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塔基本钢结构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

输电塔基本钢结构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

一、输电铁塔基本钢结构的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铭[1](2021)在《通信平台对共享铁塔模态及整体结构强度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理利用现有的电力杆塔资源,在输电铁塔上加挂通信基站,实现输电与通信的共用,是一种新颖的技术方案(即共享铁塔)。目前对于输电铁塔加挂通信基站方案的完整技术规范尚未统一,电力铁塔结构形式众多,不同形式的电力杆塔外挂方式的选择有方形、圆形通信平台或者抱箍等,外挂通信平台的位置布设也有着相应的空间限制,且对加挂通信基站后输电铁塔的动力学重要参数—模态,和铁塔整体强度的变化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针对通信平台的构造设计、结构强度、钢管和角钢输电铁塔加挂不同方案通信平台后的模态变化以及共享铁塔整体的强度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在考虑经济性、构造性的前提下,分别设计了适用于钢管塔和角钢塔的方形及圆形两种几何形状的通信平台,并利用Workbench软件对施加了对应计算荷载的通信平台进行了局部结构强度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信平台自身结构强度满足设计安全的要求。对钢管塔和角钢塔分别安装8种不同高度方形及圆形通信平台的情况进行了共享铁塔的模态分析,由于钢管塔的自身刚度大,方形及圆形通信平台安装在不同高度时,对其自振频率以及振型影响都不大;而在刚度小的角钢塔上,安装高度较高时,其自振频率变化不明显,但安装高度较低时,外加方形与圆形通信平台都令角钢塔自振频率变化较大;表明共享铁塔的实际设计工程中,必须要考虑外加通信平台对角钢塔模态的影响。利用光学三维动态测量系统对实验室中的角钢塔模型进行了模态测试实验,并对角钢塔模型上安装不同高度质量块的情况进行实验测量,发现随着质量块安装高度的增加,角钢塔模型自振频率在减小,并且大小逐渐接近于未加质量块角钢塔模型的自振频率;这种变化规律与角钢塔有限元模态分析的结果一致。影响输电铁塔整体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风荷载,增加通信平台后,对钢管塔和角钢塔整体各层风荷载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将控制工况下的组合荷载施加于对应的各种有限元模型上,得到不同情况下,钢管塔与角钢塔的整体最大轴向应力以及通信平台所在塔层的主材最大轴向应力结果,发现钢管塔和角钢塔外加不同高度的通信平台,整体结构极限应力的变化并不明显。

王长飞[2](2021)在《螺栓连接结构力学分析与布局优化设计》文中提出螺栓连接结构由于螺栓孔的存在,使得被连接件材料存在不连续性,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变形,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因此,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准确、快捷地获取结构的力学性能对螺栓连接结构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螺栓连接结构而言,受剪是其主要受力方式之一,需要对影响其抗剪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螺栓孔处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螺栓连接结构的破坏大都发生于螺栓孔处。因此,为了改善连接件的孔周应力集中现象,使得连接结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构更加安全可靠,需要对螺栓连接结构进行布局优化设计。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Abaqus力学分析软件,针对螺栓连接结构有限元建模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的螺栓连接结构建模方法。最后基于Python语言,建立螺栓连接结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2)以单螺栓连接搭接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结构的不同设计参数,对影响其抗剪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的一般规律。(3)为了得到合理的螺栓布局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多螺栓连接搭接板结构,运用萤火虫算法对不同螺栓数量下的结构进行布局优化设计,与初始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结构的孔周应力集中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4)建立了典型的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有限元模型,运用萤火虫算法对连接节点进行布局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优的螺栓布局设计方案,结构的强度得到一定提高。(5)对落地双摇臂抱杆及其螺栓连接节点进行力学分析,并运用萤火虫算法对抱杆螺栓连接节点进行布局优化设计,使其最大孔周应力明显下降。本文对三种不同受力形式的多螺栓连接搭接板、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和抱杆螺栓连接节点进行了力学分析,运用萤火虫优化算法,对螺栓连接结构进行布局优化设计,使得结构最大孔周应力得到明显降低、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优化结果均表明了萤火虫算法在螺栓连接结构螺栓布局优化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螺栓连接结构的设计时提供参考。

罗杰[3](2021)在《新型跨越架结构优化与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架空输电线路跨越公路、铁路、已有输电线路等设施的情况日益增加。在新建的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时,需要搭设跨越架,保障被跨越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保障放线施工的安全。对于脚手架式、抱杆式等传统跨越架结构而言,其机械化程度较低,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满足现阶段施工要求。由于传统跨越架的这些缺点,急需研制快速机动、安全性高的新型跨越架。提出了两种新型可移动可展开的格构式跨越架结构,根据臂架受力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拉线式跨越架和液压式跨越架。相对于传统跨越架,新型跨越架结构机动性和安全性更高,搭设更加方便快捷。根据跨越架的设计要求,对两种新型跨越架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跨越架各构件截面进行了有限元初步选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初步设计的两种新型跨越架结构进行力学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为了降低新型跨越架结构的质量,使结构更加合理。采用萤火虫优化算法和罚函数法,以跨越架结构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截面尺寸为设计变量,跨越架结构许用强度和刚度为约束条件,对两种新型跨越架结构进行了尺寸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两种新型跨越架结构的质量明显降低,截面尺寸更加合理,且相关力学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尺寸优化结果表明了萤火虫优化算法在跨越架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有效性,该优化方法可为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跨越架轻量化设计和截面选型时提供参考。

