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TWAIN 标准的通用扫描仪输入程序开发

基于 TWAIN 标准的通用扫描仪输入程序开发

一、基于TWAIN标准的通用扫描仪输入程序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吕强[1](2021)在《国产操作系统下扫描仪插件与扫描图像校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仅次于键盘、鼠标,扫描仪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之一,广泛运用于图形图像处理,印刷广告行业等各大领域。作为重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之一,为了实现其软硬件自主可控,在国产操作系统下开发扫描仪后端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实际的扫描过程中,扫描介质得到的图像普遍存在图像倾斜和裁剪困难的问题,通过对扫描图像进行校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除了可以保障在用户使用扫描仪时能够获得正确的扫描介质的图像,对于推动扫描图像校正算法的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为了在国产操作系统下为团队自研的馈纸式扫描仪开发相应的后端程序,本文选择了基于SANE标准进行扫描仪后端的开发,实现了对该标准下的扫描仪前端应用程序提供控制扫描仪的功能接口,并基于Libusb库实现后端程序与底层设备之间的通信。最终,实现了国产操作系统下SANE前端应用程序对本团队自研的馈纸式扫描仪的控制,并完成扫描操作。(2)为了实现扫描图像的倾斜校正和背景裁剪,必须获得扫描介质的边缘,而有时因为扫描介质颜色过深,与背景颜色接近,边缘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对图像的校正就比较困难,现有的倾斜校正算法和轮廓提取的算法也过于复杂无法满足馈纸式扫描仪对速度的要求。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扫描图像的背景图像数据具有某种规律,并基于该数据特征提出了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扫描介质边缘特征点的提取方法。本文首先详细的介绍了该数据特征以及该特征出现的原因。同时,介绍了相关的图像校正算法,即边缘检测结合直线检测的技术,然后,根据该背景图像的数据特征,对图像校正算法进行了设计并实现。最后,再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该扫描仪后端已经满足前端应用程序对扫描仪控制的基本需求,后续,则可以根据需要,对该后端进行功能的扩展与修改。而该图像校正算法,对于具有该数据特征的扫描图像,不论是常规的扫描介质还是颜色偏深边缘不明显的扫描介质,算法校正的正确率都非常高,而且速度也很快。因此,该算法能有效的解决馈纸式扫描仪扫描图像的校正问题。

赵美奇[2](2020)在《数码复印机扫描控制器的设计实现》文中认为数码复印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科研中不可缺少的自动化办公设备,这类设备集光、机、电于一体,机械结构及数字控制较为复杂,使得国内市场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国外品牌产品或基于国外技术的组装产品,不仅抢占了国内庞大的市场,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信息安全。因此,国家启动了相关设备的国产化替代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数码复印机的扫描模组,提出了一种基于MCU+FPGA+DDR2的扫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通过软硬件自主设计,实现了数码复印机的扫描控制器。本文从系统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控制器固件实现及上位机扫描控制软件开发四个方面对扫描控制器的设计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1)根据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分析了扫描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了一种基于MCU+FPGA+DDR2的扫描控制方案,选择了经济适用的STM32F429芯片作为扫描主控制器,并对控制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2)通过对MCU系统、FPGA系统、设备接口等模块的电路设计,实现了扫描控制器的原理图,并在开发板上对MCU子系统、USB接口、网络接口、U盘存储、LCD触摸显示、MCU与FPGA通信等电路模块进行了验证。(3)采用μ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扫描控制器的软件运行平台,通过移植USB固件库和LWIP网络协议栈,编程实现了扫描控制器与主机设备的网络通信和USB通信接口控制;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对扫描控制程序的结构、LCD触摸屏的人机交互、U盘的扫描图像存储、扫描过程的流程控制等模块进行了功能设计,并通过嵌入式编程实现了扫描控制器的控制固件。(4)基于MFC开发了上位机扫描控制程序,采用多线程技术设计实现了具有扫描参数设置、扫描图像接收保存等功能的交互式扫描控制软件;设计了上位机与底层扫描设备的数据传输协议;通过图像设备TWAIN协议编程,实现了上位机扫描控制软件的标准化TWAIN接口。最后搭建试验环境对扫描控制系统进行了软硬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对数码复印机中基于MCU+FPGA+DDR2的扫描控制方案进行了可行性与有效性验证。研究成果对数码复印机国产化替代工作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种选择,同时该成果也可直接作为国产扫描仪控制系统的一种成熟解决方案。

