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自动加变频调速PLC控制系统

硅胶自动加变频调速PLC控制系统

一、硅胶自动添加变频调速PLC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雄[1](2016)在《实验钻机起升系统控制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钻机是一组十分复杂的大型成套设备,各个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石油钻井作业,而起升系统更是其重中之重。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石油钻机起升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由于与传统机械钻机起升系统和直流电驱动钻机起升系统相比,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起升系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和更好的技术性能。当今石油钻机起升系统正在向着交流变频电驱动方向发展,关于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起升系统的控制方法也在快速的成熟。传统控制方法需要对控制系统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才能获得良好的控制质量,而钻机起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很难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器,实现交流变频驱动钻机起升系统的智能控制。这种控制方法不需要辨识对象的实际参数,只需要在线检测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即可完成闭环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可以明显看出与常用的传统PID控制相比,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器反应迅速、振幅较小、稳态误差小等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钻机虚拟样机进一步深入研究钻机起升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具体工作包括:(1)基于交流电机动态数学模型建立电机模型以及其矢量控制模型;(2)设计神经网络控制方案以及算法,建立神经网络控制器模型,并与传统控制对比说明其优越性;(3)利用PLC技术实现控制所提出的神经网络控制策略;(4)验证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仿真的正确性;(5)建立钻机起升系统虚拟样机;(6)利用联合仿真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钻机起升动态响应特性。

杨先龙[2](2014)在《钢轨粗磨机变频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运输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物流方式,随着铁路运输向大吨位、高速度方向迅速发展,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铁路发展的两大趋势。高速铁路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无缝钢轨的优越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它已成为各国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气压焊、铝热焊和闪光焊是我国铁路钢轨焊接过程中使用的三种主要焊接方法。构成无缝线路的轨材为500m左右的长轨,它是由20根60kg/m的25m短轨采用无预热连续闪光触焊而成。而钢轨焊接接头是无缝线路的薄弱环节,为保证无缝线路高速运行的安全性,钢轨焊接后有必要进行预防性打磨。因此,钢轨粗磨机的自主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是针对钢轨粗磨机原电气控制系统中上磨头在仿形磨削过程中换向和调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变频器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可靠性高、控制性能良好的钢轨粗磨机变频PLC控制系统。论文重点分析了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PLC通过RS-485通信模块与三菱FR-E540系列变频器之间进行通信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包括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和系统通信协议设置以及PLC变频器相关通信参数的设置,同时提供了相应的控制程序代码,控制系统配置触摸屏构成的上磨头左右摆动磨削监控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变频器的各种通信控制要求。实际运行表明,改造后的系统有效克服了钢轨粗磨机上磨头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且运行可靠,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PLC利用RS-485通信方式控制变频器时,只需要一根通信电缆连接,不但能完成变频器传统应用的所有功能,如启动、停止、频率设定,而且还能进行内部的数据通信,能够非常方便地从变频器内部得到所驱动的电动机的各种运行参数,如运行频率、运行电流、运行电压、运行功率等。应用触摸屏可使变频器内部参数的设置和监控变得更加简便。该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比较简单、控制成本比较低、可以同时控制32台变频器、能够实现无级调速,速度过渡比较平稳,速度控制比较精确,适应能力较好、信号传输距离较远、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熊建国[3](2013)在《基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结果就是城市的不断扩展。而随着城市常驻人口的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供水系统的质量、数量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相比之下,我国的一些中小城市的水厂,特别是一些老旧水厂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落后,相应机组的控制还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这样就使得系统的控制过程比较繁琐,同时,手动控制难以对供水管网的压力和水位变化作出及时的相应。所以,为了保证对城市的供水,这些供水系统通常都是超压状态运行,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使得城市管网的曝损比较严重。在这种状况下,本文考虑到我国中小城市供水系统的状况,对基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自动控制供水系统进行设计。在所有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中,对于单台水泵工作状况的调节,主要通过变频器对电源频率的改变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水泵性能曲线的改变。