史跃[4](2020)在《冷弯耐候角钢塔力学分析和真型试验》文中提出电力建设对国民社会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呈现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供应新需求。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快电力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并通过电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为保证输电线路铁塔在正常环境下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对其进行酸洗镀锌等防腐工艺处理,但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监管的日益严格,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输电线路铁塔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环保型耐候钢在输电线路工程的使用,将极大减少铁塔制造加工和运行维护过程中有毒有害工业废料的产生,对加强环境保护和推进电力建设技术升级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在输电线路工程中应用耐候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收集,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项目-环保型耐候输电杆塔绿色设计平台集成应用技术,对冷弯耐候角钢锈蚀预留厚度、截面特性计算及轴心受压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环保型耐候输电杆塔绿色设计平台集成应用技术设计并加工制造了2E2-SJ2-18型铁塔。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该冷弯耐候角钢输电铁塔模型,进行了典型工况下的位移、和应力分析。在电力工程设计与试验单位的配合下,实施了该耐候钢输电铁塔的真型实验,测试了该塔在相应荷载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力,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塔的整体刚度、强度能够满足规范和工程要求,可以应用于实际输电线路工程。

黄祥怡[5](2020)在《500kV双回复合横担结构力学特性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志坚[6](2020)在《110kV线路ZS及ZGu2典型老旧杆塔结构诊治及补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铁塔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和支撑部分,是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铁塔整体倒塌或局部破坏都将导致输电线路的时效断电,对电网造成重大损害,严重影响社会生产与生活。特别是在运的ZS、ZGU2两种塔型,容易发生倒塔影响供电安全的事故。因此,本文针对上述两种塔型的加固方案处理进行研究,可在节约塔材的同时,避免产生新立杆塔所需要的征地及政策处理的相关费用,以及节约新建杆塔时间,保证供电可靠性。当原杆塔高度太高确实需要调换新塔,本文研究的新塔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直接套用,不需要重新浇筑基础,节约工程费用,减少停电时间,对于提高供电可靠率、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非常有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江苏境内ZS3、ZGu2型铁塔倒塔的特征、发生倒塔故障的内外部因素,首次提出了基于多维度分析法的ZS3、ZGU2型铁塔安全性快速诊断方法;(2)基于数字仿真模型修正和验证,建立符合实际的杆塔受力模型,研究铁塔在不同使用工况下的内力分布特征、应力分布特征、位移分布特征等,建立深度融合新规范校核计算、数字仿真模拟、现场测试、杆塔巡检等信息的ZS3、ZGu2型老旧杆塔结构诊治及安全评价方法;(3)首次提出ZS3、ZGu2型铁塔加固方案和替代性设计方案,满足技术、经济性等多方面要求,并对原塔、一重加固方案、二重加固方案进行铁塔应力验算分析;(4)对铁塔加固方案进行真型塔试验,检查该塔在多种不同的荷载组合工况下受力特性,分析不同构件受力理论值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检验设计方案是否实际可行、理论是否准确,以及塔型结构和构造是否安全、可靠;(5)对该类型输电铁塔主材受力情况设计在线监测系统,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对杆塔结构关键部位进行应力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对杆塔应力进行评估及预警。

徐颖康[7](2020)在《基于螺栓连接刚度的动力学模型修正》文中指出在实际工程中,螺栓连接结构具有简单、可靠、易于拆装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螺栓连接刚度介于铰接和刚接之间,但工程上通常直接处理为铰接或刚接。为了提高螺栓连接结构数值仿真的精度,真实反映螺栓连接结构的动态特性,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确定螺栓连接的真实刚度。采用弹簧模拟栓接的半刚度状态,以弹簧刚度为设计变量、以栓接结构整体性能(固有频率、振型或位移)的仿真数据与相应测试数据的误差最小为目标或约束建立优化模型,对栓接结构进行模型修正。由于缺乏实验数据,用指定螺栓连接刚度模型的仿真结果代替实验数据,用不同的螺栓连接刚度的模型作为初始模型,对螺栓连接结构的模型修正方法进行研究。在MSC.Patran&Nastran软件平台上,利用Python语言二次开发了螺栓连接结构的模型修正程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螺栓连接结构的仿真误差主要来源于螺栓连接刚度的误差,通过模型修正可以获得螺栓连接结构的真实连接刚度,从而提高螺栓连接结构的仿真精度。用六自由度弹簧模拟螺栓连接建立螺栓连接结构的仿真模型,以弹簧连接刚度为设计变量,以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残差最小为目标或约束,建立模型修正的优化模型。螺栓连接结构的动力特性主要体现在固有频率(特征值)和振型(特征向量),为了提高模型修正的效率和精度,分别建立了三个模型修正的优化模型。1)以弹簧连接刚度为设计变量,以特征向量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残差最小为目标,以特征值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残差为约束,建立振型目标优化模型。2)以弹簧连接刚度为设计变量,以特征值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残差最小为目标,以特征向量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残差为约束,建立固有频率目标优化模型。3)以弹簧连接刚度为设计变量,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数值仿真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测试结果残差的加权和最小为目标,建立无约束的综合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数值算例对修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三个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得出结论。基于三个模型修正的优化模型,以MSC.Nastran软件为求解器,采用Python语言开发了螺栓连接结构的模型修正程序,根据螺栓连接结构的特点选择优化模型。数值算例表明模型修正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程序的可靠性。

