种进攻方式的破攻率较低,尤其体现在调整攻、战术攻和后排攻中。(5)辽宁男排两次攻在比赛中所起到的作用具有局限性,因为被动的两次攻情况多于主动的情况,而且两次攻次数略多,造成一定量的被拦死率和被拦回现象,进攻效果一般。针对以上辽宁男排进攻效果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利用高度优势形成进攻重点,围绕进攻重点实现战术多变。(2)适当减少主攻队员的进攻数量,分散主攻位置的进攻压力。(3)保证一传质量,适当增加副攻进攻数量。(4)加强接应二传调整攻和后排攻质量和数量,保持其战术攻的优势。(5)提高一传质量,减少被动二次攻,加强配合,提高战术水平。以期为辽宁省排球队今后完善训练,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

张安骏[2](2015)在《云南省业余排球赛制改革对推动大众排球运动普及与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南省的社会体育从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省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也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规范到规范化的发展过程,并且在全省社会体育,在云南省体委,云南省体育协会指导协调和监督之下,共成立了36个产业体育协会和单项运动协会,积极的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云南省排球活动在昆明市巡津街邮电局后面的“海关俱乐部”开展活动;在1930年9月排球被正式列为云南省运会上的比赛项目;1931年云南省运会第一次采用9人制,有着和羽毛球相同的比赛规则。昆明市的群众排球赛事,在1950年昆明市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上举行排球赛,同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第一次介绍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这与国际排联竞赛规则一致,从云南省的排球比赛开始沿用至今。云南省排球赛事改革是为我省的排球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提高我省整体水平、赛制的推动和运行。赛事类型的设置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分别发展了“滇池杯”、“兴滇杯”、“希望杯”、昆明市“永林杯”中小学生软式排球。中学生排球锦标赛,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老年气排球比赛、“春城杯”全国业余排球邀请赛、高校教职工排球赛等各种类型的比赛。这些比赛本身运作都是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进行安排;而赛制的设置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竞技排球赛制和业余排球赛制两者均以赛而制,也是它们在发展竞技比赛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趋势。排球提高竞技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竞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现代排球的必要条件之一。赛制有利于提高赛事活动的发展,使体育比赛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它也是竞技比赛公平、公正、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我们不可以低估业余排球赛制对于促进群众排球普及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文就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的分析和研究。以云南省各级、各类的排球竞赛制度为研究对象,探索业余排球赛制对推动排球运动发展的积极作用,例如:竞赛规程条件的放宽,多开展类似“春城杯”、“滇池杯”、希望杯”、“萌芽杯”、“高校教职工”等类型的排球竞赛,促进竞赛对赛制的推动和引领的作用。同时,了解历年赛制实施的情况,发挥赛制的宏观调控手段,引领和规范竞技比赛的发展。当然,在改革赛制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我省、市、地方特色的竞赛体制,对云南省的未来提出适合于本省特色的赛制的建议和设想。

王豪[3](2015)在《河南省男子竟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为国家带来高水平运动员源泉。每一个竞技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都会有一套相对完整且符合国情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优秀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一个体育项目的经久不衰。并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后备人才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国家都有着庞大的后备人才基础,在坚实的后备人才基数下,体育综合竞技水平才能稳步提升。对河南省内的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展开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发、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河南省现有的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教练员为调查对象,访谈了河南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和河南省体育局相关专家。对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展开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一、后备人才分布范围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局面,总体人数较少,后备人才基数不大,年龄结构不合理依然是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最基础问题。二、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对参与排球后备人才训练有着良好的积极性,态度端正,动机正确。但是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之间相互阻碍作用依然突出。三、大部分教练具有较为丰富的执教经验,但是年轻教练员较少,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四、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科学化训练体系还不够完善,个别教练对心理训练还不够重视。并且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训练条件不能满足后备人才培养需求;五、竞赛制度不够完善,并且全年省级比赛较少,赛练结合不够紧密,对后备人才提高自己竞技水平有一定影响;六、家长对子女参与后备人才训练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子女的文化课水平。在将来的发展意向中,由于会受到升学和就业压力,这就更加减少了家长对子女从事职业训练的人数。

