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和搅拌器的产品编号

泵和搅拌器的产品编号

一、水泵和搅拌器的产品编号(论文文献综述)

胡青龙[1](2021)在《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在UNITANK工艺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介绍UNITANK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与运行控制情况的基础上,详细叙述污水处理的设备、输入输出点数的分配、S7-200 SMART与其他品牌PLC相比具备的优点以及其选型,利用顺序控制和循环控制的程序编写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利用触摸屏、PLC在操作与控制的配合,实现一键运行,简化流程操作,使控制系统具备了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的特点。

沈锦桃,宋蓉蓉,王宝金,钱绍祥[2](2021)在《木纤维热磨系统的组成与热磨主机结构》文中研究表明简述热磨系统制造技术的发展和热磨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热磨主机的结构。

周其信[3](2021)在《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现阶段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O3,主要贡献源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加强VOCs治理是控制PM2.5和O3污染的有效途径。VOCs来源包括天然源和人为源,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受人为源影响,工业源占人为源的1/3~1/2。要控制人为源中VOCs,关键是控制工业源VOCs。煤化工行业属于VOCs排放重点行业,VOCs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无针对性的源项排查指南、排放系数及排放标准,开展煤制油项目VOCs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识别煤制油项目VOCs物料,开展VOCs源项排查,建立VOCs源项清单,开展有组织和无组织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项目VOCs排放特征明显,其中,有组织源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7.37%,无组织排放源占62.63%,在有组织源中,低温甲醇洗尾气VOCs排放量最大,占有组织排放总量的51.42%;燃烧烟气排放口中,气化热风炉排放气排放量最大,占燃烧烟气排放总量的84.33%;在无组织源中,废水集输、储存、处理过程逸散源排放量最大,占无组织排放源总量的75.61%。煤制油项目控制VOCs排放的重点是控制无组织排放,首要控制的有组织排放口是低温甲醇洗尾气排放和气化热风炉排放气。按动、静密封点分类,静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99.56%;按介质分类,重液体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59.73%;按组件类型分类,法兰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69.73%,阀门占19.29%;动静密封点泄漏率为0.07%,修复率达98.22%,修复后总泄漏率为0.0013%;法兰泄漏点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泄漏点的62.72%,其次是开口管线和阀门;轻液体最容易发生泄漏,其次是重液体;因螺栓松动造成泄漏的泄漏点占总泄漏点的73.37%,因阀门填料漏造成泄漏的占10.06%,螺栓松动是密封点泄漏的主要原因。按照2019年油品产量核算,吨油品VOCs排放1.68 kg,吨油品有组织VOCs排放0.41 kg,吨油品密封点VOCs排放0.0074 kg,减排0.0059 kg。采用系数法计算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量是相关方程法核算量的129.74倍,偏差较大;高压煤粉锅炉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平均为1.89 mg/m3,VOCs排放系数为0.015 g/kg煤(以非甲烷总烃计),在环境统计中采用现有系数计算煤制油项目锅炉VOCs排放总量,偏差较大。

王祎,崔韬,谷青青,施凯强,朱洪威,魏卡佳,韩卫清[4](2021)在《管式电化学反应器中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与经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对高浓度含氰废水处理的重大需求和现有破氰技术的共性缺点,采用管式电化学反应器工艺对西部某化工厂生产过程的高浓度含氰废水进行预处理的中试研究,并与次钠氯碱法和ClO2氧化法进行了对比。以Ti/RuO2为阳极的管式电化学反应器相比于其他工艺有最佳的处理效果,在20 mA·cm-2处理4 h后,对废水中TCN、COD和间苯二腈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1.74%、57.71%和81.33%,长期运行效果也处于最佳。此外,尽管管式电化学反应器的建设成本较高,单位能耗高,但由于该工艺无需加药,其运行成本低廉,仅为次钠氯碱法的13.10%,故总体运行成本较低。同时,还对管式电化学反应器的运行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及机理探究。在综合考虑建设、运行和折旧,管式电化学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盼婷[5](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工业领域各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有效管理和大量生产数据的高效存储。沥青搅拌站为我国的公路、桥梁领域提供着重要材料。目前,我国搅拌站的发展,一方面,一个企业一般有多个搅拌站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站点大都位于偏僻的郊外,每个站点就像一片信息的孤岛,不能及时分享生产数据而且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故障处理周期长,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半自动化的生产和半信息化的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拥有“一体化”的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集成化,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模式。另外,搅拌站的生产一直以来都是用量多、生产过程复杂、成品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搅拌站生产的质量监督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设计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具体工作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设计上位机数据采集方案完成控制系统与远程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第二,搭建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通信,完成现场、云平台及远程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三,基于HT For Web技术的监控,利用HT For Web技术,创建可视化界面,模拟现场生产过程,完成远程界面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第四,根据沥青搅拌站日常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需求,设计了 GPS地图、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管理等五大功能部分,实现了所有站点在地图上集中显示,生产数据以及生产过程远程共享,保证了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管理。整个系统在Visual Stdio 2017集成环境下,基于.Net平台,结合MVC的设计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并将系统部署上“云”。最后根据系统的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系统各部分均可正常运行,整体性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提高搅拌站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加快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孙悦[6](2021)在《基于精益生产的S污水处理厂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哲[7](2021)在《华电宿州发电公司380V厂用电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祖天一[8](2021)在《隆生供热公司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