龙顺[8](2020)在《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隧道衬砌台车是二次衬砌过程中的非标专用设备,主要作用于隧道岩面的混凝土衬砌施工。传统拱架式衬砌台车结构复杂、作业空间小、自动化程度低,某企业研发的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有效地改善了这些缺点,但其受力情况则变得更严重。本文结合企业需求,以此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强度、刚度研究,在保证整机力学性能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开展以轻量化为目的的优化设计,主要工作如下:本文首先对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的结构组成和主要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容腔内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特点将混凝土浇注过程划分为四种工况,保证其分析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并分别分析每种工况下模板所受的载荷;在Inventor软件中建立衬砌台车的物理模型并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有限元建模以及有限元分析,验证整机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随后对衬砌台车的应力集中区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实现了衬砌台车的轻量化需求以及力学性能的改善;最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实车试验,将有限元仿真应力值与现场测试应力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的结果有效地验证了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和优化设计方法对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进行了分析,有效地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的力学性能、施工效率和衬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对此产品的研发成本。

王飞[9](2020)在《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结构是电力输送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大、跨距长、柔性大、塔线耦合效应复杂的特点。以往多次地震中均有输电杆塔结构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输电线路在设计中主要考虑风、冰等荷载的影响,而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的抗震性能尚不明确。本文以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有限元数值仿真、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全概率理论分析手段,研究了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的动力特性、塔线耦合效应、双向地震动、行波效应和场地效应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的抗震设防需求,以原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为基础,研究了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的损伤指标和损伤等级,采用云图法研究了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设计了特高压输电塔、导地线、绝缘子和等代塔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地震模拟试验,研究了单塔模型、单塔挂集中质量模型、三塔两线模型和五塔四线模型的动力特性,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以及塔线耦合效应、双向地震动影响、行波效应。(2)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数值仿真研究开发了以Open Sees作为求解器的特高压杆塔结构数值仿真软件Power Tower,并使用Power Tower对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有限元模型和五塔四线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动力特性和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塔线体系的地震反应性态。(3)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抗震设防分类研究结合电力设施的抗震设防目标,提出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提出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抗震设防分类方法,对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进行了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采用梁杆混合模型,考虑了地震作用效应与风荷载等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得到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在不同场地类型、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地震反应,并将地震荷载效应应力比与常规工况荷载效应应力比进行了对比,引入地震设防需求系数,从而确定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抗震设防分类。(4)特高压输电塔原型试验仿真与损伤等级划分对特高压原型试验塔ZM2进行了试验仿真,有限元仿真与特高压原型试验塔的内力和位移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得到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损伤指标的可行性。提出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破坏等级及对应的宏观破坏现象,引入了修正的节间位移角作为特高压输电塔作为损伤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划分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损伤等级。(5)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基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提出的新一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的全概率方法,提出了特高压输电塔概率地震需求框架,地震动参数IM采用Sa(T1,2%)和PGA,地震需求参数EDP采用修正的节间位移角,不考虑近场地震动,选取40条地震动,将特高压输电塔ZM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云图法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建立特高压输电塔地震需求模型,进行易损性分析,得到不同损伤指标时各损伤等级的易损性曲线。进行场地危险性分析,得到不同场地的危险性函数,并进行了特高压输电塔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得到不同场地以修正的节间位移角为EDP参数的特高压输电塔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曲线。