唐雪[3](2019)在《基于颜色识别的POCT检测仪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仪器,因携带方便、操作便捷、检测快速、成本较低等优点,成为体外诊断产品的一个重要分支。针对市面上现有POCT检测仪产品存在检测种类单一、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论文采用基于颜色识别的方法,设计一款适应多种项目种类检测、低浓度检测、支持清洁度检测的POCT检测仪,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论文对当前的POCT检测仪进行了研究,完成了POCT检测仪系统的设计。论文通过设计图像采集程序,完成图像的扫描和传输,实现快速检测功能、实现多种项目种类检测功能,利用改进的二值化算法,实现清洁度检测,并完成了软件界面设计,实现人机交互。论文主要贡献有:(1)针对检测浓度不够低的问题,论文根据试纸颜色和结构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二值化算法结合颜色信息数据的浓度检测算法,有效克服了光照导致的图像颜色差异的影响,同时提升了检测的最低浓度。(2)针对检测项目种类单一的问题,论文设计了学习训练模型建立新项目浓度特征与试纸反应颜色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得系统通过训练可以用于新增项目的检测,从而扩大了检测项目种类。(3)针对光照因素导致卡槽中污渍范围不易判断的问题,论文根据污渍检测原理,分析比较了分块计算均方差算法、边缘检测算法以及二值化算法,对二值化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克服光照影响的自适应二值化算法,能有效检测卡槽中的污渍区域。本系统与市面上现有产品比较,最低浓度由0.5ng/ml提升到0.3ng/ml,并增加了多种项目检测功能,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自适应性,整体运行流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刘秀[4](2019)在《基于USB的高速馈纸式光学扫描仪上位机软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将纸质资料转换为数字信息,所以采集录入和打印输出需求量日益增长。扫描仪是将纸质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重要媒介,巨大的工作量会导致普通扫描仪的时间成本过高,因此高速扫描仪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国外品牌在高端的高速扫描仪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所以开发出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扫描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高速扫描仪上位机的软件系统部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主体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高速扫描仪基于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成像的原理,并且对软件系统框架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关于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TWAIN(Toolkit Without An Interesting Name)协议进行介绍,并设计与实现了基于TWAIN的图像采集系统。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图像处理的算法。针对海量数据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线程的双通道数据处理模式,大大提高软件运行效率。设计了空白页识别算法、校正算法、纠偏算法、去黑边算法、色彩识别算法,这些算法都经过反复测试具有良好处理效果。基于轮廓识别的空白页识别算法判断正确率达到90%,运行耗时最短测试结果为2ms,最长耗时也低于60ms。校正还原算法针对每一个传感器生成独立的查值表,对图像进行查值校正。校正效果十分良好,空白扫描图像可以完全实现全部空白。设计的基于HSV模式的识别算法正确率较高,A4幅面图像耗时约50ms,A3幅面图像耗时约100ms。最后一部分对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测试验证。

陈伟华[5](2018)在《基于图像存储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扫描、打印、拍照等辅助设备已走入企业,这些软、硬件环境为档案信息的图像电子化存储及管理提供了物理环境支撑。类似房屋管理部门、图形图像设计公司等,这些行业和企业对图像文档资料的电子化存储存在迫切需求。从这一点来说,图像电子化文档存储和管理是现在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本研究课题是基于企业需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结合开发工具,分析了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阐述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结合开发,详细介绍了开发工具、数据库工具以及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深入分析企业具体需求,建立具体用例图和数据流图,结合结构设计和模型设计,规划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在进行了必要的测试后,实现分功能和分阶段上线,同时企业结合使用情况,提出优化方案。基于图像存储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发对需求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本软件系统部分功能投入使用后大大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负担,实现了原始信息归档的电子化,同时及时、快捷的对外提供查询、打印,以及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人工翻阅、复印带来的原始文件损坏。本系统满足企业需要,完善后推广及应用有光明的前景。

解皓程[6](2018)在《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分布式外设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智能化需求日益突出,智能家居从概念逐步走向实现,家庭环境智能化进程逐步加深。基于此背景,产生了对未来智能家居发展方向和控制模式的设想,未来智能家居将以移动智能终端作为核心处理器和控制器,通过语音、红外等传感器采集人们的语音控制信号和人们的行为信息,对人们的行动进行预测从而进行设备的预响应,监控和调节居住环境,营造舒适的居住体验。本文根据对未来智慧家庭的设想,在分布式外设控制这个切面上为未来智慧家庭的发展做出一些研究和推动工作。探究国内外分布式外设远程控制研究现状、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对未来家庭智能化管理中的分布式外设控制系统提出设想。对家庭智能化控制涉及的通信技术和分布式外部设备的控制协议进行研究和试验。对Android平台消息推送及手势识别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分布式外设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划分,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详细介绍了系统各终端交互方式,分布式外设控制的实现方式和用户交互方式。本文设计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分布式外设控制系统,是在对未来智慧家庭设想基础上,以移动智能终端为核心控制器,远程操控家庭主机,分布式蓝牙外设,打印机,扫描仪和摄像头。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操控主机远程桌面、管理分布式蓝牙外设、一键打印主机端和移动端文件、设置扫描参数和获取扫描结果文件以及视频监控。致力于在分布式外设切面上对未来智慧家庭的发展和控制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现基础,推动家庭智能化进程。经过功能实现和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提供的外部设备智能化管理功能提高了家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主机、智能电视和移动智能终端连接成控制网络实现对分布式外设一键式和集中式的控制,很好的满足家庭环境和会议办公环境下对主机和分布式外设远程控制的需求。