汪婷婷[4](2012)在《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了解与掌握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体能水平的现状,发掘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存在的特征,对从整体上加大女排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排球运动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我国女排在世界排坛的优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女排后备人才的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等反映女排后备人才体能水平,体现专项运动能力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目前后备人才的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的发展状况,并运用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年龄特征、变化特征、生长特征以及专位特征,探寻我国女排后备人才在身体形态选材及专项素质训练中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区分与逐步解决当前我国女排后备人才选拔及训练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提高后备人才质量,从而使我国女排的竞技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现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目前我国女排后备人才的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所呈现的量化特征分别为:身高181.70±5.65cm,体重70.13±7.52kg,手足间距233.59±8.33cm,指间距181.22±6.94cm,克托莱指数为386.05±36.96;助跑摸高294.22±8.85cm,“米”字移动为27.03±1.4s,立定跳远226.98±13.55cm,30米跑4.56±0.23s。对近几年我国女排后备人才身体形态数据的动态分析发现,身材高大的运动员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大部分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在体重以及克托莱指数处于中下水平。在专项素质中,30米跑成绩超过2009年国家青年队水平,其余项目均值略低于国家青年队水平,各项专项素质指标的最好成绩都已经达到我国优秀成年队水平。(2)横剖面分析2011年我国女排后备人才的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年龄特征为:14-17岁年龄区间,15和16岁女排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水平较好,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目前而言处在16岁年龄的后备人才整体条件最好。虽然女排后备人才处在生长发育的末段,但基本上仍然呈现出年龄越大,身体形态和专项素质指标值越高的特点。(3)2009-2011年我国女排后备人才的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追踪研究发现:女排后备人才身体形态生长规律符合一般青少年生长规律,高度值的增长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慢,而充实度值增长较快;2009-2011年女排后备人才30米跑以及助跑摸高等专项素质发展最为显着。(4)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生长特征为: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生长速度呈两类曲线,高度和充实度分别为“L”及波浪形生长曲线;主要专项素质指标基本呈“M”型生长态势。(5)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专位特征为:高度上,副攻最高,其次是主攻、接应、二传和自由人;充实度上,依次为主攻、接应、二传、自由人和副攻。接应运动员的主要身体形态和专项素质水平最为全面。主攻队员和自由人的力量、移动、反应能力都较好;相对而言,副攻和二传的力量和速度素质一般,对其力量和速度素质等相关薄弱方面的训练应该加强。

袁芳[5](2011)在《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文中提出在现代社会,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己成为国家和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如何培养优秀运动员已成为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优秀女排运动员是中国排球界的宝贵财富,对其成才过程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整体性系统的研究,为中国以后培养优秀女排运动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其他竞技运动项目培养优秀运动员给予借鉴。论文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运用因子分析、假设检验的统计方法对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她们成才的因子,并以郎平和周苏红两位中国女排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为个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成才的主要因子共7类因子分别是:竞赛因子、运动员智能因子、运动训练因子、社会条件因子、身体选材因子、德育结构因子、运动员管理因子。竞赛因子包括运动员比赛经验、运动员对比赛规律、时机把握能力;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丰富,对比赛把握能力较强。智能因子包括智力和知识能力;优秀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和记忆力是其成才的重要智力保障,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是其成才的知识保障。社会条件因子包括政治、经济、时代需求、体育制度;因而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才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训练因子包括教练员因素、训练方法手段因素、训练条件因素;教练员对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作用较大。身体选材因子包括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生理机能;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身体选材分别是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生理机能。德育情况因子包括人际关系、体育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人际关系、体育道德品质非常好,性格以理智意志型为主,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也高。运动员管理因子包括运动员预测规划和流动调节;前者合理程度比较高,后者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郎平排球启蒙年龄晚,基础训练、提高训练与竞技保持阶段年限少,最佳竞技阶段取得成绩理想。郎平身体形态一般但弹跳力较好,丰富的比赛经验、对比赛的把握能力和女排精神的支持是郎平取得优异竞技成绩的保障,文化水平的提升是郎平执教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保证。周苏红排球启蒙年龄早,基础训练和提高训练阶段年限较长是其最佳竞技阶段年限最长的保障,周苏红身体条件和灵敏性较好,丰富的运动经历与赛事经验以及面对困难不服输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其取得竞技佳绩的关键。