崔燕[10](2020)在《基于监测数据和多尺度模拟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文中指出结构性能感知研究的主要手段包括理论方法、实验室试验、模型分析和结构健康监测。然而,大型复杂结构的理解往往难以通过理论方法实现,实验室试验较难实现实际结构在真实服役环境下的行为把握,模型分析存在模拟精度和分析误差等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难点,结构健康监测通过实测结构响应,直接、真实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工作性能。但有限的测点数量和位置限制响应获取的完备性,以及结构关键部位细节信息的掌握。同时结构多尺度模型能充分获取结构各类型响应信息,全面把握结构整体和局部性能。为此有必要利用结构健康监测和多尺度模型的优势,展开基于监测数据和多尺度模拟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研究。本文首先在多尺度模型方面对混合尺度界面耦合方法、多尺度模型修正方法进行研究,并基于结构修正后模型进行结构性能感知;另一方面,基于监测数据对实测响应分离方法进行研究,并基于此对结构构件状态感知方法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考虑简化应力分布降低结构多尺度模型计算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精细化应力分布模式的混合尺度耦合方法。给出应力分布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考虑计算模型主体边界处的局部效应,提出基于计算模型中间截面节点响应和坐标值的映射关系确定方法;以可决系数作为拟合优度指标,通过迭代更新实现映射关系优化,给出精细化的应力分布模式;与考虑界面维度和高维单元类型的单元形函数结合,实现不同维单元的界面耦合;通过构件和结构层级的数值仿真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用于结构性能感知的基准有限元模型,应具备准确反映结构整体尺度和局部尺度多类型响应信息的能力,为此提出基于多目标多因素的结构多尺度模型修正方法。基于正交试验和联合假设检验,给出修正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法,实现针对不同结构响应的显着性修正参数的客观评价;以结构多类型响应为修正目标,基于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建立各修正目标与其显着性修正参数间的近似替代模型,实现响应模拟值的获取;计算响应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函数,构造反映结构整体和局部特性的多级子目标,并限定修正参数取值范围,将多尺度模型修正问题等效为带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NSGA-II算法确定修正参数最优解,获得用于结构性能感知的修正模型。以华伦式桁架多尺度模型修正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合结构实际运营荷载模拟,给出基于多尺度修正模型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并以珠海大剧院实际工程为例,展开大贝壳结构性能感知研究。考虑大贝壳结构应力测点布置,对其相关部分建立局部精细化模型,结构其余部分建立宏观简化模型;针对结构构件所用箱型截面尺寸不同,分别确定相应的精细化应力分布模式,实现宏观与细观模型的界面耦合,完成大贝壳初始多尺度模型的建立。以结构频率和应力分别作为整体和局部尺度修正目标,修正大贝壳初始模型得到结构多尺度修正模型;基于此,结合实际荷载工况感知未布置测点位置的响应,实现结构各类型响应的完备获取;并考虑结构运营期的可变环境荷载作用,针对不同风速、风向和温度作用,感知结构受力状态和应力水平的变化。为理解不同荷载作用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结构实测响应分离方法。根据结构受多源激励时实测响应表现出的多时间尺度特性,确定缓变温度响应和瞬变荷载响应分量的界限频率;利用各响应分量函数的估计带宽,建立基于估计带宽之和的约束变分模型;结合交替方向乘子法,实现各响应分量函数的同步求解,并得到约束变分模型最小化时的最优解,完成结构缓变温度响应和瞬变荷载响应分量的同步、非线性分离;以分离台风作用下的大贝壳结构实测应力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有效识别结构早期劣化和局部小损伤,明确温度作用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提出基于实测应力响应分离的结构构件状态感知方法。推导给出基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外激励函数的应变响应表达,进而得到结构任意两测点应变互相关函数的表达式;选定任一应变测点为参考点,计算其余测点应变与参考点应变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并以其绝对幅值构造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考虑应力、应变监测数据间的固定模数关系,以及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仅与结构固有特性相关的特点,结合拉依达准则,提出基于应力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残差的构件状态感知指标;基于大贝壳实测应力中由瞬变风荷载引起的应力分量,感知运营期结构构件状态变化,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大贝壳原始实测应力,明确温度作用对构件状态感知结果的影响。

二、输电铁塔基本钢结构的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电铁塔基本钢结构的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通信平台对共享铁塔模态及整体结构强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电与通信共享输电铁塔的发展
        1.2.2 输电铁塔结构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
        1.2.3 输电与通信共享输电铁塔的模态分析研究
        1.2.4 输电与通信共享输电铁塔的模态测试实验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共享铁塔通信平台设计
    2.1 引言
    2.2 钢管塔和角钢塔的外加通信平台用材及构造
    2.3 输电铁塔不同外加通信平台有限元模型
    2.4 输电铁塔不同外加通信平台计算荷载
        2.4.1 通信天线设备自重荷载
        2.4.2 通信天线设备风荷载
        2.4.3 通信天线设备覆冰荷载
    2.5 输电铁塔不同外加通信平台有限元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外加通信平台的共享铁塔模态分析
    3.1 模态分析方法原理
    3.2 输电铁塔有限元整体模型
    3.3 输电与通信共享输电铁塔模态分析
        3.3.1 钢管塔模态分析结果
        3.3.2 角钢塔模态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享铁塔模态测试实验
    4.1 光学三维动态测量系统
        4.1.1 测量系统组成
        4.1.2 测量系统原理
    4.2 光学三维动态测量系统测量特性实验
        4.2.1 系统测量精度验证
        4.2.2 不同采样频率对测量精度影响
        4.2.3 不同曝光时间对测量精度影响
    4.3 角钢塔自振频率测量实验
        4.3.1 角钢塔实验模型
        4.3.2 实验方法
        4.3.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高度通信平台对共享铁塔所受风荷载的影响分析
    5.1 输电铁塔风荷载计算方式
    5.2 钢管塔和角钢塔的u_z、u_S以及A_s
    5.3 钢管塔与角钢塔的风振系数β_z影响
        5.3.1 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