赵游泳[7](2015)在《基于稻穗图像特征的考种测产软件系统研制》文中指出水稻作为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是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在全球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产量一直备受考种研究人员的关注,而稻穗的籽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考种指标都直接与产量相关,可以通过对这些考种指标的测量来实现对水稻产量的预测。目前,针对稻穗籽粒数、一次枝梗长和一次枝梗数等考种指标的测量仍然主要依靠人工,存在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测量准确性受人工主观因素影响大等缺点。预测水稻产量的方法主要有:卫星遥感测产法、人工经验估产法、气象指标测产法、生长模型测产法等。卫星遥感测产和气象因素测产所需要的费用昂贵,对资源和设备的要求高;人工经验估产和生长模型测产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效率低。为了解决水稻考种和测产中效率低、费用高等问题,本论文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获得稻穗籽粒数、一次枝梗长和一次枝梗数等考种指标。不仅为农学研究人员进行水稻考种研究提供了方便,同时还能够通过稻穗籽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考种指标实现对区域水稻产量的预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稻穗图像处理算法研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二值化、开运算和距离变换等图像处理运算获得了稻穗图像的一次枝梗总长度、一次枝梗数量、总面积这三个特征值。其中总面积和一次枝梗总长度分别与籽粒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2能够达到0.9751和0.9519,一次枝梗总长的误差最大值为6.28%,95.01~99.05%的稻穗一次枝梗数量绝对误差≤2个。2、水稻考种测产系统软件实现。利用C++语言和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图像处理函数编写了水稻考种测产系统软件,该软件分为稻穗图像过程处理、稻穗图像批处理和区域水稻产量预测三个模块。分别实现了稻穗图像单步骤处理和图像特征值提取功能;实现了稻穗图像批处理、自动数据保存和自动建立稻穗籽粒数预测模型功能;利用籽粒数预测模型和亩产估算公式实现了区域水稻产量预测功能。3、模型、算法及系统验证。建立了图像处理得到的一次枝梗总长度和总面积两个特征值分别与籽粒数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模型相关系数确定通过总面积预测模型来预测稻穗籽粒数。通过水稻考种测产系统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方式的6个不同品种水稻样本的处理结果数据进行分析,6个品种的水稻籽粒数预测平均误差为6.12%,单个采样点总籽粒数预测的最大误差为6.85%,水稻亩产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4.01%,得到了较高精度的籽粒数预测结果和亩产估算值,验证了水稻考种测产系统图像处理算法的稳定性和稻穗籽粒数预测模型的正确性。

王海洋[8](2015)在《手写符号高识别率识别及预处理算法研究》文中提出手写符号识别技术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覆盖面很广泛,涉及到民用和军用。如在电子教学板书过程中,可以在线识别数字和公式;也可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绘制和识别、军队标号的识别和道路标识的识别等。所有这些应用都要求很高的识别精度和很快的识别速度,因此手写符号识别要求有很高的识别率和实时性。在手写符号识别领域有很多种识别方法,多数可以取得95%的识别率,但在选举计票环境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选举计票的手写符号的识别方法,在选举计票中可以达到很高的识别率和实时性。选票图像里面常用的特殊手写符号包括勾(“√”)、圈(“○”)、叉(“×”)、杠(“、—、/”三种写法)。提出的该手写符号识别方法可以解决基于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技术的选举计票系统中手写符号的快速定位与识别问题。该方法不但便于统计投票的选举信息,还可以实现可视化设计选票。该手写符号识别方法分为预处理阶段和符号识别阶段。在预处理阶段主要是为了定位手写符号的位置。首先利用扫描仪获取图像,取代高清摄像头采集数据,然后利用了TWAIN技术和工作流程实现获取选票图像,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及可靠性。接着将选票图像灰度化。原始图像中的RGB每一分量范围都是0~255,所以RGB颜色空间可以表示为R*G*B=16581375种单色,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量巨大,进行处理时会相当的麻烦和费时。我们让RGB分量值相等,可以用一个分量表示,这样就减少了原始数据量。接着将选票图像二值化。所谓的二值化,就是设定一个阈值,图像中像素的值比这个阈值小的都设为白,比这个阈值大的都设为黑。接着将选票图像降噪。现实中的数字图像在数字化和传输过程中受到成像设备或者外部环境噪声干扰等的影响,图像通常含有噪声,即干扰人们对信息获取和理解的冗余数据,图像降噪就是为了减少这些冗余数据。预处理的最后一步是行列线检测和表格定位。这一步是为了找出手写符号的精确位置,以便于符号识别时获取手写符号。在符号识别阶段,传入参数的是图像和手写符号的位置,图像经过灰度化、二值化和降噪的过程,但还需要将矫正图像。传入的位置是四个角的区域,经过拉伸变换后,变成水平和垂直的矩形。接着对√、O、×、\作基元结构特征分析,并归类这些手写符号。手写符号识别中还包含矩形码和条形码识别。矩形码和条形码可以用作判断图像正反面、图像上下方向、选举人类别和选票类别等特殊用途。因为图像通过扫描仪扫描时并不清楚扫描时的方向,所以要作图像正反面和上下方向判断。因为本文的手写符号识别方法可以用于选举计票,所以可以将矩形码和条形码用于分类选举人和选票。矩形码和条形码用作区分选举人时,可以针对某类选举人统计投票结果;用作选票类别时,当识别出的码值与选票的码值不同时,视此次扫描的选票为非法选票,一方面可以减少识别非法选票时统计错误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区分不同的选举。