高伟杰[6](2011)在《主客场制对山东省女排赛期系统性训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对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促进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主客场制具有赛季持续时间长,比赛场次和比赛数量较多,比赛间期较短、训练周期短等特点,这样就会对赛期训练带来了诸方面的影响。在主客场制条件下,教练员如何根据主客场制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制定相应的训练对策,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比赛时的竞技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为训练学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在主客场制的条件影响下,竞赛期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保持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这一课题。因此,探索主客场制条件下竞赛期训练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这对于提高山东女排训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将参加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山东女排赛期训练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主客场制对山东女排的影响和竞赛期的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的安排入手,对主客场制竞赛期训练安排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此次研究主要探讨主客场制对竞赛期训练的影响即实现参赛的目的、任务、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内容的安排、训练负荷的安排、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竞技状态的调控以及恢复训练的实施等。力图把握主客场制对东女排的影响和训练时采取的对策,进而指导山东女排的赛期训练和比赛,提高山东女排赛期训练的质量和通过训练的措施保持球队最佳竞技水平。研究发现,1、主客场制的特点是:赛季持续时间长、比赛间期短、比赛场次和数量多、竞技状态呈波浪性等。2、主客场制对训练的主要影响包括:竞赛安排、比赛行程、主客场制的特点、训练前的睡眠质量、比赛场地的具体情况、教练在训练中的积极和消极情绪、训练当天的气候、竞赛日程的临时修改、住宿的条件、交通、训练当天的气候、到比赛地后的训练。3、对影响所采取的对策:相关因素影响的对策:严格的管理制度、缩短旅途时间、提前适应训练场地。4、训练对策:(1)明确训练任务,确立训练总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战术指导思想。(2)周期性训练计划的制定,以周训练计划为主,分为“3天训练计划”、“5—6天训练计划”、“14天训练计划”。(3)训练计划的具体安排。

卢俊锋[7](2011)在《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研究 ——兼谈中国女排备战伦敦奥运会策略》文中认为在当今排球攻守日趋平衡的情况下,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战术系统的运用质量。本文以2006年世锦赛、2007年世界杯、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锦赛中巴西、美国、俄罗斯、意大利、中国等五国女排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组成、区域分布种类、运用效果三个层面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旨在了解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变化,最后比较分析中外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打法的差别,进而总结出世界女排中欧美球队占据上风;继续保持大型化、高度化、大龄化、快速化方向发展;接发球到位时进攻打法均以快攻为主,快攻打法以快球掩护两边拉开攻和单脚背飞为主;巴西、美国、意大利等国快攻打法组织运用丰富,俄罗斯有所发展,中国有所下降;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到位时强攻区域集中在4号位,2号位和6号位:立体进攻区域集中在6号位;快攻打法以单脚背飞、快球掩护拉开攻、平拉开进攻为主;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不能组织有效进攻时均以4号位调整攻,2号强攻和6号位强攻为主,各国女排没有差别。巴西女排强攻的进攻效果最为稳定,意大利、俄罗斯波动较大,中国女排则呈下降趋势。最后提出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后,备战伦敦奥运会的进程中要坚持快速多变的指导思想,积极发展后排进攻打法,保持较高的快攻组成率,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创新远网快攻打法的策略。具体提出中国新女排必须坚持快变打法,同时吸收世界优秀女排打法特点,积极发展后排进攻,前后结合,加强进攻能力和变化能力;要继承传统,使新女排的接发球组织进攻真正以快变为主;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比赛经验的提高来增强二传手组织进攻战术的质量;中国女排管理层要充分信任主帅,职权适当下放,同时坚强队伍建设,女排自身要认清形式,淡化金牌情结;中国女排必须营造大赛环境,练就女排过硬心理素质,赛练结合,科学训练,预防伤病。

王海英[8](2010)在《我国排球竞赛制度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竞赛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体育本质的外下表现形式,那么建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符合体育竞赛发展规律、完善合理的竞赛体制是保证竞赛活动的多元化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重要条件。为了繁荣排球竞赛市场,1996年中国排协以主客场赛制作为排球改革的突破口,从实践中发现,这种赛制增加了比赛场次、增强了比赛的精彩性,资金的来源拓宽了,也调动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所以竞赛制度成为制约排球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竞赛制度是否完善、合理对排球竞赛的技术水平和开展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取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五种研究方法将通过对我国各级各类竞赛制度的分析,试图为我国排球竞赛赛制的健全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我国排球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本文分析研究认为我我国排球竞赛现行赛制的积极效应为赛事逐步形成制度化,比赛场次相对增多,层次性突出,拓宽了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赛制的增多吸引了投资商的目光,从而刺激了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但是,现行赛制也还存在着竞赛的目标不统一、时间安排不合理、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竞赛的上下级衔接不连贯等一些问题。现行赛制应不改进和完善,从而吸引更多的排球运动员参与到赛事中,提高我国排球赛事的进一步普及和水平的提高。根据我国的排球竞赛的现状,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竞赛制度,统一竞赛目标,合理安排竞赛时间,加强各级竞赛间的交流并保证队员的参赛场次等,是提高我国排球整体水平、推动排球发展的保证措施。

