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

一、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尹庆娜,龚晓慧[1](2022)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血清S100B、MMP-9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DGMI治疗,观察组采用DGMI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MMP-9、S100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和凝血酶原片段(F1+2)的水平,采用凝血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ADL评分上升,变化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100B、MMP-9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凝血指标vWF、GMP-140、Fg和F1+2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DGMI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可以明显修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血清S100B,MMP-9和血浆vWF、GMP-140、Fg和F1+2水平,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韩静霆[2](2020)在《大面积脑梗死与大面积脑出血危险因素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大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将其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共同和不同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卒中中心随机选择自2016年9月到2019年9月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非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各100例,共400例。大面积脑梗死组(脑梗死观察组)的分组标准是根据Adama分型法中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梗死灶直径≥3 cm,累计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符合以上标准的纳入大面积脑梗死组,而不符合以上其中一个标准的归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中(脑梗死对照组)。脑出血量的计算则通过脑出血患者血肿层面中,面积最大的层面,收集该层的长直径、宽直径,以及血肿层数、每一层的厚度,最后利用多田公式,算出血肿体积V=1/2×长直径×宽直径×层数×每层厚度,其中大面积脑出血组(脑出血观察组)的分组标准是血肿体积≥30ml,血肿体积<30ml的列为非大面积脑出血组(脑出血对照组)。资料收集:主要收集一般资料信息、实验室检验数据、影像学资料数据。一般信息主要是收集患者相关的病史的一些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病史,以及吸烟史、饮酒史、个人史、家族史、其他既往史及查体情况等信息。实验室检验数据收集有:中性粒细胞值,淋巴细胞值,血糖,血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mer,DD),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筛查结果,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pecific protein of nervus centralis,S100-β蛋白)等指标。其中将中性粒细胞数为分子,淋巴细胞数为分母,两者进行相除便可以得出来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这也是本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影像学指标:主要收集患者的入院后24h内头颅CT、头颅MRI等影像学结果,根据影像学结果,评估是否达到入组标准,以及应该纳入的组。收集以上资料后,将脑梗死观察组和脑梗死对照组统称为脑梗死组,而将脑出血观察组和脑出血对照组统称为脑出血组,然后将脑梗死组中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比较,而脑出血组中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也是同样的步骤。主要利用SPSS软件将以上一般信息数据和实验室检验数据进行比较。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数据缺失的因素(P<0.05)收集起来,然后再对以上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分析,最后得出两者的独立相关因素,最后将其对比,发现两者独立或者非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果:1、非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大面积脑梗死组在NLR(Z=-6.978,P=0.000)、DD(Z=-6.116,P=0.000)、血糖(Z=-2.029,P=0.042)、Hcy(Z=-5.328,P=0.000)、Lp(a)(Z=-5.135,P=0.000)、TG(Z=-2.929,P=0.003)和房颤史(X2=6.105,P=0.013)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均<0.05,其中仅TG在大面积脑梗死组的水平低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的水平,将以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数据缺失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有意义的指标有NLR(OR=1.270,95%CI=1.126-1.434)、Hcy(OR=1.069,95%CI=1.016-1.124)、Lp(a)(OR=1.003,95%CI=1.001-1.005),并且NLR、Hcy、Lp(a)越高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大面积脑梗死。2、非大面积脑出血组和大面积脑出血组在年龄(t=-3.052,P=0.003)、NLR(Z=-5.955,P=0.000)、DD(Z=-4.562,P=0.000)、血糖(Z=-6.166,P=0.000)、SBP(Z=-3.128,P=0.002)、高血压病史(X2=6.047,p=0.014)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均<0.05,再将以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数据缺失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有意义的指标有年龄(OR=1.034,95%CI=1.006-1.064)、NLR(OR=1.179,95%CI=1.091-1.275)和血糖(OR=1.581,95%CI=1.262-1.980)。并且年龄、比值和血糖越高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大面积脑出血。结论:1、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NLR、DD、血糖、Hcy、Lp(a)、房颤史;其中NLR、Hcy、Lp(a)是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大面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NLR、DD、血糖、SBP、高血压病史;其中年龄、NLR、血糖是大面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将大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出血的共同危险因素有:NLR、DD、血糖,但其中仅NLR是两者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