骆然然[9](2013)在《织物图像分析软件设计及与超宽幅扫描仪的配套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扫描仪是一种把模拟影像转化为数字影像的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出版、印刷、广告制作、图文通讯等多个领域。而在纺织工业领域中,纺织品幅面一般较大,普通宽幅扫描仪及其配套软件大多无法满足织造行业的尺寸要求,因此,必须使用超宽幅面的扫描仪对织物进行图像扫描。当前,国内市场上超宽幅面的扫描仪数量相对较少,配套软件资源也相对匮乏,在此市场背景下,设计研发了一款超宽幅扫描仪良好的解决了纺织品的扫描问题,为此超宽幅扫描仪开发一款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正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所在。软件系统通过编写遵循TWAIN协议的标准接口程序将织物静态图像从超宽幅扫描仪上传输到应用程序中,实现计算机与超宽幅扫描仪的图像数据传输。然后通过加权平均、中值滤波等方法对获取的织物图像进行灰度化、消除噪声等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坐标变换、像素灰度内插等方法对织物图像获取过程中出现的失真图像加以几何校正。最后,综合利用Hough变换、二值化处理、Sobel算子细化等一系列图像处理和识别方法对织物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实现对纺织产品质量的控制,增强了整个系统的实用性。此外,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适用性,在配套软件中添加了图像局部细节放大、图像旋转、格式转换等图像查看功能以及图像自由裁剪、画笔、橡皮擦等图像编辑工具。在初步试验中,应用程序运行效果良好,在TWAIN协议的保障下能够快速地从超宽幅扫描仪上获取织物图像,并可以准确显示织物疵点信息,结合其他功能模块设计,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使技术人员可以及时了解产品质量问题,并可通过程序相关设计对织物图像进行编辑。扫描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国内超宽幅扫描仪市场尚未成熟,织物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状况仍处于初级阶段,尚需进一步提高自动检测技术水平。

汪磊[10](2013)在《基于结构特征提取的选票分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代人类生活中,选举已经成为每个公民一项必不可少的政治活动。在选举过程中,人民参与政治主要是通过投票来实现的。因此,投票成为民主国家下广泛的政治行为之一。而这载体就是选票。选票,是由负责选举统计的单位或者部门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制定的。选民利用它来表示自己赞成、反对或者弃权,然后根据一定程序进行计算,统计,以确定代表人的选举意向。在选举过程中,必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如何实现更高效率的投票结果阅读以及正确统计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从古至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的是人工计票的数据采集方式。这种方式完全采用人力来完成,不仅繁琐,耗费资源,而且出错的概率比较大,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一种统计方式是电子计票,通过网络,选民选出支持的候选人,并实现电子统计,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是它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长期以来饱受质疑,而且,没有后续的复查凭证,这也是不能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种选举计票的方式就是计算机控制管理的实时选票系统。实时选票系统是基于机电一体化的,通过软硬件控制选举流程的实时系统,真正的达到了选举的智能化,效率化,安全化。实时选票系统实现了选票的自动收入,准确识别和统计选票信息以及自动存储选票功能。目前,利用计算机以及OCR技术,通过对选票进行涂写或者做其他的标识,并识别的计算机选票实时系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设计的选票分析系统是选举计票系统的一种改进系统。系统首先利用扫描仪获取图像,而不是利用高清摄像头来采集数据,并且利用了TWAIN相关的技术和工作流程来实现了如何来获取选票数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及可靠性。接着,通过图像处理,如选票图像的预处理(灰度化,二值化,去噪化等操作),并且在人工干预下,定位到选票图像中数据的大致位置,如表格线条的位置,标识码的位置,表格框数等,接着准确的识别定位出选票的表格线以及标识码,这其中要涉及到直线检测算法,表格框的定位识别,以及自定义的表示码的识别问题。最后再利用基于结构特征提取的方式,获得各种手写符号的识别,比如勾,圈,叉等定义的符号。此外,还设计单独的手写姓名录入软件,实现另选人的名单录入和统计工作。最后利用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设计整合,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服务器端的数据统计以及最后是否当选的审查。总的来说,本选票分析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智能计算机处理选票系统,实现了选票的自动录入,自动识别手写符号,以及结果统计的功能。

二、基于TWAIN标准的通用扫描仪输入程序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TWAIN标准的通用扫描仪输入程序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国产操作系统下扫描仪插件与扫描图像校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产操作系统
        1.2.2 国产操作系统下对扫描仪的支持
        1.2.3 扫描仪驱动开发标准
        1.2.4 扫描图像校正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和原理
    2.1 SANE标准
    2.2 LIBUSB库
    2.3 图像校正算法
        2.3.1 边缘检测算法
        2.3.2 直线检测算法
        2.3.3 旋转算法
    2.4 扫描仪介绍