徐翠丽[9](2009)在《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优劣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排球的职业化和社会化,1996年12月在全国排球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以赛会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基本方针,续而带动全面改革。实行主客场赛制的特点之一是:主客场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使比赛结果变化莫测更有悬念,胜负的偶然性增加,主场胜率普遍高于客场胜率。这种由于主客场制带来比赛地点的不同而引起比赛结果表现出的明显差异现象已被很多人所关注。最早关于主场效应的研究是由施瓦慈等人进行的,发现主场效应现象明显存在。通过对全国排球联赛8个赛季的主客场胜率统计显示,存在主场优势和客场劣势。进一步对各参赛队每个赛季的主客场胜率分析,发现主场劣势、客场优势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观众、场馆、新闻媒体、生活交通、地理气候、裁判员、教练员等方面分析我国排球联赛主客场优劣势的主要影响因素,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的利用主场优势避免主场劣势,减少由于客场比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够积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全国排球联赛中存在主场优势和客场劣势。进一步对各参赛队每个赛季的主客场胜率分析,发现主场劣势、客场优势也是客观存在的。2.主场优势主要受观众、教练、比赛场地与器材、裁判、新闻媒体等因素的影响。3.主场劣势主要受是教练、裁判和观众等因素的影响。4.客场优势主要受教练、观众、裁判、比赛场馆与器材和新闻媒体等因素的影响。5.客场劣势主要受裁判、教练、观众、比赛场馆与器材等因素的影响。6.运动员在主客场比赛存在心理差异。在主场运动员对比赛取胜的自信心程度和心理上的稳定程度要高于客场,在客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心理上的疲劳程度要高于主场。

卢卫中,王贵生,张友生[10](2006)在《江苏男排参加2006年全国三大赛事的技战术情况探析》文中提出以2006年全国男排三大赛事的技术统计,分析江苏男排在技战术上的优势和弱势,寻找与上海队的差距,从中探讨男排比赛得失分规律和克敌制胜的技战术因素,并为江苏男排今后的技战术发展提供训练上的依据。