通过对水平工作状况能耗图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要利用变频调速来实现供水系统的恒压,在转速降低的情况下,流量跟水泵的转速成正比,而系统功率则以转速的3次方下降,跟传统供水方式中通过阀门来实现节流的方式相比,变频调速恒压系统的能量损耗更少,从而实现能量的节约。在本文的控制系统中,所采用的编程软件主要为德国Simens公司的STEPMicro Win平台,对供水系统中用于压力控制的PID控制进行了详细设计,该PID控制器在设计上内置于PLC中。通过该控制器,能够实现对压力给定值和测量值的偏差进行处理,对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进行实时控制,通过对水泵电动机的转速的改变来对水泵的出水口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对管网压力的自动调节,最终将管网压力稳定在预先设定的量值附近。此外,还根据软件工程理论中的设计规范对PLC平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制定了软件的具体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框架和界面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整个系统的实际运行和调试,能够实现对供水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效降低能耗,从而确保了供水系统在最佳的运行状态运行。系统具有安装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功能齐全、人机界面友好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杨志旭[4](2012)在《圆钢二辊矫直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圆钢二辊矫直机是二斜辊矫直机的一种,适用于管材和棒材等各种圆钢的精确矫直,是圆钢生产线精整车间的重要辅助设备。目前,国内外对于二辊矫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辊型曲线设计、矫直精度和变形过程上,对二辊矫直机的控制系统缺乏深入的研究。本课题以东北特钢集团大连大棒钢材生产线精整车间的圆钢二辊矫直机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了圆钢矫直的工艺流程,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和工艺流程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要求,研究的重点是圆钢二辊矫直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由于圆钢二辊矫直机上矫直辊的压下量和两矫直辊所成角度对圆钢矫直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设计出了符合控制要求的液压传动系统来精确控制上矫直辊的压下量和两辊所成角度。根据对液压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工作压力,拟定液压系统的原理图,选定合适的液压元件和电机,最后对液压系统性能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设计出的液压传动系统符合系统的控制要求。影响圆钢矫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矫直辊旋转的速度,本文也设计出了符合控制要求的变频调速系统来调节两矫直辊旋转的速度。调速方法采用在交流异步电机高性能变频调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矢量控制,设计出了按转子磁场定向的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完全符合系统的控制要求。最后,设计出了基于S7-400PLC的控制系统来控制整个圆钢矫直的工艺流程,提供手动/自动模式方便用户选择。对硬件设备进行选型后,在STEP7软件中进行硬件组态和参数设置,搭建一个完整的PLC硬件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化编程”思想编制梯形图程序来控制圆钢矫直过程,给出主矫直程序和各个子程序的流程框图。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际现场,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提高了圆钢矫直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同类矫直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李永刚[5](2012)在《基于PLC控制的变频调速通风机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通风机是煤矿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承担着为全矿井通风的重要任务。通风机是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唯一的通风设备,又是高耗能机电设备。由于通风机工作要求的电流较大,电压过高,同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因此,通风机事故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和控制,对保障通风机正常运行、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潞安矿务局某矿通风机技术改造为背景,以三台对旋式通风机为控制对象,应用先进的变频技术、组态监测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PROFIBUS-DP协议和以太网通讯协议,设计开发了以“上位机+PLC+变频器”为基本模式的数字化矿井通风机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上位机采用防爆工控机,与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进行通讯,采用以太网协议,通过硬接线方式来控制变频器,完成通风机系统的控制及在线监测。PLC选择高可靠性H系统S7-400H(CPU412-3H),冗余配置包括CPU、电源模块PS407(10A)和通信同步模块,完成数据在线检测及处理,并与上位机(采用以太网协议)和变频器(采用PROFIBUS-DP协议)进行通讯。变频器选用6台西门子罗宾康变频器,控制6台电机启动与停止。根据通风机系统控制及监测功能的要求,本文设计了系统高压开关柜和低压开关柜的控制电路,进行了PLC、变频器、触摸屏等设备的选型配置。本系统有三种控制方式;上位机控制、操作台控制和就地控制。上位机控制采用PROFIBUS-DP通讯协议和以太网协议进行变频器的远程控制,操作台控制通过硬接线的方式对变频器进行远程控制,同时在变频器现场也可以进行就地控制。通过这三种控制方式可以控制变频器拖动电机,实现软启动和工作切换。本系统应用WINCC组态软件,结合触摸屏技术完成了上位机与PLC之间通讯参数的设置,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方法,编制了通风机系统的在线监测与控制程序、CPU故障处理程序。完成了WINCC组态画面与触摸屏画面变量的连接,能够实时的显示通风机系统运行状况及参数。本系统自2011年10月投入运行以来,运行状态稳定,成功实现了通风机的控制与在线监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应。