徐镜[9](2021)在《交际翻译视角下化工类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A化工有限公司100m~3/d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的英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苏昊[10](2021)在《稀土(镧离子)对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离子型稀土开采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硫酸铵作为浸矿剂,这导致废弃稀土矿中产生了大量含稀土元素的矿山氨氮废水。目前稀土矿山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硝化/反硝化工艺面临脱氮效率不足和运行成本高昂的问题,迫切需要研发新型高效节能生物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生物脱氮工艺。考虑到废水中稀土对生物氮转化过程的潜在影响,本研究着重探究了稀土(镧离子)对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发了一种新型pH-DO控制策略。应用此策略,15天内实现了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长期运行阶段(58天)的亚硝酸盐积累率(NAR)和氨氮去除率(ANR)分别为97.33%±0.5%和97.76%±1.1%。降低进水氨氮后NAR和ANR基本维持不变表明此策略下工艺能够抵抗波动水质的冲击。细菌竞争动力学分析证实了此策略对功能菌AOB的高效富集和对竞争菌的选择性淘汰。(2)采用批量实验确定了稀土元素(La(Ⅲ))对短程硝化过程的短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进水La(Ⅲ)高于20 mg/L时氨氧化速率(AOR)开始受到显着抑制。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污泥形貌和能谱分析证实La(Ⅲ)对AOB的毒性机制主要为限制氨氧化过程相关酶的合成、破坏EPS原有功能和抑制功能菌生长。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相关光谱进一步揭示了功能菌对La(Ⅲ)的抵抗机制:增强主动运输阻止La(Ⅲ)进入细胞和利用β-多糖和β-多糖-蛋白复合物将La(Ⅲ)转化为氧化镧(La203)及镧纳米颗粒。(3)通过长期影响实验探究了稀土元素(La(Ⅲ))对短程硝化过程的长期累积效应,并确定添加1~5 mg/L的La(Ⅲ)显着降低了工艺的效能参数(NAR)。三维荧光光谱(EEM)、FTIR光谱分析表明此浓度下La(Ⅲ)的长期胁迫不仅改变了胞外聚合物(EPS)组分,而且对EPS组分和关键官能团造成了不可恢复的影响。高通量测序表明0~2.5 mg/L的La(Ⅲ)同时促进了功能菌亚硝化单胞菌属和主要竞争菌硝化螺菌的生长,而且显着削弱了 pH-DO控制策略对NOB活性的抑制作用。代谢通路分析表明,细菌通过加强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产生来抵抗La(Ⅲ)的生物毒性。(4)通过长期影响实验探究了稀土元素(La(Ⅲ))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长期累积效应,并确定La(Ⅲ)在低于10 mg/L时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脱氮效能(NRE)具有冲击效应,而在高于10 mg/L时会引起工艺的崩溃(NRE为24.25±0.35%)。高通量测序表明在<5 mg/L的La(Ⅲ)引起了新优势功能菌(Anammoxoglobus)的显着增加(由0.02%至9.76%),而0.5-10 mg/L的La(Ⅲ)均抑制了原优势功能菌(Kuenenia)的生长。高于10 mg/L的La(Ⅲ)的长期胁迫显着降低了氮代谢、甲烷代谢和细菌磷酸转移酶系统等关键代谢通路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大量凋亡。网络分析表明协作细菌的缺失限制了新优势功能菌的脱氮性能,La(Ⅲ)引起的丙酸盐积累是导致优势功能菌改变的主要原因。