二、谈中国排球甲A联赛的赛练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中国排球甲A联赛的赛练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1)2014-2015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进攻效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相关理论性研究
        1.2.2 相关实践性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调查法
        2.2.5 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2014-2015 全国排球甲级联赛参赛运动员身高形态指标及网上高度特征的分析
        3.1.1 辽宁男排与比赛对手身高指标的比较分析
        3.1.2 辽宁男排与比赛对手网上高度特征的比较分析
    3.2 2014-2015 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进攻效果分析
        3.2.1 2014-2015 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主攻队员进攻效果的分析
        3.2.2 2014-2015 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副攻队员进攻效果的分析
        3.2.3 2014-2015 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接应二传队员进攻效果的分析
        3.2.4 2014-2015 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两次攻运用效果的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云南省业余排球赛制改革对推动大众排球运动普及与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研究
        1.3.2 赛制改革方面的研究
        1.3.3 赛制改革与各运动项目发展之间的研究
        1.3.4 赛制对后备人才的培养
第2章 研究对象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省排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3.1.1 诞生、孕育阶段
        3.1.2 传播、发展阶段
        3.1.3 改革创新阶段
    3.2 云南省排球现行赛制状况的分析
        3.2.1 云南省群众排球组织管理状况分析
        3.2.2 云南省专业与业余排球运动状况分析
    3.3 云南省业余排球赛制对推动大众排球赛事的贡献
        3.3.1 改革云南省业余的少年儿童排球赛制
        3.3.2 改革云南省现行的中老年排球赛制
        3.3.3 存在的问题
    3.4 改革创新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赛制体系
        3.4.1 赛制改革对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3.4.2 赛制改革对排球项目本身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3.4.3 赛制改革对时间的合理化意见
        3.4.4 赛制改革对赛事活动的有序衔接
    3.5 赛制改革对排球运动普及和未来发展的构想
        3.5.1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3.5.2 赛制向着公众服务型发展
        3.5.3 构建互联网赛制改革模式
        3.5.4 借鉴优势项目发展
        3.5.5 完善竞赛方法和参赛名额的规定
        3.5.6 逐步完善排球年度系列赛制度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云南省业余排球赛制改革对推动大众排球运动普及与发展的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河南省男子竟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竞技体育相关研究现状
    2.2 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相关研究
    2.3 国内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4 河南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调查对象选取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访谈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分布现状
        4.1.1 河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排球)学校分布与人数现状
        4.1.2 河南省青少年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年龄结构现状
    4.2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训练现状分析
        4.2.1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训练年限情况分析
        4.2.2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训练次数、训练时间和训练比重情况分析
        4.2.3 心理训练的安排
    4.3 后备人才训练兴趣、动机、文化学习以及个人意向分析
        4.3.1 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训练兴趣情况分析
        4.3.2 训练动机现状分析
        4.3.3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文化课学习现状
        4.3.4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个人意向情况分析
    4.4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教练员分析
        4.4.1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
        4.4.2 教练员的态度分析
    4.5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选材以及生源情况分析
    4.6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训练条件因素分析
        4.6.1 经费来源
        4.6.2 场地器材
        4.6.3 科学指导和义务监督
        4.6.4 家庭条件
        4.6.5 竞赛体制因素分析
    4.7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4.7.1 河南省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现行培养体系分析
        4.7.2 完善河南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完善政策制度,加大排球运动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5.2.2 科学选材应贯彻到位
        5.2.3 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水平
        5.2.4 完善竞赛体制,充分利用竞赛的杠杆作用
        5.2.5 全面贯彻“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培养全素质人才
        5.2.6 优化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备人才后顾之忧
        5.2.7 优化训练条件,增加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意义
        1.2.1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1.2.2 我国竞技排球运动成才规律要求必须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1.2.3 我国竞技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要求必须重视后备人才体能发展水平
    1.3 主要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对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1.4.2 对排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特征的研究
        1.4.3 青少年身体形态、素质发展的规律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观察法
        2.2.4 测量法
        2.2.5 测试法
        2.2.6 数理统计法
        2.2.7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的现状研究
        3.1.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培养概况研究
        3.1.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的现状特征研究
        3.1.3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专项素质指标的现状特征研究
    3.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年龄特征研究
        3.2.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的年龄特征研究
        3.2.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专项素质指标的年龄特征研究
    3.3 2009-201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追踪研究
        3.3.1 2009-2011 年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的追踪研究
        3.3.2 2009-2011 年我国女排后备人才的主要专项素质指标的追踪研究
    3.4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生长特征研究
        3.4.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的生长特征研究
        3.4.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专项素质指标的生长特征研究
    3.5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专位特征研究
        3.5.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专位职能概述
        3.5.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的专位特征研究
        3.5.3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专项素质指标的专位特征研究
        3.5.4 小结
第4章 结论
    4.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现状特征
        4.1.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的培养概况
        4.1.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的现状特征
        4.1.3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专项素质指标的现状特征
    4.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年龄特征
    4.3 2009-2011 年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追踪研究结果
    4.4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生长特征
        4.4.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的生长特征
        4.4.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专项素质指标的生长特征
    4.5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专位特征
        4.5.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指标的专位特征
        4.5.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专项素质指标的专位特征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竞技排球迅猛发展,人才成长培养的理论研究滞后于技术
        1.1.2 人才研究视角不全面,研究不足
        1.1.3 优秀排球运动员可以促进中国排球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1.1.4 培养优秀女排运动员,增强女排后备力量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训练学研究
        2.2.2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社会学研究
        2.2.3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教育学研究
        2.2.4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心理学研究