杨柳春,马翀,雷杨[6](2010)在《变频调速技术在啤酒稳定剂配比控制中的设计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啤酒生产中如何提高和稳定啤酒品质的问题,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原有的生产工艺,应用PLC和变频器作为控制器构成啤酒稳定剂自动配比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核心,并设计出系统的软硬件控制电路及程序,并入整个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调试运行。改造后的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为类似技改项目工程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高贵军[7](2010)在《絮凝剂溶解液制备及自动添加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项研究得到山西省公关项目(絮凝剂配制及自动添加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051169)、阳煤集团重大科技项目(选煤厂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GY0426)、西山煤电重大科技项目(絮凝剂配制装置及添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07140109200705)、太原市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浓缩机防压耙报警装置的研究8122005)的资助。随着综采技术和洁净煤技术的快速发展,原煤入选量越来越大,产生的煤泥水也越来越多。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节约水资源,节约煤炭资源,如何加快煤泥水沉降实现洗水循环利用成为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絮凝剂的出现促进了煤泥水处理关键工艺之一的浓缩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浓缩效率。絮凝剂本身难溶解的特点和对煤泥水絮凝沉降规律有着巨大的作用,使得如何控制其溶解添加成了制约煤泥水浓缩处理的重大难题。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首先是絮凝剂溶解效果的影响。絮凝剂是长分子链的有机物质,溶解越充分其活泼基团暴露在外面的越多,会更多地吸附煤泥水中悬浮颗粒。其次是絮凝剂的添加的影响。实践表明絮凝剂的添加要适量,过少起不到加速沉降的效果,过多不仅浪费絮凝剂,而且还可能出现压耙事故。再者是浓缩机的压耙状态检测。只有保证浓缩机运行正常,絮凝剂添加规律才能起作用,才能正常有效地处理好能够循环利用的煤泥水。这三者互相配合、协调统一才能维持浓缩池的有效作用,改善煤泥水的处理效果,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因此,作者提出了絮凝剂溶解液制备、絮凝剂溶解液自动添加、浓缩机运行工况监控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分析了煤泥水的性质和影响煤泥水沉降的因素。利用现代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浓缩机在不同入料方式下的浓缩池内部流场进行了动态仿真,深入分析了浓缩池流场对于煤泥水沉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应用多相流理论对浓缩池煤泥水沉降规律进行了仿真,得出浓缩池内煤泥水沉降规律的数学模型(利用实验测得的浓缩池中煤泥水浓度分布规律对仿真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和修正,为絮凝剂自动添加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分析研究了絮凝剂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用溢流形成的流动水面来分散药剂和旋流器紊流场浸润药剂相结合的絮凝剂预溶解方法。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于影响絮凝剂溶解的温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关键因素进行了显着性研究,并给出推荐溶解条件。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研制了絮凝剂溶解液制备装置。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确定了溢流堰预溶装置结构参数,应用实验研究,验证了絮凝剂溶解液制备装置良好的溶解效果。絮凝剂自动添加控制采用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在前馈环节研究中,提出了基于流量和浓度检测的——煤泥水干煤泥量预添加控制机理。在反馈环节研究中,提出了以浓缩池煤泥水沉降数学模型为基础的煤泥水溢流浓度的间接检测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实现浓缩池内多项指标如煤泥界面、溢流浓度、底流浓度等的检测,同时实现了这些指标测量的连续性。在控制策略中使用模糊控制策略,根据经验建立了模糊控制规则表,并应用simulink仿真技术对于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基于前馈和反馈的絮凝剂自动添加控制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200610102033. 2),并经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确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061160)。通过对电流型压耙检测报警装置在周边轨道传动浓缩机上的失效机理分析,提出了随动压耙报警装置。通过建立压耙报警的数学模型,进行报警阈值设定。在实验中再次修正各项指标设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并获国家发明专利(ZL200610102034.7)。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絮凝剂溶解液制备及自动添加系统提出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模块配置表。根据不同选煤厂的实际情况可实现快速方案设计。工业试验运行情况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絮凝剂溶解液制备、自动添加控制装置和随动压耙检测装置的分别应用和有机组合应用,可以适合于不同选煤厂的煤泥水沉降控制。对煤泥水溢流浓度的有效控制,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压耙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张超[8](2008)在《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絮凝剂在煤泥水处理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于是使用絮凝剂溶解及投加装置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国内配投药设备处在研发阶段,而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国内大多数选煤厂靠人工配制和添加药剂。