二、水泵和搅拌器的产品编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泵和搅拌器的产品编号(论文提纲范文)

(1)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在UNITANK工艺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UNITANK工艺
2 运行工况描述
3 废水处理站PLC控制系统的实现
    (1)输入端
    (2)输出端
4 SIMATIC S7-200 SMART简介
    (1)机型丰富,更多选择
    (2)软件友好,编程高效
5 控制系统元件选择
6 控制系统程序编写
7 结束语

(2)木纤维热磨系统的组成与热磨主机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 热磨系统制造技术的发展
2 热磨系统的组成
3 热磨主机
    3.1 热磨主机的结构
        1)磨室体总成。
        2)磨盘与磨片。
        3)机械密封。
        4) 密封冷却系统。
        5)磨盘加压及间隙微调系统。
        6)轴承润滑冷却系统。
    3.2 使用注意事项
4 结束语

(3)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大气生态环境现状
        1.1.2 首要污染物组成及来源分析
    1.2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现状
        1.2.1 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及治理
        1.2.2 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政策及标准
        1.2.3 挥发性有机物管控现状
    1.3 煤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2 某煤制油项目概况
    2.1 项目所在园区概况
    2.2 项目整体概况
    2.3 主工艺装置简介
        2.3.1 空分装置
        2.3.2 气化装置
        2.3.3 合成气净化装置
        2.3.4 甲醇合成装置
        2.3.5 油品合成装置
        2.3.6 油品加工装置
        2.3.7 硫回收装置
        2.3.8 动力站装置
        2.3.9 液体灌区
        2.3.10 水系统
    2.4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简介
        2.4.1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设计情况
        2.4.2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情况
    2.5 研究期间装置运行情况
3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源项排查情况
    3.1 受控装置判定
    3.2 排查方法及排查范围
    3.3 源项排查情况
        3.3.1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VOCs污染源排查
        3.3.2 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VOCs污染源排查
        3.3.3 有机液体装卸损失VOCs污染源排查
        3.3.4 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逸散VOCs污染源排查
        3.3.5 其他源项VOCs污染源排查
    3.4 源项排查结论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与分析
    4.1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情况
        4.1.1 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4.1.2 检测结果
    4.2 检测结果分析
        4.2.1 有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分析
        4.2.2 LDAR检测分析
        4.2.3 排放量统计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全工艺过程管控情况分析
    5.1 煤制油项目源头管控情况
        5.1.1 原辅材料使用及管控
        5.1.2 生产工艺装置
        5.1.3 输送过程
    5.2 煤制油项目过程控制情况
        5.2.1 开展设备与管线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5.2.2 储罐管理
        5.2.3 装卸管理
        5.2.4 污水处理
        5.2.5 循环水系统
        5.2.6 非正常工况管理
        5.2.7 其他过程管理
    5.3 煤制油项目末端治理情况
        5.3.1 储罐
        5.3.2 装卸
        5.3.3 废水液面
        5.3.4 工艺有组织
    5.4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管控问题分析
        5.4.1 存在问题
        5.4.2 拟采取措施
6 结论、创新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云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搅拌站设备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和研究
    2.1 ASP.Net MVC设计模式
    2.2 Mini UI前端框架
    2.3 HT for Web技术研究
        2.3.1 数据容器与视图组件
        2.3.2 JSON矢量图
        2.3.3 数据绑定与动画
    2.4 ECharts可视化框架
    2.5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沥青搅拌站控制系统及生产流程介绍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业务功能需求
        3.2.2 非功能性需求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4 系统详细设计
        3.4.1 I/O数据点分析及设计
        3.4.2 数据通信设计
        3.4.3 系统业务功能模块设计
        3.4.4 前后台数据交互设计
        3.4.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系统设计
        3.5.1 Power Designer介绍
        3.5.2 数据库设计概述
        3.5.3 部分数据表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云平台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实现
    4.1 云服务器选择
    4.2 Web API服务端开发
    4.3 C#数据采集(上位机)
    4.4 基于MQTT协议通信的实现
        4.4.1 MQTT代理服务器实现
        4.4.2 MQTT客户端实现
    4.5 远程监视界面实现
        4.5.1 基本图元及属性设计
        4.5.2 视图编辑器实现
        4.5.3 监视界面实现
    4.6 远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4.6.1 GPS地图模块实现
        4.6.2 系统登录/注册模块实现
        4.6.3 系统界面框架实现
        4.6.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4.6.5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4.6.6 故障报警模块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发布与测试