        2.4.1 馈纸式扫描仪
        2.4.2 CIS技术
第三章 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扫描仪插件开发
    3.1 系统架构
    3.2 sane后端的开发
        3.2.1 程序流程
        3.2.2 模块设计与实现
    3.3 图像数据的获取
        3.3.1 通信概述
        3.3.2 通信协议
    3.4 后端测试
第四章 扫描图像校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特征
    4.2 校正算法设计与实现
        4.2.1 特征点的提取
        4.2.2 去噪点
        4.2.3 线性拟合
        4.2.4 裁剪边框的计算
        4.2.5 旋转与裁剪
    4.3 算法测试与结果分析
        4.3.1 测试
        4.3.2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数码复印机扫描控制器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扫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功能需求分析
    2.2 扫描控制系统架构
        2.2.1 总体架构
        2.2.2 硬件平台选择
        2.2.3 通信方式选择
        2.2.4 软件开发环境选择
    2.3 扫描控制流程介绍
        2.3.1 PC扫描流程
        2.3.2 U盘扫描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扫描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实现
    3.1 硬件系统总体结构
    3.2 STM32 MCU子系统电路设计
        3.2.1 MCU最小系统
        3.2.2 联机接口模块
        3.2.3 外扩存储器模块
        3.2.4 人机交互模块
    3.3 FPGA扫描控制电路设计
    3.4 扫描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3.5 扫描台面接口电路设计
    3.6 CIS扫描头接口电路设计
    3.7 AFE模拟前端电路设计
    3.8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μC/OS-Ⅱ的扫描控制器固件设计实现
    4.1 扫描控制器固件架构设计
    4.2 基于μC/OS-Ⅱ的多任务设计
        4.2.1 任务划分
        4.2.2 多任务通信设计
        4.2.3 多任务调度设计
    4.3 μC/OS-Ⅱ下 USB通信设计实现
        4.3.1 USB通信基础
        4.3.2 USB设备的配置
        4.3.3 USB通信的设计实现
    4.4 μC/OS-Ⅱ下网络通信设计实现
        4.4.1 网络通信基础
        4.4.2 网络通信的设计实现
    4.5 基于FPGA的图像扫描流程控制
        4.5.1 FPGA的 FMC总线接口
        4.5.2 原复印机的扫描控制逻辑
        4.5.3 基于FPGA逻辑的扫描控制流程
    4.6 扫描功能的设计实现
        4.6.1 PC扫描设计实现
        4.6.2 U盘扫描设计实现
    4.7 人机交互的设计实现
        4.7.1 触摸控制及LCD显示的实现
        4.7.2 触摸屏界面设计
        4.7.3 其他人机交互方式的设计
    4.8 异常处理的设计实现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WAIN的扫描控制软件设计实现
    5.1 扫描控制软件架构设计
        5.1.1 需求分析
        5.1.2 功能模块划分
        5.1.3 整体架构
        5.1.4 软件工作流程
    5.2 与底层设备通信及接口传输协议设计
        5.2.1 USB和网络通信的实现
        5.2.2 接口传输协议的设计
    5.3 扫描控制软件设计实现
        5.3.1 基于MFC的交互界面设计
        5.3.2 多线程的设计
        5.3.3 扫描图像数据接收显示与保存的实现
        5.3.4 图像处理功能的实现
        5.3.5 状态栏的实现
    5.4 Twain接口协议及封装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扫描控制系统集成与测试
    6.1 系统集成
    6.2 系统测试
        6.2.1 USB和网络通信测试
        6.2.2 U盘存储测试
        6.2.3 扫描测试
        6.2.4 人机交互模块测试
        6.2.5 上位机扫描控制软件测试
        6.2.6 TWAIN接口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颜色识别的POCT检测仪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TWAIN协议
    2.2 二维条码识别技术
    2.3 OpenCV计算机视觉库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需求分析及设计要求
        3.1.1 需求分析
        3.1.2 设计要求
    3.2 系统硬件平台介绍
    3.3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流程
    4.2 图像采集
    4.3 项目识别
    4.4 试纸检测相关算法设计
        4.4.1 试纸测试带/控制带检测分割
        4.4.2 浓度特征值计算
        4.4.3 浓度曲线拟合
        4.4.4 卡槽清洁度检测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4.5.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5.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5.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5.5 数据库实施
    4.6 软件界面设计
        4.6.1 界面总体框架设计
        4.6.2 界面设计与布局
        4.6.3 功能界面设计
        4.6.4 界面软件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效果评价
    5.1 系统总览
    5.2 测试方案
    5.3 系统功能测试
    5.4 系统性能测试