因此根据我国煤泥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絮凝剂自动配制和添加系统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自动加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自动添加系统的检测环节、控制模式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针对水处理工业中加药过程具有大时滞、非线性、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模糊逻辑控制实现方法,论述了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设计了一个两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来实现过程控制中流量参数的实时控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主要由输入量的模糊化、模糊控制规则的生成、模糊判决等三部分组成,用PLC编程实现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用MATLAB软件实现模糊控制表的离线生成。论文对添加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系统由取样检测、异步电机、变频器和计量泵构成。该添加系统以浓缩池自由区的煤泥水为检测对象,以沉降速度作为反馈量,沉降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沉降速度误差和通过微分单元检测出沉降速度误差变化率反馈给PLC控制器,然后采用模糊算法对变频器进行模糊控制,最终形成闭环实时控制系统。以某选煤厂煤泥水为例进行了沉降试验,介绍了最佳药剂的选择方案,讨论了一定浓度下煤泥水的沉降特性以及澄清特性,制定了加药制度。将模糊控制与PLC相结合,克服了传统的调节器超调大的缺点,充分发挥了PLC控制灵活、编程方便、适应性强的优点,提高了控制的精确度。实现了药剂科学合理在线投加;保证了电机和泵大多数时间内在基频以下运行,有效减少泵的磨损和系统噪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节约了电能;同时还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精度。对我国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祁增慧[9](2008)在《基于PLC控制的城市恒压供水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城市的城市建设及其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城市需水量日益加大,对城市供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水的可靠性、稳定性、经济节能性直接影响到城区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本文根据张家口市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新水源西泵站二次加压系统,设计了一套由PLC、变频器、远传压力表、多台水泵机组、计算机、通信模块等主要设备构成的全自动变频恒压供水及其远程监控系统,具有自动工频/变频恒压运行、可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等功能。论文分析了采取变频调速方式实现恒压供水相对于传统的阀门控制恒压供水方式的节能机理。通过对变频器内置PID模块参数的预置,利用远传压力表的水压反馈量,构成闭环系统,根据用水量的变化,采取PID调节方式,在全流量范围内利用变频泵的连续调节和工频泵的分级调节相结合,实现恒压供水且有效节能。论文论述了采用多泵并联供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了多泵供水方式的各种供水状态及转换条件,分析了电机由变频转工频运行方式的切换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实现有效状态循环转换控制的电气设计方案和PLC控制程序设计方案。通过对计算机和PLC之间通信协议的研究,完成了上、下位机的通信设置,开发了计算机监控程序,通过通信模块实现了对供水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供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与计算机实现了有机的结合,提升了系统的总体性能。

邵子惠[10](2008)在《基于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的PLC综合远程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控制系统,带来了控制系统的一系列变革。尤其是现场总线技术、组态软件技术、信息交互技术(如OPC)、Web等技术的融合,网络安全技术、实时数据库等不断融入自动化系统,使得传统的控制系统向着智能化、集散化、网络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远程监控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采用Internet技术,构建工业远程监控网络已成为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本课题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设计了基于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的异构系统的远程网络监控,实现不同控制网络的集成、信息交互和远程控制。本文首先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结合底层系统控制功能和系统总体网络监控的要求,以分布式控制、分层式网络结构、集中管理、远程监控的设计思想为指导,分析并确定了使用新型的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实现两个异构系统集成监控方案,对整个系统自下而上进行分层设计。完成了虚实结合的三菱控制系统和西门子物流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RS485和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设计和组态,分别实现了以MCGS和WinCC组态软件构成的中间监控层的设计,最后对两个不同控制网络和监控系统通过WebAccess进行集成,并采用OPC方式实现WebAccess与MCGS、WinCC不同组态软件间的数据交互。完成了基于远程监控层WebAccess的监控节点和工程节点的设计,实现了良好的网络管理的功能、无限客户端的远程操作、远程维护,给用户提供了100%的IE平台。对整个系统进行的综合调试显示,该系统集成方案合理、正确,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双向远程交互,结果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二、硅胶自动添加变频调速PLC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胶自动添加变频调速PLC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钻机起升系统控制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石油钻机发展状态及趋势
    1.3 石油钻机交流驱动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钻机电机控制策略研究
    2.1 交流电机动态数学模型
    2.2 交流电机模型计算