刘青[3](2019)在《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一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目的:脑梗死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机理。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相应中医证候积分的关系、风痰阻络型中医证积分与脑循环障碍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风痰证相关的炎症及脑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200例。1、分别统计其中医证候,其中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每一证候的积分≥7分,此证候诊断成立。2、根据中医辨证取得的中医证候积分,纳入同一受试者中中风证和痰证证候积分增均≥7分者,其风痰阻络证证候诊断成立。根据风痰阻证候积分,将风痰阻络证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14-28分为轻度,29-44分为中度,45分以上为重度。3、分析受试者的风痰阻络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4、采集符合风痰阻络型急性中风病患者的血清,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5、进行风痰阻络证积分与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0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发生频数由高到时低依次是:血瘀证143次(71.5%),风证 124 次(62%),痰证 101 次(50.5%),气虚证 65 次(32.5%),火热证49次(24.5%),阴虚阳亢证42次(21%)。2.轻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24.15±3.70分;中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36.22±4.11分;重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49.57±4.12分。证候积分随着风痰阻络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呈相正关(P<0.05),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 0.989。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候严重程度与6-K-PGF1α、TNF-α在在多重线性相关性,其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719,常数项为0.861。结论:1.风痰阻络证及血瘀证是急性中风病最常见的证型。2.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反映急性中风病脑损伤严重程度。3.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6-K-PGF1α、TNF-α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性,与TNF-α含量呈正比,与6-K-PGF1α含量呈反比。即6-K-PGF1α含量越低、TNF-α含量越高,风痰阻络证候越严重。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研究二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合用注射用血栓通。第二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在入组第一天治疗前及第十四天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含量。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 评分及 TXB2、6-K-PGF1α、TNF-α、IL-6、MMP-9含量并进行每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研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风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风证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中医痰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痰证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71.000,P=0.001<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17.261,P=0.001<0.05)。7.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22.2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38.500,P=0.000<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27.340,P=0.000<0.05)。8.两组治疗前血清TXB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XB2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9.两组治疗前血清6-K-PGF1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6-K-PGF1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2.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痰通络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风痰阻络证候积分、减轻脑损伤。2.化痰通络汤通过提高6-K-PGF1α浓度,降低TXB2、TNF-α、IL-6、MMP9浓度,减轻脑微循环障碍、改善脑灌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方林军[4](2018)在《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浆ET-1、GMP-140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内皮素-1(ET-1)、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息风通络方。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改善情况及血浆ET-1、GMP-14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ET-1、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采取息风通络方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方案,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着降低炎症因子含量,并可下调血浆ET-1、GMP-140水平。

蔡文隽,薛冰,丁东新,沈琪,缪以颖[5](2017)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血栓前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血栓前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本研究各项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奥扎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钙。记录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水平,检测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记录神经功能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IB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6-KPGF1α、TXB2水平,血清GMP140、v WF水平及颈IMT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着,能改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供血,改善血栓前状态,缓解神经缺损,对预后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赵亮[6](2016)在《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性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显着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T为(52.96±13.79)μmol/L较对照组低,NO为(92.68±14.64)μmol/L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62p、CD63、GMP-140分别为(108.61±49.63)μg/mL、(95.29±42.67)μg/mL、(23.18±11.85)μg/mL,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减轻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预防血小板聚集,有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安学林,邵琳[7](201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56例初发急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和34例非脑血管病病人(对照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等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中v WF、TXB2、GMP-140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6-keto-PGF1α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通过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致使脑梗死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小板活化的黏附、聚集、释放等环节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

江飞飞,林海燕,吴华勇,丁美萍[8](201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GMP-140、PAF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在624 h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0例,另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34.53±5.38)ng/ml和(110.20±16.67)ng/ml,健康成人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12.23±2.43)ng/ml和(64.27±16.60)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GMP-140、PAF浓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21.17±3.91)ng/ml和(59.67±7.52)ng/ml,与治疗前相比其浓度水平显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对监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相关的临床状态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用于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及评估预后。