        5.3.2 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
    5.4 不同高度外加通信平台共享铁塔的风荷载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高度通信平台的共享铁塔整体结构强度校核
    6.1 输电铁塔的原有控制荷载
        6.1.1 覆冰荷载计算
        6.1.2 导线、地线以及绝缘子荷载
    6.2 不同高度外加通信平台上的外部荷载
    6.3 不同高度外加通信平台的共享铁塔整体强度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螺栓连接结构力学分析与布局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螺栓连接结构的分析方法
        1.2.2 螺栓连接结构的研究现状
        1.2.3 萤火虫算法简介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螺栓连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2.1 引言
    2.2 螺栓预紧力的施加
    2.3 有限元法中的接触问题
        2.3.1 接触问题的非线性假设
        2.3.2 Abaqus接触分析简介
    2.4 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
    2.5 螺栓连接结构参数化建模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螺栓连接板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螺栓连接结构抗剪理论分析
    3.3 高强度螺栓连接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
        3.3.1 高强度螺栓连接预紧力计算理论
        3.3.2 高强度螺栓连接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
    3.4 不同因素对螺栓连接结构抗剪性能的影响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2 被连接件厚度对螺栓连接结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4.3 螺栓强度等级对螺栓连接结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4.4 被连接件强度对螺栓连接结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4.5 抗滑移系数对螺栓连接结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4.6 螺栓直径对螺栓连接结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4.7 计算结果分析与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萤火虫算法的螺栓连接结构布局优化设计
    4.1 引言
    4.2 萤火虫算法
    4.3 多螺栓连接搭接板结构布局优化设计
        4.3.1 多螺栓连接搭接板结构有限元分析
        4.3.2 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的选取
        4.3.3 多螺栓连接搭接板结构布局优化结果
        4.3.4 螺栓数量增加后的螺栓连接结构布局优化结果
    4.4 钢框架结构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螺栓布局优化设计
        4.4.1 钢结构半刚性连接的类型和特点
        4.4.2 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
        4.4.3 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的选取
        4.4.4 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螺栓布局优化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抱杆力学分析与螺栓节点布局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落地双摇臂抱杆
        5.2.1 落地双摇臂抱杆简介
        5.2.2 落地双摇臂抱杆有限元分析
    5.3 抱杆螺栓连接节点布局优化设计
        5.3.1 抱杆螺栓连接节点
        5.3.2 抱杆螺栓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
        5.3.3 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的选取
        5.3.4 抱杆螺栓连接节点布局优化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新型跨越架结构优化与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跨越架的研究现状
        1.2.2 萤火虫算法的研究简介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新型移动式跨越架结构设计
    2.1 无跨越架封网跨越
        2.1.1 利用跨越档两端铁塔跨越
        2.1.2 利用地形封网跨越
    2.2 有跨越架封网跨越
        2.2.1 脚手架式跨越架
        2.2.2 站立式抱杆跨越架
    2.3 拉线式跨越架初步设计
        2.3.1 拉线式跨越架结构设计
        2.3.2 拉线式跨越架工作原理
    2.4 液压式跨越架初步设计
        2.4.1 液压式跨越架结构设计
        2.4.2 液压式跨越架工作原理
    2.5 新型跨越架结构特点说明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跨越架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3.1 风荷载计算
    3.2 基本约定
    3.3 工况信息
    3.4 拉线式跨越架力学性能计算
        3.4.1 拉线式跨越架有限元模型
        3.4.2 拉线式跨越架应力计算
        3.4.3 拉线式跨越架位移计算
    3.5 液压式跨越架力学性能计算
        3.5.1 液压式跨越架有限元模型
        3.5.2 液压式跨越架应力计算
        3.5.3 液压式跨越架位移计算
    3.6 两种新型跨越架稳定性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萤火虫算法的跨越架结构尺寸优化设计
    4.1 萤火虫算法
    4.2 罚函数法
    4.3 优化流程
    4.4 采用连续型变量的跨越架尺寸优化
        4.4.1 拉线式跨越架优化模型
        4.4.2 拉线式跨越架优化结果
        4.4.3 拉线式跨越架优化结果验证
        4.4.4 液压式跨越架优化模型
        4.4.5 液压式跨越架优化结果
        4.4.6 液压式跨越架优化结果验证
    4.5 采用离散型变量的跨越架尺寸优化
        4.5.1 拉线式跨越架优化模型
        4.5.2 拉线式跨越架优化结果
        4.5.3 拉线式跨越架优化结果验证
        4.5.4 液压式跨越架优化模型
        4.5.5 液压式跨越架优化结果
        4.5.6 液压式跨越架优化结果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冷弯耐候角钢塔力学分析和真型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耐候钢性能研究
        1.2.2 输电铁塔用耐候钢使用情况
        1.2.3 输电铁塔用耐候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冷弯耐候角钢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