    5.5 系统实现效果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发明专利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竞赛及获奖情况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基于USB的高速馈纸式光学扫描仪上位机软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高速扫描仪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扫描仪的研究历史
        1.2.2 高速扫描仪的国内外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扫描仪系统
    2.1 扫描仪原理
        2.1.1 CIS工作原理
        2.1.2 光学扫描仪性能参数
    2.2 软件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软件模块设计
    3.2 TWAIN协议标准
        3.2.1 TWAIN元素
        3.2.2 TWAIN会话状态
    3.3 图像的获取
        3.3.1 图像获取系统的设计
        3.3.2 图像获取系统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图像处理
    4.1 图像压缩
    4.2 双通道流水线
    4.3 空白页识别算法
        4.3.1 区块划分的空白页识别算法
        4.3.2 轮廓识别的空白页识别算法
    4.4 校正算法
    4.5 图像纠偏算法
        4.5.1 基于线性回归的纠偏算法
        4.5.2 基于轮廓识别的纠偏算法
    4.6 图像去黑边算法
    4.7 色彩识别算法
        4.7.1 基于RGB模式的色彩识别算法
        4.7.2 基于HSV模式的色彩识别算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系统测试
    5.1 系统界面介绍
    5.2 模块测试功能
        5.2.1 USB通信测试
        5.2.2 扫描速度测试
        5.2.3 图像处理功能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基于图像存储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系统设计与实现相关理论技术
    2.1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
    2.2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
    2.3 图像扫描及存储的关键技术
        2.3.1 图像扫描的关键技术
        2.3.2 图像扫描的技术技术实现
        2.3.3 图像存储的关键技术
        2.3.4 ADO.NET技术
    2.4 二维码技术及实现
        2.4.1 二维码技术介绍
        2.4.2 二维码技术实现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3.1.1 经济可行性分析
        3.1.2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3 运行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的用户使用分析
    3.3 系统的用例分析
    3.4 系统的数据流图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结构设计与模型设计介绍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软件开发模型简介及选择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设计
    5.1 系统设计目标
    5.2 系统功能结构
    5.3 部分业务流程图
    5.4 系统部分界面及功能介绍
    5.5 程序运行环境
    5.6 数据库概念设计
    5.7 数据库逻辑设计
    5.8 系统部分公共类设计实现
    5.10 本章小结
6 软件测试与性能分析
    6.1 测试概述
    6.2 功能测试
    6.3 性能测试与性能瓶颈分析
        6.3.1 性能测试的原则及表现
        6.3.2 存在性能瓶颈及分析
    6.4 整体测试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基于图像存储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总结
    7.2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7.3 后期工作规划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分布式外设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发展趋势
    1.4 研究的内容与文章结构安排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的研究
    2.1 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2.1.1 ZIGBEE技术
        2.1.2 蓝牙技术(BLUETOOTH)
    2.2 TWAIN协议
    2.3 基于ANDROID平台的消息推送技术
        2.3.1 消息推送概述
        2.3.2 ANDROID平台消息推送方案
        2.3.3 消息推送工作原理
    2.4 ANDROID相关开发技术
        2.4.1 ANDROID系统介绍
        2.4.2 ANDROID应用的基本组件介绍
        2.4.3 ANDROID事件分发和处理以及手势识别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2 系统业务需求
    3.3 功能性需求
    3.4 非功能性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多端分布式外设控制器设计
        4.2.1 移动智能终端控制器
        4.2.2 主机分布式外设控制器
        4.2.3 智能电视分布式外设控制器
    4.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3.1 控制器发现
        4.3.2 远程桌面调用
        4.3.3 键盘鼠标控制模块
        4.3.4 蓝牙设备控制模块
        4.3.5 打印机控制模块
        4.3.6 扫描仪控制模块
        4.3.7 摄像头控制模块
    4.4 指令交互格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移动智能终端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5.1.1 页面设计和实现
        5.1.2 通信模块实现
        5.1.3 鼠标键盘控制模块
        5.1.4 蓝牙设备控制模块