江飞飞[9](2014)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及相关参数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血小板相关参数MPV、PLT、PDW和血小板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在6-24小时的脑梗死患者30例为实验组,健康成人3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试验测定血浆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浓度。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梗死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 qd×14d治疗后,观察对MPV、PLT、PDW、GMP-140、PAF的表达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同时对神经功能评分与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表现伪足增多,血小板膜多处破裂,聚集融合成片,α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也显着减少、残留者肿胀、空泡化;急性脑梗死患者MPV增大,GMP-140、PAF表达显着升高,PLT降低,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后,MPV、GMP-140、PAF较治疗前降低,NIHSS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LT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差异;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显示:MPV、PLT与NIHSS评分无统计学相关性,而GMP-140、PAF在治疗前后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增强,伴有血小板膜破裂,α颗粒减少,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急性脑梗死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升高;GMP-140、PAF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下降明显,说明其活化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马丽丽,王兆钺,尹明达[10](2007)在《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藻酸双酯钠(PSS)、阿司匹林(ASA)与噻氯匹定(TP)3个治疗组,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3组治疗后3d、7d、14d血浆GMP-14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SS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ASA与TP组。结论PSS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血清S100B、MMP-9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疗效标准
        1.3.2 临床症状
        1.3.3 血清学指标
        1.3.4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比较
    2.4 两组血清中S100B、MMP-9水平比较
    2.5 两组血浆凝血指标比较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大面积脑梗死与大面积脑出血危险因素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脑梗死组的相关数据分析
        3.1.1 单因素分析结果
        3.1.2 多因素分析结果
    3.2 脑出血组的相关数据分析
        3.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3.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仅与大面积脑梗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讨论
        4.1.1 Hcy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联系
        4.1.2 脂蛋白(a)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联系
    4.2 仅与大面积脑出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讨论
        4.2.1 年龄与大面积脑出血的联系
        4.2.2 血糖水平与大面积脑出血的联系
    4.3 与大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出血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的讨论
        4.3.1 NLR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联系
        4.3.2 NLR与大面积脑出血的联系
    4.4 其他因素讨论
        4.4.1 关于D-二聚体和大面积脑卒中的讨论
        4.4.2 关于脂蛋白(a)和大面积脑出血的讨论
        4.4.3 关于甘油三酯和大面积脑梗死的讨论
        4.4.4 关于血糖水平和大面积脑梗死的讨论
        4.4.5 本文的创新性
        4.4.6 本文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中医学经典医籍中对中风病病名的论述
        二、中医学界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四、化痰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西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三、脑梗死发病机制
        四、脑梗死的诊断
        五、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研究现状
        六、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治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
    第一节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浆ET-1、GMP-140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疗效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浆ET-1、GMP-140水平比较
3 讨论

(5)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血栓前状态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相关标准
    1.2 患者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检测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LT及凝血指标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浆6-K-PGF1α、TXB2水平及血清GMP140、v WF水平及颈IMT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4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6)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3 血小板活性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7)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 2 方法
        1.2.1凝血功能检测
        1.2.2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1.2.3血浆v WF含量检测
        1.2.4血浆TXB2、6-keto-PGF1α、GMP-140含量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病人凝血功能比较
    2.2两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2.3两组病人血浆中v WF含量比较
    2.4两组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比较
    2.5两组病人血小板GMP-140含量比较
3 讨论

(8)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GMP-140、PAF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及相关参数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s)
目录
引言
资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1.2 给药方法
    1.3 血浆
    1.4 临床疗效评定
    1.5 临床安全性监测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血浆GMP-140含量变化比较
    2.2 神经功能恢复
    2.3 临床安全性监察
3 讨论

四、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血清S100B、MMP-9的影响[J]. 尹庆娜,龚晓慧. 中国医学创新, 2022(04)
  • [2]大面积脑梗死与大面积脑出血危险因素比较研究[D]. 韩静霆. 南昌大学, 2020(08)
  • [3]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D].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浆ET-1、GMP-140水平的影响[J]. 方林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8(10)
  • [5]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血栓前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 蔡文隽,薛冰,丁东新,沈琪,缪以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20)
  • [6]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J]. 赵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2)
  • [7]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安学林,邵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8)
  • [8]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GMP-140、PAF变化的临床研究[J]. 江飞飞,林海燕,吴华勇,丁美萍. 中华全科医学, 2015(04)
  • [9]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及相关参数变化的研究[D]. 江飞飞. 浙江大学, 2014(05)
  • [10]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J]. 马丽丽,王兆钺,尹明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09)

标签:;  ;  ;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