    2.1 引言
    2.2 冷弯耐候角钢锈蚀预留厚度
    2.3 冷弯耐候角钢截面特性计算
        2.3.1 截面特性参数取值计算方法
        2.3.2 不同预留腐蚀层厚度的影响
    2.4 冷弯耐候角钢轴心受压稳定系数试验
第3章 冷弯耐候角钢塔结构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建模
    3.3 有限元计算
        3.3.1 分析工况
        3.3.2 有限元位移计算
        3.3.3 有限元应力计算
    3.4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第4章 冷弯耐候角钢塔真型试验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2.1 结构设计与加工制作
        4.2.2 试验工况
        4.2.3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4.3 试验和有限元结果
        4.3.1 位移比较
        4.3.2 应力比较
    4.4 试验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6)110kV线路ZS及ZGu2典型老旧杆塔结构诊治及补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倒塔事故统计分析
    1.3 技术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杆塔设计条件及结构诊断
    2.1 杆塔设计条件
        2.1.1 铁塔自身安全性分析
        2.1.2 新老规范造成设计条件变化
        2.1.3 气象因素分析
    2.2 结构分析方案
        2.2.1 力学基本理论
        2.2.2 基于桁架理论的杆塔分析方法及道亨计算平台
        2.2.3 基于梁理论的杆塔分析
        2.2.4 基于梁理论的杆塔静动力学有限元分析与实施
        2.2.5 道亨设计平台与ANSYS有限元设计平台对比
    2.3 铁塔结构承载力分析
        2.3.1 ZS3承载力分析
        2.3.2 ZGu2承载力分析
    2.4 节点局部分析
        2.4.1 铁塔材料塑性损伤本构理论
        2.4.2 考虑局部塑性损伤变形的关键节点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杆塔加固补强
    3.1 主材加辅助支撑补强方案(一重加固)
        3.1.1 一重方案满应力计算校核
        3.1.2 一重方案ANSYS平台校核
    3.2 主材增大截面技术补强方法(二重加固)
        3.2.1 二重方案满应力计算校核
        3.2.2 二重方案ANSYS平台校核
    3.3 节点处理
    3.4 小结
第四章 杆塔真型试验验证
    4.1 试验目的
    4.2 真型试验杆塔设计条件
    4.3 单线图
    4.4 试验工况
    4.5 加荷步骤
    4.6 加荷点位置图
    4.7 各工况100%设计荷载值
    4.8 位移测点布置图
    4.9 应变测点布置图
    4.10 真型塔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10.1 承载能力分析
        4.10.2 试验位移情况分析
        4.10.3 试验应力应变情况分析
    4.11 小结
第五章 杆塔应力监测及倒塔预警系统
    5.1 系统介绍
    5.2 现场设备
        5.2.1 应力传感器
        5.2.2 数据采集系统
    5.3 现场传感器布置设计
        5.3.1 ZS3铁塔监测点布置
        5.3.2 ZGu2铁塔监测点布置
    5.4 杆塔安全性评估及预警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7)基于螺栓连接刚度的动力学模型修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研究现状
        1.2.2 螺栓连接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优化和动力学模型修正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2.3 有限元模型修正反问题
    2.4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关键问题
        2.4.1 有限元模型
        2.4.2 相关性分析
    2.5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基本过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
    3.1 引言
    3.2 不同栓接刚度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模型修正优化模型的建立
        3.3.1 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
        3.3.2 振型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
        3.3.3 固有频率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
        3.3.4 无约束综合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
    3.4 模型修正求解策略
        3.4.1 建立模型修正优化模型提高仿真精度
    3.5 动静力学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算例及讨论
    4.1 引言
    4.2 梁结构算例
        4.2.1 算例1振型目标优化模型梁结构模型修正
        4.2.2 算例2固有频率目标优化模型梁结构模型修正
        4.2.3 算例3无约束的综合目标优化模型梁结构模型修正
    4.3 单跨结构算例
        4.3.1 算例4振型目标优化模型单跨结构模型修正
        4.3.2 算例5固有频率目标优化模型单跨结构模型修正
        4.3.3 算例6无约束的综合目标优化模型单跨结构模型修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软件开发
    5.1 引言
    5.2 基于Python语言的二次开发
        5.2.1 频率约束优化模型的软件开发
        5.2.2 振型约束优化模型的软件开发
        5.2.3 引入权重系数优化模型的软件开发
    5.3 主要程序的编写
    5.4 程序流程图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理论分析
    2.1 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简介
        2.1.1 主要结构组成
        2.1.2 主要工作过程
    2.2 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工作载荷分析
        2.2.1 台车主要参数
        2.2.2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性能变化
        2.2.3 模板所受载荷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方法的简介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3.1.2 有限元法的分析步骤
        3.1.3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简介
    3.2 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确定建模方案
        3.2.2 材料属性参数
        3.2.3 网格划分
        3.2.4 载荷和约束的施加
    3.3 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的静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顶模优化设计