        5.1.5 打印机控制模块
        5.1.6 扫描仪控制模块
        5.1.7 摄像头控制模块
    5.2 主机分布式外设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5.2.1 键盘鼠标控制服务
        5.2.2 蓝牙设备控制服务
        5.2.3 打印机控制服务
        5.2.4 扫描仪控制服务
        5.2.5 摄像头控制服务
    5.3 智能电视分布式外设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5.3.1 无线投屏服务
        5.3.2 蓝牙设备控制服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环境
        6.1.1 系统硬件和软件环境
        6.1.2 系统网络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移动终端控制器主页
        6.2.2 主机和智能电视分布式外设控制器发现
        6.2.3 远程桌面
        6.2.4 虚拟键盘鼠标模块
        6.2.5 中转键盘鼠标模块
        6.2.6 蓝牙设备控制模块
        6.2.7 扫描仪控制模块
        6.2.8 打印机控制模块
        6.2.9 摄像头控制模块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稻穗图像特征的考种测产软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农作物考种相关性状参数的应用研究
        1.3.2 农作物产量预测的应用研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稻穗采集
        2.1.1 移栽水稻采样方法
        2.1.2 撤播水稻采样方法
    2.2 图像采集
        2.2.1 图像采集要求
        2.2.2 稻穗图像采集
    2.3 稻穗样本实测数据
        2.3.1 测量标准
        2.3.2 数据记录与统计检验
第三章 稻穗图像处理算法
    3.1 彩色图像灰度化
        3.1.1 灰度化方法
        3.1.2 稻穗图像灰度化处理
    3.2 灰度图像二值化
        3.2.1 二值化方法
        3.2.2 稻穗灰度图像二值化处理
    3.3 形态学图像处理
        3.3.1 形态学处理基本算法
        3.3.2 稻穗二值图形态学处理
    3.4 目标图像提取
        3.4.1 连通区域标记法
        3.4.2 距离变换计算
        3.4.3 目标提取效果
    3.5 稻穗图像特征值提取与计算
        3.5.1 尺寸标定
        3.5.2 稻穗一次枝梗长度计算
        3.5.3 稻穗面积计算
        3.5.4 稻穗一次枝梗数量计算
    3.6 特征值计算结果
第四章 水稻考种测产系统软件程序包开发
    4.1 设计目的与思路
    4.2 图像过程处理实现
        4.2.1 图像获取
        4.2.2 图像处理
    4.3 图像批处理与数据保存实现
    4.4 稻穗一次枝梗形状参数分析
        4.4.1 稻穗一次枝梗长度分析
        4.4.2 稻穗一次枝梗总数分析
    4.5 稻穗籽粒数预测与模型建立
        4.5.1 稻穗籽粒数预测的系统模型
        4.5.2 新建稻穗籽粒数预测模型
    4.6 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区域水稻产量预测
第五章 籽粒数与产量预测结果与分析
    5.1 模型分析与检验
        5.1.1 稻穗图像特征值模型分析
        5.1.2 人工测量模型分析
    5.2 误差分析
        5.2.1 预测籽粒数误差分析
    5.3 预测产量分析
        5.3.1 亩产预测结果分析
        5.3.2 不同模型产量预测误差分析
    5.4 系统预测模型修正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手写符号高识别率识别及预处理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手写符号识别相关技术
    2.1 数字图像与数字图像处理
        2.1.1 图像的数字化
        2.1.2 数字图像的表示
        2.1.3 数字图像的存储
    2.2 TWAIN
        2.2.1 TWAIN优点
        2.2.2 TWAIN使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手写符号识别的预处理
    3.1 选票分析
    3.2 图像的预处理
        3.2.1 灰度化
        3.2.2 二值化
        3.2.3 降噪
    3.3 线条检测
    3.4 方向判定
        3.4.1 判断正反面
        3.4.2 判断上下方向
    3.5 表格框定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手写符号识别
    4.1 手写符号识别算法研究
    4.2 算法
        4.2.1 算法流程
        4.2.2 去除边框
        4.2.3 连接线段
        4.2.4 分析结构特征
        4.2.5 判定符号
    4.3 算法的实现
        4.3.1 算法识别率
        4.3.2 算法效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手写符号识别算法的应用
    5.1 管理
        5.1.1 用户管理
        5.1.2 设备管理
    5.2 数据文件
    5.3 选票版式设置
    5.4 选举项设置
        5.4.1 选票版式信息
        5.4.2 选票填写栏
        5.4.3 候选人和投票人设置
    5.5 选举设置
    5.6 选举
    5.7 统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织物图像分析软件设计及与超宽幅扫描仪的配套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织物扫描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宽幅扫描仪系统结构设计
    2.1 硬件系统介绍
        2.1.1 超宽幅扫描仪工作方式
        2.1.2 超宽幅扫描仪控制系统概述
    2.2 超宽幅扫描仪配套软件系统
        2.2.1 软件的功能分析设计
        2.2.2 软件工作流程分析及框架设计
        2.2.3 软件的开发环境分析
    2.3 与超宽幅扫描仪的接口设计
        2.3.1 TWAIN 协议定义
        2.3.2 TWAIN 协议原理分析
        2.3.3 图像输入的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图像预处理