    2.3 交流电机坐标变换
    2.4 交流电机矢量控制思路
    2.5 建立电机控制模型
        2.5.1 交流电机矢量控制坐标变换
        2.5.2 电机本体模型
        2.5.3 交流电机矢量控制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钻机RBF_PI D控制器研究
    3.1 神经网络
    3.2 RBF_PID控制器算法设计
    3.3 建立控制器仿真模型
        3.3.1 传统PID控制器
        3.3.2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3.4 控制器仿真结果分析
        3.4.1 仿真方案设计
        3.4.2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钻机RBF_PID控制器PLC系统研究
    4.1 井架起升系统
    4.2. 井架起升PLC控制系统
    4.3 钻柱起升系统
    4.4 钻柱起升PLC硬件组态及参数设置
    4.5 RBF_PID控制器PLC程序编写
    4.6 钻柱起升PLC控制流程
        4.6.1 系统初始化
        4.6.2 电机参数设置
        4.6.3 起升控制
        4.6.4 变频器控制
    4.7 交流电机实验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钻机虚拟样机
    5.1 钻柱起升参数计算
    5.2 链传动系统建模
    5.3 齿轮传动系统建模
    5.4 提升系统模型建立
    5.5 起升系统整体装配
    5.6 链传动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钻机控制系统联合仿真
    6.1 联合仿真
    6.2 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钢轨粗磨机变频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1.2.1 国外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2章 钢轨粗磨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钢轨粗磨机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2.1.1 钢轨粗磨机的加工方案设计
        2.1.2 钢轨粗磨机工作原理阐述
    2.2 钢轨粗磨机上磨头的结构及打磨要求
        2.2.1 钢轨粗磨机上磨头的结构
        2.2.2 钢轨粗磨机上磨头的打磨要求
    2.3 变频PLC控制系统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2.3.1 变频器的通信控制方案
        2.3.2 PLC控制变频器的常用方法
        2.3.3 变频PLC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第3章 变频器和PLC相关技术简介
    3.1 变频器技术简介
        3.1.1 变频器的基本构成
        3.1.2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
    3.2 PLC技术简介
        3.2.1 PLC的系统结构
        3.2.2 PLC的工作原理
第4章 变频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变频PLC控制系统硬件的总体结构
    4.2 变频PLC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4.2.1 变频器的选型
        4.2.2 PLC的选型
        4.2.3 触摸屏的选型
        4.2.4 变频电动机的选型
    4.3 变频PLC串行通信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构
        4.3.1 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连接
        4.3.2 三菱变频器PU接口
        4.3.3 FX-485BD通信扩展板
第5章 变频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三菱系列变频器RS-485串行通信协议
        5.1.1 通信协议
        5.1.2 数据格式类型
        5.1.3 数据定义
    5.2 PLC与变频器通信参数的设置
        5.2.1 三菱变频器部分的通信参数设置
        5.2.2 三菱PLC部分的通信参数设置
    5.3 PLC控制变频器系统的通信程序设计
        5.3.1 三菱PLC串行数据通信指令RS
        5.3.2 PLC与变频器的通信程序
        5.3.3 触摸屏画面制作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菱变频器通信用ASCⅡ代码表
附录二 变频器指令代码的数据位定义
附录三 PLC与变频器通信控制程序语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基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水泵调控技术
        1.2.1 调速控制的节能性研究
        1.2.2 常用调速方式
    1.3 研究现状简介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能耗分析及硬件设计
    2.1 水泵理论与工况点确定
        2.1.1 水泵的工作参数简要介绍
        2.1.2 水泵理论工况点的确定
    2.2 水泵工况的有效调节
    2.3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能耗分析
        2.3.1 调节水泵工况的主要步骤
        2.3.2 确定调速范围
    2.4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4.1 供水系统控制方案
        2.4.2 主电路
        2.4.3 控制电路
        2.4.4 PLC 配置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的方案分析和设计
    3.2 供水控制系统的 PLC 程序设计
    3.3 恒压供水系统的监测软件设计
        3.3.1 系统软件的架构设计
        3.3.2 数据采集与通信模块
        3.3.3 设备的状态控制模块
        3.3.4 数据管理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恒压供水软件系统的实现
    4.1 PLC 程序设计
        4.1.1 系统初始化程序
        4.1.2 水泵电机起动程序
        4.1.3 小功率水泵电机变频/工频切换程序
        4.1.4 水泵电机换机程序
        4.1.5 阀门开启关闭程序
        4.1.6 停机程序
        4.1.7 报警程序
    4.2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4.2.1 数据采集与通信模块
        4.2.2 设备状态控制模块
        4.2.3 数据管理模块
        4.2.4 用户界面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调试
    5.1 控制系统的安装