    4.1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优化设计
        4.1.1 ANSYS Workbench优化设计的基本流程
        4.1.2 Design Explorer模块简介
    4.2 顶模结构优化设计
        4.2.1 工况选择
        4.2.2 优化变量的确定
        4.2.3 样本点与样本值
        4.2.4 敏感性分析
        4.2.5 优化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实车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原理
    5.3 试验准备
        5.3.1 试验设备
        5.3.2 测点的选择
    5.4 试验过程
    5.5 试验结果
    5.6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9)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电杆塔结构震害调研
        1.2.2 塔线体系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1.2.3 输电塔与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1.2.4 杆塔结构抗震研究
        1.2.5 杆塔结构抗震性能与易损性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各章安排
        1.5.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5.2 各章安排
第二章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线体系模型设计
        2.2.1 输电塔模型设计及制作
        2.2.2 导、地线模型设计及制作
        2.2.3 绝缘子的设计及制作
        2.2.4 等代塔
        2.2.5 边界条件
    2.3 振动台试验方案
        2.3.1 地震动的选择
        2.3.2 传感器布置
    2.4 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5 输电塔塔线耦合效应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2.5.1 试验工况
        2.5.2 加速度响应比较分析
        2.5.3 位移响应对比分析
        2.5.4 应变响应对比分析
        2.5.5 小结
    2.6 输电塔线体系双向地震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2.6.1 试验工况
        2.6.2 加速度比较分析
        2.6.3 位移响应分析
        2.6.4 应变响应分析
        2.6.5 小结
    2.7 输电塔线体系行波效应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2.7.1 试验工况
        2.7.2 加速度比较分析
        2.7.3 位移比较分析
        2.7.4 应变比较分析
        2.7.5 小结
    2.8 输电塔线体系场地效应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2.8.1 试验工况
        2.8.2 加速度比较分析
        2.8.3 位移比较分析
        2.8.4 应变比较分析
        2.8.5 小结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数值仿真研究
    3.1 引言
    3.2 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数值仿真软件POWER TOWER
        3.2.1 简介
        3.2.2 技术特点
        3.2.3 系统架构
        3.2.4 主要功能模块
    3.3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有限元模型
    3.4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动力特性试验仿真
    3.5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仿真
    3.6 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3.6.1 五塔四线模型
        3.6.2 基于悬链线方程求导线应力
        3.6.3 导线几何建模
        3.6.4 导线材料建模
        3.6.5 绝缘子建模与铰设置
        3.6.6 五塔四线有限元模型
        3.6.7 导线找形分析
    3.7 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仿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抗震设防分类研究
    4.1 引言
    4.2 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抗震设防分类方法
        4.2.1 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抗震设防分类流程
        4.2.2 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有限元模型
        4.2.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2.4 地震时程分析法
        4.2.5 风荷载效应
        4.2.6 荷载效应组合
        4.2.7 代表性杆件
        4.2.8 抗震设防分类方法
    4.3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抗震设防分类研究
        4.3.1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模型
        4.3.2 动力特性分析
        4.3.3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的代表性杆件
        4.3.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
        4.3.5 地震时程分析
        4.3.6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抗震设防指标
        4.3.7 特高压酒杯型输电塔抗震设防分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高压输电塔原型试验仿真与损伤等级划分
    5.1 引言
    5.2 特高压输电塔原型试验
        5.2.1 试验塔简介
        5.2.2 荷载工况
        5.2.3 模拟塔测点布置
    5.3 特高压输电塔原型试验有限元仿真
        5.3.1 特高压原型试验塔有限元模型
        5.3.2 特高压输电塔原型试验有限元仿真验证
    5.4 特高压原型试验塔损伤指标研究
        5.4.1 结构损伤指标与等级划分
        5.4.2 特高压原型试验塔损伤指标与等级划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高压输电杆塔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
    6.1 引言
    6.2 特高压输电塔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框架
        6.2.1 建立特高压输电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6.2.2 特高压输电塔地震易损性分析
        6.2.3 特高压输电塔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