        2.2.5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管理学研究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专家访谈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个案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假设
4 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影响因子分析
        4.1.1 主因子的确定
        4.1.2 竞赛因子分析
        4.1.3 运动员智能因子分析
        4.1.4 运动训练因子分析
        4.1.5 社会条件因子分析
        4.1.6 身体选材因子分析
        4.1.7 德育结构因子分析
        4.1.8 管理因子分析
    4.2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情况分析
        4.2.1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运动经历分析
        4.2.2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竞赛情况分析
        4.2.3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智能特点情况分析
        4.2.4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成长的社会条件情况分析
        4.2.5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训练情况分析
        4.2.6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身体选材分析
        4.2.7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德育结构情况分析
        4.2.8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管理情况分析
    4.3 郎平、周苏红成长与培养的个案研究
        4.3.1 郎平、周苏红的个人情况及成长经历年龄特点分析
        4.3.2 郎平、周苏红竞赛情况分析
        4.3.3 郎平、周苏红学习经历分析
        4.3.4 郎平、周苏红训练情况分析
        4.3.5 郎平、周苏红成长的社会条件分析
        4.3.6 郎平、周苏红身体条件分析
        4.3.7 郎平、周苏红精神动力分析
        4.3.8 郎平、周苏红年代体育制度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主客场制对山东省女排赛期系统性训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全国排球联赛的主客场制的理论研究
        1.2.1.1 全国排球联赛竞赛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1.2.1.1.1 全国排球联赛竞赛方法的改革
        1.2.1.1.2 全国排球联赛竞赛赛期的变化
        1.2.1.1.3 全国排球联赛竞赛场次和比赛数量的变化
        1.2.1.2 对主客场制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1.2.1.3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运行特点
        1.2.2 关于主客场制训练理论的研究
        1.2.2.1 周期训练理论
        1.2.2.1.1 周期训练理论基本原理
        1.2.2.1.2 运动训练大周期中各时期的训练安排特点
        1.2.2.2 主客场制小周期负荷的安排
        1.2.2.4 主客场制赛间训练的安排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信度检验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现场观察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步骤
4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女排现状
        4.1.1 山东女排教练员信息
        4.1.2 山东女排运动员信息
        4.1.2.1 山东女排目前运动员情况
        4.1.2.2 山东女排各位置运动员的安排
        4.1.2.3 山东女排主力阵容和替补阵容
        4.1.2.4 山东女排主要运动员特点分析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4.1.4 山东女排训练计划的制定情况
        4.1.5 山东女排的训练情况
        4.1.6 山东女排参赛目标和目的
    4.2 全国排球联赛竞赛安排
    4.3 全国排球联赛的竞赛办法
        4.3.1 联赛赛制
        4.3.2 联赛分组
        4.3.3 比赛积分排名
    4.4 全国排球联赛赛季制的特点
        4.4.1 赛季持续时间较长,比赛间隔期间较短
        4.4.2 两周固定三赛,比赛场次和数量增多
        4.4.3 主场和客场各进行一场比赛,旅途比较劳累
        4.4.4 竞技状态呈现波浪性趋势
    4.5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对山东女排系统性训练的影响
        4.5.1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竞赛安排对山东女排系统性训练的影响
        4.5.2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路程对山东女排系统性训练的影响
        4.5.3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的特点对山东女排系统性训练的影响
        4.5.4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的相关因素对山东女排系统性训练的影响
        4.5.4.1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对影响山东女排系统性训练的相关因素分析
        4.5.4.2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制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山东女排系统性训练的影响
    4.6 山东女排针对主客场制赛期系统性训练的影响所采取的对策
        4.6.1 山东女排对主客场制赛期系统性训练中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的对策
        4.6.1.1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4.6.1.2 缩短旅途时间,减少体能消耗
        4.6.1.3 提前适应训练场地
        4.6.2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系统性训练采取的对策
        4.6.2.1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训练的训练任务
        4.6.2.2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
        4.6.2.3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训练的战术指导思想
        4.6.2.4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周期性训练计划的制定
        4.6.2.5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小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
        4.6.3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小周期训练计划的实施
        4.6.3.1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小周期整体训练的安排
        4.6.3.1.1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小周期整体训练安排的内容
        4.6.3.1.2 山东女排主客场制赛期小周期整体训练量和训练负荷的安排
        4.6.3.2 "3天训练计划"的安排
        4.6.3.3 "5—6天训练计划"的安排
        4.6.3.4 "14天训练计划"的安排
        4.6.3.5 山东女排通过"以赛带练、赛练结合"的方式检验和指导训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7)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研究 ——兼谈中国女排备战伦敦奥运会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1.1 本选题的时代背景
        1.1.2 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实际需要
        1.1.3 研究排球进攻打法与规律的要求
        1.1.4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排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
        1.2.2 对女排进攻战术打法的研究现状
        1.2.3 对世界优秀女排的研究现状
        1.2.4、对女子排球战术系统的研究
        1.2.5 关于中外女排非技术因素的研究
        1.2.6 总结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问法
        2.2.3 录像观察统计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近五年女排世界三大赛的成绩分析及诸强格局
    3.2 2006-2010年世界优秀女排与进攻战术打法密切相关的非技术因素的动态变化比较分析
        3.2.1 中外优秀女排高度的比较分析
        3.2.2 世界优秀女排力量的比较分析
        3.2.3 世界优秀女排年龄的比较分析
    3.3 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一攻系统中进攻战术打法动态变化分析
        3.3.1 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组成率的比较分析
        3.3.2 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到位时进攻组成战术区域与种类分析
        3.3.3 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效果分析
    3.4 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动态变化分析总结
    3.5 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打法特点及中国女排备战奥运会策略
        3.5.1 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打法特点总结
        3.5.2 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特点
        3.5.3 中国女排备战伦敦奥运会的策略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我国排球竞赛制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运动竞赛体系的研究
        1.2.2 关于竞赛制度改革对排球竞赛影响的研究
        1.2.3 关于竞赛制度对后备人才培养意义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赛制度概念的界定
    3.2 我国排球竞赛制度现状分析
        3.2.1 我国排球竞赛组织管理现状分析
        3.2.2 我国排球竞赛现行赛制分析
        3.2.3 组织竞赛的目标现状分析
        3.2.4 竞赛组织安排现状分析
        3.2.5 对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影响分析
    3.4 提高我国排球竞赛质量及水平的发展对策
        3.4.1 统一竞赛目标
        3.4.2 合理安排竞赛时间
        3.4.3 加强各级竞赛间的整合、交流,保证队员参赛场次
        3.4.4 全面体教结合,完善排球人才培养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优劣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据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主客场优劣势的特点
        3.1.1 客观性
        3.1.2 对立性和互转性
        3.1.3 地理位置性
    3.2 主客场优劣势存在的客体——参赛环境
        3.2.1 主客场参赛环境对运动员比赛成绩影响的性质划分
        3.2.2 主客场参赛环境的时间阶段特征划分
    3.3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优劣势的客观存在
        3.3.1 全国排球联赛的赛制改革
        3.3.2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优劣势的客观存在
        3.3.3 不存在主客场优劣势的队伍情况
    3.4 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优劣势影响因素的分析
        3.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4.2 主场优势的影响因素
        3.4.3 主场劣势的影响因素
        3.4.4 客场劣势的影响因素
        3.4.5 客场优劣的影响因素
        3.4.6 运动员在主客场心理状态的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致谢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附件
9 个人简历