    5.2 控制系统硬件调试
    5.3 控制系统软件调试
    5.4 调试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圆钢二辊矫直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二辊矫直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圆钢二辊矫直机概述
    2.1 圆钢二辊矫直机工作原理
        2.1.1 二辊矫直机变形机理
        2.1.2 影响矫直质量的因素
        2.1.3 圆钢二辊矫直机的优点
    2.2 圆钢二辊矫直机系统组成
    2.3 圆钢二辊矫直机工艺流程
    2.4 圆钢二辊矫直机控制要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3.1 液压传动系统原理
        3.1.1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3.1.2 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2 圆钢二辊矫直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3.2.1 确定对液压系统的要求
        3.2.2 系统工作压力的选取
        3.2.3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3.2.4 液压元件及电机的选择
    3.3 液压系统性能的验算
        3.3.1 液压系统的压力损失验算
        3.3.2 液压系统的温升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矫直辊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4.1 矢量控制原理
        4.1.1 矢量控制基本思想
        4.1.2 坐标变换理论及变换矩阵
        4.1.3 三相异步电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4.2 矫直辊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4.2.1 确定对调速系统的要求
        4.2.2 按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4.3 软件仿真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7-400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1.1 控制系统方案的选定
        5.1.2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5.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2.1 可编程控制器PLC概述
        5.2.2 硬件设备选型
        5.2.3 PLC硬件组态和参数设置
    5.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3.1 西门子STEP7编程软件简介
        5.3.2 PLC程序功能块分析与I/O分配
        5.3.3 PLC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PLC控制的变频调速通风机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索引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煤矿通风机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发展历史概述
        1.2.2 国内发展历史概述
    1.3 变频技术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
    2.1 通风机系统设备简介
    2.2 系统的主要功能
        2.2.1 控制部分
        2.2.2 传动部分
        2.2.3 监测部分
    2.3 系统主电气方案设计
        2.3.1 高压电气方案
        2.3.2 低压电气方案
    2.4 变频器特点
        2.4.1 快速功率单元旁路
        2.4.2 旁路时中性点漂移
        2.4.3 双频制动
    2.5 系统工作特性
第三章 通风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PLC硬件选型与设计
        3.1.1 PLC选型
        3.1.2 CPU作原理
        3.1.3 PLC硬件设计
    3.2 辅助设备设计
        3.2.1 操作台设计
        3.2.2 直流屏设计
        3.2.3 低压开关柜设计
        3.2.4 切换柜设计
    3.3 变频器选型设计
        3.3.1 变频器的选型
        3.3.2 变频器故障及解决措施
        3.3.3 变频器调试
        3.3.4 变频运行注意事项
第四章 通风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组态设计
        4.1.1 编程软件介绍
        4.1.2 PLC硬件组态
        4.1.3 网络组态
    4.2 系统程序模块化设计
        4.2.1 OB组织块设计
        4.2.2 FC、FB程序块设计
第五章 监测系统的设计
    5.1 监测系统的功能
    5.2 PLC与上位机通讯设计
        5.2.1 PLC与WINCC的连接
        5.2.2 PLC与触摸屏的连接
    5.3 监测界面的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6)变频调速技术在啤酒稳定剂配比控制中的设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技改方案设计
    2.1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2 变频调速的节能原理
    2.3 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2.3.1 系统硬件设计
        2.3.2 系统的PLC程序设计
        2.3.3 系统的变频器运行状态诊断设计
3 系统调试应用
    3.1 对发酵罐液体输出泵1号、2号电机的控制
    3.2 对稳定剂 (硅胶) 添加泵电机的控制
    3.3 对待滤罐液面的控制
    3.4 对各种故障信号的报警控制
4 结束语

(7)絮凝剂溶解液制备及自动添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煤意义
        1.1.1 选煤的必要性
        1.1.2 煤泥水是湿法选煤的必然产物
    1.2 煤泥水处理的意义
        1.2.1 社会发展的需要
        1.2.2 节约能源的需要
        1.2.3 保护环境的需要
        1.2.4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1.2.5 煤泥水处理方法与工艺
        1.2.6 煤泥水处理的关键因素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絮凝剂溶解制备装置研究动态
        1.3.2 自动添加装置研究动态
        1.3.3 浓缩机故障检测与报警
        1.3.4 存在问题