    6.3 特高压输电塔易损性分析算例
        6.3.1 特高压输电塔模型
        6.3.2 地震动选取
        6.3.3 建立特高压输电塔概率需求模型
        6.3.4 特高压输电塔易损性分析
    6.4 特高压输电塔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算例
        6.4.1 场地的危险性分析
        6.4.2 特高压输电塔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成果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基于监测数据和多尺度模拟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结构性能感知研究现状
        1.2.1 基于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性能感知
        1.2.2 混合尺度界面耦合研究现状
        1.2.3 多尺度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现状
    1.3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性能感知研究现状
        1.3.1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安全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1.3.2 温度作用对结构性能分析的影响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精细化应力分布模式的混合尺度耦合方法
    2.1 引言
    2.2 基于能量守恒的混合尺度耦合方程推导
        2.2.1 连接界面处不同尺度单元做功关系
        2.2.2 混合尺度耦合方程系数矩阵推导
    2.3 连接界面处精细化应力分布模式确定
        2.3.1 应力分布计算模型的建立
        2.3.2 应力分布模式精细化与评价
    2.4 单元形函数的选取
    2.5 混合尺度耦合方法验证
        2.5.1 基于多类型悬臂构件的方法验证
        2.5.2 基于华伦式桁架结构的方法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目标多因素的结构多尺度模型修正方法
    3.1 引言
    3.2 多尺度模型修正的数学建模
        3.2.1 修正目标与目标函数
        3.2.2 修正参数与约束条件
        3.2.3 修正问题的计算模型
    3.3 修正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3.3.1 基于正交试验的备选修正参数组设计
        3.3.2 结构响应数组的离散性分析
        3.3.3 基于联合假设检验的修正参数筛选
    3.4 结构多尺度分析的近似替代模型建立
        3.4.1 修正参数样本点抽取
        3.4.2 Kriging近似替代模型建立
        3.4.3 近似替代模型误差检验
    3.5 多尺度模型的多类型修正目标优化
    3.6 华伦式桁架多尺度模型修正
        3.6.1 应力和位移测点布置
        3.6.2 修正参数筛选
        3.6.3 近似替代模型建立
        3.6.4 多尺度模型修正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尺度修正模型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
    4.1 引言
    4.2 结构性能感知方法
    4.3 基于大贝壳应力测点布置的初始多尺度模型建立
        4.3.1 应力测点布置
        4.3.2 精细化建模构件选取
        4.3.3 不同尺寸箱型截面的精细化应力分布模式
        4.3.4 大贝壳初始多尺度模型建立
    4.4 基于大贝壳实测数据的多尺度模型修正
        4.4.1 实际运营荷载确定
        4.4.2 结构整体和局部尺度修正目标选取
        4.4.3 修正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4.4.4 Kriging近似替代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4.4.5 大贝壳多尺度模型修正
    4.5 基于大贝壳多尺度修正模型的结构性能感知
        4.5.1 运营荷载工况下的结构多类型响应感知
        4.5.2 环境因素变化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结构实测响应分离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实测响应多时间尺度特性的界限频率
    5.3 基于VMD的结构响应分离方法
        5.3.1 实值响应分量的解析解
        5.3.2 基于响应分量估计带宽的约束变分模型
        5.3.3 基于约束变分模型的响应分离
        5.3.4 响应分离结果的抗噪性
    5.4 基于大贝壳多尺度修正模型的响应分离
        5.4.1 温度作用的应力分量分析
        5.4.2 瞬变荷载的应力分量分析
        5.4.3 噪声对应力分离结果的影响
    5.5 基于大贝壳实测应力的响应分离
        5.5.1 原始实测应力分析
        5.5.2 实测应力分离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实测应力响应分离的结构构件状态感知方法
    6.1 引言
    6.2 应力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的构造
    6.3 基于幅值向量的构件状态感知方法
        6.3.1 基于幅值向量残差的构件状态感知指标
        6.3.2 基于残差指标的构件状态感知
    6.4 基于大贝壳多尺度修正模型的构件状态感知
        6.4.1 布置应力测点构件的状态感知
        6.4.2 未布置应力测点构件的状态感知
    6.5 基于大贝壳实测应力响应的构件状态感知
        6.5.1 基于实测应力分离的构件状态感知
        6.5.2 基于原始实测应力的构件状态感知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输电铁塔基本钢结构的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通信平台对共享铁塔模态及整体结构强度影响的研究[D]. 张佳铭. 南昌大学, 2021
  • [2]螺栓连接结构力学分析与布局优化设计[D]. 王长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3]新型跨越架结构优化与力学性能研究[D]. 罗杰.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4]冷弯耐候角钢塔力学分析和真型试验[D]. 史跃.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500kV双回复合横担结构力学特性仿真研究[D]. 黄祥怡. 华北电力大学, 2020
  • [6]110kV线路ZS及ZGu2典型老旧杆塔结构诊治及补强技术研究[D]. 张志坚. 东南大学, 2020
  • [7]基于螺栓连接刚度的动力学模型修正[D]. 徐颖康.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8]新型无门架衬砌台车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D]. 龙顺.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王飞.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02)
  • [10]基于监测数据和多尺度模拟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D]. 崔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输电塔基本钢结构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