    3.1 预处理模块功能需求的分析
    3.2 织物图像的灰度化
    3.3 中值滤波
    3.4 织物图像几何校正
        3.4.1 空间坐标变换
        3.4.2 像素灰度内插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疵点检测的实现
    4.1 织物疵点的概念及分类
    4.2 织物疵点检测
        4.2.1 常用布匹疵点检测算法
        4.2.2 制作标准背景图像
        4.2.3 疵点检测算法设计
        4.2.4 疵点检测预处理
        4.2.5 Hough 变换进行边缘检测
        4.2.6 图像二值化处理
        4.2.7 Sobel 算子细化
    4.3 疵点检测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的其他辅助功能实现
    5.1 图像的旋转
    5.2 图像查阅功能
        5.2.1 图像局部放大
        5.2.2 高分辨率局部扫描
        5.2.3 图像画笔和橡皮擦
    5.3 图像输出功能
        5.3.1 图像打开
        5.3.2 图像的存储及格式转换
        5.3.3 图像大小设置
        5.3.4 图像自由裁剪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课题主要结论及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结构特征提取的选票分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举以及选票介绍
        1.1.2 选举计票发展
        1.1.3 研究意义
    1.2 OMR和OCR技术
        1.2.1 OMR介绍
        1.2.2 OCR技术
    1.3 系统介绍和本文的改进点
    1.4 课题结构安排
第二章 TWAIN技术获取选票
    2.1 TWAIN技术剖析
        2.1.1 TWAIN历史
        2.1.2 TWAIN优点
    2.2 本系统下的TWAIN组成结构
        2.2.1 TWAIN的模块和功用
        2.2.2 TWAIN体系分析
    2.3 基于TWAIN获取选票的设计
        2.3.1 选票获取与扫描仪的通信
        2.3.2 获取选票实现步骤
    2.4 具体实现
        2.4.1 加载链接库
        2.4.2 选票系统的TWAIN
        2.4.3 利用消息机制获取选票信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选票版面分析识别
    3.1 选票分析
        3.1.1 选票内容
        3.1.2 选票结构及关系
    3.2 选票信息预处理
        3.2.1 版面灰度化
        3.2.2 Kittler二值化算法
        3.2.3 选票去噪化
    3.3 选票列行线检测及表格定位
        3.3.1 hough变换算法
        3.3.2 表格框定位
    3.4 选票具体判断识别
        3.4.1 选票正面判断方式
        3.4.2 选票方向判断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构特征提取的符号识别
    4.1 手写符号识别研究
        4.1.1 BP神经网络算法
        4.1.2 模板匹配算法
        4.1.3 贝叶斯决策
        4.1.4 模糊数学算法
    4.2 手写符号结构分析
        4.2.1 符号归一化
        4.2.2 结构特征分析
    4.3 手写符号识别
        4.3.1 符号结构特征数据化
        4.3.2 决策方法
        4.3.3 特征分类建库
        4.3.4 符号提取识别
        4.3.5 决策方法策略
        4.3.6 结果分析
    4.4 标识码的识别
        4.4.1 标识码分析
        4.4.2 条形码识别
        4.4.3 矩形码识别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选票系统设计
    5.1 系统设计
        5.1.1 网络拓扑结构
        5.1.2 星型拓扑结构
    5.2 系统整体详述
        5.2.1 系统特点
        5.2.2 系统工作流程
        5.2.3 硬件设计
    5.3 系统模块分析
        5.3.1 选票分析软件
        5.3.2 手写姓名录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ppendix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基于TWAIN标准的通用扫描仪输入程序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产操作系统下扫描仪插件与扫描图像校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 吕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数码复印机扫描控制器的设计实现[D]. 赵美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基于颜色识别的POCT检测仪设计与实现[D]. 唐雪. 重庆大学, 2019(01)
  • [4]基于USB的高速馈纸式光学扫描仪上位机软件研究[D]. 刘秀.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图像存储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陈伟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 [6]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分布式外设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解皓程.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7]基于稻穗图像特征的考种测产软件系统研制[D]. 赵游泳.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8]手写符号高识别率识别及预处理算法研究[D]. 王海洋. 安徽大学, 2015(12)
  • [9]织物图像分析软件设计及与超宽幅扫描仪的配套应用[D]. 骆然然. 浙江理工大学, 2013(03)
  • [10]基于结构特征提取的选票分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汪磊. 安徽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基于 TWAIN 标准的通用扫描仪输入程序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