    1.4 本课题主要工作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浓缩池煤泥水沉降规律研究
    2.1 煤泥水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2.1.1 煤泥颗粒的性质
        2.1.2 水的性质
        2.1.3 煤泥水的物理性质
    2.2 煤泥水絮凝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煤泥水硬度对絮凝沉降的影响
        2.2.2 温度对絮凝沉降的影响
        2.3.3 pH 值对煤泥水絮凝沉降的影响
        2.2.4 絮凝剂种类和用量对煤泥水沉降的影响
        2.2.5 池内流场状态的影响
        2.2.6 总结
    2.3 浓缩池内流场及沉降规律的仿真研究
        2.3.1 浓缩池结构及入料
        2.3.2 数学仿真理论基础
        2.3.3 流场CFD 仿真
        2.3.4 沉降规律FLUENT 仿真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絮凝剂溶解液制备机理研究
    3.1 絮凝剂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3.1.1 物理性质分析
        3.1.2 化学性质分析
    3.2 絮凝剂溶解规律研究
        3.2.1 浸润过程研究
        3.2.2 熟化规律研究
        3.2.3 关键因素显着性研究
    3.3 絮凝剂溶解液制备装置的研制
        3.3.1 装置组成及原理
        3.3.2 关键参数设计
        3.3.3 絮凝剂溶解液制备装置的实验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絮凝剂溶解液自动添加装置与控制策略研究
    4.1 絮凝剂溶解液自动添加装置的组成与原理
        4.1.1 自动添加控制的组成
        4.1.2 自动添加控制的控制原理
    4.2 前馈环节检测分析
        4.2.1 前馈流量检测
        4.2.2 前馈浓度检测
        4.2.3 基于流量和浓度的煤泥水干煤泥量控制预添加模型
    4.3 煤泥界面的间接检测技术
        4.3.1 煤泥界面间接检测原理
        4.3.2 溢流浓度的连续测量
    4.4 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模糊控制策略的研究
        4.4.1 模糊控制器的语言变量
        4.4.2 语言变量论域上的模糊子集的确定
        4.4.3 语言变量的赋值表
        4.4.4 模糊控制器的模糊规则设计
        4.4.5 建立查询表
    4.5 模糊控制的 Simulink 仿真
        4.5.1 构建模糊控制器的FIS 结构文件
        4.5.2 构建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图
        4.5.3 仿真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随动压耙报警装置的研究
    5.1 电流型压耙报警装置失效分析
    5.2 随动压耙装置的原理组成
        5.2.1 原理组成
        5.2.2 速度检测模块
        5.2.3 无线信号传输流程
    5.3 随动压耙报警数学模型研究
    5.4 随动压耙报警装置实验及效果
    5.5 小结
第六章 工业应用实验研究
    6.1 模块化集成系统
        6.1.1 现场调研
        6.1.2 系统集成及方案设计
    6.2 工业性试验
        6.2.1 前馈检测模块
        6.2.2 控制模块
        6.2.3 絮凝剂溶解液制备和储药箱
        6.2.4 添加模块
        6.2.5 反馈模块
        6.2.6 压耙报警模块
    6.3 运行状况及数据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8)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论文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文献综述
        1.5.1 煤泥水的处理意义
        1.5.2 絮凝机理
        1.5.3 影响煤泥水沉降的因素
        1.5.4 现代PLC的发展状况
        1.5.5 PLC模糊控制器
    1.6 本章小结
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2.1 模糊控制系统理论概述
        2.1.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2.1.2 模糊控制系统的特点
    2.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2.3 模糊语言变量的语言值分档和模糊论域分级的选取
        2.3.1 模糊语言变量语言值分档的选取
        2.3.2 模糊语言变量模糊论域分级的选取
    2.4 量化因子及其确定方法
    2.5 模糊子集隶属函数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
        2.5.1 模糊子集隶属函数的确定
        2.5.2 语言变量值隶属函数的表示方法
    2.6 模糊控制规则及算法的确定
        2.6.1 模糊控制规则的形式
        2.6.2 算法结构
    2.7 实时精确量的量化及模糊化
    2.8 模糊决策
    2.9 模糊判决
    2.10 比例因子及清晰量精确化
    2.11 本章小结
3 模糊控制策略的PLC实现
    3.1 模糊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3.1.1 模糊控制表的离线生成
        3.1.2 由模糊控制工具箱生成的控制表
    3.2 模糊控制器的PLC实现方法
        3.2.1 加药模糊控制实现的程序设计与研究
        3.2.2 输入量模糊化算法程序的研究
        3.2.3 模糊控制查询表查询程序的设计与研究
        3.2.4 控制量输出程序的设计与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自动添加系统的设计与主要设备选型
    4.1 设计依据
    4.2 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的工艺流程
    4.3 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的结构组成
        4.3.1 取样装置
        4.3.2 检测部分
        4.3.3 控制单元
        4.3.4 加药设备
    4.4 电气部分的选型
        4.4.1 选择驱动泵的电动机
        4.4.2 变频器的选型
        4.4.3. PLC的选型
    4.5 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
        4.5.1 主电路的组成及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
        4.5.2 PLC控制系统的I/O点及地址分配
        4.5.3 电控系统主电路图
    4.6 系统程序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煤泥水絮凝沉降实验
    5.1 絮凝沉降实验目的