(10)江苏男排参加2006年全国三大赛事的技战术情况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江苏男排目前的技战术优势分析
    2.1 江苏男排的一攻优势
    2.2 江苏男排的防反优势
3 江苏男排目前的技术弱势分析
    3.1 技术失误偏多是江苏男排的弱势
    3.2 江苏男排与上海男排之间的差距
4 结束语

四、谈中国排球甲A联赛的赛练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 [1]2014-2015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辽宁男排进攻效果分析研究[D]. 隋盛胜.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2]云南省业余排球赛制改革对推动大众排球运动普及与发展的研究[D]. 张安骏. 云南师范大学, 2015(01)
  • [3]河南省男子竟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 王豪. 四川师范大学, 2015(02)
  • [4]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主要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指标的特征研究[D]. 汪婷婷. 集美大学, 2012(02)
  • [5]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 袁芳. 北京体育大学, 2011(10)
  • [6]主客场制对山东省女排赛期系统性训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高伟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11(04)
  • [7]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研究 ——兼谈中国女排备战伦敦奥运会策略[D]. 卢俊锋.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6)
  • [8]我国排球竞赛制度现状研究[D]. 王海英. 西安体育学院, 2010(03)
  • [9]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优劣势的研究[D]. 徐翠丽. 河南大学, 2009(11)
  • [10]江苏男排参加2006年全国三大赛事的技战术情况探析[J]. 卢卫中,王贵生,张友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标签:;  ;  ;  ;  ;  

论中国排球甲级联赛赛练结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