    5.1 系统发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数据通信测试
        5.2.2 远程监控界面测试
        5.2.3 业务功能模块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稀土(镧离子)对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稀土矿山废水的来源
        1.1.4 稀土矿山废水现有脱氮技术现状
        1.1.5 短程硝化的耦合工艺及其优点
        1.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短程硝化工艺的研究现状
        1.2.2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现状
        1.2.3 稀土元素对生物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短程硝化的启动与运行策略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接种污泥和模拟废水
        2.2.3 启动与运行的方法
        2.2.4 分析方法
        2.2.5 过程动力学分析
        2.2.6 高通量测序与微生物群落分析
        2.2.7 扫描电镜观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短程硝化效能分析
        2.3.2 氮转化动力学及动力学分析
        2.3.3 物种多样性分析
        2.3.4 微生物群落分析
        2.3.5 污泥形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轻稀土元素(La(Ⅲ))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批量实验设置
        3.2.2 分析方法
        3.2.4 统计分析和动力学建模
        3.2.5 扫描电镜观察与能谱分析
        3.2.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二维相关光谱
        3.2.7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
        3.2.8 高通量测序与基因功能预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a(Ⅲ)对短程硝化效能的影响
        3.3.2 La(Ⅲ)对污泥形貌和元素组成的影响
        3.3.3 La(Ⅲ)对胞外聚合物组分的影响
        3.3.4 La(Ⅲ)对有机官能团的影响
        3.3.5 La(Ⅲ)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3.6 La(Ⅲ)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3.7 La(Ⅲ)对微生物群落代谢通路的影响
        3.3.8 PN效能与La(Ⅲ)剂量之间的动力学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稀土元素(La(Ⅲ))对短程硝化的长期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接种污泥、模拟废水与反应器设置
        4.2.2 分析方法
        4.2.3 EPS提取与三维荧光光谱绘制
        4.2.4 高通量基因测序
        4.2.5 功能预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La(Ⅲ)对短程硝化工艺效能的长期影响
        4.3.2 La(Ⅲ)对污泥形貌的长期影响
        4.3.3 La(Ⅲ)对胞外聚合物组成的长期影响
        4.3.4 La(Ⅲ)对有机官能团组成的长期影响
        4.3.5 La(Ⅲ)对物种多样性和和物种丰富度的长期影响
        4.3.6 La(Ⅲ)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
        4.3.7 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稀土元素(La(Ⅲ))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接种污泥、模拟废水与反应器设置
        5.2.2 长期暴露实验设计
        5.2.3 分析方法
        5.2.4 高通量基因测序和功能预测
        5.2.5 网络分析
        5.2.6 扫描电镜观察与三维荧光光谱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长期La(Ⅲ)胁迫下工艺效能的演变
        5.3.2 La(Ⅲ)长期胁迫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3.3 La(Ⅲ)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
        5.3.4 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
        5.3.5 微生物互作网络构建
        5.3.6 污泥形貌分析与元素分布
        5.3.7 胞外聚合物组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水泵和搅拌器的产品编号(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在UNITANK工艺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 胡青龙. 机电工程技术, 2021(10)
  • [2]木纤维热磨系统的组成与热磨主机结构[J]. 沈锦桃,宋蓉蓉,王宝金,钱绍祥. 中国人造板, 2021(10)
  • [3]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D]. 周其信. 浙江大学, 2021
  • [4]管式电化学反应器中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与经济分析[J]. 王祎,崔韬,谷青青,施凯强,朱洪威,魏卡佳,韩卫清. 环境工程学报, 2021(08)
  • [5]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展盼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精益生产的S污水处理厂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研究[D]. 孙悦. 燕山大学, 2021
  • [7]华电宿州发电公司380V厂用电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研究[D]. 王哲.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8]隆生供热公司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设计[D]. 祖天一.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9]交际翻译视角下化工类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A化工有限公司100m~3/d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的英译为例[D]. 徐镜.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10]稀土(镧离子)对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D]. 苏昊.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标签:;  ;  ;  ;  

泵和搅拌器的产品编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