    5.2 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5.2.1 实验器材
        5.2.2 实验药品
    5.3 实验方案、方法和实验过程
        5.3.1 实验方案
        5.3.2 试验方法
        5.3.3 实验过程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絮凝剂的选择
        5.4.2 沉降特性试验
        5.4.3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今后的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基于PLC控制的城市恒压供水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问题的提出及主要技术问题
    1.3 相关技术概况
        1.3.1 PLC技术概况
        1.3.2 变频调速技术概况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供水系统调控分析
    2.1 供水系统的基本模型和主要参数
    2.2 供水系统的特性曲线和工作点
    2.3 供水系统中恒压控制
    2.4 供水系统能耗与效率
        2.4.1 不同控制方式下的能耗分析与比较
        2.4.2 转速控制供水系统的工作效率
    2.5 供水系统中的水锤效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水系统恒压控制与硬件设计
    3.1 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及选择
        3.1.1 变极调速
        3.1.2 变转差调速
        3.1.3 变频调速
    3.2 供水系统的方案确定
        3.2.1 对西泵站供水系统总体要求
        3.2.2 供水系统的流量类型
        3.2.3 总体设计方案确定
        3.2.4 恒压供水电控系统组成
    3.3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选型
        3.3.1 主电路设计
        3.3.2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
        3.3.3 系统主要配置的选型
    3.4 系统可靠性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LC控制程序
    4.1 水泵工频/变频运行状态及转换过程分析
    4.2 PLC程序设计方法
    4.3 供水系统控制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恒压供水系统的PID调节与远程监控
    5.1 恒压供水的PID调节
        5.1.1 PID控制及其控制算法
        5.1.2 恒压供水PID调节过程分析
        5.1.3 变频器PID控制功能参数设置
    5.2 远程监控系统
        5.2.1 监控系统硬件构成
        5.2.2 FX系列PLC通信协议
        5.2.3 通信程序
    5.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基于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的PLC综合远程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与监控技术
    1.2 组态软件的概述与发展
    1.3 课题来源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工作和本论文的内容
    1.5 小结
2. 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
    2.1 WebAccess介绍
    2.2 WebAccess的系统架构
    2.3 WebAccess的功能特点和优势
    2.4 WebAccess的信息交互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WebAccess的PLC综合远程控制系统的集成
    3.1 系统整体设计要求
    3.2 底层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3.3 网际监控与通信的设计方案
    3.4 小结
4. 基于三菱FX_(2N)的综合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4.1 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设计
    4.2 下位控制系统设计
    4.3 网络通信的实现
    4.4 上位监控系统的设计
    4.5 小结
5. 基于西门子PLC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多关节机械手物流管控系统设计
    5.1 系统的总体设计
    5.2 从站控制系统设计
    5.3 上位通信监控的实现
    5.4 小结
6. 基于WebAccess的远程综合监控系统设计
    6.1 OPC数据交互技术
    6.2 远程OPC通信的前提
    6.3 WebAccess对三菱PLC控制系统网际监控的实现
    6.4 WebAccess对物流控制系统网际监控的实现
    6.5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实验结果与分析
    7.2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论文简介
致谢

四、硅胶自动添加变频调速PLC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实验钻机起升系统控制及仿真研究[D]. 杨雄.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2]钢轨粗磨机变频PLC控制系统的设计[D]. 杨先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3]基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D]. 熊建国.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4]圆钢二辊矫直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杨志旭. 东北大学, 2012(05)
  • [5]基于PLC控制的变频调速通风机系统[D]. 李永刚. 太原理工大学, 2012(10)
  • [6]变频调速技术在啤酒稳定剂配比控制中的设计应用[J]. 杨柳春,马翀,雷杨.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7]絮凝剂溶解液制备及自动添加机理研究[D]. 高贵军. 太原理工大学, 2010(09)
  • [8]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D]. 张超. 安徽理工大学, 2008(03)
  • [9]基于PLC控制的城市恒压供水系统[D]. 祁增慧. 天津大学, 2008(08)
  • [10]基于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的PLC综合远程控制系统研究[D]. 邵子惠. 西华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硅胶自动加变频调速PLC控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